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安全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第1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日本: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经常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他们较早就十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并在学校保健体育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日本体育指导要领发现,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和系统,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伤害的预防。

(2)伤害应急措施。其中锻炼学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如地震及泥石流、火灾次生灾害等危险时刻,能够准确判断周围情况,冷静、迅速、安全地行动,并关注媒体对灾害信息的播放。长期以来,日本的生命安全教育在全国学校开展得相当普遍,紧急疏散、逃生避险、应急自救的演练已经成为学校的日常活动,大大提高了日本国民的避险能力和意识。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定的体育标准和各学校的体育教育计划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心理品质。他们推崇“生存教育”的理念,将安全教育、生存技能训练作为一贯的必修课程,经常进行火灾逃生、紧急避险的排演。为此,美国国民的防灾安全意识非常强。俄罗斯:1991年,基于国内的社会现实及学生的身体状况,俄罗斯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其中专门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涉及到周围环境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可能造成的危险、极端异常情况下的个人安全、生活方式与生命安全等内容。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显然把生命安全问题放在一个更新的高度、更广泛的基础上看待和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安全观。此外,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和避险技能训练同样值得肯定。

2.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我国与日本等国在对生命安全教育,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程度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国外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科学和系统,已经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点,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我国在大灾之后痛定思痛,总结了不少应急避险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践途径上还是摇摆不定,难以找到一种奏效的根本路径。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动,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更加严峻的后果。

3.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

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它们在价值、形式、要求、方法上都存在共性。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身体操作性的,通过身体运动完成任务,在动态演绎中获得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协作和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目标上讲,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下的一些内容标准与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最能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讲,体育教育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形成健康的体魄、改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提高反应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体育的情境教学模拟锻炼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学校体育师资无疑是避险技能训练自然的优秀组织者与引导者。

4.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方向

根据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的学校体育教育系统之中,即以学校体育为平台,实现应急避险能力训练及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运行。因此,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4.1改革学校体育理念,拓宽体育教育空间

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学校体育教育的空间,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学校体育领域中常态化开展和实施,包括应急避险能力训练在内的“三生”教育理应纳入学校体育的范畴,实现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当前,学校体育正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改革,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操作的可能。

4.2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标准

消除生命安全教育的软肋,建设这项工作的最佳平台,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目标,完善当前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并在内容标准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倾向,而不是让其处于边缘的角色。我们可以根据学校体育的活动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范畴,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

4.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将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后,需要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能够在日常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地设计、整合、演绎生命安全教育及避险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

4.4重构教师专业素质,强化教师自身能力

第2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学校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里,紧紧抓住教书育人、成绩至上,而淡化了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在安全教育的监督方面缺乏执行能力,造成监管薄弱,落实不到位,学校安全隐患、伤害频频发生。如2008年,哈尔滨市某小学40名小学生集体中毒,经查中毒原因是食堂将未煮熟的豆角提供给学生食用。遗憾的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并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其他学校的重视。第二天,哈尔滨某高校41名学生午餐后出现不适反应。随后,哈尔滨市另一所学校39名学生晚饭后也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经调查,这两起事件都是由于学生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而引发的。连续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同一城市内接连发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10年教育部三度就校园安全表态,要求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将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而时至今日,投入到学校中有多少,答案只有在学校遭遇到安全事故后,被全省乃至全国通报“出名”后才知道。问卷调查显示,有48.1%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不太安全,有37.7%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安全状况一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室,安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和宣传手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学校大多数只做了表面功夫,在教材、宣传册、宣传栏和走廊提示语上“落实”了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成效不大。

目前学校安全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了解和掌握,造成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的问题。如广东省2010年1~4月的火灾数据显示死亡者近半是未成年学生,其中一半学生从未参加过逃生演习。另外,陕西省在2010年12月份出现的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也充分暴露出个别学校在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和重大隐患。6.安全教育保障不充足学校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陈旧、教育资源较少、教育时间不能保证、教材建设体系性不强、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导致安全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成效不大。这也集中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教育缺乏教育综合保障机制。

为保障各地中小学将安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教育部在2007年已出台“将公共安全教育列为各地中小学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的规定。教育部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着重强调安全教育的实施目的: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有一个实例足以说明校长主抓安全的重要性。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学校出现师生伤亡的情况,而地处重灾区的安县某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不到2分钟时间里全部疏散至操场,无一人伤亡。在此引用该校长的话:保护学生安全是校长的天职,这种话教育主管部门年年讲,校长天天说,但关键在于做。“教育局交待的安全工作认真执行了吗?别人没做或没认真做,我认真做了,所以我们学校安全。”该校长特别重视安全的理由非常简单“:安全问题上,学校犯不起错误!”正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这份责任,让这位校长严格执行上级要求,担任校长13年来从未间断过学校的安全建设。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辽宁省开展“护校行动”,中小学校要配6名以上保安;杭州某学校安全教育从校长做起,实施建议问计于学生等。

