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建筑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

第1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间健康标准已经迫在眉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也日趋加剧,健康问题将是21世纪的重要命题之一。居住空间中健康标准的构成应以标准化的考核来界定,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科学数据参照,还对居住空间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1)人体健康的要求。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员关心的问题,而居住空间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子,更是会激化人与居住空间之间的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增大,人会自动的远离环境或改造成新的环境。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会更加严格,例如: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结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类人群对空气质量比一般人要求会更高。2)整体(社会)节能减排需求。居住空间由不同属性的客观物质构成,有些则是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约物质资源,减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进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终将会被拆除丢弃,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建筑环境垃圾。若从设计开始就将观念与标准植入其中,就无形中节省了社会的物力、财力和资源。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的意识观念在不断地向前推动,对居住空间中的客观物体标准也会更加严格,提前做好健康标准界定,不仅在发展方向领先世界,同时也在资源上做到节约。保留那些暂且不开发物质资源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2居住空间中健康环保指标的构成

1)空气质量。空气在所有空间中扩散流动,是人们密切接触的生活要素。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加上空调通过降低通风率来维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会导致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量减少,使居住空间内一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间中的空气污染如今也像外环境污染一样,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是健康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通风量。通风量即从外界进入空间的总气流量。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建筑的围合空间,需要被输送一定量的新风以改善居住空间空气质量。保障通风量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将通风量引入居住空间的健康指标是很恰当的。保证居住空间中所需的通风量不仅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及时的排出,引进新鲜空气,加强空气流动,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也有一定新鲜空气的交换和补充。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空间环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3)采光量。采光量即空间所进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间的采光可以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来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线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从视觉和心理上切实地感受到居住空间的和谐与温馨。太阳光可以杀死居住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如今大量的装修设计随意封闭窗户或者减少开窗面积带走了明媚的阳光,居住空间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居住空间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4)装修及装饰材料污染控制值。装修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装修材料是居住空间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就当前充斥在中国市场的各个品牌的装修材料来说,很多都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项目超标问题很普遍。目前市场状况并不乐观。要想真正还原健康的居住空间,就必须细化装修材料的控制标准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入健康标准的界定中。这样不仅能在行业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材料生产上所忽视的问题。

3在设计中具体的实施要求

1)设计观念的转变。从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来说,健康标准的界定不仅仅是对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体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设计开始实施阶段就把健康和环保理念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运用到设计中去。因为节能、低碳、环保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2)自然元素的还原。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界定还应该强调自然元素的还原。将人们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还原。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窗户的开启面积,经过不断的采集数据并将这一数据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风换气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间内的自然采光系数即室内全天光照度与室内距离采光窗中点地面1m高、1m远的采光天然光照度应不小于1%,居住空间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8等等。3)装修及装饰材料合理选择及使用。居住空间在入住前都要进行装修和装饰。而现今大多数人在此方面往往过度装修,只顾追求居住空间的奢华与美观,而很少考虑布局和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装修材料像隐形杀手一样进入居住空间。不论是像花岗岩这样的自然材质,还是经过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运用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会对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在装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夹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为粘合剂的重要成分隐藏在板材的夹层中。随着室温的上升,甲醛释放到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增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身体的损害都是致命的。设计师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在设计中推广绿色设计。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先选用有环保标志的绿色环保材料,并进行绿色施工,改革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4)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考核。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在设计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国外的一些小学在施工和设计中都非常重视过程中的材料考核与检测。在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制定一系列的环保健康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间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合理的采纳这样的模式,依照具体完善的健康指标,将这一合理的数据真正的运用到居住空间的健康环境建设中。

