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关事务局宣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传政策,兴办实事,进一步巩固前三轮“三万”活动成果,着力解决联系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县机关事务局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为县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磨坪乡党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村实际,本轮“三万”活动,县机关事务局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任务:一是召开一个座谈会。联系磨坪乡联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召开座谈会,研究活动方案,讨论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相关事宜,确保“三万”活动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二是结对一批贫困户。按照县“1119”整村推进和“结亲拜年”活动的要求,县机关事务局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将分别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规划,培育致富项目,并给予其资金和物质上的扶持。三是组织一次科技培训。针对村村情实际,联系磨坪乡林业部门,在村内举办一场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户理清发展思路,找对发展方向,提升产业效益。四是参与一次公益劳动。组织机关干部参与村公路维护,帮助村两委一同对进村主干道进行清扫、保养,激发村民参与公益劳动的热情。五是走访一批产业带头人。对村内种植业、养殖业加工的产业带头人进行走访,同时对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将致富和就业信息带进村,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安置就业。六是解决一定资金。县机关事务局将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新“三万”活动具体要求,为联系村筹集经费,用于解决村内实事。
三、活动安排
此次活动从2014年12月30日开始,至2015年4月30日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一是召开机关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县“三万”活动会议精神,组建工作队;二是进村入户,工作队要定期进村入户,召开会议,走访群众,收集建议,确定实事,帮助联系村制定切实有效的活动方案;三是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局班子成员深入“1119”整村推进和“结亲拜年”活动的帮扶户,开展慰问帮扶活动。
(二)兴办实事阶段。工作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三万”办的活动要求,按照活动方案,帮助联系村解决承诺的实事、任务。
(三)总结汇总阶段。总结“三万”活动开展情况,汇总上报村料,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四、组织保障
(一)组建专班,加强领导。县机关事务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副局长带队的工作队,负责驻村入户的具体工作。
第二条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禁止民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损害民族关系的行为。
第三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全县少数民族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少数民族工作。
第四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应当依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做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工作。禁止在出版物、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中,以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歧视、侮辱少数民族。
第五条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聘用工作人员,厂矿、企业招工,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聘用少数民族公民,不得以生活习俗等理由拒绝录用、聘用少数民族公民。
第六条依法保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婚姻。对符合结婚条件、自愿结婚的,婚姻登记机关应方便他们结婚登记。公安部门对以介绍婚姻为名,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坚决予以打击。
第七条对已登记结婚的无户籍人员,有关乡镇政府和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与少数民族公民原居住地的户籍管理机关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落户问题。
第八条对婚嫁、经商、工作调动等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少数民族公民,有关部门、单位应按规定及时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并在生活、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
第九条对夫妇双方一方是少数民族的家庭,其子女有随父、随母姓和民族成份的自由选择权。
(一)新生子女申报户口的,由夫妇双方决定民族成份;
(二)对要求更改民族成份的,在未满18周岁前,由父母双方商定;满18周岁的,由子女本人决定。其办理程序为:先由父母双方或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审核同意,再到公安部门更改。年满20周岁后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第十条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的小学、初中学生免交课本、作业本费和住校费,高中学生减半收取学杂费,减免费用由县教育局在县财政安排的助学金中解决。学校在每年8月底前将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名册、清单报县教育局审核后,由县教育局将所需经费按实划拨给各有关学校。
对初中升高中的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加5分优惠。
第十一条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家庭发展经济,鼓励少数民族家庭勤劳致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一)少数民族家庭从边远山村下山脱贫,符合下山移民条件的应优先安排,属于"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之一村的,可以享受整村移民每人5000元的下山移民补助。
(二)少数民族公民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减免登记费,有关部门在办证、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三)对少数民族家庭发展效益农业、规模养殖的按照有关产业政策优先扶持。
第十二条关心少数民族公民的身心健康。对少数民族公民到县内公立医院就医的免交挂号费,住院治疗给家庭造成经济困难的,给予一定的住院费用补助,具体补助标准按县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关心少数民族公民疾苦,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少数民族贫困户,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在安排低保、救灾、救济、扶贫结对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第十四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和民族感情。对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公民,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尊重,并做好殡葬服务和管理工作。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五条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参加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活动,有关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假期,并照发工资。
一、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细节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周密部署。每项接待任务从研究制定方案到统筹协调运作,都强调谋划在前,突出重点,关注细节,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接待任务。二是细致周到,服务到位。在接待模式上体现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针对不同民族的来宾、不同地域的嘉宾、不同饮食喜好的宾客,在方案制定、线路设计、参观点安排、餐饮安排等方面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规范接待,严格要求。在接待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接待程序,做到周密细致,环环相扣;严格接待标准,做到突出特色,杜绝浪费;严格接待范围,做到对口接待,协调配合。
二、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工作思路。一是当好三员求创新服务。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力求当好特色产品的推销员、优势资源的推介员、侨乡经济的宣传员,把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宣传出去。二是构建网络抓整体联动。加强与市接待办、兄弟县市机关事务局的联系与配合,加强与县公安、交通、防疫、旅游等部门单位的密切联系,逐步构建起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大接待”网络格局。三是彰显特色又简约大方。在饮食安排上,注重挖掘和开发地方特色菜品,也利用独特的西餐资源优势,让客人品尝地道的西式风味。在纪念品安排上,安排“田鱼干”、“山茶油”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了邮册与石雕印章的组合产品。在接待指南、席签、礼品袋的印刷上,分不同主题进行设计制作。
