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务日语范文

商务日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务日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务日语

第1篇:商务日语范文

一、实用性商务日语教学研究

(一)商务语言运用能力含义分析

商务语用能力的界定

语用学是研究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如何表达和理解话语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与社会、文化、信仰、价值取向、心里等复杂因素密切相关的学科,所以语用能力应是如何得体比达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它是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根据著名语言学家杰佛瑞利奇(Geoffrey Leech)的语用学理论,语用能力可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是指以语法规则为基础,将语言组织成话语或篇章;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知识,包括身份、地位、信仰、价值取向等,成功实现沟通的能力。

(二)商务日语中邮件往来的应用

1.格式

邮件的格式没有书信那么麻烦,主要就以下几点

a.收件人的名字:写清对方称谓,外部客户一定要加「様

b.开头问候:

先日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はじめまして。

いつもをご利用くださ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初めてメールをお送り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突然のメール、失礼いたします。

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ます。

お忙しいところ、恐れ入ります。

c.自报家门:自我介绍

d.正文概要提示:推荐正文前放一个起头

本日のお打ち合わせの結果について、ご報告申し上げます。

先日のお礼を申し上げたく、ご連絡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の件についてお詫び申し上げたく、メールをお送り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e.正文:字体:MS Pgothic 10或者12,我推荐10,这个字与字之间间隔较大,日本人用得比较多。

语法:对客户用敬语,一般用です型。

格式:多空行,每行不超过35个字,多用标点,或用记号、划线和颜色。

f.结束问候:お手間をかけますが、ご確認を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今後と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ご協力のほど、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ご検討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とり急ぎご連絡(ご報告)まで。

以上、用件のみ申し上げます。

何卒よろ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g.签名:姓名、职位、公司、地址、联系方式。

2.需注意事项

a.邮件名称和发件人名称

在这个垃圾邮件横行的年代,如果诸君的邮件名称与发件人名称看起来很囧。即使你真的有重要的消息,即使你只是山寨的垃圾邮件,收件人也基本会将其判定为spam而按下X键,让你的邮件再也见不到太阳。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我们需要使用明确的邮件名称和正统的显示名称。

①邮件名:常被便当的邮件名往往是这样的:

「お問い合わせ

「こんにちは

「はじめまして

「ご連絡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看上去煞有介事,其实是垃圾邮件的常见标题。

所以我们需要在主题中写清邮件的大致内容,比如「番号サンプルの送付について「見積の件「製品の本番進捗「春節休みのお知らせ。尽量具体点,只要让对方想起来还有这么回事就没问题。

②另外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地方,“显示发件人名”。

这是指我们给对方发信时,在对方电脑上显示出的我们的名字。

可以在outlook的工具电子邮件账户中,通过更改“我的名字”来实现。发给日本人最好用汉字。

b.写信和回信的时机

写信的时机

①与客户开会完毕后马上发邮件

「今日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然后跟邮件一起把会议记录发给客户。しっかり

②随时报告工作进度

細かい進捗報告をメールで入れる。丁寧

③被推荐去看某书

「本を読みましたよという感想メールとお礼を送る。素直

④看到客户可能会感兴趣的报道

「さんにいち早くお知らせしましたと転送する。気が利く

回信的时机

商务中的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迅速地回复邮件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日语邮件往来的实训方法

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是针对以后在工作中用的上的。学习了相关的日语知识,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想到日企工作。在学习的课程上也有关于如何在日企工作相应的介绍。在日企工作中主要担当的还是如何应付用邮件与日本客户的贸易磋商和在公司内部如何用邮件来进行工作上的汇报这些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对一家从事外贸日企来说,用邮件进行贸易往来是必不可少的。接下来本人将对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的一些需要运用到日语商务邮件的一些相关模拟。

(一)公司内部邮件往来

1.新进员工用邮件向企业内部员工打招呼

日本公司与国企公司不同,在日本人看来,不管做任何事与任何人是否有关系,但必要的礼节还是要做好的。日本人是很注重礼节的,进入日企,向同事打招呼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这为以后的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例:小陈是XX公司的总务处的一名新进职工,担当内部员工的考勤工作。

邮件名:出勤の件

お疲れ様

私は総務部の新入社員、陳と申します。みんなの出勤を担任する仕事をします。これから、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総務部 陳XX

