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辩论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辩论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辩论训练方法

第1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口语训练;表达技巧;朗读;描述;复述;解说;辩论;演讲;讲故事;播新闻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45-01

口语不仅能促进人们的相互交往,而且能开发人们的智力,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按教材要求每学期开设的几节专题训练课,或通过课外活动发展这一能力,都是有效方法,但还远远不够。最有效的训练方法,还是在常规阅读教学中把口语练说放在一定的位置,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增大口语训练的量,激发学生动口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一、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引导学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可以学习表达技巧,从而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学生读得多了,头脑中储存的表现手法就会丰富起来,在需要时便能召之即来,说话时表现力必然会有所提高。如《庐山的云雾》、《做一片美的叶子》,还有大量优美的古诗等。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还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能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让人百听不厌。

二、描述

变朗读为描述,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课文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精彩段落比比皆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选择部分段落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描述型的语言讲述课文中刻画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在口语的形象性方面、语言的优美方面进行训练。如:《烟台的海》这篇文章,在学生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描述烟台的海的独特之处――北面临海;再具体按照冬天巨浪翻涌的蔚为壮观的凝重景象――春天浪花轻抚的平静温柔的轻盈景象――夏天空气凉爽的惬意平静的浪漫景象――秋天水蓝天朗的凉爽忙碌的充实景象;最后总体描述烟台的海是背景,是烟台人的舞台。通过形象的描述,描写的景物井然有序,特色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形象性、生动性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复述

口头复述是根据某些文字材料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系统的讲述。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可以总体复述,可以片段复述。在复述中,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情节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表达准确,速度适中。有文字为依据,学生就会主动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语句,把文字的内容以内化后的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对白骨精的三次变化,悟空三次识破并打死白骨精的过程已经记得清清楚楚,这时,就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学生肯定兴趣盎然,复述时一定绘声绘色,说不定还会比划几下呢。

四、解说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说话是现代化教学的有利之处。我们通过富于动态变化的计算机课件,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所形成的视听情景中,借助文字,把内容亲切、自然地解说出来,实现了由“读”向“说”的过渡。计算机课件所提供的形象与文字,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章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视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述的兴趣,对引导学生说话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敦煌莫高窟》、《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这些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课文,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说解说词,效果很好。

五、辩论

辩论是讨论的一种深入、激烈的形式,各自陈述己见,指出对方阐述中的缺陷和漏洞,进行争辩或批驳。这种练习能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知识运转迅速,组织语言比较严密,是口语表达训练中高难度的训练。在教学有些课文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容易有分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训练说理的能力。如《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这个人物你怎么看,叫学生进行辩论,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两小儿辩日》中“太阳的远近”的两种观点的对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阅读教学中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很多,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辩论。

六、演讲

演讲就是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向较多的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明事理 的一种有声语言。演讲者要以绘声绘色的语言、亲切自然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从而引起听众的注意,能够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师恩难忘》之后,组织学生动笔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写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抒发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演讲。通过演讲,更加深了师生的情谊,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讲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生动有趣、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经内化了,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别人听。在低年级时,可以要求学生将那些内容短小、情节简单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这时大人不是要知道故事的内容,而是在培养孩子的说话的兴趣和胆量。到了中高年级时,自我表达的兴趣和愿望有所增强,就可以要求学生把学过的情节曲折、内容生动、故事性强的课文讲给自己的同伴和小弟弟小妹妹们听,在讲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维创造能力。

