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

第1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管理;进度控制;项目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74-02

一、前言

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入,近几年,全国各高职院校均尝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或“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导向”的教学改革[1]。每门课程的改革都是一个项目,都是在时间、资源、质量标准的约束条件下完成的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将项目管理的概念应用在课程改革中。

二、课程改革管理模式

课程改革管理主要采用项目总控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植入,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团队对改革的课程进行信息收集,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确定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实施的进度策划与控制,资源投入的策划与控制,完成质量的策划与控制。项目总控可以对课程改革起到宏观目标导向作用,使得课程改革的整体方向不偏离现代教育理论。但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教学各阶段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与原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就要启动项目动态管理模式,根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授课讲师根据教学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对课程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以保证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2]。

三、课程改革组织机构建立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团队是决策层,主要抓好宏观控制和动态平衡,制定《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总体计划,课程改革试点班级和主讲教师,确定各阶段教学任务目标,教学资源投入,把握全面的管理与协调。主讲教师就是课程改革项目的项目经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职责是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做好内部管理,按期完成任务,完成各项指标,确保《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改革项目执行

(一)教学目标制定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团队在认真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根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结合认知、技能、情感等要素,分别制定学期、单元和课时目标。《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采用情境模块教学,情境设计时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将学习内容以不同的工程类别作为载体划分四个情境:《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桥梁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轨道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在四个大的情境下分别设置两个小的模块:施工组织、概预算。根据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行动力较强的特点,四个情境的载体不同,但知识结构架设顺序相同,在该门课程结束时学生同一知识点至少可以重复练习四次,进行循环巩固达到身体帮助大脑记忆的作用。情境设置时又遵循学习认知的规律,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情境中的设计和应用均体现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断补充新的骨血,增加新的应用高度,着重体现职业能力内涵。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讲效率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3]。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该门课程总学时为104。宏观的教学方法采用一拖三,《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所用学时为48,该情境主要借助路基结构的简单性和施工工艺的单一性着重构建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图预算的基础知识框架,主要由教师进行讲解示范,由教师手把手地带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桥梁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所用学时为36,依托一套完整的小(中)桥施工图纸,由学生对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模仿练习,在第一阶段建立的知识框架上着重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形成完成的桥梁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图预算报告;《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轨道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共计20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或个人,或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或者两个情景进行小组交流练习或者独立练习,内容组织上除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的实用性外,还可以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三)教学方法优化

优化教学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就不让少数或个别人代替。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微观上采用四主八步法,即在每个任务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能力为主旨,教学过程中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完成任务后进行成果汇总答辩、评价反馈、实做强化、总结提升并与最初的能力目标对比。在每堂课中随着学生的状态来调整具体的手法,比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己的能动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下面以情景中的一个任务作为案例。

(四)过程考核机制建立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提高的要求,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求、自尊和自我提高派生出来的。恰当地运用评价措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内驱力的作用,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并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专业能力考核、社会能力考核、方法能力考核。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五、总结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将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将每门课程的改革过程当做一个项目来完成,遵循项目实施的规律,启动项目管理机制,将有助于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恒博,李常茂.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丛书编审委员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善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化课程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The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Budget》Course Reform Project Analysis

CHEN Yan-ru, YANG Bo

(Shanxi railroad project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Weinan 714000,China)

第2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但通过这几年的代课,发现学生水平下滑明显,已经发挥不了这门课的作用。因此我通过调研,整理归纳了一些我的想法,与诸位老师探讨,找到问题所在,尽快改变现状。

关键词:

建筑装饰;综合实训;责任

《综合实训》课程之前的名称是《毕业设计》,更改于2010年。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综合实训》课程2007年以前开设于三年级的第六学期,持续时间从三月底到六月中旬,基本是3个月的时间,每位同学需要独立完成施工图一套、4-5张效果图、两张展板、预算书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份。2007年以后,由于教学改革以及在“加强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指引下,第六学期学生全部去企业顶岗实践,《综合实训》课程调整到了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教学时间压缩到五周,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相应也压缩。首先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组3-4人;其次取消了施工图绘制的训练,施工图由老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提供,但必须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最后在有完整施工图的基础上,每组学生绘制3-4张效果图(不需要出展板,只要打印成A3册就行),预算书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份。2016届学生的毕业答辩已经完成,对照这一届学生和上几届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付的成果,我心里沉甸甸的。学生水平下降之快超出了我的预想,到底是何原因呢?通过我与其他教师、学生的交流、沟通,总结出如下原因:

一、生源质量问题

我们学校生源有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一类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高考,录取到我们学校后各自组班。从2012年开始,增加了自主招生这种形式,且自主招生的规模逐渐加大,比例从当年占应招生人数的10%到现在的50%,计划到2017年,全部改成自主招生的方式。所谓自主招生,就是高职院校自形做主招生的考试,由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决定考试具体方案,组织对考生进行文化课和综合素质测评。考试时间安排在1月,3月底前就能完成录取。已由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当年6月份举行的高考,未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当年高考。参加我们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不论是中职生、职高生还是普通高中生,都是文化水平偏低的学生。由于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传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坐办公室,不要风吹日晒。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只能靠多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初中升高中时,选择上中职和高职的就是初中时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升大学时,选择上高职的尤其是走单招这条路的,是高中阶段的后三分之一。只要有希望升本科或专科的,都不会选择高职院校,这从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就能看出来。所以招来的学生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几乎为零,理论知识基本听不懂。而本课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在专项课程都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完成好本课程。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够

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同时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准确的把握,对综合实训的内容理解透彻,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需要编制的建筑装饰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其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根本就无从下手。对装饰工程来说,同土建工程是有一定区别的。土建工程绘制平面图时场地上什么都没有,是空地;但装饰工程是在土建已完工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的,现场情况已然不同。但现在绘制装饰施工平面布置图的所有规则都按照土建执行,与实际不相否。例如施工用水,部分水源可以从已完工建筑中直接使用;部分贵重材料也可以堆放在建筑内,无需另盖临时建筑。若无实践经验,很容易照搬硬套土建那一套,指导学生时容易出错。

三、教师的责任心欠缺

从近几年的《综合实训》课程指导情况来看,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也很重要。最初做《综合实训》训练时,施工图纸是由指导教师提供。当时制定的原则是图纸的建筑面积应在1000m2以上,装修内容应包含建筑装饰工程的10个分部分项工程,总造价应在300万以上。因为太简单进度计划就无法绘制流水施工。但是后期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图纸时,打破了这一要求。学生为了预算简单,选择的都是一些简单装修图纸,面积200-300m2,造价30-40万,没有地形图,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时随心所欲,起不到实训效果。究其原因,是老师开始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够导致的。

总之,首先由于教学时间的缩短,导致学生需完成的任务减少,不能够很好的检验前两年半的教学效果。其次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尽量不要让学生留级,尽可能让其毕业。导致学生有恃无恐,不认真对待这次实训,得过且过,完成的作品低劣。再次是教师抱怨学生素质差,教授时有所懈怠,没有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最后教师没有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面对的又是这样的学生,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呢?首先学生生源质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以及考试规则的变化和适龄上学人数的减少,招生到400多分学生的机会很小,所以改变生源质量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那我们就从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调整授课内容着手。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每年每个学院选派2-3名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每人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年,基本5年可以轮一回。同时按照现在学生的水平,重新调整授课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擅长,分工合作,不吃大锅饭,将三块内容的分工上报指导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细化评分细则,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随即给出成绩,不允许缓缴,不按时交作业者这部分成绩为零。总成绩由效果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答辩四部分组成。这样就不会出现到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大部分同学还在画效果图或写预算书的境况。通过这些手段,相信明年的成绩会有所提高。

作者:任雪丹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02)

摘要: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以后从事工作岗位快速接轨,使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土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将传统相对独立的土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典型的、统一的工作项目与教学安排联系在一起,同时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全真工作环境中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在体验真实工作的同时获得熟练的职业技术能力。

关键词 :校企合作;土建专业;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33-3

2014年,我国将继续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铁路完善、公路骨架网络,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土建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逐年增加。施工企业需求大量精通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材料性能检测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测量、检测工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精准先进的仪器更新迅速,企业中高素质测量工、试验工高薪难求。虽然每年各院校不断地向建筑企业输送毕业生,但毕业生书本知识多,实际经验少,加之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脱节,导致毕业生到企业后短期内无法上岗,还需要企业重新岗前培训,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如何改变土建专业这一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