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内容应包括安全在家,含安全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在校,含安全着装、游戏、课间活动、急救等;校外安全,含安全防火、防毒、防人、安全交通和出游等百科知识。其次,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防御体系: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演习训练,内容涵盖交通伤害事故、溺水伤害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暴力伤害事故、倒塌伤害事故、踩踏伤害事故、触电伤害事故、网瘾伤害事故、活动伤害事故、害、自杀自残、盗窃、校园猝死、传染性疾病和自然灾害事故等的防范与应急措施。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灾祸和伤病隐患,让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获得自护自救的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要求各学校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上好“安全第一课”。第一,中小学校要建设安全教育活动室,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这是重视学生安全的真诚态度,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将安全百科类图书、宣传册做到人手一本,融入各门学科教育当中,并将安全教育所需材料全部购全,教育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产生积极互动。第三,指派专人负责定期的安全教育演习训练工作和校园安全隐患防范与处理工作。第四,拿出一部分经费放在学校与家长安全防范举措一致的互动上,帮助家长获得更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和防范技能,在家里做辅助教育工作。

第3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1.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安全教育缺失与家长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多数在高中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教师、乡镇公务员、以及少量的企事业单位。受教育程度低,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方面,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则比较欠缺。

2.投入不足

我国整体教育经费的投入,在2012年才刚刚达到GDP的4%。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在总量上投入不足,对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经费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通知,却没有以足够的资金来与这些安全工作配套,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则成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安全工作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模式框架

1.设立安全教育课程

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安全教育进课堂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每学期至少要有10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平均每两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虽然安全教育在课时数量上较少,但在质量上不能“缩水”,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像教授其他课程一样,按照备课、讲课、答疑,甚至考试等程序和方式来做好教学安排。

2.开发安全教育教材

目前市面上关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的读本很多,内容基本上都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社会生活安全、网络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以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这类教材读本的特点是内容全面,但没有突出特色,对于特殊地域的学校不是特别具有针对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可以整合出一套更具针对性,更加适用于本地区的安全教育常识教材,作为对上面所说的通用教材的补充。

3.组建安全教育团队

在农村小学,没有专门负责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师岗位,也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经费,要组建安全教育团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能够组建一支质量较高、成本低廉的安全教育团队呢?笔者考虑可以由校长牵头,返聘离退休教师中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经验、有热情、愿意发挥余热的班主任教师来承担这项工作。

4.探索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方法

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可以进行案例法、模拟实践法、竞赛法等多种尝试。其中案例法主要是邀请灾害亲历者或者救援者进行实际案例的讲述,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对灾害有一个比较真切和深入的了解。模拟实践法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防灾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逃生的本领。

5.尝试对家长的延伸安全教育

第4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建议

随着暑假的结束,各地的校园又活跃起来。在新学期开始的这个时候,校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由于连续扩大招生,实行淡化班级管理的学分制,加之大批外来人员进入高校务工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临时用工群体,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总体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大学校园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大学生自身违法犯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威胁到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如何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应对各种危险的意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已成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增强抵御各种危险的防范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是人身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也会遭到不法侵犯冷别学生还会由于学业、生活和感情等问题而轻生、自残。

二是财产安全。由于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了盗窃、诈骗等案件频发,而大学生也成为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重点对象。另外火灾的发生也会导致财产的损失。

三是防火安全。大学宿舍是人员密集之地如果用电不注意极易引起火灾。

四是交通安全。全国近几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每年达10万人左右,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比例较大。

五是生活安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遇到打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旅游安全等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学生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害。

二、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职业技术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高校领导在管理校园的过程中,都会将重点放在了学习教育上,而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致使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例如,有些学生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交往,并把他们带入校园,引发了校园偷盗、校园暴力等危险事件。还有些学生,甚至也会加入的队伍当中。

(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基本都是学习与升学有关的知识,对法律方面的知识很少接触,到大学以后,虽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对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有所了解,但也了解不多,一知半解而已。二是意气用事,情绪偏激。大学正处在青春期,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从众心理强,爱瞎起哄,遇事不冷静,哥们义气,易冲动而不计后果,稍有不顺,或出言不逊、或大打出手,严重者甚至拉帮结派打群架,给对方造成伤害,触犯法律。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队伍素质不高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然而学校却没有对安全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么是由普通教师担任,要么就是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担任。普通教师只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而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却只懂得教学生一些普通的安全防范技术。这些担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难以教出既懂得安全理论知识,又懂得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生。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重视,各部门联动。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各高校要成立以校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领导小组,院系成立以党政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其次要重视安全教育课。学校要将安全教育课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并配备专门的老师和教材,教学内容要形成体系,使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具有连贯性。再次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都是临时性的,一般是迎接各种检查、节假日前或出现事故时才进行突击性的教育,平时很少抓,安全教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各高校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最后要求保卫部门主抓,其他部门联动。学院保卫部门要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财产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及法规教育;外出游玩安全知识教育;识别传销知识教育;国防教育等。