八、播新闻

第2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培养情感 语言生趣 巧妙引用 辩论激趣 巧用多媒体 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较强,使学生感到理解起来有困难。中专生的独立性和逆反心理增强,对单纯说教式的教学有排斥心理。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一些学校忽视思想政治学科,一些政治课教师教法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当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新编教材的可读性比以前增强了,但要从根本上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还需要教师苦练内功,切实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施愉快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变厌学为好学、乐学,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学习更能持久,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培养惰感,语言生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教师有兴趣。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表简洁、大方、得体,上课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像拉家常一样进行交流,切勿有居高临下之势;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应用委婉的语言循循善诱;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尽可能的解答,不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更不能讽刺、挖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学记》中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课堂教学是一门诉诸语言的艺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阐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地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而且还应该大量的引用对联、寓言、比喻甚至群众的俚语来生动形象的说明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如讲税收性质时,引用统治时期的对联:“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来说明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在讲到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时,引用某些人的口头禅:“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来说明不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讲述时,要注意语气,切忌平铺直叙,令人生厌。要讲求一点“声、色、情”,甚至来一点幽默,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二、巧妙地运用诗文、格言、俗语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多诗词、成语、格言、谚语言简意赅,往往有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蕴涵其中,古今传诵不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文佳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成语格言;“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的谚语、俗语;“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的贺春楹联等等,都有很强的说理性。将这些材料引入政治课堂,能使政治课平添不少魅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能深入浅出的说明相关政治道理,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三、课堂辩论、激发兴趣

这是一种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好方法,它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个性日益鲜明,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用讨论法和辩论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精神斗志,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加入WT0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权大还是法大?”等等问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畅所欲言,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其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巧用训练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当好“导演”,巧妙的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比法”,就是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或把有内在联系的许多问题相对集中起来,或将同类知识整理归类,进行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清异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可比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比较方法和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又如,在学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时,可与前面所学知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训练的方式还可以用交换法、分解法、组合法等。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巧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兴趣

第3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历史 教学模式 导读 导思 导议 导结 导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仍然流行,故而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导读――导思――导议――导结――导练”师生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这样的五导教学模式。事实证明此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下面笔者就初中历史“五导教学模式”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1.导读。我这里说的导读不仅仅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而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自己先主动学习新知识,并作一定的预习笔记,如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解决书上的习题等。随后,带着预习结果听课。实践证明,有备而来的主动接受知识效果明显的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笔者认为,学习是学以前不懂的东西,因而课堂上着重是解疑解惑的,没必要把书上的东西一古脑全“灌”给学生。学生有准备听课,在教师的帮助下,把疑惑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前预习正是要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自读就是教师讲课时,为了使学生迅速及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重要方式。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优点是图文并茂、补充材料内容多,这些东西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因此就要求学生自读这些东西,以加深对教师讲述的理解。自读的方式有默读思考、朗读讲述和朗读记忆等。课后自学就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发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补充一些形式多样的问题,如写小论文、调查当地历史地理的变迁、收集历史老照片,上网查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这样既寓教于乐,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导思。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的有机统一。“主导作用的要害是启发性,即循循善诱;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思考”。这一步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吃透理解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课,提出一些层层推进、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以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我在上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关于拿破仑的更多知识,便于给拿破仑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打破常规,马上把本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的第一个内容“著名音乐家”就提前上了,让学生自学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并回答问题:这首交响曲是专门为谁而写的,后来贝多芬为什么把总谱扉页上写的“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呢?通过前后两课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拿破仑了。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三个步骤:①他是什么时候的人;②他做了什么事;③给他一个恰当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学任务就在师生交融的氛围中愉快完成,最后使“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旧有教学模式成为历史。

3.导议。这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环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及将一节课推向的关键。在诱导思考阶段,往往会出现教师在重点讲解、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时,同样的问题学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切忌武断的一刀切,不妨让学生各抒己见,亦可展开自由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一刀切既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也伤害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这是水平和能力的检验,是贯彻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一步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课堂讨论或辩论调动了其不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史的兴趣,锻炼了其口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课堂气氛。

第4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一、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经过调查、分析与实践,得出结论:造成口语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迫于应试教育,不少教师的授课方法依然处于传统教学框架中,明知口语非常重要,但更知道整个中学阶段的各级考试均无口试,因此只好无奈地牺牲口语,过分地去强调语法、阅读和写作等知识的讲解、传授与练习,使学生丧失了很多练习口语的宝贵机会。

