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铁路施工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施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施工论文

第1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铁路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抗冻剂并将混凝土搅拌原材料预先加热,混凝土经运输、入模温度保持10℃以上,通过蓄热保温、人工加热(通过电暖器、电热炮加热)使混凝土养护温度保持在5℃以上。现场混凝土采用搭设保温防护棚,混凝土输送泵管用保温材料包裹,表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保温。

1.1冻临界强度冬季施工期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40%及5MPa前不得使其受冻;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50%前不得受冻。

1.2原材料配合比要求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PO42.5MPa,最小水泥用量不应<300kg/m3,水灰比≯0.55。砂石材料必须清洁不含冻块。水加热应提前4h进行,保证水温达到80℃。搅拌站的冬施措施按照天津市相关规定执行,施工前检查其措施必须执行到位方可拌制混凝土。搅拌站的冬施混凝土要求掺加具有早强效果的抗冻剂,保证混凝土在-10℃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子能够保持液相状态。抗冻早强剂的使用效果和掺量经试验室试配后确定能否达到要求,防冻剂必须是环保产品,不得含有尿素、氯盐成分。混凝土的塌落度有严格要求,冬施期间,底板塌落度140~160mm,搅拌站按照要求塌落度进行搅拌,混凝土运输到工地后要对塌落度进行检验,发现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拌和物离析、泌水,立即予以退回。

1.3混凝土搅拌和运输为保证搅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水的加热温度。搅拌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查砂、石、水的温度情况,当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温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或暂停搅拌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35s,商品混凝土到现场的出罐温度控制在15℃以上。混凝土运输车,外缠苫布保温。混凝土运至浇灌部位后,采用2台泵车水平分层,分区块铺料,快振捣,及时覆盖的快速施工方法。混凝土经输送泵的传输后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10℃,对每一台班车辆的进场混凝土进行入泵前的温度测量,入模温度的测量,混凝土浇筑后覆盖前的温度测量并做记录。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由混凝土厂家严格按要求进行控制。

1.4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出罐前一定要测量其温度,保证其温度不低于150℃,输送到作业层的混凝土,测量入模温度,要求不低于100℃。每一台班施工完成后,清洗机具,彻底排出其内部的积水,以免其内部受冻,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罐车必须设置在稳固地点,不得有冰雪冻融物。喂料前,要监督罐车进行倒转,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等物理不良变化。施工现场道路注意防滑等措施,水平管的出料方向要低于进料方向。

1.5混凝土浇筑1)冬施混凝土浇筑安排每次浇筑的开始时间宜在当日上午9:00开始,尽可能避开夜间作业。2)冬施混凝土浇筑应尽可能避开雨雪严寒天气施工。3)浇筑混凝土前及时将模板、钢筋上的冰、雪清理干净。4)浇筑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5)每次浇筑混凝土前,要检查混凝土入模温度。6)现场混凝土随浇随盖,尤其是底板表面混凝土在二次抹光前,临时性的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待二次抹光后,及时加盖一层保温被。7)混凝土浇筑时要测量其入模温度,保证其温度不得低于100℃,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覆盖保温养护。

1.6混凝土养护和测温混凝土的养护采用地热及混凝土本身温度及外加热综合养护,即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抗冻早强剂并将混凝土搅拌原材料预先加热,混凝土经运输、浇筑完成时,温度保持在10℃以上,通过蓄热保温或短期人工加热,使混凝土经1~3d混凝土强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后,可靠混凝土及地热蓄热、覆盖养护。蓄热保温及短期人工加热搭设保温棚。棚架采用钢管焊接制作,底板棚架宽21m×20m,侧墙利用搭设的脚手架,四周及顶部用带棉的帆布密闭。表面覆盖塑料布保湿保温,要求相邻塑料布搭结200mm,铺盖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成品保护,不得随意踩坏混凝土。遇大风天气时,保温棚用木方或钢管等重物覆盖,以免大风将保温层吹开。安排专人负责混凝土的覆盖检查工作,同时对工人加强冬施期间的技术交底,注意混凝土覆盖物的保护。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根据测量温度的要求,预埋好温度计的测量位置,测温次数见温度测量表。保温完毕,相关人员要认真检查,遇有大风天气,要留专职人员检查覆盖情况并负责修复被风破坏的保温层。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5℃,不能满足该温度条件时,必须立即增加覆盖保温。若混凝土拆模后,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温差>20℃时,在混凝土表面必须继续覆盖两层阻燃草帘被。