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对比与分析

以我院土建专业为例,专业主要面向交通土建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材料检测、工程测量、工程施工等工作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传统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为“工程制图”、“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工程测量”。学期设置和教学计划参见表1。

在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设置模式下,纵向来看,单一学科内,知识结构完整,衔接紧密,符合教学规律。但横向来看,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互相没有关联性,各讲各的内容,各举各的实例,自成体系,缺乏系统性。专业整体的教学计划方面,也只是考虑到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单项堆叠,并没有整体宏观的控制。时间方面,各学期有不同的学科课程,即便是同一项工作任务,也是在几个不同的学期分不同的学科讲授。空间方面,各学科有各自的实训基地(室),同样缺乏关联性。而在土建工程的实际建设工作中,每个项目都是综合性的,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只有找到一个途径将这些学科知识技能系统地、充分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拓展建设思路,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建立工作、教学结合点

结合专业实训场地实际地形,虚拟建设工程项目。根据场地地形设计一条二级公路,该二级公路线形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和竖曲线;经过高坡地段需采用隧道形式;在填方地段需设置排水涵洞;经过公园水系需设置桥梁过渡;包含填方段及挖方段以及排水、边坡等相应附属设施。虚拟工程整体设计完全与实际建设工程项目一致。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全真工作环境中完成试验、测量、施工等全部课程,在体验真实工作过程的同时获得熟练的技术能力。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依托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对真实企业工程项目开展调研,分析整理典型工作任务。创建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计模式,通过企业工程施工必须使用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把土建核心课程重新构建与整合。新的模式要解决土建专业以下三点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脱节问题。如图1所示。

解决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不一致的问题 改革传统的各学科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实训课学生单一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按照每一道施工工序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组织与授课,学生在实训课堂上按照每一道施工程序所需要的技能进行综合练习操作,将教学组织形式模拟成一道道施工工序,使学生了解施工项目的流程。每一个进度有哪些施工程序,每一个施工程序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解决教学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脱节的问题 更新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施工项目工作岗位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改变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态。把专业课教授内容重新编排更新,按照工程项目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学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学习,充分锻炼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下页表2所示。

解决校内实训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差距大的问题 结合虚拟工程项目特点,在校内建立虚拟工程的业主、监理办公室(教师担任),工程施工项目部(学生担任),工程实训管理方面引进企业的员工守则、岗位职责、奖惩制度等员工条例,制定与企业管理文化及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相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鲜明校企文化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学习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具备了较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二)加强宏观设计,寻找典型工作任务,统一规划,建立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传统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中,每学期的课程自成系统,互相之间没有关联。通过设计的仿真工程施工项目,依靠典型工作项目的施工方案、工作任务,把各学期不同学科按照统一的工作项目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横向教学组织安排。由“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制定完整详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重构系统完善的施工课程内容;根据施工项目流程,设计“道路材料试验”和“工程测量”课程顺序与新内容;开发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最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土建专业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深化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依托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春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和中铁现代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内容、环境,与土建专业教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实训场地地形设计一套全真施工图,涵盖了公路、桥涵、隧道、房建多种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内容和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编制了指导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符的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岗位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同时,考虑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因素,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制作该公路的仿真施工工艺虚拟仿真互动软件,及完工效果演示。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根据设计图施工的进度及最后工程完工的效果呈现,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一体教学,多法并用 将企业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构建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施工现场教学等一体化教学。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与工作任务对接,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

实施专业课程改革成效与总结

目前,我校土建专业学生获得双证率100%,通过回访调查,企业认可满意度95%以上。

第一,推动了土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改革和实践。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提高我校土建专业的教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增强了学生求职就业的本领。学生通过仿真教学的锻炼,接触到了与土建施工现场完全一致的岗位任务与工作项目,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

第三,改革了创新实训基地的功能,完善了内涵建设。在企业专家、校领导和专业教师的探索创新支持下,完善了土建实训场地功能。仿真实训基地不仅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是企业的培训基地,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方面,我院土建专业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拓宽思路、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课岗“零距离”对接,还应做大量创新性的、细致的工作,真正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展示学生作品。