2.教师设计口语训练的形式过于单调、死板,通常是采取课堂提问――回答的应答方式,使学生得不到灵活的交流。即使改变了训练形式,但又因缺乏正确的调控与引导,依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二)、学生方面

1.心理障碍。由于所掌握的词汇与句型有限,学生不敢轻易开口,生怕犯错而遭人耻笑,这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无法正常发挥,于是造成一种宁可不说,也不愿说错的消极心理。

2.学生想说,但不知说什么、怎样说,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忽略了说话的内容。与别人对话时,又总被对方说的词句所吸引,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机械地重复着对方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精神紧张,思路不清,反应迟钝,技能不熟,说的活动就成为被动的、不自主的、痛苦的。此时,教师如果再加以多方挑剔,过多纠错,就更容易造成学生胆怯,丧失自信,永远不敢再开口。

二、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应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给口语教学以应有的重视,引导学生一起冷静地面对口语的重要性,在客观上创造多说的条件。

2.教师应选择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口语训练材料,并要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多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意图。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科学调控,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这一环节主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敢于开口。形式上,可采用英语角、英语值日报告、短剧表演、绕口令、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讲小故事、幽默与笑话、采访、聊天、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讨论、评论、辩论、学唱英文歌曲、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看图说话、接龙游戏等等方式进行口语训练。这么多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训练方法,肯定有一种能扣开学生紧锁的心扉,使他们抛开思想负担,扫除心理障碍,勇敢地迈出口语训练的第一步。

(二)、学生方面

1.克服心理障碍。学生应在主观上拥有想说、多说的愿望。关键在于养成开口习惯,适应说话环境、积累说的经验。这一步需要教师积极的配合、耐心的引导和由衷的鼓励。针对学生害怕犯错这一正常心理,教师应宽容地鼓励他们勇敢地去犯错,因为,现在犯错误,为的是以后不再犯错误呀!只有勇敢迈出这一步,才有希望去争取下一步的成功!

2.想说说什么怎样说

最重要的是交流,首先关注的应该是所表达的内容。要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别人的信息。具体说,学生应首先产生想说的念头,然后将注意力放在想说的内容上,最后再将想说的内容与言语的表达形式相互联系起来,这样,言语就产生了。因此,教师应通过实例示范使学生掌握两个诀窍:一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千万不要害怕犯错;二是会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忌讳,使学生养成大胆开口的习惯。

3.不自主自主

学生应主动培养想说的兴趣,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此同时,教师在旁适时、耐心地加以启发,适当引导,诱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焕发学生讲英语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口语练习。

此外,学生还应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长期实践,循序渐进地闯过以下三个难关:

1.发音、拼读、简单问答或对话(做到开口即可)

2.朗读、背诵、复述和连续性问答(做到开口有条理)

3.表情朗读、议论、即兴式讨论和辩论(做到开口有内容、有思想、有见解)

三、口语教学模式探讨

(一)口语训练的基本步骤:听仿创

1.听。大量的听的练习是模仿的前提,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如重音、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停顿等。

现行教材虽然很少提供示范性对话,但鉴于学生实际,教师还是应当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口语范例,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可供听与仿的模子。在该阶段,听是信息的输入。

2.仿。听熟之后,再跟录音或教师进行集体朗读式的模仿操练。如此一来,人人均有开口的机会,还可消除学生紧张、怕羞等消极情绪。接着,可进行小组、同桌训练、个人仿读表演等练习。

模仿练习其实既是听的输出,又是创的输入。因此,教师可顺便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与模仿范例中的语言,注意语法结构、词语的准确性,尽量模仿和记忆整块的语言(chunks of language)。

3.创。经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模仿操练后,学生就可仿照范例进行大胆尝试,通过半仿半创编造出自己的话语,直至能够完全达到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与任务要求,鼓励学生自己首先整理想法,然后自己整理语言,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活动,即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二)口语训练的活动方式

根据口语材料的体裁和学生的组织规模,可按如下方式进行训练:

1.会话型(两人或两人以上参加):如对话、讨论、辩论等。

第5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口语三步训练法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融思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炉。由于各校类别专业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无论侧重哪方面,都不可忽视口语训练。因为从众多的在校生看,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不在少数。而且表现各具形态,有的说话怯场,有的不会学话、传话,有的语意表达不清,有的缺乏应变能力……从以往的毕业生应聘工作反馈的信息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会推销自己,而丧失很多机遇。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才能就应会显露,不能是“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能说会道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要素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实行“三步走”口语训练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三步走”是指“读―说―讲”三步,这三步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从低到高,从易到难,像登台阶一样。先要能读,然后要能说,最后要能讲,这样才能逐步登上高峰。

第一步:“读”的训练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是最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敏锐的语感,为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读”的内容

可以是课本范文,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内容,题材可以分门别类进行。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新闻、发言稿、解说词、悼词等都可。

2.读的要求

一要做到出声朗读;二要做到熟练;三要做到吐字清晰,尽量不要漏字、添字;四要做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3.读的方式与途径

课堂上,老师要提问朗读,逐次安排,每人都要轮到。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自己朗读一两篇文章,并且要求班级学委主持,每天利用自习十分钟时间,由一个学生给大家读段新闻,每天换一个人,这样既锻炼了朗读,又使学生们了解国内外大事,丰富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在“读”的训练中,老师要先给学生介绍些朗读要求与技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先从理论上明确,再在实践中锻炼,训练中老师要因人适时地加以指导,并可举行各种朗读比赛,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第二步:“说”的训练

“说”是对头脑中已有材料经过条理化、系统化,借助于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它比“读”要难。因为读只是对现成材料进行加工,不需思考,整理,只要掌握技巧即可,而说除了有技巧外,还要反应敏锐,表达灵活,这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多练。

1.“说”的内容

主要围绕日常说话与交往所需的内容进行,如介绍,倾听、交谈、应酬、阐释、说服、答辩、反驳、即兴发言等口语训练内容,教师可以有计划,分步骤从易到难进行单项训练。

2.“说”的方法

每项训练前,老师都要先给学生讲授技巧与要求,然后再进行训练。比如,新生入学初,一般介绍应该抓住什么?特殊场合应突出什么?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场合,可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介绍方式。如毕业前,可给学生讲讲应聘时自我推荐过程中应突出什么和注意什么?然后再逐一训练,这样适时穿插口语训练内容,既配合了教学内容,又对学生有实用价值,学生也愿学愿练。

3.“说”的形式

一是学生之间可两人一组互相提问,交替阐述。二是开设讨论课,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可发表不同见解、观点,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三是设计专题课,老师出一些题目,或设置情境,让学生抽签回答,如说服别人,应酬事宜,反驳例子,提问与回答的技巧例子,让学生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考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讲”的训练

“讲”是口语表达较难的一步,讲什么,怎样讲都要经过头脑加工,才能表达出来。“讲”一般都比说的内容要长,“说”一般是互为的,可双方穿行,有思考余地,而“讲”一般是一气呵成,要观点明,思路清,并且较系统、完整,所以老师更应训练学生会“讲”,“讲”的训练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进行复述与讲述的训练

复述和描述是把听到的或看到的事转述他人,既要忠于原材料,保持信息完整,又要不照本宣科,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这项训练既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组织语言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应重视此项训练。

(1)训练内容。可复述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可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事,也可讲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还可描述介绍自己的家乡或某位人,某个难忘的事等。

(2)训练方法。可结合授课进行,如概括文章大意,复述文章情节,讲述文中某人的经历,也可单独设课,讲讲自己经历过的趣事或难忘的事,还可利用每次课前进行,抽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讲一段话,内容不限,形式灵活。每次课轮一个,让学生事先准备,开课就讲,锻炼了学生,丰富了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设口头作文课