1.7测温测温孔的均匀设置,浇筑混凝土时,按照设计位置埋设并采取措施固定,埋设深度为底板厚度的中间部位,每块板共埋设9个。测温时,按测温孔编号顺序进行,每昼夜测4次。

2结语

第2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1.1电气化工程施工具有不稳定因素。

这种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根据施工环境,技术差异、施工线路的不同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每条线路都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之内,而这些千差万别的地理条件使得施工工程经常要面临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困难,因此施工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1.2施工力量分散。

施工力量分散是铁路电气化施工中又一特征。由于铁路线直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沿铁路线直线分布,这也就导致了施工人员必须分散开来,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所需的技术设备也具有很强的分散性特征。这对于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也是导致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3施工项目受行车干扰因素较大。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施工一般都是对既有线路的改造。而这些线路大都是正常运行的线路,施工中随时会有过往车辆,因此电气化改在项目中的电力改造、接触网、通信改造项目时常需要注意行车过往,随时停工让行。这种施工模式不仅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施工项目开展中的人员安全风险。

2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特点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风险,这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由于铁路施工中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2.1风险不可避免的特点。

铁路电气化改造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任何时候施工人员都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分享,这是开展该项工作无可避免的一个客观现实。我们在工作中会通过各种先进的理念分析风险、预测风险,同时也会发明各种先进的技术规避风险。但是这些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尤其是在对既有铁路线的电气化改造中,工作人员对原有设备设施的了解程度不深,对于复杂的铁路线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完全熟悉。而且施工过程中经常受到行车干扰,这些都会导致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面临风险。

2.2安全风险因素众多。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对象范围十分复杂、丰富。例如通信、电力、接触网、变电设备等等。每一个项目的技术特征都不仅相同,因此每个项目产生的风险特征也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风险因素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众多性的基本特征。而且在这些项目改造过程中大都是野外作业,施工人员要到完全不熟悉的野外环境中去,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例如崇山峻岭、大漠荒野等。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态状况等都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

2.3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电气化改造中的风险往往会造成重大财产和人身安全损失。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线路的改造任务越来越繁重,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铁路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各种先进电气技术不断出现,为铁路运输提升效率的内在要求。这些先进技术往往操作施工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潜在的风险威胁也相应增大。因此,风险一旦产生不仅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也会带来难以预测的人身安全风险。

3增强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3.1树立科学严谨的安全保障理念。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而且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征。面对这些风险威胁首先需要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以及每一个参与人员都应当具备安全意识。应当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时刻将安全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增强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应当及时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详细剖析违规操作、疏忽大意等以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通过深刻的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在思想中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另外,还应当结合铁路电气化的新技术和施工特点向大家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源,以便在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的规避。

3.2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安全应当成立一个具体的组织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教育。为此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该组织部门应当以增强风险分析、安全教育、风险预警、风险规避等职能为主要工作原则,具体负责整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在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应当明确责任分工,每一项工作都应当由具体的人员承担,工作中应当加强与施工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及时分析预测各种风险的特征。当前在安全风险管理这方面,一些施工单位建立了自己的现场安全管理机构,将国家安全生产法作为指导,对本单位的安全施工进行统一整理。这一做法使得施工单位在应对和规避风险的效果大大增强。

3.3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第3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1.人工费用支出超标。通常来讲,在我国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预算中,人工费用只占据了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到了实际费用核对的时候,人工费用就会严重超标。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项目施工中,人员配置不合理所造成的。我国绝大多数铁路施工企业,都不按岗位进行人员配置,而铁路项目施工一般工期又很长,所以为了避免人员变动影响施工进展,往往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都同时配置好几个人,导致人工支出费用大大增加,提高了项目成本。

2.材料采购管理存在弊端。材料费用足足占据了整个项目成本的近60%之多,所以,对材料成本的管理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最终成果。在材料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造成成本超支以及材料本身质量不达标。首先,在材料采购环节,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材料采购人员为了中饱私囊,会与材料供应商暗中串通,私自太高材料采购价格,导致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其次,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为了能够拿到单子,会贿赂材料采购负责人员进行暗箱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质量往往不符合标准,再以后的施工中,会留下质量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企业对于材料的管理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导致材料大量损坏和腐蚀,也会导致项目成本大大增加。