4期待行业标准的出现与未来展望

第2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居住空间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居环境空间。是人们长时间逗留和休息的场所。如今,人们为营造更加舒适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入住前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装修和装饰。近年来,关于居住空间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引起越来越多的担忧和重视。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当地居住空间环境质量参数进行采样研究。发现不管是从物理环境方面还是装修装饰材料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影响人健康的因素。然后就在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关参数标准。由于官方标准比较完善,居住空间环境治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在我国,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委员会起草了关于室内装饰材料的10项环保标准,该标准从保护人体的健康出发,首次全面规定了室内空气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四类共19个指标的限量值。同年环保部门也对外开展监测服务。对甲醛、苯、二甲苯、氨气、氡、放射性物质、可吸入颗粒物等项目进行监测,每年对外监测500户左右。可是这些措施及效率显然不能够对现实的情况进行改善。在监测研究方面,我国室内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监测控制手段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现场采样品,然后使用精度不高的实验室仪器进行分析。测得数据的效率太低。人力财力成本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居住空间环境控制系统的推广和普及。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新话题,虽然政府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投入很大,但是成效并不明显。由于建筑材料的围隔,使得室内空气有别于室外。强调大气污染的控制的同时,也应该将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问题提到足够重要的高度。如果设计师忽视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物理环境,以及装修过程中给业主带来更多非健康的后续问题,将会造成比雾霾天气更大的危害。

2界定居住空间设计中健康标准的重要性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间健康标准已经迫在眉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也日趋加剧,健康问题将是21世纪的重要命题之一。居住空间中健康标准的构成应以标准化的考核来界定,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科学数据参照,还对居住空间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

1)人体健康的要求。

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员关心的问题,而居住空间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子,更是会激化人与居住空间之间的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增大,人会自动的远离环境或改造成新的环境。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会更加严格,例如: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结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类人群对空气质量比一般人要求会更高。

2)整体(社会)节能减排需求。

居住空间由不同属性的客观物质构成,有些则是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约物质资源,减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进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终将会被拆除丢弃,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建筑环境垃圾。若从设计开始就将观念与标准植入其中,就无形中节省了社会的物力、财力和资源。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们的意识观念在不断地向前推动,对居住空间中的客观物体标准也会更加严格,提前做好健康标准界定,不仅在发展方向领先世界,同时也在资源上做到节约。保留那些暂且不开发物质资源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3居住空间中健康环保指标的构成

1)空气质量。

空气在所有空间中扩散流动,是人们密切接触的生活要素。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加上空调通过降低通风率来维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会导致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量减少,使居住空间内一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间中的空气污染如今也像外环境污染一样,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是健康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通风量。

通风量即从外界进入空间的总气流量。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建筑的围合空间,需要被输送一定量的新风以改善居住空间空气质量。保障通风量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将通风量引入居住空间的健康指标是很恰当的。保证居住空间中所需的通风量不仅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及时的排出,引进新鲜空气,加强空气流动,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也有一定新鲜空气的交换和补充。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空间环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3)采光量。

采光量即空间所进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间的采光可以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来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线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从视觉和心理上切实地感受到居住空间的和谐与温馨。太阳光可以杀死居住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如今大量的装修设计随意封闭窗户或者减少开窗面积带走了明媚的阳光,居住空间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居住空间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

4)装修及装饰材料污染控制值。

装修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装修材料是居住空间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就当前充斥在中国市场的各个品牌的装修材料来说,很多都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项目超标问题很普遍。目前市场状况并不乐观。要想真正还原健康的居住空间,就必须细化装修材料的控制标准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入健康标准的界定中。这样不仅能在行业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材料生产上所忽视的问题。

4在设计中具体的实施要求

1)设计观念的转变。

从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来说,健康标准的界定不仅仅是对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体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设计开始实施阶段就把健康和环保理念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运用到设计中去。因为节能、低碳、环保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

2)自然元素的还原。

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界定还应该强调自然元素的还原。将人们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还原。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窗户的开启面积,经过不断的采集数据并将这一数据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风换气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间内的自然采光系数即室内全天光照度与室内距离采光窗中点地面1m高、1m远的采光天然光照度应不小于1%,居住空间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8等等。

