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文学素养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养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素养知识

第1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24-02

人文素质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格,包括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1]。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就等同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它更加注重人的道德精神文明和价值,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地懂得世间的真、善和美。语文是各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更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要在知识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还要在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提升。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便可以使自身的人格修养得到很大的提高[2]。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培养,可以培养同学们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潜力,而且还可以学会和人交往的技巧。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例如学生语文素养的不足和学生兴趣的降低,因为语文是一个多元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以考试为目的,势必会造成学习范围的狭窄性;从而使学习变成枯燥、单一的学习,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

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1.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范本,它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囊括了社会、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它不同于多面性,不同于数学等学科的单纯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质,并学会灵活运用,巧妙的传递,把中华民族的光荣美德传递下去,这样也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学习国内外的文化。比如:当学习到在课本中朱自清的《背影》时,当作者看到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并倾斜肥胖的身体跨过月台的栅栏为自己去买橘子时,不禁潸然泪下。在作者的笔下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体现出了父子之间互相体贴,互相关心的情怀。此外,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老师不仅要把课本本身的寓意讲明白,而且要把其中蕴含的哲理讲述出来。这首诗不仅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赞扬了这位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这就教育现代学生不仅要不断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更要学会报效国家,孝敬父母。

2.注重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强调:“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影响在学生身上是很大的。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寓意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要灵活的学习,不要为应试教育所辖制。要学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新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地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水平[3]。

3.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内产生,而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相互的信任,相互的理解,才能不断地相互弥补。从而达到很好的课堂氛围[4]。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民主的地位,不要认为自己的地位高学生一等,不强迫和变相的体罚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而老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加强和学生的的沟通,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5]。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人文素质。除了在课堂学习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在课外组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知识活动,例如说,组织学生开展文学社、知识竞赛活动,演讲比赛,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拓宽眼界,丰富内涵,陶冶情操,这些都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仅具备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要具备人文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蔡迎娣.中学语文教学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零陵学院学报,2005,26(2):78-79.

[2]徐然.中学语文教育应重视培养人文精神[J].安徽文学,2008,(10):254.

[3]焦秀芬.论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学科教学,2009,(2):95.

第2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语文;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56-01

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对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职语文教师要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全新教育方法,首先要培养自身具有扎实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每一位从业者基本的能力,是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社会能力作为每一位从业者迈向社会的门槛同样重要,只有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于社会。

1.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

语文在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基础课程,也是日常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语文素养,使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是向更高程度迈进的基础,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健康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和职业素养有着强大的内在联系,学习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还从职业角度出发,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职业素质,分解开来就是职业和素质,"职"字体现在于要有责任心,具有教育特点,和语文相结合,培养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社交、组织等方面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职业人。更重要的是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在我国目前已是大势所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能力应更为重视,素质是全民教育的基础,是从业者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是未来从业者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没有素质的人是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所以,从语文教学中着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2.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就是一种书面语言。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的表达,锻炼口语交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会有更大程度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增强口语方面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兴趣爱好。辩论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辩论中锻炼口语表达,让大脑高速运转,对自觉效率的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对所学有兴趣,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更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才能力和胆量,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使学生从内心上对口语训练感兴趣。

语文方面专业素质的另一方面,主要的就是对应用文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重视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中职学校的特点是具有实践性,学生有很多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可以让学生对实习写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锻炼学生对应用文的应用,更能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人的社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现实条件下,想要立足于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素质,所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淡化对学生的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最有效的培养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又能让学生对于竞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各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为目标而努力,是学生明白团结的力量。同时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不仅作为带头人负责全面工作,更重要的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小组成员产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组长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协调组织能力,更全面的提高自身社会素质。组长最好定期更换,这样既能促进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又能让每一个人都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任务,使每位同学在协调组织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团队合作意识方面都得到提高,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社会素质。

4.从职场角度出发

想要在以后立足职场,站稳脚跟,就要从职场的角度出发,培养职场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具有单方面能力的人,而是综合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向的就是社会,通过中职教育就到社会中摸爬滚打,这其中最要做好学生的角色转变工作。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职业人,很多人一时间难以适应,而语文学科,恰恰具有其独特的工具性,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入职场前就做到写好字,讲好话,写好的文章,就是语文的精华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方面。不过,所有学习的基础都是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各方面能力,首先要做到对其感兴趣。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前提是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关系, 才会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从心理上满足学生,在精神层面上鼓励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职场角度出发,发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学生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石。

5.小结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像数学枯燥无味,也不像英语单一直接,语文呈现的是多元的,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语文的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还是学生未来职场方面,职业素质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7(1):56-57.

