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创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业调查报告

第1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 我县青年创业的态势和特点

青年是创业的主流群体。调查中,发现我县青年创业群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伴随一些客观问题,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1、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素质不高。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创业定义为“自己或与人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广义创业中的“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好的业绩”暂不考虑。从待业青年类型来看,农村待业青年相比较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创业愿望越强,在座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青年群体想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创业热情可以推动创业,但个人技能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被调查青年认为计算机培训的需求较大。被调查青年创业者感到最缺乏的是创业经验,最希望得到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岗位项目培训、创业贷款援助、转变就业理念等。

2、创业方向明确,但创业资源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选择创业领域的四个方向:一是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业;二是择世所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需求进行创业;三是择己所利,从自己的获得预期出发进行创业;四是择己所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业。在创业地域方面,大部分青年选择在城市开展创业活动。虽然我县青年的创业方向比较明确,但创业资源明显不足,创业行动受到制约。首先是创业资金不足,部分有创业意愿的青年需要银行贷款。在调查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青年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来源于家庭的储蓄和亲朋处的借款。大多数被调查青年认为,如果创业之初银行能够进行贷款创业的起点会更高、成效会更好;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难。在调查访谈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反映有心创业、无力选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易使有志创业青年遭受挫折;其次是创业政策信息不畅。有些被调查青年反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引导创业就业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但具体执行部门政策落实的公开程度不够,青年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政策不清楚,被调查青年认为扶持创业配套政策少。

3、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青年创业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批青年创业典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青年已成为我县创业活动的主体,我县青年创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创业规模整体偏小。

二、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相关因素

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之路。青年创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此次调查,反映出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文化是影响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是大多数青年择业的普遍价值取向,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人们还未接受大学生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在社会对创业缺乏理解与支持的大环境下,多数青年拘泥于一份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心理,访谈中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首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是例证。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待业青年认为“创业文化与创业密切相关”;毕业学生青年认为没有形成自主创业的氛围。

2、创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创业能力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长期占主导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校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而不是创业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青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县共青团、工会等创业培训和指导机构也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由于缺少创业知识,大部分待业青年甘愿去民营企业打工也不愿意从事自主创业。

3、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是影响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青年创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被调查创业青年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我县创业环境不断在改善,但服务体系还有差距。首先是创业信息不对称。接近半数的创业青年反映及时获得创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了解有关创业项目及相关政策等;其次是创业服务不规范。部分被调查青年反映在创业时没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创业之初遇到很多具体困难;其三是中介服务组织缺位,且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4、创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创业资金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没有创业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绝大数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县青年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借款、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向亲友借款占大多数,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政府及社团提供创业资金这三种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还没有成为青年获得创业资金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的风险基金市场尚未建立。大多数青年创业者认为目前的贷款政策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与政府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不完全一致。

三、促进我县青年创业的对策建议

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大力促进青年创业,发挥青年创业者在我县追赶跨越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引领全民创业新,建议应强化以下举措: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育青年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决定青年创业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引导青年投身创业实践,以艰苦创业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一是要在创业意识教育上下工夫。从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采取优秀创业青年报告会、青年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切实教育引导青年认识到当前我县大力支持创业的良好机遇,破除等待安置的旧观念,树立走出去闯天下的新思想。特别要教育青年树立创业无大小的观念,从小生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量的积累求得质的突破;二是要在选树青年创业典型上下功夫。大部分的被调查青年表示创业精神来自于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要广泛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奖”等评选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自立自强、成功创业的事迹,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创业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上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之路。

2、完备创业培训体系,增强青年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保证。一是整合我县有限的成人教育学校资源,建立一批创业培训基地,组成创业培训网络,针对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和创业阶段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二是建立一支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培训质量与水平,对参加培训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开办企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扶持,切实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助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创造良好创业环境。青年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都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由管理向服务转移,打破部门分割、体制不顺的束缚,特别是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铺设青年创业的绿色通道。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建设包括创业指导、产权交易、资金融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创业信息服务方面,加强青年创业网建设,建立公共经济信息和公共创业服务信息制度,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公布重要行业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政府采购和建设招标、各项优惠政策等信息;在创业项目开发方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发既符合区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青年自主创业的经营服务项目;在优化创业环境方面,要加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创业成果,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第2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 键 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 附录1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19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努力,在电信分院老师、团学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小组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写,我们的日常工作、调查方法、报告论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为我们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鉴!

