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成本核算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核算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本核算研究

第1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大型生产企业组织车间班组成本核算是遵循广义成本核算要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应用系统管理法后,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同时围绕成本指标和其他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后,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开展本岗位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提升了企业效益。文中首先阐述了车间班组成本核算概念与作用,论述运用系统管理法的可行性后,分析了基于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实施措施,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系统管理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目标分解

现代社会的生产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兴企业的强力冲击,在升级企业工艺技术、改进产品质量结构、优化企业降本增效方面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加强成本核算,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采用车间班组车本核算正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有力举措,而系统管理法作为将现代科技成灵活融入管理活动的最新科学方法,将两者紧密结合,不断放大两者优势,将更高效地完成企业成本核算,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的概念与作用

企业的成本核算通常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分类说法。狭义的成本核算主要指对企业在某段时期内所产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综合统计与计算处理。狭义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事后处理会计账目为特点的传统型成本核算。广义的成本核算则拥有成本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五项基本职能,这些职能之间并未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彼此关联相互统一的。广义成本核算主要强调成本的过程控制,对不同的成本进行了必要的全过程监控,以预算成本作为控制边界来掌握整个过程消耗。对于大型生产企业而言,组织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正是遵循广义成本核算的要义,全面控制企业生产中班组所产生的消耗,并以实际投入产出、班组效益与个人成果作为考核计算的关键指标,实现班组成本费用的高效管控,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对一个企业来讲,要计算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采用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不同企业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成本核算应综合考虑具体企业生产特点与步骤,科学合理安排对应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品种法、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作业成本法等方法,实现最优成本计算与控制。具体看班组成本核算在实际车间生产中的实施,企业可将整个核算理念渗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工艺技术管理等环节。通过汇集企业特定时期的业绩或成本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积极拟用具有更高操作性、更优控制性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标进行表达,面向整个车间的不同班组、不同岗位进行指标任务分解,从而让整个车间的员工都能实现指标分担,督促所有人为企业的发展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以主人翁意识完成生产任务。随着班组成本核算制在生产车间的推行,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随之显著提升,企业的员工表现更与企业的年度预算成本目标息息相关。班组成本核算在企业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帮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班组成本核算实现了生产班组的科学化管理,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便于更加准确地完成指标计算与考核,有利于企业的年度经济指标顺利完成;二是帮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班组成本核算对于企业而言,更像是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综合治理工作。一旦开始运行班组成本核算,企业车间的产量、消耗、质量、安全等不同指标就需要进行实时监控,了解最新的生产状况。借助核算这一利器,班组成本核算实现了以财务管理来管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推动企业的优质经营管理不断向前;三是利于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班组成本核算加强了对车间和班组的责任分割,将企业的全额预算指标分解到个人,企业可以精准监控和识别个人的生产活动效益。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环节也能更好查找源头,有利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挥控制约束作用。

二、车间班组成本核算运用系统管理法的可行性

系统管理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较为常见,讲求以系统理论为管理内核,加强对整个系统中不同要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客观评价事物内外关联以不断构建系统网络。在系统中去观察待解决事物的属性,力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系统管理法的应用有几个中心点,其一是全系统,要尽可能掌握全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强调着眼于整个系统进行最优化分析决策,而不仅仅对系统的不同分支进行决策;其二是实施目标,要明确系统想要转化实现的最终形态与结果,并努力保持各种有利条件去实现系统成就;其三是个人,系统内所有的活动个人都会予以一定的挑战工作,积极地完成工作,通过考核工作完成质量来予以相应地报酬;其四是责任,系统中的个体被安排任务工作后,就需要保持重视积极付出,并确保投入与产出之间比例处于最佳状态。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有必要推广基于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很多重工业生产企业,保持着几十年的生产历史。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行业竞争,一些企业的竞争劣势显现出来,工业设备落后、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面对国家不断提出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一些企业尝试在全厂推行基于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建立核算网络系统,强化分解成本指标,为每一位员工制定定量生产指标任务,并研究制定了奖惩考核制度加强责任监管。通过系统性管理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控制产品成本,增强对企业员工与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企业取得了降本增利的实效,同时也证明了车间班组成本核算运用系统管理法的可行性。

三、基于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实施措施

1.收集信息,明确目标任务

最初阶段,企业应该积极向其他成功企业学习探讨基于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实施经验。可以向同行业的先进单位进行对标,由企业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其他企业取经考察,向学习小组成员提出一定的要求,可预先列出个人考察提纲,进驻其他企业的生产车间观摩学习,整理掌握必要的资料。小组中的企业财会人员应第一时间与学习企业的财务科进行沟通联络,总结分析先进经验教训,并遣派专人深入车间班组,到员工中倾听班组成本核算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本企业与考察企业之间的差距进行总结分析,力求挖掘在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不足,力求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决策部署差异,如生产、计量和统计等不同,当前还必然要收集整理考察企业在管理制度、考核运行办法与核算项目方面所取得实质性进展。学习小组通过对标,总结出本企业的短期转型发展目标,面向各车间班组公告企业的发展目标于对应的成本指标。

2.综合研讨,制定核算方案

企业的生产管理目标确定后,就应该认真分析讨论与企业实际相符的核算方案。有些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采用工序成本核算,即以车间班组在每个生产月度的综合单位成本作为车间或班组的耗费,此时的成本就是完全成本。有些企业则无法满足完全成本的要求,因此需要特殊运用工序加工成本核算的方案,指的是要对车间班组的不同工序材料成本进行系统详尽的运算,以实现精确控制。在后一项方案中,核算工作中的人工计算量将大大降低,便于对可能因产品结构变动而导致的完全成本波动产生必要的预防和抵制。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核算方案,就应该对成本指标进行合理地分解,具体到不同车间和班组去拆分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将所有情况纳入成本分析核算体系中。生产中的原材料、能源和折旧费等无法分解的指标则应该积极思考,采用更有利的控制操作方法。

3.开发系统,计划试点运行

许多生产企业因员工层次不一,无法在短时间内直接面向全企业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应积极选定厂区典型班组进行试点,努力开发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的管理系统,并认真制定企业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运行计划。由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主管财务部,同时联合企管部,总体负责成本指标分解与任务考核工作。第二层是车间域核算网,可组建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直接领导小组。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以车间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联合财务、人力资源、劳资、企管等,负责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的检查、指导和考核。车间核算将很好地起到上传下达的功效,努力将分解指标进行必要的核算和分析,同时指导班组进行下级核算。第三层就是班组核算,负责人由班组长担任,全力完成车间分解指标的核算。