三、增强学习意识,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利用每周一晚学习例会,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养;学习同行经验,提升服务能力;学习良好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绩效;学习典型案例,做到廉洁自律。二是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县内外宾接待的若干意见》,明确接待的范围、对象、流程、标准等要求。健全完善了《接待审批制度》、《副厅级以上领导政务接待信息报告制度》等工作制度,有效规范接待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注重科学管理。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严格审批、审签制度,实行当事人、财务科、局领导三级审签。与接待酒店签订住宿、酒水价格协议。立足地方特色,自酿杨梅酒,既宣传了杨梅,又节省了接待费支出。
今年以来,按照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我局坚持“点面结合、常抓不懈”,针对我局干部职工和退役军人群体工作特点,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为有效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部署
成立由副局长郝占雄任组长、机关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列出工作清单,细化落实措施。深入开展宣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坚持月报告、季讲评、半年总结等方法,对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明确防范措施,使此项工作常抓常新、持续推进。
二、工作措施
1.加强教育引导,增强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栏、微信群、例会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和退役军人服务对象进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家不断增强应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敏感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2.认清诈骗手段,开展防范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手段(一是电话诈骗;二是网络诈骗;三是短信诈骗。)和特点规律,拒绝各种高回报诱惑,并对各个种类的“警方防范提示”进行具体讲解和引导,使每名同志既有识骗“慧眼”,又有防范“绝技”,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和广大退役军人抵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的“免疫力”。
3.加强信息管理,严防信息泄露。一是严格管理干部职工个人信息,引导每名同志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管理个人信息,严防非必要公开个人信息。二是严格管理服务对象信息,严格按程序要求办事,严防退役军人相关信息违规披露,给军队、单位、个人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
三、工作成效
通过局机关和局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每名同志的警惕性、敏感性不断增强,辨别力、免疫力不断提高,自我防范和参与打击治理新型电信网络犯罪活动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干部职工将相关预防诈骗知识传递给家人,营造了家园共同打击治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浓厚氛围,形成了防范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以来,我局所属干部职工及家属未发生任何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受害问题。
四、工作短板和整改措施
1.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手段更新快,防范关口前移难度大;
2.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防范技术门槛高,相关专业人才比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信息条件下的网络违法犯罪新动向,及时学习宣传公安部门专业的防范知识,主动关口前移,做好防范。并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在快速反应、果断应对上下功夫,确保早识破、早防范。
五、来年工作思路
2021年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严格落实市上统一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按照“加强领导、全员参与、防打结合、确保安全”的思路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六、对此项工作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健全队伍
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我县召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总结我县去年节能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对对我县今年节能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明确了今年节能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对我县节能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节能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指明了方向。
各部门各单位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非常重视,调整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全覆盖,以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联络员和统计员具体经办的组织模式,所有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明确节能目标和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一体的节能工作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自身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参加上级举办的节能知识培训班和网络节能远程培训课程,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节能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将节能工作推向深入。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认识
第一,充分利用县报、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普及节能知识,积极推广新能源,合同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等;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对业务能力不强的同志要利用合理的时间进行节能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对网络能耗统计上报系统和节能常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第三,重点做好节能宣传周宣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能主题宣传活动,县机关事务局制组织召开了全县节能工作会议,并就节能工作进行了步署和安排,特别是宣传周工作的布置。
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县机关事务局在县经济服务中心大楼市民广场组织开展了共享单车绿色骑行活动,共99个单位100多名同志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倡导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号召全县人民多使用共享单车绿色出行。活动共发放节能小礼品300份,节能倡议书300份,活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强了公众节约能源的意识,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县电视台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且在新干电视台黄金时间进行新闻播放,活动还在微新干、县报等媒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6月11日-17日宣传周期间,全县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以“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为主题宣传,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节能工作有一些亮点和特色,值得推广,特别是我县开展的“路长制”+节能宣传活动,是提升我县综合治理的创新举措,全县共有129个单位近千名党员干部参加,在责任路段上,千名队伍通过捡拾垃圾、清理杂物,向群众发放节能垃圾分类宣传单和绿色环保购物袋,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环保袋2000多个,本次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点赞,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节能环保意识。