在复述与讲述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与组织语言的能力。此项训练可由易到难进行,开始时可让学生自选内容,不限时间讲出。如:谈谈自己,介绍家乡,描述母校,老师或同学,讲一件难忘有意义的事等。再进一步,老师可布置一些文题,让学生写出提纲再讲,最后可当堂布置文题,给时间思考,然后当堂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逼”学生讲出好文章来。

3.进行演讲、辩论比赛训练

演讲与辩论是一种综合的口语表达形式,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所以,教师可分门别类给学生介绍,区别好一般演讲与比赛演讲,日常论辩与专题论辩的特点,方法,然后进行训练,通过班级讲,年级讲,学校讲的形式,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当然此项训练,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演讲与论辩的好手,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能对就职、竞聘演说,大会发言,日常论辩掌握就可。

总之,口语训练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强化训练,针对专业特点,有所侧重,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并非易事,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上山顶,但只要有恒心,实行“三步走”口语训练,从能读到可说再到会讲,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成效。

参考文献:

第6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一、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时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做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在实际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重点要在创设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因人制宜,确立学习目标,实施多项互动。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是最基本的情境创设手段,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课文图中的一个场景,既能快速将学生导人情境中,又为学生的看图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可将课文中一些游戏玩耍的过程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和音乐,通过电脑课件或录像演示给学生看。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具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演愿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分组参与或全班参与),又便于学生直接进行换位思考,模拟在具体事件中该怎么做、怎么说。

确立学习目标。教材中学习内容的安排是按照科学的标准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将教材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容易明白并认同的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尤其应当注重通过发现平时学生口语表达的优点、缺点,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需要改进之处,从而产生提高自己口语表达水平的愿望,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如留心收集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让学生分别体验使用和不使用礼貌用语的心理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平时应该使用礼貌用语,从而主动自觉地将使用礼貌用语作为自己的常用语。

多项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教师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重复,学生才会自主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二、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习任务的进度,合理安排口语交际课,这算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力设计出恰当情景,让学生学到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做到在课外实践运用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此选取看图说话、访谈、辩论三种课型情景,讨论口语能力的培养。

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以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得到锻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景,学好交际的内容,并在观察中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一般观察的方法,进行有序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理解图景的过程中进行交际。

模拟访谈。模拟访谈是模仿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一种训练方法,可以在师生间开展,也可以在生生间进行。访谈前,教师首先要作好一定的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其次,教师要认真安排访谈事宜,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教师要把握访谈气氛,积极鼓励访谈者,稳定他们的情绪,必要时指出思考的线索,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使访谈能深入下去。

辩论。开展辩论,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准备到互相辩驳,再到总结评价,每一环节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确定合适的辩题,选择辩题时充分考虑到辩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准备材料;其次,要指导学生分组准备材料,收集整理论据;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畅所欲言,教师先导入辩题,再由学生主持人组织整个辩论过程,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要注意指导,让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三、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第7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和读音习惯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听”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意群、停顿、连读、弱读、同音化和自然节奏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听音时可以结合拼写,并配合朗读,建立音、形关系。一旦学生出了语音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以此达到用听带动,养成良好的听音、读音习惯,为提高听力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听写技能

听写实听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中学汉语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大规模听、说的考查形式可操作性较差,听写就成了常用的一种训练形式。我们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注重学生的笔头听写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单词听写、句子听写及短文听写等。训练听写能力前,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听第一遍时要能理解所听内容,听第二遍则能写、能说。这样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听力能力。

3 积累大量的词汇

词汇积累是听懂汉语的关键,它包括生子和词语的积累,听力训练首先要把好这一关。在学生已掌握了汉字的拼音及基本笔画,并逐步学习生字或词组以后,我们应该狠抓学生生字及词语的贮量,只有贮存了大量的生字及词汇,我们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更深、更广的学习。

积累词汇,我们强调音、形、义一并贮存到位。每节课都要坚持听写,及时复习当日新学的生字,词语及短语。听写一定要按规定的步骤操作:第一遍,先听,朴拙其意义及单词结构;第二遍,完整的写出所听到的生或词组;第三遍;作彻底的检查,并理解词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听写生字、短语、还要经常听写句型、对话、短文。训练步骤仍然要遵循:第一遍,只听不写,尽量听懂所听内容;第二遍,应边听边写,尽量写下所听到的内容;第三遍,应边听边检查,尽量做到查缺补漏。通过这样的听写来强化记忆,从而达到逐步提高汉语基础听力的目的。

