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企业信息化的背景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计算机、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应用也日益推广与深入。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和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能源化工、网络教育、通信和社会保障等,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信息化是企业的强力军,应该主动创造条件,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
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整理,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搜集、计划、实施、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面临很多问题
1.资金问题,信息化建设很难持续性发展
企业信息化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持久性的建设工程,而且大量资金的投入,也未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在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但并未即时带来相应的效果和效益,企业领导层会迫于压力而使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进展缓慢。
2.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开展
相当数量的企业不能很好地接受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中,信息技术人才稀缺、计算机水平有限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企业普通员工由于非专业的原因,侧重点不同,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导致信息化的水平不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能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很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努力培养软件开发的相关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3.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信息化机构不健全
企业信息化除了要有资金的持续性投入,技术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都与其息息相关。为了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观念更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重组的任务非常繁重。
4.老传统影响太深,网络工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办公方式仍然是现在的主流办公方式。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理念是冲突的,为了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文件的传送还是依靠电话、传真、打印等手段,因此办公耗材也大大的增加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 其信息化规划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其中还涉及社会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特别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其进行信息化规划所冒风险较普通企业要大得多,因此, 必须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其实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认真的分析。 以下就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1.明确信息化目标的问题
确定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时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方式:一种较为通用,其不管企业战略目标怎样改变,均以企业实际环境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策略的制定; 另一种方法主要以直接实现企业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策略的选取而进行规划。 无论哪种方法,规划时都必须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2.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及时掌握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状况相当重要, 也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准确进行决策的关键。信息化为此类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此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是一个难题,整合过程中应当对信息进行分类,对于纵向信息及横向信息分别进行整合处理。
3.协作核心平台的构建问题
此问题如今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要点,进行此问题的处理时,应以实现核心平台的通用性和完整性为目的,使得所构建平台能够适应各种类型企业业务的需求。
4.国际化标准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时除了要考虑到国际化标准管理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的中国特色,全球各类跨国公司普遍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来进行企业结构的优化,但过度扁平化势必会导致更多的人被排挤到社会中,并导致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企业业务组织重组时不仅要考虑数据透明性的实时掌握及管理,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5.数据安全及管理规范的问题
此问题也是限制信息化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但也为其安全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必须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入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借助于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监督。
四、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基于企业实际,以科学的态度确定总体思路
信息化对企业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在建设计算机网络时,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使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统一。为此,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计划,改造现行的管理流程和模式,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也要考虑长期发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加强信息化意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采用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跟讲座,增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使大信息化这种观念和思想深入人心,扩大知识面,先进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水平,也是为日后大家都能有效参与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
3.提高信息化认识,强化计算机技术水平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得有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一方面可以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专门人才加入企业,充实技术力量。只有企业拥有既懂企业管理,游动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掌握了一定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建立一支专业的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4.制定管理规范,保证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
为了保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应当建立上网规范系统,增强所有员工安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
5.从公司实际出发,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整理规划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投资,认真规划,既要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日后的发展。以实用为主,避免追求华而不实。建立可靠的企业信息平台,一旦实现了信息化,公司的重大决策和日常工作都会有基础信息作为支持,实现机关公文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管理质量和市场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有效开展,不仅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还需要确保企业领导及员工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主动采用信息系统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关经验的总结,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中来,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葛声,马殿富等.基于 Web 服务的网络软件运行平台研究与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3, 29 (10): 897~900