4.细化系统,增进应用服务

应用系统管理法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可按以下程序完成具体的既定功能服务。(1)组建车间班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在完成外出考察学习后,企业可直接成立推进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企业领导应该强化主体责任,对于各自分包的车间班组进行系统检查,具体由财务人员对车间班组核算进行检查,人力资源对经济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企管部负责全面检查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同时对整个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规程遵守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还有其他职能部门将完成对质量指标、耗能指标、民主纪律管理、劳动竞赛等情况的检查。通过领导小组的有力动作,夯实了车间班组核算工作的良好基础。(2)开展多途径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企业应利用不同会议形式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强调利用系统管理法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在每位员工心中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与成本意识。员工应该对自己所操作的设备、自己所制造的产品负主要责任,学会用科学理财的理念来搞活所在岗位的工作,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为开展班组成本核算献言献策,正确认清并处理班组与个人的责权关系,提高积极性。(3)以专业指导推进核算知识的普及。要想让企业的员工都成为成本核算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还需要加强对员工财务专业技能的培训。企业财务部应联合人力资源等部门,集中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培训,重点普及车间班组核算的作用、意义、操作内容和核算方法,并就典型车间班组的运行情况,给予个案针对性讲述,以最大程度提升员工技能。(4)设立并规范车间班组成本核算账薄。企业财务部应主抓车间班组核算的账簿和报表设立工作,灵活根据不同车间或班组特色设置针对性格式。如:车间班组尚有库存,则以收发存统计账为主;无库存的车间班组则以消耗统计账为主。原则上,账簿记账后需要借助报表来统一报表内容。企业财务部可要求在每页报表背面添加成本分析,让员工明确自己要对所做工作进行记录和管理。成本分析还有助于发现班组成本管理工作问题,并在指标对比中迅速确定原因,便于寻求改进策略,优化成本控制。(5)逐级分解落实企业的目标成本指标。原则上,集团企业在完成整个二级单位的目标成本指标后,应分别向各职能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个人的不同级层逐级向下进行细化分解。(6)加强贯彻落实企业的内部考核制度。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本企业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成本核算检查标准和成本核算竞赛考核办法等制度,加强提升全员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同时要针对指标分解的落实,制定成本否决经济责任制考核奖励方案,将所有员工的技术工作与指标考核挂钩。

四、应用系统管理法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的典型案例

某工厂属大型钢铁企业的下属企业,为积极扭转持续走低的市场竞争局面,全厂开展基于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2015年初设置目标任务为控制费用成本降低1200万,经过全面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工作,一年来,全厂共降成本超过4000万元,其中单在车间班组成本核算下降低费用成本降低达到2000万元,比计划目标多800万元。从整体来看,该厂通过应用系统管理法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首先从根本上转变了员工思想,从原来的“工人干活,财务算账”的固定思维模式转变为“统筹核算,以算促干”的全员算账观念。全厂车间的众多班组明确公示班组内的设备、材料真实价目表,在岗位操作台显眼位置张贴降本标语,时刻提醒员工。一些员工通过实践探索,加强宣传共享先进的成本控制经验,如提出减少机床辊道空转,空转一次直接耗电1.02度,造成工业用电耗费约5.1元;加强了设备创新改造提高工艺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如某班组合力改造完成某轧制生产线的收集台架及推钢机构造,不断提升定制钢坯的出口规格,获得400多万元的可观经济效益。该厂均热车间的员工针对车间的煤气消耗高问题,组织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全年累计实现煤气降耗提效240多万元。吊车车间司机组焊接磨损吊车车轮后重复使用,精整车间刃磨班组力争缩小锯片报废直径,提高锯片修磨次数,都实现了备件费用的大幅节约。其次,该厂的各项基础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一年来,该厂的车间班组对所有的备件材料进行了摸排整理,设立台账加强定置管理。生产上灵活组织精心管理,轨梁工序的量产创历史新高,初轧工序班产突破历史最佳水平,企业效益进一步规模化;品质管理上,各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合格率和一级品率大有提升;信息管理上,所有车间班组的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管理信息均实现了计算机录入,强化了联网系统管理与数据共享;设备管理上,员工以高度责任心,强化维修养护,延长各工序年修周期,间接促进费用成本的节约。

五、结束语

运用系统管理方法落实车间班组车本核算工作后,能够进一步控制产品成本,增强对企业员工与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帮助企业取得降本增利的实效。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理应通过收集信息,明确目标任务、综合研讨,制定核算方案、开发系统,计划试点运行、细化系统,增进应用服务等程序来逐步推进,相信企业在应用系统管理法的车间班组成本核算中能够不断扩大规模,按照目标扎实组织生产,以最优成本实现企业的效益腾飞。

参考文献

[1]王玥.班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助力车间实现精细化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5,(20):41.

第2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变化,如何创造并保持企业成本领先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成本核算管理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发挥着避免企业财务风险,合理控制生产成本,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等重要作用。我国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核算管理观念落后、成本范畴狭窄和成本核算方法陈旧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成本核算,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并引进先进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强化成本会计监督职能,使成本核算有助于中小企业良性运行,提升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

成本核算;过程优化;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及作用。中小企业在我国有着极其庞大的数量,对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贡献。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政策环境不完善,融资困难,管理与技术水平低下等等。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其根本方法在于成本控制,对于成本控制,离不开成本的准确计量,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与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绪论

我国中小型企业近几十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数量庞大,已然成为了我国现如今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占到我国企业总比例的九成以上,其所吸收的就业人数占城镇已就业人口的80%,全国60%的国内产值由中小企业创造,贡献全国超过50%的税收收入。中小型企业为我国带来了超过75%的城镇工作岗位。中小企业为大批的国企下岗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在大多数人的传统的观念中,大型企业才是国家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是推动产业与行业进步发展的最主要力量。然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参与者。从这些研究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然而企业的生命周期短暂,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非常短暂。我国中小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技术与管理手段都有待改进,使其在市场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要想更大的发展,都必须依仗于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提供和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的内涵

在西方会计学中,把成本解释为:“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做出的价值牺牲。”当前较为典型的说法是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AAA)所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AAA对于成本核算的内涵定义范围非常宽泛,把所有只要是为了经营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所发生的所有价值牺牲全部都归属于企业成本的范畴,这些活动其中有的是为了经营目的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有的是为了经营目的而取得的资产。成本核算的内涵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把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消耗费用,并用以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产品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基本目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消耗劳动者的劳动力,也会消耗一定的生产资料,企业的成本费用就是由这些消耗所导致。对于这些成本费用,企业应做好相关核算与控制工作,预定一个合理的成本额度,让实际成本开支与成本额度尽量实现一致,能够用此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本控制是不是获得成效,并要纠正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实现一定的利润,取得到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好的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经营。

