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走进初中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走进初中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走进初中作文

第1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小学生活结束了,它就像一串风铃,时不时回响在脑海中。而我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学习阶段。

开学第一天,我来到即将要生活三年的学校---五中。迈进校门的那一刻,我感到心怦怦直跳,校园的一切都可以说是陌生的,可这陌生的环境里充满“诱惑”,让我渴望了解它。来到初一六班,望着一张张生疏的面孔,我坚信,我和她们一定可以成为好朋友。

“你叫什么名字?”坐在我身旁那个胖胖的男生小声的对我说。我转过头,带有微笑地说道:“我叫张译文。”教室很闹,他显然没听清,“可以看看你的书吗?”“什么书?”“随便!”我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但还是大方地拿给了他。他翻开书的第一页,把头靠进仔细看了看:“原来你叫这个名字!张,译,文。”“嗯!”我点头称是。也恍然大悟起来,说道:“可以看看你的书吗?”他愣了一下,然后飞快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我,我翻开第一页,几个工整的大字映入眼帘:“韩,昆,宏,这个名字真霸气!”我胡乱评价到。“嘿嘿!”话落,老师从教室门外走了进来……而他,那个胖胖的男孩,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同学。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便“鸡飞狗跳”了,欢笑声、说话声、玩耍声打成一片。我的目光随着一个梳着马尾的女孩吸引了去,此刻的她正端坐着看一本书,完全不被外界打搅,我走了过去,在她身旁小声问道:“你在看《傲风》吧!”她慢慢地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得意地说道:“《傲风》我几年前就看了,你喜欢看小说?”“嗯!”她点了点头。“那你拿张纸来,我给你推荐几本。”她一听,便立马撤了张纸递给我,还带满脸激动地说:“最近我正闹书荒呢!”就这样,我们聊着聊着,便成了一对要好的知音!而她,这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叫“罗诗琪。”

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进了教室,同学们看此情景,也都安静下来,要发试卷了。我的心里一阵紧张,手心里全是汗。同学们依次领到试卷,我也一样。拿过试卷一看,吓了我一跳,##分,我感到自己的心就像从天堂跌到地狱一般,我揉了揉眼睛,试卷上大红的叉刺痛了我的双眼。我破记录了,这是我有史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可这是初中数学的头次考试呀!哎!回家又怎么向父母交代呀!我的心里一阵后怕。

后记

第2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离开了生活了六年、学习了六年、拼搏了六年、奋斗了六年的小学。现在,为小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自己、为学校、为老师、为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现如今,我已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学。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面是一片宽阔的草坪,初次到这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青草格外茂盛,在骄阳下显得更绿,为炎热的校园带来一片清凉,路两旁,屹立着许多高大的柳树,像个“校园的卫士”一样,日夜守护着校园。

我想,在这初中的殿堂里,每位老师都想蜡烛、蚕、园丁、蜜蜂一样默默无闻地教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因为可怜天下老师心,老师的用心良苦都是一样的,做学生的都能体会到。

张老师,您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我知道,每一位老师都会爱护自己的学生,一心想着学生,一切为着学生。

老师,我现在成为您的学生,我深感荣幸,在您的教育下茁壮成长。我知道,初中比小学的光景更短暂,只有三年,三年的光阴不多,所以,我会珍惜这三年的美好时光,会更珍惜我们之间珍贵的友谊。

对初中生活我充满了好奇,想了解点情况。

第3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1、写作技巧指导不够生动,写作能力“低位徘徊”。

部分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没有能够对作前指导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还是习惯于简单的讲述作文写作要求,其余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这种“放羊式”的作前指导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而且降低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缺乏了形象的技巧指导,作文难度明显增强,写作能力处于低位徘徊。

2、学生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写作兴趣“索然无味”。

作文、阅读与文言文号称初中语文学习三难,而作文又首当其冲。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写作不得要领,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及时的疏导,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压力和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写作兴趣会明显下降。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生素材不足的状况,语文提高作前指导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更快。