范文二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大学生的想法与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两相比较,展现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图1:“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

数据来源:51job

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图2:创业的最有利面

数据来源:51job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是否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呢?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想法是什么呢?为此51job做了关于“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这个调查共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访者为12.8%,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 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受访者中外商独资本占到26.8%,民营/私营企业达到31%,国营/上市公司也有近10%的比例。

九成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

上文提到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创业的冲动占到了九点五成以上。而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是持何种态度呢?调查数据发现,观点是支持。其中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上确实有一定优势占到49%,将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访者这表示“不反对,不识为一条出路”。仅有余下7.3%的受访者坚决反对,认为风险太大。所以,从前两项数据叠加说明,起码九成多的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是倾向鼓励的。

众人眼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及劣势

俗话说,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九成多的受访者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其中原因想必也能让学生得以借鉴,看清自己。在三个大学生创业最明显的优势“年龄”、“知识”、“政策鼓励”中,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有句广告语叫:“年轻无极限”就很好的诠释了众人的观点。而其次,“知识优势”的比例占到了25.4%,这一选项的比例并不非常高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同时有11.4%的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有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等,也将成为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在上文,“大学生创业调查”中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而同样的选项,在社会人看来,他们的依次顺序是否还是如此呢?从数据排行上看,似乎没有变化。但仔细查看百分比就能发现,“资金”的比重明显下降。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社会经验”有所上涨。占在社会人的立场可以发现,社会经验概念虽然抽象,但他们已摸出些门道,而“社会经验”恰恰是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基于这个理论,此项数据也几乎达到了三分一之。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经验?对于获得它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认识?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图3:社会人与大学生心中创业阻碍因素比较

数据来源:

IT业最被看好的大学生创业领域

同样的问题也涉及到了这份调查问卷,结果众人眼里最适合的创业领域和大学生自认为的有着很大出入。首先,IT行业占居榜首,达到30%,服务业第二,有19.6%的占有比例。快速消费品为12.3%。其后,产生了各群雄行业割据的场面,娱乐/体育/休闲、贸易/进出口、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检测等)、批发零售、广告/公关等5大行业均在5%的比例上下徘徊。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但这与大学生们的想法有所偏差,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您会不会去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

如果某天在招聘网站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公司现招聘××职位,公司属于大学生创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正在找工作的你会不会动心呢?调查发现,40.5%的受访者愿意在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有16.8%的人选择不会,其余更多的人选择了“很难说清,视情况而定”,这也说明了多数人并不介意公司是否为大学生创业,换句话说,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并不是人们选择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围,相反相当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还是持有信心的,这点也与社会九成多的不反对大学生创业作了对应。

当然持鲜明观点的“愿意或不愿意”者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在“用一句话简单表述会或不会的理由”回答中看到,愿意方说:“因为可以共同开创事业,实现梦想,哪怕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为了支持创业得人。我十分欣赏勇于创业的大学生。”,“都是年轻人,共同拼搏!”……而不愿意的一方也有着自己鲜明的观点:“对他们不是很有信心,大学生有点自以为是,专业知识或许有但缺少经验和耐力。”,“风险太大,可能会浪费时间。”……

第3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农民创业创新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省西南部,全县辖4镇10乡,16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1.8万,农村劳动力6.12万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95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5%。县域面积9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人均耕地仅0.65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个集老、小、边、移、穷齐全的欠发达山区小县。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县转移的39549名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农林牧渔的3068人,从事二产的建筑业、玩具工业有12855人,从事三产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服务业的有23626人(其中务工就业31865人,自主创业农民7684人)。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达5.19亿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6413元,同比增长15.4%。