[2] 林.浅论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时代教育,2014,2(5):156-158.

第3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态度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将有关物理学家的事迹介绍给学生,去感染他们,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所持的科学态度,意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物理学家们正是从对实验和现象的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才能不断地发现物理学新的理论和规律.

例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时,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发现如果把行星的运动看成是圆周运动,计算得到的数据与观测数据有2′的微小差距.但是开普勒没有忽视这个微小的差距,他通过多年的尝试计算发现之所以存在差距是由于行星的运动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从而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有选择地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发展的成就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比比皆是,“两弹一星”的研制历史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师可以相应地进行补充.在人造地球卫星和原子核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例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如何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条件,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回到祖国;“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为了研制核武器,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隐姓埋名31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由于以灌输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仅立足学生记住公式、定律并能够熟练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无条件接受的观念.久而久之,历史性的、进化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学生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致使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家和科学理论永远怀着一种盲目的崇敬心情,这种心情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家的批判精神充溢着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进程,是促使物理学向前发展的动力.

例如,在讲“原子的核式结构”时,介绍汤姆逊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时候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这本身就是批判了从古希腊人那里流传下来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念.而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汤姆逊那时完全缺乏实验证据,于是他展开自己的想象提出了所谓的“枣糕”模型.他的学生卢瑟福想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来确认那个“枣糕”模型的大小和性质.但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情况出现了:有少数粒子的散射角度如此之大,以至超过90°.对于这个情况,卢瑟福自己描述得非常形象:就像你用十五英寸的炮弹向一张纸轰击,结果这炮弹却被反弹了回来,反而击中了你自己一样.卢瑟福发扬了亚里士多德前辈“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优良品质,决定修改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次年卢瑟福发表了他的这个新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使他导师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成为了历史.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这些物理学批判性发展的精彩事例,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这样一条真理:要有条件地、有怀疑地思考,不迷信权威,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4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一、要加强人文知识的传输

中学语文教材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同时又是了解和吸取古今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传输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和联想,指导其学习和借鉴。

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对这些内容,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以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优美的传统文化,对先人的传统美德认识、了解,逐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自觉地接受和践行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思考、去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以及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运动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批判社会上的一些邪恶现象,发现和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文化知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人文知识传输的加强将进一步的提高语文教材的社会价值。

二、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只注重人文知识的传输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气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

语文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容纳和发扬着五千年华夏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

且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这些都是教材为我们树立的人格榜样,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着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提取、组合、传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沟通交流,沐浴其人格光辉,感受其精神道德力量,让灵魂得到震撼、情操受到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为一体。中华民族传统优美的人文精神约束和指导着人们的言行举止。

三、要加强人文品行的塑造

应该说传输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塑造人文品行才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怎样加强学生人文品行的塑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是这样,“就是养成习惯”。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言传身教更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因此,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课外所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做好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通过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让学生躬行实践,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要求学生关心同学、助人为乐、明辨是非,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捐款捐物、拥军优属等活动;要光大天人合一的精神,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科学发展;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力争不断深造;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远离;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要求学生讲道德、讲诚信、重荣誉,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立志做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具有人文素养,充满炽热爱心的一代新人。

第5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文秘 人文素养教育

在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学中,教育的目的要以就业为导向。在进行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培养适宜“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与人文素养教育

“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形态。同时“互联网+”也是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生产加以融合创新,推动行业的发展。

“人文”在《易经》当中的解释为“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致来讲,人文素养就是需要很好的处理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尤其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文秘是作为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秘书的谈吐、礼仪和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其他单位了解企业的重要指标。交际和公关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课程训练有所提高,但要从根本上改善秘书的该项能力,还需要从本质上有所提升,就是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