2.上级一天行程的工作汇报

在日企,上级常常会让下级做他一天来的行程报告,并通过邮件的方式传达给他。

例:早上8点半,古田产业公司企划部的田中来我们公司进行访问。在第二会议室关于新产品的开发进行磋商。

下午3点半,和木下一起到山崎公司进行第一次的访问。因山崎在关东地区的销售能力是业界最高的,想与其进行贸易往来。

下午5点回公司。

邮件名:仕事の報告

××さん

お疲れ様。

今日の仕事の報告をします。

午前8時30分に、古田産業株式会社計画部の田中さんは本社に来た。新製品の開発について第二会議室で会議をした。そのうち、新製品開発の締め切り日を確認した。

午後3時30分に、木下と一緒に山崎商事に初回訪問へ行った。山崎商事は販売能力が関東地域で成績は一位である。その商事と新規をとりたい。

午後5時に会社へ戻りました。

陳XX

3.公司内部的通知

例:总公司的佐藤社长要在9月19日的星期六来我们公司视察。请大家届时全部上班,要求一律穿制服。

邮件名:会社からのお知らせ

お疲れ様。

本社の佐藤社長は9月19日(土曜日)にうちの会社に視察をします。

そのため、全員で制服をきって、出勤をお願いします。

陳XX

例2:旅游行程的变更通知。

邮件名:旅行スケジュールの変更のお知らせ

お疲れ様

昨日、旅行会社から電話があったんですが、私たちの旅行のスケジュールが一部変更になったそうです。

変更前10月25日(月)午前中:ドゴール美術館見学

変更後10月25日(月)午前中:マルシェ通り散策

陳XX

(二)公司外部的邮件往来

1.因工作的调动,对相应业务来往公司的打招呼

例:因工作的变更,本来担任与XX公司贸易往来的小王转职了,由我来接手与XX公司的联络。并对于此次商品的相关变更所作出的相关邮件内容。

邮件名:担当者変更と商品に関する件

××株式会社の××様

初めまして、私は ××株式会社の陳と申します。

これから、李さんの代わりに、貴社を連絡する新しい担当者です。

9月30日の商品は、9月25日上海港から出発する予定です。

その前、パッキングリスト、インボイスと運送許可証は9月24日にFAXで送ります。

どうぞ 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陳XX

2.对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进行货款催收

例:货物已交到XX公司,但货款还未到,催货款以及我公司对货物中的不合格品所进行的处理的说明。

邮件名:商品代金の件

××株式会社の××様

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8月15日のT2商品は8月20日に届けました。契約によって、30日のT/Tで代金を支払い決めましたが、まだ届けないです。お早めにお願いします。

8月1日のT1商品の中に15件不良品があります。その分の代金は9月30日前に支払いあげる予定です。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陳XX

第2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商务日语能力;商务日语听力能力;商务日语听力问题点;实施策略要点

一、商务日语能力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来到中国,学生商务日语能力培养有了新的需求,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商务内容开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沟通能力中包括基本的听说能力。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Rivers的统计,成人在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时,40%~50%的时间用于听,25%~30%的时间用于说,11%~16%的时间用于读,只有约9%的时间用于写。

下面以近年来颇受日本企业好评从而成为评价商务日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的BJT商务日语考试为例来分析,考试分听力、听力与阅读、阅读三个部分,其中与听力相关的题数占全部题数的65%。在时间的分配上,与听力相关的题型占全部的三分之二,从这两个比重就可以看出听力能力在商务日语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鉴于“听”在日常生活交流以及商务日语能力中如此重要,在商务日语教学改革中应当注重对听力能力培养。

二、商务日语听力的问题点

比起日常生活所需的听力能力,商务日语对听力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多也是影响商务日语听力能力的因素。在此尝试分析商务日语听力的问题点。

1.日语商务语言特征

(1)语言环境要求

和中国语言习惯不同,日语的最大特点是动词后置,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商务日语中,原本后置的动词又会有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的变化,还会有表示尊敬、自谦等句型的转化,甚至有些平时使用的词语会用表示更郑重的词语来替代,这些都对商务日语听力带来相当的难度。

(2)由于汉字的影响,中国学生听到日语后必须要在大脑中反映出对应的汉字才能理解其含义。这样一来听力的理解速度就必然会下降。商务日语中使用的单词更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太使用或涉及的,所以没有一定的单词知识储备是没有办法应对的。

(3)商务环境的要求

在实际进行商务日语教学时,很多学生缺乏商务日语中对商务意识的理解。比如,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区分。当被公司外的人询问到自己上司的情况时,因为有内外区分意识,所以这种场合对自己的上司是不使用敬语的。

2.日语学习习惯

(1)学生只用“眼睛”学习而忽略用“耳朵”学习,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听不懂,而是没有听习惯。商务场合更是如此,其实有很多固定模式,听习惯了自然就不会觉得难了。

(2)日语语速普遍比中文快。正常情况下,日语语速是中文语速的1.5倍。这对于学习者的听力能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听力的瞬时记忆本身就较短暂,学生在听力时很容易感到疲劳、无趣。商务日语中的语速更是如此,而且为了表达敬语,句子会变得比普通的句子更长,这样一来就更会对学生造成困扰。

三、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实施策略要点

针对以上商务日语听力的问题点,尝试提出以下三点教学实施要点。

1.以听说为主的商务日语教学方法的导入

以沟通为主的商务日语教学方法,势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上。只有通过实际的听说练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商务日语沟通能力。沟通本身就是听和说的结合,听说不应该分家。通过“听”来为“说”输入信息,通过“说”来为“听”加强记忆。只有将“听”与“说”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商务日语中听力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2.将商务礼仪贯穿教学始终

商务日语中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能缺少商务礼仪的指导。日本商务礼仪是商务日语的重要载体,没有商务礼仪的商务日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商务礼仪才能够学好商务日语。商务礼仪的教授应多和实际情景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从而学好商务日语。

3.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导入听力训练

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听力训练只有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听。在进行商务日语听力训练的时候,不妨导入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听力前进行单词、句型、语法的知识储备,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自己找出答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听力的兴趣,又做到实际有意义的听力训练。

对于商务日语能力培养,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提出不同的见地。适应新时代的商务日语能力需求中,听力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教材使用、日本商务礼仪教学方法以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和对学生的引导等等,这些都对商务日语教师提出了一个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熊燕,王君.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4).

[2]方萍.探讨高校日语专业听力教学策略及听力教材[J].高等教育,2011(10).

[3]王琳.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3).

第3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和”精神;整体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4-0066-04

当今时代,随着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加深,社会上对具有从事国际贸易等商务活动的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大,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才兼备、懂得商务礼仪及习惯,且有一定商务活动交际能力的商务日语人才自然便成了各院校培养的主要目标。不过,笔者认为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学校除了重点抓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及有关商务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外,还应该重视日本企业文化的教育。只有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学生对日本社会及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进一步了解,才能尽快地熟悉,适应日本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与日本人交流沟通。

战后日本经济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包容面很广,但主要内容是有关“和”精神。“和”是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高效能团队精神的基础。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和”精神

日本国俗称“大和国”。日本民族称为“大和民族”。日本民族精神就是“大和精神”、“和”精神。“和”精神就是指与自然共存,给家庭,国家及世界带来共存共荣的一种和谐的精神。自古以来“和”精神已广泛地渗透到了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即团队精神则是凝聚着以“和”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

