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课堂基本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较好地展示了他扎实的“三项基本功”,他在该课中用鲜活的例子,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巧妙的比较与优化,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的大空间。
一、善于举例,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抽象的“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但是,对于初次认识“圆”的小学生来说,“圆”又是很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举出恰当的例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基础,以利于学生获得“圆”的感知。
黄老师在课的引入部分,用课件出示下水道的井盖图片。井盖之所以是圆形的,因为这样设计它不容易掉下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呢?”学生形成一致的观点“盖子和井口都是圆的,盖子中最长的线段比井口中最长的线段长”,从中找到了盖子比井口长的那条线――直径。接着在深入研究直径中,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等新知。黄老师善于从生活素材中寻求数学学习的鲜活例子。如“下水道的井盖”是基于生活实际的题材,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发现“圆的特征”,并较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圆”的概念。
二、善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探究“圆”的大空间
黄老师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并结合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认识直径的概念。在交流“关于直径,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中,学生纷纷上台板书,写出了多种不同的结论。如:“直径有无数条”、“直径是数不完的”、“直径是最长的宽”、“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每一条直径都是通过圆心对折出来的”、“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一个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直径是没有最长的”……学生写完后让他们说出各自的想法,如“直径是数不完的,因为直径有无数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因为所有直径都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没有最长的,因为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教师一一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对于学生不太准确的理解,黄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有学生认为“直径是最长的宽,因为它比圆里小一点的直径都要长”。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小一点的直径吗?这个结论怎么改更准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达成共识:“直径要比不通过圆心并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长。”学生对直径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次提问:“直径研究完了,半径容易吗?你们觉得半径跟直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让学生把黑板上半径与直径的相同点用红色笔圈出来,学生一一圈出。学生在讨论、交流直径和半径的特征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圆心,讨论了圆的画法等知识。
为了避免教师“包办代替”、提问过于简单的情况出现,数学教师应该学会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或自由度,能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的“大问题”。黄老师设计的“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引发了学生对该内容的极大兴趣,学生从井盖中想像到圆有无数条直径,将生活现实与抽象的“圆”建立起联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径,黄老师又设计了一大问题“关于直径,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直径”的本质作出说明。“你们觉得半径跟直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一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概念之间作出比较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学生在研究直径的基础上,结合“圈一圈”活动,轻松地认识了圆的半径。
三、善于比较与优化,让学生深化理解“圆”的特征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
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和他们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他们需要在一种十分愉悦的环境下接受语言、体验语言、领悟语言、使用语言。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条件来满足儿童的这种学习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互动就显得相当重要。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堂设计很有创新精神,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也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他(她)们的课堂上,学生并没有真正表现出积极学习的高度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强烈意识,也没有真正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有效行动。应当说,这种情况与教师专业基本功不够完善,或有较大缺欠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专业教学技能,在教学基本功上不断地完善自己。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研究一下这五种基本功。
一、语言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语言基本功”,并不是单纯指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仅仅能够熟练地说课堂教学语言,还不能叫做“语言基本功达标”。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探索:
──在确认学生的词汇极为有限的这样一个前提下,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保持应有的流畅性?
──在十分有限的教室学习环境中,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保持应有的真实性?