二、“互联网+”创新与人文素养的训练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文秘的人文素养,不仅仅包括专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信息的把控和和公关及写作的水平。归纳起来,人文素养就是对所有的社会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和个人的谈吐、修养及道德等各方面的基本品质的总和,强调的是个人在日常的公关工作中总体的发展水平。所以在高职的文秘专业的人文素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确定培养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首先需要确立目标,设定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高效的获取文秘工作的信息,让文秘的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比如针对企业的文稿的表述上,需要具有形式完整,采用的公关方法便捷,真实可靠。将文秘的工作流程系统性、有目的性地解决。

(二) 利用“互联网+”创建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环境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互联网+”上的多个领域串联的方式进行实践。比如在进行公关文件的写作中,学生可以根据多个领域的企业的运行模式,先在“互联网+”的模拟系统中进行企业“实习”,让学生在模拟情景的练习当中,体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内部运行方式,熟悉秘书工作的主要方向,对公关、文件和公告等的撰写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了解了工作的职责和范围过后,明确了学习的放方向。在模拟实践当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教师能够掌握班级当中每位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比如在某个文秘班级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那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白夜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表现手法,选择一个喜欢或者将来想要进入的领域,在“互联网+”的模拟系统中进行“实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秘工作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写作的逻辑、语言、修饰润色还有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 突出信息技能的教育和人文素养的训练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文秘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上述技能与素养外,还要具备对社会信息的敏锐感知能力,这也是人文素养中的重要部分。文秘专业主要是代表企业的形象,实行公关政策,所以培养学生信息感知和提取是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互联网+”为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行业,探讨行业内实行“互联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办法,这样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时下的社会热点及市场的发展方向,对自身及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6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功能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4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stly pay attention to and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generall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herefore,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y teaching on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promotion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given the history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function; history teaching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秉承一贯的办学理念,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过分关注人才培养是否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岗位输送实用型人才,这使得高职院校更加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课程内容都是根据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的,高职院校成为了为岗位培训人才的场所。

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这是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思想品格的促进作用不能立竿见影,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学校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其中,因此,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课程占学校课程总量的比重偏低,致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谋生的一技之长,但是整体来看人文素质不高,例如在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不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就业岗位的持续发展与壮大,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单纯“工具型”人才不再能满足现代岗位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足够重视,通过开设与人文知识、精神思想相关的课程,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技术与文化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共进的人才,使学生不仅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有爱岗敬业的高尚品格,这必将成为高职院校日后发展的目标。②

2 历史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2.1 培育学生察古知今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质

历史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具有借鉴意义,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对历史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从未间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历史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领路人,在我们迷茫无助时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研读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从中能够发掘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探索创新精神,同时也要从世界各国发展文明的历史中吸取符合我国当前发展国情的经验做法,与时俱进,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③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慢慢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如何待人处事,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更好地工作与前行。

2.2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大都为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正式形成,他们的历史修养可以指引其前进道路,否则容易随波逐流,人生变得漫无目的。人们的三观都是在对历史的借鉴把握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历史教学会使学生们更好地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一门既有知识学问又有现实意义的学科。历史记载着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是时空的载体,是人文科学的积淀,通过历史知识这个庞大的载体,人们能够获知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生产发展的经验,进而认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更替的规律,这就是学习历史知识所具有的意义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义重大,利用历史知识更好地提升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生活和学习服务。④

2.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深远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统一,这种情感是在长期的历史文明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们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的成果,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领悟爱国主义的内涵。我国人文历史丰富,能够用作历史教学的素材异常丰富,这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⑤纵观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其中让人口碑相传的名人伟迹和杰出人物众多,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有着高度的使命感,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善于发掘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今天的人民来说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3 历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3.1 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指的是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它对人们的教育行为有直接影响。教育行为和方式往往是由教育思想和理念所决定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教书育人,并始终秉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能够感染学生,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人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教育环境,通过教授历史课程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让学生慢慢理解和领悟。

教师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所以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对全面展开人文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该对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掌握更多与人文相关的知识,在自身人文素质提升的基础上,从事与此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若想使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有所提升,首先要做到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人文素质。

