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景区的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的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的规划设计

第1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文脉;滨水地区;空间;研究

前言: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使众多传统滨水风景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导致了城市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脉的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所见雷同似曾相识的环境形象,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文脉,如何基于文脉对滨水景区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 保存城市记忆

从建筑学角度看,“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点的空间视觉形式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对城市滨水景区的规划与设计有四项原则:历史连续性;空间连续性;传统亲水心理延续;滨水景观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原则来源于对城市滨水景观“意”和“象”两方面的理解把握。利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新,达到通过具体的视觉刺激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的目的,最终保留滨水景区的城市记忆。

2历史空间的整合与延续

近代历史景区并不缺乏塑造艺术特征的原材料,缺乏的是明确的艺术目的,以及遵循这个目的而进行的原材料的塑造和组织。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确立景区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并发展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确立这样的景观艺术目标后,就会发现其改造的重点内容不在于创造新的景物、景区,而在于景观要素合理取舍所能构成的新的和谐的关系;不在于附加新的景观内容,而在于创造性利用原有的历史要素,彰显其应有的场所精神,发掘出被掩埋的文化气质。

3 基于文脉的城市滨水景区空间设计

3.1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因而城市滨水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城市中最原始的一段围墙,第一条马路,第一段铁轨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是构成未来城市中的有意义的一部分,以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这种思想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滨水复兴运动中已得广泛的认同。城市滨水区在历史文脉的继承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地域特征的延续

1)城市肌理的延续

滨水街区与城市结构的联系

在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体现方案对城市肌理的继承和延续。德国柏林的“诗般岛”水城的规划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诗般岛”水城位于柏林城市西端的哈弗尔河流域地段,1989年夏,柏林的城市建设局指派“莱布尼兹小组”对这一地区的再利用提出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规划,规划总面积为300公顷。莱布尼兹小组在规划方案对城市尺度、肌理的把握非常到位。[2]

2)滨水绿地与滨水街区的联系

滨水绿地对滨水街区肌理的延续能够给游人强烈的整体感。

巴黎的雪铁龙景区的设计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雪铁龙社区位于巴黎中心城区西部15区的用地内,濒临塞纳河。1970年,市政府委托巴黎城市规划院针对该区进行用地规划研究。巴黎城市规划院为了加强社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建议市政府扩大项目的用地边界。最后的规划内容包括雪铁龙景区、其周边的住宅区和公共建筑。景区通过小花园与15区的街坊相连接,在形态上与周边街区肌理相吻合,这一方法给游人带来空间上的整体感,同时提供心理上的过渡。景观内容的延续

地域特征延续还包括景观内容的延续,新的地域景观设计尊重原有的地域内涵,景观内容与地域内原有的地上物相同或相似,可以保持原地域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的历史延续性。

如原地域内为大面积的农田,则可以结合原有的农耕内容规划以农作物构景的农业大地景观区,新的农业景观不是为了生产,而是艺术的创造美,人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劳动、收获,延续了地域的精神。这种内容的延续一般不必对原用地进行大的改动,许多地上物可以再利用,由此既保留了地域的特征,又可以节约投资。

3.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利用

1. 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利用的意义

在城市滨水区开发中,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利用。这些旧的建筑物包括仓库、工厂、港区办公楼等,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构成地段特点的重要成分。保护和改造这些旧的滨水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改造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比新建同等规模的建筑要节省资金,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其次是改造可减少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用地凳的压力;第三,通过适当的改造,赋予旧的滨水建筑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建筑遗产,保持城市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区。

2. 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利用的方式

第一,完整地保留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设备、材料等变更,实现内部空间形态的更新。这种类型有两种改造方式:

1、修复保护。对一些历史价值特别高的文物类建筑,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完全修复,然后将其转换为博物馆的形式。

2、功能替换。寻找一种新的使用功能,这种功能对建筑空间的使用方式与原有功能相似。例如把大跨度结构的仓库、厂房改造成同样需要大空间的商场、展览馆、博物馆,会堂。

第二,根据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部分有选择地保留原有结构及有特色的内部元素,在充分发挥原有结构和空间潜力的前提下,塑造满足新功能要求的新的空间形态。这种类型又有以下几种的处理方法:

1. 空间改造:垂直分层或水平划分等处理手法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小空间,然后再使用。垂直分层指的是当原来建筑内部层高较高时,可根据需要局部或整个地增设夹层,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水平划分就是在原有空间内增设轻质隔断或夹墙来创造新的内部空间形象,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此方法适用于结构较为坚固,且允许改变内部空间形象的建筑。

2. 结构改造: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在原有结构体系内局部增加、减少或重新组织结构要素,创造出满足特殊需求的空间形象。

3.3传统符号的隐喻

每一地域都是一种内在系统发达的符号,这些符号对本地居民和外来者都具备认知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符号对地域特点进行识别。地域的符号属性使得地域在明确的实用性之外同时拥有了文化的识别性,历史景观的更新设计中可以通过符号系统的建构实现地域人文精神的延续。