3.设备使用效率低,维护保养消费高。如今的施工设备大多都是机械自动化的高科技设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施工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但是由于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并不能完全发挥出设备的作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对施工没有起到太大帮助。另外,先进高科技设备都比较复杂,所以在日常的保养以及维护中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外加上设备操作人员水平有限,时常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维修费用也比较高,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项目成本。

4.业务管理费用超标。业务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对业务人员电话费、招待费、管理费、奖金费用以及出差补助费用等的支出,尤其是出差补助费用和招待费,是业务管理费用占据比例最大的费用,也是导致业务管理费用超标支出的主要原因。因为出差和招待业务人员的时候是企业报销费用,所以这两方面的相关人员对于费用支出没有节制,花费起来随心所欲,外加上部分人员为了从中谋取点私利谎报费用支出,直接导致业务管理费用大大增加,严重超出了预算标准。

二、提高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的具体措施

1.严格控制材料采购环节,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费用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据着极大成分,所以,控制好材料费用支出对于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材料费用的管理,首先,要对材料采购环节做好控制和监督,项目成本管理部门应该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了解,同时,还要不同厂家的同种材料质量进行调查,杜绝采购部门以次充好,暗箱操作中饱私囊,保证整个采购环节公开透明,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其次,应该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当材料采购回来之后应该进行合理管理,尤其是钢结构材料,要防止其生锈腐蚀,影响材料质量,增大成本。

2.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保养维护费用支出。铁路施工企业应该对设备进行严格管理,不能因为一时的施工需要就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设备,这样不仅会增大项目成本,同时因为没有专业的操作人员,设备的工作效率也得不到保障,同时设备的维护保养也需要很大一部分费用的支出,得不偿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需要,企业可以从相关结构或者是企业租赁施工设备,同时,从租赁单位聘请专业操作人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项目成本,还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为操作不当所造成的设备故障维修费用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重视人工费用以及相关费用的支出,合理控制成本。首先,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应该在各个专业岗位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人工费用的合理支出。并且,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越长,工作经验就越丰富,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适当的提高工人的薪资,也比一个岗位配置多个工作人员要合适的多,不仅能够减少人工费用支出,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诸如业务管理费用在内的相关费用进行控制,设定固定的费用支出标准,避免随意花费以及虚报谎报账单的事情发生,从小细节入手,对整个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管理。

三、结语

第4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浅析

在铁路四电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约占工程成本的70%以上,因此有效的物资管理对于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真做好物资从计划到采购,从仓储到发放的过程控制,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

一、做好物资计划管理是龙头

在物资管理中,物资的计划管理是龙头,也是主线,可以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物资计划管理包括:物资需求计划、物资申请计划、物资变更计划等。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是工程开工的前提保证,物资申请计划的编制是做好物资供应的基石,物资变更计划是降低消耗的有效手段。(1)施工项目在准备阶段,工程部专业技术人员要依据投招标文件、中标文件以及施工方案提报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需用计划内容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单位、数量、特殊技术要求说明等,在编制说明中要说明编制依据、到货地点、到货时间,物资原材料核算表等,并且要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半个月内提报。(2)物资部门接到工程部物资需用计划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3-5个工作日内编制出物资申请计划,在物资申请计划中要根据物资采购分类,对于防洪、防护等安全物资在物资申请计划中要注明。物资申请计划内容要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编制说明要有物资原材料核算表等。(3)由于工程设计方案及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方案变更时,工程技术人员要及时追加或核减物资需用计划。物资计划员根据物资变更计划及时变更物资申请计划,物资采购计划要及时做到追加或核减。工程技术员与物资计划员要经常沟通,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二、做好物资采购管理是重点

我们知道,物资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需要,按时、按质、按量有效地组织物资供应,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其核心任务就是物资采购。(1)物资采购应坚持集中采购为主,争取批量效益的原则,尽力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方式可以通过招标、邀标、议标、询质比价等形式,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竞争择优选购。(2)在物资采购中,要坚持对供方进行资质审查,坚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和交货及时的原则,以减少采购风险,提高供应保证程度。需要行政许可的产品,生产厂家必须持有有效的行政许可证,杜绝盲目采购。(3)物资采购要体现计划的严肃性,严禁无计划或超计划采购。确因施工方案的变更,原计划采购无法利用的物资,应积极联系交换或退货;对于错采购、超采购的物资必须退、换货。同时要坚持先调剂后采购的原则,努力盘活库存剩余物资。(4)物资采购坚持“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即谁采购,谁承担降低采购成本和承担质量、服务保证责任。坚持进行全过程成本核算的原则,坚持在保证质量,价格合理的前提下,优先采购信用等级高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资,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5)工程物资料款支付前要确认物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资料等是否正确、完善,核对物资委托采购计划、物资订货合同、物资正规发票是否齐全。