各单位通过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图片、张贴宣传图片上墙、政务内网宣传信息文字、宣传栏张贴宣传标志图片、举办节能知识竞赛、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进行节能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推进节能重点工作,打造节能典型案例
我县重点推进垃圾分类和绿色节能改造工作,全县各乡镇70%以上自然村都建有垃圾兑换商店,这个“垃圾兑换商店”,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分类回收中心,塑料瓶、塑料袋、易拉罐、饮料纸盒、废旧电池和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都可拿到这里兑换商品,村里既能有效集中地回收垃圾,又能给村民们带来实在的商品,两全其美。
各中小学都建立了环保驿站,驿站负责垃圾兑换,学生们收集并分类好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旧电池、废纸等垃圾换取各种学习用品,从小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和学会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自觉投身到环保行动中去,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我县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利用,投入资金500多万,现有新能源汽车41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0辆,微公交车10辆,纯电动巡逻小汽车21辆,其中公安局巡防大队18辆,城管局3辆,现有充电桩7个,其中交通局6个,巡防大队1个。
县经济服务中心大楼节能绿色改造投入资金10万多元,对大楼老旧设备进行更换,更换会务用设备6套,更换LED灯500多只,极大的提高了能耗利用效率。
四、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半年来,我县各级机关认真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努力做好节能工作,取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还做的不够,离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差不少,为此,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牢固树立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形成较好的节能氛围,保证节能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为全县节能工作开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节约用电。在空调使用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无特殊情况,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要求各单位自觉执行室内温控标准,做到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节约用电。在照明使用上,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在办公设备使用上,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各类电器在长时间未使用及下班后自觉关闭电源、减少待机消耗。
二是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防止跑冒滴漏;发现阀门损坏、及时报告修理,杜绝“长流水”;尽可能利用雨水或其他再生水,切实减少耗水量。在用水区域设置节约用水标识,培养干部职工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三是节约办公耗材。加强管理办公用品的使用,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尽量选择能耗小、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提倡网络办公,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强化文印耗材管理,提倡双面打印,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降低纸张消耗,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是加强公务管理。车改后我县成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行驶里程长、使用年限久、车辆经常需维修保养的车辆,配备了45辆公务用车,满足参改单位人员出行,所有车辆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及时统计掌握用油情况,节约燃油。实行定点维修管理,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合理安排车辆出行线路和用车人员搭配,尽量减少车辆空驶里程。平时加强日常管理,严禁公车私用。
五是严格公务接待。公务接待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报账实行“集体会签”、公务接待报告、接待费用公开等三项制度,节约公务接待费用,减少办公运行成本。
五、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技术项目
一、强化组织领导,普法依法治理实现“四个落实”
(一)普法机构落实。我局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李军任组长,副局长熊信艳、纪检组长笪邦祥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苏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办检查。“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局党组每年都要召开2-3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宗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普法规划落实。制定了《荆门市民族宗教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和各个年度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民族宗教“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内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切实做到了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从而使民族宗教“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并落到实处。
(三)保障措施落实。我局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宗教“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局机关每年安排1万元经费用于法制宣传教育,确保了民族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工作中,我们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民族宗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信息,积极在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如:《荆门市积极创新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形式》在2012年分别被中国普法网、中国民主与法制网、湖北法治网等媒体网站采用。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单位普法依法治理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工作轨迹清晰。
二、突出工作重点,普法依法治理坚持“四个面向”
(一)坚持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开展普法教育。近年来,我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党校、进机关实现了常态化,有力扩大了民族宗教工作影响。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知识问答》纳入了我市“六五”普法学习资料。市民宗局编印发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读本》1000本。2012、2013连续两年,市民宗局局长李军走进课堂和会堂,为市委党校“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学员、市县两级人大政协领导干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讲授了我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及基本知识。
(二)坚持面向机关干部开展普法教育。局机关建立有学习制度,征订了“六五”普法教材,坚持每月15日集中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班子成员每年集体学法都在2次以上,机关干部认真撰写学法心得体会并开展交流活动。近两年,我局先后3批16人次参加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制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民族宗教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树立了民族宗教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坚持面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普法教育。民族方面,我们确定每年的10月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2012年,我们组织荆门日报、荆门电视台、荆门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多视角、深层次宣传我市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荆门日报》开设专栏,大篇幅宣传民族工作“三个条例”知识。各主流媒体分别以《土家族的新变迁》、《企业里的“民族大家庭”》、《“牛倌”引领致富路》、《民族和睦的“亲善大使”》为题,对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的5个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坚持面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普法教育。