(二)取得成效

1、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近年来,县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食用菌、茶叶、水干果、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品牌整合力度,全力打造“山兰”牌黑木耳、“雪梨”、“仙宫鱼”等品牌。全县茶园总面积3.03万亩,总产量78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值达5700余万元,每年食用菌生产稳定在7000万袋以上。养殖业快速发展,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禽大户已发展至20多户,育繁母猪增至1254头。6.8%;农民人均纯收入6413元,同比增长15.4%。全县农家乐经营户发展到82家,成功创建2个农家乐特色村,6个农家乐旅游点,年接待游客近32.1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439.8万元。

2、农民组织化快速推进

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天恩茶叶有限公司、天峰茶厂、云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顺利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龙头企业25家,省级2家,市级15家,县级8家,联系基地6.89万亩,创建或联系基地3.2万亩,带动农户2.2万户。全县共有1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8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和1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级规范化合作社54家,入社农户4351户,社员入股资金3677.3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299.2万元,带动农户2.36万户,生产经营涉及食用菌、高山蔬菜、有机鱼、雪梨等10多个产业。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累计销售额8707万元,农户累计增收约722万元。

3、农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来,县涌现了一大批经过培训的创业、创新、创富的新型农民典型。全县已有100余人携带县政府颁发的“师傅”证书,带领本县10000余名群众到异地实行“组团式”开发,足迹遍布28个省、228个县市,主要从事食用菌、茶叶、小水电、商贸等行业的综合性开发。“师傅”商标还成为了全省第一个以劳务为主的商标。截止目前,全县培育主导产业示范村50个,创建市农业科技示范村3个,创建省市级科技示范户67户,拥有各类农民技术职称人数达4146人,其中农民技术员3488人、农民助理技师395人、农民技师258人、农民高级技师5人。

二、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农业内部创业范围渠道不断扩大,对农民创业能力提出

新要求。近年来,县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等特

色产业迅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随着该县旅游开发深入,“山水童话乡村”建设的推进,全县农村二三产业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家乐”、“渔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县农民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对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民创业服务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对农民创新能力提出

新要求。县结合实际制订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内安排“三农”资金2.1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补贴达到7180万元。如种粮补贴、科技项目补贴等等。同时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民创业。随着完善服务农民创业的措施,农民创业创新环境日趋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展身手。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创业,确保农民成功创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民创业创新能力和政府服务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农民创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民创

业能力。

一是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勇气欠缺。部分农民存在着观念陈旧、创业意识较差等问题,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心态,怕失败、怕亏本、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传统观念还比较普遍,缺乏闯世界创事业的意识和勇气。

二是综合素质偏低,创业技能不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不强,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真正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还不多。具体表现在文化较低、技能缺乏,且农民自身技能培训意识也不强,谋求一技之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全县农民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约有1万人,但获得中级资格证书仅800余人,占总劳动力的1%。同时农民对创业、市场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因此面向农民开展的创业培训和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融资渠道狭窄,创业资金缺乏。从县农民创业实际来看,农民创业融资渠道来源主要有自身积累、借贷筹集、银行贷款三种,融资渠道相当狭窄。从目前情况看,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一般需要资金5万元左右,从事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等一般需要资金10万元左右,从事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也需要资金几万元到数十万元。农民创业的资金缺口一般在40%-70%之间。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改革滞后,农民融资困难,导致许多农民的创业创新理想无法实现。

四是示范作用不大,创业带动有限。从县的情况来看,一些产业仅为单个重点企业支撑,产业链条短,集群发展水平低,加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形成对当地农民创业创新大规模持续有效的带动。“企业+基地+农户”的机制也比较松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农民特别是种养殖大户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数量多,但大部分合作社实力不强,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力有限。

三、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基于县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基础和制约因素,以开展农民培训为抓手,通过

多渠道转移农民、多举措推动农民创业的途径,提高他们的生

产生活水平,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是不可阻挡和无法改变的大方向。

(一)立足县情,努力开拓农民创业新途径

要从过去主要引导农民在二三产业领域创业,向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全面创业转变,特别是要大力引导农民、农村各类人才、工商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领域创业;要以深化“三强”工程等为有效载体,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争取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做大做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扩大食用菌、雪梨、板栗、茶叶等主导产业的市场优势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挖掘现代农业生产、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养殖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创业者,拥有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创新载体,努力提高农民创业新本领