三、中小企业发展及成本核算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对于中小企业范围的界定,无论是在实践方面或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世界各个国家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在美国划分中小企业主要是根据其在市场中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欧洲各国大多以企业人数来划分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日本则采用企业资金与企业人数的双重标准来划定中小企业界限。在我国,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范围划定曾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与改善,现如今使用的企业划分标准是2011年由国家统计局下发的《统计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最新界定标准,对不同行业进行了细致的归类,有利于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也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缺少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成本资料失真现象严重,成本信息不够及时;中小企业里辅助核算部门没有设置独立核算,对于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总之,因传统的核算方法因为简单易行,在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优先使用优势。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变化,成本核算范围的逐渐扩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开始表现出其局限性,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准确成本信息。比如说,制造企业间接费用比重增加,采用制造成本法,显然使得成本信息不准确。

四、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基础研究较少

我国专家及学者对于成本核算的理论研究更倾向于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的研究,而缺乏对于成本管理概念、对象、假设、目标等基础性的问题的研究,直接导致了研究无法深入,也从而导致无法在理论层面合理构建成本核算体系的理论框架,对于学术研究产生不利的影响。

2、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缺乏全面性

在写作论文搜集资料阶段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理论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与几个领域,例如对责任成本法、质量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的研究,研究较为具体细致但缺乏全面与系统联系,这样的使我过成本核算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成本核算单一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缺乏对成本核算理论整体全面的研究,也无法联系到成本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这将导致成本核算研究的不完整与片面性,直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理论体系的良性发展。

3、成本核算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程度较低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研究理论相对较多,但只有很少的部分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当前的成本核算研究,大多注重于成本计量方面,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对产品成本信息的生成与确认,还应注重成本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理论的研究很容易进入单纯的理论研究的套路中去,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无法与现实中企业管理相结合,更无从用理论指导实践。研究理论问题的最终目标在于指导实践,一旦脱离实践,理论研究将没有任何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淡薄,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核算控制意识有待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是导致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所在。大部分中小企业实施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仅仅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满足向上级汇报工作的要求,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忽视了成本核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我国大多企业都是以成本习性的途径来划分产品成本结构、核算产品成本,认为提高企业产品产量即为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路径。造成单纯追求成本降低,却忽视消费者需求和产品质量。随着经济利益的不断增长会加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没有合理的成本核算手段,就会造成极大的中小企业成本消耗和不必要的浪费,而减少了中小企业实际的收益,更会对我过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2、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资料不完善

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方式、特点、工艺流程和管理需求而确定的。目前依照我国的成本核算制度,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各种相关费用等会计科目,按照产品原材料购进、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费用的预提及摊销等分别进行核算,并且根据权责发生制以及成本于与授予配比等方法原则来估计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但是目前有不少的中小企业为图快捷省事只设置总账,而不设置明细账目,也有的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只反映项目的金额而不反映其数量或者只反映数量却不反映金额,造成成本核算混乱,甚至没有成本核算资料信息的局面。

3、中小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管理人才

拥有专业素质良好的成本核算人员能够对中小企业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保证中小企业正常开支和资金的流动,以此来减少资金的浪费,从而能够保证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康增长。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可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这就难免使成本核算工作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不少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这些会计人员虽然大多有着较深的资历,他们对与企业财务状况非常清楚,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往往对于新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方法不是很了解,遵循会计过去使用的老方法,成本核算信息能恰当的反映。年轻的会计人员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大多不具备真正的实践经验,无法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参差不齐的组合难免会造成成本核算的失误。

4、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应具备准确、科学、及时等功能。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使用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或目标成本发等成本核算方法,这些成本核算方法均是相对来说较为粗放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成本核算对象基本只局限于产品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而无法完整、全面的深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无法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各个环节发生的成本信息和从原材料直至销售渠道等非财务各方面的信息,难以为企业提供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战略条件,而且均为事后的成本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市场条件下对成本核算的需要。

五、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控制措施

(一)提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素质水平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应该从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入手,因为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在现如今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将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全面系统工程,对企业成本核算对象及核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管理。改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核算管理水平,不断对企业员工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提升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引导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观念,并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管理,分层次实施成本核算管理目标,强化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意识,让员工在明确的成本目标的指导下,完成成本管理控制职责,让员工了解和重视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以此来激发全体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推进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二)完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为保证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良好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各程序、各环节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把传统成本会计只关注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向前延到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等环节,向后延伸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产品的售后客服环节,重视整个过程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再针对自身企业成本发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费用的支出都必须有详细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规章制度,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对中小企业组织体系内的各个具体责任单位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制度,并采取权责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各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以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再者,当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应该也要顺应时代背景,应该充分学习和利用好现代化科技工具来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与工作效率,用现代化工具来解决一些成本核算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尽快加强全面成本核算与控制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这是因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成本范畴的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涉及到很多的数据管理,复杂性很强,技术性也较高,如果知识单纯的依靠人工来处理,则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极其容易存在信息统计的滞后。使用成本核算相关软件,会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变得更为精确与及时。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学习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实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三)优化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

1984年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率先将作业成本法引入国内,全面地介绍了作业成本计算方式与管理模式以及其内容和框架的联系,分析和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企业和单位中应用的可行性。作业成本法的出现扭转了企业由于产品成本核算信息不准确而导致的生产经营决策失误、生产成本管理失控的局面。从而提供了更加准确,相关经营行为和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服务、和顾客价值等各个方面的成本信息,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尽可能地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达到增加客户价值,提高企业计划、决策与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的,最终使得企业的总体获利水平得以提高。作业成本法于理论上基本核算方法是把产品费用的分配与归集基于“作业”来认识,即作业耗费资源,产品耗费作业:作业是为了生产而发生,成本是为了作业而发生。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较为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较其优点首先表现在成本核算的对象由“产品”转换到了“作业”,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对象较为单一,就仅仅局限于企业所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直接消耗,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下对于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一些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于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的不同。

六、总结

总之,中小企业不应该只是一味的降低成本,这样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波动,中小企业更应该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不断加强与完善自己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为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目标,要树立起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应该把成本核算工作范围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探索与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等一些方面,并且要不断完善过程控制,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改革是促进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核算体系改进应该结合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采取有效地改革措施来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中小型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走的更远。

作者:秦腾 白林 何叶荣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参考文献:

[4]刘井岩.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3).

[5]孟凡.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3(1).

[6]程志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改善措施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7]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230-231.

[8]孙艳.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8).

[9]蒋南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5(1).

[10]齐海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优化的路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

[11]孙建锋.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J].当代经济.2014(08).

[12]刘宗琪.中小企业成本核算[J].财经界.2013(2).