4 听力训练的方法及措施

听力训练的方法应形式多样化,方法灵活多变。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生字到词组,然后再到句子、文章段落和全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我们应该逐步给学生制定听力训练目标,逐渐加大听力训练难度,使学生听力能力得到逐步发展和提高。在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固定的听写训练,练习时,我们赢注重练习的方式和方法。1、我们可以边听边说,让学生跟着说出所听到的内容。2、采用边听边写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把所听内容全部卸下来。3、可让学生完整听完之后后,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4、还可以让学生完整听完所训练内容,然后判断一些句子的正误。诸多听力训练方法我们都可以采用和尝试。我们还可以充分使用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如放映仪、听音设备等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听力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5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兴趣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侯从事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下面提供几种方法:

5.1课堂上教师可以拟定某一个话题如“我的爱好”“我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班”等人人都有话说的问题进行讨论,题目可以是事先通知让大家做好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临场发挥的。

5.2班级内举行交流会,辩论赛等方式,鉴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可以拟定如“课后该不该布置很多作业”等既简单学生有感兴趣的话题。

5.3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把课文表演出来,分小组进行比赛,在增加兴趣的同时对课文的理解有加深了。

5.4设汉语角,可以在图书馆一角或班级一角立设,放些简单易懂的汉语书或一些影音资料,并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老师和学生或是嘘声自己之间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也可以请一些汉语老师,汉族同学,汉族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来讲授。

第8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堂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笔者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六.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第9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发展;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113-02

随着科技与各种学习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亦不断出现。面对众多的培训方法,如何自其中选用适合的方法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这就需要对影响培训方法选择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等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考虑。

一、影响培训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的目标

学习目标对培训方法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说来,学习目标若为认识或了解一般的知识,那么,程序化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演讲、讨论、个案研读等多种方法均能采用:若学习目标为掌握某种应用技能或特殊技能,则示范、实习、模拟等方法应列为首选。

(二)所需的时间

由于各种培训方法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所以,培训方式的选择还受着时间因素的影响。有的训练方式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问,如多媒体教学、影录带教学:有的培训实施起来则时间较长,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组织、学习者以及培训教员个人所能投入的时间来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

(三)所需的经费

有的培训方式需要的经费较少,而有的则花费较大。如演讲、脑力激荡等方法,所需的经费一般不会太高,差旅费和食宿费是主要的花费;而影音互动学习和多媒体教学则花费惊人,如各种配套设备购买等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因此需考虑到企业组织与学员的消费能力和承受能力。

(四)学员的数量

学员人数的多少还影响着培训方式的选择。当学员人数不多时,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将是不错的培训方法;但当学员人数众多时,演讲、多媒体教学可能比较适当。因为学员人数的多少不仅仅影响着培训方式,而且影响着培训的效果。

(五)学员的特质

学习者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多少,也影响着培训方式的选择。例如,当学员毫无电脑知识时,电脑化训练或多媒体教学就不太适用;当学员的教育水准较低时,自我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很好:当学员大多数分析能力欠佳并不善于表达时,辩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学员的知识状况和应对能力。

(六)相关科技的支持

有的培训方式是需要相关的科技知识或技术工具予以支持。如,电脑化训练自然需要电的配合;影音互动学习至少需要会用电脑和影碟机;多媒体教学则需要更多的声光器材的支持。所以,培训单位或组织能否提供相关的技术和器材,将直接影响着高科技训练方式的采用。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常用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演