3)装修及装饰材料合理选择及使用。

居住空间在入住前都要进行装修和装饰。而现今大多数人在此方面往往过度装修,只顾追求居住空间的奢华与美观,而很少考虑布局和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装修材料像隐形杀手一样进入居住空间。不论是像花岗岩这样的自然材质,还是经过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运用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会对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在装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夹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为粘合剂的重要成分隐藏在板材的夹层中。随着室温的上升,甲醛释放到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增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身体的损害都是致命的。设计师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在设计中推广绿色设计。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先选用有环保标志的绿色环保材料,并进行绿色施工,改革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

4)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考核。

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在设计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国外的一些小学在施工和设计中都非常重视过程中的材料考核与检测。在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制定一系列的环保健康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间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合理的采纳这样的模式,依照具体完善的健康指标,将这一合理的数据真正的运用到居住空间的健康环境建设中。

5期待行业标准的出现与未来展望

第3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体现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和设计理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生态性设计,具体说来,民居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首先是对于建筑选址充分的考虑了周围的环境以及其生态特性,对于周围地区的采光、通风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

(2)对于传统民居的布局也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态型特点,比如窑洞的布局就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自身舒适度的目的;

(3)在传统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了其对于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设计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性,最终达到了减少耗能的目的,这些生态型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2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居生态建筑极多,几乎各个地方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类型在风格上各异,但是其都具备较为明显的生态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生态型的建筑风格,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属性极为明显,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充分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为例针对民居生态经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对于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来说,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在民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极为关注;

(2)节能意识强,江浙地区的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这一点在当地民居的建筑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3)江浙地区民居建筑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都是采用的无污染、节能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这种民居建筑对于居住人群的健康十分有益。基于这些特点,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民居建筑因为其所处地区独有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选址和布局极为关注,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选址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并且都是规模化的民居建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极为明显的南方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独有的建筑布局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居建筑中通常都是把大门和大厅作为中心,然后在两边设置了各种房间、院落和天井等,这种布局格式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以及风能,还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2.2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在平面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并且其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平面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1)单开多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建造在一些临水位置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极好的自然性;

(2)四合院式结构,四合院式的结构不仅仅存在与我国北方地区,在江浙地区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合院风格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高;

(3)厅井式建筑结构,这种平面结构是江浙地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厅和天井的设置符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对于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节能降耗目的。

2.3在主体选材方面的应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区对于建筑主体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大多选取一些木质或者是竹制的材料,这种材料既美观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型的要求,值得我们当前一些建筑学习和借鉴。

3结语

第4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居住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来源:浙江省2012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2013)

作者简介:李兴举(1977—)男,安徽砀山人,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 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言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同时不仅意味着住房和住区本身,还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级分别安排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居住类建筑设计课程,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居住建筑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本人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承担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课程特点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该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理部分内容的陈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建筑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课程在讲授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时,许多书本知识明显滞后。教材上实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照教材所做的户型被老师给否定的现象,产生负面效果。

(2)课题追求广度但忽视细致。本课程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往往奢望涵盖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住宅类型,比如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住宅区等。但常常会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问题,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追求“大而全”从而忽视每个课题的“精耕细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的完成度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到使同学们掌握全部居住类型的。因为市场在飞速进步,居住模式也日新月异。

(5)评价体系有改进空间。在考核中往往较注重课程设计最后所完成的图纸质量情况,及平时及出勤情况,忽略了学生在个阶段的努力及进步状况,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3.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探索