[2]朱永虎, 张选平等.Jetspeed——企业信息门户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 (3):155~157
[3]李胜利, 任军等.建设企业信息门户的技术与实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2 (2): 99~101
[4]雷远平.网络门户网站登录技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 25 (10):85~86
[5]向上,沈治宏.基于“知识链”优化的企业信息门户研究[J].现代情报.2004, (8):158~160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7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各个行业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效准确健康的长远发展体系,将很难在本行业领域稳固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加强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科学管理系统。
1 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
1.1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囊括了对企业的信息运作过程、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以及企业的运转方式与流程、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变更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这三项内容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又称EIM,是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的简称[1],是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正在流行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网络、计算机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根据企业现状,不断升级与改进的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的系统编程方法,根据企业需求与各部分工作流程制定而制定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何有效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职能。
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成本[2],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以几倍于人工录入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的速度处理各项复杂的管理过程,极大的节省了公司的人力;其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了企业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准确性。现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中需要保存大量的产品订单信息、客户信息、财务数据信息以及各类产品信息等等,光凭传统的人工和纸张办公难以保证信息与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计算机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处理各项事务的效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由后台编程实现各类事务管理功能。包括自动化办公的OA系统[3]、财务与物流管理的ERP系统等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典型应用。
2 企业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困境
2.1 不针对企业实际,盲目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区域、经营规模的限制[4],现代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产品以及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行业领域的企业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而很多企业在选择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时非常盲目,认为别人用或者别人用的多就开始投资建设,尽快应用。结果造成了盲目上线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适应企业的规模或者企业的管理模式,造成很多功能不能用或者一些功能又没有被系统设置的状况。例如,某大型企业购买安装使用OA软件后才发现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议通知功能,造成了会议组织上的混乱等,诸如此类现象频频出现。这样都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不及时更新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滞后
网络与计算机的技术是不断被推陈出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应用后,由于已应用系统内后台应用技术都是随着新技术的面世而逐渐落后的。而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这一环节,认为一个软件可以终身应用,并没有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没有及时地更新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这就造成了企业没有及时应用已经升级后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让新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力。例如,某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一直应用未升级版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在产品已经设计超出计划时间完成后才发现有升级版本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很多效率。这都是不及时更新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的表现。
2.3 不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实效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不会合理且的利用信息资源,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其实效。很多企业只是会利用公开的会议、已有技术文献等渠道获得信息[5],缺少自己的信息获得渠道。例如,有些企业的信息刊物里信息资源的大量拼凑造成了企业自身特色的缺失,这就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也非常匮乏,没有企业自身信息资源的利用,系统无法发挥实效。
3 企业信息化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策略
3.1 联系企业实际,合理应用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前,企业应该做好调研,包括企业自身的市场状况、财务状况、技术状况以及管理运营模式等等。再由相应的管理人员总结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进行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例如,有些企业的办公软件需要远程服务、有些企业的财务软件需要清单计价表、有些研发企业需要最新的编程软件等等。
3.2 不断更新技术,完善系统功能
计算机技术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应该及时注意关于信息管理、数据库、软硬件技术的更新,将这些新技术及时的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来。及时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要定期对系统功能与性能进行测试与维护。在新的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也要及时更新应用。例如,某项防病毒技术的面世,企业就不能忽略,应该尽快跟踪应用,防止企业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到侵犯。
3.3 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系统实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注重信息资源的积累,充分挖掘资源价值,逐步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并且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得到丰富,以使这些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合与支撑。企业要及时发现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策略,才能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南峰.企业信息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1.
[2]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7-88.
[3]熊励.企业信息化融合-基于SCM、ERP、CRM集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23.
[4]李洪波.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75-77.
[5]陈建斌.IT能力与企业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0.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cess is an opportunity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improving business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uring down is beneficial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exist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goal.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planning;goal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11-02
0引言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这是国际国内众多成功的现代企业经验之路。