二、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路径

1、带领学生拜访人物,形象观察与详细了解。

人物描写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版块,许多学生对人物描写不够生动传神,事例缺乏真实感。对此,笔者运用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搬进社区、搬进生活,带领学生拜访所熟悉的一些人物,如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为交通事业做出贡献的劳模清洁工,以及妙手回春的医生等等。笔者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走访,听取他们讲述自己的事迹。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物进行认真观察,抓住其肖像特点以及事迹的精华,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保证肖像描写更加传神,所选取的事迹更具代表性,具有较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样的拜访活动能够让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人物观察,同时获得了生动详实的素材案例。

2、带领学生参观景物,仔细观看和现场指导。

写景类文章也是学生颇感头疼的一大内容,学生脑海中既缺乏直观的形象,同时也缺乏写作的技巧。在这一类型的写作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景点,带领学生放松心情、认真观察,领悟美丽的景色以及享受带来的好心情。学生身心放松之后,笔者指导他们开展观察,分析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在每一处景观或事物的观察中应当抓住哪些特点。

所到之处都让学生开展这一处景物特点的观察叙述,帮助学生能够抓住各部分的特点及表现其景色的优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亲临实地观察了景物、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及时指导,对于描写的顺序、应当抓住那些关键环节、如何表现景物的特点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全面直观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深刻感悟和提炼主题。

为了提高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发掘提炼思想主题的能力,笔者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主题、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走进繁华的街道,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显著变化、城市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等等,并向学生出示了改革开放前本地区的一些图片、数据资料,要求学生向家庭成员了解改革开放前的生活条件,以这样的鲜明对比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炼出颂扬改革开放、颂扬社会主义制度、颂扬党的坚强领导等方面的深刻主题,有效提高了学生构思、创意能力。

第4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今年的开学季已经迈开了步伐,即将来到我们初中生的脚边。我也将跟随着它,走进初中的大门,进一步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凡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初中生活也是如此。欲知详情,请接着享受我的作文。

进入初中的话,学习上会有大大的改变,将学习新的课程,也会更深入了解小学时的课程。这么多课程的初中,会给我们大开眼界的机会,会让我们变得知书达理。理所当然,这也会让我们大大的眼睛前多一个厚厚的镜片,让我们的学习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会让学生间、班级间、校际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初中”也有惹人喜欢的地方,那就是独立自主的生活。如果寄宿的话,打理生活的事情就得靠自己了,洗衣服、整理床铺、照顾自己,要做这些事情的我们,离开父母的怀抱,真的能做到吗?那温室里的花朵,真能成为悬崖峭壁上的雪松嘛?这将是一个问题,答案只能看你自己的行动了。

废话不多说,那就带着行动,带着理想,上学吧。

第5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

作文是指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在学生时代,语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教学科目,语言文化便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的学习就离不开写作,学好作文便是学生面临的挑战。如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到了尴尬的境地,想法单一,不具真实性,更缺乏生活性。而教学的一成不变也为这份挑战添上了难度,教师应当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探讨对象,以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指导为目的。

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⑴改革创新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更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产生的作用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更应该注重于教育学生学会思考、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一本好的教材能充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大关键。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注重创新,拒绝死板。以人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为主,简化头绪、避免繁琐、突出重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多选取时下初中生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此为题材的质量优秀的好文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当然,也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光盘、卡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⑵开放性理念

好的教材不能只注重于文章质量和数量的选取,这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激发学生开发和创新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让他们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也可以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的选文过于严谨,缺乏活泼性,也就减少了学生想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多选用一些时代性强、题材新颖、可读性强的文章。注重学生的写作素养,多设立一些写作训练,写作,口语交际、情景模式,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写作思维。

二、写作教学

⑴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观念、思维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不够高,不能很好的l挥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的同时难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⑵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先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每天的上课中准备几篇优秀的具有代表性文章发给学生传看或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语言的奥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愿意尝试。自我表现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去做的事,找准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最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

⑶多看多想多写

教师应把“三多”的重要性贯彻到学生的日常中,让学生在“多看多想多写”中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①“多看”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可读性强、题材新颖、专业性强的好文章,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用心积累,取其精华,持之以恒,长此以往自然在写作时言之有物,改掉内容空乏这一写作大忌。