鉴于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中国近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建筑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研组以现在正在销售、建设的一些商品住宅为范例,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采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居住建筑实例,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总结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户型设计、建筑尺度、细部构造以及人居环境等有直接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当典型生动,既能反映当代建筑的新科技、新工艺等,又充满时代气息,以激起学生强烈共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深耕细作设计选题。针对本课程以往选题存在“大而全”而忽视“细致性” 的现象,本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摈弃了原来的做法而在设计课题“深耕细作”上下文章。我们在12级住宅设计课程上设置了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及多层户型设计。第一,在低层住宅设计上,我们侧重于住宅的平面功能、常用空间尺度、建筑造型、环境营造等较为全面细致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使同学们对住宅建筑有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第二,在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课题设计中,我们较为侧重于多层住宅组团的空间设计,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住宅间日照及间距、住宅户型设计等与工程实际密切衔接的内容。同时保证做到教学时间充足。总之,我们在新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设计的细致性,“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注重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图纸等作品的成绩评定也由老师及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给出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更使得学生因为能参与考核评价,提高对成绩的认同感。反观自身的设计作品,对自己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验证,调整考核方案的做法,确实促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4.教改效果与结论

本论文针对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思考及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改革的方面,如学时问题、调查的针对性问题、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等,这还需要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居住类建筑设计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晓,覃永晖.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年02期

第5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居住建筑将有大的发展。当前,销售清水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住房消费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随着人们居住消费水平的提高,房市的发展成熟,市场呼唤成品房。住宅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把握住房消费的导向,搞好更完善的住宅设计,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成品房居住建筑住宅装修毛坯房

国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有了大幅下降之后,生活消费的热点已从吃、穿、用,开始转向了住房、汽车和旅游。以住房消费来说,城镇居民住宅走上商品化、市场化的轨道之后,促进了住房消费逐步向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标准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应该顺应发展的形势,不断推出好的设计作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当前各地积压的一些“陈量房”,销售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位置不好,也不会是房价过高,其主要的原因还在市场营销策划及设计标准的定位跟不上住房消费水平提高对市场发展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师(包括各相关专业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为消费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导现代化居住的消费发展,及时改进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使AtN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存在许多问题

在房市发展初期,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模式,适应了开发商压低售价和购房者惧怕装修价格陷阱的心理,以及对所谓“个性化装修”这个论点理解的误区,很大程度上被人们(买卖双方)所接受,这种模式下的住宅设计,从内容到深度都是不尽人意的。实际上,这种住房消费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不仅有价格高昂、为装修而奔波劳累之苦,而且其中还可能留下不少的遗憾,甚至产生不少涉及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和消费者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购买这样的半成品商品房来自己操办装修,并不如人意,许多反成为了“伤心房”。空壳房交给住户自行装修,除乱拆乱改影响结构安全、影响外部立面之外,变更排水系统不慎漏水,影响楼下住户;装修人员(包括装修公司的许多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不懂电气设计,用电安全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施工噪声扰民,影响邻里关系……甚至由此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也时有所闻。

2.市场呼唤成品房

由于住户自行组织住房装修存在重大的弊端,政府自去年以来,在加强对装修市场管理的同时,出台了住宅装修的一系列管理文件,积极推广装修一次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建设部第110号令<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对于杜绝乱拆乱建、影响外立面观瞻,杜绝损坏承重结构和防水设施、影响结构安全或漏水、影响相邻住户的正常使用,限制装修施工时间以免噪声扰邻……以及对装修从业单位的资质、合同管理、质量及验收、质保和保修等,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法规,无疑对于新旧房屋的二次及反复装修,都会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但是,从大量存在的问题来看,还是实施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由开发商提供成品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建设部早在2001年就发文,要求各地停止销售毛坯房或成品房;2002年6月18El又出台<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可说是对半成品房、毛坯房的全面封杀。

第6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ll sectors of socie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by it.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 of "aging before getting rich" and the basic pension policy of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relied on the community, supported by the pension agency", the optimal design of urban residential will be the key nodes of aging in place.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ha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ging in place, integrat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lderly of urban communities residence, and applied the system on the cases.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AHP层次分析法;“原居安老”理念

Key words: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lderly of urban communities residence;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the concept of aging in place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001-06

0 引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8.87%。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①。根据上述增长速度计算,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处于加速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现象正在日益突出。