为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近年来我们多形式开展了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出台文件指导。印发《关于在全市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就“六五”普法期间及年度的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指导各地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开展培训辅导。2012年3月26日,我局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全市宗教干部和宗教界代表人士25人参训。重点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并就 “宗教三项重点工作”、“同心建农谷,同行促跨越”主题实践活动、以“安全年”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进行了探讨交流。三是入寺(观、教堂)宣传引导。组织全市宗教干部进寺观教堂,面对面宣讲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现场解答宗教界人士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辑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口号50条、宗教必读书目15篇,发给寺观教堂,引导他们采取组办专栏、悬挂标语、学好用好宗教必读书籍等形式,营造学习宣传氛围,提升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宗教素养。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2013年6月,我们在荆门日报头版开设了《宗教政策法规知识问答》,全面宣传宗教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也看到我市民族宗教“六五”普法工作还存在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面有待扩宽,普法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普法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检查督促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这次中期检查督导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六五”普法工作,为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荆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民族宗教工作报告
尊敬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xx年以来的民族宗教工作回顾
xx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县,全县有17个少数民族。截止20xx年底,全县65万人口中,有少数民族人口30.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47.5%。全县有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10个,宗教教职人员3人,信教群众6818人。
20xx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全县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繁荣景象。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民族宗教法制建设。一是加强宗教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始终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民族宗教工作,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民族宗教管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民族宗教调研,听取民族宗教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民族宗教工作和问题,为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民族宗教法制宣传工作。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地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意见》要求,积极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为各乡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各民族中小学及相关单位订阅《贵州民族报》、《贵州民族宗教》、《中国宗教》等报刊和印发宣传资料、出专栏、开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周年纪念活动。20xx年,组织14个民族乡乡长参加了全省民族乡长培训班。20xx年,组织专人对民族、宗教工作知识及民族宗教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整理,编撰了《民族宗教工作知识手册》。通过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逐步实现了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化管理,切实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了宗教工作管理网络。20xx年6月,为切实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民宗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各村支书为民族宗教工作信息联络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管理网络。四是进一步加强宗教执法主体建设,加大经费投入。20xx年2月5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xx县民宗局”更名为“xx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加挂“xx县宗教事务局”牌子,并增加1名事业编制,在原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基础上,每年又增加了3万元。20xx年、20xx年,又先后更名为“xx县民族事务局”加挂“xx宗教事务局”牌子,内设三股一室一馆,核定行政编制11人,工勤编制3人,事业编制5人。20xx年,为了推进全县民族宗教工作顺利开展,县人民政府在原60.3万元的民族工作经费基础上,又追加了26万元,保证了民族宗教工作必须的工作经费。
(二)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保障各级民族经费足额到位。5年来,县民宗局及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项目论证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民委、地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共获上级审批下拨民族经费193.8万元,落实县级民族工作专项经费301.5万元。其中:获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31个,资金130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省级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6.6万元;省级民族文化专项补助资金9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地区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4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资金4万元;地级民族文化专项补助资金3万元;地级民族经费补助资金1.2万元。二是对民族边远乡镇干部实行优惠政策。经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20xx]13号会议纪要),从20xx年6月起,对xxx等6个边远贫困民族乡镇在职职工每人每月发放30元的公务补助。三是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水平。共改善了31所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了学生入学率,促进了我县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修建民族中医院污水处理站1个,实现了医院污水达标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2处,铺设管道58326米,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饮水难问题,提高了群众的饮水质量;新建公路23条157公里,改善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交通条件;新建民族文化中心所3所; 资助少数民族特困大学生3个;帮助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建房61栋,总建筑面积3210平方米,彻底改善了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民族资金使用模式。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针对民族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投入量小的问题,就如何才能用有限资金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组织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民族资金使用新模式,收到了一定成效。20xx年,我县以xx乡为试点,采取由地方政府担保,农民在当地银行贷款,县民宗局用民族资金贴息的方式,发展了200亩树状金银花。期间,县民宗局充分发挥协调联系作用,积极组织乡干部、农户代表到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实地集中培训;委托公司派代表上门服务,到各家各户田间地头督促指导农户种植,全力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力争达到以小项目、小资金撬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目前,该乡金银花基地树苗长势良好。五是大力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拓宽少数民族增收致富门路。