符号学最先是用来研究语言的,后来符号学原理被应用到设计领域。符号主要用来传播信息,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平面设计专业多叫做CI设计。“任何符号包含两个方面,既能指与所指。按照索绪尔的解释,能指是‘声音形象’,所指是声音形象所表达的概念”(吉罗,1988),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结果,可称之为符号的涵义。历史景观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同样具有符号的能指所指两个方面。人类的历史文明就是用历史景观的符号表达出来的,一旦它们符号消失,它的文化含义也随之消失,因此保留这些符号就是保留非语言的历史信息。在城市滨水区历史景观的符号通常表现在亲水平台、铺地、灯具、雕塑等方面。

1. 亲水平台。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船形”亲水平台体现了滨水区“船”文化的隐喻,这也是滨水区的亲水平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2. 铺地。天津海水滨水活动区域的铺地设计中将象征海河传统环境特色的青砖和体现现代风格的花岗岩和木质平台交织在一起,使人在其中隐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加拿大格兰威尔岛的铺地设计中将原有的铁道路轨被镶嵌在新建柏油路面里,反映该地区的传统工业文化。

3. 射灯。天津海河周边环境中灯具长杆类似钓鱼杆,巧妙地寓意了海河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特点。

4. 小品雕塑。雕塑能体现地域文化,讲述历史的故事。德国卡塞尔河伴的铁镐雕塑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工业文化的回忆。

历史文脉本身的历史转型及其内在的文化逻辑的变化是从符号的发展、演化、更替开始的,景观设计艺术的历史文脉因素也是通过符号传达给人的。探讨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是完全切实可行的。文化的本质就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符号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独特性的特点,其在景观设计所蕴藏的精神含义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4非物质性历史文化的传承

历史景观环境不仅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见形式,同时也隐含多种历史和文化含义。这种含义通过环境变化隐含其中,更多的时候表现出联想的、象征的、多义的特征,也即是它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两方面综合体现,实物形态指的是有形的景观物,如地域肌理、老建筑、老树、古老的河道、湖面、基址以及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物质实体。非实物形态是指不具体形象的文化,如诗歌、音乐、戏曲、工艺技法、风俗、历史传说及道德风尚等,包括地域内的历史人物。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常常是相互依存的,如很多诗歌吟诵的是山水景致,绍兴戏曲通常需要通过建在河边的戏台来演出,湖南传统的赛龙舟这样的民俗风情需要宽阔的河道或湖面来实现。

4 小结

第2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十分密切,是所有绿地类型中使用率最高的绿地,因此,居住小区的绿地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对居住小区各类绿地要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要求设计者与决策者以及建设者们要在充分了解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2]。即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其它造园题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建各式的园林景色以满足人们游憩观赏[3]。

1.3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园林总体规划图的功能,景区布局的要求,运用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品种的植物,按照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成各种形式的种植类型(植物群落)以满足园林绿地中各地段审美、游憩、改善环境等要求[4]。这个概念是在植物造景概念基础上的改进,目的是使其更合理实用。建设部的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将植物种植设计定义为是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5]。上述不同的概念和提法只是对植物景观设计在不同侧面和角度上的理解,在此对以上概念和提法并不做过多的区别。但我们可以从诸多的概念和提法中看出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程序和步骤。

2.群力新苑小区绿化设计

2.1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

群力新区位于哈尔滨西部,松花江上游,处于城市上风向,北濒美丽的松花江,临江滨水,与市行政中心隔江相望;南至哈双北路,靠近机场高速公路;西至城市四环快速道,临近哈尔滨市著名的长岭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东至城市二环快速道,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邻,周边繁荣,地处核心。群力新苑小区将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功能定位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哈尔滨市最具开发潜力的待开发区域。

2.2小区功能定位

群力新苑由群力新区工农大街以北、第七大道以南、景江西路以西围合,总用地面积4092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105.57平方米。该项目是以改造棚户区为定位的,将建造成集居住、商务、游憩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小区。

2.3绿地系统规划

针对小区区域位置及功能定位,针对“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案绿地系统设计着力体现其系统性和生态性。“中”字形景观休闲轴,成为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从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进入每个小区,均可直达中心绿化景观带,也是小区的主要步行轴。可以说是“车在周边走,人在中间行”,人流车流分流、互不交叉。通过此景观步行带可以到达各个组团。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化带相互渗透,又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级的、层次分明的景观系统。结合小区的绿化景观,我们还设了各种游戏、健身场地,供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使用。沿主干道亦形成林荫绿带,结合人行绿地,营造出幽静深远的居住氛围。每个组团中心均形成组团中心绿地,不仅为优美环境、健身场地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而且成为了组团内每户居民景观视野的中心所在。宅间绿地丰富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小环境。各住宅组群户外空间的个性塑造,将小区户外环境编织为一首丰富的乐章,由此而形成了从中心绿地到组团绿地,再到宅间绿地的三级绿地系统。

2.4环境景观设计

第3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景观;人性化;提高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1 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1.1 空间组织原则