3.2 有效利用历史事件中的人文资源

历史是人文之本,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值得我们仔细参详、品读。教师对历史教材应仔细钻研,精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将人文教育涵盖期间。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与文学艺术史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⑥在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离骚》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一直为人们传颂,其中表达了不畏艰难以及追求理想、勇于拼搏、顽强斗争的精神。

历史人文素材内容丰富还在于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留下了丰富的印记,为后世的学习留下了可用资源。我们借助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他们学会怎么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有利于自身人文素质提升的精华,如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不畏生死,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物教育时,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够给学生以画面感,使心灵受到震撼,领略那种悲壮的美感和崇高的精神,引领学生去体会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学生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获取人生的经验和启迪,在其成长历程中可以借鉴和参照,少走弯路,迎接美好的生活。

3.3 改革学校历史教学现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深化历史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全面展开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将历史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相融合,在对历史事件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若想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形式上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再现历史人文事件,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知识和学问,为其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自身良好品格的养成,并培养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的能力,弘扬民族文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注释

① 尹茵.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② 刘晓霞.中国历史在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

③ 马兵.历史教学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J].学理论,2009(26).

④ 方少文.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7).

第7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本文以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视频DIY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英语语言,勇于尝试,利用“会声会影”、“光影魔术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片段视频合成为极具特色的视频。将代表时尚文化的DIY理念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 :英语视频;DIY;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培养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3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68—02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刘伟(1970— ),女,山东德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教学法。

现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弱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关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单纯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围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过级考试。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视认知教育而轻视人文培养,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素质培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大大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1]许多学者探究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比如: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探索实现人文教育的途径等。本文以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视频DIY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英语语言,勇于尝试,利用“会声会影”、“光影魔术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片段视频合成极具特色的视频,探讨英语视频DIY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在不同领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人文精神并不是指只简单地具有一些与文史哲相关的文科知识,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态度(attitude),指人正确地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一种态度。尤其在文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既体现在对历史的、民族的乃至个人的价值关怀上,也包括如何“做人”这一深刻内涵。[2]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人们主要有三方面的裨益:一是有利于个体确立个人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发展道路;二是有利于其在梳理各类知识的关系中,在人文与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纠葛中建立世界观;三是有利于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中选择好归属。[3]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只具备专业知识不能保证人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唯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使人有能力更好地处理与己、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人士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民族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鲜明的人文性。”[4]语言的人文本质特征也决定了语言教学和人文文化教学密不可分的必然性和科学性。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法律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从这个角度看其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有重要的教育教养作用,通过语言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学习语言,他们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提升其人生境界。

三、英语视频材料唾手可得

当代社会,网络和传媒高度发达,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剧涌入中国,每周都有数十部英美剧在网络视频网站更新,大学校园网也为学生提供了英美剧在线观看及下载的平台,观看英美剧早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中一个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从最早的《老友记》、《越狱》、《绝望主妇》到前几年的《尼基塔》、《吸血鬼日记》、《生活大爆炸》,还有近期热播的英剧《唐顿庄园》,英语视频材料丰富多彩。据调查,80%的学生课下看过美剧,有70%的学生至少追一部美剧看,甚至有的学生每周看三部美剧的更新。

四、英语视频DIY走进大学英语课堂

在信息网络时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空前繁荣,大量原汁原味的英美原版电影、电视剧走进了大学英语课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影视作品,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如听力课、口语课、翻译课引入全新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影视作品,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使用英美剧的台词脚本作为例句,或用其中的单词、句子来设计话题,让学生自编自导,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剧中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接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西方文化和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和内化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但是,我们一般所观赏到的经典影视作品都是经过翻译和配音加工的,许多学生往往靠汉语字幕来理解影视内容,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有时是被动地接受,根本体会不到影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意思是自己动手做。DIY精神就是自我体验、自我挑战、追求个性、享受快乐。大学教师将代表时尚文化的DIY理念引入到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DIY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国内经典影视作品的译制和录音制作,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英语语言,勇于尝试,利用“会声会影”、“光影魔术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片段视频合成极具特色的视频,有益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五、开启自主学习模式,培养人文精神

英语视频DIY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这正是人文精神的最佳生长点。将DIY理念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等于在原有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视频,这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既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传承,旨在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又走出了教师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风采,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DIY为切入点,等于为学生开启了自主学习模式。制作DIY视频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而自觉的学习行为,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给予了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开启自主学习模式,自己构建知识和控制学习过程,从而使个性、潜能、创新能力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这一过程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就现阶段而言,英语视频DIY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还是个空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鲜明的人文性,有其特殊的教育教养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从其功效上来说既有工具实用之效,如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又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启迪心灵、培养思辨理性之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其必然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雪珠,张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04(4).