三、做好物资仓储管理是关键

作为物资管理的重要一环,仓储管理在物资管理的环节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有效的运用合理的仓储管理方式可以直接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效率与力度,在现场物资仓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仓库设施的配置、布局要合理。要根据储存物资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周转量大小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设置必要的、足够的仓储设施,并符合所保管物资的技术要求。(2)仓储设施应按仓储物资的性能配置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损、防盗、防腐、防潮、防冻、防霉、防蛀、防鼠、防尘等设施。并应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设置相应的图形标志。库内设施必须保持质量标准,完好完整状态,有固定的保存位置,有严格的保管保养制度,指定专人保管,管库人员应会正确使用。(3)仓库、货场规划布局应合理、库存物资应分区分类,有序编号,标志明显。仓储设施必须保证收发、保管、搬运正常作业,并符合有关技术安全规范。新建改建仓库应按有关建筑规范标准实施。(4)物资入库应数量准确、质量良好,验收记录、技术证件必须齐全。到库物资必须及时验收,所有到库物资都要有验收时间登记。验收中发现质量不合格,数量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反馈,并做好记录。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待处理物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应单独存放,妥善代保管,防止混杂、丢失、损坏。(5)物资出库必须凭证齐全,手续齐备,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标志清楚。物资出库必须坚持“三检查”,即检查发料凭证是否无误,检查发出物资的编码、品名、规格、数量是否相符,检查应附技术证件和有关凭证是否齐全。物资出库应严格执行回收利旧制度,对规定必须回收的物资应退旧(废)才能领新。(6)物资仓储信息的账卡、单据、凭证必须使用正确,填写规范,记录完整,字迹清晰,传递迅速;必须按规定方式改错,按要求印章齐全,按程序严格审查。仓库账项清楚,物资进、出、存储动态记载正确,做到日清月结,账、卡、物相符。

四、做好物资成本控制是根本

严格把握项目工程物资管理与材料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项目工程物资、材料的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保证项目工程的建设和运行。(1)物资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总量控制,限额供料,限额领料的原则。对于主要材料,要认真按计划领料,对于主要物资要严格按限额领料。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仓库发料要凭限额领料卡进行发料,杜绝无凭证发料。(2)每季度要定期对材料成本进行分析,掌握工程物资预算价、投标合同价及实际市场供应价,分析对比物资需用计划与物资采购存在的量差原因,及时掌握限额领料制执行的情况,并分析限额领料超耗的原因,及时采取优化改进措施、降低消耗成本。(3)要加强物资的账物管理及微机管理。对物资的账物管理,保管员的账务处理要做到日清月结,账、卡、物、资金“四对口”,确保材料的数量完整。尽可能的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物资实行联网管理,好处是可以随时了解各项目物资库存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4)上级物资管理部门每月要对责任主体单位上报的报表进行统计、分析、考核,每季度及时通报现场的物资管理情况,或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物资采购、合同检查、物资申请计划、管理效能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做好内业资料管理是基础

在物资管理中,内业资料以及账务处理贯穿着整个物资管理的全部过程。内业资料是物资管理最原始的凭证,做好材料账是项目物资管理最基础的工作。物资人员应按照物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填写和记录相关表格,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现场物资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详细的材料管理台帐,每月的收料单、发(领)料单、调拨单等必须进行编号,从进料到发料必须有随同的材料质保书编号和试验单编号,专项材料无法做试验的,应有材料质保书随同。现场到料登记台帐、发料登记台帐、盘点库存记录、各类账页和收发凭证必须整洁、清晰、计算正确,方便核算。

六、结束语

第5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是铁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铁路施工项目投资规模大,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因此,有必要在确保工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创新研究,努力降低项目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生存能力。