一个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做到与建筑规划的协调,把握小区设计的整体风格,景观设计必须呼应这个设计整体风格。根据不同小区设计风格来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在确定小区景观的整体风格以后,要进行空间秩序的设计,确定小区景观的空间布局,对小区景观进行分区,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同时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从整体上使居住区景观的大项比例协调,从而满足活动于其中的人的心理。

1.2 人性化设计

创造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生活区质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在人性化思想的指导下,对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般说来,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 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景观的建设是以人为中心,因此,在设计中应合理地满足人的行为方面的各种需求。居住区中游园是市民室外休息、游赏、活动的场所,是室内生活的对应和补充,要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就必须做到合理布局,安排合乎民众的设施,特别是那些只有在游园中才能享受到的游赏项目。要给休息的人规划出优美幽静的自然环境,要规划出景点、景区供人游赏,要留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合理设置园路,并适当布置座椅、照明、给排水系统,有条件的话还可安排一些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园的舒适度。

2 小区园林规划

展现优美环境,充分运用各种规划设计手法城镇小区要展现优美的环境,可以借用各种规划设计手法来体现,结合实践,当前比较常用的手法主要有:

2.1 平面与立体手法

平面绿化是绿化中的基本形式,但居住区内可供绿化用地通常十分有限,要提高绿量增加小区的空间美感,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立体面和空间来进行对绿化的延伸,在对南平电缆厂第三居住小区的垂直绿化面上设计即绿柱、绿墙、绿门等进行点缀和修剪,能形成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图案。这不仅能增加绿量的两成,而且还能对空间绿化的同时能进行巧妙的艺术处理,用植物来刻画、塑造、点缀,丰富居住区的空间色彩,同时也增添了主体面的动感景观。在艺术长廊、花架以及大树上攀缘植物,使之形象、写意,增添小区的人文景观。

2.2 三维与多维手法

三维与多维是在空间处理上把握好“环境”与“画境”之间的关系,首先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对其进行配置,注重乔木、灌木、草木、地被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促进多维空间群落的健康发展,在次基础上运用景观学原理对空间做出合理规划,根据功能布局的要求赋予各个空间以情感色彩,或安静恬淡、或热闹浓烈、或庄重大方、或活泼热情。由于功能、路线、空间、时间、人的不同,从景观效果考虑,对地形进行巧妙改造;与立体面相谐,随而营造出大大小小生性空间;建筑小品的点缀;娱乐场所的设定,从多维空间出发,对主景的变化处理做出合理规划,创造出四季不同,日新月异的景观效果。在对小区的主干道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的变化,采用多层次波浪式的立体规划设计,使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角度均能感觉到舒适优美地景致。

2.3 绿化与硬化手法

绿化与硬化两者间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关系,二者应是相互促进与相互补充的,都是制造宜人空间的形式。常常听到一些使用者抱怨硬质的铺装太多,不舒适,还很少听说有人抱怨植物太多太密。植物设计固然应以适量为宜,然而在不适量的前提下,多比少好,植物多过适量,不会惹人生厌;铺装多过适量,则肯定劳民伤财而不讨好。空间的硬化部分可以通过绿化达到生动与和谐,在绿化中穿插硬化元素能丰富绿化的情调和活力,小区中的植物配置应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避免人工因素,追求自然群落郁郁葱葱的效果。

2.4 绿化与文化结合

绿化与文化是形与神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隔的,绿化中有了文化色彩,景就有了生命,景观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在绿化中赋予不同的文化,就体现出不同的人文理念。文化的呈现可以借助雕塑、小品、文联字画等实体来形成,还可以利用雕塑、小品、植物本身的人文材料,以故事来传递文化,使景观活灵活现。现在许多居住区都以雕塑,喷泉,叠泉等作为小区主景,体现小区的主题内容和思想,还有给古树名木命名赋予精神,耐人寻味。在茂密竹林里置石上刻有名人墨宝,意境就更深远了。

3 总结

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优劣已成为生活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对整体提高小区的品质起到关键的作用。优秀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才能营造出优秀的小区,要想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应当在规划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并将二者视为一体化,只有这样,房产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明焱.居住区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2002,6.

第4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区;园林绿化景观;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1.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

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

1.1统一规划,协调布局

小区绿地种类多,有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1.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及成年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择一些外地植物,以丰富品种结构。

1.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要充分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1.4融合生态化的理念

要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营造复式种植结构,增加小区绿量;还可利用藤本植物如炮仗花、爬墙虎、常春藤、紫藤、凌霄、绿萝等攀爬建筑物,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增加空间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效果;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建造屋顶花园,提高生态效益。

1.5师法自然

小区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除了满足视觉效果外,还应营造其他感官效果,如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招鸟引虫,营造清脆的鸟鸣声、树木的沙沙声、昆虫的呢喃声。要依据小区规划的中轴线和园路、曲径布设植物景观,使各个植物景群随园路的开合间隔变化,步移景异,避免同一景观给人造成疲倦感。

2.营造良好的小区环境的设计方法

构成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在进行植物配植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配植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小区环境景观的质量。

2.1植物配植的设计方法

2.1.1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

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小区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齐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多层次的植物配植,既能丰富植物品种结构,又能使绿量达到最大化,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效应。