[2]赵成.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内涵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4(9).

[3]蒲红梅.外语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01(1).

第8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保障体系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0503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9日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正式进入大众教育的起步阶段。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未来职业大军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文化素质的提高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因此,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由培养体系和培养保障体系构成且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问题

人文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更多的是注重就业为导向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被放到次要的地位,导致学生普遍的人文素养缺失。主要问题表现为:价值观方面,缺乏明确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自我意识膨胀,追求物质享受,功利心强;缺乏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价值观多元化,理性思辨能力差。学习方面,厌学逃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进取心差;上岗实训实践过程中缺乏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甚至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缺失。社会适应性方面,精神苦闷、情绪消沉等现象普遍存在,心理稳定性差;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受挫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差。又加上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上述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大学生突发事件以及自杀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与网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创伤。

同时,人文素质缺失也使得高职高专学生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事能力等思想和行为构成了大量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构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新形势下,面对上述问题,在高职高专院校探索一套健全、完整且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对于消除人文素质缺失问题,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学生才是治本之策。一套健全完整且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体系:

(一)建立健全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1、健全第一课堂与丰富第二课堂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大多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没有形成。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欣赏类、国际关系等公共选修课缺失,没有完善的人文素质第一课堂教学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主动探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健全的第一课堂教学体系。

健全第一课堂主要是开好人文素质培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本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渗透的原则。通过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弥补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不足,强调和帮助理工科学生在追求和具备求真务实、严谨不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等科学精神的同时,培养其关爱他人、同情弱小、匡扶正义的人文精神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人文情怀。同时,为文科学生开设科学思想史、科技发展史、科技发展动态、科学普及等课程,使科学家探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能够给予文科学生以激励,促发其执著地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追求事业的成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走向,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及全面了解社会的进程,不断扩展自己对社会及人类文明的认识;吸取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中丰富和增加人文知识,讲述理论的时候要注重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补充,充分结合国内外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认识思考现实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人文体验和人文眼光,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批判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丰富第二课堂主要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实践活动,例如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欣赏、影视评论、文艺会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校外活动,例如参观校园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以及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二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职能。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校史较短,很大一批院校校史甚至不超过十年,校园环境缺乏厚重历史感的建筑或者校园景点,学生也无法接受到浓厚人文校园氛围的熏陶。高职高专必须注重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挖掘校史校训中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对在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进一步重视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整洁的绿化校园、校训和行为规范、布置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和乡土文化资源为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当地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体验。学校教学中要注重积极整合当地的这些社会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艺术馆和艺术中心、文化单位加强联系或者组成共建单位,形成稳定的人文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实践,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也能增加对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更应重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职能。

图书馆的终极目的是吸引更多学生远离纷杂的现实世界,静心地学习和阅读,引导他们走进经典,深入经典,通过阅读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这一建筑空间,通过加强馆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美化馆舍环境、丰富馆藏资源,为学生创造人文气息浓厚、环境幽雅、气氛和谐的有品位的阅读空间,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使他们沉潜下来回归原典的阅读,通过阅读、思考和感悟经典来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

3、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中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一个重要前提是需要有一支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应当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用制度创新来保障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用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文化素质培养的科研攻关实验;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和提供可能的条件;鼓励教职员积极加入到学校文化素质培养活动中来,主动积极并有效地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扩大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力,在高校逐步形成一种人人追求文化品位、人人重视文化素养的良好风气,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地,使师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二)构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培养保障体系。人文素质培养的保障体系,是保障培养体系正常持久有效运行的关键。它的运行情况如何,将影响人文素质培养的最终结果。人文素质培养的保障体系涉及组织机构的设立、教育目标的实施,校内外教育教学场所的开辟,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当然,其中也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的管理、考评体系的建立等。此外,还应有相应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各级听课制度的实施、职能部门多种形式的抽查、社会相关单位的评价以及教学督导来保障人文素质培养的最终结果。但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健全人文素质培养的各项管理和实施制度。高职高专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科学的制度可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统一工作的步调,便于协调配合,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我们明确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确立了人文素质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本着实效性、可行性的原则,制定出以下相关管理制度:如文化素质培养的组织管理;文化素质培养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文化素质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估;学生文化素质的考评规定;文化素质培养实施细则;文化素质培养证书制度等。