一、在课前准备上,以自主探索为主

尽管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但是在课前准备上,笔者仍然强调以自主探索为主。

在新的课程视角下,一种教学观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深入人心――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中小学生如此,中职学生亦然。比如,在“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的学习中,施工组织的方式有“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内容,千万别直接灌输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下达任务,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这样的自主、探索、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放手一搏,其收获是多方面的,效果是立体的,这样获得的知识也一定能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记忆库中。

二、在完成任务上,以自主实践为主

下达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科学调控的基础上充分地放权,比如,实验操作权、自主探究权、自我管理权……就《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而言,诸如流水施工基本原理、多种组织安排方式、多种网络计划技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排等,都应该注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注重自主探索和突破,强调实际应用,提高探究和实际应用能力。

仍然以“流水施工基本原理”为例,不论是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的特点,还是流水施工组织的类型;不论是绘制流水施工水平指示图和垂直批示图表,还是划分施工段和施工过程的原则;也不论是确定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还是固定节拍和成倍节拍流水的组织方法……都应该正视一点一滴的“实战”能力,追求一步一个台阶的进步。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上上镜”,有意识地让学生和现实深度对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三、在展示作品上,以合作讨论为主

当学生完成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此时提倡合作讨论或者小组协同式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一起走。”

第5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摘要:从分析建筑施工模拟实训在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入手,讨论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几个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5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1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现状

1.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是学生于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1.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改革

2.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情况,教研室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3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第6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摘 要】水工隧洞的设计、施工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现有课程体系中,涉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四门课中讲授,普遍沿袭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水工隧洞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其联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亟需改革。应从分析水工隧洞工程的工作过程入手,在探讨其职业能力构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课程内容的筛选、重组、实施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表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化课程,采用科学的实施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 高职;水工隧洞工程;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改革;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51-02

作者简介:刘建飞,男,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TZZ09102B04)和浙江省优势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的研究成果。

水工隧洞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建筑物之一,其设计、施工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现有课程体系中,涉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四门课中讲授:水工隧洞设计在《水工建筑物》中讲授,造价文件的编制在《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中讲授,水工隧洞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讲授,水工隧洞施工组织与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讲授。这些课程教材普遍沿袭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方式多采用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隧洞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其联系;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完这些课程,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较长,不符合现行的高职教育理念,需要进行改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项目化课程改革,结合典型水工隧洞工程,组织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将原来分散在几门课程中讲授的相关内容,整合为《水工隧洞工程》一门课,涵盖其设计、施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等所有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目前国内单独开设这门课的高职院校不多。笔者拟从《水工隧洞工程》课程的定位、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化课程,以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定位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全国水利示范院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等工作,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水工隧洞工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人员、制图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获得隧洞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刻苦学习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精神。

二、课程建设思路

1.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课程设计,首先分析水工隧洞工程设计、施工及造价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由职业能力分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典型水工隧洞工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编写配套校本教材。

2.课程的实施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水工隧洞工程的特点。课程内容确定后,课程如何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内容和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最后选择按照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学习项目,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实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最终提交一个典型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技术标和商务标。

三、课程实施

1.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合作,按照“工学结合、全学程融渗式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证相对应”要求,“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课程标准。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引入水利行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编制出《水工隧洞工程》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水工隧洞工程设计、水工隧洞施工和水工隧洞造价文件编制三大部分,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水利职教特色和职业岗位的需要,使“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者有机融合,贯穿于教材之中。同时配套有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第一次课教学设计、课程学习指南、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经过四年的试用,效果良好。

2.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根据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两方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使现有教学团队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部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联系,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服务,引导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寒暑假,派出专业教师到施工、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的专业对口岗位,参加实践,并鼓励教师优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生产、技术、科研服务或者合作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一批具有丰富水工隧洞设计、施工及造价文件编制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环节的教学改革,使现有教学团队具有双师结构。积极引导兼职教师参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提高兼职教师的教研与教学能力。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互聘、挂职锻炼,使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别在工程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上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满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水工隧洞工程项目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所需。