是否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本领,直接决定着农民干事创业的成败,决定着农民能否转得快、转得好、转得稳。要按照“使走出去的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民能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搞创业的农民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要扎实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把一批有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农村能人培育成为新的创业者。

一是积极推动培训资源整合。要改变多头、分散、重复、低层次、低效能的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培训资源整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运作机制,拓宽培训资金筹集渠道,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培训资金投入。

二是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目前,县已创办了56所村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14所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5所县转移农民专业培训学校、10大特色产业示范实训基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下阶段,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文化知识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农民培训专业网站为中心基地、县5所农民培训学校为主体培训基地、乡镇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为辅助培训基地、村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

三是创新模式开展农民培训。以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四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全力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方法,积极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基地实践、导师帮扶、观摩学习、经验介绍、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赴外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四是努力提升师傅和农民专家品牌。进一步强化“师傅”品牌创优工作,着力推进“新型农民专家”品牌创建,努力加强“师傅”和“新型农民专家”队伍建设。致力于师傅发展空间拓展,着重抓好扶持政策制定、异地组团开发组织建设和政府合作交流机制完善等工作,让异地开发的农民更好地利用异地资源创业增收。

五是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主体。坚持内部提高、外部引入并举,在积极培训现有农民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城镇居民投资创办农业实体或家庭农场。多渠道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农业,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骨干专业农民为基础、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强化合作社、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多层次开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对接活动,促进农业跨区域合作。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积极培育省农博会和网上农博会品牌,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四)降低门槛,不断拓宽农民创业融资新渠道。要在现有农民创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信贷的门槛。金融部门要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研,研究农民创业信贷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出适合农民创业的信贷种类,满足农民创业信贷需求。

一是要创新贷款方式,改进信贷服务。探索引进商业超市管理模式,把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授信、合同签订等手续全部提前处理就续,使农户只要用资金时凭农户信用贷款证及身份证在柜台就可领到贷款,缩短农户办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效率。

二是加强信用环境整治,推进信用工程。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培育全社会的信用理念,树立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及拖欠账款等行为。加大依法收贷力度,以刹住恶意逃、废、赖债风,维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权。建立农户和小企业的违约通报机制,对信用缺失的个人和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及时发出通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工作,创新信用工程实施机制,促进城乡信用工程建设。

三是拓宽担保范围,探索农户担保新模式。要积极寻求合法有效的途径,化解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破解农户融资的“瓶颈”。努力探索农民住房、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新模式。继续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充分发挥农信担保公司的作用,帮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

(五)多管齐下,努力优化农民创业新环境

一是提高农民创业创新保障水平。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同样,农民创业也有其局限性,需加强农民创业的保障水平。首先,要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要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为农民创业系上一根“保险带”,避免农民因自然灾害而出现“长期创业、一朝返贫”。其次,要积极探索将农民创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加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力度。第三,要把农民创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予小额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

二是制定完善农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创业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创业农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格局。加大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创业农民兴办实体项目库,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政策。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在城乡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中同步考虑农民创业用地,制定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创业。要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让进城创业农民安心在城里工作,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扶持农业种养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其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注册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推动品牌整合,加强名牌农产品保护。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规范订单农业发展,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构建农民创业服务平台。实行区域性、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创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创业信息服务。要切实加强与省、市以及相关县市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对农民创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编发,形成创业信息收集的系统化、流程化。用好用足现有的信息平台,加强对农民培训网、远程教育、农民信箱使用维护的检查监督,使来之不易的信息平台能真正发挥服务农民的作用。

第4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进展较缓慢。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4个多月以来,大部分地方还只是停留在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层面上,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活动开展阶段,工作停留在表面,导致活动进展缓慢。

2、参与面不广。大部分地方的创业服务年活动都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群众参与面不广,有悖于实现全民创业的初衷。