为了以现代化的手段改造企业的管理基础,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信息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制造企业应该整合物资流、资金流、财务流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内部各处室和分厂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各自为政
企业的信息化由于缺乏控制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软件系统非常多,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系统之间信息的不畅通,虽然各处室和分厂感觉似乎解决了手工上比较麻烦的问题,但是没有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达到最高的效果,造成了投资浪费。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够形成企业的整体化管理条件。
1.2 企业内部业务没有完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使得各处室和分厂应用计算机管理业务的水平不一致,比如物资处可以将采购业务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其它处室和分厂的采购业务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厂的软件系统可以管理车间派工和完工汇报,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库存信息等。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反映企业运行状况。
1.3 企业内部各层面的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不一致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信息化是辅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现阶段企业由于各部门分散管理,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和业绩,因此使得各自使用的软件系统强调个性,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统一的数据归集。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信息数据控制的要求。
2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划
2.1 以及时的提销存和财务信息为依据,提高决策的精准度
企业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做各种决策。如企业的目标决策、投资决策、生产决策、市场营销决策、风险决策等。每种决策都需要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大量的、系统的、及时的信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决策的结果准确、科学。因此,及时提供第一时间的生产、销售、库存、财务信息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2.2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规范企业管理流程,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一切涉及到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的触觉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约束着其他部门。企业的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在企业的财务指标中有所反映。因此,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能够体现出对业务的监控作用,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目标。
2.3 以动态化的信息管理与数据交流为条件,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便利互信的协作关系,畅通企业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及时准确的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企业,及时采取对策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及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市场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
2.4 以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信息传递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封锁现象,强化企业内部的协同工作,实现部门、员工间的优势互补、信息流畅,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达到原有资源增值,实现价值创造,最终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因此,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
3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
3.1 企业基础管理(财务与物流一体化)
①企业决策层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够掌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物流业务信息,实时的进行企业决策层灵活及时的企业运作控制和决策制定。
②拉通企业物流流程,使企业内部各种物资的流动均处于可控状态,并能够及时的跟踪和查询物资流向。
③整合企业整体财务信息,使财务主管和企业高层足不出户便能详细把握企业资金命脉。
④减少企业中层用在统计方面的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各项数据,为企业中层提供了更多决策分析的空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耗费,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效地管理了企业库存,任何时刻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物资库存的查询和监控,减少了由于库存信息不准确而带来的物资耗费或待料怠工。
3.2 计划、车间管理
①使制造处成为企业计划的中心部门,掌握企业生产采购的全面明细计划,实现整个企业计划协调统一。
②转变生产(分厂)、采购(物资处及其他)的运作方式,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计划制定和协调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本职业务。生产:专注于成本和车间管理,负责制造计划的调整和反馈;采购:专注于供应商和价格的比较选择以及物资质量的监控。
③企业生产部门进行车间工序派工,车间物资管理,解决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实现企业物流和生产的整合,使企业业务管理更加精细化。
④物资处实施采购定额和采购计划的管理,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各类型物资仓存、物资采购定额以及采购提前期等采购业务属性并制定出科学、精确的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并灵活地提供一系列物资供应的统计信息和报表。
3.3 人力资源管理
①人事资料档案的管理和查询。便捷的人事查询是企业管理现有员工的基础,实现按不同人事属性灵活的组合查询登记将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重的资料录入和检索工作中解脱出来。
②人事招聘管理将能够通过自定义的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灵活的处理。详细记录每次人事招聘的信息和应聘人员的资料,对企业招聘流程完全按照企业管理要求自行定义。
③人才培训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为人才培训建立全面的跟踪信息,详细跟踪每次培训的组织过程和效果。
④人事考评和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和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根本任务,通过强大的自定义考核体系和考核流程将使企业明确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业绩情况。
3.4 办公自动化
①企业内部信息流的跟踪与控制。企业收发文是基础信息流、是企业正式文件信息的管理,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其他面向部门或者员工个人的信息将也能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网络上应用;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强大的流程定义功能实现企业各种不同信息传递的应用需要。
②企业内部知识数据的管理。企业知识库是全球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是由于没有优秀的知识收集、整理、存档和共享的工具,使得大多数企业存在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存档和共享四个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代办公自动化将帮助企业完成知识管理的全过程。
③办公自动化应该是企业各层人员的沟通场所,将帮助企业建立各层人员独立的以及共享的交流平台。
3.5 客户关系管理
①制定市场战略,确定细分市场,组织市场活动,并对市场活动进行动态跟踪。
②寻找过滤销售线索,确认商机,跟踪商机的销售活动阶段,实时的记录每次销售活动的细节,进行销售过程管理。
③成交客户的跟踪服务,质量反馈,再次销售评估。
3.6 企业财务管理
①建立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健全财务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机制。
②通过管理会计系统协助企业制定企业全面预算、滚动预算,并对预算和实际业务进行比较监控,制定预算及实际业务发生流程。
③通过企业控制设定企业并账的规则,简单并实时的实现月度和年度整体财务业务的汇总和合并。
4结束语
本文重点讨论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划及目标,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将会有一定帮助,但是也会对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挑战,总体来说信息化系统建设将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信息;使企业的财务、物流、生产计划得到最大的控制与管理,形成整体协同性;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大统一。
参考文献:
[1]邱思开.论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J].科技和产业,2007(1):29-32.
[2]柳白成.我国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06,1:30-31.
[3]吴晓波,凌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5.