2.1.2本土植物优先配植

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又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应优先种植。

2.1.3植物配植要与环境协调

空间小的地方不宜使用太大的植物,以免使人产生压抑感;开阔的场地宜用体量大或色块大的植物,不然就会给人以小气感。

2.1.4配植手法要灵活

可采用自然式配植法,如孤植、二株、丛植、群植、林植等;也可采用规则式的配植法,如中心栽植、平行栽植、环状栽植等。

2.2各类植物在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是园林建设中的主要材料,它可单独成景,也可与其它构图要素如地形、水体、建筑、园路、山石、雕塑等相配合组景,使小区园林绿化景观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表现生机盎然的自然美。

2.2.1乔木

园景树:又称标本树或孤植树,具有雄伟壮丽或婀娜多姿的体态,常配植在小区空阔的绿地中、园路尽端和园路交叉处。如细叶榕、凤凰木、盆架子、木棉树、加拿利海枣等。

庭阴树:指冠大浓密,在小区中起庇阴和装点空间作用的乔木。庭阴树树冠美观,枝叶茂密,冠幅较大,有些还有花果可赏,可孤植,也可片植和丛植,往往自成一景。

行道树: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树木的总称,是为人车庇阴,减少路面辐射热及反射光,降温,防风,滞尘,减弱噪音,装饰并美化街景。

2.2.2灌木

灌木的平均高度与人的水平视线接近,极易形成视觉焦点。灌木观赏性强,种植方式也多样,如可与乔木、草坪、地被植物配植;可与景物如假山、建筑、雕塑、凉亭等配景;可布置成花镜,以大面积灌木花丛为主体,产生随季节而变的景观;可布置成专业园区如玫瑰园、月季园、杜鹃园等等;将灌木布置成点、线、面,以构成园林小品、建筑物或雕塑的底色与衬托景。利用季节感强的灌木配合种植,可使小区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景观。

2.2.3花卉

在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花卉常布置成:

花坛:多用于广场、道路、分车带及建筑入口处。一般采用规则式布置,有单棵、带状及成群组合等类型。作为陪衬的地被植物宜单一,相同花色的花卉应布置成一组,不宜混栽,花坛中间宜放高大整齐的花卉。

花镜:用多种花卉组成的带状自然式布置。它将自然风景中花卉生长的规律用于造园中,是英式园林的主要特征。配植时要考虑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姿态的和谐与对比关系。配植良好的花镜图案应显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并能维持其完整的构图。

花丛和花群:花丛与花群宜布置在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带与草坪有一个自然的连接,或布置在河岸、叠石旁。

2.2.4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应用

草坪与地被高度都在 20cm 以下,草坪仅为绿色,耐践踏;而地被植物不仅颜色丰富,而且有耐阴品种。故二者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同。

草的种类很多,选择时主要考虑因素有:耐践踏,耐干旱,抗寒冷性,外形,色彩等。平坦致密的草地,能够创造出开朗柔和的视觉空间,与大片水面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美。

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枝、叶、花、果富于变化,色彩丰富,季相特征明显。可在阳光充足、阴暗、干燥、潮湿的不同环境中生长,有高低不同的变化。部分耐阴地被植物可用在密林中或建筑阴影下,色彩艳丽,生机勃勃。

2.2.5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是指本身不能直立,需借助花架的支持,(下转第24页)(上接第15页)匍匐而上的植物。在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常设计成:

棚架式与花架式绿化:棚架、花架可采用不同材料制作,如钢材、木材、钢筋混凝土等,材质不同其装饰效果也大不一样。常用植物有紫藤、金银花、炮仗花、三角梅等。

墙面绿化:让藤本植物攀爬到建筑物外墙上,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减少阳光照射强度,降低室温。对附着力强的植物,采用诱引和短期固定的方法能很容易地使其爬到混凝土、石材或砖墙上。对于吸附力弱的藤本,可采用挂网、钩钉、骑马钉等手段,使植物攀附在墙上。粗糙的墙面可选择枝叶粗大的藤本植物,如地锦、凌霄等;较光滑的墙面可选择叶形小的常春藤、绿萝、爬墙虎等。

藤本植物与老树、古树相结合,可形成“枯木逢春”之感。这种处理最适合孤树与景观树,常用植物有常春藤、三角梅、金银花等。但注意不要用绞杀性强的藤本植物。

将藤本植物用于山石、陡坡及地面,既可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使山石生辉,更能丰富自然情趣。常用植物有爬墙虎、紫藤、凌霄、常春藤等。

第5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 建筑空间; 多元化; 园艺景观; 文明的和谐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发的重点,正逐步由只重视数量向强调质量方向转变.与此相适应,小区设计也由只重视容积率,忽视环境设计的初级模式,向重视小区的内、外环境规划设计的高级模式升级.纵观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居住小区的环境建设己成为居住小区建设的重点,亦是开发商刻意追求的热卖点,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国外设计师进行环境设计,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同时,住房消费者在综合考察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智能设计、户型平面等因素的基础上,更注重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面对这种形势,国内设计师只要在设计中把居住区环境景观放在重要位置,做到环境、开发商、住户三者并重,完全有实力在与国外设计师竞争中取胜.针对提高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水平的迫切要求,初步细化了景观设计的范围,并对景观设计的多元统一,规模与亲和,观赏与实用,功能与效果,空间荆用与绿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丰富设计思想.