3、存在走过场。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一项全年度、全局性工作,有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重点在哪里心中还没有数;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对整个创业服务年活动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还不太清楚,工作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现象。

4、成效不明显。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服务创业、政策措施出台等方面成效不是很明显,没有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为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单位主要领导没有做到亲自调度、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有的牵头单位工作不够主动,没有真正起到牵头的作用,甚至存在应付的思想和拖延、推诿的现象

2、宣传力度不够。对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政策宣传还不是很到位,没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没有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3、措施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制定的方案或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没有切合本地实际,没有切合服务创业的实际。

4、方法创新不够。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时只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没有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创业服务年活动没有亮点。

三、建议和对策

笔者建议,应该明确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着力找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有序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应该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目标,即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着力点,即如何提高服务创业的质量。

三是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点,即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企业经济来服务。

(二)应该找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

1、以扶持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快政策措施制定步伐

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与否,关系到整个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成效好坏。政策措施的制定,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扶持地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要深入调研,制定政策。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听取业主、群众对于扶持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影响、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认真进行整理、分析,拟定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已经制定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整理,对于过时的、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要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废止。同时,对于国家、省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要结合地方实际依法合理制定我市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业享受优惠提供咨询服务,降低企业创业经营成本。

二是要大力宣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电视媒体、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政策;适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地方政府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文件精神神;定期举办培训班,进一步宣传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引导创业者正确投资创业。

三是要依法依规,落实政策。坚决落实在信贷、中介服务、技术、人才、财政、税费等方面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创业主体用好、用活、用足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2、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

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需要我们打造一个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的机关,培养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干部。可以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这同时也是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需要。

一是打造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积极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与业务培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打造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以统一思想谋创新、确立目标求创新、强化机制比创新、狠抓落实促创新为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

三是打造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切实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的涉及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继续解决影响机关效能的突出问题。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和联系基层等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

四是打造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推行“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形成激励机制。机关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深入开展科(站、所)长述职述廉活动,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

3、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手段,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一是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加快行政审批“两个集中”建设步伐,提高审批项目进驻服务中心数量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授权率。加大行政许可方式创新力度,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大力实施政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事权分离等问题,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二是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必须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有效整改前提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改革,推行行政处罚统一原则、统一标准的基准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同案不同罚”现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收费。

三是优化创业者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严厉查处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强行指定中介服务等行为;坚决查处利用行政职权搞中介服务垄断的行为,全面实行中介服务市场化;严厉查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的刑事犯罪,从严惩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断水断电断路、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

四是发挥环境监测点作用。充分利用监测点,对发展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并加强对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健全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机制。

五是加大投诉受理和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创业者和群众的投诉,严肃查处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人和事,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创业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

4、以宣传创业政策为重点,积极营造创业浓厚氛围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服务创业意识,适时建立干部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培育创业文化,激发人们创新创业热情的事业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推荐和评选“创业之星”、“服务之星”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创业典型的成功事例和先进事迹,宣传高效优质服务创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应该强化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措施

1、加强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亲自部署,实行月汇报、季调度、半年跟踪的工作机制,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2、落实责任。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来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奖惩制度,把创业服务工作纳入所在单位整个工作综合考评。

第5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立异、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2、现状:从XX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很多地方政府接踵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跟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数目所占的比重则更大。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创业意识密不可分。二、研究目标(核心题目)

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研及访谈,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需求状况,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响应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由学校相关部分依此来制定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轨制以积极引导山大科技园威海分区所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调研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问卷。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专业,在选定的专业中随机选择班级,并且使男女人数比例为1:1,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

四、问卷基本情况

第二部门 本次调研需要显示的几个核心题目

一、描述现象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已经开始创业,仍是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

2、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联系。

3、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题目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立场。

2、调研对象所认可和倾向的创业模式。

3、影响我校学生创业实践的缘由。

4、调研对象在创业中碰到的主要题目和难题。

三、提炼观点

1、为进步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做哪些工作。好比,宣传推广创业赛事等。

2、学校应该给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提供哪些匡助,给与什么政策搀扶。

3、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凸起立异,进步立异水平。

第三部门 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xx大学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实践状况