第3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一)绿色成本分类

国内外关于绿色成本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绿色成本的发展目标,绿色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治理成本、损失成本三种。预防成本、治理成本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预防成本就是指企业为了避免或者降低生产经营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发生的绿色成本。例如造纸厂为减少的废水废气排放量,建立严格的污水废气排放标准体系、采用绿色能源,都是预防成本。治理成本就是企业对已发生的污染进行处理或循环利用而引起的支出。例如造纸厂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的支出就属于治理成本。损失成本就是企业由于环境污染而引起的跟企业日常经营不相关的支出,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例如造纸厂超标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政府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包括罚款在内的行政处罚;企业因污染环境而向被侵权人支付的损害赔偿;企业因环境公益诉讼发生的成本,都属于损失成本。

(二)绿色成本确认

1.确认条件和确认依据

企业实际发生以货币量化的绿色成本就是绿色成本确认的前提条件,要是环境污染行为已导致损害后果,但实际中没有绿色支出,就不能进行绿色成本的确认。确认依据有两种:内部确认依据和外部确认依据。绿色成本的内部确认依据指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经济效益,会自觉采取比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更严格的污染物控制措施而产生的绿色成本。绿色成本的外部确认是指企业按照政府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绿色成本确认,例如缴纳排污费,在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基础上推行排污交易。

2.确认方式

企业绿色成本的确认方式包括费用化确认和资本化确认两种。企业费用化确认构成的绿色成本是经济的支出,它可分为预防成本、治理成本和损失成本。企业资本化确认形成可用货币量化的企业绿色资产,它能衡量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或者投资回报率。有时候企业会面临绿色成本资本化或费用化相冲突的问题,从绿色角度来看,绿色成本反映了企业的环境成本,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绿色成本应该要资本化。所以,绿色成本资本化的认定标准是发生较大的成本金额,能带来环境效益。

3.绿色成本计量

当确认了一项绿色成本后,我们就要把绿色成本进行量化。按照货币这个计量单位和历史成本这种计量属性,学者提出了大量的绿色成本计量的方法,例如机会成本法、收益现值法、人力资本法等等,由于这些方法太抽象,不便推广应用。我们应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简化计量方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1)与经营成本分开的绿色成本。我们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经营成本与绿色成本,部分绿色成本属于同经营成本没直接关联的成本,如购买环境设备的费用、环境污染处理费等;有些绿色成本与经营成本有间接关系的,例如汽车用处使用绿色能源等。(2)与经营成本相关的绿色成本。有时候很难把绿色成本与经营成本明确分开,我们可以采用成本动因理论来量化绿色成本,能解决总成本分摊的问题,这样就提高绿色成本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绿色成本科目设计

设置好合理的会计科目,是反应绿色成本的关键。现在的会计系统,没有区分经营成本和经营成本,因此要重新设置会计科目。按照传统的成本会计模式,资产化的绿色成本一级科目可以设置:绿色固定资产、绿色无形资产等。费用化的绿色成本二级科目可以设置为:预防成本、治理成本和损失成本等。治理成本三级科目可设置为:处理人工费用、循环利用费用和处理材料费用等。设置好了会计科目,为绿色成本账务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成本观念,树立环保意识

企业要熟悉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守法经营,加强学习企业经营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理论,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合理布局企业产品结构。企业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制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节能环保产品,引领绿色消费市场潮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无形资产。企业管理者要解放思想,引进先进技术环保设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环境成本报告制度,加强环境成本审计

环境成本报告是进行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丰富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国民经济会计核算指标和加强我国的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报告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环境成本项目、环境成本政策和其他说明事项,这样能够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以及公众参与等环境质量有关的体系结合起来,便于监督和审计。

(三)完善绿色成本核算法规制度

绿色成本核算法规制度是我国立法方面的薄弱环节,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绿色成本的系统规范发展。第一,要完善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行税收优惠,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刺激企业开展绿色成本核算工作。第二,要建立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例如,在会计法中增加环境会计的条款,颁布环境会计准则,把与环境的成本纳入会计核算科目。第三,要落实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经济制度,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清洁能源制度、绿色GDP核算制度等。

三、总结

第4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水利工程是水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防洪、兴利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使命,其财务管理任务艰巨。供水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一项重要内容。但现行会计制度对其要求不明确,核算不规范,甚至不算成本。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觉问题很大,需要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供水成本核算制度。我们联系工作实际,对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引起重视,尽快完善我国供水成本核算制度。

关键词: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问题研究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是水利工程供水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会计核算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水管单位经济效益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被弱化,部门之间出台的政策相互矛盾,致使水管单位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水商品的价值不能真正体现。因此,搞好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联系工作实际,对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和想法,旨在加强供水成本核算,提高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财政部在1994年颁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我国众多水管单位一直在执行,直到1997年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度中要求除有行业会计制度以外的事业单位都要执行本制度。但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也没有废止,但在实际执行中财政部门已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成本核算要求。所以,水管单位无法进行成本核算。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又要求水管单位要进行成本核算,水商品定价要以供水成本为基础,执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成本核算要求,无法核算供水成本,对水管单位供水价格制定非常不利,已严重影响水管单位经济发展。因此,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提出改革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水管单位成本核算制度,科学准确核算水管单位供水成本。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意义重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2.1有利于供水成本核算理论发展。我国水管单位水商品数量多,供水量大,成本核算情况复杂。但是在理论界对供水成本研究较少,迫切需要理论界和业内人士进行积极研究探讨,以便完善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理论。

1.2.2有利于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和实施。我国水管单位众多,国家出台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尤其是将水费由行政事业收费转变为经营性收入后,水利工程供水步入市场,水管单位变成经营者,他们就要按市场规则办事。需要有科学完整会计核算制度才能更好进入市场,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1.2.3有利于水管单位经济可持续发展。供水成本核算事关供水价格制定,只有国家对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有一套完整政策规定,符合我国水利工程供水生产实际情况,准确、科学的核算供水成本,才能为国家制定合理供水价格提供科学依据。多数水管单位是自收自支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依靠水费维持生存和发展,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无法核算成本,不利于水商品的定价,势必影响水管单位经济发展。

2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我国几十万个水管单位,在会计核算中能够真正准确核算出供水成本的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长期以来把水管单位水费收入视为行政事业费收入、预算外收入、预算内收入等,对其成本核算没有明确要求,在这方面学术界研究的也很少。目前,有完全成本说,工程成本说,实际成本说。但是在财务制度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为水商品具有其特殊性,供水成本费用支出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准确核算供水成本,这就需要建立起完整科学的供水成本理论,以此来指导供水成本核算工作。

2.2管理体制制约。

水管单位管理体制形式对供水成本核算影响较大,如果由政府或水务局管理,经费由财政供给,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如果由乡镇和村屯管理财政不供给费用,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水管单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从中可以看出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不同。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带来供水成本核算不统一,不规范。