②“多想”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好的文章不只能带给读者好的精神感受,还能让读者在谜团中豁然开朗。在阅读好文章的同时,学生要思考作者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以便取其精华。学习使人产生动力,而思考则让人在学习中进步。所以,思考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生旅途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③“多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文学水平和文字水平,写得多了,学生就能知道毛病出现在哪里,以便更好的改正它。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当做写作的素材,生活是另一方面的老师。

⑷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现在的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也是越来越好,更多的是家中独子,在长辈的溺爱下,慢慢形成了不与人沟通交往,缺少情感,更加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没有写作素材,缺乏写作情感是目前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大因素。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学生不能只关注于学习,盲目的追求高分数。走进生活,多与人交流沟通,走出自己的世界,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创作,注重真情实感,做到不敷衍、不反感,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写进文章,所以多与人交往、感受生活是写作中一大组成部分。

⑸激励前进

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当学生开始尝试写作时,一定要进行鼓励政策,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被重视、被赏识的感觉,从而内心受到鼓舞,增强自信。比如学生的每次写作,老师都要做到用心阅读,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作者的尊重,用心写评语,画出学生写得比较优秀的地方,也要用适当的语言指出是很恰当的部分。既能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还能让学生明白不足并加以改正。

结束语

作文,本应该是真情流露的过程,现在却成了流水账、内容空泛、敷衍了事,作文已经成为学生重点学习的一大模块,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学的一成不变,学生的心理负担,都造成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教师要改革创新,增强语文写作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对语文作文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文字创作的激情,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多与人沟通交往,用心创作。写作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一朝成功是不可能的,它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学习。总而言之,写作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初中语文作文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掌握写作特点,提高写作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转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J].学周刊,2014(12):50

第6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一、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过去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是教学中的领导者、权威,而学生往往是处于一种被动、服从、闭封的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是开放式教学、合作型教学,要求在课堂上重塑课程主体,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以人为本,以学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尽情地释放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主题中,笔者在讲授选题技巧和写作方法上,就采取了开放合作式教学模式,按照“互动性、互择性、互质性、互补性”的原则,将全班55位学生划分为十一个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配备展示板一块,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给学生留足大量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交流。在经过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让他们将各自的想法和思路写在各组的展示板上,然后再进行评比,由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自己组的各小组讨论交流,将思路在展示板上进行组与组的评比,然后由几个代表发表各组的意见,在他们各自评析中,笔者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点拨,在此过程中,笔者适时地举几个“开始对成功的重要性”的例子,让他们同样的联想和列举几个案例或者名人名言,此时,他们活力四射,竞相上前板书和发言。这种开放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激发着学生的个性、自信、热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探讨、求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情感教学”法的应用

在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其教学模式往往是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也都是根据教材编排进行的,没有充分展现课堂中的情感元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其要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具备情感元素,要让教师和学生都融入情感的境界中进行教和学。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提倡情感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充分展现其激情的一面。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的展现来体现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人文性”。因此,只有通过教师自己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知识的情感,引发他们对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通过教师自身激情的展现,才能充分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本知识和作文写作之中。其次,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融情”。俗话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其中的“情”就好像学和教彼此的“催化剂”,通过它,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进入入神的状态,才会沉浸于课文知识和作文写作当中。比如,在《我的母亲》()课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试着要台下的学生对自己母亲及其教诲进行描写,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母爱和爱母的情感氛围之中,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以及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促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真爱,让他们感受母亲的伟大,在此之后,才引导学生进入《我的母亲》()课本,并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法的应用