[4]王守宁,郑婷婷.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J].情报科学,2003,21(2):152-155.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系统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与传统的建设施工方式相比,信息化的建筑施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从根本上改造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及生产方式,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有能力应对信息化的挑战。
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建筑企业在业务和管理上的特殊性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整体具有流动性强、活动分散、人员不固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行业与那些相对固定的行业相比,在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上具有更大的难度。其次在建筑施工项目时它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多方面的管理内容,从合同管理到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计划、人员施工等管理内容,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中,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效率较低,难以发现和改正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一旦管理出现问题,也会对整个企业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建筑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使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需要既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又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1、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处理、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企业管理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企业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而信息化正是能够通过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来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根据建筑企业实际情况,分步骤有层次地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在借鉴国际先进信息化系统经验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系统模块设置一般包括:合同管理、施工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报表中心、系统设置与维护、基础数据等系统主要设有这几大类的基础功能模块,实际建设时,还要注意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从具体项目到个别企业再到全行业,最终实现整体信息化和全国联网。
构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实现信息化提供保障
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首先就要在该行业内部完善人才技术队伍,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为建设信息化系统提供人才保障。其职责首先应该是建立完善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证和日常维护,以保证该系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并在企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将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保证该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应该和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协调合作,沟通学习,使信息能过第一时间通过该系统实现共享,做到快速准确传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把原有的独立、分割、零散的部门分工管理纳入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各部分有机地、规范地相互联系,对施工过程和建筑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信息,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建筑科学.2011(02):76
[2]张奇伟.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建设与管理.2010:177
【关键词】容灾;负载;数据;VMware;高可用
1容灾建设方向
1.1数据库系统的容灾建设
一般情况下,数据库系统要使用专门针对数据库产品的数据库群集系统实现数据库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业务不中断)和负载均衡;使用专门针对数据库产品或者第三方的策略备份软件、容灾软件实现数据保护(数据不丢失)。例如:Oracle数据库系统的RAC技术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OracleRMAN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库定期自动备份(策略备份),OracleDataGuard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异地实时同步。SQLServer数据库系统的Cluster群集技术可以实现故障转移(高可用性),SQLServer自身的备份功能可以实现策略备份,SQLServerMirror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异地实时同步。借助第三的软件也可以实现数据库的策略备份和实时同步:比如SymantecNetBackup可以实现Oracle、SQLServer的策略备份;迪斯杰公司DSGRealSync/SmartE产品可以实现Oracle数据库的异地实时同步。
2前端应用系统或者中间件系统的容灾建设
由于前端应用系统不存在数据存储的需求,因此只要为其实现高可用性,即业务访问不中断即可。但是又由于前端应用系统全部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我们需要针对虚拟机层面进行数据保护,确保虚拟机数据的安全性。
2.1硬件层面的高可用性
将前端应用系统或者中间件系统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服务器虚拟化本身可以提供硬件级别的故障转移(高可用性),底层物理机出现故障时,上层虚拟机将会在其他物理机上进行重启。
2.2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层面的高可用性
结合前端应用系统和中间件系统数据不变化的特点,建议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中间部署一套负载均衡设备,再部署多台应用系统或中间件系统虚拟机,将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在后台形成服务器池,由负载均衡设备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并重定向到后台服务器池中负载较小的虚拟机上。负载设备会通过不同的通信协议感知后台服务器虚拟机的故障,出现故障的虚拟机将不会被分发新的访问请求。
2.3虚拟化数据保护
由于前端应用系统都部署在虚拟化环境中,如果虚拟化层面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虚拟机无法启动或者虚拟机数据丢失。因此针对重要的虚拟机要部署策略备份或者实时同步技术,以达到保护虚拟机的目的。比如,DataProtection系统可以实现针对不同虚拟机定期自动备份的功能;VMwareSRM系统可以实现虚拟机在异地数据中心实时同步的功能。
3容灾方案建设举例
下面以EDP系统和OA系统为例阐述如何部署容灾环境,假如EDP系统后台数据库为Oracle数据库,OA系统后台数据库为SQLServer数据库。
3.1高可用性部署
将OA和EDP程序部署在虚拟机中,VMware服务器虚拟化环境本身就提供了高可用性,物理服务器的故障不会导致虚拟机停止服务(虚拟机会在异机重启)。在物理机出现故障时,如果想避免虚拟机在其他物理服务器重启的现象(零延迟故障转移),可以利用VMwareFaultTolerance技术,为OA和EDP虚拟机分别在其他物理服务器上启用实时镜像虚拟机,镜像端虚拟机的数据是和生产端虚拟机实时同步的,一旦生产虚拟机所处的物理机出现故障,生产虚拟机不会在其他物理机上进行重启,而是立即启用镜像端虚拟机对外提供服务,建议在采取了应用负载均衡设备的环境中,可以不需要部署VMwareFT技术,因为应用负载设备后台有多台应用程序虚拟机提供相同的服务。
3.2负载均衡部署
在网络架构的最前端部署应用负载均衡设备,分别为OA应用和EDP应用建立应用程序服务器池,将后台对应的OA和EDP虚拟机添加到应用程序服务器池中。在服务器虚拟化环境中部署OA和EDP虚拟机,可以提前分别为OA和EDP虚拟机创建模板,当应用负载设备应用服务器池中的服务器节点数量不足时,后台虚拟机可以利用模板快速产生新的虚拟机,从而达到快速扩容负载设备中应用服务器池的目的。客户端访问OA或者EDP应用程序时,先访问应用负载设备的地址(OA和EDP为不同的访问地址),应用负载设备根据用户的访问类型绝对从哪个应用服务器池中调用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访问需求,并且应用服务器池中比较空闲的服务器会被优先选中作为响应服务器。
4结束语
[关键词] 电网企业现状;智能电网;项目信息化系统;ERP建设;基建管理标准化运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2;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52- 03