讲演是指对某一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经过充分准备后,以口头叙述的方式,将该议题系统地讲述给学员。讲演法的优点为:(1)易于安排整个讲述程序;(2)比单纯的阅读成效高:(3)适合任何数量的听众。讲演法的局限性在于:(1)学员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容易调动其积极性;(2)不容易找到所谓的“名嘴”或“讲手”;(3)专家并不见得就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4)不适当的环境容易影响倾听的效果:(5)由于是单向沟通,学员的回馈有限,学习的成效并非很高。因此,要组织好演讲,就应注意以下的问题:(1)妥善安排好演讲的环境,如场地、音响、辅助媒体等,使所有的学员都能清晰地听到其声音;(2)事先发给学员讲演的大纲与摘要,以便于学员了解演讲者的意图、方向和重点:(3)不宜在太短的时间内灌输给学员太多的资讯,以免造成接收不良;(4)演讲结束后,适当安排问答或讨论,以便于双方沟通,提高学习成效。

(二)示范

示范是指在学员面前展示某种动作、解释某种程序或技巧,以使学员能重复相同的动作或程序。示范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教授某种特殊之技能或介绍某一新的程序或技巧。示范的优点是:(1)示范的程序比较具体,可重复进行,能“从做中学”,掌握快,见效快:(2)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其效果比单纯的听或读要好得多。示范的局限在于:(1)学员人数不宜太多;(2)常常需要特殊的环境加以配合,如场地、设备、材料、温度、灯光等:(3)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良好的示范应尽可能做好以下工作:(1)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与设备,场地的布置应使所有的学员都能看清楚细微的动作;(2)事先说明示范的目的及希望达成的目标;(3)间断性地进行示范,使学员能够获得较完整的概念;(4)示范时可配合适当的讲解或其它媒体,使学员均能体会示范的内容与目标;(5)示范后可根据学员的需要说明重点或回答学员的问题。

(三)练习

练习是指给学员提供一定的机会尝试或熟练所学的或业已生疏的知识或技能。练习主要适用于学员在学习完某种知识或技能之后,用此法来测试和增强学员的学习成效,并能给学员提供提高和熟练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练习的优点是:(1)可提高学员的自我学习能力;(2)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练习的局限性有:(1)事先需要良好的策划与试验;(2)如果练习过程需要辅导或协助时,学员人数就不宜太多。有效的练习需要一定的条件予以配合:(1)提供必要的场地、资料、设备、材料等;(2)练习前给予学员详细的说明、指示和要求;(3)练习的项目应具有挑战性并能兼顾学员兴趣;(4)尽可能提供回馈,以便于学员作及时适当的调整。

(四)演练

演练就是指两个以上的人经过简短的排练之后,通过固定的对话,进行具有幽默感或讽刺意味的表演,以此来唤起学员对某种特殊议题的重视和兴趣。演练主要适用于管理中凸现的某种特殊情况。通过演练,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特殊问题进行描述,以此来塑造学员的语言或行为模式。演练的优点是:(1)能吸引学员积极参与;(2)能制造学习,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3)能使学员具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容易吸引学员投入。演练的局限性有:(1)需要找到好的演员;(2)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筹划与排练:(3)所转达的信息层面较窄。要搞好演练:(1)准备好场地、舞台、服装、基本道具等,使所有的学员都能清楚地看到表演;(2)定好主题t撰写好台词,挑选好演员;(3)演出前要向观众说明主题:(4)演出后要进行讨论与总结,检讨演出的得失。

(五)参观

参观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环境或事件组织学员作实地的考察和了解。参观主要适用于某些无法或不易于在课堂上讲述的议题。通过参观帮助学员了解现实世界的一些真实情况t了解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参观的优点有:(1)能够激发学员对实际问题的关注;(2)可加强学员与外界间的联系;(3)学习气氛较为轻松。参观的局限性为:(1)交通与食宿费用可能较高;(2)计划与安排行程可能相当费时:(3)实际行程的安排不见得合乎学习目标;(4)学员的实际参与程度可能较低;(5)学习成效可能不高,易流于玩乐而忽略了学习。如何组织好参观至关重要:(1)应事先详细计划与联系参观的地点及有关人员;(2)准备详细的行程表、地图、参观地点简介等书面材料;(3)出发前,应使学员了解参观的目的及学习目标;(4)每一参观行程结束后,进行简短的讨论以加强学习效果。