在过去,教师往往是依据课文内容和作文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而很少注重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应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感受实践,在实践中联想语文课本知识和作文写作感想。比如,在《故宫博物院》(黄传惕)的课文及其课后写作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故宫博物院介绍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真实情况,让他们亲眼感受博物院的宏伟和华丽,从而让学生亲手动笔描绘故宫博物院的情境。再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课文教学及课后写作中,笔者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自己首先感受大自然的气氛,再进行亲手写真,其后再切入到课文中去学习,在学习中,让学生自行讨论、评说大自然到底存在哪些语言,大自然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让学生走进实践,切身体味大自然信息传递方式,感悟大自然说话的手段,从而结合课文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课本中涉及的内容,从而亲手写真,以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和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改革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提倡实践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写作和学习,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激发语文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将必须具有开放性、人本性、信息化、情感化、实践化,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中,其必须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倡“情感教学”模式,提倡“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泽军.初中语文作文新课程教学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2]胡云芳.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第7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它的实用性,古人有较多的论述:

[汉]王充《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这些见解,都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好应试作文

二、传统的作文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困惑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老师更是困苦不堪,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60到70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2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则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就把作文收进书桌抽屉,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每个学期要完成8篇作文,16次作业,近40篇的课文教学,平时的单元测验6—8次,还有段考、期考,可谓任务艰巨。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了几年作文,其结果是初中毕业了写起作文来依然是语句不通,表意不明,满篇学生腔、八股调。如“记一个……的人”,这个人必然小学时候的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或小明、小刚、小王之类的人;“记一件……事”,这件事必定是小学时候的事,因为这些人、事你中学老师不懂,他可以编造。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满天飞,内容空洞无物。

三、如何走出传统作文教学困境

多数同学怕写作文,下笔之时,总是感到“老虎吃天-——没法下口”,即使写出来,也是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气息,缺少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具体做法是:

第8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将创新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推进课程改革创建优质课堂

在作文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下作文开放性的批阅法

语文作业应当巧安排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刍议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师如何促进师生教学互动

走进小组合作张扬主体个性

浅谈片段作文的有效教学

“四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语文——初中语文教学法浅谈

立意构思成文的艺术摭谈

浅谈拓宽语文课教学内容

浅析阅读写作中语文意识的培养

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诗之思

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革新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问题巧设计思维大发展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与课堂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语文味”

在竞争中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开放阅读开辟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变教育理念做创新型教师

新课标下自主学习方法初探

如何听课和评课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母亲是一尊佛

深化课堂教改实施素质教育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初中语文教学之浅见

试议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刍议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讲评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

优化课堂吸引学生

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浅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读写对接以读促写——谈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

动于心融于情——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唤醒学生的情感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优化人文环境创设阳光课堂

让学生对语文情有独钟

谈如何进行考前作文指导

创意使中考作文出奇制胜

第9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

一、增强课程意识,让地方文化成为学生作文资源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素材、技巧、语言运用等对学生的写作造成了障碍,所以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皱眉。要知道写作文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创作活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这种活动的来源。《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诚然如此,对一所学校而言,它所在地域蕴藏着很丰富的乡土文化之“源”,而且此“源”无疑是生成作文最好的资源,所以语文教师要有积极开发利用此项资源的课程意识,在教育观念上要自觉地转变:作文课要走出教科书的限制,摆脱机械的和封闭孤立的设计,重视教学情境和生活环境,灵活地进行师生互动、理论与实践交融;作文课要彻底改变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课程资源观念,面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资源;作文课需要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去开发、生成、建构。实施作文课程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对话、交流和沟通,使初中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表达”的架构下进行学习和创作,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做,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课以人为本、具有个性化特色,作文课难上、作文难写、作文难改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变。

二、发现、连接与整合,让地方文化资源与作文教学相契合

虽然乡土作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避免盲目性,要有一个计划,即发现、连接与整合的过程。

(一)通过调查,建立地方文化素材库。

实施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处处留意,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捕捉信息、感知信息、记录信息,察觉优势资源成为独特的材料。身在社会就要感知社会环境资源,身处学校就要感知校园生活资源,身入家庭要感知家庭人文资源,对于时事的变化也要时时予以关注。要掌握家乡历史文化背景、自然人文景观、民间民俗风情等,我校所在的青城古镇,有极富地方建筑特色的城隍庙、青城书院、四合院民居、二龙山戏楼、高家祠堂、普济阁、罗家大院等人文景观,有百年梨园、青城八景、千亩荷塘、大峡奇观等自然资源,有西厢小调、民间故事、家族文化、民俗活动等民间文化资源,有湾西瓜、瓦窑子葡萄、席年子石头等地方特产资源,以及青城长面、青城馓饭、青城陈醋、酸烂猪肉、腌缸白菜等颇具特色的饮食资源等,都可收集整理纳入自己的乡土作文素材库中。切记教师要帮助学生按一定方法,将凌乱的素材加以归类处理。在不断丰富与积累乡土文化素材的过程中,做到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二)通过整合,契合地方文化与作文教学。