0 引言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电网建设必须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要求,是电网建设务须完成供电企业目标责任计划任务,并逐渐发展智能化电网,建设智能变电站。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起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目标,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的长远计划。为实现这一重大宏伟目标,公司开始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立科学合理能源利用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抉择,完成时代赋予中国电力企业的历史重任。由于电网企业的基建工程建设具有的客观复杂性、迫切性,需要进行电力基本建设,以实现电网建设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而基建项目管理中ERP基建管控模块及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广泛采用,为电网企业建立了充足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严格运用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程序,是建设智能变电站,发展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奠定其坚强有力可靠的基础的唯一选择。 在对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加强基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行项目信息化在线可控管理,实现其全过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是这一过程的必然要求。
1 目前电力电网发展面临的环境及现状
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电网安全及可靠运行问题日益突出,而电网企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具有亟需解决此问题的社会责任,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力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持。当前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使经济增长因素对国家能源的依耐性越来越强,电力能源可靠、安全和稳定的供应,电网的坚强可靠,已成为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电力能源的发展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电力是电能的生产、输出、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组成的一个特殊的整体,而形成这一整体的不断发展扩大,被称作电力行业的基本建设活动。由于电能生产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组成电力系统后出现的问题,决定了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与其他企业部门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特点。其表现为:①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时间实现的。电能是不能储存的,每时每刻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取决于同一时刻的用电量,这是电能生产的最大特点;②电能生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现在现代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业等部门都广泛地用电能作为动力来进行生产,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还不断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电器用具;③电能过渡过程十分短暂,由于电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电磁方面和机械—电气方面的变化过程是十分迅速的,这就必须采用各种自动装置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调整和操作任务,这个特点给电力系统运行、操作带来许多复杂的课题;④电力系统是不断成长状大的系统,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电气化程度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的容量势必逐年增大,因此,在系统规划与运行管理时都必须充分注意并事先做出足够预测,否则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
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力需求将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油气资源较为贫乏,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较低,加快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改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同时,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水平总体呈逆向分布,3/4以上的煤炭、水能以及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地区,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主要负荷中心与大型能源基地的距离一般都为800~3 000km。因此,我国的电网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坚强的网架结构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为基础,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不仅电网安全得不到保证,煤电运输的紧张局面也难以从根源上解决。目前,新的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变革的焦点是新能源,核心是电力;变革的关键在于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创新发展,因此我国电力发展必须进行智能变电站的整体建设,务必发展智能化电力。
2 面对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从电力企业系统的特点出发,以及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显著地位和作用,对电网企业系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①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提供足够的电力;②严格保证用电的可靠性;③积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④不断提高运行的经济性。电力建设正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过程的有效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力建设作为电力发展的基本点,其基本建设计划执行完成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发展格局。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其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电网规模发展,这就必然对电网建设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纳入到能源发展规划之中,逐步加大了智能电网建设力度,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家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辅以通信信息平台的支撑,不断发展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了所有电压等级,实现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了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结构。国家电网依靠自身电网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成就,在电网建设中广泛深入应用,并结合传统电力技术与现有技术的有机融合,迅速地提升了电网智能化水平,并通过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发展中的应用结合、为电力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起技术支持。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国情,都提出了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建设开始推广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在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在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而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实施基础,通信信息化平台是以智能电网发展要求为导向,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实现手段,依靠先进的自动控制策略,全面提高电网运行控制自动化水平。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实现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相互协调,才能全面满足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度、信息等各环节的需求。计算机信息网路系统是建立在电网骨干通信网,按网络类型划分的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之上,以传输网(传送网)包括电力光缆、光通信系统、电力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力载波通信系统等为基础技术支撑,包括业务网、综合数据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会议电视网、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等,支撑网包括时钟(时间)同步网、网管网等。加强提高骨干通信传输网承载能力,加快发展中低压通信网接入能力,构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传输顺畅、延伸到户的电力通信网接入能力,就能达到深化智能电网六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决策科学化,就能增强通信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提高对各级通信资源的调配能力,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抵御能力,并建立起符合坚强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平台,业已全面提供电网信息系统运行支持。计算机网路信息技术的支撑与作用贯穿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实现了电网运行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营销与市场交易三大领域的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同时,以此为契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全面开展实施,并为电网企业信息化得以深入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企业信息化系统在山西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发展
