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居住;设计;以人为本
1.居住建筑设计的理念
1.1居住建筑主题的确定
首先是以人为本。居住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以人的使用目的为设计根本,在自己鲜明主题的思路下,充分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特点和元素,从环境、功能、目的、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产生的缺陷。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所产生的先进功能,如监控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用,保持居住建筑的相对先进性。
其次满足综合技术指标。居住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认可程度。
另外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上,还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结合,保持独特的韵律和文化品质,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符号装点建筑,整齐而不呆板,赋有韵律;变化而不凌乱,展现均衡。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
1.2居住建筑外观的打造
居住建筑,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赋有生命力的居住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想协调,彼此协调且能容人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建筑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居住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居住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表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风格。
今天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挖掘文化元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将城市历史、文化、民俗融于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可以极大的丰富居住建筑的内涵,提升居住建筑的文化层次。
1.3居住建筑合理、实用的功能
质量完善美好的内在生活环境,包括符合美学尺度的建筑空间,便捷的生活系统,安全的居住环境,完备周到的服务设施,需要从很多细节设计人手才能打造一个好的居住。
1)功能的分配
客厅:在现在居住建筑中,客厅一般作为居住建筑的公共性区域核心,布置时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提高使用效率,兼顾会客、进餐、家庭休闲娱乐的功能需要,留足开间、进深的尺度空间,满足家庭不同成员的需求。
卧室:根据现代家具的尺寸合理布置,考虑有最佳的采光、通风朝向。
厨房: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流程方便,注意上下水、热水、天然气管线综合,在设计中了解的表、阀布置位置,执意防火、防暴防护要求。卫生间: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卫生间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的主要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等都集中在卫生间中,而且装修要求也较高,所以,在设计卫生间时,要注重卫生间空间尺度的合理性,无论装不装浴缸,都应该考虑其位置布置的可能性,给以后改造流足余地,空间应该有足够的舒适性。
书房、健身房: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在家庭中要设计有充电和调节生活节奏的环境设计,所以就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计书房和健身房,该空间设计应该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
2)自然环境的考虑
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其居住平面布置间距一定要通过计算,绝对避免有无直接采光通风房间的户型。还应该避免光污染和楼房间视线干扰的产生。
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居住户型,在不能满足直接通风的居住户型中,应该考虑侧向通风,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风不畅,或在局部之中造成有害气体的集中排放。卫生间应尽量考虑自然通风。并按规范设计通风道。
3)家居电器的预设计
完善的居住设计必须有好的设备配套。包括给排水、采暖、供电、电视、电话、网络、门禁等设施。其中弱电智能(网络、通讯、保安、服务系统)居住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将居住、休息、交通管理、通讯、文化、公共服务等复杂的要求结合起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把各种变化因素考虑进去进行设计,比如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水电抄表收费的主动化、放火防盗和应急服务的自动化、门禁、电梯、路灯的管理自动化,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4)公共设备的合理性
在总体因素上,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锅炉房)、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在现在的居住建筑中物业服务会所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为住户预留一定的空间余地,以便住户的更新改造和个性的发挥,在设计荷载、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的使用上综合考虑。
2.实例工程概况
某建筑大厦建筑高度为90 m。地下2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1层有部分空间招待所大堂、餐厅和厨房等。第6层以上为“双塔”式主楼,其中第6层为设备转换层。西塔楼第7层~14层为招待所的客房及其会议室,第15层以上为居住。东西塔楼的第16层为消防避难层。该大厦用地地块呈方形,但是,要在占地面积有限的基础上,创建出集居住、旅行、娱乐和商业于一体、容积率高达10的“无限”空间,非超高层建筑莫属。该大厦的设计具有4个特点。
(1)大厦的功能多,建筑师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在总平面设计理顺其人流、车流交通以及各层面的休闲空间。
(2)在地下1层局部和地上5层商场的建筑设计,将新的商业概念引入建筑―――快乐购物,休闲购物。
(3)立面设计打破陈规,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多彩涂料饰面。
(4)采用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设计出独特的建筑构造
2.1舒适且功能齐全的建筑环境
在总平面设计中,我们力求“更为合理利用处理公共空间中组团绿地的私密性和共享性的关系,合理规划以避免居民进入非生活区,合理利用通道解决建筑和环境间关系等”。该大厦内设商场、超市、风味小吃、招待所、社区游泳池、桑拿及居住等,其功能之多在高层建筑亦不多见。处理好车流和各个层面人流的水平和垂直交通流线,是总平面设计的关键。本工程充分重视流线设计,将商场、超市、招待所的人流出入口分设于建筑的南侧和东侧,直接面向公路两侧,为招徕顾客和旅客创造商机。两幢塔楼居住,商场货物仓库,以及招待所内部人员和货物出入口,均设于北面。地下汽车库两个出入口,分设于东北角和西北角。这样一来,各股人流与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泾渭分明。
建筑的高容积率虽然给环境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绿化和休闲的空间设计仍然是设计的重墨之处。当今社会,环境的优劣越来越被购房者、商场业主和入住招待所的旅客所关注。该工程地处道路的路口,是交通汇合处,绿化景观将成为道路绿化空间序列中的一个节点。因此,该大厦的绿化景观的设计重点分为四个部分。
(1)南面商业广场绿化,结合两条路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节点空间与广场绿化穿插设置,使之融成一体。这就提供给市民一个较舒适的购物环境。
(2)在大楼呈加斜角的“L”型的半围合的西北角,即两个塔楼居住的出入口处,设计一块面积约600 m2开敝的绿地空间。以此作为住户纳凉、休闲和小憩的场所