2、建立人文素质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检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后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进行量化,在评价中不但要注重人文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对人文情怀的感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总之,要由目标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不仅局限在年终岁尾,而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时对学生进行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及时对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时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人文知识基础、兴趣特点、个性气质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通过教育评价能够看到自身在人文素质方面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在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式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式使学生间能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只有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激励,才能为其提供学习人文知识的动力指明学习方向。

三、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确立科学的职业人才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学生。而构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这也正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重要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连生.高职高专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2.3.

第9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39-02

一、始终贯穿道德品质教育

随着社会分工的愈加精细,协作的愈加增强,机械化程度的愈加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也应不断提升,但是在技能素养都十分过硬的情况下,那些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则又是重中之重。

“文道结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而语文教学更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道德品质的养成,应该贯穿于整个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如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把头脑中想到的自己有教养的行为和没有教养的行为罗列出来,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的,也可以是对国家、集体、社会、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注意简明扼要。(这次活动策划是课堂上的即时生成。)“教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意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文本,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教养”的内涵,但这种理解还只是粗浅的。如何真正吃透其精髓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就需要从反思开始。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就是对将来行为的规范。反思的过程,就是心灵得以净化的过程,就是获得教养的过程。学生发言时能勇敢地坦陈自己以往的行为,谈到有教养的行为,眉飞色舞,面露自豪之色并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谈到没有教养的行为时,不遮不掩,充满愧疚之情,但坚信自己能够改正。在这样的反思中,学生的内心经过了一次激烈的思想斗争,竭力地检讨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每一次课堂,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道德品质养成的一个平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细小环节,挖掘出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成长点,让学生时刻反省检点自己,做一个精神和心灵完美的人。

二、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再只是混口饭吃的普通人才,而是德才兼备的智慧型人才。现代企业关注的是人才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他们身上具备的单纯的技术技能。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以便于他们以后走向社会。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寻求技能与素养的契合点,努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便利。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很高,但缺乏朗诵技巧。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让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笔者再进行点拨。笔者部署后,提出了几点要求:(1)自由组队,自由选择诗歌,自行设计方案;(2)拟定自己的组合名称,并写下自己的宣言;(3)挑选主持人,拟好台词;(4)自主布置现场,营造会场气氛;(5)大胆创新,力主突破。很多学生都认真记下了笔者的意见,几个活跃分子尤为专注。诗歌朗诵会如期举行。每个组合都有自己的名称,都有自己的宣言,名称很有诗意,宣言也很有个性,诸如“听雪楼”“阳关三叠”“九月常春藤”等。有的组合选择了道具,用以营造氛围,比如“非常6+1”组合的7位男生在演绎戴望舒的《雨巷》时,用花伞作为道具,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很好地再现了诗中的情境。有的组合运用了回声法或者反复法,很好地表现了诗歌的韵味,比如“”组合的4位女生在演绎《雨巷》时,极尽变化,尽显缠绵悱恻的情怀。有的组合自创诗歌,展露才华,比如“听雪楼”组合的4位女生自行创作诗歌《千年》,演绎了千年的文化,抒发了年轻人的情怀。后排的一位男生自告奋勇地拍摄了照片,记下了一个个优美的瞬间,有台上激昂的表演,有台下专注的聆听,有百回千啭的柔情,也有直冲云霄的壮志……

此次诗歌朗诵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通过活动实践去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朗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三、设置职业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如今,学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的方式,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学生递交的就业材料及面试时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学生口语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进行口语及写作训练,设置职业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进入角色,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口头训练,有时让学生把全班同学当作考官作自我介绍,有时教师充当考官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有时把学生分成谈判双方模拟项目谈判……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仪表仪态、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