日本把家的概念推广为企业和组织,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职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有一种亲属式的团结。倡导以和为贵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思想可以说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神从观念上保证了职员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使日本企业减少人际关系的内耗,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精神成为日本企业高效能团队精神的主导和联系纽带。企业为职员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和学习培训的机会,职员则忠于企业,“爱社如家”,职员之间也必须互相关照,团结协作。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是两个最为明显的标志,被称为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两大法宝。日本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和国际竞争力,与这两个法宝有着根本的关联。新职员一进企业就接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习,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运作。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大多采取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使职员有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保障,获得了安全感。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此外,日本是一个纵向结构的社会,一个论资排辈的社会,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年功序列”的文化背景来自日本传统社会“尊重长者”的习惯。日本人部下对上司的服从可以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一种心理上的天生的敬畏。一个社会人总是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日本人对纵向关系的重视明显高于对横向关系的重视。因此,敬语在商务社会里非常重要。日本的商务社会可以说是敬语的社会。它是顺利进行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油。准确地把握好敬语是做社会人的第一步,是在商业社会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由此可知,敬语学习在商务日语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日语教师自身不仅要重视敬语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调学习敬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训练学生习惯敬语的表达形式,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使用敬语。

二、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与“和”精神

日本人的“和”精神还体现在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倾向与重视和谐统一的思维趋势。人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时刻约束自己,所有日本的企业都依循“和”精神行事。“和”的观念其实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在日本又发展了儒家思想。儒学在日本的长期传播,对日本人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延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儒学已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具有一种多维价值观的思维模式,而“有用性”则是其对待不同文化、价值、思想的判断与取舍的标准。当代日本人里持有多种的人不少。一个日本人一生中,出生后要去神社拜神,结婚时又去基督教堂或神社举行婚礼,而死后却在佛教寺院举行葬礼。由此可见,日本人以宽容和谐的精神包容任何思想。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包容性”。这种“包容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和”精神。

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欧美人与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其历史根源在于欧洲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而日本人则以稻作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畜牧业生产是逐草而居经常移动的,需个人经常进行主体选择,确定何去何从,因此,从事畜牧生产的人们更具主动性与自律性。而稻作农耕生产是定居,且经常需要团体成员的共同协作(如建设与维护灌溉设施、防洪、建堤坝等),因而从事稻作农耕生产的人们必须注意遵守团体(主要指村落)决定的计划或规范,从而形成行为的他律性。日本民族具有明显的农耕民族的文化特征。

日本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身份等级制度社会,士民工商之间很少流动。人们过着与各自身份相符的生活,且各种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因此,他们惯于“类型化”交往,人人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身分相”“分际”“身の程”“分をわきまえた”等词语都由日本历史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产生的。相反,如果作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则会遭受家族或部落的耻笑、孤立,甚至惩罚。日本人处事特别小心谨慎,生怕自己的行为遭他人耻笑,丢面子,因此,日语中表达类似知耻语义的词汇很丰富。如,“みっともない”,“きまりい”,“ずかしい”,“外闻がい”,“体裁がい”,“みばがい”,“见苦しい”,“ばつがい”,“照れくさい”,“まずい”“面はゆい”“ろぁたい”“格好がい”等,都是表示与知耻有关的“不好意思,难为情, 害羞,不体面”之类的意思。相反,若是不顾及别人的评价,看法,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行事的话往往会被人指责为“厚かましい”“ ”“ぶてぶてしい”“露骨な”等,都是带有贬义的“厚颜,目中无人,毫无顾忌”等之类的语义。

说到耻,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进行了犀利的解剖。她认为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耻感文化”是他律性的,是靠外部的约束力来行善的。注重外部评价,介意别人怎样理解自己的行为。而西方文化则是“罪感文化”。“罪感文化”是自律性的,是靠内心的服罪来行善的,注重内心感受和反思。

传统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还表现在人际关系领域中。按照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个体是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的。行为主体的个人是受人际关系制约的个人。在个人与整体(团体或社会)的关系中,当代日本人仍表现出强烈的团体意识,归属意识。例如,在日本商务社会中,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时,日本人习惯说上自己的所属企业、单位。

三、从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看日语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人崇尚朦胧、暧昧、婉转的日语表达方式。为了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日本人一般不善于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采用婉转的表达形式陈述自己的意见或想法。例如,日本人常用“~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考える)/~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等不确切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与语言的模糊性更不利于精密而准确地思维表达。日本学者中村元认为:日语的表现形式更适于表达感情的,情绪的细微差别,而不那么适于表达逻辑的正确性。从日语词汇方面看,古代和语词汇用来表示感性的或心灵感情状态的词汇很丰富,而用来表示能动的,思维的,理智的和推理作用的语汇却非常贫乏。和语词汇绝大部分都是表达具体的和直观的词汇。但表达抽象哲学思考的“抽象名词”则一般是用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

了解日本人对人类社会整体性认识的这一思维特点,对我们正确理解日语语言现象有很大帮助。如日语的自他动词的区分问题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常常头疼的语法难点之一。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该用他动词(及物动词)的场合,日语却习惯用自动词(不及物动词)。日语语言学者影山太郎在比较日语与英语的特点时指出:日语语言重视事态的状况,即,影山太郎(1996)称“状况重视型”,而英语语言则重视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人,即“人间重视型”。 影山太郎解释道:当一个丢了钱包的人在他(她)找到钱包后,日语一般说“财布が见つかった”(钱包找到了)。“找”这一动词选用不及物动词(日语称作“自动词”)“见つかる”。之所以选择不及物动词是因为日本人的思维特点是把事件作为自然发生的情况来描述。同样的情景用英语描述时,英语则习惯用及物动词,即把动词“找”的行为者人(I)作为句子的主语,即“I foundit.”。在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间,日语趋向选择不及物动词,而英语则趋向选择及物动词。

由此可知,对于同一客观事实,日语不同于英语,日语注重描述结果的本身,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衍变的结果来进行表述。日本人追求与自然共为一体的亲和感,相反,西方人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其表现为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支配自然的意识观念。因此,英语的特点倾向于用及物动词。

以上本文就商务日语教学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围绕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神,运用日本人的整体性认识思维,重点分析了日语语言特有的现象和表达方式。由此可知,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对商务日语教学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认识日本社会,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捕捉到日语语言特有的现象和特点。从而真正达到我们培养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日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池田伸子.日本语教育の研究[M].东京:东京堂出版,2001.