因此,要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为社会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适宜的养老环境,就必须寻找一条经济性和适老性并驾齐驱的路径。“原居安老”②是一种适应社会广大老年人群体的、理想的安老模式,以《联合国老年人原则》③为纲领,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安老为目的,融合了适老化的居住建筑和服务建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照护服务。居住建筑的适老性是“原居安老”思想首当其冲的保障和支持,而社区住宅的适老化评价是推进我国城市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述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为研究背景,以“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的补充完善及应用为研究对象展开评论。本文基于安浩元对“城市社区住宅适老化评价体系”④的研究成果,对其评价标准进行细化补充,并将成果运用于昆明市的三个目标案例,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纳分析,针对实例提出改进的建议。

1 “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概述

1.1 概念及适用范围

本文所应用的“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是安浩元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研究》中得出的研究结论。“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是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价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的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优点,其适用范围主要有: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适老化评价或几个住宅小区适老化程度的对比评价;城市住宅小区适老化改建或改造前的需求评估;城市住宅小区适老化改建或改造后的效果评估;新建城市住宅小区设计时的适老化指标参考核查清单等。

1.2 “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优点及缺点分析

“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安浩元,2012)的研究成果⑤,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值及其评价内容。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值来量化实例的适老化程度。该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其在解决性能评价这类复杂问题时显示的系统性、可控性、稳定性及开放性等优点。本来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是以主观体验、主观认知感受为主的评价方式,该方式对建筑学范畴内的评价因素较难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运用系统工程学的AHP层次分析法,得以实现更为精确、理性的定量分析评价,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的评价问题⑥。

但是,在对实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标准的定量不够精确,得到的评价结果会由于评价人员的经验、专业等个人因素而又差异。因此,为了减少评价人员的个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笔者认为该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和定量,以补充和完善“城市社区住宅适老性评价体系”。

第7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住宅;环境;超前性;住宅商品化

1.住宅建筑设计的组成

任何一种住宅都是以户为单位存在的,每户由一个或多个室组成。室的大小应考虑:人体的尺度、家具布置及必要的活动空间三个因素。

一般每户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有多有少,有两代、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家庭生活也因生活习惯、生活水平、自然环境、文化修养的差别而不同。家庭生活以起居室、卧室、厨房为三个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关系,围绕每个中心再划分各种房间。以起居空为中心的公共圈是家庭成员集中活动及会客的场所,水平较高时分设起居室及客厅,使家庭成员的起居活动与社交会客分开。公共圈的活动要求有较宽敞的空间。卧室是家庭成员各自睡眠的场所,生活水平较高时另设书房、婴儿室和工作室。卧室部分可以因家庭人口结构的不同分别设置。

2.住宅建筑面积设计标准

(1)小康住宅面积设计标准

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小康住宅新要求,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小康住宅的设计必须是多层次的,即将面积标准分成三级:一级为理想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2平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8 平米;二级为一般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0平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4平米,三级为最低标准,要求人均居住面积8平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2平米。

(2)宅基地面积设计标准

独立住宅的宅基地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基底面积、庭院和附属设施占地面积。为节约用地,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都有相应的宅基地面积标准规定。南方地少人多,每户宅基地在60-130平米之间;北方人少地多,每户宅基地在200-400平米之间。这些规定标准,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3)建筑面积设计

住宅建筑面积,要根据使用要求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从当前我国各地现有状况及小康标准要求来看,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在南方地区为100-120 m},在华北地区为80-100 rd,在北方寒冷地区为70-80 rd为宜。

3.住宅的间距和朝向设计

3. 1住宅建筑的间距设计

住宅的间距主要和住宅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及防火要求有关:

(1)住宅的使用要求

住宅的间距要考虑组织院落的要求,一般南方的住宅院落要比北方小一些。院落的面积要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要考虑住宅周围的道路、绿化带和吸音、视线等干扰所需要的间隔距离,进行综合考虑。