3.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本课程为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按照“教、学、做”理实一体项目化进行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项目教学,首先由任课教师提出任务与要求,根据任务讲解所需的专业知识,然后辅导学生自己确定方案,完成项目或学习型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子项目或学习型任务,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而要完成项目任务,就必须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通过项目化工作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做中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1)“教”:是教师针对项目任务,在具有生产氛围的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重点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教会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和工作程序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型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工程照片、图片、图纸、表格、动画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施工组织设计要点、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型项目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配合。在完成水工隧洞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任务时,带学生到典型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法。

(2)“学”:是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一般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共同研讨,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列出工作步骤。学生选择的完成任务的方法、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步骤等,都需要教师批改、批准。对于共性的问题或错误,教师再集中讲解,予以纠正。在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任务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后,教师再点评和总结。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施教的过程。

(3)“做”:是经过前两个“教”与“学”的环节后,学生在掌握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工作方法的前提下,按照教师批准的工作方案,独立或分组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学习型项目,教师进行检查、示范和指导,学生相互探讨。任务完成之后,通过个人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4.模拟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条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需要有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模拟职业氛围,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 的理想教学模式。本课程计划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再修建一个可供50名学生使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实训室,使其与现有的水利仿真实训中心和水利工程设计所配套,成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水工隧洞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造价文件编制和项目管理理实一体教学要求。

四、课程考核

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改变相应的考核方式。为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行“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形成性过程考核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强调对学生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水工隧洞设计、水工隧洞施工和水工隧洞造价文件编制3个子项目分别进行,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依据“技能加过程,强调素质培养”进行设计。每个项目考核均依据提交成果的完成情况、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等打分,部分与考证有关的内容考核要与考证相结合。

1.“知识+能力+态度”的考核模式,既重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又重视对学生职业态度的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及要求与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相一致。每个子项目成绩按100分计,其中:知识占30%、技能占50%、态度占20%。

2.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完成项目所需相关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可采用课堂提问、检查任务(作业)完成过程中知识应用的情况、单元测试等方式,也可以采用面试答辩的方式。

3.技能考核:通过学生的“做”来考核,由考评小组现场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步骤、方法和成果,比如施工方案选择及现场布置是否合理、单价编制过程是否正确及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4.态度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学习型任务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和表现、回答提问是否积极踊跃、协作精神、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综合确定。尤其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小组管理能力的考核,要先考核小组团队,再考核小组内的个人,小组的成绩偏低者,个人的成绩相应降低。

五、结语

从分析毕业生就业领域的工作过程入手,基于项目化进行课程改革,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态度的培养有机地融渗在学习型项目里,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形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 的理想教学模式。对我院近四年的教学实践,用人单位和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的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雷同现象等,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刘建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村镇供水工程》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6):80-82.

第7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摘要:“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课程项目化教学及双线并行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职;“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教学;双线并行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408);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Y201416);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立项精品课程“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编号:TZYKC201403)

作者简介:韩振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文其他作者单位均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12-03

“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程教学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路桥工程现场计量与计价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中,打破传统教学学科型的教学内容设置,引入项目化教学法,并考虑在实践中设置课上课下双线并行案例项目,在课程授课单元设计运用课上项目(A线),课下项目(B线)进行相同数量的项目任务设计,进行就业岗位典型任务的实施过程划分,每一个项目都是9个步骤的重复,但重复的仅是步骤,而不是内容。从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设计行为的主体,教师以不同于以往的角色出现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操作,教学的目标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1]

一、适宜的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围绕学生就业需要的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及有关定额,对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量清单)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和结算,具备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能力目标

1.能通过识读路桥工程图纸等工程资料,准确列出计量和计价的对象(项目名称),并能检查缺项与错项。

2.能依据工程图纸、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规则及相关文件资料,正确地计算与统计工程量。

3.能依据工程预算的编制步骤、相关施工组织与规范、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规则及相关文件资料,准确应用市场询价途径,正确合理地确定材料运距及人、料、机单价。

4.能应用造价软件正确编制工程量清单并撰写相应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

5.能按照合同管理及工程量清单等资料要求,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和竣工结算。

(二)知识目标

1.掌握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知识。

2.熟悉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规范。

3.掌握工程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步骤。

4.能够结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及有关定额,对具体的公路和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具有严格遵守规范标准的意识。