在做了以上努力之后,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作文课程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整合,根据语文课程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同步链接地方文化,让学生感知最自然、最真实、最贴近自身的素材,并且在亲历中接受体验和熏陶。如参加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活动,看到“城隍出巡”的盛大民间活动的时候,就要同步链接体验类习作,写热闹、欢快、盛大的群众集会场面;小岩晚照、崇兰列嶂、小河烟树等八景和荷塘、大峡、梨园等风光,就同步链接自然类习作,描绘家乡的青山秀水。探寻青城书院,参观直街巷四合院民居,走访红岘古村落,可以描写乡史乡貌。走进春节,欣赏地道的西厢小调和秦腔演出,聆听丰富多样的民间流传的俗语,就可以整理民间文化,介绍民情风俗。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面对琳琅满目的剪纸和奇石,就可以写自己喜爱的小物品,介绍家乡的物产的说明文或小品文,撰写有关的小论文。

三、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发挥地方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走出书本教材,开放眼界、开放思维,放眼家乡、放眼社会,热情细致地观察现实、体验现实、感受现实。

(一)走进自然,采撷生态文化资源

语文课教学生作文时不能“软禁”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苦思冥想咬烂笔头,最好带领大家全身心融入大自然。活动时切记精心准备,做好安全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引导、观察、体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身心愉悦。青城古镇可游赏黄崖、小岩、鹿谷山,参观大峡电站、大峡风光,青城得天独厚的古建筑,东滩的家庙、戏楼、稻田、荷池、鸟岛,苇茨湾的龙泉、闯王墓,南坪的纱帽山,水川的北武当山、刘子山、玉兔岛……尤其是长期埋头学习足不出户的学生,青青麦苗,小桥流水;寒来暑往,阴晴圆缺,投身那么美丽、那么鲜活的素材中,哪个学生不想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呢?可想而知,这样写下的作文必定是字字情真句句意切,生机勃勃充实可读。

(二)深入社会,了解人文资源

当然,要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仅仅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做以下事情:从当地历史名人的动人事迹中汲取营养培养激情触发写作灵感,走进更多的农家了解人情,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事,多途径地投入到生活中。像春节英雄武鼓、道台狮子、烧秦桧、元宵节灯会,农历3月28日东岳庙会,端午节戴花磨绳、登黄崖山,清明节城隍出府、书院祭孔,中秋节赏月、品瓜果、吃月饼等,都极具参与性和观赏性,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捕捉到许多鲜明的习作素材。最近几年以来青城古镇的文化节、旅游节、西瓜节、葡萄节、荷花节等新旧结合的节日,是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展示着全新的气象。学校和主办方联合,让学生或以观众或以记者或以礼仪员等角色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挑战不同角色获得不同经验。还可以指导学生报道家乡的建设进程,如青城大桥建设、民俗一条街建设、东南西北古城门修建、四合院民居建设、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古镇旅游事业建设,写出各种体验类习作来。

总而言之,在某种文化的浸润下汲取文化,在感知和学习的历程中吐露自己的心灵,这就是作文。让语文作文教学深深扎根在地方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获得全方位的启迪,使我们的学生在乡土文化之魂的熏陶下不断产生作文灵感、焕发创作激情,这样农村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才会有所可为,农村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才不会是空谈。

参考文献:

[1]孔宪功.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写作积累[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0).

[2]黄芳.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拓宽作文教学视野[J].作文教学研究,2008,(06).

[3]吴千源.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作文教学[J].中国教研创新导刊,2011,(04).

[4]吕春宝.浅谈新课改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J].中学语文,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