(2)住宅的卫生要求

从卫生角度考虑,住宅的功能和分区应使居民取得较好的居住条件。其中通常以日照间距为主,因为日照间距一般大于其他间距。日照间距要求,应使前排建筑物的影子在后排住宅底层窗台高度处,在冬季室内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一般以冬至日12点太阳高度角为准。根据卫生要求,室内要得到3-4小时以上的日照。达到此要求的住宅之间的间距称为住宅日照卫生间距。

3. 2住宅建筑的朝向设计

在我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除南方炎热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住宅,从室内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要求考虑,都应争取朝南或南偏东巧度范围内的朝向为宜。人们大部分时间和主要活动都在居室中。因此住宅取朝南或南偏东朝向,不但可以避免夏季过热,而且冬季室内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日照。

4.住宅设计的空间适应性

居住建筑的适应性要求,要能持续发展,二要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二要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1.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的可持续发展要能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譬如:高科技智能化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家庭不仅是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工作的场所,人们使用网络、传真电话、电视、电视复合终端装置实现管理工作自动化。在装有电子装置的住宅里,人们可以使用信息设施直接参加企业的办公室工作。

2.当前住宅供需己从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行为。为适应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要,应该向社会提供不同面积标准、不同平面布置的住宅,不同类型的住宅,如老年人我疾人、多代人以及单身居住住宅。

3.居住建筑的适应性既能满足居民对平面布局的不同要求,又能随着生命周期变化或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进行相应调整。首先采用灵活可变的大空间结构体系。目前,经济发达的地区常用大柱网的框架结构体系或板柱结构体系,而较不发达的地区也有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5.住宅设计的安全性

住宅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的安全性应主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出口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建设部曾发文,要求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落水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住宅为了防盗窃,开始将底层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升到二、二层,甚至到顶层时鸟笼成林,并造成不安全因素,火灾发生,室内人员无法从窗日外逃,消防人员也难以从窗日进入室内灭火救人。因此,需要综合解决这类问题。防坠有二种可能:是防护不周,产生人体坠落;二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在楼梯梯段空隙之间也要采取措施,防止小孩子钻出或在扶手上滑行而出现事故,防止物品下坠,如防止花盆从阳台上掉下,设计时应考虑搁置花盆台板宽度、栏杆高度以及单元出入口处的安全措施。

6.住宅设计的地方性

居住形态是指住宅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及细部处理,它是居民直观感受最多最强的部位。在创作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

1.欧洲形式。不少带有异国格调的建筑物,逐渐被当地人民所接受,有的成了当地的主导建筑形式,成为种象征标志。应该认为,建筑造型是艺术与功能相结全,无法规定某种形式的最佳性,但要考虑当地人民的可接受性。譬如在青岛建房要反映出蓝天、碧水、绿树、红瓦的景象,新建住宅可吸取两折红瓦屋顶外形。又如在上海曾建了些文艺复兴时期形式的建筑。在新住宅创作中也有采取二段式处理手法的。有的城市为了增添点新鲜感,建些西方建筑风格的住宅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作为主导风格广为传播。

2.传统风貌。继承地方建筑的传统是住宅设计创作的种有效途径。各地的建筑文化是多代艺人提练与培育的结品。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形式模仿,更不要照抄建筑符号。如皖南居民的马头墙的作用是防止风火蔓延,在现代住宅中不宜过多的出现。北京四合院原是个大家族的围合空间,东西朝向只作为附属用房,现代建筑中如沿用四合院来布置多家独立的套型,则不可避免会出现东西向套型,使用就不合理。

5.结语

第8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现状;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1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与居住热环境状况

夏热冬冷地区即指黄淮地区及长江流域,每年炎热季节有3~4个月,寒冷天气有2一3个月,最热月室内平均气温达32~33℃,最冷月室内平均气温只有4~6℃。最热天气温可达41℃,最冷天气温可至一18℃,而且湿度高达70%一80%,形成夏天闷热,冬季湿冷的气候特点。该地区的建筑节能过去一直是被忽视的问题,夏季主要是采用自然通风作为降温的主要手段,基本上不采暖。现行规范规定该地区城镇住宅不设集中采暖,冬夏的建筑小气候主要靠家用空调来调节,建筑没有保温隔热措施,热工性能差,空调致使用电负荷增加,能源效率低。