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电网企业信息一体化在不断得到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行支持平台保障。国家电网资源计划系统(SG-ERP)的建设,是以继承、完善SG186工程建设成果,不断深化应用、发展创新,打造起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融合智能的业务应用,统一高效的保障体系,是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质量和速度,支撑智能电网和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展支持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在SG186工程建设发展基础上,建立信息高度共享、业务深度互动、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高、实用性更强、安全性更高、国家领先的国家电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G-ERP)模式,是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与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技术特征。而现代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离不开通信信息技术的广泛大力支持。积极发展电网信息化信息技术与电网生产技术的深度渗透,以及“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使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的范围和内容大大超出传统模式。国家电网SG-ERP是由一体化信息平台,包括信息网路、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业务应用,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计划、项目管理、运行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协同办公、综合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管控、运行维护、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技术研究、人才队伍等基本构成,并随其发展逐步扩大完善。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微机技术与普及应用开始,在基于单机单项和局域网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基本都是面向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基本特征为基于广域网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开始有了面向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逐步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流,如OA系统、综合统计管理系统、Internet互联网站和Intranet内联网站的推出等,提出了平台共用、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建设要求。发展至今,对电网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基础有了较大的提升,企业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应该面向企业统一加以开发利用,应该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进行一体化建设,成为企业的共识,密切注重一体化建设和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抓住机遇,才能迎接信息化发展期的到来。
山西电力公司ERP软件平台是由SAP AG 公司提供的SAP ECC 6.0,并涉及到SAP AG和其分销商所销售的某些软件产品包含有其他软件供应商版权所有的软件组件。山西电力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省公司本部和分公司4个试点单位按时开始正式使用ERP系统。2009年国家电网山西ERP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与正式上线,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业务需求,发展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基建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基建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高效化管理目标。
4 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业务功能介绍与近期运用效果
《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通用部分具有的内容包括:
(1)项目的立项及决策控制,其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范围、质量要求、时间要求等,主要进行项目管理策划、项目进度管理,操作内容包括:①维护项目标准模板,②项目定义,③项目概算,④项目物料采购,⑤项目服务采购,⑥项目里程碑及进度管理,⑦项目信息系统查询,⑧项目增强字段定义,⑨项目编码规则。
(2)基建业务主流程:基建项目管理总体流程(项目核准前期、项目工程前期、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与评价);基建项目管理单项业务管理流程(项目管理策划流程、项目进度管理流程、合同管理流程、项目建设协调管理流程、资信情况统计与上报流程、项目竣工验收及启动管理流程)操作内容包括:①项目的成本计划,②项目预算的分配,③项目计划,④项目确定及任务分工,⑤项目决策与可研阶段,⑥初步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⑦建设施工阶段工作流程,⑧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阶段。
(3)项目执行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信息与档案管理、资信情况统计与上报、项目管理综合评价、项目的物料管理、项目的预算管理、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的信息管理、项目的审批管理;操作内容包括:①系统主界面,②工作平台,③项目管理,④质量管理,⑤安全管理,⑥技术管理,⑦综合管理。
(4)项目的整体管理及主要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信息与档案管理、资信统计、项目管理综合评价;操作内容包括:①新建任务,②待办任务,③任务查询,④ 项目控制等等。
基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现场部分,更加充分贯彻了现场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思想,建立了一线施工、监理、业主项目部业务数据网,以及报审的及时性、准确性平台,完成了公司对施工现场精益化管理要求。2009年国家电网ERP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及正式上线,实现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的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需求,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业务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高效化管理目标。当前,公司信息化已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公司网络已迈入全程全网服务型网络发展阶段。企业以“十二五”信息化和通信网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服务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两中心”建设为重心,在系统信息深化融合基础上,“抓建设、重运行、促应用、保安全”,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和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信息化系统向更集约、更精益、更专业方向发展。
5 结 语
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基建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电网输变电基建项目按计划,高效、高质科学性完成建设任务,及时掌握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经营信息,进行企业信息标准化管理,建立企业建设的综合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变化信息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电网企业信息化就是要为电网企业及基建项目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和市场信息,保障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实现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前提。发展智能电网、进行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提升电网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优质高效电力服务,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好务,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促进社会和谐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的共同要求。