[3]垣吉僚子.人间形成の日米比较[M].东京:中央公论社,1992.

[4]影山太郎.动词意味论[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

[5]田中望.日本语教育の方法[M].东京:大修馆书店,1988.

[6]星野命.文化间教育と [J].文化间教育,1989.

[7]町田健.まちがいだらけの日本语文法[M].东京:讲谈社,2002.

[8] (日)中村元著,林太,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第4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 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教学现状改革途径

1.引言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是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日语在人才培养时除注重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之外,更强调其鲜明的职业特色。因此,大多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突破了本科院校“语言+文学”“语言+语法”的传统课程设计思路,而是另辟蹊径开辟了“语言+商务”等职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旨在扩展学生商务视角,提高商务环境中日语应用能力的《商务日语》这一课程。该课程是以日语为媒介,以商务活动为载体,将语言运用和商务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运用性课程。

但是,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学却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实用性不强、教师缺乏商务经验等众多教学瓶颈,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商务日语人才还比较缺乏市场的认同与接纳,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发生脱节。

2.高职商务日语教育现状

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商务日语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如对外贸易、企业经营与管理、航运、金融等都是涉外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国家利用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日商务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商务日语教学内容广而杂,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加之缺乏合适的教材,因此教师们便简单地以教科书的编排顺序为依据,完成教学大纲上所定的教学时间。而没有按照一般涉外商务工作流程,根据实地调研总结出的岗位职责中工作任务的出现频率及重要程度系统组织排列,形成若干个工作任务,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技能要求,将日语语言与商务有机融合成一体,形成提高商务业务操作技能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以本为本,虽然教学内容是以场景对话为主,但是单词、语法依旧唱主角,以致于商务日语课成了综合日语课的翻版,而学生亦不知商务日语课程该学什么,商务概念模糊、商务意识淡漠,掌握不了学习的中心和要点。

2.2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用脱节。

由于商务日语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商务日语教育或研究工作者对商务日语的定义各执己见,目前尚无定论,所以在商务日语教材方面没有统一和权威的认定。[1]综观出版市场,商务日语的书籍多达二三十种,有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写作、商务日语礼仪,但真正针对高职高专或者实用性较强的商务日语书籍少之又少。有的偏重对外贸易,而学生要么缺乏贸易知识,要么只掌握了贸易知识的皮毛,不适合学习此种教材;有的侧重商务会话,但敬语表达复杂,甚至出现连日本人在一般的商务活动中都不太使用的敬语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书上出现的复杂繁冗的敬语表现,教师只得花大量时间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商务实用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和目前的经济形势脱钩,与今后工作内容完全脱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3教师商务经验的匮乏。

据邱晓红于2007年所作的一份有关“商务英语的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提到,有56.3%的学生反映“商务英语”教师最缺乏企业的实践经历。[2]起步相对较早研究更广的商务英语是如此,商务日语教师更是匮乏。几乎所有高校教师自身基本上接受的是纯日语教育,有的虽然学的是商务日语,但仍然缺乏商贸实际工作经验。因此,从事商务日语教学的教师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教学中不能绕有趣味地介绍商务活动的背景知识,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案例或用亲身的经历来说明如何有效开展商务活动,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提出教师可以去企业进修,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致使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整日地奔走于教室之间,自然就无暇顾及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实践锻炼。致使国内商务日语教师队伍出现了教师自身商务实践经验匮乏的尴尬局面。

3.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途径

3.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教学整体设计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材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包括教学整体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掌控,教学时间分配,确定教学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而单元设计则是对每个单元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在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每个单元的具体实现目标的细化。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成功的课堂设计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目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内容上前后呼应、自成一体,在授课程序上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案制定方法,从教材的整体入手,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整合教材,确定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块,开发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行真正的可操作的模拟场景对话训练,真正地使日语与商务课程合二为一。

如本院的《商务日语》课程便根据工作的不断深入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五个模块,即就职活动、就职伊始、渐入佳境、独挡一面、社交达人,并围绕该些模块精心选择了日文输入法、制作日文简历、求职面试、熟悉工作环境、接打电话、参与会议、商讨工作、参加展销会、商务拜访、商务社交、纠纷处理等11个工作场景。另外,在实训课环节,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译训练之外,还训练学生在日文环境下办公室软件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日语打字方法,制作日文简历和各项会议资料,等等。

3.2以人才需求为中心,侧重能力培养。

日资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按照行业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机电、汽车、化工、电子、物流、服务和IT等;而按照职业岗位分类则依次为:销售科、翻译―秘书科、制造科、技术科、人事―总务科、财务科、工商部门和高级管理部门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所以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关系到课程体系构建的大方向。[3]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方面征求意见,形成融“市场需求+教学专家意见+行业专家意见”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途径。

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以岗位要求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商务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而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超越“语言能力”的束缚,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即交际能力的培养。[4]

3.3整合教学内容,凸显商务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原先的教材编排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以商务活动为载体,以日语为交流工具和手段,模拟实际的商务环境,将商务知识融入到较真实的商务场景中,将各个商务日语知识点融入商务日语会话中,真正实现商务知识与日语知识的完全渗透。

在商务日语的教学情境设计中也要突出多种商务场合,以达到在日语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谈判技巧及合同、客户服务、商务礼仪等的训练目的;同时通过听、说、读等多方面的相互转换练习,以提高商务环境下学生日语运用能力、提高商务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商务礼仪的培养。商务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大方的仪态、良好的素养、彬彬有礼的举止会为商务活动的成功增加无限的砝码。