3.具备求实、诚信的工作态度。

4.培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便于实施的教学设计

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按照路桥工程预算书编制的基本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实践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真实工程项目,按照初次就业造价员、提升岗位造价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要求,设置了教学内容两大模块(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如表1所示。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上课下学习实训两条主线,课上以教师讲解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1标施工图预算项目(A线)为例,设置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完成训练任务,培养专业基础能力;课下以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2标施工图预算项目为例,设置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课堂同步实训项目,由学生分组配合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对于工作成果进行点评,通过课下训练项目(B线)巩固拓展;两条主线双线并行同时推进,训练目标逐次递进,逐级提升,使学生能力不断巩固提高。[2]到课程后期,在学生适应教学模式并熟悉课程内容后,以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3标施工图预算项目作为综合实训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过程的理念,以过程为实施任务环节的核心,制定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最终考核模式[3],如表2所示。

三、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次课设计

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次课的设计尤其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开门见山,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第一次课上,引导学生的学习任务依次为:通过价格组成案例及2014年就业实习岗位需求招聘案例进行课程引入;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获取预算项目背景与工作任务信息;回顾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讲授、学生获取项目分解知识;师生共同查看任务单,分析获取课上项目(A线)工作任务;项目组组员分工识读路桥工程施工图纸(主要由课前完成);组长整理分解项目内容;项目组确定成员展示项目汇报成果,师生互动点评;教师完成对本任务的总结、归纳;教师给出各项目学习成果评价与指导;课下项目(B线)任务布置与下个任务预习。

(二)辅助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4]“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工作任务选取实际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根据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程序,在授课时结合案例教学,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使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模拟教学法。教学中应结合施工现场视频和丰富的专业网站资源,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工地现场的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和常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确定施工组织与工程量。

3.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新知识和动手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从教师演示完成课上项目到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下项目,再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综合实训项目,旨在推动双线并行,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宜采用简单的“告知”形式,而应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达到“认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12):102-107.

[2]孟霞.“双线并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263.

[3]高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8):263-264.

第8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鄢维峰.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62-63.

第9篇: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施工图绘制技能

[作者简介]宫艺兵(1969-),男,山东牟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潘娜(1983-),女,辽宁兴城人,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陈佩新(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天宏锅炉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节约热能。(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1-02

“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是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分类、特性与应用规律等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室内空间各个界面施工工艺与构造的特点,了解室内工程小型机具体的种类与应用等。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构成学、室内设计,同时还应具备人体工学、装饰制图等基本知识理论。从众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和企业用人反馈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可在毕业创作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可见,室内装饰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及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学习内容的直接体现,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务实、客观、科学地展开设计研究。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改建议。

一、强化图学修养

室内装饰施工图纸的绘制是设计师把抽象的设计构思,通过科学艺术的设计语言和手段,将其物化的过程。室内装饰施工图需要表现空间界面装饰设计的材质、工艺构造、设计尺度与规范,是完成室内装饰设计方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障,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端正认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往往容易忽视室内装饰施工图的价值和作用。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往往沉迷于前期的方案创意构思,而将大量货真价实的施工图一笔带过;或是苦心孤诣地比拼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而对室内装饰施工图基本的绘制程序却基本不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育理念和方法失误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爱看施工图、不懂看施工图的问题,大多只喜欢浏览那些光鲜亮丽的图片。学生迷恋于欣赏、模仿这些靓丽的外观效果,而不去分析、思考这些华美的效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此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绘制的施工图所反映的造型尺度、材质构造、设计与表达等理性内容苍白匮乏、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学习与应用。

(二)正确看待

室内设计专业的施工图是指以设计方案为依托,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详解和细化的过程,其中包括空间尺度、造型样式、材质构造、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图纸的类型除了包括常规的三视图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施工剖面、节点大样详图等。这些图纸在深化设计理念、加强严谨结构意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将人体工程学、造型美学、材料学、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施工图的设计绘制,使其有机系统地串联和整合起来了。