1.景观设计的范围如何满足住房对居住环境方面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是景观设计的关键设计师应明确景观设计的两大内涵――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就物质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由于受城市建设水平限制,居住区自然环境设计往往通过借景手段实现,而人工环境则完全由设计师根据开发商的定位标准,以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为目的,在设计中体现舒适原则.以上的物质环境内涵在设计中比较容易把握,但人文环境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可以说景观环境设计,既是视觉上的也是文化上的.首先景观环境应表现为视觉美,同时从居住小区的角度出发,景观环境也代表人的生活方式,而人是整个地球生物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从生态结构及相互关系,尊重生命生物和有机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表现出人类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2.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景观系统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四大系统,即绿化生态系统、景观形象系统和户外休闲系统,交通组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型环境系统。

2.1绿化生态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而目前很多的住宅小区却存在着设计师在进行栽植配置时,一提笔便是色带拼花,处处是剪切出的树篱、灌木球,要不就是空荡荡的草坪与大片的铺装连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不仅营造不出舒适的景观效果,反而看上去零零散散,不中不洋,单调乏味。住宅小区中的植物配蛊应该提倡尽量保持原有树种,合理地利用当地树种,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其他地域的树种。长期以来。因为欧美的景观环境设计非常注重植物空间的营造,使得我们国内的景观设计师在外来设计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只要使用了欧美设计师常用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就是现代景观绿化系统设计的观念,却不知任何设计都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很多有良知的设计师提出反对“大树进城”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其次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再者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2.2景观形象系统

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住宅小区的景观系统也同样需要具备可意象性。何谓景观形象系统,它涵盖以下3个方面:朴实的自然观,即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避免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一味追求张扬、喧嚣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隐形的广场处理更能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景观空间中,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之怡然。设计无痕。二是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在材料、色彩和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能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三是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2.3户外休闲系统

在组织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为追求明确的景观轴线.经常利用其贯穿小区始终,通过小区院落空间及消极空间的绿化渗透,组成完整的绿化景观环境体系.小区的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其中包括公共绿地、空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小区空间环境景观效果提出要求,要求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但规范中仅对最小规模、面积计算及分级规模规划的标准及面积计算作了规定,未对绿化空间环境景观的三维空间加时间维的四维效果作详细规定.这样做虽然达到了绿化效果,但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对树木的种植和草坪铺设的比例有所控制,而实际上同样面积树木与草坪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在城市中,lOrn2树林与25Tn2草坪吸收0瑰并产生q的数量相当.由此可见,树木在保护环境,提供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以及美化城市的作用强于草坪.并在丰富小区轮廓线,遮挡不美观地区等方面起到草坪不能替代的作用.

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自身形式的完整性,而是要和整体的设计相辅相成,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空间的构筑。以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有机地结合。我们提出住宅小区户外空间采用“隐形”广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居住区内的建筑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小区建筑的外形简单,若户外景观也片面地强调本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围的建筑边缘线产生冲突,使得景观不能与建筑相呼应,且更易与建筑之间产生一系列的难于处理的边角空间。其二“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

第6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以人为本生态环境

前言: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相对比所产生的矛盾,不仅导致了中国昂贵的地价和房价,还使一些软性需求被轻视或忽略。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面积和居所周围景色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小区不仅要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及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还要创造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这给建筑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很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而言,除了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科学的种植密度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目的,并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这才是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要担负的责任。其更关系到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我国人口素质和居住环境的提高及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指导的是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风格及给人的整体影响,它反映的是整个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当下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多样性。比如黄庆就将中国哲学中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了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营造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方法.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石朝林分析了居住区景观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适应基本国情的景观设计理念:生态可持续发展 ;人文关怀 ;历史文脉;地域特色;整体规划归属感 ;审美心理。韩玉梅提出应该遵循科学开发和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植物配置以及经济性的设计原则。邓文华则提出了设计师应该遵循认识人性、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虽然方向不同,但无疑都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逐步成熟,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但在一定的投资标准下,土建方面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唯一可能提高房屋卖点的只有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房地产商都十分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2经济效益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3.3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4.景观绿化设计中集中存在的不足

4.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 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 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 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4.2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有所失衡

许多园林工作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 在相对狭窄和零碎的绿化空间里, 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而是硬生生的加上亭台楼阁, 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 使原本不平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片面追求硬质景观, 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居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是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园林景观的, 应该加以注意。

4.3景观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

很多居住区的设计师缺乏创造性,直接把其他地方一些经典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照搬到本地来应用。而不考虑地域的差别和文化特色的差异。因此设计建造出来的居住区很少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4园林树种、花卉品种、园林雕塑之间的协调性差

很多居住区在进行绿化时,盲目的引进树种和花种,没有考虑到这些树种和花种的生长环境,进行园林雕塑摆放时也没考虑整体布局,和相互之间的搭配,相互之间协调性差,无法达到相互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 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的效果。

5.针对景观规划设计不足的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当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前文提到“以人为本”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设计理念,但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这个设计理念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如果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不到运用,居住区中的园林景观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不仅不能给居民带来美感和愉悦情趣,反而会刺激他们产生排斥情绪和厌恶感,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园林景观设计者的足够重视。另外。景观设计中也存在抄袭、盲目追求效率等急于求成的问题。这不仅对景观设计师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会严重影响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进步。这不仅需要设计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整个行业的监督。

5.1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 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 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 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 开始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 富有人情味 , 居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 炎热的夏天能乘凉, 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 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 直到分户入口, 都要进行园林景观绿化.