(二)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课程

开设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程,是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基础的安全防范技能、培养安全态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方式。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让零散的、单一的、随意的安全教育变得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一是要课程定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应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入校后第一学期修习。同时随着年级的提升,也可设置心理、恋爱婚姻、求职权益维护等选修课程。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吸纳选拔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老师、一线辅导员和保卫处工作人员等,组建一支专人负责、人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培训,“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外面专家来校讲课;将骨干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采取集体研讨备课方式,确保授课质量。

(三)加强高校学生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教育。

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宪法》、《国家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有能力。此外,学校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只有知道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单位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开学初开展的“法制、安全在我心中”法制安全周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月活动”,包括开展一次“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教育活动、观看警示教育电影、与片区公安分局为全院师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对特殊群体开展一次关爱行动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法律常识和守法意识。

(四)高校学生要主动的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裁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裁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五)建立家 - 校 - 社会联动机制

高校在学生入学伊始应与家长沟通,包括互留通讯方式,对家长进行常见安全问题的培训,如遇到学生安全事件应先与辅导员老师沟通确认,而不要盲目相信一些诈骗电话、短信;发现学生异常现象马上进行沟通获得准确信息。学校也可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合作,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建立全社会关注高校安全问题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崔常铭,刘伟,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 教育探索. 2013

第5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阳光下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本届艺术节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拟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组委会",统一领导部署艺术节的各项工作。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组织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评审委员会",负责"四优一先进"的评审。

四、参加对象

艺术表演类、美术作品类、"阳光下成长"征文的参加对象为小学(幼儿园)、初中、普通高中的在籍学生。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的参加对象为中小学艺术教师、校长、研究人员。

五、活动内容

本届艺术节以评选"四优一先进"为主要内容,即评选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

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

六、活动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节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即为开幕。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拟举办以下活动:

(一)第一阶段活动(3-5月)

以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在本地本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为了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运用网络平台发动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各界观看点赞,对本校文艺节目、美术作品进行宣传、评比。

镇办、中心学校要组织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开展校级艺术活动,在校级活动基础上以镇办为单位组织一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市直、民办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美术作品展不得少于30幅)

(二)第二阶段活动(5月中下旬)

在各地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市集中评选活动。

(三)第三阶段活动(5月下旬)

组织全市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及美术作品展、开展"四优一先进"获奖单位(个人)表彰活动。

七、参评要求

(一)艺术表演节目要求

各类表演形式要求

1、声乐节目

合唱:合唱队人数不超过40人,钢琴伴奏1人,指挥1人(应为本校教师),每支合唱队演唱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应为中国作品),演出时间不超过8分钟。

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数不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重唱:人数不超过5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器乐节目

合奏:乐队人数不超过65人,指挥1人(原则上应为本校教师),演出时间不超过9分钟。

小合奏或重奏:人数不超过10人,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3、舞蹈节目

群舞:人数不超过36人,演出时间不超过7分钟。

双人舞或三人舞: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4、戏剧节目

含校园短剧、小品、课本剧、歌舞剧、音乐剧等,人数不超过8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5、朗诵节目

作品文体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以上五类艺术表演节目总体要求

1、参评文艺节目要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反映新时期、新校园、新生活。内容要健康向上,反映中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性、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演形式多样化、鼓励创新性节目。

2、每个节目必须是同一学校的学生。

(二)艺术作品要求

三类作品要求

1、绘画作品

国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版画,或其他画种。尺寸:国画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对开,其他画种均不超过四开(40 cm×60 cm)。

2、书法、篆刻作品

书法、篆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作品

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调处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改变影像原貌。

以上三类作品总体要求

1、作品内容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健康向上,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讴歌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以描绘校园文化生活及校园发展变化为主线,注重时代性,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艺术作品需装裱,在作品背面注明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

(三)"阳光下成长"征文要求

征文内容为反映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文体不限,报送电子文档。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年级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四)论文评选要求

1、论文主题"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研究重点:

①现状调研。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开展、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保障和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

②改革成果案例。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方面。

③评价制度研究。包括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3、论文要求

①围绕本届论文的主题和重点,关注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性研究,注重发挥行政、教研和教师的各自优势,形成团队研究的合力,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②现状调研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准确把握、真实反映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数据、有分析,为学校艺术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③ 改革成果案例要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有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材料,为推进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④评价制度研究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⑤每篇论文正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2人,调研报告署名作者不超过5人。引文注释一律采用篇末注的形式。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

⑥论文需报送电子文档。文本格式:用word编辑,A4纸型,标题用小2号宋体字,正文用小3号仿宋体字。为便于论文的密封评选,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均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需另附一页。

⑦参评论文需为2012年12月及以后撰写并且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五)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评选

1、先进单位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先进个人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校长及教研人员等。

3、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并把艺术教育列入工作日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成绩显著。

⑵指导思想端正,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⑶艺术节组织工作扎实,按教育局文件要求落实,有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和学生参与面广,体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显著,学校艺术团(队)常年开展活动,并有开展活动的相关视频、文字等材料,在本届艺术节"四优"评比中获得的奖项占有一定比例。