3.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和技能兼备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有效解决高职教师理论知识雄厚、操作技能相对滞后的弊端。为了防止商务日语教师自身缺乏商务经验的尴尬局面,从学院来说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企业挂职顶岗,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获得更多的行业知识,积累商务实战经验,使专任教师逐步向“双师型”转化。

另一方面,学院可以邀请有丰富商务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人才来校举办相关专业讲座、担任兼职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还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相关经验,建立专门的教育师资的机构,培养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4.结语

商务日语属于复合语言型,学科综合化程度高,领域覆盖面广,更强调教学内容的耦合性。[5]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商务日语的教学重点,即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时,一定要结合商务活动的特点,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不断发展的商务环境,创新教学,与时俱进,逐渐摸索出科学合理的商务日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7,(2)总141号.

[2]邱晓红.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

[3]陈要勤.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第5篇:商务日语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122-02

引言

“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入学以来,在第一个实践学期实施的实践类课程。本课程基于CDIO教育教学理念进行设计,通过商务环境下的场景演练与模拟,旨在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同时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在简单的商务场景中能够听懂基本的商务日语会话,并能用适当的日语进行准确的表达与交流。通过CDIO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中做、做中学”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为例,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为同类院校的商务日语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先行研究

周林娟(2009)指出商务日语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指在经贸、投资等商务领域中的语言应用,是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培养三种技能:商务技能、语言交流技能及跨文化沟通技能。郝卓(2013)通过企业调查指出,企业所重视的商务日语人才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前三位是“学习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企业希望职员具有自我成长意识,注重对未接触的职业知识技能、企业文化的再学习。王琳(2011)针对商务日语课程改革指出商务日语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课程,需要在理论提升、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可以看出,目前商务日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日语教师,如何能够结合社会与企业提出的要求研发更合适的教材,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二、课程的O计思路

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1321”的学期设置,“1321”学期设置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特色之一,所谓“1321”是将一个学年设置为三个学期,两个理论学期和一个实践学期,即:1个学年=3个学期=2个理论学期+1个实践学期。这样设置的目的为:两个理论学期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学期进行项目模拟实践,实践学期既能够检验理论学期所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从而更加有效地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日语专业三个实践学期设置了三个实践课程,三个实践课程遵循一体化设计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场景到复合场景,再到综合演练,掌握的知识层层递进,培养的能力逐步提升,即:场景一流程一综合。具体为“商务日语场景实践”、“商务日语流程实践”和“商务日语综合实践”。“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这门课程设计思路为:教师通过案例介绍和演示商务场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场景任务用日语进行模拟和演练。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师在课上与课下起到的均是引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

“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于大一学年两个理论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商务环境下的场景演练与模拟,通过商务环境下的场景演练与模拟,旨在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同时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在简单的商务场景中能够听懂基本的商务日语会话,并能用适当的日语进行准确的表达与交流。课程培养的能力按照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和应用能力具体分解如下:

专业能力:

(1)理解商务日语基础知识及相关基础词汇和语法;

(2)理解日本社会文化背景、行业知识及企业文化;

(3)运用商务礼仪、企业文化以及日语知识进行商务场景的表达,如:人物介绍、日常寒暄、电话联络、商务互访等场景。

素质能力:

(1)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2)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自觉的学习习惯。

应用能力:

(1)能够分析和理解任务,并根据任务内容进行团队分工;

(2)能够根据任务设计相关的商务场景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3)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

(4)了解商务场景的模拟和展示的知识与流程,能够完成实战演练。

四、教学设计

本课程为40学时,使用CDIO工程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商务日语场景实践》,此教材属实践类教材,专门为初级商务日语场景相关教学量身打造,通过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指导,确定企业工作中最常用的商务场景,由中日教师共同编写。以此教材为参考,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热身训练: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和创新能力。

听解训练:通过听音频寻找关键信息,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听解能力。

记忆训练:通过将工作环境中经常使用的日语进行分类、归纳和记忆,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会话训练:通过听会话和发表会话,感受工作场景中的日语使用语气、技巧等,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了解企业文化的能力。

改错训练:通过阅读日语表达有问题的小文章,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译训练:通过翻译练习,培养良好的日语书写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总结训练:通过对知识点总结,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

实践任务:通过任务训练,培养学生组建有效团队、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等能力。会话训练是教学设计的重点部分,此部分精心设计了“即兴会话”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下面以其中的一个商务场景“人物介绍”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1)教师设定即兴发表内容,提供以下四个训练场景:

①新员工向同事做自我介绍的场景

②领导介绍新员工,新员工自我介绍的场景

③新员工与老员工间的寒暄及自我介绍的场景

④新员工与部长间自我介绍的场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个商务场景的会话演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3)教师从以上四个场景中,随机抽取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表;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模拟的商务场景,进行自我剖析,教师对易错问题进行讲解与说明。

五、教学实施与组织

基于CDIO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实施方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商务场景中的各项任务,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充分利用商务日语情景模拟教室,以小班授课的形式进行组织与实施。为了实践教学的授课效果,采用由企业经验的中日教师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中国老师主要负责实践的指导,日本教师主要负责企业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语言的指导。班级学生被分成5-6组,每组4-5人,课上进行分组练习、讨论、展示,课下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及创作演练。

六、考核与评价

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评价体系做保障,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实践学期教学的独特授课形式,为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客观、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该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即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60分,由课堂小组和个人的表现以及商务场景展示组成,商务场景展示的考察为四项内容:①商务场景的内容;②口语表达;③商务礼仪;④创新性。终结性考核占40分,为商务场景综合展示,考察为五项内容:①综合商务场景的内容;②口语表达;③商务礼仪;④创新性;⑤团队合作。