2.3成本核算制度缺失。

我国长期以来缺少水管单位成本核算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供水成本核算有个雏形,但现在会计制度改革后,此会计制度已不执行,水管单位缺少供水成本核算制度。

3对加强水管单位成本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想要搞好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加强供水成本理论研究。

只有先进的理论才能指导好实践,我们建议国家将水管单位供水成本核算问题列入科研项目,组织专家、学者、实际工作人员认真进行研究,建立起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水商品成本核算理论。以利于指导实践工作,推进供水成本核算工作。

3.2理顺管理体制。

我们在改革中要对水管单位明确定性,凡是国有水管单位都要确定主管部门,除定性为企业外,其它应定为事业单位。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都应执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

3.3制定专门的会计制度。

水管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进行供水成本核算,财政部应该考虑水管单位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会计制度。现在学校、医院都有专门的会计制度,过去水管单位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会计制度,在水管单位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水管单位国家已经确定为供水经营者,水商品已进入市场,它需要吸收社会资本,需要制定商品价格,没有成本核算和专门会计制度无法进入市场。因此,我们建议国家要积极修改水管单位会计制度,尽快颁布实施。

3.4制定专门供水成本核算制度。

我国长期以来对水管单位没有制定成本核算规则,致使供水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严重影响水管单位经济发展。我们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供水成本制度,规范水管单位成本核算行为,搞好成本核算。

4结论

第5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关键词]有线电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如果有线电视企业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就会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充分利用,致使企业资金被严重浪费,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可见,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良好的发展,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在进行投资之间必须开展的工作内容。实施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资金投入能够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企业因盲目投资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完成投资后,根据企业的预期目标对企业资金投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需要严格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影响因素对企业资金产生的影响,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就目前而言,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在有线电视企业中属于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该项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其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的投资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应该将企业的财务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作为重点管理内容,控制企业资金的运用,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有线电视企业在发展与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导致企业的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和导向。虽然有线电视企业近年来已经实施全面改革,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以及运行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将工作的中心放置于企业资金核算方面,不重视企业前期的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其二,大部分有线电视企业只是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培训的重点,极少对财务人员展开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其三,有线电视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需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成本控制是企业在事中开展的工作,而成本核算属于事后的工作内容,其属于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可见,有线电视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就需要寻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总结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保证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有线电视企业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相应措施

我国部分有线电视企业对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企业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有线电视企业的财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完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

3.1改变企业成本管理理念,提升成本意识

正确的成本意识能够保证企业顺利开展成本管理,有线电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一直无法提升,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成本意识,不清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可见,改变企业成本管理理念,提升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是当今社会环境中,有线电视企业提升自身成本管理水平的主要方法。因此,有线电视企业应在公司相关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让工作人员知道成本管理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改变其成本管理理念,提升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改善和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统一领导,实施分级管理,以保证企业的实际支出成本小于预算成本,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3.2科学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且全面实施成本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经融入企业生产,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有线电视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后,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才得以减轻工作负担,且还能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由此可知,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落实相关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并不是要求企业通过一味地降低支出成本来提升经济效益,而是要求企业能够从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方面进行思考和行动,合理、科学地减少企业支出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3提前实施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实现定额定量

有线电视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更新,以满足人们的相应需求。在企业进行改革过程中,其在企业资金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保证有线电视企业成本管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有必要提前进行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首先,有线电视企业需要在适当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相应的组织条件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应资源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实现定额定量。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条件来实施成本控制,以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让企业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防止企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降低企业的实际支出成本,以实现定额定量,让企业得以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系统预测、决策、分析以及合理分配,以让企业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3.4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

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有线电视企业应该科学、合理、及时地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提升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让工作人员能够明白合理、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对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需求,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考核内容进行合理设置,让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能够合理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运作中,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以及管理者分析下一步工作方向提供依据,为下一步投资提供完整以及有效的参照资料,以有效提升有线电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让企业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4结语

有线电视企业做好相应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线电视市场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企业想要在此环境中实现其经营的主要目的,就需要提升对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视度,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解决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充分发挥其作用,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其能够在发展中站稳脚跟。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光全.浅谈如何做好工程成本核算及其成本控制[J].新经济,2014(29).

[2]张征.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控制对策分析[J].企业文化,2015(1).

[3]王东辉.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5(15).

[4]杨阳.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9).

[5]喻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研究分析[J].消费导刊,2016(3).

[6]唐亚伟.移动通信咨询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6(4).

[7]胡小兵.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第6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关键词:血液成本;成本核算;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国内血站关于血液成本管理的重视,源于中国输血协会血站管理工作委员会于2010年11月的我国现行血液制备成本匡算的结果。其结果显示,血站每制备1单位成分血,其实际成本为324.99元,而血站每供给1单位成分血,只可收取供给费270元,收不抵支,其差额为54.99元。目前我国血站年采血量在数十万单位上下不等,以此计算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各血站每年采供血业务所产生的经费漏洞已达数百万元,这对财政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一、血液成本核算现存的问题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的运行经费通过向临床用血机构收取血液供给费用来自筹,不足之处由财政进行补贴。近年来,国家为了方便群众用血,一次次下调血站收取的血液供给费用,致使血站运行经费出现巨大缺口。同时,无偿献血的血液返还量也在不断增长。根据山西省十一个地市血液中心的数据统计,2008年――2012年间,山西省无偿献血血液返还支出连续五年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省会太原市血液中心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5%。在具体金额上,以阳泉市血液中心为例,其2011年血液返还额为53万,占其总事业收入的3%(杨春林,2013),这就进一步拉大了经费的缺口。然而,有限的财政基金,愈发无法有效地填补血站越来越大的经费漏洞,这就迫使血站不得不开始重视血液成本核算,对血液成本进行精确地控制。

然而,由于问题出现时间较短,我国血站普遍还未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缺乏血站专有的财务分析体系,不能够合理地配置血站的资源,导致血站在配置国有资产时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再者,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和采供血业务系统没有形成有效地整合,无法对采供血过程中的设备运转和物料消耗情况进行监督(项征国,2012),这就导致在血液的采集、制备和运送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非正常损耗,拉高了血液的成本。

二、解决血液成本核算问题的原则

血站在进行血液成本核算时,总的来说,应该遵循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规范血液成本核算的步骤以及建立奖惩机制四点最基本的原则(丁增桥,2010)。

(一)确定成本核算范围和对象

血站在对血液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对象进行界定时,一定要考虑相关性原则,既界定的对象是否与采供血业务的发生有关。在界定对象时,切莫将血站的后勤费用、血液返还支出等要素也归入血液成本之中,以防造成血液成本虚高的情况发生。