──在由6-12 岁不同水平的学习群体中,应当如何用自己的英语和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具有不同个性的学习者群体中,应当如何用特定的英语与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
──在具有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群体中,应当如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要想比较系统地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接受一门可以叫做“课堂教学交际语言”的课程。目前,专家们正在组织编写适应此类课题的短训教材和配套材料。下面是此类课程所应具备的四个特点,在此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特点:
1.情景特点。
没有情景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有情景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2.人际特点。
没有人际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有人际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3.情感特点。
没有情感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有情感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4.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指导语言的低效运作:
课堂教学指导语言的高效运作:
二、行动基本功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发生具体行动的,实际上,教师的行动方式以通过具体行动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无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学习态度乃至学习方式都和教师的行动直接相关。限于本文的篇幅,在此不可能把涉及教师课堂行动的各方面问题一一讨论清楚。但可以通过行动实例的比较来研究教师的行动基本功。
1.站立。
( 1 )站立的姿态。
不好的站立姿态:
良好的站立姿态:
( 2 )站立的视觉覆盖面。
较小的视觉覆盖面:
较大的视觉覆盖面:
( 3 )站立的定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站立应当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2.走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走动也应当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的不同而不断调整。总的说来,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走动幅度和频度都应当大一些。
3.展示。
不能引起学习者充分注意的展示行动:
能够引起学习者充分注意的展示行动:
4.倾听。
教师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所发出信息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只有通过认真的倾听,才能及时地从学生那里获取实际而有效的学习信息和反应,据此,教师才能及时地进行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并调整教学过程。
没有很好地倾听:
聚精会神地倾听:
5.师生双向交流。
教师应当使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多样化:
6.师生多向交流。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当逐步实现不同形式的多元交流模式:
7.对学生行动的调整。
不进行行动调整的课堂活动:
进行行动调整的课堂活动:
三、情感基本功
从理论上看,情感可以归入其他范畴,而不必归入“基本功”的范畴。但是,笔者个人认为,专业化教师的情感活动涉及到内心沟通和外部表现的诸多领域;涉及到了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涉及到接受有效的技术培训,所以,我把情感的实施列入了“基本功”的范畴。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基本功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1.深爱孩子。
教师应当爱孩子,爱他们的情趣,爱他们的行为,爱那些发自他们内心的奇思异想,爱他们那种并不成熟但却充满智慧的言语表达。
2.理解童心。
教师应当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孩子们的世界,而不是完全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孩子们的世界。
3.体验生活。
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应当把生活中那些自然而合理的东西自然地引到课堂上来,引到课堂活动中来。
4.把握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细节来和孩子们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例如:
──在你倾听孩子讲话时,把他(她)的衣领整理一下;
──孩子正在寻找自己的铅笔,你会意地把自己的铅笔递给他(她);
──当孩子画图画时,你注意到他(她)遇到了小困难,在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你帮助他(她)解决了这个小困难。
这些“小动作”、“小安排”、“小帮助”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教学调控
当然,在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时,教师不仅应当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朋友,还应当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学习指导者,你是他们的老师。
四、艺术的基本功
本人历来主张:A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should be a dancer,a singer,an artist and an actor or actress,只要在教师培训中设置此类课程,进行系统的训练,小学英语教师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1.舞蹈基本功。
2.歌唱基本功。
3.绘画基本功。
1)学习画基本组块(Learn to draw Shapes)
2)学习画基本的点和线。
3)学习画基本造型。
4.表演基本功。
五、礼仪基本功
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引入新学习项目、组织课堂活动、展示和操作教学工具、指导学生学习和结束课堂教学的诸多事项上都应当注意得体的礼仪:
结束语:
也许,有的教师会问:我们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并没有系统地接受以上各个方面的训练(虽然可能在语言基本功上已经接受了较好的训练),那么,在任职期间,我们能够进一步获得这些基本素养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而且可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提高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本文的最后送给读者五个A:
1.Antonomy:加强专业技能的自主发展。
2.Action:加强行动研究,立足教学实践。
3.Awareness:提高教学意识。
4.Authenticity:加强语言沟通的真实性。
5.Assessment:不断进行过程评价,在评价中得到教学技能的提高。
摘要: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专业教学技能,在教学基本功上不断完善自己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语言基本功、行动基本功、清感基本功、艺术基本功和礼仪基本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
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和他们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他们需要在一种十分愉悦的环境下接受语言、体验语言、领悟语言、使用语言。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条件来满足儿童的这种学习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互动就显得相当重要。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堂设计很有创新精神,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也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他(她)们的课堂上,学生并没有真正表现出积极学习的高度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强烈意识,也没有真正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有效行动。应当说,这种情况与教师专业基本功不够完善,或有较大缺欠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专业教学技能,在教学基本功上不断地完善自己。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研究一下这五种基本功。
一、语言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语言基本功”,并不是单纯指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仅仅能够熟练地说课堂教学语言,还不能叫做“语言基本功达标”。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探索:
──在确认学生的词汇极为有限的这样一个前提下,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保持应有的流畅性?
──在十分有限的教室学习环境中,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保持应有的真实性?