一、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铁路施工企业在加强和改善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管理粗放、控制不力等境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目前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只注重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忽视其他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一个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包括投标签约、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五个阶段。受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铁路施工企业只注重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千方百计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施工过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的控制,而对其他阶段没有成本管理意识或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2.定额制定脱离实际

首先,定额的制定主要停留在项目层次,没有深入到工序等作业层次;其次,定额的制定没有考虑地质、气候和空间条件对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等的影响。铁路基本建设生产周期长、流动性大,所以,定额的制定比较粗略,而且考虑因素不细致,依此制定的定额势必与实际情况不太吻合,一方面影响工程项目的投标决策,另一方面使得成本控制不力。

3.忽视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

(1)工程项目的质量总成本分由质量故障成本和质量保障成本组成。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的片面强调工程质量,有的片面强调成本的节约,忽视对工程质量成本的科学管理。

(2)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二、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原则

1.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主要指成本管理创新应该利用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延伸到项目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层次深入到具体工序。

2.科学实用性原则。对可控成本项目深入到作业,充分考虑资源、作业及其他诸如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制定成本目标或定额,使成本管理更具科学性。同时,以此为依据进行的成本管理涉及诸多具体的成本耗费影响因素,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可控能动性原则。可控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成本指标分解、确定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考核时,只分解、确定以及考核作业或作业中心的可控成本,对于不可控成本项目集中统一核算和管理。

三、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

1.成本管理总体模式创新。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存在铁路基本建设涉及面广,成本管理没有深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层次停留在项目层次,成本管理过于粗放两个方面的原因。为此,基于作业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是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将成本管理范围拓展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投标签约、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全过程。

2.定额制定的方法创新

改变传统的以项目为单元的成本定额的制定方法,考虑铁路施工的具体地质条件和空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神经网络,确定各影响因素条件的不同作业的材料消耗、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制造费用等定额。以材料消耗定额为例,利用神经网络确定物料消耗的基本思想是:按作业找出影响物料消耗的各种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利用企业以前的该作业的物料消耗数据,或者同行业先进企业相同作业的物料消耗数据作为导入信号,训练神经网络。根据相似输入产生相似输出的推理联想功能,作为以后当影响物料消耗的各因素发生变化时,确定物料消耗的依据。理论研究已经表明,神经网络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从而使所确定的物料消耗更为准确。

3.成本管理的内容创新

第6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铁路工程作为交通事业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我国铁路隧道长度与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的水平。但是,我国隧道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对于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铁路在施工中面对的隧道地形问题会更多,出于各方面考虑,只有不断地发展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才能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就是通过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攻关,提高隧道施工设备技术水平,最终实现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提高,以此保证安全、稳定的实现铁路隧道施工。铁路隧道施工对象是非常复杂的地质,隧道地质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危害程度大、危险系数高等,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关键,因此为顺利实现铁路隧道施工建设需要加强对隧道地质问题的技术研究,提高隧道施工技术水平。

二、铁路隧道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

1、爆破技术的落后

隧道施工工程的核心是隧道的开挖技术,也成为行业内研究的重点。而开挖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控制爆破以及机械的开挖技术。目前隧道的开挖技术已经由分步开挖发展为全断面的开挖技术,这样可以使机械设备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开挖环节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提升,并使人力劳作工作量降低。而开挖技术的代表分别为围岩加固的全断面类开挖及精细爆破开挖技术。而开挖围岩隧道工程的问题主要是可控制爆破欠缺,破碎围岩下光面的爆破差以及分布开挖技术有违隧道安全施工的规定。而光面的爆破会直接影响到隧道开挖的安全性以及会造成超挖的现象。而超挖明显会使工程的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精细的爆破技术的研究,对于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控制成本都很重要。

2、隧道防漏水技术有待提升

隧道防水处理是隧道施工环节中重要的部分,防水处理质量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质量,而目前隧道施工隧道渗漏水想象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由此可见隧道防渗漏水技术还有待提升。造成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除了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防水材料外,最主要的还是防渗漏水技术还存在缺陷,防水板的铺设质量直接影响防水效果,但是目前在施工中使用的防水铺设设备技术与外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铺设设备技术的落后造成防水处理效果的不理想。