吴长丽(2013)将血液成本的核算对象按直接成本和简介成本做了较为细致的划分。其中,直接成本包括献血宣传、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成分制备、成品血检验、成品血储存和运输几个环节中发生的采供血耗材成本,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关键耗材(即血袋)、低值易耗品(包括医疗器械用品和被服品)、一次性用品、无偿献血用品(包括档案用品、宣传用品和纪念品)、办公用品六个大类。间接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包括采供血所需要的机器、车辆、献血屋和献血点的折旧费用,人员经费包括负责采供血工作的职工工资、补助工资、津贴、职工福利费;办公用经费包括宣传费、车辆燃修费、职工教育培训费和科研费用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从原则上来说,血液成本核算应由血站财务科全责施行,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尚有部分血站采用科室分立的会计核算模式,因此在进行血液成本核算时,可以以财务科为中心,由成本会计人员负责,对各科室的成本核算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具体负责成本核算工作,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消耗定额及成本分摊办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账薄体系,编制成本报表,准确计算、编报、分析、预测和控制成本(吴Z,2011)。

(三)规范成本核算步骤

采供血工作是一项流程性强,环节清晰明确的工作,因此在进行血液成本核算时,可以采用某一种系统的方法,结合采供血的各个环节进行核算。在方法的选择方面,由于采供血的整个过程与制造企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借鉴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但是,由于血站属于事业单位,其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不同,因此血站在应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应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制造成本法进行优化改进。例如,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血液,可以将其归结入“废品损失”账户中,一并计入血液制品的成本里(赵水长2014)。

(四)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血站管理层要制定适合的奖惩制度,在进行成本核算目标考核过程中,对于重要的成本项目,采取一票否决制,制定奖惩措施,对超过预算的科室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强化成本核算在血站运行中的权威性,激励和监督职工积极地配合血液成本核算工作的进行(任中合,2012)。

三、解决血液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

在实施血液成本核算之前,应先做好两点基础工作:首先,是划分采供血耗材的类别,按类别建立明细账归集发生的成本;其次,是建立健全材料的出入库制度,在材料验收后,无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办理入库手续,以保证采供血耗材使用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冉晓阳,2013)。

由于采供血工作环节较多,使用的各类耗材也是种类繁多,所以,对于耗材的出库,以及在各个环节中的流转,都应该办理相应的手续并及时入账,登记时应尽可能将单位缩小至个/支级别的数量单位,方便进行管控。对于需要退库的耗材,应先办理退库手续,登记入账,然后再退回厂家(姚继兵,2009)。

在实施具体核算时,可以结合采供血工作的特殊性,将发生的成本费用按部门归集,再将归集的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在具体分配时,可将分类法、系数法和分步法结合使用,将各个产品在各个环节所耗用的耗材计算清楚,方便之后的成本分析工作。在将成本费用进行分配之后,便可通过计算得出血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杨爱峰,2012)。进行科室独立核算的单位,还可根据之前的计算,得出科室的成本发生情况,以此作为成本分析和考核的依据。

以上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将事业单位收支预算会计框架,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加以融合之后的产物。这种成本核算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这种方法不会影响单位日常预算收支的完整性,且简单实用,容易落实;其次,通过这种核算方法,不仅能够得出血液的成本,还能够了解血液成本的构成;再者,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成本分析,为血站进行血液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最后,可以将成本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考核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血站的效益(林丽宏,2012)。

四、对血液成本核算研究的评述

综上所述,在血液成本核算领域,业内对进行血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核算方法的研究主要还处在定性阶段,缺乏切实进行成本核算的定量研究。鉴于采供血耗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现状,进行血液成本核算的定量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仅以方法来说,已有多篇文献建议血站采用已经在企业中使用多年的制造成本法进行血液成本核算,该方法使用简单,易于落实,且不会与血站日常的收支预算财务框架相冲突,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意义。但目前尚缺乏定量研究对其进行支撑,因此,其应用情况是否理想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笔者认为,制造成本法能够清晰明确地对血液成本中的直接成本进行分配,但其对间接成本分配的弱势也将如在企业中施行时一般同时存在。在采供血过程中,水电费、燃油费的消耗是构成血液成本的一个非常大的方面,因此,是否可以采用对间接成本分配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对血液成本进行核算,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杨春林.浅谈血站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对策[J].企业研究,2013(18):129.

[2]项征国.加强血站成本核算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2):16-17.

[3]丁增桥.血站加强全成本核算工作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6.

[4]吴长丽.采供血机构血液成本管理模式探讨[J].财经界,2013(04):60-62.

[5]吴Z.浅谈血站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152.

[6]赵水长.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血站会计核算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02):89-90.

[7]任中合.试论如何强化血站财务成本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2):35.

[8]冉晓阳.血站采供血成本的核算与管控[J].金融经济,2013(06):192-193.

[9]姚继兵.血站成本核算的特点及注意的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09(06):123.

第7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Abstract: The article reveal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full cost accounting work through study on developing process of hospital cost accounting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s on full cost accounting procedure in hospital, proposes that full cost accounting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hospital costs, and raise economic benefit.

关键词: 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

Key words: hospital;implementation;full cost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14-02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政策先后出台,作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只有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才能使医院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全院范围内推行全成本核算方案,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手段,也是医院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1 国内外医院全成本核算进展情况

1.1 国外医院全成本核算进展情况 在国外,医院成本核算已经开展了数十年,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成本核算的国家[1]。美国也早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医疗保险时引入医院成本核算,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按病种付费时[2],在其医院经济管理中大规模地应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形式,已被认为是能够真正降低医疗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至20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的医院和卫生保健组织中开始引入ABC成本核算法[3],均使美国的医疗服务成本相对降低,据报道,美国医疗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3.6%[4]。

1.2 我国医院全成本核算进展情况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医院先后尝试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定额管理、奖金提成等经营管理手段,因为没有成本核算作为基础,逐步暴露出了很多弊端[5],“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求,严重制约了医院发展[6]。

2 医院现行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制度,核算结果仅作为奖金分配、绩效考核的依据。而且,管理人员成本核算意识不强,尚未树立全员、全过程参与成本管理的经营理念。

3 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全成本核算,能更加全面反映医院成本信息,降低医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为准确核定医疗收费标准、实施单病种付费、完善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4 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方案具体措施

4.1 项目准备阶段

4.1.1 组建项目小组 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书,选择适当时间向院长做了一次专题汇报,阐明实施该项目对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说服其作出决策,同时给予大力支持与关注,组建项目小组,进行岗位分工,并拟定岗位工作职责,进行任务分解。