──在由6-12 岁不同水平的学习群体中,应当如何用自己的英语和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具有不同个性的学习者群体中,应当如何用特定的英语与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
──在具有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群体中,应当如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要想比较系统地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接受一门可以叫做“课堂教学交际语言”的课程。目前,专家们正在组织编写适应此类课题的短训教材和配套材料。下面是此类课程所应具备的四个特点,在此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特点:
1.情景特点。
没有情景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有情景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2.人际特点。
没有人际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有人际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3.情感特点。
没有情感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有情感特点的课堂语言运作:
4.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指导语言的低效运作:
课堂教学指导语言的高效运作:
二、行动基本功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发生具体行动的,实际上,教师的行动方式以通过具体行动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无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学习态度乃至学习方式都和教师的行动直接相关。限于本文的篇幅,在此不可能把涉及教师课堂行动的各方面问题一一讨论清楚。但可以通过行动实例的比较来研究教师的行动基本功。
1.站立。
( 1 )站立的姿态。
不好的站立姿态:
良好的站立姿态:
( 2 )站立的视觉覆盖面。
较小的视觉覆盖面:
较大的视觉覆盖面:
( 3 )站立的定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站立应当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2.走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走动也应当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的不同而不断调整。总的说来,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走动幅度和频度都应当大一些。
3.展示。
不能引起学习者充分注意的展示行动:
能够引起学习者充分注意的展示行动:
4.倾听。
教师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所发出信息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只有通过认真的倾听,才能及时地从学生那里获取实际而有效的学习信息和反应,据此,教师才能及时地进行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并调整教学过程。
没有很好地倾听:
聚精会神地倾听:
5.师生双向交流。
教师应当使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多样化:
6.师生多向交流。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当逐步实现不同形式的多元交流模式:
7.对学生行动的调整。
不进行行动调整的课堂活动:
进行行动调整的课堂活动:
三、情感基本功
从理论上看,情感可以归入其他范畴,而不必归入“基本功”的范畴。但是,笔者个人认为,专业化教师的情感活动涉及到内心沟通和外部表现的诸多领域;涉及到了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涉及到接受有效的技术培训,所以,我把情感的实施列入了“基本功”的范畴。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基本功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1.深爱孩子。
教师应当爱孩子,爱他们的情趣,爱他们的行为,爱那些发自他们内心的奇思异想,爱他们那种并不成熟但却充满智慧的言语表达。
2.理解童心。
教师应当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孩子们的世界,而不是完全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孩子们的世界。
3.体验生活。
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应当把生活中那些自然而合理的东西自然地引到课堂上来,引到课堂活动中来。
4.把握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细节来和孩子们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例如:
──在你倾听孩子讲话时,把他(她)的衣领整理一下;
──孩子正在寻找自己的铅笔,你会意地把自己的铅笔递给他(她);
──当孩子画图画时,你注意到他(她)遇到了小困难,在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你帮助他(她)解决了这个小困难。
这些“小动作”、“小安排”、“小帮助”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教学调控
当然,在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时,教师不仅应当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朋友,还应当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学习指导者,你是他们的老师。
四、艺术的基本功
本人历来主张:A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should be a dancer,a singer,an artist and an actor or actress,只要在教师培训中设置此类课程,进行系统的训练,小学英语教师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1.舞蹈基本功。
2.歌唱基本功。
3.绘画基本功。
1)学习画基本组块(Learn to draw Shapes)
2)学习画基本的点和线。
3)学习画基本造型。
4.表演基本功。
五、礼仪基本功
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引入新学习项目、组织课堂活动、展示和操作教学工具、指导学生学习和结束课堂教学的诸多事项上都应当注意得体的礼仪:
结束语:
也许,有的教师会问:我们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并没有系统地接受以上各个方面的训练(虽然可能在语言基本功上已经接受了较好的训练),那么,在任职期间,我们能够进一步获得这些基本素养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而且可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提高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本文的最后送给读者五个A:
1.Antonomy:加强专业技能的自主发展。
2.Action:加强行动研究,立足教学实践。
3.Awareness:提高教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52—0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冷场”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情呆滞,师生互动不能积极开展,教学效果极差。异常现象的出现使教师很困惑,部分教师无所适从而归罪或迁怒于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错误,而是教师存在问题。是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导致的。教师要善于分析困惑的诱发原因,积极探索消除困惑的对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高自身能力
课堂质量低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导致的。要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使教师得心应手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得夯实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新课标和把握新教材的基本功;备课的基本功;运用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设计板书的基本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功等。教师要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精神。新课程提倡“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新理念,为了学生的良好前途,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以“勤”字当头,抓好做实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业务自修,积累教学基本功。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专业知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知识储备;教师需要不断地钻研教学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技能准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让教与学的活动遵循一般的自然规律。
3.开展教研探索,以教研促创新。教师要善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要善于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地求证和完善,将新成果再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达到以研促教的教学效果,取得教育方法的革新。
二、把握好每一节课
1.正确分析学生和认识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分析学生和认识学情。定位与备课时,分析学生学习过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教与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等,确认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分析学生、了解学情,教师才能在制定教学设计中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教学素材,优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展开教学工作。