3、铁路隧道施工工程中沟槽技术复杂

隧道沟糟内混凝土可施工的断面面积小,但需施工单位的体积较大,轮廓的线条较多,因此施工起来比较困难。可是,作为隧道工程中的形象代表是水沟内电缆槽的施工工程。也是作为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及信号设施等运营类设施的载体而存在,这个工程的表观及实际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隧道工程的形象和使用。目前隧道工程内沟槽的施工技术仍然受到了重主体而轻附属的影响,并没有配套的机械设备。而采用的仍是小块组合的钢模进行分段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工序繁多、施工的效率底下、整体性较差、须加固的支撑多、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以及循环的时间过长等存在的问题。这此都会导致施工工程的成本加大,工程的实际质量以及表观形象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机械设备技术水平还不高

虽然我国的隧道施工设备仪器技术水平出现了快速的提升,并且机械设备已经开始朝着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但是就目前铁路隧道施工设备应用看,其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问题。首先设备技术含量与外国相比还存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其次设备仪器的使用环境没有进行严格区分,造成仪器设备发挥不出最大功效。

三、改进隧道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措施

1、改进施工技术

首先,改进预加固技术,即对相对脆弱和易破碎岩层进行注浆加固,增强其受力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施上过程中其抗压能力,提高安全性;其次,改进支护技术,超前支护,加固施上设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后,改进控制方法,采用自动化监测进行临空面控制,远离施工洞口,保障施工安全。

以具体防治措施为例:塌方多是由于围岩脆弱、易破碎,在修建隧道时,可采用提高围岩的强度和抗压性的措施进行注浆,利用施工中常用的超前长管棚、超前锚杆及加固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施上措施加以预防;对于瓦斯地层,则需要降低瓦斯压力,采取钻孔排放的方式,减轻施工压力,同时要对其进行安全监测,利用瓦斯测定仪对其进行不间断地浓度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对于石膏地层和山谷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或在岩层软弱、复杂的地质隧道施工过程所引起的渗漏水问题,应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排水措施予以处理,某些地段还需加强通风,以确保隧道内铁路运行安全。

由于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施工时,需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问题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和防治方法进行处理,以防引发其他的地质灾害;还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采用先进技术,并不断总结施工中的问题和治理经验,在进行新的施工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以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机械的性能决定了施工方法和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安全高效的完成,所以要不断完善施上机械性能,正确选用机械材料和科学技术。

2、提高防渗漏水技术

防渗漏是隧道施工中关键的施工环节,防水技术是隧道施工技术的关键,因此要针对隧道施工防渗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防渗漏技术,首先做好基层防水处理,在防水基层处理时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其次科学放置防水板,铺设防水板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严格的铺设顺序进行铺设,并且要保证所有的防水板都要覆盖住隧道周围的围岩,并保证两个防水板之间的搭接宽度要大于150毫米。最后要正确处理隧道防水薄弱地方的防水设施。

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隧道施工技术不仅仅包含隧道硬件设施技术,还包括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首先在施工人员上岗前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科学系统的检验体系选择技术合格的人员从事隧道施工,对于重点岗位要执行持证上岗;其次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施工人员是隧道施工建设的第一人,如果单靠对工程的监督是不能提高隧道质量的,而是要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

4、做好衬砌工作

衬砌结构在隧道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衬砌施工的技术水平,首先要做好衬砌结构的防腐技术,在施工中要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提高衬砌的防腐技术,防止衬砌结构出现腐蚀;其次对衬砌结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正,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注浆的形式提高衬砌结构的强度;最后在二次衬砌施工中要重点做好防水层的铺设和钢筋的绑扎技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结束语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隧道施工需要积极的学习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并且针对于施工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一线的作业人员要保证良好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在生产的过程中以优秀的创新精神,提高对现阶段施工技术不足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第7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工程;轨道铺设;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随着铁路施工规模的日渐扩大,铁路的轨道铺设质量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铁轨断裂,脱落,下陷,错位等造成火车脱轨、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铁路交通事故,不仅严重损害了铁路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更使得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进程。伴随着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轨道的铺设是较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铁路工程的质量及安全。 下面从轨道铺设过程主要施工技术及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轨道铺设过程主要施工技术

1、道床预铺底碴

底碴是铁路道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道床道碴层及路基基床表层之间,起着传递、分散列车负荷的作用,并能防止底碴及路基颗粒之间的水分发生渗透或者是渗漏,既防止了渗水过度,也起到了防冻保温的作用,是铁路道床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铺轨前的底碴预铺,用汽车倒运到路基上,机械摊铺,压路机压实(20cm厚),中部拉槽,槽宽60cm,并在中线左侧1.25m处撒一条白灰线,以控制铺轨方向。