面对xx“欠发达、欠开发”的县情,我们始终把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百村千户万人”、“计生三结合”及党建帮扶等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安排部分县级民族经费,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几年来,先后在xx镇xx村、xx村、xx民族乡岗岭村、xx民族乡xx村等建立了扶贫联系点,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投入资金为少数民族群众购买优良种猪、维修公路、发展烤烟、畜牧生产、修建教学楼、建立党员活动室等,切实帮助农户落实增收措施。同时,在凉水井镇息乐溪(华溪)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认真开展了铺路、架桥及果苗种植等帮扶工作,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三)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全力提高少数民族基本素质。一是大力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20xx年至20xx年,以“两基”攻坚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民族寄宿制教育发展,先后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6.6万元,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并在县民族中学兴办了1个寄宿制民族高中班,全县“普九”覆盖率达到了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7%,切实推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二是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xx年以来,我县成功举办了中国xx土家花灯艺术节、xx县“物价杯”土家摆手舞大赛、第九届杜鹃曲艺节暨第二届乌江文学颁奖活动、省土家学研究会四届三次学术研讨会等艺术文化活动;组织参加了“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民族姑娘选拔大赛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活动,《xx姑娘大脚板》、《永远的船号》等民族民间舞蹈,进入了“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总决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我县民族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我县还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县民宗部门认真开展了古籍古物调查、搜集、研究、整理和编目工作,对思南土家族花灯、服饰、道具及民间艺术传承人分别进行了调查登记,完成了234件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古籍搜集工作。“xx上元沙洲节”及“xx花灯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xx花灯戏”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推介xx、宣传xx的目的。三是认真抓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按照省地要求,我县深入开展了xx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主要方法、载体及其分布情况调研,出台了切合我县实际的《xx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五年规划》,制定了xx各民族文化进校园分年度审批制度,完成了《土家传统花灯集》、《乌江土家花灯情》等民族文化的拍摄和制作。20xx年,在xx土家族苗族乡民族中学举办了第一届民族体育运动会,并邀请xxx等县及其它乡镇参加观摩学习。20xx年,在xx民族乡中学举办了以土家花灯、山歌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创建活动,全县27个乡镇所在地中学、中心小学前往观摩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20xx年,在xx中学继续举办了以展示民族民间工艺为主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目前,我县正着手进行“土家花灯”校本教材改编工作。四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多年来,我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及时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认真推荐先进集体和个人出席全省、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20xx年12月,在全省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上,县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xx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xx年10月,在全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县xx村民委员会、xx乡党委、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等4个先进集体和xx、xxx等5名先进个人分别受到地委、行署表彰。20xx年,我县还及时妥善协调处理了藏胞与xx镇村民的打架事件,有效避免了民族纠纷,促进了民族团结。五是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力度。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及时把少数民族优秀干部选拔到各领导岗位,充分其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几年来,全县先后推荐到各级党校和民院干训部培训的少数民族干部有120人,参加短期培训的达20xx多人次。在现有的12270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有少数民族干部6770人,占干部总数的55.2%(其中副县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8人,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980人)。在20xx年提拔的675名中青年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达200人。
(四)扎实抓好宗教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及时召开宗教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及省、地宗教工作会议精神。20xx年,我县召开了全县宗教工作会议;20xx年4月,召开了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暨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民族宗教工作,表彰了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专题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二是围绕“服务xx旅游”的宗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全力打造规范宗教活动场所。xx县xxx寺位于中和山旅游区内,是xx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xx年开始,县民宗部门协助华严寺教管小组制定了《xx寺修复改造五年规划》,并主动与城建、国土、民政等部门协调配合,鼓励、督促教管小组积极筹集资金,逐年实施修复。至20xx年10月,共募集资金4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20xx年10月19日,xx县xx寺完成了修复工作,并举行了竣工典礼。修复后的华严寺布局精巧,气势恢弘,得到了地区民宗局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成为思南旅游的一大亮点。三是加强宗教调研工作。20xx年以来,县委统战部、民宗、公安等部门先后四次对宗教工作基本情况、当前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研,对全县的宗教情况估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并及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宗教管控工作,打进了宗教群众与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四是完成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工作,实现了规范管理。20xx年8月下旬,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联合开展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登记活动,严格按照宗教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履行了相关手续,协助各宗教场所制订了学习、纪律、财务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并于20xx年底,举行了xx寺住持聘任仪式,实现了宗教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五是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切实加大抵御渗透、打击工作力度。20xx年7月,对大坝场村民在xx乡石家寨村桥头公路边非法修建寺庙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20xx年7月,认真组织对xx镇xx村、xx村在xx电站进场公路边山洞里搭建木棚、供奉神像、举行朝拜活动进行了调查处理,并依法进行了取缔。20xx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县民宗局和县天主教爱国会共同举办了为期4天的天主教爱国爱教培训班,进一步激发了信教群众的爱国热情,提高了信教群众自觉抵制的能力。此外,民宗局等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以天主教、基督教为重点的宗教活动场所检查走访活动,充分利用宗教三级信息网络,准确掌握各宗教活动点情况及外来人员情况,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使天主教、基督教活动点的反、防渗透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