2.充分分析和挖掘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提供教与学的基本信息。教师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调整、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同时还要领会本小节教学内容在课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做到了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才能为科学地制定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3.优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经典的方法,又有摸索自创的方法,方法很多。解决同一个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法的优选很重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基本功;构成;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105-02
当前新课程改革及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对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需要我们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需要分析新时代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功。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构成
(一)了解学生基本功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季苹指出:要想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调研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基本”,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前提和必要途径。作为教学设计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情调研应包括以下内容: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能力,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了解本节课中学生的兴趣点和困难、障碍分别在哪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是否已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哪些新知识可以为学生自学?为学习本节内容是否有了一定的方法基础?再如,作为教学反思有机组成部分的调研: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得如何?学生能力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情感是否得到陶冶?在确定了学生调研的内容之后,还应该根据调研内容选择适当的调研方式,比如学生个别谈话、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对调研结果归纳分析,从而正确评判学生学习状况并用于指导教学。
(二)教材开发基本功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教材”,教材上如何说,教师就怎么教。而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只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加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立足“预设”,巧于“创新”,课堂教学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就为课堂的发生发展留下了足够空间,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对课程重组整合、拓展开发的能力,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和重组,把教材内蕴的理念和素材通过开发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取得成效。
(三)教学实施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集中体现在上课过程中。传统课堂注重以下基本环节:导入、讲授、提问、布置作业,所以教师课堂上的功力就表现在这些环节的把握和过渡上。在新n改革理念的熏陶下,教师们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等等,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探究的情景、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教师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应变能力和睿智的调控能力。这些能力的练就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有诸多优点,如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像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学生多感官参与,又加强了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可以模拟一些有危险性、有毒物质产生或不易演示成功的实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可揭示微观世界的奥妙,加大课堂容量,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教师要想轻松驾驭课堂就要熟练运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对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正确操作,对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Office办公软件等正确使用,并能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五)科研教育基本功
“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对教师作用的描述。这就意味着现在及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具有一定科研素质的科研型教师。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和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不断尝试和探索,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为新课改推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也使教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二、提高教学基本功的思考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是基于课堂。至少在目前,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学知识与学能力、学知识与学做人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的。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和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此外,应抓好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活动单位的“听课”“评课”,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评课时要针对教师的具体课例,不仅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大的方面进行指导,明方向、理思路;还要从板书、教态、语言、操作、问答等小方面授方法、讲策略,让每位参与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收获。二是基于问题。不同教师、学科有不同的要求,自然问题也不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比较薄弱的教师,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诊断,找出问题。三是基于教师发展需要。正如肥沃的土地能长出好庄稼,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上才能盛开“教学实践智慧”之花。
(一)培训的方式
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不少,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一些网络培训,“网”气是有,“地气”接得不太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有机的结合。建议学校能结合网络培训,开展一些配套的教学和教研活动,既促进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使教师能学以致用。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以参与论坛交流,或在线备课等形式,与同行进行互动,达到了开阔视野,互相提高,共享资源的目的。
(二)引领的方式
专家的理论高屋建瓴,能让我们扩展观察问题的视野,拓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大量的国家级、省市级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名师课堂实录,“手把手”教会我们不少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经常开展集体研讨活动,让教师讲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故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等对教师提出的疑点、盲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研讨和对话,可把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三)反思的方式