关键词: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一、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以通信设计业务作为主营业务作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普遍遇到了诸多的瓶颈,比如,运营商资本性开支已经逐渐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限制了通信设计业务的市场发展份额。同时,通信设计企业的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还有来自信息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的冲击,如设备制造商、集成商对于通信设计业务的市场冲击。通信设计企业迫切需要调整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业务结构,实现向创新业务转型,发挥企业的专业性优势,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才能增强通信设计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对于通信设计企业而言,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块,开展信息化建设,形成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信息化企业经营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YX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于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于其他通信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二、YX公司的企业信息化研究
企业展开信息化改革,意味着企业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框架下实施业务流程的重建、优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从而对于企业各个经营模块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企业信息的顺畅,将企业的信息价值通过及时的共享和挖掘,从而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1.YX公司的基本发展情况YX公司是贵州省知名的信息服务企业,是贵州省通讯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主营的是通信设计相关的业务。YX公司拥有贵州省通信行业的经营许可证、技术网络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专利等,业务团队非常专业。YX公司承接了贵阳市住房基金的12329热线、瑞州移动的12580客户服务热线、贵州联通116114客户服务热线、贵州联通网上营业厅等多项大型呼叫中心及客服中心外包项目,可见业务板块非常多。YX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形成了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施条件。借助于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优势,该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的致力于拓展通信服务业务范畴,增大经营发展空间。2.YX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改革基本内容YX公司为了完善主营板块的呼叫业务,非常重视借助于数据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改革。YX公司建立的第四代呼叫中心系统,融合了当前的所有通信模式,如网络电话、传真、邮电、即时消息、互联网应用、短信息等,将单纯的PSTN,VOIP技术等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技术优化整合。YX公司新建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NGN网络的媒体流和数据量的传递,并且拥有极强的技术应用扩展能力,也可以作为新技术的应用平台。这套新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将业务客服人员提供一个更具有流程化特征的高效处理平台,同时,不少的便利功能是针对业务客户人员处理来自客户的电话咨询、工作单传送等工作而设计的。YX公司新的设计系统为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可以实现企业的灵活系统管理以及配置,尤其在处理突发性的特殊的业务处理需求可以进行灵活化的系统化定制。YX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在后台可以实现对于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比如业务的工作内容、客户投诉、等各类静态、动态数据,从而便于进行业务绩效考核,为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由此YX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效果可以证明,YX公司建立的第四代呼叫中心系统可以改善YX公司的业务运行效率,能够实现预想的效果。
三、YX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特点
YX公司信息化技术基础上设计的第四代呼叫系统,非常注重的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保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先进性、功能上的齐全性以及流程上的便利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系统,具有如下几个的特点。1.系统运行稳定性较高YX公司信息化技术基础上设计的第四代呼叫系统主要选择的服务器是采用的LINUX操作系统,结合LINUX系统发展近25年的经验,可以说有效结合现代操作系统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理念,保证这套系统最基本的运行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这样才符合通信设计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为更多的业务模块的构建和运行,提供可实现的技术架构基础。2.软硬件完全解耦,纯软件架构特征YX公司信息化技术升级之后,第四代呼叫系统具有纯软件架构的技术应用特点。YX公司信息化系统采用INTEL公司的主机媒体处理软件,而淘汰了传统的板卡。相比于传统的板卡,HMP是通信行业获得认可较多的产品,无需特殊的硬件来承载,因此技术创新的可实现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新业务模块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这种技术将系统完全建立在纯软件基础上,从可以实现整个安装、操作以及升级工作的便利性,对于YX公司的话务布线工作而言,也可以实现突破了传统的板块限定,扩大了YX公司第四代呼叫系统的配置标准。3.能够支持多媒体信息资源处理YX公司呼叫中心经过技术模块的重组,为更多形式的通讯技术融入系统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媒体的接入能力增强,不仅仅是传统的媒体接入非常顺畅,还可以适应现在较为流行的网络电话、邮电、短信息、网络传真、扩展客户端等资源的有效接入。不仅仅是扩大企业的业务层面的处理能力,还可以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方便,满足各个类别的用户在各个年龄和需求层次方面的需求,使得接入的成功率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也自然随之不断上升。信息资源表现更为直观的效应,系统也可以智能化自动分发处理一些相关的信息,减少一些业务量,同时自动将信息反馈给用户。4.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备份当前在通信设计行业的之中,很多企业都需要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服务,这意味着一年的系统运行过程里,容错的时间是以分钟为单位来进行计量的,这就要求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很高的标准。为了实现达到较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相关标准,系统就需要具备自动的信息备份功能。所以,在YX的云呼叫信息系统设计时,就专门规划出了双机热备份板块,同时提供了一个具有切换和监控的职能,可以实现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假如,系统的主服务器出现了软硬件故障,那么备用的服务器就会立即反应,并且进行相应的服务模块,来流畅地接管主服务器的信息数据处理服务。可以实现信息的双机热备份,可以基本保障客服系统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保证了系统运行的流畅和稳定性。
四、结束语
通信设计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是通信设计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以及业务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发展方向。在通信设计企业经营业务模块基础上,实施的信息化系统设计、建设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信息价值的有效挖掘。通信设计企业在信息化业务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基本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能力,继而关键的是需要企业清晰了解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并且对于通信设计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全法.某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
[2]郭运宏,乔菊英.通信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28-29.