该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时应区别于寒冷地区和湿热地区,例如对于寒冷地区考虑保温和围护结构内部结露,一般墙体的保温形式采用外保温,但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用内保温则比外保温更经济合理,因为该地区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和室内外温差都比寒冷地区低,热桥作用和水蒸汽凝结的可能性不大,冬夏季主要是空调调节室内温度厂空调耗热量相当大,如何节约这部分能耗是当前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空调使用一般是有人时开,无人时关,属于间歇使用,若采用外保温方法,冬(夏)季空调打开后围护结构都要吸收大量的热(冷)才能使室温达到需要的温度,为取得空调的效果就要提前开机。若采用蓄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放在围护结构内侧,即可节约围护结构吸收的能耗,且调温快捷方便。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内保温既即有利于调节室内的湿度,又可避免硬的地面或墙面常出现凝结水。

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研究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重视建筑节能工作,1996年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要求节能率达到50%。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与以前采暖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采暖地区建筑节能研究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正式提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问题,2001年颁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一2001》。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有关研究主要是从整体上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的各主要问题以及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的某一个分项内容进行研究的。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整体设计

由于城市区域里高密度集聚的人口,消耗大量矿物燃料的经济活动,以及人工构筑下的地面,出现了在大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城市区域的特殊气候,热环境诸因素产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大气透明度差,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高,形成“热岛”;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蒸发减弱:湿度变小;雾多、雨多,能见度差。居住建筑节能整体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方面。建筑节能整体设计从建设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因素等的有利、不利影响,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利用、改造,形成良好的居住条件和有利于节能的微气候环境。

3.1选址

在有些建筑用地条件下,可能形成特殊的局地气候。坡地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主要是太阳辐射得热和通风两个方面,影响效果因坡向(由低到高的方向)和坡度大小(坡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不同。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冬季太阳辐射得热,也便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如果坡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一致(在600范围之内),将有利于基地内建筑在夏季的自然通风散热。如果建筑用地的坡向为北向或接近北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的遮挡,基地内建筑宜以点式为主。

坡地选址可分为在山顶、山腰、山脚三种情况。理想的建筑选址是向阳的山腰位置。在山顶(一般很少有在山顶选址的居住区实例)的建筑在冬季受风的影响较大,但有利于夏季的通风散热,而且视野开阔、日照充足。所以夏热冬冷地区坡地选址优先考虑夏季自然通风和冬季太阳得热。

3.2朝向

从有利于建筑单体通风的角度考虑,建筑的长边最好与夏季盛行风方向垂直;但从有利于建筑群体通风的角度考虑,建筑的长边若与夏季盛行风方向垂直,将严重影响后排建筑的夏季通风。所以规划朝向(大多数条式建筑的主要朝向)与夏季盛行风方向的角度最好控制在300到600之间。

夏热冬冷地区最恶劣的建筑室内热环境是夏季的东、西晒和顶晒(在被动条件下);另外此地区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是从窗户进入室内的大量太阳热辐射; 好的规划朝向可以使建筑更多的房间朝向南向,充分利用冬季太阳辐射热,节约采暖能耗;也可以减少建筑东、西向的房间,减弱夏季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节约制冷能耗。朝向(不采用南向或接近南向)并围合布置。事实上,围合感不是在天空中俯瞰大地,围合感是在地面上感受周围建筑。所以在通过建筑组合形成围合感的同时,宜尽可能不牺牲建筑的朝向。

3.3绿化

建筑节能与建筑所处环境关系密切。绿化可有效地改善居住区的热微环境,水面也具有明显调节热环境的功能。根据实测,夏季草地的平均表面温度比沥青地面低7℃,比混凝土地面低4.4℃。沥青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等材料的蓄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大,受太阳辐射后,地表温度升高,导致环境气温相应增加,不利于居住区的夏季防热。