(3)在裙房的屋顶,设计屋顶花园,作为招待所旅客的室外活动空间。
(4)在第16层的弧型联体屋面上,设置游泳池。虽然游泳池的面积不大,但却为住户提供了夏天炼身、儿童嬉戏的场所。“以人为本”的绿化设计,也使各个组群的人都各得其所。如图1所示。
图1第16层平面图(mm )
2.2居住与商业服务的巧妙结合
该大厦引入的是快乐购物和休闲购物的新理念。人们在每天的劳作之余或休闲时间,走进该大厦购物,饿了、渴了或累了,可以走进风味小吃品尝一下。
2.3简洁而色彩绚丽的建筑形象
大楼立面造型设计力求简洁,以突出高层建筑的整体效果,没有过多的装饰。建筑形象既要服从经济繁荣时期的商业性需要,又要兼顾居住环境的朴实与温馨,以免建筑设计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华而不实。因此,设计中采用彩色涂料饰面,运用现代国际流行的多彩设计手法,用木瓜色、藏青色、浅棕色、深棕色等4种颜色涂料配以局部蓝色玻璃幕墙。多彩颜色设计,可以反映商业建筑的热烈、朴实的体型,表现居住建筑的温馨。
2.4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整幢建筑除局部使用玻璃幕墙外,外墙窗均采用白色塑钢窗。虽然塑钢窗并非最先进的窗型材料,但是比起现在通常使用的铝合金窗,具有导热系数低、耐腐蚀、耐磨擦、抗老化和易清洗等优点。塑钢窗材质表现出与人的亲和性,特别在冬天,它比起冷冰冰的铝合金,人们更愿意接近和触摸。由于塑钢窗的导热系数低,无论在北方取暖的建筑里或者在南方空调制冷的房间里,它均是节约能源的好材料•在居住除分户墙之外,户内隔墙都采用泰柏板轻质隔墙。所谓的泰柏板,就是在两片钢丝网中间夹着难燃材料岩棉。安装上墙之后,再两面抹灰。轻质隔墙的选用,使结构荷载减轻,减少结构的造价和投资。这种材料比起GRC墙板,防水的效果更好;比起多孔砖墙,因其厚度仅100 mm而节约了户内结构面积,故使用面积更大;比起轻钢龙骨TK板墙,它的隔声质量更好。建筑师并不是简单地整齐地安排空调室外机位置。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安装室外机的安全问题与大小不一的空调室外机,会给立面造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每户其中1间~ 2间房间的窗台下,设计了假阳台。这样的栏杆挡住了室外机,给城市一个较好的景观;安装安全,且室外机的热气散发快。冷凝水统一组织排放到PVC立管中,净化外墙,避免上下层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在裙房屋顶上设计游泳池,显然是不可行的。游泳池理所当然地设置在两塔楼之间的椭圆型联体的屋顶上。
3.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需求从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居住建筑设计注意在以下几方面要特别用心:
(1)树立的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意识,从建筑体、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选择等方面考虑,从建设的源头―――设计抓起,执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国家基本国策。
(2)树立安全观念,重视的消防设计,注意从防、堵、灭、逃、救几个环节周密考虑。不但注重单体建筑消防设施、通道、防护距离的设计,还要注重居住区消防设施配套设计,相关专业密切配合设计出安全、可靠、合理的消防系统。
(3)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理念,创造绿色、文明内涵、有文化传承的居住建筑。景观设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尽量做到集自然的元素树木、花草、流水、山石和非自然因素灯光、道路、建筑、雕塑、人文为一体,创造出回归自然的氛围,与建筑主题风格、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相一致,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因地制宜,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睿,《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5第10期
[2]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09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生活居住建筑,是指居民住宅(以下简称居住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中对日照有特殊要求的托幼卧室、活动室,各级各类学校教室,医院、疗养院病房,养老院居室等建筑(以下简称公共建筑)。
第三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以下统称建筑)与生活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卫生、环保、安全、交通、工程管线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要求外,须同时符合本规定。但生活居住建筑中临时建筑,以及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为生活居住的建筑,被遮挡时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本规定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第五条 建筑间距、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建筑间距系数,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一)建筑间距一般情况下,以遮挡建筑阴面外主墙面至被遮挡建筑阳面外主墙面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计算;遮挡建筑屋面坡度大于1:2时,建筑间距的确定应考虑遮挡建筑屋脊对遮光的影响;按遮挡墙面宽度计算建筑间距时,以遮挡墙面与相对墙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计算。
(二)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一般情况下,以遮挡建筑的建筑高度(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面的垂直距离)加上遮挡建筑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与被遮挡建筑室外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计算;遮挡建筑屋面坡度大于1:2时,以遮挡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遮挡建筑屋脊顶的垂直距离加上遮挡建筑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与被遮挡建筑室外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计算;遮挡建筑计算高度不应考虑被遮挡建筑底部房屋的使用性质;建筑屋顶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屋顶装饰物等局部凸出部分不应计入遮挡建筑计算的高度。
(三)建筑间距系数以建筑间距与遮挡建筑计算高度的比值计算。
第六条 条式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建筑间距:
(一)在二环路内进行旧区改造,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9米以下(含9米)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3,且建筑间距不得小于6米;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9米至21米(含21米)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21米以上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7.
(二)在二环路以外地区和二环路内新征地上进行开发建设,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9米以下(含9米)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且建筑间距不得小于6米;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9至21米(含21米)之间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7;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21米以上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2.0.