5.2尽快制定“园林小区”标准、制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绿地率。

可以以评促建,营造景观优美的园林小区。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率进行商业炒作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在住宅小区规划报批和施工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绿地率。

5.3加大培养懂生态、建筑、园林、植物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园林工程人才。

以此培养和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才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水平,从而使其创造出的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5.4加大培养生态园林工程监理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监理力度。

根据生态园林工程的生物学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工程人员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该懂得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土壤以及植物分类、植物栽培等学科的理论,能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品种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

结语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对居民的工作及生活影响重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绿化质量和景观设计情况。但由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所以设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实际要求灵活变通,不断创新, 不拘泥于前人的成见。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和建设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环境,满足时展的需要。参 考 文 献:

(1)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2)王华.居住社区中的邻里交往与空间环境分析[ J] .建筑知识, 2004 ,3 .

(3)张超逸.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技术.园林景观资讯2009.5

(4)张晓磊.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5) .

(5) 赵肖丹. 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11) .

第7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环境;空间;建筑;化零为整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热莸牟欢戏岣唬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一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常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然无存。由此,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宁静精巧,规划不重对称,避免呆滞古板,而偏曲折汇通,有引入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觉有天然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有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晚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譬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开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在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象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第8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住区环境;栖身之处;公共设施;规划设计;老年人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0-0079-03

The Old People Living Area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SUN Guang(Art Institute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

Abstract :Improve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pleasant for everyone’s happiness life are necessary, for the elderly, the center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actually all their activity. The elderl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provide a shelter for them, and also provide them with a leisure, entertainment, fitness, communication space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most of the cities in China have yet to adapt to ageing of occuring and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ol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utdoor life for the elderly,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is obvious imperfect, short of the use requirements of old people, greatly limits the barriers of space environment of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 people, affected the elderly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shelter;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elderly

Internet :.cn

一、引言

住区环境实质上是人类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系统的统一。住区环境又可分为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住区外环境是指建筑的周围或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特定的建筑外环境。住区的外环境是相对住区的内环境而言的,它是人们与自然沟通的媒介,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的空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大,与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也逐步得到重视。老年人住区的外环境就其构成的要素而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人、建筑、道路、水体、绿化、设施、庭院、小品等实体要素所形成的物质环境,也就是硬环境。另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所形成的精神文化环境,也就是所说的软环境。

二、老年人住区环境公共设施的基本类型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在户外的行为活动的内容有很多,那么老年人住区环境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公共设施可以满足老年人每天在户外活动时候的使用,为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和完善的活动设施。由于每一个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个人的文化程度、活动能力和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住区环境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做到功能、形式、使用上的多样化和不同类型,这样就可以适合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老年人使用上的安全性、娱乐性和兴趣性等,为老年人的户外社交活动和健身活动等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帮助。

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公共设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道路设施、坐息设施、娱乐健身设施等。

三、老年人住区环境的道路设施设计

就道路设计本身而言,它是提供给整个社会群体的公共设施,那么就不能不考虑到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要求,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应当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

(一)老年人住区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住区的道路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主要是从无障碍设计的角度来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因为在住区道路设计的很多方面,老年人和残疾人有着相似的需求。在住区道路中,道路的交叉口对于老年人、身体残障人士和视力缺陷的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老年人中70%的步行交通事故都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否合理尤为重要。

(二)老年人住区的道路设施设计

老年人住区环境的道路设计应当考虑到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道路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有坡度的地方应当结合距离来考虑并进行设计。在道路的沿路两侧均匀的设置灯光照明,尤其在有斜坡、台阶和障碍物的地方,灯光照明要选择合适的照射角度,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住区的道路设计还应当满足宽度的要求,在道路的连接点和繁忙路段应设置警示,所有的障碍物必须很容易被看到,每隔50米应当设置休息座椅等等。在路面的铺装方面,由于老年人的视力能力一般下降得比较快,其活动就不能完全依靠视觉的观察来完成,有的时候老年人还需要借助声音、手部和脚部的触觉等等。住区环境道路的硬质铺地设计应当能够确保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的安全和舒适,这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特殊的地段,地面的铺设应当做到高标准,平整、坚固和防滑。台阶不宜过高和过宽,应当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的尺度要求,并且一定要有很强的可视性和可识别性,台阶的边缘应当铺以对比强烈的材质和颜色,确保可以清晰的被识别,这对于老年人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有良好照明的、防滑的和无反光的地面对于斜坡和台阶至关重要,为了保证老年人晚间安全方便的出行,需要清楚的标识和照明斜坡和台阶,并且设置在合理的位置。在上下台阶和坡道等地方,还应当设置相应的扶手,供那些行走困难和使用轮椅的老年人使用。