针对商务日语场景的展示环节,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组内互评是由展示小组针对本组的演练和展示情况进行自评,组间互评是由其他小组根据评分标准对展示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针对每组的准备情况、内容、展示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从结果来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相对合理,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课下认真准备,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起到一定作用。

第6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 敬语 商务活动 应用

在日本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敬语了。敬语就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恭敬之情语言。在语法上通常把日语的敬语分为三类,即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

1. 尊敬语和谦让语的作用

尊敬语和谦让语都是抬高对方身份地位的表达方式,也都是为了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恭敬态度的敬语。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商务敬语的例句,分别阐述话题尊敬语和谦让语的各种不同表达方法。

(1)こちらで少々お待ちになってください。(请你稍等一下。)

例句(1)中的话题对象是公司外部的客人,不管对方的身份地位是否比你高,对于公司外部来访的客人,都要使用“お待ちになる”的尊敬语表达对话题对象的一种尊敬心情,从而达到抬高话题对象的身份地位的作用。

(2)社長、お荷物をお持ちいたしましょう。(社长,我来帮您拿行李吧。)

例句(2)中的“お持ちする”则是“持つ”(拿、提)的自谦语的表达。而“お持ちいたします”是比“お持ちする”的更加谦让的一种说法,这句话都是通过压低自己的行为动作,从而达到抬高话题对象的身份地位的作用。

(3) A: 東京商事のリーと申します。田中課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B: はい、おります。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

例(3)(A)是打电话的一方,他在前后句中分别使用了自谦语和尊敬语的表达方式,这是因为前半句话是东京商事小李的自报家门的话,因此用的是“言う”的谦让语表达“申します”;而后半句的话题对象是自己的客户----田中课长,因而应使用的是“いる”的尊敬语 “いらっしゃる”表达自己的尊敬心情。

同样,在例(3)会话B中,接电话的一方也同时使用了自谦语和尊敬语的表达方式,接电话的一方在说到田中课长(自己公司同事)的时候,不管他是说自己的上司也好,长辈也好,在回答对方(公司外部的客人)时,都要使用的“いる”的自谦语的表达“おります”, 也就是说在面对公司外部的人时要使用自谦的表达。这是我们在使用敬语表达中最容易弄错的地方。接电话的人往往会因为田中課長是自己的上司,而常常错用“はい、いらっしゃいます”来回答。另外在请求对方客人等待时,是使用“待つ”的尊敬语“お待ちください”来表达对话题对象--小李的尊敬。

敬语与谦语的共同使用,一方面通过使用自谦语起到压低己方的动作行为,抬高了话题对象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使用尊敬语来表达说话人对话题对象的尊敬之情,而更抬高了话题对象的身份地位。从而体现了日本人的“内”与“外”的区别。

2. 郑重语的作用

郑重语是用优雅的讲话方法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即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只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与话题内容毫无关系。郑重语通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有下面二种,下面我们也通过一些例句来加以阐释:

2.1加接头词「お/ご+名词及「お/ご+形容词表达敬意

(4)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今天天气真好呀。)

(5)ご親切、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谢谢您的热情招待。)

例句(4)中的“お天気”就是在名词(天気)的前头加上接头词“お”,在这样的句子中,没有出现话题对象,在词头加“お”是为了表达对听话人的敬意。

除名词之外,有些形容词/形容动词也可以加上接头词来表示郑重说法。如例(5)中的“ご親切”就属于这种用法,这是敬语中郑重语的表达法之一。

2.2以 「です、ます、ございます的形式来结句表达敬意

(6)このお茶、おいしいですよ。(这茶很好喝呀。)

(7)会議室はこのビルの6階にございます。(会议室在本栋的6楼。)

例句(6)中是在“おいしい”的后面中加上“です”来结句。而“おいしい”所表达的内容是“茶”,句中没有话题对象,照理说对“茶”没有必要使用敬语的。因此这里所使用的“です”应理解为尊重听话人的一种郑重表达方法。

例(7)中 “にございます” 所表达的内容是“会議室”,而对会议室也是没有必要使用敬语的,因此在本句中应当理解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的郑重表达,故使用了“ございます”来结句。且“ございます”所表达的敬意要比“です”、 “ます”的尊敬程度还要高些。

3. 缓冲语的作用

所谓的缓冲语,就是在有求于对方的时候、或是在不能满足对方愿望的时候,在句子的 前面加上那么一个词,使难以表达的语言由于这个缓冲语的软化作用而变得柔和,从而起到人际关系的作用。这个“缓冲语”就是在对话的双方之间保持“车距”的艺术性语言,大都是在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和目标,也就是在不凑巧、有遗憾的时候使用的语言。此时这种保持“车距”的说话方式,避免了直接冲突的发生,既保护了他人,同时也保护了自己。下面介绍几种会话中常用的缓冲语:

(8)A:恐れいりますが、佐藤課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请问一下,佐藤课长在吗?

B:あいにくですが、佐藤はただ今、外出しております。

/很不凑巧,佐藤刚好出去了。

上述对话A中的「恐れいりますが就是在期待得到对方回答时,所使用的缓冲语。而「あいにくですが则是在出现了遗憾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词语。表示此时的说话人是站在听话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为对方感到遗憾的。这样一来,使得双方的对话得到了两个缓冲语的软化而变得柔和。

(9)A:次回の会合は月曜日でいかがですか?

B: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月曜日は一日中予定が入っております。

/很抱歉,下周一我一整天计划满满的。

这里的「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是在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时使用。在比较为难的拒绝的行为的前面,加上这样的一个缓冲语言,既避免了被回绝的不愉快,又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原因。

4. 被误用的敬语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

(10) ご立派な犬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ね。(X) (这狗可真漂亮呀。)

我们知道“いらっしゃる”是“いる”的的敬语表达,在(10)例句中,说话人大概是想向听话者表示尊敬,而使用了“いらっしゃる”这个词。但是,敬语只能用来表示人的动作或状态的,而把“いらっしゃる”用在了对方(听话人)的狗身上,令人听起来怪怪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立派な犬ですね。”

(11)私はビーフカレーにしますが、課長は何をお食いになりますか?