(三)在二环路内经市政府批准的特定地区进行住宅建设时,建筑间距原则上按下列标准确定:
1、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21米以下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3,且建筑间距不得小于6米。
2、遮挡建筑计算高度在21米以上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3、原有居住建筑被新建居住建筑遮挡时,其建筑间距系数按第六条第一款确定。
第七条 条式居住建筑垂直布置且短边对东、西、北侧居住建筑长边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短边宽度的1.3倍,且不得少于1 2米。
第八条 条式居住建筑呈一定角度布置时,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的,建筑间距按第六条规定确定;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的,建筑间距系数按第六条规定的标准相应减少0.2;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的,建筑间距按第七条的规定确定。
第九条 条式居住建筑短边相对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6米。
第十条 点式居住建筑(是指有一组垂直交通且主体高度大于或等于主体长面宽的建筑)与条式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为:
(一)点式居住建筑对东、西、北侧条式居住建筑长边的建筑间距在二环路内进行旧区改造时,不得小于点式建筑主要遮挡墙面宽度的1.4倍;在二环路外地区和二环路内新征地上进行开发建设时,不得小于点式居住建筑主要遮挡墙面宽度的1.5倍;在二环路内经市政府批准的特定地区进行旧区改造时,不得小于点式居住建筑主要遮挡墙面宽度的1.3倍。
(二)点式居住建筑对南侧条式建筑长边时,建筑间距按第六条规定确定。
(三)点式居住建筑对条式居住建筑短边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条式居住建筑短边宽度的1.3倍,且不得少于13米。
第十一条 成组布置的点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为:
(一)在二环路内进行旧区改造时,不得小于主要遮挡墙面宽度的1.4倍。
(二)在二环路外地区和二环路内新征地上进行新区开发建设时,不得小于主要遮挡墙面宽度的1.5倍。
(三)在二环路内经市政府批准的特定地区进行旧区改造时,不得小于主要遮挡墙面宽度的1.3倍。
(四)沿城市主要道路一侧布置的点式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0米,但不影响周围其它生活居住建筑采光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二条 非居住建筑为遮挡建筑时,其与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参照上述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 托幼卧室、活动室,各级各类学校教室,医院、疗养院病房,养老院居室等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下列标准确定:
(一)条式建筑长边对东、西、北侧上述公共建筑长边时,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2.0.
(二)条式建筑短边对东、西、北侧上述公共建筑长边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条式建筑短边面宽的1.5倍。
(三)点式建筑对东、西、北侧上述公共建筑长边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点式建筑主要遮挡墙面宽的1.6倍。
第十四条 建筑形体复杂的遮挡建筑,应依据上述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各部位的建筑间距。
第十五条 规划红线宽度3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筑之间和本规定中未涉及的特殊情况,建筑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规划要求确定。
第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外的城镇生活居住建筑间距参照本规定中二环路外地区建筑间距标准执行。
关键词:建筑:间距;规定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本文是对《鞍山市城乡规划条例》中有关建筑间距的部分条款的补充和细化。
二、针对东北地区高层建筑的日照特点,笔者结合鞍山市具体建设开况,为合理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确定以下三条原则:
(1)合理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结合条例:中心城区应当依据规划要求按时序成片实施改造或者开发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结构,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和停车场,保护山体植被和城市传统风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分级控制,整体容积率最高控制在1.0-1.5之间,建筑密度最高控制在30-35%之间。各具体建设用地按规划单元集中成片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容积率不得大于3.0,建筑密度不得大于35%。
(2)符合国家有关日照的规定
结合条例:涉及有日照需求的建筑物时,建筑间距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关日照的规定,并采取日照分析方法确定。
(3)充分考虑城市景观生态风貌
结合条例:千山东路两侧应当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有限度地开发建设住宅,鼓励开发旅游项目,建筑以低层、低密度开发为主,提高建设地块绿地率,保持山体周边的视线通透;
三、 以往的建筑间距确定方法:
参考以往的、其他地区的建筑间距规定,一般由几种方法组成:
一是采用固定的建筑间距系数,这一般是对于多层建筑而言;
二是采用分区间的建筑间距系数,比如建筑高度40-60米设一个,60-80米设一个;
三是按建筑高度计算建筑间距系数结合按建筑面宽计算建筑间距系数。
四、 问题的提出:
采用固定的建筑间距系数不适用于高层建筑间距,如高度100米,按1.5倍计算,为150米,按1.0倍计算,也要100米,显然土地使用面积很大,经济性较差。
采用分区间的建筑间距系数,如建筑高度40-60米,按1.0倍计算,60-80米按0.7倍计算,则59米高,按1.0倍,间距为59米,而60米高,按0.7倍间距为42米!容易产生漏洞,衔接上有矛盾。
按建筑面宽计算建筑间距系数,由于面宽比不宜合理确定,容易导致建筑间距过小,导致住区环境恶化,空间局促,视线压抑。
五、技术策略:
(1)淡化建筑间距系数,突出建筑层数:
把单一固定的建筑间距系数非线性化,把它均匀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建筑高度中去,再把建筑间距与建筑层数紧密联系起来,创建一条从非线性回归到线性的数学规律。
具体思路――建筑每增加一层,间距增加几米。
(2)分段设置,兼顾高中低各种建筑高度的间距特点:
具体设置――多层建筑,建筑间距适当加大,即高度每增加3米,间距增加5米;
―― 中高层建筑,建筑间距适中,即高度每增加3米,间距增加2米;
―― 高层建筑,建筑间距适当减少,即高度每增加3米,间距增加1米。
(3) 结论:既避免了高层建筑间距过大,造成土地浪费,又避免了多层建筑间距过小,环境局促压抑,并保证了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及间距系数一一对应,具有连续性。
六,关于居住建筑间距的其他几点建议
(1)结合黄金分割原理,确定高层建筑的面宽
规定表述为:
(一)建筑高度小于24米的,面宽不得大于55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米、小于60米的,面宽不得大于50米;
(三)建筑高度大于等于60米的,面宽不得大于45米。
(2)提出建筑侧向通透率(SP)
结合条例:城市河流两岸应当严格控制开发密度和高度,并在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视线通透。
概念:建筑侧向通透率――建筑侧向间距之和与建筑面宽及侧向间距之和的百分比
规定表述为:沿河流、公园、绿地、自然山体等城市生态景观空间成组布置高层建筑时,建筑侧向通透率不应小于35%。
。
公式:( S1+S2+S3 ) /(B1+B2+B3+B4+S1+S2+S3 )≥ 35%
(3)考虑了建筑物退让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如何确定)的问题
结合条例规定表述为: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地界的,应当与用地界线外的相邻用地合理分摊建筑间距,且不得小于最小间距的1/2。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北侧建筑控制线距用地界限的距离,至于对东西两侧地块的建筑退线,涉及到日照时间的分配问题,将在具体规划阶段研究解决。
(图为:用地界线 建筑控制线)
(4)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居住建筑纵墙相对间距
规定表述为:
新建建筑物高度小于等于24米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且不得小于15米,同时应当符合卫生视距要求;
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24米、小于等于50米的,间距不得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0.8倍,且不得小于25米;
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50米的,间距不得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0.5倍, 且不得小于40米。