为了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绘制图纸,而不能将制图规范、软件技巧、施工工艺、设计方案、材料性能、节点大样、剖面细节、尺度等元素与施工图系统结合的问题,教师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对施工图训练和指导的力度,将施工图的学习与应用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施工工艺和实际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站在施工者的视角,以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理念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对施工图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画,真正做到系统、全面地掌握施工图这一图示语言。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来进行室内与家具设计、商业环境与展示空间的设计与表达,同时提高对室内材料的组织能力,培养独立识图、设计制图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此培养集设计与管理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

二、普及案例式教学模式

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理论讲解的“静”与练习绘制的“动”结合起来,采用讲练交叉的教学模式,充分训练学生“识图、用图、制图”的实战技能。这对学生解决设计图纸尺度与实际现场比例之间的视觉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内外案例式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认知、熟悉材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装饰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检测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态的理论教学

施工图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图纸,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方能看懂,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施工图的了解、熟悉到熟练应用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讲授施工工艺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融入施工图的知识元素,充分利用施工图表意清晰、通俗易懂的教学优势,选取绘制规范的、工艺前沿的具有实际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作为课件插图,力求结合现场施工进展实景照片进行对照式教学。这样的话,既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强度,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用图说话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动态的实景教学

施工图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进行,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理念、典型工艺与构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规范专业制图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当讲解完工艺之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施工现场效果实景图片,包括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的影像教学资料,让学生去思考具体的施工工艺构造及制作流程,进而强化实战意识,丰富设计阅历,顺利完成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与绘制。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设计竞赛、工程投标或走进企业等方式,针对实际项目对学生展开实战训练。这样既可以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巩固学生对于施工图、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设计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起到对知识领悟触类旁通的互动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施工工艺的设计表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因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考核也要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紧密结合。在试卷中加大施工图绘制内容的考核比重,改革传统的以描述题型为主的考核模式。

1.图文并茂的试卷考核模式。在题型上尽量选择与制图相关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文字形式的简答与施工图绘制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是纠正绘制带有错误的施工图;还可以提供样图,要求学生补充具体的剖面及节点大样详图,根据样图编写工艺流程或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命题设计的考核模式。力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所在的企业实际工程现场考核为主,校内实验室考核为辅的教学指导方针。在结课阶段,教师可精选适宜的工程案例,并给出相应的限制要求和模拟客户的需求,要求学生综合前期已修的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制图等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施工构造、装饰效果、工程造价、材质等因素,系统全面地完成整套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这种课题式考评模式,既能够使学生对于工艺构造及图示语言的掌握更加整体与连贯,还能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相结合的实战能力,提高学生对装饰造型的制作与装饰材料的加工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图示技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一是实践调研。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用户的认知程度,既包括老用户,也包括新产品所面向的潜在用户。对于他们,你了解得越多,就越清楚应该怎样把握用户体验策略中的各种细节。通过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用户中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根据用户的本能、行为、反思等需求,完成产品的审美需求、行为需求、情感需求设计。

在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之前,做好基础性的用户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拜访用户,能有效与用户进行交谈,让用户参与设计。基于用户在期望与诉求方面的调研,进而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同时不要放过任何对于你自己的产品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细节,详细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关键要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观察报告之后,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留作进一步分析,并在自己之后的产品规划与设计中加以借鉴。教师注重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调研报告等构成。

二是真题设计与制作。首先是目的要求。在实习基地企业的支持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的装饰现场进行实际设计验证。按比例缩放,加强形式美与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色彩美的认知,通过实际现场的学习,强化自身的设计能力。其次是内容安排。分班组由企业高管和设计师、专业老师配合带队,到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给予优劣评价、优化方案的讨论,发现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问题,提出更改建议。总结性地写出调研报告,根据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反复设计。最后,预期达到的效果。产品最后实施或投放进入市场并不是设计过程的终止,而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以上讨论的评估方法依然实用。加强产品跟踪等后期环节依旧意义重大。总之,真题制作与设计不仅能拓宽学生设计眼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认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既要具备一定的效果图表达手段与美学素养,又要具备建筑基本知识与室内工程图纸的识别与绘制能力,还要通晓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工程的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流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或管理者。事实证明,经过上述教改手段强化过的学生,对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和设计实施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中对于施工图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动态、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识图、制图、析图、用图”的专业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设计案例,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