二、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我县的民族宗教工作与地委、行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县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境内宗教教别多(五大宗教我县就有4个),涉及面广,宗教形势复杂,管理难度大。
二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发展的扶持工作力度有待加强。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人口有65.2%集中在民族乡。且全县14个民族乡、131个行政村中,有97个村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7个民族乡未通油路,24个行政村未通公路,107个行政村未进行农网改造,扶贫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是民族文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失传,必须认真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力度。
三、下步工作重点
今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
一是筹备召开全县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近几年来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进行周密地安排和部署。
二是要从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和增收难的“五难”入手,切实关注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出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积极组队参加全区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提高全民族体育素质,力争取以好的成绩,回报思南人民。
四是加大少数民族项目争取力度,加大民族宗教特别是民族乡镇的经费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少数民族乡镇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4年1月,赣州市在市级机关、全额事业单位实行工资统发的基础上,对市本级财政基建、城建资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并取得了成功,积累了操作经验,打开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同年10月,为了稳步推进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经市委批准同意,以市人民政府文件正式下发了《赣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5年1月率先在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8个有代表性的市直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共33个预算单位正式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将单位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等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从而拉开了赣州市市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序幕。
从目前改革的情况看,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在顺利、平稳、扎实地向前推进,并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一是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基础上,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解决了过去由于资金层层拨付到位不及时的问题,方便了单位尤其是基层预算单位的用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通过使原来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预算结余资金全部保留在国库,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调度的能力,为降低财政筹资成本,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创造了基础条件。二是预算执行透明度显著提高。全新的运行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的来源机制。以财政资金的每一笔支付交易为基础信息,通过电子化信息传输处理,预算执行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高,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为财政部门进行预算执行管理和宏观分析调控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三是预算执行监督制约明显加强。在新的财政国库管理体系下,通过电子化、网络化手段,实现了对财政支出信息的全面和明细记录,建立了相互制约的内部操作流程,基本形成了过去无法实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四是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利于促进部门预算的合理编制,使整个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更加透明也更具科学性。改革实施以来,各改革单位均能认真按照用款计划申请和财政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财政资金,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都相应得到了加强。同时,预算单位通过使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在数据录入、财务处理、数据上报等方面更为快捷,便利,预算单位的支出管理也更为细致,管理水平也有新的提高。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严格把握政策,规范推进改革
1、制定制度体系,健全支付机构。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赣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进行了明确部署。同时依据改革方案,制定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银行清算、结合资金处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对财政内部业务操作规程进行调整、规范,建立完善了资金审核、拨付、结余管理监督制度体系。2006年,根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简化了工作程序,加强了服务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单位用款。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市级成立了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和加强授权支付监督。国库支付中心与国库科实行合署办公,国库科科长同时兼任支付中心主任,保证了国库改革工作统一协调运转。
2、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资金操作。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改革首先从清理整顿改革单位银行账户入手,共撤销账户84个。为减少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震动,对单位现有银行账户、资金,采取了“清理规范、划断管理、逐步撤销”的办法,允许单位暂时保留一个原有账户核算自有资金,禁止从零余额账户再向原有账户划拨资金,财政性资金全部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支付和清算,基本实现了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前不流出国库和财政专户,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财政资金大量沉淀、闲置在预算单位账户问题。
3、搭建支付平台、提高技术保障。
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是推进改革必需的先决条件。市级财政投入100多万元,为每个改革单位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和网络设备,建立起了覆盖财政部门、银行、预算单位的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都通过登陆支付系统完成业务操作,从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资金申请、支付、清算全部实现网上操作,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对每笔财政资金支出的全过程进行双向实时动态监控。
2006年,为提高财政管理自动化水平,我们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为核心,积极推进财政各业务系统的整合,建立起了涵盖指标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拨款、政府会计等财政核心业务功能的统一系统平台。一是将指标管理软件的可执行指标实时划转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拨款系统中,既满足单位及时用款需要,也使国库部门实时掌握预算指标的变动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大大方便了预算执行分析。二是工资统一发放数据直接转换成单位直接支付申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国库支付系统和拨款系统发生的支出每日转入政府会计系统,自动生成总预算会计账务。四是根据改革需要,在国库支付系统增加和改进了网上对账、银行账户禁转、年终结余资金自动结转、预算执行情况网上查询等操作,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
(二)结合我市实际,创新业务模式