⑷重视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规划和建设艺术教育设施,艺术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4、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法规,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

⑵事业心强,职业道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⑶在艺术教育教学、文艺活动和比赛、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

⑷从事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工作1年以上。

八、奖项设定

1、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征文和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2、获得一等奖的文艺节目、美术作品、征文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3、专门为本届艺术节创作的文艺节目(含少儿歌曲创作)颁发优秀创作奖。

4、根据各地各校艺术节开展和参与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九、评选办法

1、为了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氛围,本届艺术节中文艺节目与美术作品的评选将结合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评选,评选活动中评委现场评分分值占80%,网络点赞人气排名分值占20%.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民办)学校要将本地本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比赛的视频(图片)上传网络评选平台;市级集中展演视频(图片)届时也将上传网站进行网络评选(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2、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的评选,由市艺术节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报组委会审定。

十、报送办法及时间

1、本届艺术节"四优一先进"报送工作以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进行。请各地各校在选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四优一先进"推荐指标(见附件二)参加市级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幼儿园)美术作品(含报表)4月20日前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学校办公室312(联系人:许泽军15971995587);艺术节参评文艺节目报表、论文、征文、先进单位(个人)事迹材料等电子版于4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联系人:郭琼姣13593918***)。

3、各镇、办中心学校和市直、民办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视频和美术作品展图片于6月2日之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

4、本届艺术节不组织幼儿园开展市级集中现场评选。各地选送的幼儿园参评文艺节目视频和美术作品图片于6月2日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进行评选。

十一、有关要求

1、各地各校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本校活动方案, 以

"五。四"、"六。一"节日为契机开展各项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在举办本地、本校艺术节活动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参赛及观摩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第6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实施取向;高校

作者简介:林艳(1988-),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姝玥(1983-),女,仫佬族,广西来宾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XSH023)、广西哲社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FSH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0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出现“生命的困顿”现象,表现为陷入郁闷、无聊、纠结等不良情绪中,严重者发展为网瘾、自闭、斗殴、自残等,更有甚者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等种种困境中。[1]大学生的生命困顿本质上是生命价值的缺失和生命意义的迷惘。面对高校学生中的生命困顿现象,亟需探寻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路径,帮助他们找回生命的价值感,提升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便是承载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我国高校中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生命的困顿,体验有意义的人生已经刻不容缓。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源于西方的死亡学(Thanatology)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主要关注艾滋病预防、自杀和暴力等社会问题。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生命教育,其关注的问题和价值取向各有不同的侧重。在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过程要依据生命的特点,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为生命的成长创造优良条件,以促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和健康地发展。这种生命教育被称为“生命化教育”或“生命视域中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2]另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教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这种观点比较接近西方生命教育的内涵,也是解决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生命困顿问题而应该实施的教育活动。

生命化教育倡导把学生生命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应然目的。而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思想,希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意义,最终达到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2]从这种意义上说,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性教育,更应是一种实践性和体验性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命实践,促使其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进而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努力修炼生存技能,逐渐走出生命的困顿并达到自我实现。

二、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

我国生命教育的实施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尤其在高等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实施并未形成体系,只有部分学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选修课。纵观目前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实施情况,有六种取向。

1.生理取向的生命教育

生命从何而来,如何发展,这首先是自然科学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对生命过程有科学的认识,才能去理解和思考生命所衍生、蕴含以及被赋予的深刻的社会内涵[3],即要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自然发展过程等。生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认知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内容,注重从生理层面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源和生命的历程,关注个体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什么,如何关爱生命。如江西师范大学开设的“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选修课中的“学会养生”版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养生方法维护身体健康,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生理取向。另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生命的伤害,如遭遇车祸、地震、意外摔伤等,经历意外事件时,我们该如何施救和自救,这就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当前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如学校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宣传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等,但以生命教育课程形式开展的生命安全教育比较少见。

2.哲学取向的生命教育

人类生命具有实体生命和人文生命的二维属性。实体生命也称“自然性生理生命”,是父母赋予我们的,而人文生命也称为“关系性生命”,任何人的生命都在社会文化和文明中造就、存在和发展,与亲人、他人和社会性精神产品密不可分,人无法脱离关系而生存。[4]人文生命有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的三重性,并与实体性生命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四重性。[4]实体生命是人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是生命意义和价值存在的基础,但人文生命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对生命本质和过程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生理层面,而应该从哲学的高度认识生命,才能从根本上剖析人类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本质属性,这是哲学取向的生命教育关注的内容。我国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体现出哲学取向,如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中包含“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境遇、生命的死亡、生命的意义”等内容,将人的自然生命历程比喻为生命四季,用春夏秋冬隐喻生命的出生、成长、成熟至死亡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过程,思考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存在。[5]