4.1.2 开展基线调查 设计调查表,集中组织对本院90名专、兼职核算人员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培训需求调查,由专人发放特制调查表,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1份,收回111份,有效率100%,被调查的人员年龄为35~50岁。调查内容涉及对本院实施全成本核算必要性的认识,成本核算知识培训需求和自我评价等项目。在住院部的内、外科选择医生、护士各15名、高年资科主任、护士长各10名、职能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3人进行访谈,预设访谈提纲,涉及对现行核算制度的认可程度,存在哪些缺陷,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等等。整理调查表和访谈记录结果表明,红旗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势工作在必行。

4.1.3 进行同行交流 组织部分重要岗位人员,到率先实施全成本核算的北京朝阳医院实地考察、调研、进行同行交流。

4.1.4 拟定培训方案 ①确定培训内容和时间:培训内容包括成本核算规程讲解、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做好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主管院长及科室主任沟通协调进行有效人员调配,保证训练时间、场地。端正培训人员学习态度,本项目被培训者多为一线医护人员,对核算知识接触少,为了使培训者认真对待,保证培训质量,首先开展了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尽可能调动每位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相关科室的支持程度是培训时间的保证。协调各科室进行有效人员调配,保证训练时间。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科室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②选择培训方式:采用幻灯教学、集中授课、确保每人一台专用计算机,预先安装应用程序,进行实际操作示教、演练,并对操作人员培训和维护人员培训做出系统分析。

③选择培训教材、制定考核标准、选择测评手段、签订培训教师责任书、印发学员考勤记录簿,完成基础数据准备及分摊参数确定等前期准备工作。

4.2 项目实施阶段 将全成本核算系统与HIS系统作接口,采集历史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核算软件上线完成系统试运行。重新确定了核算单元,将原来粗放的23个核算单元细分为86个,系统推行过程中严格执行预定的运行规范,项目组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指定了专人负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录入及时,各个成本核算单元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核对,各核算单元对本部门数据负责,指定专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核算组联系。系统运行初期,为了促使科室利用核算系统提供数据,项目组制定了一系列临时措施,采取对数据签字确认、上报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效果明显。

4.3 项目评价阶段 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核算流程改进研讨会”,选取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及对成本管理产生影响作出综合评价。对培训内容和教师培训质量进行监督;对参加培训人员受训态度、出勤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检查督导,动态管理,保证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组织全体受训人员进行理论、技能操作模拟考试;收集整理理论、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单、专家观察记录、考勤记录,培训教师对被培训核算人员的综合评价表。采取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5 讨论和建议

5.1 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医院科室成本支出的透明度,科室的自我经营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建议医院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使医疗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问题得到控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给科室定岗定编,把用人权下放到科室,实行双向选择。

5.2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成功地对担当核算的人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使核算人员掌握了业务理论知识,拥有了实际运用能力,规范了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5.3 本项目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患者收费情况的透明度,还在一定范围内杜绝了科室滥收费现象。

参考文献:

[1]高鸿司.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124):334-335.

[2]胡善联.21世纪卫生系统改革对卫生经济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卫生资源,1999,(593):3-4.

[3]韩玉珍,周胜利.国内外医院成本核算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3,(12):55-56.

[4]李信春,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00,(25):122-124.

第8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关键词:银行;成本核算;模式

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日新月异,金融业发展的市场化、全球化、虚拟化情况愈来愈明显,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我国的银行业也必须要尽快融入金融改革、创新与竞争的大潮之中,通过成本核算的全面管理控制,以“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宗旨,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全面成本管理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提高银行交易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优化模式。

一、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是较为广泛的,具体的核算包括:第一,营业支出的核算。银行营业支出的核算工作包括利息的支出、银行服务业务的手续费和金融企业往来的相关支出核算等内容。第二,营业费用的核算。对银行企业来讲,要有必要的营业费用,是在进行银行服务工作和经营工作中必须支出的相关费用。例如:新开的营业厅要进行房屋出租费用、水电费、人力资源费用和相关的绿化保险费用等。这些成本核算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管理,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确认成本计算的对象;划分成本计算期;确认成本计算的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准确归集和分配各种生产费用;健全原始记录等具体的核算的项目内容,对不合理的开支,要坚决抵制;对超计划的费用开支,要按规定的审批手续办理;对各项浪费和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优化模式

1.实现司库组织架构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银行陈本核算的模式,可以在银行内部推行司库组织的管理架构。所谓的司库组织就是要在银行董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组织进行管理。同时由CFO下属直管司库长,司库长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外部融资、流动性资金与现金的管理、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关系管理等、投资管理等。与司库长平行的管理人员还包括财务主管,主要进行会计核算、财务计划与预算、信息系统管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工作。司库组织架构的建立在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银行与投资者的关系,从其组织形式看,司库组织作为企业集团总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或者是集团总部控制下的一个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由其统一行使对资金及财务资源的管理功能。司库组织能够追踪外汇波动,即时监控总部现金状况丶仓位敞口丶浮动盈亏等核心指标。更有效了解总部资金组合资讯,增加资本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和控制风险。建设大司库体系,完善大预算机制,夯实会计基础,提升资本运营能力,强化风险管控,适度发展金融支持业务,培养一流队伍,逐步建立起与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为银行企业成本核算的发展提供保障。

2.推行产品成本核算

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优化模式要重视银行产业成本的核算管理,因为银行是以资金为成本核算对象的,资金运用对象不同,其带来的银行自身效益也不同,以资金作为银行成本核算对象,有利于加强银行费用管理,掌握各项资金成本情况,有利于进行控制管理和作好经营决策。具体的银行产品成本核算内容要按照工序归集产品成本。将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上的成本汇总归集,最终得出产品成本资料。由于银行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其成本核算会涉及到大量数据和不同标准,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针对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做到全面有效的预算,例如:活期存款利率要明显低于定期存款,但是成本核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虽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业务流程基本一致,但是营业部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应付经常发生的活期存款存取款业务。从这个情况来看,产品时间分配标准下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明显要高于定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

3.健全基准收益率曲线

健全基准收益率的曲线,就是要让银行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更为完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业务流动性也日益广泛,例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热销、银行存款搬家、股市资金不足等问题都要被银行财务管理组织所重视,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沿“国债收益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演进,银行的成本核算要尽快健全、明晰、强化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具体的公示内容:R1=RF+R0+RT+RC+RR+RD。R1代表资金成本率;T0代表营运成本率;RT代表税金成本率;RC代表资本成本率;RR代表风险成本率;RD代表期限补偿率。在基准收益率发生变化后资金的成本率发生了变化,风险成本率也发生转变,必然会影响R1的变化。建立起准确的曲线变化内容,在出现基准变化的情况下,银行能够让规模扩张和利润的增长更符合银行成本的具体情况,弥补因市场风险上升带来的利润损失,在经济发展呈现整体性、趋势性和持续性上升态势中形成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在经济发展呈现下跌趋势时能够稳定银行的基本是收益,控制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包括营业支出核算和营业费用的核算,在基本成本核算的框架下推出银行成本核算的优化模式,实现司库组织的架构,推行产品成本核算,健全基准收益率曲线,让成本核算工作贴合实际工作,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刘玉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2]方爱国.关于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模型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3(07).