论文摘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实效,要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思政”课青年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中,思想上要明确学科性质与特点,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塑造良好教学气质;教学实践中要明确教学宗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也要处理好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活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是“思政”课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往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热爱教育事业,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思想认识模糊,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忽视教学基本功训练、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实效。重视“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思政”课学科特点,探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不仅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维护“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必然要求。
基本功指从事某种工作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基本功则应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教学基本知识而言,教学基本功应当包括对所教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教学宗旨与教学方法的认知;就教学技能而言,教学基本功则应当包括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处理和对教学手段的应用。正是基于对这些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教师实现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过程。根据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首先要明确对自身学科性质的认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明确对课程教学宗旨的认知,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三,明确对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认知,掌握现代教学技能与手段。
一、明确“思政”课学科性质与特点,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塑造良好教学气质
明确“思政”课学科性质与特点,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思想保证,是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内在动力,决定青年教师教学的基本态度和气质。
高校“思政”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因此,就学科性质与特点而言,“思政”课既具有严谨的理论性、知识性,又具有严肃的思想导向性,是知识性与思想导向性的统一。相应地,“思政”课教师就既是理论体系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任“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价值多元和多样化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中,“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青年教师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思想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清并克服当前在教育中存在的实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影响,当代教育在培养的目标上也有实利趋向,较少关注人自身发展,是背离了教育本质的。当代社会精神道德危机的蔓延,种种社会问题的滋生不能不说与当前教育目标的这种实利性偏向有密切关系。唯经济至上、唯科学至上的教育观正受到社会普遍的反思与批评。马克思说:“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自身”,人自身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而其中个体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始终应当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广大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中,要自觉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认清自身承载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在国家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青年教师还要在思想上自觉塑造符合学科性质与特征的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经历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师个体人格魅力的表现。实践表明,教师个体的教学气质常常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学生常常会因为欣赏任课教师的教学气质而喜欢上“思政”课。一位拥有优秀教学气质的“思政”课教师既应当具有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与智慧,擅于应用各种教学技能与手段,也应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胸怀远大理想,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擅于与学生沟通,具有亲和力,并能始终保持积极健康、乐观自信的教学情绪。青年教师秉持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犷在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对塑造自身良好的教学气质形成自觉的认知,并予以实践。
二、明确教学宗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学科意识和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将推动青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的教学实践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基本功的阵地。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明确教学宗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宗旨和任务,注重“求真”品质和反思精神的培养
明确教学宗旨和任务才能确定教学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涵盖面广,但始终是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真理的兴趣和信仰作为最高宗旨的。无论是基本理论本身,还是理论的创立者及其继承发展者,都展现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求真”精神。在教学中注重把知识本身蕴含的“求真”品质和精神传达给大学生,理论和思想才能真正进人大学生的头脑,令大学生信服。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求真”也是教育本身的宗旨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要注重以合理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授理论所蕴含的真理品质,用理论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探讨人生真谛。
“求真”的品质总是和反思的精神相伴随。高校“思政”课与一般知识性课程不同,它所具有的突出的思想教育性和行为导向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现实感很强的课程。这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带着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去教学,增强教学的现实感、生活感,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感;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其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所谓“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的学习和品质的培养都要伴随主体自身自觉的反思,才能深化内心,并转化到行为中。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样性的社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升其运用理论分析同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反思精神,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健康成长。
2.发挥课堂多极主体性特征,以开放性视域开展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潜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具体来说,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具体到“思政”课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向学生讲清“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的性质”以及“怎么解决问题”等内容,拓展问题视野。所谓“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越来越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那种孤立的、单向的、单一的注人式教学方式很不满意。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不是孤立个体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而强调个体认知是一个与他人、社会共同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主体因而具有“多极性”,而与“孤立”、“单级”的个体相对。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要素共同参与教学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共同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积极的参与者,通过多层面的交流、沟通、互动,主动获取知识,得到思想的教育和提升。“思政”课教师只有将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与培养置于这样一个立体开放、交互式的教学视域下进行,面向生活来设计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角度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教学关系,才能更符合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从思想上有意识地将启发式教学置于开放性的视域中进行,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三、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技能,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基本手段