3.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

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主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情感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它注重从心理层面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各方面进行全面整体的训练,强调从生命整体的角度对学生情感和人格进行熏陶,促使学生获得生命体验。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同,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从生命的本源和心灵深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感染人的灵魂,以促进人格健康成长。这使得学生在面对生活困境和挫折时,能够调动生命整体的力量,积极应对苦难,找寻突破困境的办法,走出灾难的人生。当前部分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现出心理取向,如浙江传媒学院的生命教育课程目标要求“帮助学生认知心理困惑和主要心理疾病;帮助学生化解一般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顿;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挫折、失落、哀伤等人生负面事件,并积极形成爱、宽容、宽恕等正性品质”。[6]

4.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

当前许多大学生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面对选择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导致大学生生命价值的缺失。而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强调对生活的规划和生命意义的展现,强调认识自我,开发生命潜能,促成自我实现,其包括生涯规划辅导、职业教育等内容。我国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也包含这些内容。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开设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包括8个专题,其中“人生选择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自我素质,获得成功人生”等专题,通过与学生探讨面对人生不同选择时应如何把握,又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应对未知挑战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通过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当大学生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时,帮助他们确立未来生活的目标,建构生命的愿景,并规划达成目标的路径方法,使目标具体化、操作化。对生命目标的规划和追求过程也是实现生命价值、体现生命意义的历程。

5.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初以伦理课程的形式展开,直至今天,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依然为台湾生命教育的主流。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内容可分为五个主题: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课程的目标在于认知群己关系、增进人我和谐相处,提升对人、事、物的关怀。[7]它重视从生活中深入对深层生命意义的体验和探索,从中学会关怀生命,珍惜生命,丰富生命的内涵。如台湾大学的生命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现实生活,也涉及社会正义、社会关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内容。内地高校中如江西师范大学的生命教育课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休闲”等版块都体现了伦理教育的取向。另外,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还强调道德观的培养,因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也是其重要的内容。

6.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

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最早源于西方,在我国台湾也较为盛行。台湾的彰化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台北护理学院都开设了生死学相关课程,系统举办“生死教育”研讨会。南华大学还成立了生死学研究所,设立大学部生死学管理系,专门对生死学进行系统研究,开发生死学课程,开展学术研讨会等。[8]而目前内地一些高校也逐渐开设了生死学的相关课程。如江西师范大学“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课程中的“学会生死”版块;广东商学院开设的“生死学与生命教育”中有“中外生死智慧”、“生死学的五大原理”、“生之幸福”、“逝之安乐”等章节;广州大学开设了“生死学”课程,主要内容有对死亡的认识、生死意识、个体死亡、社会生死、优生优死、临终关怀等主题;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也涉及生命观教育、死亡观教育等内容。死亡取向的生命教育注重“从死论生”,从认知死亡的诸多问题出发,促使个体省思生命,建立正确的死亡态度和生命价值观,进而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实施取向的融合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存在多种取向,不同地区和学校各有不同的侧重。台湾高校侧重伦理取向和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内地高校侧重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大学生面临的生命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单一取向的生命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生命教育的多重取向应趋向融合统一。目前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仍需加强不同取向之间内容、目标和方法上的统合,达到生命教育理念与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首先,加强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内容的融合。不同实施取向的生命教育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但其应构成对生命整体的完整性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质上包含“生”与“死”一体两面,实施生命教育,一方面可以透过“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教育,如生命知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涯教育、伦理教育等方式,从生的层面体会生命的意义,充实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透过“从死论生”的死亡领悟教育,如死亡教育、宗教教育、哲学教育等方式,从死的层面领悟生命的有限性,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并进而更加珍惜生命的独特价值。生命教育的“一体两面”犹如将生命教育的不同内容分布于一个以“生命”为圆心的圆圈中(缺乏其中一块都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圆),从而实现不同实施取向生命教育内容的融合。

其次,实现不同取向生命教育目标的统一。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做到“何为而活”和“为何而活”的双重统一。虽然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的目标上有不同侧重,但都应指向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的终极目标,为实现终极目标而服务。生理取向、哲学取向、伦理取向和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目标在于认识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价值。心理取向和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应对生命挫折的力量和勇气,认真建构生命愿景,并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初级目标未必完全一致,但应达到终极目标的统一,提升生命整体的价值感。

再次,探索不同取向生命教育方法的互通。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生命知识的教育,更应是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的教育,因而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教育方法的互通,注重生命意义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实践过程。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性活动为组织要素,以教师为引领的教育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储存生命的正能量。当学生的生命体验足够深刻时,能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最终实现不同取向生命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2):48-54.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5-29.

[3]唐炜.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省思与重构[J].社会科学研究,2009,(3):189-191.

[4]郑晓江.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的思考——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A].大学生生命教育论——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22-24.

[5]赵丹妮,张丽颖.关于长春医专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介绍与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11-12.

[6]何仁富,汪丽华.身心灵全人生命教育的探索——浙江传媒学院推动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9.

[7]钱永镇.校园推动生命教育的具体做法[J].教学资料与研究,2001,(39):22-27.