(六)程式化教学

程式化教学是指根据学员的学习步调,以小单元、由浅至深、由简至繁等程序化的步骤,使学员逐渐学得所需的知识技能。程式化教学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学习或学习地点太过分散时:以及自我学习或进修。程式化教学优点是;(1)学员可自行决定深入学习的方向;(2)比某些传统的教学法更有成效;(3)学员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可减少其焦虑感;(4)学员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量,有助于自我调整。程式化教学的局限性为:(1)教材所涵盖的议题有限;(2)欠缺学员间或与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3)预设的教学程序可能太过僵化,反而失去弹性。程式化教学若要取得成效:(1)准备安静的学习场所与必要的设备;(2)让学员预先阅读有关的学习手册,并了解其中各学习单元的划分;(3)配合学员程度,适度调整学习单元的长短,使学员能够依据教材指示循序渐进;(4)教材中的内容应具挑战性、激励性和趣味性;(5)进行讨论或练习以增强学习效果。

(七)脑力激荡

脑力激荡就是指鼓励学员针对某―特殊问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提出所有能想象到的意见。脑力激荡主要用于帮助学员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或新办法,用以启发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开阔其想象力。脑力激荡的优点为:(1)适合任何人的参与和贡献;(2)可以对旧有问题产生新的解决方法;(3)能最大限度地鼓励学员发表其意见。脑力激荡的局限性为;(1)所得的部分意见可能一文不值;(2)多数学员可能因拘泥于旧有的观念,不愿踊跃发言。有效的脑力激荡则需要以下的条件加以保证:(1)准备一个无干扰的场地;(2)寻找一个热诚而又有激励与统合技巧的主持人;(3)参与者人数不要多于8人;(4)讨论过程要有记录;(5)给予时间限制,让参与者感受压力;(6)激励学员间的资讯交流与辩论,鼓励良性竞争;(7)讨论之后,鼓励学员选出最佳意见并进行比较。

(八)学习契约

学习契约就是一份由学习者拟定的书面资料,清楚载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程序和方法、学习的时间以及评估的方式等,以详细规范教、学者的职责。制订学习契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成人学习者规划学习的能力和加强成人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责任心。学习契约的优点有:(1)可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2)可使教学更具弹性,更能顾及学员问的差别:(3)能够有效地控制学习程序;(4)能够同时培养教与学双方的教学设计能力;(5)学员具有一定的主动权,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契约的局限性为:(1)学员可能对未知产生恐惧、退缩或反感;(2)当学员规划能力不足时,可能会影响学习的质量;(3)课程时间可能造成重大压力。学习契约的实施则要求:(1)先向学员说明拟定学习契约的目的;(2)给学员学习契约的范例,并说明要点:(3)要求学员根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成果、评估方式等项目,列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契约;(4)按照契约进行学习,教、学双方共同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九)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学员在观众面前,未经预先演练且无预定的对话剧本而表演实际遭遇的情况,并讨论在类似情况下的各种反应与行为;其演出具有即兴表演的意味。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为了给学员提供不同的待人处事的观点和练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技巧,寻求在情绪激动下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角色扮演的好处是;(1)能激发学员解决问题的热情;(2)可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3)能够激发热烈的讨论,使学员各抒己见;(4)能够提供在他人立场上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机会;(5)可避免可能的危险与尝试错误的痛苦。角色扮演的局限性有;(1)观众的数量不宜太多;(2)演出效果可能受限于学员过度羞怯或过深的自我意识。角色扮演若欲取得好的效果;(1)要准备好场地与设施,使演出学员与观众之间保持一段距离;(2)演出前要明确议题所遭遇的情况:(3)谨慎挑选演出学员与角色分配;(4)鼓励学员以轻松的心情演出;(5)可安排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演出,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影响。

(十)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