四、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坐息设施设计

安全可靠、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坐息设施的设计和安置是老年人在住区中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的前提。运动健身只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众多项目中的一部分,他们更多的是在住区户外休闲、休息、聊天、观赏和晒太阳等等。

(一)老年人住区环境坐息设施的设计原则

1. 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方面的肌体能力都有所退化,不像年轻人一样灵活。因此,在老年人住区的坐息设施的设计上,首先应当考虑使用上的方便、实用和安全,其次再把用于观赏的细部设计得精细,满足美观、耐看、耐赏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2. 考虑微气候的舒适感

在规划设计老年人住区的坐息设施和其空间位置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微气候的影响,要根据当地的小气候合理的选择其安放位置,以保证夏季遮阳,冬季透光,满足老年人的舒适要求。

3. 良好完善的安全措施

老年人住区的各种坐息设施和休息场所要在良好景观的基础上保证必要的安全措施,要规划在人们能够看得见的地方,照明设施、地面铺装和附近的花草树木都要注意安全的考虑和设计。

(二)老年人住区的坐息设施设计

老年人在住区户外进行休闲、聊天、晒太阳等活动的时候,座椅和凳子是他们最基本的坐息设施,每个老年人无论从事哪种游憩活动,由于他们的体力有限,所以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和空间可以坐息。座椅和凳子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座椅和凳子;另一类则是座椅和凳子在形式上的转借,即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或是人工物体,被转借成为座椅和凳子的替代形式。这种类型的座椅和凳子往往能够在解决休憩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增添空间环境的活跃气氛和景观环境。

在进行老年人住区环境坐息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时,座椅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要满足老年人休息、聊天、晒太阳等活动的需要,座椅的数量应当配置充足,并且要安排在合理的空间位置,结合住区环境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精心的规划。长凳和座椅设计的重点在于靠背和扶手,靠背应当结实坚固,使老年人靠上去有一种非常安全的感觉,并且给予背部和肩膀以支撑,扶手的前沿应当延伸到座椅的边沿。座椅应当稳固,椅腿不能产生晃动,扶手应当牢固、圆滑。在老年人住区的户外环境中还可以设置桌子来增加如野餐、打牌、下棋和社交等户外活动的可能性。

五、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娱乐健身设施设计

健康的身体是独立生活的基础条件,有效的运动锻炼能够减慢人的衰老,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老年人经常进行一些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延缓其身体的衰老,提高生活的质量。

(一)住区户外环境的娱乐健身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目前新建的居住小区中,户外环境的娱乐健身设施已经成为了小区重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住区户外环境娱乐健身设施的设置,不仅提高了住区的整体品质和档次,还丰富了住区的景观环境,同时也为人们的娱乐、健身、增进交往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场所。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已经成为了住区户外环境娱乐健身设施的主要使用者。大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他们有着相对固定的散步、休闲和锻炼的时间,主要是集中在早晚时段和温暖的冬日午后。但是,目前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娱乐健身设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各种不同的需要,不当的规划设置又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二)老年人住区的娱乐健身设施设计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有着他的特殊性,所以在对于声、光、热环境和无障碍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在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娱乐健身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为他们创造一种既能使老年人在其中安全的活动,又能使其感到愉悦和激励其感官的场所。

1.娱乐健身设施的人机交互设计

老年人住区环境娱乐健身设施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通过休闲和锻炼获得健康的身体,使老年人能够心情舒畅、健康长寿。娱乐健身设施的设计应当着重考虑到老年人与娱乐健身器材之间的“人机”关系,娱乐健身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应当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2. 娱乐健身设施的安全设计

老年人娱乐健身设施的安全设计是指在娱乐健身器材的设计生产时应当符合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特征,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本身做到质量安全可靠,以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不会受到伤害。每一种娱乐健身设施在产品的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到自身的安全性问题,这是老年人娱乐健身设施的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 娱乐健身设施的色彩和材料设计

老年人是一个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考虑到使用者的特点,娱乐健身器材不宜选用大面积的纯色、冷色和刺目色。为了适应老年人的视觉感受,娱乐健身器材适宜采用柔和的、明快的色彩,使老年人在运动健身以后,疲劳和紧张得以舒缓,心情得以调节。在产品材质的选用上,要经受得住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的考验,要选用受气侯、温差影响较小的材料,尤其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部位,更需要自然的温暖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他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对于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公共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这不仅提高了老年人住区环境的品质,还能够给老年人带来生活的便捷、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而且也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会尊重需求,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使用当中感受到了舒适的存在,体现出对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周鸣.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J]. 林业科技情报,2002(4):73-76.

[2]李盛成. 住区规划中的适老化设计对策[J] . 电子制作,2014(7):271.

[3]胡小清. 城市滨水住区外部环境设计探讨[D] .上海:同济大学 ,2007.