由于树冠的大小和特征不同,所以无论是在调节热微气候方面,还是在改善室外空气质量方面,都是乔木的效果最好,灌木次之,草地最差。因此居住区绿化在保证绿化率的同时,应尽可能多栽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绿化,如在部分人行道、室外停车场和部分路面,采用草地砖。在建筑的东、南、西侧栽植落叶乔木,可以在夏季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尤其是东、西侧。冬季落叶后对建筑日照影响也不致过大。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主要是指攀缘植物)不但有助于改善居住区室外热微气候,而且对建筑也有极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建筑绿化环境设计又可分为平面环境设计和立体环境设计,平面绿化在建筑中有屋面绿化和地面绿化。

3.4太阳辐射

建筑物所处的室外环境并不是只与室外气温有关,还与太阳辐射、风、雨等有关,其中太阳辐射是主要因素,建筑的外立面由于朝向不同其得到(或失去)的太阳能量也不同。冬季辐射得南立面与北立面相差甚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建筑物平面形状时充分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普遍热湿,隔热的内容包括太阳辐射热和空气热。就空气热而言,空调房间室内外平均温差一般为5℃左右,然而在太阳辐射下,室外综合温度大大高于空气温度,室内外平均温差高达10℃以上。因此隔热的主要内容是太阳辐射,利用太阳辐射的方位特性可以优化建筑体型设计使其有利于隔热。

从建筑冬季日照和夏季防热综合考虑,南向是建筑最佳朝向。对于南北向长方体形建筑,存在一个最佳的长宽比和高宽比,使得建筑外表面所得太阳辐射量很少。这种最佳尺寸与夏季日照有关,鉴于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因此以7月大暑日确定建筑的最佳尺寸较为合理。对于防太阳总辐射,建筑的最佳尺寸较小。对于防太阳直接辐射,建筑的最佳尺寸较大。在指导建筑设计时,建议以相对总辐射量

参考文献:

[1]王炎,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博士论文

第9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尺度 尺度层级 尺度级差 人性化 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著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人们密切接触和使用的建筑部件,如门扇,窗台,栏杆,扶手,台阶等因为其使用功能限通常是小尺度的并且其尺寸通常是一定的。人们常常通过这些熟悉的部件同建筑的整体相比来获得建筑体量大小的正确概念。这些小尺度的细部尺度到整个建筑的大尺度之间必然分布了一些过渡的尺度层级。过度缓和的情况下,通常尺度层级会多一些,尺度级差小,形成和谐而有韵律的效果。如果这种过渡非常简短甚至没有过渡的情况下,会造成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强烈对比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是生硬缺乏尺度感的败笔。建筑尺度分级形成的有秩序的级差,犹如一首有节律的交响乐。舒缓处优美和谐,起伏处激荡昂扬。建筑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尺度级差形成了清晰的节奏排列加强了建筑的尺度表现力。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海证券大厦的尺度分级系统来充分理解尺度和尺度层级的概念。

上海证卷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主要马路世纪大道边。每次从过分拥挤的浦西坐车穿出过江隧道来到陆家嘴顿觉豁然开朗,晶莹剔透的金贸大厦、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大片的绿地又带来了亲切和开阔的感觉。可是每次看到那些本该更有秩序的高高低低风格各异的高楼总觉规划上略有缺憾。沿宽阔的世纪大道向前,当看到从高楼的夹缝中只能露出半个脸的上海证卷大厦明显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尺度体系,这种遗憾的感觉更强烈了。上海证券大厦立面上用了巨大的方格及其对角线形成的网状装饰。每一条横向装饰带之间的间距是三层层高。而处于其尺度层级下一级的可以让人正确识别其体量的比如层高,窗高这一层级的尺度设置欠缺。导致了人眼不能正确判定该建筑的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