(我要咖喱牛排,课长你吃什么呢?)

这个例句中,说话者同样是想用“お食いになる”来表示对课长的尊敬。但这个“食う”是“食べる”的粗暴的说法,虽然给它加上了“お食いになる”的敬语表达式,但也不能成为正确的敬语表达法。而“食べる”正确的敬语表达应当是:“召し上げる”或“お食べになる”。

第7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商务日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训教学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总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中国内需也正在不断增大。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多,其中日资企业就是一只强大的生力军。日本国内少子老龄化问题的不断严重,日本国内消费需要不断下降,日本企业都在努力走出日本,开拓国外市场,中国正是其重要的国外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华日资企业达到2万家之多,其它与日资企业保持着经贸往来的中国本土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与其同时,人才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长,为了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商务日语专业,进行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人才素质需求情况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从招聘现场以及日资企业人事部门了解到, “语言能力+专业技能”这样素能结构的人才最受欢迎。企业一方面看重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语言角度来说,侧重学生日语听力与会话能力的考察。从运用能力角度来说,侧重对外贸单证文件制作能力,商务文件处理能力的考察。另外,日资企业非常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很看重,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充分的负责感,为人诚实可靠。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目前的商务日语人才教育侧重语言能力层面教学,注重单词与语法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适合岗位能力需求。日资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素能需求已由单纯的语言能力而转向侧重商务实践能力。希望学校培养的是既具备良好的日语语言能力,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事。

1.教学方式层面问题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目前利用多媒体器材与多媒体材料进行语言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出于资源的局限,多媒体器材尚且没有得到全方位保障,语言教学很多时候是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的。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单一,无法从视听的角度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2.教学内容层面问题

目前商务日语专业教学内容分为日语语言方面内容与商务实训方面内容。现行的教学安排中,比较侧重日语语言方面的课程安排,注重语言层面的词汇与语法教学,无法充分保障听力与会话课程的课时量,对学生商务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做得不够。商务实训则局限于课堂实训,过度依赖教材,对实训室的设置与开发做得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训室的场景下进行实景模拟实训。

三、改善的途径

1.丰富教学方式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商务日语教学应丰富教学方式,首先要多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日语会话课程为例,可以截取流行的动漫视频进行场景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动漫这样的多媒体材料既有画面感,它的发音也非常地道,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以日本国家概况课程为例,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材料进行教学,日本旅游网页具有系统完整的日本国家概况材料,既有中文版本也有日文界面,有最新的日本风情图片,感染力极强。借鉴这些多媒体材料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商务日语实训课程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创造学生进行实景训练的条件,让学生在模拟的公司环境下进行职责分工,做与课程相关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课堂之外应充分发挥日语学社等组织的作用,建立日语之角,组织日语口语竞赛,增多学生课下外语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频率。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晰知识点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强与当地日资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现实工作环境下情景。明确岗位职责,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个大致的了解,反思课堂学习,增进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改善教学内容

为了将日语语言能力与外贸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商务日语教学过程当中应加强这两方面知识的融合。以日语会话课程为例,在进行日常问候语等会话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将商务场景下的办公室用语融入到日语会话课程中去,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日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会话教学中应注重商务场景的设定,加强商务日语词汇的教学。另外,以日本国家概况为例,应加强日资企业文化、日本外贸现状、日本人商务礼仪等外贸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后续商务日语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外延知识基础。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现状,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尽量减少使用频率低的词汇与生僻语法的教学,简化语法层面的解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从使用习惯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词汇与语法的把握,应加强对场景与角色的设定,尽量在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模式下完成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努力将语言与外贸专业知识进行结果,避免单一模式的教学。

四、加强校企合作以开展校企联合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应充分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内参观学习。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聘请企业一线专家进入课堂进行实训课程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努力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在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一线,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大致了解。

充分利用企业内的人才与设备等资源,组织学生与新进员工一起,接受企业内培训。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让学生与新进员工一起参与企业内项目操作实践,体验现实企业文化,从现实的角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结论及今后的课题

商务日语教学是系统而复杂工作,我们要时刻处理好语言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应时刻保持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注重语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后将继续就商务日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琳.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3)

[2] 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3)

[3] 刘绮霞.论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 2009(22)

[4] 宋金梅.邓烨桦. 对商务日语课程设置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09(11)

[5] 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04)

第8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高职商务日语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12-01

新形势下的高职外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高职外语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学生经过三年的高职教育,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应主要具备语言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并能够跟上所学外语的实际发展,成为能够与国际接轨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如何在很短的三年时间内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又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日语应用型人才,这是摆在所有日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

1 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受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一般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如偏重语法、词汇等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日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真正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的技能,突显“商务”的特性。

2 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践教学环节是判断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能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融入教学环节中。

2.1课堂内的实践教学

因为是零起点,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储备知识的过程有些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地处理及运用,不一定全盘讲解。比如先讲解语法,可以把本课的生词让学生应用到语法中进行造句练习,既掌握了语法又熟练了生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是非常愉悦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教材中《家族》一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对话的形式充当家庭成员介绍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愿望等。还比如每天利用课堂的前10分钟让学生进行发表,介绍到日本的风土人情、社会、地理等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进行答疑。通过一学期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学习的热情持续高涨。

2.2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日语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有利于学生练习口语,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开阔视野,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可以通过组织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动画片配音比赛、日语诗文朗诵、日语短剧表演、日本外教联谊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日语,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当初选择学习日语的动机有多种。有的是出于主动,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先进的科技,或者是因为对日本的动漫、文化等感兴趣;而有的学生选择学习日语并不是自身的决定,还稍有抵触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走进日本,对日语学习真正产生兴趣、积极主动、轻松愉悦地学习。

4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良好实践操作、应变能力是高职教学的目标。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是期末闭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突出学生的平时实践能力。因此,要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活动表现以及实训完成情况综合考评。这样才能客观、科学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要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对高职日语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加强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缺乏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是很合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学习。比如说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学习最新、最实用的知识然后传授到课堂,也可以让学生下企业到一线去学习技能,这样可以缩短很多实习的环节,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赢得了时间。另外,各个高职院校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以此取长补短,取得共同进步。总之需要我们的教师走出课堂,走向实践基地。

6 结语

总之,高职商务日语教学要改变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状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所有教学环节中来。通过三年的学习真正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又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具备商务日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浅谈课内实践教学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9).