第7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从小学三年级直至高中设置“综合性实践活动”,并且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打破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程形态。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培育学生的大语文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呵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刻体现了“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那么作为课程需要以一定的材料和资源作为依托,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其实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发现资源的“眼睛”。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指出:“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也许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不足,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却是非常丰富。农村地区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说故事、民间特色文化、特色农产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服务于语文教学,必将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

当下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综合性学习”,农村地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尤其是丰富而有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由于教育观念、升学压力、教育管理干预等方面的原因,农村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据了解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新课程标准并不太感冒,最近有人调查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满意度不高,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的教师,可以想象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是相当的不乐观,很多的程度上是广大的农村教师没有受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熏陶,没有接受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培训,调查显示就没有接受任何形式培训的农村教师达到百分之八点五,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低水平的培训,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农村教师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只是皮毛,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领会不深刻,更谈不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所以大家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结果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能会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升学压力也使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整个社会以功利性的眼光来看待审视学校教师,考试成绩好的学校、教师就是好的学校、教师,否则就是差的。所以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语文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上被视为摆设,可以教也可以不教,处在这样尴尬位置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们去充分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是不大可能的。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这种重视也影响到学校教师。有农村教师反映只要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就会首先强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几乎每周都强调,而且不止一次,也要求教师在班级里面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大力开展安全教育,部分学校甚至和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谁出事故谁负责,校外活动几乎已经被完全禁止了。一些教师开玩笑说,安全教育胜过教学了。在这种教育管理环境之下,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相信语文老师们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语文教师对于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可谓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为了农村语文教育取得突破,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也为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必须开发丰富的语文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校外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农村地区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语文生活观

语文生活观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刘国正先生提出来的。刘国正先生提出语文生活观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首先是语文的工具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民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要使得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全体社会成员必须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因此语言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单靠课堂、单靠学校,必须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应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他说:“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生命力。关于“社会性”问题,刘国正先生认为:“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学语文,语文课堂是主要场所,第二场所就是学校各科的教学,乃至各科的课外活动。”“如果把圈子划大一点,家庭也是学语文的相当重要的场所。再划大一些,就是社会。”“第二层意思,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反观刘国正先生的语文生活观,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两翼――课内和课外,也就是要在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就要充分开发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两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出发,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育观念,树立语文生活观,在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校内资源的同时,要不断寻找语文教育教学新的发展点,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外可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二、建立转换协调机制

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需要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起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首先应该树立课程资源共享的观念意识,加强农村地区学校之间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鼓励各个学校与学校之间合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其次应该争取地方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才能确保建立健全校内校外综合性学习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这样可以利用地方和兄弟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将校内的课程资源向地方和其他学校辐射,强化各种公共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享。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其实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校园中也有许多的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校园竞赛活动、教师和学生等也是重要的资源。语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图书馆”,相信绝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有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并且供人们阅读和学习的场所。农村地区学校的图书馆可能规模比较小,空间有限,仅仅可以供师生们借书,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借此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设施、藏书规模和服务的项目,介绍有关借书的规则、借书的方法。学生还可以以自己的一次借书经历为例,展示借书的整个流程,如何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资料。同时抒发一下借书的体验和心情,增强对学校的情感。将此整理成文章,和全体同学交流分享。又比如办黑板报,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板报的知识,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集思广益亲自办一期较高水平的板报,最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办板报的经验教训,并且形成书面报告。整个过程,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只要教师肯动想办法,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精诚合作,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充分使用校内的学习资源,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农村地区的地方特色资源可谓丰富多彩,民情风俗、神话故事、文物古迹、历史名人、自然风光等。而且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这些综合性学习资源比较熟悉,便于开发利用,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人杰地灵,素有“名人之乡”的美誉,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美称,如今更被誉为“状元之乡” “将军之乡” “冠军之乡”。主要名人有清代乾隆年间的贤相陈宏谋、“三元及第”者陈继昌、民国时代总统李宗仁和国防部长有“小诸葛”之称白崇禧、中国人民副总参谋长李天佑等,此外还有唐灵生等奥运会冠军。临桂县还有六塘虾子舞、四塘牌灯、两江板凳龙、五通农民画、彩调等民间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众多,有桂柳古运河的源头――会仙湿地、桂林“九寨沟”――桂林红溪原始森林瀑布景区等享誉全区的十多处景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开发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围绕这些资源可以分为许多专题,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例如可以设计以“名人”为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一位名人的调查了解,通过网络、书刊和民间实地访问,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历史贡献)等方面,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然后举行课堂交流会,最后撰写成文。也可以结合语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为本地人物立传”,给某一位历史名人或者现实的著名人物立传,例如奥运年会冠军唐灵生。此外,还可以“传统文化”、“旖旎风光”或者以某一土特产等等为专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发利用本地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这样可以使广大农村孩子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生长在这块热土上而感到骄傲自豪,以家乡的这些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奋斗的动力,多年以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使家乡更加美丽繁荣。这样能够在培育乡土情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农村地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丰富多彩,教师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树立生活语文观、大语文观,努力发现、积极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将促进农村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3]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14.