1、调研对象的创业意向

(1)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在调查中,总共599人回答了您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状况如何?这一题目,其中,有191人表示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占总人数的 31.9%;表示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的人数为379,占总人数的63.3%;正在进行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6%,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2)调研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创业

(3)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关系

在调查中,商学院与其他学院比拟,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人数上显著多于其他学院,在比例上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是有一定关系的,不管在何种层面上说,商学院的同学都更加轻易接受有关创业的相关信息,由于与学科联系关系性较强,创业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遥远

2、对创业教育的了解

以下是调研的相关数据

(1)对 教育部分试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对团中心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的了解程度

(3)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承办的syb项目的了解程度

(4)对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的了解程度

(5)对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数据资料可知,调研对象对诸如教育部分试点创业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承办的syb项目、 团中心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等项目了解较少,表示不了解这些项目的同学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对于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被调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总数的73.0%。这是由于,挑战杯赛事是我校长久以来鼎力宣传的重大赛事,而对其他的项目宣传推广较少,甚至还未启动。由此可见,学校对相关创业赛事的推广和宣传是进步学生认知和介入这类竞赛的条件,也是普及创业教育、推进创业的保障。

三、xx大学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第6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教育培训 产业转移 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62-03

近两年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安徽省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兴起,一个生机勃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正在兴起。安徽省近年来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 16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就业890万,省内就业270万。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安徽省在这一转移中显现出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对我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教育作用意义极其重大。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最直接原因是部分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具备了创业的能力。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就了中国农民创业的基本事实: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亿万农民背井离乡,到沿海地区务工,跨地区流动。其中,一部分进城农民经过一段时间的外出就业,又返回家乡,利用在外面学到的本领,获得的资金和信息,在乡村、城镇创办企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创业是在个人、家庭、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下,农民工对家乡和打工地收益比较后,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在城市的打工经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打工期间农民工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实现其返乡创业梦想的基本条件。农民工强烈的创业愿望是他们选择返乡创业的自身动力。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以及中西部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是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宏观背景。而家乡政府对返乡创业的鼓励支持,输入地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及其高昂的生活成本、艰苦的工作环境构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外界推力[1]。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是农民创业的有利背景。近年来,伴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度上涨,企业利润整体下滑。劳动者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已大大提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产生困难。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资本外溢与产业梯度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这为安徽省经济腾飞带来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安徽省政府实时调整了产业规划发展政策,利用自身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方面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内外兼顾,既积极支持省内企业的成长,又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长三角”和“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加工业向中部快速转移的趋势,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3.城市二元体制的排斥是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外界推力[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根据调查,安徽省安庆市每年有将近25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其中有6.1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调研中发现有42.9%的返乡创业者认为他们在外面打工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户口,很难找到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大多干一些脏、苦、累的活,经常受到就业和工资双重歧视。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就医贵、学费高、养老难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见表1)。在被调查的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的占比分别为37.3%、28.1%。从产业来看,在第二产业打工的人数最多,占65.3%;第三产业次之,占32.7%。从工种来看,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最多,占比为41.2%;而从事技术和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占比仅为9.7%。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61%,其中25岁以下的占26%,26~35岁的占30%,而35~40岁的占8.9%。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占8.7%,高中的占14.1%,中专以上的占8.5%。其中,仅有10.3%的人从事同一种工作超过五年,二年以下的占30.9%。可见,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所面临的许多限制(见表2),反过来也成为促使其离开城市返到家乡进行创业的动力[1]。

二、安徽省返乡农民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农民返乡创业的最大障碍。返乡农民创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多年在外务工积蓄,但务工所得的有限积蓄相对创办企业的巨额投入明显不足,在与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后,才勉强把企业办起来,再也没有更多资金支撑企业运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削弱。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烦琐,担保条件较高,耗费时间较长,金融支持只能成为梦想,造成资金链条中断。受资金条件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往往容易选择对资金需求量较低的小餐饮、小商贸、小加工,而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进入门槛也很低,导致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创业成功率。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各级政府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很少,缺乏有力支持。即使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有些也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吸引力,或不被返乡创业人员了解。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往往乐于在创业前引进,而在创业过程中缺少关注和支持,这就影响了创业者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尚未建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联动机制,缺乏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政府补偿等鼓励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相应缺乏引导和动力 [2]。