(5) 居住建筑在主要采光面受单栋高层建筑遮挡而两者平面有错位的,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主要采光面重叠的遮挡面宽度小于6米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0米。
(6)被遮挡住宅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正向间距规定的最小间距的1/2,且不得小于20米
【关键词】居住建筑,创新,发展
1 居住创新发展
1. 1 居住建筑创新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居住建筑在不断完善规划设计的同时,不断倡导节地、节水、节能、节材,致力可持续发展。追求完美与和谐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共同目标。
1. 2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现况
目前业界公认的住宅开发建设领域最具权威的是开发理念和创新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波逐流,在全行业弘扬了用于创新的可贵精神。
2 住宅建筑创新设计发展
当前,我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目标,中国住宅建设正沿着人与自然相协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轨迹在不断摸索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3 居住创新设计实例
1) 现举一个居住建筑创新设计实例: 一个生态城市由三座相互连接的村庄组成,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以绿色健康、科技创新以及旅游开发为不同主题的混合功能开发区,并将依次开发这些村庄。
城里的居民能方便的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500 m 以内即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城里的居民可以沿专线,穿过郁郁葱葱的美景,步行或骑车去上班、购物或上学。
对步行及骑自行车的鼓励使得人均所需道路得以减少,机动车道相应减少,儿童与骑车人的安全将获得极大完善。同时,用于道路开发的启动资本也相应降低。道路的设计将更多地按照当地居民住房进行规划。垃圾可通过地下封闭管道运往垃圾再利用与处理厂,在此被转化成肥料和能源。这样一来垃圾运输车成为没有必要使用的一部分,在提升街道和提高空气质量方面,都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降低了医疗的支出。
让我们重新回到城镇的道路两旁: 这里将会绿树成荫,夏日里为行人提供无限荫凉,是避暑的好地方。空气中回荡着鸟鸣声和水流声。另外,道路上不再有使用汽油或柴油发电机的车辆,同时在运行时不会发出噪声。
小区规划着力于发挥海之优势,山之地势。高层住宅的布置尽量达到最大的观海效果。由于高层建筑日照间距要求,楼侧又留下了较大的距离,使小区内的空间显得十分开敞、通透,这样有利于观山观海,构筑出不可多得的优美环境和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较好的利用和保留了起伏的地貌和原有树木,构筑环岛、溪流、花谷、森林等,使起伏的森林陈于建筑之间。
2) 居住创新生态城市将成为一座生动的、具有现代浓郁文化气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健康城市。通过设计,将使这里成为“视”“听”“触”“味”“嗅”觉全方位的感觉,成为一个展示城市生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秀范例。
3) 本项目的建设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指标和标准,做好单体设计。
本设计方案坚持以方便使用为原则,从而达到功能适用、安全卫生、经济合理的目的。设计中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提出的三个发展的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以使新建建筑力求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功能流线。
根据当地的气象、气候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达到最佳程度,为人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以着重体现建筑本身的特征为依托,在立面风格、建筑造型上彰显学校建筑朴素而不失清丽、稳重而不失大气的建筑特质。
在设计中,我们引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空间组织以功能为先导。考虑到建筑空间交流开放的特质,把立面的界面重新考虑,使用半开敞、灰空间等手法,使建筑与外界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建筑给人们的视觉冲击首先体现在其整体造型上。我们以使用功能的需求为基石,深入挖掘视觉意象的魅力,认为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感的造型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丰富的建筑语言和造型变化是形成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立面设计稳重大方,谦虚稳重之中还带有一种自信豪迈之气。建筑色调淳厚,以白色为主色调,为突破单调感,使用了一些灰线条做修饰,从而使建筑风格朴素、严谨,又不失活泼,增强建筑归属感与生活气息。立面造型采用了一些特殊处理,通过顶部到底部的大面积有韵律感的框架造型的运用,突显建筑的挺拔感,顶部的造型加以相应的艺术处理,增加了层次感,丰富了建筑造型。
4 施工图设计及墙体工程
在建筑设计已经完善的基础上,考虑施工图设计,要考虑它的可实施性及合理性。
4. 1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 生活用水、消防用水、雨水) 、采暖( 通风) 、电气( 强电、弱电) 的设计等。
设计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有关设计方针政策,执行设计依据;贯彻“四节”“一环保”原则,做到投资合理; 精心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设计质量。
4. 2 墙体工程
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内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和非粘土烧结实心砖。地上部分除卫生间墙体外其余墙体均为钢筋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及轻质混凝土隔板墙,并满足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内隔墙除注明者外均应砌至梁或楼板底,并挤实。墙体留洞与封堵: 通风道处墙体采用120 厚非粘土烧结实心砖及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待管道安装后再砌筑。安装后应按结构图纸把楼板洞封堵严密。电井检修门为防火门,并做100 高同墙宽的C15 混凝土门槛。通风道内壁均随砌随抹20 厚1∶ 3 水泥砂浆。
内外墙留洞: 填充墙预留洞前,应配合设备施工图纸,确认留洞位置大小及标高,因此在砌筑前设备安装施工方应进场予以配合。
消火栓洞口处理: 除图中表示明装外,其余均为200 厚混凝土墙按要求留洞,消火栓安装后用硅酸盐砖封堵60 厚,加铺8 厚防火板,综合耐火时间不小于2 h。消防栓预留同墙厚时消火栓背面做30 厚钢板网抹灰。其他注意事项:
1) 内外墙构造柱及拉筋、圈梁、门窗洞过梁,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仔细对照各专业图纸,且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 楼梯间及走道采用砌体填充墙时,楼梯间及走道两侧墙面需采取以下措施:
a. 墙面挂4@ 300 绑扎或焊接钢筋网。钢筋网四周应采用锚筋等与楼板、梁、柱或墙体可靠连接。b. 钢筋网应采用6@ 600L 形梅花状布置的锚筋固定于墙体上。c. 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有门窗洞口时,应将钢筋弯入洞口侧边锚固。d. 墙面抹灰采用M10水泥砂浆,抹15 厚自控箱变保温储能材料。钢筋网外保护层厚度为10 mm。
关键词:老年住宅;住宅设计;居住空间
近年来在老年人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国家建设部和民政部于1999年5月14日签发了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并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2003年颁布了GB/T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这是我国现今进行老年人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
设计老年人住房时,必须从方案的目的性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文娱体育活动及社会接触等方面,照顾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老年住宅的使用功能和设计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它要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
(1)照顾到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
(2)具备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需求而改变空间形式的特性,这种可改造的空间可以适当调整住宅的和功能,比如日本提出的“百年住宅”和“长寿住宅”,是通过改造住宅空间来适应人不同阶段居住的需求;