第8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幼儿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

问题一:健康心理保护意识淡。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宽松和谐校园氛围不浓,如,当前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区更为严重,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不重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不合群、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种现状如不能及时改变,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问题二:身体保护能力差。3~6岁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弱,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容易发生触电、摔伤、异物入体等安全事故。

问题三:饮食营养安全问题多。我园幼儿饮食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亟待提高;幼儿饮食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家长缺乏科学饮食的意识和知识。进餐习惯不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边吃边玩容易导致饭菜呛入气管;饮食习惯偏差会带来成长发育安全问题,如肥胖儿群体的出现;家长健康饮食知识缺乏会带来营养安全问题,如,一些糖尿病、过敏体质等生活方式病过早地出现在幼儿期……

问题四:突发事件应急水平低。当今社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突发事件,除了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伤害,近几年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幼儿园成为犯罪分子首选的场所。在幼儿园,如果我们教给幼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会有效减轻伤害。

(二)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开发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幼儿园、家庭对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只有保护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进行《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广州市交通厅幼儿园进行了《生命意识与教育》。以上研究大都还是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为主,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幼儿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力度,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的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程研究轨迹回顾

我园是“健康教育”特色园,“一切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园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安全教育―饮食教育―打造阳光教师”这五方面进行。

我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开展了“对同伴交往不良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大班攻击矫正研究”“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研究”和“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2002年起,针对身体健康教育开展了“幼儿园自主性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幼儿体育“游戏化”活动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了“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儿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2008年起,针对饮食教育开展了“家园互动开展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研究”“家―园―院”三位一体提升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将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教育落在实践中。

近年来,针对全国发生的多起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阳光教师团队管理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探究教学的能力和品质,改善教师的精神意识,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项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获衢州市重点课题一等奖。但是,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没有教师和幼儿用书,缺少实践和检验的载体。为进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实际,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园组建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题组,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学为依托,扩展幼儿的安全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安全、快乐成长。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将课程管理由“专线”转向“联网”

幼儿园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管理网络由园长、家长研究员、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协调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由各教研组长任组长,以备课组长、特色活动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

2.来源于幼儿和家长的需求,将课程资源的选择由“盲目”转向“对症”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两大问题:“你认为哪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你认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对全园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就家长和教师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识邀请交警、营养专家、体育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防护性教育。鉴于此,课题组向家长和教师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护知识,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经过我园整理和提炼,编写了《教工幼儿园安全教育手册》,从家庭、幼儿园、公共环境等三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或以“爱心提醒”唤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或以“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错误做法”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每位家长发放一册,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

调查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幼儿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让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园共同的心愿,在妇保院的支持下,课题组也通过向家集资料的形式,编写了《体弱儿教养指导手册》一书,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开设了“提升幼儿体质”专栏,开通了“儿保专家”博客。开展特色的饮食教育活动:自助早餐比赛、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远足活动、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有效平台,将引领方式由“指导”转向“互补”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家长的优势,主动吸引家长积极关心、参与幼儿园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资源形成互补,实现共享。

(1)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

吸引不同职业的家长加盟教师队伍,在优势互补中充实安全教育力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如,邀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幼儿父亲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示范如何指挥交通。

(2)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

如,在进行“厨房里的安全”主题教育时,教师可请喜欢厨艺的家长拍摄自己的烹饪过程,向幼儿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确方法。

(3)挖掘家长的退休优势

退休的祖辈家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把他们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邀请他们来园“值勤”或“值班”,当“一日安全监督员”,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献计献策。

(三)课程特色活动例举

特色活动一:家园携手,让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无盲区

我园开展的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突出动态的活动,将五大活动(即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宣传性活动、观摩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贯穿于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的全过程。

各类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1)宣传性活动

①“学安全知识,创平安家庭”亲子大奖赛。2006年5月,我园举办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安全知识大赛。

②亲子自制安全警示标志:首先指导幼儿设计警示标志,并张贴在园内易出危险的地方,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警示标志。

(2)服务性活动

①安全咨询活动。2006年6月,我园老师本着服务家长的目的,面向社区开展安全咨询活动,通过现场问答、发送传单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开设安全教育联系栏、联系箱。让家长在联系栏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甚至由家长担任主编定期编辑联系栏内容。

(3)演练性活动

①集会逃生。2006年12月的一个家长接待日,幼儿正在和家长一起做亲子游戏,随着一阵紧急的火警鸣叫声,家长带着孩子开始撤离火灾现场。

②诱拐演习。2006年10月,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拐演习”开始了,10位幼儿未曾谋面的家长充当“骗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诱拐”了23名幼儿,“诱拐”成功率竟达90%。

(4)观摩性活动

①参观消防大队。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消防战士的生活场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厅、火灾产生原因展示厅,观看消防战士灭火表演。

②“安全卫士”助教。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爱好,根据安全教育主题,邀请家长进班当老师。

(5)渗透性活动

①安全画廊。2007年5月,大二班进行了美术活动: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②安全教育周。每学期的第2周为全园的安全教育周,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特色活动二:网站平台,让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更开放