[4]王江萍.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孙萍. 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研究[D] . 沈阳:沈阳建筑大学 ,2013.

[6]王召滢. 基于情感因素的老年养生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 . 南昌:南昌大学,2009.

[7]吴晶晶,李晓红: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J] . 山西建筑,2013(28):190-191.

[8]赵晓征. 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9]鲍敬雷. 银潮下我国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 . 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1.

第9篇: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087-01

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项目,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影响区域经济建设的众多因素中,交通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公路主要是实现人流、物流等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础性的设施之一。在构建适合海外投资环境以及进行资源开发等诸多的必要性条件之中,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以下是笔者针对公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划的决策讨论。

一、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相关的系统方面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很多智能化的高速公路已经不断成为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新研究的课题,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专项的研究,主要原因也在于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设很可能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高速公路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大陆已经有高速公路建设成功的案例,这也从实际上说明了高速公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速公路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产业属于现今公认的新兴产业,能够有效活跃我国的市场经济。高速公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包含有通信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相关的内容,电子信息技术已经促进了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交通控制等的智能化运输系统属于一种跨世纪的发展目标,但是其技术基础已经较为成熟,目前第一代的智能运输系统已经逐渐投入市场的运作中,在我国的建设高速公路以及高等级的相关公路网中可能形成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例如,目前已经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物流系统,能够逐渐作为西部的现代工业生产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方面的支持,还能够进而提供更好地服务项目支持,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地相关市场机会。

(二)公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圈形成

首先,国内很多工业方面在选址和物流等方面都依托于路网。工业选址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在于构成物流系统的主要因素,方便快捷是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在实现运输快速的同时可实现原料的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这些包含的相关因素已经是企业利润变量的一些自变量,一些同样成品的价格也会因为消费地的一些运费变化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当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保持准时性和速达性等,这些成为了物流系统发展和壮大的基本要求,并成为了衡量物流系统是否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各种服务的基本标准。

二、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决策和思路

由于公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综合考量交通发展的状况,同样,在发展交通的时候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系统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一)一体化规划的决策

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因为我国东部和西部的相关耕地质量相差极大。东部主要减少的是一些优质的耕地,但是西部很多区域减少的却是一些贫瘠的土地,甚至于是一些沙漠土地。因此,公路的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决策思路从本质上说属于大系统的一种战略决策思想。如果把公路建设和国土的利用效率等基本的因素加入到经济的决策过程之中,那么以公路的建设尤其是高等级的公路的建设的方法,来不断推动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改变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路。

(二)公路建设规划方案

1.我国的公路建设主要以地方性为主而国家性为辅,地方的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我国的公路建设主要是抓好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并且带动区域的整个公路网的相关配套建设。公路建设需要和相关的物流系统以及人们的生活等密切相关,因而需要作为一个系统的方案进行研究和规划。有关方面需要构建高效的物流系统。在构建高效的物流系统中,要想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物流的效率,进而需要提升公路以及物流设施的相关质量建设。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区域范围之内的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的相关计算机利用率,这是使得物流企业以及货主之间成功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重要方式以及提升公路的相关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区域性的物流系统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来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相关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是形成新的交流圈的重要方式,也能够为工业的选址创造一些新的条件。除此之外,这种高效物流系统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新的发展机会。

2.对于公路建设规划方案的系统性建设还需要构建较高质量的生活标准。高质量的生活标准主要是指和人们出行密切相关的一些生活质量水准,一些城市化的人口现象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根据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构成情况,公路网络的建设能够促进卫星城市的形成,其能够形成的前提是需要形成一定范围之内的交流圈,为城市化的发展创造相关的条件,进而帮助地区实现引进海外资金来建造公路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的重要条件。最后,在进行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造高级的公路网络。在一些特殊地区,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为:区域之间和都市经济和合作通道的建立、区域公路的客货运输的相关特性和距离以及公路货物运输和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的联系加强。具有高质量的公路网建设还能够创造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机遇,逐渐强化国土干线轴中多余的相关结构,并且能够提高抗击旱灾的相关能力。另外,高质量的公路网还能够对于改善大都市圈或者是一些区域之间的过度性依赖,有利于逐步促进区域卫星城市不断形成。

(三)公路网密度问题

我国很多相关方面的专家在对于公路网的合理密度等问题上加大了研究力度,其主要的目标是集中于建设资金方面以及交通需求和服务水平的问题等。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着梯度的相关特征,这表明了全国性的经济发展呈现着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另外,我国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方针的指引之下,经济的发展重点已经逐渐向西部转移,然而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之下。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我国一些地区可能具备一些跳跃式的发展战略条件。因此,为了避免投资的过程中过于分散并且促进一些区域的优先发展,需要为某些区域引入海外资本,并且进行工业的选址以及区域之间实现合作的目标,为促进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主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一些相邻的区域来作为实现共同合作目标的重要发展区域,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以及基础设施的共用等。

总之,交通设施和条件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公路建设主要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建设意义。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讨论了公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决策思路等问题,希望能够为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杨 苗.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

[2] 程 进,於忠祥.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