(3)不管是单独的住宅还是大型的社区都配备丰富精神文化的设施。
2.老年住宅的一些注意事项
(1)一般规定: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介助到介护变化全程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
(2)出入口:出人口造型设计,要根据老年记忆衰退的特征,突出标志性。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应大于120mm,踏面宽不应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3)过厅和走道: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等条件,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应设门槛,地面不要有高低差。
(4)楼梯、坡道和电梯: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的缓坡楼梯。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设坡道。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应该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
(5)居室: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通风等,室外应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要超过3人。
(6)卫生间:老年住宅、老年院、老人公寓必须设紧邻卧室的独立卫生间。独立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卫生间应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3.老年住宅的设计原则
(1)自立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应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延长健康期,推迟护理期为目标。老年人使用的设备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其服务方式以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空间布局应增进老年人机体活动愿望,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信心和更长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原则。
(2)可变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满足居民进入老年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使老年人居住建筑具有可改造性和加设相应设施的可能性,从而满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要求居住功能变更的需求。
(3)选择性: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应在保证老年人对居住的自立、安全和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针对居住对象不同,平面布局、材料、设备应有适当的选择性。
(4)安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以及社区公共建筑、配套商业、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设施的设计,应确保老年人使用安全,有条件的还应设置老年人专用空间、设备、构造和设施。
(5)健康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设计前应作调查,以便充分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变化的特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空间、设备、结构设施设计应能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机能衰退,健康使用。老年人居住建筑、设备设施和功能空间的设计应注意细部,以老年人人体尺度为基础,设计使用轮椅和护理的尺度。
(6)适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及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避免造成他人的使用不便。家庭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考虑为其他人提供方便。
4.老年住宅装饰卫生间设计
(1)卫生间环境空间设计:卫生间要到达残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空间设计应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弱势群体,尽可能是操作简单化,方便化,便于老年人的使用,增进独立生活的能力,倘若人的生活和身体不能有效利用建筑物或环境的话,那么环境就应当适用于人。
(2)卫生间门窗设计: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启,或使用推来门,如果发生意外能够及时抢救,大量老年人需要使用轮椅及其他器械,所以门宽大于等于850毫米,要选择方便握的门把手,应避免采用球形拉手,拉手高度宜在900-1000毫米之间。人到老年身高会下降,所以窗台应尽量放低,最好在750毫米左右,窗台需要加宽,一般大于等于250-300毫米,便于放置花盆等物品或扶靠观看窗外景物。
关键词:居住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居住建筑设计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居住建筑设计指的是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入到居住建筑设计中。在设计全过程中全面考虑居住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材料、洁净能源等诸多手段,依据生态、安全、舒适实用、环保美观、价值合理的原则,创造合理的人居环境。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功能性
其表现为居住设计时,建筑的功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始终能为居住者提供良好,完善和便捷的使用环境。表现在其的内部功能始终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建筑体形应力求简洁,门窗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多种室内布置的情况,为内部的改进创造条件。
2、整体性
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即重全局、轻细节的设计思路。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我们难以把握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精心设计往往带来明天的局限,因此,可变性设计应是有预测性的,把握全局的整体设计。
3、安全性
1)物质的安全性表现为实体结构在其生命期限内最大限度地为居住者提供安全而有保障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并且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而延长结构的安全使用期限,充分发挥材料固有的特点。
2)精神上的安全性重点表现在设计中要考虑不周时期居住者的心理变化,在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个可供不同环境下的为住户防止视线干扰与噪音干扰给住户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与不舒适感。为了使住户能够获得居住生活的舒适效果,在设计中必须使居住建筑内外环境中不同的功能空间既能相互联系,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4、经济性
主要反映在居住建筑设计与建设在节约土地与能源、资源等方面的贡献,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并且考虑材料的寿命,使用⋯些可再生的材料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设计时考虑到居住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能耗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并努力使资源利用形成良性再生循环系统,使居住建筑在营建中土地与能源等资源均能得到节约。
5、美观性
是指在设计造型、立面、色彩与细部等方面的处理,它是居民直观感受最多、最强的部位,因此在居住建筑的设计创作中需要密切它与当地的地理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关系,使其造型更加美观。
二、居住建筑设计发展和趋势分析
1、节能设计
国家对节能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种节能规范的出台,居住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居住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居住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也开始重视开发节能居住建筑。节能建筑需要通过对建筑单体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并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
2、个性化居住建筑