2.农民创业者自身素质偏低使其缺乏创业后劲。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我省农民自主创业的平均年龄为36岁,并且创业年龄有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民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呈上升趋势。根据测算,2007年以后参加创业的农民其人均受教育时间要高于以前参加创业的农民,但是,农民创业者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问卷统计显示,农民创业者中拥有技术职称的仅占21%,而非农创业者拥有技术职称的比例达到52%。从学历上看,农民创业者中有52.3%为高中毕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多为创业之后在职获得,占12.7%。并且,农民创业者中还有2.8%左右的人没有念过书,2.1%的人仅为小学文化程度[3](见图1)。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在创业前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是在就业中完成的。45%的返乡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强烈,65%愿意支付一定费用获得教育培训。但是,目前安徽省乃至全国专门为返乡创业农民开设的教育培训学校很少,现有的教育培训学校,大多数是民营性质,以营利为目的,指导农民创业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

三、以东、中部产业链对接为契机,加强创业教育,促进农民返乡创业

目前,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超过60 000人,主要从事的项目有种、养殖业、汽车摩托车修理、客货车运输、车辆出租、房屋建筑、理发餐饮、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装潢装饰等。“十一五”期间,这些创业者累计投资超过210亿元,已成为省、市级创业带头人有4 12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按每年创办的企业可吸纳6万人计算,从“十一五”初的就近就地转移不足11万人到目前近410万人,年人均收入近9 000元。但是,对返乡创业农民的调查显示,61.7%的人自创办企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进修或培训。很多创业者早年外出打工,文化水平较低。在打工过程中,从最基层的操作员工做起,基本上是懂技术,但是不懂管理,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较重,缺乏长远眼光,创办的企业一般都处于小规模、低效益。同时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

1.开展创业培训,就是把有志创业的农民组织起来,为其提供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系统知识的培训。由于农民创业者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劳动大军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产业升级转移,关系到整个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因此,要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创业培训[4]。

创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系统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理清创业的思路,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创业培训的对象是想创业的农民和已经拥有自己小企业,但是经营时间不长,缺乏经营企业系统知识的农民。对于返乡创业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和当前凸显的“民工荒”的特殊大背景下,创业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创业培训与传统的农民培训相比,培训对象由培训技术操作者变成了培养经营管理者,培训内容要求将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培训模式、手段和方法也必须适应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加以改革,同时要将科技培训、创业指导、技术服务、跟踪扶持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使其更加适应农民创业培训实践的需要 [5]。

2.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的作用,构建创业培训支持体系。按照“项目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的办法,建立政府、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创业培训投入机制。同时,加大各市、县、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省、市和县共同拨款设立“扶持农民创业基金”,用于农民返乡创业的贷款贴息、技能培训和创业担保。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积极创建“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一条街”等创业基地;降低创业准入的门槛,对返乡创业农民开“绿灯”。

加强农劳办、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扶贫办等农民培训单位以及培训基地间的协调配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协调、各报其账的思路,对各个项目实施部门的农民培训资金进行打捆使用,有效整合。同时,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和推广“创业风险培训”和“创业量贩式专业培训”培训模式,使创业培训融入农民教育体系中(见表3)。

表3政府支持在农民返乡创业中的影响程度(%)

3.基层政府和部门要为农民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对返乡创业农民教育培训总体上要实行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方针。政府要积极为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干预,引导有志创业的劳动力能有所作为。基层政府和部门要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返乡创业农民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机构和考评奖惩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优化乡镇职能。着重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精简审批手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切实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乡(镇)政府及部门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支持度接近80%(见图2)。说明越是基层政府,对农民返乡创业的影响越大,关系越密切。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应通过建立返乡农民创业联系点制度等形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服务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 [6]。参考文献:

[1]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2009-02-05.