2、大机整道

在大型养路机工作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注意给工程车让路,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后方的整道工作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置。在运输面碴时要连续及时,以确保大养机械施工连续。在区间整道作业机械施工时,各个施工机械之间应随时注意调整跨度,但要保持距离在800 m以上。整道工作作业的各种技术指标由电脑自动控制,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书面的施工技术资料交底后,由现场人员做好技术确认,待一切确认无误后,再由操作人员正确输入,以确保工程质量,前提是技术确认无误。机械施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每天及时对机械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进行精度校正。

3、无缝线路施工

无缝线路是使用换铺法铺设长钢轨。铺轨机铺设需要25m工具轨,做好人工拨正荒道,然后完成大机整道后,使用长轨运输车将存放铺轨基地的长钢轨运送到施工现场,把长钢轨放在待待铺线路道心,长钢轨人工铺设在计划线路上,装车运回换下的周转轨轨排基地再次拼装轨排。单元焊及锁定焊均采用闪光焊,先把500m长钢轨焊接成长度为1000~2000m的单元轨节,在线路经第二次大养达到初期稳定后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接形成区间无缝线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前应现场量测轨温,采用“滚筒法”或“拉伸器滚筒法”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标桩。

4、道岔施工

在道岔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铺岔基地的道岔拼装平台上,根据道岔设计图准确画出每根岔枕的位置及岔枕编号,采取龙门吊吊装到位,然后做临时固定,组装道岔,调整道岔各部位位置、结构尺寸,做到精确,把道岔分解成3-5段,导曲线及岔心部分因宽度太大,把导曲线的内轨及岔枕部分分离,方便汽车平板拖车分段运输。首先可用全站仪精细测设3个控制点:岔前、岔心、岔尾,再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与钢轨踏面检测仪检测。两组正线道岔进行联测。

二、轨道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轨道工程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

①轨道工程钢筋混凝土枕锚固不良质量通病防治:钢筋混凝土枕锚固采用锚固架锚固,并加强锚固架的检查维修力量,严禁用不合格的锚固架进行锚固,严格控制锚固浆的配合比及灌注温度,并按规定进行抗拔及抗压试验,确保锚固质量。

②钢轨接头打磨不合格质量通病防治:表面不可出现发黑及发蓝现象,焊头打磨时磨削量要严格精确控制;不得横向打磨;打磨时砂轮机要稳定,打磨表面做到光整;圆弧过渡轮廓要圆、顺,不能有明显的突出及棱角。打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重视控制各打磨头的角度及压力变化,如出现异常马上停止工作,找到原因。钢轨打磨是以三个不同的角度对钢轨的工作面来打磨。打磨完成后在焊缝1m范围内平直尺测量不可超过0.2mm。打磨完成的钢轨还要目测检查,要求表面光洁,斑点少或无斑点。对打磨列车计算机输出的轨廓尺寸进行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再次进行打磨,最多可打磨三遍。

2、铺设轨道的安全措施

开工前,对所有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钢轨焊接、高空作业、电焊、机械操作以及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除了所从事工种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外,还需要经过安全方面专业培训,获得《特殊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开工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①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②施工机械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配齐;③是否有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④施工人员有没有经安全教育及培训;⑤施工安全责任制建立与否;⑥针对施工中潜在事故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是否完备等。

施工前,应该把施工地点的杂物清理干净;铺设轨道时,把巷道高度比设计高度低的地段找平,对距离短、起伏大的小坡进行找平。施工过程中,阻车器要随轨道铺设的进度配合安装,再投入并正常使用;施工时,低洼处要首先垫平,再进行铺道;在运送轨排过程中,只能用平板车运送,严禁在车上坐人,车速控制不大于2 m/s,安排专人监督跟车。在坡度过大时,为避免平板车倒滑,不可人力推车;作业人员要防止发生意外,不可把头手探到枕木下方;施工人员保证站稳,传递工具时,要呼叫对方,不准乱扔;调整轨道时,要进行统一指挥,拨道之前要拔开调整方向的道渣,拔曲线时,要先把曲线头尾两端直线拔直后,再调整曲线段。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防护员在作业范围的两端进行防护,防护距离不小于800米。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坚守岗位,加强望,并保证与驻站联络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遇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作业人员进行规避。

结束语

铁路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交通网络的完善及运行的安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轨道的铺设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序,对整个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工作中要以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在工作布置中应该同时兼顾全局,做到质量与效率并重。

参考文献

[1] 梁柏成,常素良.整体道床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3(增刊):20-22.