这里的个性化居住建筑主要指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近十年来开发建设的集合式住宅,套内面积越来越大,虽然在户型及平面布局上有些变化,但套内墙体几乎都不能拆改,房间固定不变。一住十几年、几十年,空间没有变化,个性无法体现,使住户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了生活的品位。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房的个性化将成为购房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第一需求。因此,可变的、多样化平面布置的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将会成为住宅市场中的亮点。近几年不少地区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天津市开发的异型柱大开问灵活隔断住宅以及黑龙江省建设的无粘结预应力大开间灵活分隔住宅等,都因为可变化套内平面布局、突显居住个性等而受到住户的欢迎与好评。
3、全装修居住建筑
我国房地产市场上销售给居民的住宅小区大多为毛坯房。户主购得房后,再进行室内装修。由于普通百姓没有土木及装修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这种粗放型的装修方式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装修费用较高;二是装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三是住户间全寿命住宅小区布置、装修不同步,装修期长,相互干扰大;四是在装修时,常有损坏结构的情况发生,这给居住建筑的安全留下了隐患。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已开始厌烦这种粗放型的装修方式。由此集约型的全装修方式应运而生。全装修方式是一种国际惯例,它分为硬装修和软装修两部分。硬装修方式是指对吊顶、墙面、门窗套、地板等进行装修,由开发商完成。软装修亦称装饰,是通过布艺、挂件等展示个性,避免千房一面,由住户根据自己的财力、个性和爱好来完成。
4、优化建筑结构
居住建筑除了不同的面积标准外,更有住宅类型的不同,如“核心家庭”“两代居”“老年住宅”、“残疾人住宅”等服务于不同职业阶层和不同人口构成的家庭的住宅户型号,这就对住宅户型号提出了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要求。当前,住宅设计中常用砖混结构、构架结构以及框剪结构等常用结构体系的住宅基本上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而应用跨度预应力爱情板结构体系的住宅就是能适应这变换要求的一种住宅型式。该型式住宅户内无梁无柱,仅是一个由外墙、分户墙、门窗等围绕合而成的住宅大空间。在这样一个住宅大空间里,它台让住房参与对自己住宅的设计,即“二次设计”。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可以只是对外墙、分户墙等划定出每个住户的“界限”,并在其内先设置好那些使用功能比较单一,但受管道、设备等制约以及对住宅立面外形影响较大的一些房间,如厨房、卫生间以及阳台等,这些房间的布局和大小应该统一固定。
5、创新型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在技术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在建筑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对高科技新产品的运用,可以提高居住建筑的性价比,增强居住建筑的个性体现。个性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可以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品的竞争力。现在,住宅小区建筑中新材料如建筑夹层塑料成型板、低辐射玻璃等不断被采用,轻质墙体、聚苯乙烯屋面保温隔热板、铝塑复合给水管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已经普及,采用先进的指纹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红外监控、电梯安防和门禁智能化系统、停车刷卡系统、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热水中心系统、直饮水系统等先进技术产品日益增多。
6、生态居住建筑
人口剧增、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淡水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等等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警觉,我国是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能源与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尤其生态居住建筑的开发与建设将是大势所趋。以为有大片绿地或水面的住宅小区就是生态小区的观点是极其片面的。
生态居住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冬季采暖、夏天空调以及热水供应等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地热水;利用建筑材料的隔热与蓄热,使室内空间冬暖夏凉;利用绿化与植栽调节室内小气候等等。生态住宅小区设计要考虑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延长住宅小区使用寿命。其中,建筑材料是关键,开发无污染的、可以循环使用的、耐久且节能的建筑材料已迫在眉睫。另外,居住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气的无害化处理、垃圾的处理与回收等。
结束语:在经济、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人们更多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在居住设计中,它要求建筑师以全新的视角、以一种新的设计手法,依托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重新对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设备等进行充分的诠释,才能使人类能够拥有更加广阔、更为美好的未来世界。这正是可持续发展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昱,牛朝晖.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及其发展前景[J]. 甘肃科技. 2007(07)
人类是社会动物,不能脱离了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但是群居也是会伴随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人类社会的大问题,每个时期出现的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因而在文化传统中的表现也不同。如今人口膨胀以后,居住建筑的形式开始改变,人类集中于某一区域,并在此繁衍,人口越来越多,居住面积越来越紧张,于是楼房产生了,楼房可以用较小的面积解决较多人的居住问题,但是人口还是在稳步增加,连小楼房也解决不了人口的膨胀,于是高层楼房出现了,当高层也解决不了人口的问题时就开始占用耕地开发房地产,当居住建筑发展到这种地步,楼房的生态居住建筑意义就不存在了,需要一种新的居住建筑形式来解决问题。
生态居住建筑首先要解决了绿化问题,如何让居住建筑本身既是居住单位同时又是绿化单位,将绿化功能与居住建筑融为一体并可持续发展,现在居住建筑的设计都会有社区绿化,在未开发前的土地上的绿化面积与建成以后的绿化面积相比较,绿化面积是成倍减少的,如何恢复之前土地的绿化程度就需要在居住建筑本身找出路,居住建筑设计可以考虑以居住建筑的外立面为主体设置一系列的绿化装置,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让灌木类、爬藤类、草本类植物有生长的空间,让居住建筑本身内外都具有绿化功能。其次,生态居住建筑要解决能源问题,目前已知可以开发的可循环的能源都要运用到居住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地热等都要用来解决生态住宅的能源供应,
2生态居住建筑设计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
生态居住建筑有很多误区,感觉只要是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的居住建筑就是生态居住建筑,作为现代设计,首先就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舒适便利,很多居住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好,自然风光和气候都是一流的,但是水电交通和通信不方便,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考虑如果医疗设施配备不完善,排污系统设计难度较大仍然会造成不便,所以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未来,就是让居住建筑本身是一个可循环系统,并且可持续循环。