“教学是教育者机敏处事的能力,是教师的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是教学基本功的基本内容。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传统意义上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基本功中教学技能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革新。除了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外,今天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显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如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互动课堂的开展能力,等等。联系到调查中发现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处理好传统教学技能与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与手段。
1.处理好传统讲授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的关系,推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传统讲授法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被理解为“满堂灌”,这是一种片面理解。所谓“满堂灌”是指教师课堂中教学方式单一,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却不注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方式。传统讲授法不应当简单地被看作就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精彩地讲授”和学生“认真地听讲”仍是教与学中最基本的模式。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精彩地讲授”是欢迎的,排斥的只是枯燥单一的讲授方式,而不是讲授法本身。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放弃和排斥传统的讲授法。实际上,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不仅包含传统讲授法,而且应当被理解为对传统讲授法的发展。讲授法有利于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它在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就“思政”课的思想导向性而言,要让的理论与信念扎实地进人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也还必须做到“以理服人”。只有积极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对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进行深人浅出地分析、讲解,展现理论与方法的先进性与真理性,才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的信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因此,“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自身讲授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2.处理好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关系,重视传统黑板板书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直观性和趣味性明显增强。但是,因此忽视甚至否定传统黑板板书的运用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往往是一个流水式的单向过程,不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黑板板书可以克服多媒体课件的这些不足。黑板正板书可以展示课堂内容的整体框架和重难点,而副板书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注意力、强调教学内容的作用。而当教师通过板书对学生一些好的想法进行及时地记录和展示时,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热情也会迅速被激发。概而言之,传统板书和现代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有优缺点,青年教师应当扬长避短,结合使用两种教学手段,重视黑板这一传统教学工具的运用。
3.把握好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戏曲表演;基功;课堂;教学手段;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24-01
基本功,是蚯表演三大基本项目之一,基本功在每个学生艺术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基功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的基本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帮助他们树立良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要想教好基功课,正确认识和对待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通过录音、投影、幻灯、录像等电教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能将较难的动作分析得更加具体、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开蒙班的学生可以通过低、小、多、快这四种方式进行教学。
“低”即“低起点”。摸清学生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把起点放在学生只需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网络”。例如,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跟其谈话、口头讲述等方式让他们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功的情况下,就已经知道“拿顶”要顶肩、抬头、立腰、绷脚;知道“虎跳”要开、绷、直;知道做任何事、学任何动作,基础是关键。了解基本功在舞台以至个人艺术道路上的重要作用。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及长处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
“小”即“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其能达到的实际水平。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挫折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腿功教学中,不要求每位学生在压腿时脑门都要碰到脚尖,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有的学生腿的软度差,脑门只能碰到膝盖,那就要求他碰到迎面骨就行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使任务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多”即“多活动”。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尝试改变一个动作多次练习的情况,对多个动作进行分散练习,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大量参与练习实践,其能力也通过逐步积累而得到锻炼。例如,毯子功教学中,“虎跳”是经常练习的,如果单一练习“虎跳”必然使学生有厌烦感,注意力慢慢变得不集中。所以单一的动作不能过于集中练习,可以在练“虎跳”的同时练“小虎跳”“单冒小翻”,为学习“虎跳冒小翻”打下基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避免其在练功过程中,因为多次重复动作的练习而产生厌倦感。
“快”即“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可以将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并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或调整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授“蛮子”这一动作时,教师要把动作要领、发力点,以及应该什么时候摆腿、腰怎么用力、落地姿势怎样一一讲解清楚。学生在练功时要时刻记住动作要领,课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练习“逾越虎跳”,自己找蹬腿、提腰的感觉。下次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一定不能让学生形成“练不练无所谓,反正不检查”的想法,这样会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并失去威慑力。要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按正确的动作练习,即使自己不能单独完成任务,在老师的保护下也会比原来完成得更加顺利。
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思维活动的特征来看,“学”是指学习,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主动认知的过程,这种学习的思维活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状态,才有可能产生成效。思维的这种特征,也就决定了“学”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变化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他们在基功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为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英. 戏曲基本功的训练和软开度的关系[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01).
[2]彭三元.浅谈戏曲基本功训练[J].黄梅戏艺术,1991(04).
[3]李离长.论戏曲基本功与教学[J].大众文艺,2015(24).
[4]张海边.谈戏曲基本功教学之下高训练[J].大众文艺,2011(14).