1、做好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我市会计集中核算改革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实施范围不大,市级会计核算单位仅有23个,且单位人员比较少,经费数额也不大。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整体转轨方式,取消会计集中核算,将原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对具备会计核算条件的单位,恢复会计核算职能,移交会计档案;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由市机关事务局会计中心为其会计核算。
2、推行部门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我市有些部门下属单位比较多,但所辖单位人员少,大多安排一名办公室人员处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经过试点摸索,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部门集中支付核算,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市文化局、市机关事务局成立财政支付分中心,采取“统一开户,集中支付,分户核算”的方式,统一办理单位资金的集中支付,做好集中支付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向各单位提供资金活动情况。此举对节约单位人力资源,降低改革成本,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财政支付分中心与财政支付中心形成互补,减轻了改革推行阻力。
(三)强化服务意识,保证改革平稳运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运行机制的根本变革,不仅涉及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变化,而且涉及一些部门和单位利益的调整,甚至触及和暴露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为此,我们在加快推进改革的同时,大力改进服务,积极提高效率,努力化解矛盾和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改革工作。
1、把强化服务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我们通过召开改革动员、制作并发放改革宣传小册、开通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网等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和“三不变”原则(即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努力消除预算单位的顾虑,进而使预算单位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同时,我们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两年来举办培训班3期,并深入到所有新增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上门一对一单独辅导,共培训人员200余人,使各方管理和办理支付的负责人、经办人熟悉了改革政策和系统操作技术,确保了集中支付改革在各单位、各环节顺利实施。二是加强协调沟通。根据改革进展情况,多次召开改革座谈会、协调会,主动征求银行、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意见,当面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定期组织人员深入改革单位了解情况,认真听取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开通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网站,改革信息,提供网上服务。设立热线电话,进行政策和技术咨询。成立应急服务小组,随时上门服务。加强对银行服务质量考核,督促银行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实行AB岗工作制度,对正常业务采用“一人为主,一人为辅”新的受理方式,避免当主办人不在岗位时,造成业务无人受理情况的发生。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加深了预算单位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改革的良好环境。
2、不断简化业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针对改革初期资金拨付程序繁杂的问题,经与各银行、预算单位和业务科多次协商,不断简化业务程序。一是针对基本支出用款比较稳定、均衡的特点,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按月编报改为全年一次性分月编制,减少上报次数,同时取消主管部门和业务科审批环节,单位上报后,国库科直接审批。二是统发工资支付申请改由支付系统自动生成,减少预算单位上报和支付中心审核环节。三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通过网上申报、审核,用款额度通过网上下达,银行、财政和预算单位三方账务实行网上核对,逐步取消纸质单据,减少了大量纸质单据的打印和单位的往返奔波。四是强化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时限,用款计划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下达,资金支付在当天完成。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三改四争创一流”为主题,以项目建设大会战为主线,以“四个赋能”为主动力,以“三县四区”为主战场,以“四个倍增”为总目标,加快打造“六个地”。坚持以生态+大健康为方向,走“专精特新”之路,持续打好“产业招商升级战”,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链主”企业和“小巨人”“独角兽”“瞪羚”企业,构建以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建设多彩多艺新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目标任务
(一)聚焦三大指标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完成3000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550万美元,现汇增幅13.32%。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简称:利用省外项目资金,下同)总额完成21.27亿元;增幅8.7%。对外贸易实现量稳质升,确保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项目提质增速
新签约项目30个以上,新引进外资企业2个,新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央(国)企、民营100强企业1个,“5020”项目1个。入统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6亿元;入统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强力推进“9865”项目落地计划,即2020年新引进的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2021年新引进的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
(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全县围绕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五大重点产业,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经济,各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乡镇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推动我县重点产业集聚度达到50%以上。
三、产业重点方向
(一)文旅商贸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文旅企业;②知名休闲度假、康养企业;③全国知名的品牌酒店、民宿企业;④业内有影响力的商贸综合体等企业。
(二)生物医药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生物提取、超临界萃取、生物转化、合成企业;②知名医疗器械、装备(包装、设备制造)生产企业;③知名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企业;④黄精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全国龙头企业。
(三)电子信息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路板生产企业;②知名汽车电子器件、通讯设备器件、计算机器件等生产企业;③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及球栅阵列封装、插针网格阵列封装、芯片规模封装、多芯片封装等先进封装与测试企业;④知名中高端触摸屏及显示屏应用企业。
(四)绿色食品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黄精、竹笋、茶叶、蜂蜜、富硒食品等精深加工企业;②知名畜禽肉制品、蛋制品生产企业;③知名菌类生产加工等企业。
(五)竹精深加工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竹精深加工企业;②全国知名的竹产品销售研发及设计企业。
四、创新招商方式
(一)开展“不见面”招商。要积极开展“不见面”招商,引入“互联网+”概念,使“互联网+传统招商引资方式”深度融合,通过网上洽谈、视频签约等方式将项目洽谈“面对面”变“线连线”,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二)着力以商招商。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利用落地企业的示范效应,促使更多企业认可投资环境;利用产业集群的吸附效应,吸引相同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落地。
(三)推进驻外招商。要强化驻外机构招商,发挥旅游北京营销中心、驻深圳台州等地的招才引智工作站信息渠道广、驻地情况熟的优势,收集项目投资信息,积极上门拜访对接企业,引导企业来铜考察。
(四)深化中介招商。在上海、深圳等地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业招商,有效规避前期寻找项目、考察项目、协商联络等繁杂的程序,拓展招商空间,破解招商瓶颈,大幅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五)强化活动招商。一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重大招商活动,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积极承接长株潭城市群优质产业转移,瞄准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二是精心举办特色活动,选择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城市举办招商推介会、产业对接会和外贸企业招商会等,加快引进重点产业企业和生产型出口企业。