[2]郑佳.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探讨[J].文化教育・中旬版,2010,(11).

[3]苏宝芳,曹志清.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8).

第9篇:商务日语范文

【关键词】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随着中日在经济贸易、科学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日语成为我国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高职院校,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而产生的,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本文拟针对高职商务日语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完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新策略,为构建高效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陆陆续续的开设了商务日语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开设,我国的商务日语在高校中的开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专业的日语人才。但是由于商务日语的开设时间整体还是比较短,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运行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正确理解商务日语的真谛,把商务日语当成普通的日语课程来讲授。结果导致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能低、教师知识局限性明显、缺乏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熏陶等问题十分普遍。当然,不同学校的问题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教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如,很多高职院校中,开设商务日语课都不开设实训课,或者实训课很少。整个课程下来,学生没有进行过实际应用,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课程开设的硬件缺乏,没有实训的条件。再加上课堂授课模式呆板、乏味,导致很多学校的商务日语的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日语教学的必经之路。

二、浅谈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1.紧密结合各地区的经济产业规划,明确商务日语教学方向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高职院校的办学还要突出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兴办高职院校,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我们脱离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去开设任何一门课程,这样的教学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设商务日语教学也不例外,各学校也紧密结合商务日语专业的工作限定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在设置课程时要对课程有明确的限定,注重培养学生日语基本功,从零做起,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应开设与商务贸易相关的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活学活用能力。而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来看,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的开设还应遵循各地的经济发展。比如在南方沿海地区,很多日本的汽车企业包括广汽本田、广州丰田。那么高职院校在设置外贸日语的时候,就应该在商务日语课程的设置上注意与汽车行业相关的知识;再比如,在上海一带,与日本的外贸来往非常频繁,那么这一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日语的时候,可以侧重的安排商务礼仪、公函写作、函电写作等,这样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加强实践和实训比例,提高学生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体系来说,学生的应用能力要强于其理论研究的能力,因此,商务日语教学的定位也应该是在掌握一定日语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静态的日语语言类、动态的商务知识类和职业技能类三大板块进行课程构建。其目的在于让课程的开设最终形成以静态的日语语言类知识为基础,以动态的商务知识为平台,共同服务于学生较强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局面,在突出各部分比例在授课过程中的平衡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从静态的日语语言部分来看,这部分需要结合其它日语基础课程来学习,强调语法、句法和词汇量;动态的商务知识类知识主要强调外教商务礼仪、外交函电的写作运用、外交语言的运用,以及日本的一些风土民俗等;职业技能指的是对日语运用能力的体现。在这方面,各学校应该突出学生对商务日语的使用,尤其是如何交流,如何应用。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的商务日语学习创造耕读交流和应用的环境。比如聘请外教或者招收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真实的机会与外籍人士进行交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检验自己的问题在哪,该怎么提高。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商务日语角让师生运用日语模拟一些商务交流,经贸往来的情节,这也是增强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途径。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商务日语课程是一门把日语语言运用能力与商务基本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由经贸日语课程发展而来。因此,商务英语本身有很多可以发掘的地方来作为兴趣教学的切入点。但到了日语课堂上,很多教师就忘记了这还是一门商务相关的日语课程,单纯的看成日语课程了。课堂上就是学各种假名、阅读文献资料、翻译文章等等,彻底“抛弃”了商务交流中很多有趣的切入点。其实,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尤其是日语教师大部分又都有着商务礼仪及相关方面知识的教学经验,对于商务礼仪课教学中那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都可以搬到我们商务日语教学中来。比如说,日本一直以周到、细致的礼仪闻名于世。在商务交往的过程更是风俗文化碰撞的过程,教师可以把日本的各种风俗习惯,包括互递名片、握手、打招呼等,待人接物都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日本了解多一点。而各种成功,无非就是沟通多一点,认识多一点,这些一点一滴的组合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商务礼仪知识和日语理论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要有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比如,将更多的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更为真实、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到商务交流的真谛。

4.充分联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商务日语综合能力,包括我们过去传统日语精读课中提到的“听、说、读、写”,这几项的综合是传统日语教学中学生整体能力的体现,当然也是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除此之外,在教授商务日语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口译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在口译时,做到理解快速,转化连接,表达简明扼要。在口译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况,这时要快速准确的判断,要结合场所,理解发言人要表达的意思,更要理解发言人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转化语言,起到表述传递的作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口译过程中听力也是很关键的。要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的消化理解后,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另外一点,学生在学习商务日语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的强调外交、外贸的语言技巧,最终让学生生成为具有扎实的日语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巧和交际能力,通晓国际经贸和交流知识,具备敏捷反应能力的商务日语人才,不断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商务往来中,有很多时候,现场的情况是难以预料的,这时,做为交流的一方就需要有足够的睿智去化解这个局面,甚至要加以利用。因此,我们开设商务日语课程,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日语基础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国际贸易、外交礼仪、心理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商务日语学习才更有价值,才更能融入到高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董奎玲.浅谈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1(24).

[2]张倩.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改革[J].华章,2012(19).

[3]宋燕.高职商务日语实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1(8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