[5]周振东.戏曲基本功的重要性[J].东方艺术,2009(S2).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推进课堂变革为重点,以提升教师队伍的基本功、专业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求真务实,主动推进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以开发区"基于作业单的互助课堂构建行动"为方向,基于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科研成果基础,通过项目研究、专家指导、基本功锻炼等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常规教研,培养教师自觉能动力
1、强化教研组活动的常态性。成立了三个教研组,定期了解在日常教研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各科研究专题。教科室时时对教研组进行摸底查看,并督促各教研组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督促教师认真听课,当场完成听课反思。
2、坚持校本教研的专题性。制定恰当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每学年按照规划任务按时完成。每学年的校本教研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那就是各学科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变革。
二。利用专家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力
我校从2014年就可是聘请校外的学科专家到校指导学科专业。经历了两年,我们一直始终如一的聘请同一位学科指导师。从课堂把握到文本解读再到作业单设计研究。我们一直前进在进步的路上。同一位学科指导师的蹲点式指导,也让学科指导师对我校的教师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对他们的指导工作更有师情积淀。各学科教师面对学科指导师,在指导前组内认真磨课、思考、优化;指导时,各组成员认真思考、观察课堂;指导后,组内成员认真反思、优化。这样的一种经历,让每一位教师在原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在这一年中,我校在区"我心中的好作业单"评比中,4位教师获得区一二等奖;在区"新常规,新设计"评比中,6位教师获得区一二等奖。类似获奖,比比皆是。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研究力
我校坚持以教师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能力。过去的一年,各学科教师积极进行关于自己学科的课题研究,通过课堂的研究去督促和带动自身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能让教师对自身的不足点看得更透彻。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能更有针对性的切入自己的不足或者感兴趣的研究点。在我校《三单教研:基于作业单教师研修项目的策划与研究》该推广课题的带动下,教师们科研的兴趣异常高涨。用于思考,积极创新,在科研的路上,活动丰硕成果。2015年下半年公布的课题获奖名单中,我校今年结题的五个课题顺利结题,并有4个课题活动获得市二等奖、区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这样的丰硕成果,当然离不开教师对研究的热情,和研究方法的恰当掌握。
四。发展教师基本功,培养教师发展持续力
关键词:教练式 点石成金 兴趣 基本功 小课堂 大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曾几多感慨语文教学举步维艰;又曾几多感到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远离语文。面对语文教学的种种困难,也每每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如何让学生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不再望而却步?这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大问题。现在我就说说我的粗浅见解,以求教于经验丰富的前辈们。
一、学生“乐”语文,“教练式”是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
其一,“教练式”是向学生“教方法”的最佳手段。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应用语言文字。那么又如何才能达到这“双基”的教学目的呢?有一个寓言故事很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故事说,有一个能点石成金的神人要报恩,他问报答者要什么。而那位的回答竟是“我就要你那个手指”。这个故事可以启发我们,我们语文教学的“教练式”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一些教师受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把每个单元的每篇课文及每篇课文的每个方面都讲深讲透,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常常形成教师“喋喋不休”,学生却“一无所获”。如果语文教师能让学生树立起“练”的观念,指导学生的“练”,使学生在“练”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不是既给了学生这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又教会了学生运用了这个手指吗?
其二,“教练式”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问的第一位导师。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于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该如何调动呢?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能把自己某个方面的才能展示于众,且得到众人瞩目,那该是最能激发和调动其兴趣的事情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我们惯常多用于贬义的词“自我表现”。设想,如果人类本性中没有这种“自我表现”,那就不会有今日的奥运竞技盛会与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伟绩。而在语文教学的“教”与“练”中,又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
二、学生“乐”语文,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扎实而深厚的基本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了扎实而深厚基本功的教师,才能从严“教”,从严“练”。
近年乒坛名将频出,冠压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位功夫深执教严的“少帅”蔡振华。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教练”莫泊桑时,竟提出令人望而却步的苛刻要求。要求莫泊桑“要一笔写出一个马车店的守门人与其他二十个马车店守门人的不同”。而正是这样苛刻的“教”与“练”,才使莫泊桑写作成就超过了老师,成为世界的“短篇小说之王”。
以上内容告诉我们,我们的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砸实自己“听”、“读”、“说”、“写”的基本功,特别是“写”的基本功。时下不少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一上作文课,就“脑瓜仁儿疼”,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天桥把式,光说不练”。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让我们砸实基本功,人人争做强将,共同去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教练”强兵吧!