(六)加强平台招商。一是加强园区招商。将工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主战场,重点打造食品产业园、茶文化产业园、竹精深加工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大力推进扩区调区和“腾笼换鸟”,加快补齐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等短板,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二是加强飞地经济招商。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空间局限和资源要素制约,每年在经开区、丰城高新区等地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飞地经济”项目,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五、工作要求
(一)招商信息及项目认定程序
1.全县所有项目招商信息实行“首报认定制”,同时将信息报告给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经组长认定后才能确定为有效信息(具体见附件2)。2.所有项目的洽谈、合同签订等工作需向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含农业、文旅、总部经济项目),经产业招商领导小组认定后,项目按程序准入。原则上乡镇工业项目全部入园,确需落户乡镇的,需报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并参照入园政策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二)组建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
按照“一个重点产业组建一支招商小分队”原则,组建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工业园主战场六支招商小分队,由县领导担任产业链招商牵头领导,分别负责各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制订招商工作方案(牵头领导同时兼任招商小分队队长,从县四套班子中选任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班子成员担任副队长,牵头部门和小分队成员由牵头领导从县直部门中选定和挑选,每个县直部门只能加入1支招商小分队,具体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组成名单见附件3)。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对乡镇引进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项目,乡镇与工业园地方实际可得税收分成比例为每年7:3。县直部门引进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项目,县直部门与工业园地方实际可得税收分成比例为每年1:9,但对单个项目每年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干部政治关心,积极向县委推荐使用优秀招商干部,完成任务的重点产业链及乡镇可以优先向县委推荐干部。
(四)全面落实奖励政策
1.各乡镇开展“比项目引进增量,比项目入统增速,比有效信息增效”的竞赛活动。按照一类、二类划分乡镇,对乡镇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有效信息等三项主要指标进行分类考核。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一类乡镇评选2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二类乡镇评选1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每类别中第一名授予“骏马奖”,未完成目标任务且排名最末位的授予“蜗牛奖”,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约谈获得“蜗牛奖”单位的主要领导。获得“骏马奖”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建议列为优秀,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2.县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的考核,以考核组成单位的部门为主,按照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有效信息等指标进行考核,所有部门得分相加为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得分;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各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在组成单位里评选1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同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建议列为优秀。未完成目标任务且在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排名后两位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3.设立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评出10名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对获得“先进个人”,由县委、县政府给予及时奖励。
(五)强化考核惩处力度
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年中一述职,年底交总账”。由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调度各乡镇和重点产业链小分队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月通报一次情况。年中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考核,对7月20日前未完成过半目标任务的所有招商单位,督促主要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工作上,直至完成时序进度为止,同时排名后三位的县直部门和末位的乡镇,其负责人在县电视台作公开表态发言。对年终考评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且排名后三位的县直部门和末位的乡镇,对其单位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从严把关,同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单位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
(六)重奖外资、出口、现汇进资及重大项目活动
1.外资、出口奖励:鼓励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每利用外资1美元,县财政奖励商务主管部门0.003元;每出口1美元〔以海关(保税区)、上级商务部门、港口统计为准〕,县财政补贴企业按铜府办字〔2019〕50号文件执行,奖励商务主管部门0.003元。
2.现汇突出贡献:当年实现一次性现汇进资600万美元以上,且现汇进资总额居全县第一名的乡镇及部门单位,授予现汇突出贡献奖并奖励15万元。
3.重大项目奖励:凡引进“5020”项目经省商务厅认定并入统的工业项目,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投资总额的20%以上,给予项目中介机构(人)一次性奖励,投资总额20亿元以上项目奖励10万元,每增加10亿元投资额,增加奖励5万元,最高奖励50万元。凡引进外资工业项目并当年实现现汇100万美元的项目,由县财政奖励引资单位5万元,每增加100万美元,再奖励2万元,最高奖励25万元。
(七)落实经费保障
每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安排专项招商经费20万元,安排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经费200万元。各乡镇也要安排好招商工作经费,有力保障项目引进和推进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安排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八)奖金分配和责任金缴退机制
按照省、市有关及时奖励规定,制订招商引资项目考核激励办法,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经济奖励与政治关心的激励机制,按照“谁担责、谁获益,谁有功、谁获奖”的原则分配奖金。乡镇及县直部门所获奖金由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自行确定先进个人奖励方案。各考核单位与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招商引资工作责任状,实行招商引资工作责任金制度,责任金必须个人缴钠,不准单位垫付。每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队长缴纳1500元责任金,其他县领导缴纳1000元责任金,成员单位、乡镇的班子成员分别缴纳1000元责任金。各单位统一收齐责任金后,集中缴纳至县财政局,按照年终考评结果确定是否退还。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乡镇必须完成项目引进和入统项目个数,责任金才予以退还,未完成则不予退还,上缴县财政冲抵招商引资奖金支出。
(九)工作纪律
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要求,商务接待做到务实高效、厉行节约,商务接待标准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商务接待管理办法的通知》(铜商字〔2021〕10号)的文件规定执行。外出招商、推介和县内接待活动全程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安排部署,实时关注全国疫情动态,遵守防控工作具体规定,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外出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组织分工
成立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如下:
成员单位: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林业局、县工业园区、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扶贫办、县机关事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委党校、县医疗保障局、县税务局、消防救援大队、供电公司、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