要形成一个可循环系统,要求居住建筑及其辅助设施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所以要有生态农业配套设施,能够自主处理居住者的排泄物,并转化成肥料用以种植农业作物和绿化植被,让自然界的能量在小范围内循环。目前,生态建筑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粪便和污水,外排水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为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生态建筑节土、节水节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有专家形象地喻之为“制氧加工厂”和“小型污水处理厂”。如此便克服了常规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完美结合的范例,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战略意义。让居住者即便是不依赖城市集中的能源和食品供应也能自主满足需求。绿化方面,可以就地选取当地植被,进行垂直绿化,包括建筑物的墙面、围墙、栅栏、立柱和花架等方面绿化,它与地面绿化相对应,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不仅可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等优点。经过绿色植物装饰起来的屋顶、墙面、阳台、立交桥等建筑物,不仅减缓了因建筑物占用的绿地,而且还在视觉上取得良好的环境效果。同时,屋顶及墙面绿化的环保节能特性也很明显。屋顶绿化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飘尘,优化生态环境。。研究表明,有建筑物墙面绿化的建筑,室内空气温度较无绿化建筑物室内温度低约3~5℃,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10%~20%。同一栋楼屋顶绿化过的房间相比没有进行屋顶绿化的房间节省约70%的空调能量。
3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应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纬度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植被和生物都各不相同,合理地利用资源就是节约资源,而且,现代设计浪潮下,随着网络的普及,世界依然是一个大的社区,设计理念传播很快,世界上的建筑也越来越雷同,设计风格越来越同一,这样人类文化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丰富性减弱。真正的生态居住建筑应该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运用当地的植物,饲养当地的动物来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我国最具有智慧的生态建筑莫过于陕北窑洞,自然生态中的和谐景观。窑洞村落具有“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的特点。靠崖窑只展露出小面积的洞口立面,天井窑的井窑和窑身都沉于地下。与一般地面建筑相比,建造时不需要大量破坏植被,建成后又没有触目的外露建筑体。从总体布局上看,整个建筑群或是顺着山呈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土垸之下,它们都最大限度的与大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保持着自然生态面貌。无论是远观层层叠叠依山沿沟的靠崖窑群,还是俯视星罗棋布、虚实相间的天井窑群,都给人一种粗旷古朴、乡土味很浓的美感,极具乡土特色。古老的智慧需再借助现代可以加以改造,就可以成为值得推广的生态建筑模式。这样一来,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建筑,每个建筑都能融入自然环境中,不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居住建筑立面设计构件元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立面形式类型及其选择
1.1 去留建筑特征的立面形式选择
在进行高层居住建筑的形式设计之前,需要对住宅项目功能和形式的关系进行判断。如:对于纯住宅项目而言,适宜采用表面机理和形体结合的立面形式;而对于一个公寓项目而言,由于它缺乏住宅特征,适宜采用以讲求立面元素构成关系的立面形式;罗列对这一选择有影响的因素,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列,分别是:1)位置及周围环境。高层住宅在城市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它对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这往往会导致其形式的比重重于功能的比重,甚至会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形成居住特征弱化的立面形式类型。另外,如果高层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重要,往往需要通过灵活修正其功能,实现与环境的良好关系。2)投资者及项目开发策略[1]。不同的投资者和项目开发策略,项目的形式设计将会各不相同。有的需要与较好的居住氛围相结合,有的需要强烈而引人注目的形式效果。3)其他影响。如:如在噪声和灰尘较重的地方,外立面应该采用封闭简练的立面风格;寒冷干燥的地方应该采用封闭整齐的立面设计。
1.2 规律性及变异性立面选择
进行立面设计的另一重要选择是规律性和变异性立面的选择。对于具有较强规律性的高层建筑而言,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并且采用哪种变异手法才能实现活跃的立面形式?对影响这一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1)住宅产品需求。对于普通的高层建筑而言,同一性和重复性是其主要的形式规律,因此,在其形式的选择上应该重点考虑该引入多大程度的变异因素,其先导应该是该选择不应该影响到住宅产品的合理性以及同一产品的居住条件差异。2)成本投入。如果变异大,程度深,将会导致更大的资金、人力、材料以及时间成本等的投入。
2 优化及提炼立面构件元素
2.1 确定立面的形式目标
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对项目进行考量,从而选择合适的立面创造构建元素,实现优化和提炼。在确定项目立面形式设计目标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已有的立面构件元素以及形体。在进行立面形式的目标确定之前,考量已有的平面及对应的立面构件元素十分重要。不同的项目,已有立面构件元素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特征是不同的,找出这些特征加以利用是进行立面形式创作的关键。已有立面构件元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构件大小、数量、形状以及存在的规律。对项目的已有形体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合适该项目的体形提炼方向。2)项目特点。在立面设计中,项目特点是创作的源泉。挖掘项目的特色以及相应的需求将会直接影响到立面构件元素的选取以及优化。
2.2 选择和优化
对于众多的立面构件元素,除了必要的立面构件元素之外,还应该适当选择和突出其他构件元素,如何选择,是否存在提炼规律,提炼原则又是如何?1)窗。对于高层居住建筑而言,窗是一种立面构件元素,它和外墙共同构成拓扑关系。进行窗的优化和提炼是住宅外立面中形式规律最为广泛的;在外立面上,窗的形式可以是片状、点状、垂直条状、水平条状以及形成整体立面等。由此可见,窗是十分活跃的构件元素。另外,窗的价格要比其他立面构件贵,并且在节能方面,当成本投入相同时,窗的性能要比等其他立面构件低。所以,与实体墙虚实结合的形式是其常用的形式规律。2)阳台。阳台也是典型立面构件元素之一。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阳台广泛存在,其优化和提炼的形式规律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阳台具有水平延展性,其外立面以点状和水平条状为主。3)其他构件元素。其他的构件元素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适当弱化和取消,也可以强化。
2.3 提炼和创建
首先在立面元素的构成关系上,由于高层居住建筑的立面形式类型各不相同,其元素的构成关系特点也各不相同。如果高层居住建筑的立面形式十分讲求立面元素构成,则可以将立面元素构成关系作为立面整体的基本造型单元,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最终形成整体立面。如果高层居住建筑的表面机理和形体相结合,其立面元素构成关系即是外表皮机理构成关系。对于立面元素构成关系和整体立面而言,其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方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立面元素构成关系与整体立面之间的尺度关系。本文依据不同的尺度关系对立面元素构成关系形成整体立面的类型进行分析:1)构件元素与整体立面直接形成构成关系。在表面机理和形体结合的高层居住建筑中,这种类型应用较多。其中,立面整体是由较小的构件元素直接构成的。2)立面元素构成关系直接组合形成整体立面。在讲求立面元素构成关系的高层居住建筑中,这种类型应用较多。在该类型中,构成关系创建于多个构件元素之间,它成为高层居住建筑的基本形式单元,再通过相应的方式组合形成整体立面[2]。
3 发掘高层居住建筑特色及立面表达
1)地域文化。在进行住宅形式创作中,地域文化是发展特色形式的方向之一。我国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域差异性也很大。在高层住宅特色形式创作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源泉。2)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也是找寻高层居住建筑项目特色点的源泉之一。对于立面表达来说,首先,设计者要明确与这一自然环境的主要相处方式,如形态上的呼应、使用上的呼应或者二者兼有。然后对形体进行探讨筛选,或者对使用功能空间进行调整并找寻到这一使用功能在立面上的特色表达方式,最终获得与项目所处自然环境和谐的立面形式[3]。3)项目内容的特色。高层居住建筑产品的特色内容,也能成为其特色形式创作的源泉。如开发带庭院的复式高层居住建筑产品,由于其产品天然具备特殊的形式特征,最终也能形成特色的形式。多个不同类型居住产品位于同一高层住宅建筑中,形成混合的居住模式,也能产生不一样的形式[4]。
4 结束语