三、学生“乐”语文,尤需“小课堂”与“大课堂”的紧密结合
前面已经提到,“语文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旦学生有了这方面的兴趣之后,又会自发地在语文课堂上去涉猎语文知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则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从“小课堂”逐步跨入“大课堂”,并努力使“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营造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听、读、说、写基本能力的良好环境。
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强。教师的看家本领主要是“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但是,据笔者观察了解,现在的很多青年教师基本功都不强,尤其是“三字”情况不容乐观,而其他方面如教研、教学的基本能力更需要不断提高。
二是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强。不研读课程标准,不品读教材,不了解学生,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强的症结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不清晰,该讲的不讲,该读的不读,该写的不写;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简单的讲深了,该带着学生细细品味的却一带而过……诸如此类状况,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上多有发生。
三是关注学生意识不强。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是课前所设计的教案,而忽视了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唱主角,学生茫然、被动地接受;教师为了顺利地实施教案,往往只和优等生互动,生怕后进生回答错误而耽搁教学时间,等等。这种忽视全体学生的情况,往往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干扰。
以上说明,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使他们站稳讲台,迫在眉睫。于是,学校推出了“视频研修”工程,加快培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二、视频研修的基本模式
何为视频研修?在此以电影作比方:有“剧本”――反复打磨的教案;有“彩排”――组内的听课讨论;有“公映”――正式的上课,并有全程摄像;有“影评”――听课教师的评课、议课;有“回放”――上课教师反复观看视频,全面剖析自己的课堂。通过视频研修,全面、深入地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
1.一位师傅,一个团队
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师傅,师傅全程参与徒弟的视频教研课,同学科的教师也以团队的形式积极参与。青年教师在第一次试教前一个星期将教案发到校园网站的“视频研修”板块,所有同学科的教师认真阅读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并跟帖。青年教师在广泛听取其他教师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再写出第二份教案,交由师傅把关、评价、修改,形成第一次试教的教案。
2.三次练兵,一场亮相
学校每个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一个青年教师的视频教研课都要进行三次“练兵”,一次亮相。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师傅与同一个年级组的教师都要听青年教师的每一次试讲。在听课过程中,四位听课教师通力协作,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提问及理答、教案的实施和关注学生及教学机智四个角度观察课堂。每一次听完课后,每位听课教师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青年教师则根据听课教师的反馈,做好课堂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三次试讲,不断改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视频研修中检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是四十分钟的亮相。届时,校领导班子以及所有的同学科教师都会来到青年教师的课堂,聆听他们讲课。两台摄像机同时工作,一台在教室后方记录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另外一台则在教室前方拍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四位观察员分别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提问及理答、教案的实施和关注学生及教学机智四个角度观察课堂,并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表。课后,观察员把整理好的课堂观察表交给青年教师,供青年教师教后反思所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则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进行剪辑后提供给青年教师。
3.一个视频,多处视角
如果说,前面的几次教学是在同行的推动下不断进步,那么,青年教师反复观看视频,剖析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则是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方式。
第一遍看视频,青年教师要进行教学实录,记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第二遍看视频,要看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达成,要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第三遍看视频,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积极举手发言等,如果没有的话,要分析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第四遍看视频,是看自己的书写是否美观,教态是否自然,语言是否精当等。视频研修使青年教师得以反复回观自己的教学视频,多角度反复研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视频研修的意义
1.如琢如磨――潜心钻研促成长
磨课,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一般情况下,磨课都是参加竞赛课或展示课的教师所做的工作。而青年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工作的前几年很少有机会参与竞赛课或公开课。因此,学校打破常规,把视频研修这一特殊的磨课方式变为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要“磨”一节视频研修展示课,每学年要“磨”一节视频研修竞赛课。如此扎实而有效的频研修工程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视频研修的开展不仅仅是关注青年教师能上好一节优质课,更关注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不仅要“磨课”,还要“磨人”,让青年教师从“磨”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建构。
2.如切如磋――精诚团结展风采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不是孤军作战,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位师傅,还有一个教研组做强有力的支撑,每一个团队都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引领作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种种棘手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团队给予有效的帮助。
团队在青年教师的视频研修课中应发挥的作用包括:解读课程标准,做到“分阶段粗读,分学段细读”,让青年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体会;解读教材,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所教课文的相关内容以及前后联系;解读教法,使青年教师能根据教材、学生,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剖析课堂,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青年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形成优势互补。
3.华丽转身――累累硕果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