[2]韩俊,崔传义.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

[3]本刊编辑部.浙江省农民自主创业的特点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6).

[4]韩俊.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5]张臻.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开发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

第7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地点: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8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围绕创新发展主题,明确目标,营造氛围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模式,激发群体智慧,推进服务创新,达到最佳绩效的过程。为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做“领头羊”,不做“牧羊人”,要用思想引领、用行动导向,领导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员工就有了向上的动力。我们要逐步引导员工树立五种学习理念:一是学习为本的理念;二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互动学习的理念;四是团队学习的理念;五是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把握创建重点,明确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民主、团结、实干;核心是学习、思考、创新;特点是勤政、廉洁、为农服务到位;模式是精干、高效、快捷。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更是对事业的追求。“权力分给大家,责任留给自己”,把管人的行为转为管人的思想,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要在员工中倡导“无需监督、无需要求,主动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主动自觉地干好每一件事情”的自觉管理文化理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还要围绕“爱岗敬业,构建和谐企业”的主题,建设学习型团队。围绕“改变作风,真心沟通,一人一事,不留空缺”,培育学习型人才,把企业的整体荣誉和个人的价值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载体,拓展内容,不断增强创建的活力

坚持把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员工通过学习获得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能量,体验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形成思想、知识、服务与管理竞相进步的良好格局。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运用系统思考去改造主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全员学习中应深度反思,优化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带着问题学习;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思考能力,增进团结协作;倡导快乐学习,挑战管理极限,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无论以怎样形式进入境界都会有凝聚人心,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效果。学习活动开展得越广泛越深入,争先创优,自我超越的学习效果就越明显;要我学习的氛围越浓厚,我要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涨。通过快乐学习,员工就能真正体会到学无止境,受益无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个人的价值只有同企业的发展相联系,个人的学识又回报给企业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三、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坚持学用互补、工学结合的支撑。学知识、学技能、思创新、谋发展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所预期的效果。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首创精神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9篇: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创新意识问题 策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涉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师生452人,其中,教师44人,学生408人。

(二)调查内容

为了解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为例,针对该校机电类专业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中高中起点的专科大一、大二年级、五年制起点专科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涉及问题三十余个。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问卷

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的机电类专业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实际收回408份。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33人,女生75人;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210份,高中起点专科198份;机电一体化专业82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16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82人,电气自动化专业40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9份。

被调查的408名学生,有335人认为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26人认为应该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有46人对是否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方面,有277人认为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285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0人认为应该通过创新大赛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263人认为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谈及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条件时,228人认为应具备独到的思维方式,229 人认为应具备高科技素养,226人认为应具备团队精神,305人认为应具备探索精神,190人认为应具备勤奋的精神,134人认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有130人认为应具备交流能力,有19 人认为应具备其他方面的条件,如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懈坚持的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调查中,有63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213认为应该是学校的活动和教学才是影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63人认为是创新大赛,93人认为是个人因素,19人则认为是先天因素对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最大。

在对问题“您认为高职学校机电类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的调查中,48人认为最缺乏资金,193人认为最缺乏氛围,58人认为最缺乏信息知识,141人认为最缺乏技术指导,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全部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84名同学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176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106 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有39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

(二)教师问卷

在对机电类专业教师的44份问卷中,多数教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赋予了较高期望。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好的老师有13人,其中认为很好的只有1名老师,仅占总人数的2%。被调查的44名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多数老师都希望能将学生创新教育贯穿于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并通过创新意识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

在问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时,认为是家庭教育的7人,36名老师认为主要因素为学校的创新氛围,22名老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认为是学生个人因素的有27人,认为是教师引导为主要因素的则有21人。

对于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因素问题,被调查的老师中,31人认为是资金支持,23人认为是制度扶持与激励,23人认为是专任师资的缺乏,36人认为是学校缺乏创新氛围,22人则认为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重视不够。

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从何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0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35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每年举行的创新大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33位老师,29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外出的参观学习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三、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