本文以我国高层居住建筑的立面设计为课题进行了研究,归纳了设计要点,旨在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为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和方法。其中,归纳的设计要点包括三项,分别是:立面形式类型的选择、立面构件元素的优化和提炼以及高层住宅特色的发掘和表达。这三项从高层居住建筑立面的设计过程和内容,以及设计的规律和要点的角度对高层住宅立面实践设计做出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越. “本土化”的文化视野下,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之探讨划[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 柳联生. 我国城市生态住宅的发展[D]. 天津:天津大学,2008
关键词: 居住建筑 空间设计 创新与多样化 生态住宅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师需要培养居住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一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普通住宅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户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空间。但是随着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居住者的变换,都会产生不同的居住需求。所以具体到户型的设计时应考虑必要时可对室内空间布局灵活调整和修改,例如室内房间功能的转换,子母套、两套合成一套等平面设计组合。
二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错层式等居住户型模式,使居住空间更灵活,更有层次,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三是居住功能多元化。当前,住宅从过去单一的生存功能向兼具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住宅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具备可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能使人们在家里也能获得舒适享受、视觉享受、精神享受。
四是居住建筑设计需要走向信息化。建筑师应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掌握各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等不断学习新知识,设计出具备创新价值的住宅。
五是居住建筑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科技应用的集成化带来了科技使用极大的便利性,也给居住建筑的功能更科技化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在设计时也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2、居住建筑的功能与空间设计优化
2.1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带来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
居住建筑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人们每天在住宅中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2/3左右,居住空间的舒适性要求比其它场合更高。建筑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一些高品质优秀住宅的出现,不但发展了设计理念,也丰富了设计思想,使住宅室内布局显现了人的中心地位,使之更加实用、舒适。
居住建筑设计中,建筑在动静功能分区越来越受欢迎,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形成动区。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更接近人的生活习惯。
2.2居住空间的功能完善与优化
像日本这样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国家,他们有的房子看来虽然小,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卧室,但功能却特别完善。除包含常规的客厅、卧室、厨房功能外,还具有储藏空间,卫生间也做到干湿分区,并设有洗衣机位,甚至座便器还有单独的房间,座便器上装有龙头,洗手水回收冲厕所,这样不但解决了小空间的两件套的问题,也十分节约环保。然而我国的好多住宅都没能做到这样精细舒适的功能安排,只有豪华酒店或者大户型、豪宅才会考虑卫生间的细化设计与储藏空间,这是与我国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所以面对居住建筑设计,我们的建筑师应该多开动脑筋,对小空间的设计要灵活,日常必须的使用功能要具备;对于大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功能完善的同时分出空间层次,任何一套住宅都应该多考虑居住者的使用需求,同时建筑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
3、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尺度合适的居住空间
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兼具舒适性和实用性。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在各个空间中的活动尺度是有比例的,我国对住宅设计也制定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其中对住宅各个空间的面积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在住宅平面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设计思想,注重对空间尺度的推敲与研究,将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贯通于具体设计思维中,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使一套住宅具备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
起居室是家庭聚会、娱乐和会客的地方,平面设计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避免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情况出现,影响使用功能。客厅应是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主卧室的设计已从过去仅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梳妆、看书等。主卧面积一般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具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并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等。
住宅次使用空间也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应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也可以设计成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显宽敞。
阳台空间在住宅中也必不可少的,它是直接连系外环境,接触室外清新空气、享受阳光的活动空间,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彼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房功能完善,所以面积不宜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或者面积更大的无顶盖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居住空间更惬意。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方便的空间,沐浴功能、化妆功能也应得到体现,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分隔开。主卫生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条件时可设按摩浴缸,做到尽量与衣帽间相连,力求方便舒适。一些死角位可考虑设计成储物间。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空间的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居住空间的健身功能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居住空间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还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等。同时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间、门厅等空间已成为住宅设计和发展以及改善生活必备条件。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和物质条件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的。
4、追求居住建筑生态化是建筑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居住建筑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人文相融合。生态住宅立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建材、水)、减少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因而它所占据的视点最高,所关注的领域也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