[3]李晓明,蔡梅,席月林.信息化建设带动通信设计企业发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5,(3):63-67.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本文的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及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比率以及应用范围远远的落后于大企业。
并非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对企业的重要价值,而是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这样盲目上马的结果导致了信息系统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许多企业从此远离信息化。
1信息系统规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5]。
论文摘要:从信息化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知识管理。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说明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知识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前,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它是我国信息化的重点,已成为企业适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获得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
“知识管理”一词由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l988年提出,APQC(AmericanProductivity&QualityCenter,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发展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它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两个方面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也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利用企业信息化实现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技术优势,使两者充分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促使企业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或组织将存放在文件以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起来,加以组织、整理和分类后,存储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提高信息和知识的存储、查询、更新和交互能力,将这些知识、技能和信息传递到能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地方。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企业知识的收集、分类、存储和查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共享、再利用以及知识的创新。同时,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因特网的普及和企业局域网的应用,使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有了物理保证。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一就是对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3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应用知识管理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企业所面I晦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基于企业信息化来实现知识管理将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的根本保障。
企业信息化和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建设目标。对于知识管理项目来说,要得到企业各个层面的持续支持就必须将知识管理项目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出知识管理内在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明确我们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保证知识管理的各种措施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2)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通道,它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网络,使知识能够得到快速传播便于学习和交流,从而充分运用内外资源以提高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我国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现实的信息需求,避免盲目引进。该系统包括三个部分:①数据信息系统;②信息分析系统,主要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成员协同分析,依靠群体决策来完成;③信息提供系统,针对企业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信息检索、鉴别、筛选的服务,或者根据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提供专项服务等。
3)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知识编码化。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因此,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
4)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并将网络信息有序地纳入其中。企业把部分研发项目文档资料、企业员工资料文档、市场宣传的积累资料、日常办公业务网络文档、竞争对手产品库等内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为内部人员提供可即时在专业知识仓库和主页上信息的平台。企业员工可在权限管理范围内便捷地将数字化资料、情报信息和经验知识添加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加以共享。知识库作为知识的集合,要尽可能囊括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企业知识库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有序化传递,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在已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多媒体互动和数据库技术,使企业成员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协同工作、汇集信息,从而将人们头脑中的灵感和知识组织起来,以供恰当的共享和利用。同时,从因特网上收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经过智能的处理整合后,以个性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5)重视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人是知识创新及知识应用的主体,知识管理离不开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缺乏人才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6)建立知识库的安全和使用权限管理机制。单位内部的知识往往有密级,必须有严格的保密措施方可在网络上共享。机构知识仓库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必须拥有专业安全保障,共享使用权限管理必须在技术上、制度上予以保证。向知识仓库中投放信息必须经过特许,以保证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境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信息集成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知识管理使企业信息门户成为知识共享、传播和应用的平台,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4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知识进行强化管理的系统,它采用信息技术与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并管理联接于客户、企业及供应商之间的知识链,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能够对不同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从本质上讲,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使企业在管理上更清晰、透明,以及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收获更大的经营效益。而知识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角度上更注重知识的发现、挖掘与沟通,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正确、及时的分析,将各种深奥的计算方法、信息查询方法、分析功能等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来,以便于企业决策者方便快捷地使用。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业务流程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系统针对企业对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加强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设计开发。一般而言,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由一些基本的系统组件来支持知识的收集、提取和。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知识平台三个组件。
1)硬件平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要以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信息系统的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它使企业员工的用户终端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企业内部网。另外,企业内部网还要与Internet相连实现外部网。
2)软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电子邮件、群件以及电子公告牌的应用,是企业员工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传播的软件工具。
3)知识平台。企业知识库、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是知识存储与管理的平台。信息被分解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起来。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而文件和基于文本的信息则是非结构化的数据。用户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存取这些信息,一旦信息被定位,就要以某种方式将其从各种信息库中提取出来。企业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知识的表达、索引、抽取以及查询等都是很重要的技术。对于建立数据仓库的企业,数据仓库的设计、联机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同样也是知识表达、组织和查询的关键技术。超级秘书网
具备了以上系统组件后,企业应根据其所要汲取的知识的类型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在确定自己的知识资源时,必须从自己独特的业务需求、战略和目标出发,确定企业所需的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是与知识管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知识管理过程是知识生成、知识挖掘、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多个步骤相互连接、反复进行的交互过程,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可按下面的四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
1)知识生成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针对某个应用领域的知识,它包括:确定某个应用领域,建立一个目标数据集,进行信息整理和预处理,对知识进行标记。
2)知识挖掘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提取算法,从知识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获取能改变对事物认识的知识。这些方法主要有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和偏差检测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