第9篇:成本核算研究范文

关键词: 精益生产;价值流;作业成本法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method in promoting the limitation problem in implementing lean production mod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re idea of lean operation,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and proposes W B S and homework cost method in cost accounting system application model,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of "keep improving".

Keywords: lean production; Value stream; Homework cos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04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国内企业争相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然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成为企业实现精益运营的一个主要障碍,企业要想成为精益企业就必须对传统成本核算模式进行再造,构建一个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来匹配精益生产模式。

1、精益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和丰田英二所首创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他们认为生产企业中的浪费,既有财力上的,还有包括人力、物力、精力、时间上的;这浪费不仅仅存在于某一机床、某一工序或某一生产过程中,更存在于工序与工序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

精益生产方式将降低成本作为直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精益生产方式要求彻底消除生产中的各种浪费现象。持续性改善是消除浪费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以PDCA 循环作为“改善”持续运作的工具,达成“维持标准”和“改进标准”的目标。持续改善需要精确的、及时的成本核算信息作为改进的依据,通过成本核算信息以辨别生产过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活动,消除可消除的非增值活动,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2、精益生产方式下传统成本核算模式的局限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评价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成本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推广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问题,特别是在由批量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更显得突出。

2.1 传统成本核算与精益生产方式脱节。精益生产所要求的小批量连续流动,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在通常情况下会造成单件成本的上升和生产率的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精益生产是按顾客的要求以小批量进行生产,要求各个工序频繁更换所加工零件的模具或频繁地调整机床。模具更换或机床调整会增加准备作业时间,最终导致直接人工费用增加和设备利用率的下降。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其中的现象呢?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是建立在大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它将生产全过程的每一工序、每一设备、每个操作工作分开来单独考虑,以为每一台机床、每一个工人都应该也有可能连续不停地运转和工作。只要每个工序、每台机床都以大批量、高速度完成同一种零件,单件工序成本就会降低,从而造成整个产品成本也会降低的假象。而实际工作中,由于瓶颈工序的存在,上述大批量生产方式会导致在瓶颈工序之前大量堆积在制品,而瓶颈之后的工序由于不能及时得到零件,处于长时间的停工待料状态。在最下游的装配工序,由于各种工艺路线的生产能力的不平衡,某个部件缺失致使整个产品不能按期交货。从整个企业生产运行的角度来看,这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2.2 传统成本核算信息的滞后性。传统成本核算产生的背景是一种大批量制造思想,只适合传统运营模式。对精益运营模式来讲,精益生产方式追求持续改善的过程,利用PDCA 进行循环改进,而对现状或改进效果的测量,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来完成。传统成本核算是以事后分析成本信息和事中成本控制为主的成本核算模式,缺乏生产进度的相关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因此传统核算模式不能有效地衡量并改进企业的日常运作,难以支持企业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目标,容易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的管理决策。传统成本核算信息的滞后性无法满足“精益求精”对成本信息的要求。

2.3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的目的。传统成本核算是为了核实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通过产品实际成本计算产品销售成本,最终确定企业的利润额。而在精益运营模式下,企业更关注的是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映、企业决策能力、成本竞争优势和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精益生产成本核算相应也强调通过测量生产制造过程中各种浪费,支撑逐步提高制造水平,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必须创新成本核算方法以支持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方式

3、精益运营模式下成本核算模式

对于精益企业来讲,衡量成本核算模式优劣的标准是:能否在整个企业价值链中对产品相关的所有费用进行精确的核算,能否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成本信息,能否很好地与业绩衡量系统相结合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提供精确、及时的信息。因此,精益企业必须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和信息技术有关知识,把企业各项活动与成本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得成本核算系统能有效为企业战略决策和生产作业流程改进提供高度相关、精确和及时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系统中存在的浪费和低效率,实施根本性与递增性的改善,支持企业实现精益运营。在众多成本管理方法中,综合运用WBS 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模式成

为最佳选择。

WBS 和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模式下,精益企业WBS和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模式下,精益企业对成本核算时,首先将企业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其次按生产阶段或零部件结构对其进行工作分解,分解成可进行独立成本核算的分支生产过程,最后对分支生产过程继续分解,形成基本核算单位的工作包。这样就可以把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反映到一张WBS 图中。精益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发现生产过程中各种浪费现象,支持逐步改进生产流程,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因此在WBS图中,根据企业的价值流程图,可以直观的辩析哪些是可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哪些是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将一些不增加顾客价值的、可消除的作业项消除,对于增值的作业项利用作业成本法具体深入分析。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是把着眼点与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即成本动因上。成本动因又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部分,资源动因是对一项作业所消耗资源数量的计量;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频度和强度的计量,它反映的是产品对作业的需求数量。基于此,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通过对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的核算形成新的标准成本体系,对每项作业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进行监督核算。其核算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标准作业成本体系生成过程

短期变动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长期变动成本涵盖了制造费用的绝大部分。根据作业成本的核算,形成新标准作业成本体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材料数量×材料

标准价格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人工数量×标准小时工资率

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作业标准消耗量×单位作业的标准价格

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动因消耗量×单位作业价格

对于长期变动成本的确定,可将成本动因分配率作为单位作业的标准价格,长期变动成本动因消耗量的确定可根据企业上一年度的情况并参照同行业前进企业的标准制定。对于精益企业来说,成本核算的重点将在具体分析长期变动成本中成本动因消耗量上。分析每道工序的成本动因是否必须要发生,消除浪费的现象,使成本核算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从而真正体现了精益思想。作业成本法对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核算提供了及时、精益的成本信息,通过对成本信息的汇总生成了精益生产成本核算模型。决策层能及时利用现场的成本信息对当前的生产状况评估,发现并消除浪费。实现对生产流程逐步改进,最终实现“精益求精”。

4、结束语

本文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 结合当前传统成本核算系统成为阻碍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的事实,综合运用了工作分解法和作业成本法,设计出了适合精益生产方式的成本核算模型。对精益生产方式实施的“本土化 ”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树茂.精益生产方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模式[J],商业研究,2001(02)

[2]邓明君,罗文兵. 精益运营模式下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3)

[3]吴泷.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