2006年5月,课题组团队制作课开通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网》网站(),共有新闻中心、教师空间、宝宝天地、安全条文、安全贴士、交流空间等6大板块。

“新闻中心”专栏设“本园快讯”与“热点连线”,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传于一体,在全方位展示本园安全教育活动信息的同时,链接了各地有关幼儿安全的新闻动态。“安全条文”设“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三个栏目,汇集了本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等,集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于一体。“教师空间”版块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四个栏目,是教师安全教育资源的源泉,也是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宝宝天地”板块则是专门为幼儿服务的,包括故事、儿歌、歌曲、游戏、小剧场等栏目,目的是促进幼儿与网络互动式学习的实现。“教师空间”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栏目。“安全贴士”分为家庭安全篇、幼儿园安全篇和公共环境安全篇,为教师和家长介绍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预防、纠错方法。

在这些栏目里,有关的安全案例、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成果、家园互动安全活动等图文内容一一呈现。幼儿园安全教育网为幼儿园与家庭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频率和层次,实现网站建设与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点击逾1000人次。该网站是全国首家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网站。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架构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2.基本框架

围绕三方面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健康心理保护四大板块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了宣传性活动、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观摩性活动、渗透性活动五大家园互动活动形式,形成了课程的基本体系。

3.进度安排

每学期的第2月为全园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题教学活动为主,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如下:

整合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由设计思路、主题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资源利用、教育建议和具体活动名称、目标及教学准备八个版块构成,并附有活动照片。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原则。“全面”指的是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幼儿,评价内容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评价过程采集个体发展的各方面,如,身体、情绪、认知、社会性等全面信息。“全员”指的是与课程相关或与幼儿的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各方人员如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作为评价主体来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全程”指的是课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一日生活的全部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发展实行全程监控,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实施课程。主要形式有:

(1)幼儿成长档案袋

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反应的连续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学习过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如图画、手工、文字等,以及与幼儿的自我成长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等,它不仅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安全素养的现状,及时开展个性化教育,还是一种促进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生成课程的有效途径。

(2)家园同步报告单

教师和家长根据学会生活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并同步提供对比性的评价信息。根据课程目标和四大版块安全教育内容确定各项等级指标,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

(3)“安全小卫士”即时贴

它是指教师随身准备一个即时贴小本子或一叠小纸片,当发现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进步行为或细微表现时,就用非常简短而亲切的话记下来,并将它贴在教室的进步栏或家园栏上或让幼儿在离园时带给家长。

(二)开发一系列幼儿生命安全教育园本教材与系列活动

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先后邀请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学院的专家做指导。省特级教师刘小倩在我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对课题进行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参与编著正规出版物有:《幼儿安全实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学活动设计》(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册,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儿科学饮食指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拥抱阳光――幼儿园阳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对我园《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开课题推广会,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三)建设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

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我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善组织氛围、变革评价模式、组建阳光社团等策略建设了一支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运动、快乐友善、好奇乐学”的阳光幼苗。“阳光教师”的要求是: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家长,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幼儿园先后荣获浙江省示范幼儿园家长学校、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省公安厅“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儿舞蹈《萤火虫亮了》获文化部“群星奖”,得到总政歌舞团著名编导华伟的高度评价:“舞蹈反应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我园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展示8次。论文《主题背景下班组教师的有效合作》《“三举措”有效提升幼儿饮食教育管理质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网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关注幼儿一生幸福的阳光教育》《转变家园合作方式,提升幼儿安全教育质量》《建设阳光教师团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分别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课程研究》《教育信息报》《教学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这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工作状态与幼儿园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二)反思

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以家园活动为载体,实现课程与亲子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体现了“活动与课程结合”的优势,实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园本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1.多主体参与性

幼儿、家长、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家长成为课程的审议者、实施者。教师对“园本课程”有了真实的、具体可感的认识,更树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的新观念。

2.多向互动性

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评价。

3.家园一致性

课程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幼儿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幼儿生命的成长变被动的保护为积极的促进。

4.幼儿园的引领性

这种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能调动家长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后续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把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渗透和拓展。同时,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研究,如建立安全体验馆、安全保卫器材开发等。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期待走得更远。

第9篇: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一、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 2 3 4 5 6 7 8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国家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1 2 3 4 5 6 7 8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 2 3 4 5 6 7 8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1 2 3 4 5 6 7 8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 “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1 2 3 4 5 6 7 8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七、确保学校稳定,创建安全校园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稳定是改革的基础。在安全卫生方面,学校随时紧绷这根弦,警钟长鸣。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二是分工负责,任务明确,三是勤查勤看,四是坚持上好安全教育课,五是坚持开会必将安全。营造了一个“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氛围。学期初,学校和每位班主任、各生活老师等都要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按方案进行防震、防火演练,并为学生建立联系方式,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格局。今年,安排每一位老师分组轮流值班,勤查、勤问、勤落实,天天记安全日志,月月填安全月报单,每学期两次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了全校师生平平安安,无一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