第8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工程 项目风险 管理措施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 illustrates the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proposal, an over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contingency measures.

【 key words 】 railway engineering;project risk;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铁路隧道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使得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概率极高,事故后果很严重。在铁路隧道建设全过程中通过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控制风险事故后果损失。

二、风险识别

一般的风险的性质即为隐藏的,会在触碰的那一瞬间突然闪现出来,会让人措手不及,所以需要通过专业的知识来分析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哪个环节容易出现何种风险,会对工程造成多大程度的破坏和损失,最关键的如何化解各种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可能发生几率,将风险扼杀到摇篮之中。判定风险的存在需要依照一定的根据:

第一是风险管理计划。这里要注意的是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能够引发风险发生的因素入手,明确在何种情况下会提高风险的发生率,风险发生的各种细节以及能够解决引发风险和相关问题的方案。

第二是项目计划。重要包括对于工程进行过程中风险进行归类,然后找出对识别风险有帮助的有效信息。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对于方案中的模糊不确定的问题一定不可以忽略以及涉及到利益明显的方面上不可回避掉。第三是风险分类对于识别风险依据中的疏漏之处要点明,可以在之后的分析中灵活运用,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如此还能切中最能够引发风险的关键点。第四是历史回顾。对于之前类似的施工工项目中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要吸取,对于再认识各类风险无疑是一份有效的参照,这里要分为文字的记载信息记录的参考价值还有是参加的相关人员的之前的工作经验,他们所能够掌握的信息要比通过高精密的仪器算出来的或是理论依据的更有适用性,可以在同类的工程建设中对于风险的控制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举一反三来遏制更多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化解风险的这个部分就跟能够突出人员经验的有效价值。说完判断风险的依据后再来谈具体的方法。主要在这里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核对表法、面谈法等。很多方法和科学的分析都能够帮助解决风险的识别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各个相关部门都要讲风险作为重要的工作来进行,系统的做出风险的计划,从而来保证利润。

三、加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建议

1、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安全不但关系到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政治利益和社会信誉。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安全关系到参建各方的共同利益,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可能是一损而俱损。对于整个铁路建设系统而言,安全关系到企业每个成员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如果接二连三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就会从根本上影响铁路建设的形象,影响企业队伍的稳定,就可能丧失来之不易的良好机遇和有利环境。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都必须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

2、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是施工安全工作的基础保证。一是要坚持依法管理。一方面,制度的规定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制度也必须全面体现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必须制订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的人员、器材和设备,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设计单位要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认真实施风险评估,在工程设计中预先考虑安全应急措施。建设、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审核,对演练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施工单位限时改正。

3、积极研究制定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设计是风险管理流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风险评估及管理的基础。隧道工程的建筑主体是在地面以下,尤其是铁路隧道,一般都是在远离城市、地质不是非常明确的野外,因此对地面以下状况的了解程度,即地质勘探准确程度和详细程度,也就直接影响隧道工程风险的大小。另外由于施工等均位于地下,操作不方便,因此隧道技术的先进性、熟练程度等也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上述的地质因素及隧道技术因素是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按照这个思路,通过对设计、施工、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隧道施工线路典型资料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理论分析、系统分析、二手资料分析,并且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吸收、归纳、重组、增删现有的评价指标,删除那些影响微弱、作用不大的因素,然后研究主要因素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了较为完善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在具体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设计中,还可以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段、施工阶段等设计阶段性的具体关键指标。

四、施工安全风险应急处置

1、建立实施安全问题快速报告、快速响应、快速阻断制度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发生突发性问题,信息能够快速传递、问题能够准确定性、人员和工具能够迅速到位。将安全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故意拖延或隐瞒不报,造成贻误救援、扩大事态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完善应急指挥中心、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综合分析系统、行车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对施工期间行车设备、现场作业、外部环境、控制范围等动静态监控,提升预警及分析评估能力,全面分析和及时掌握施工中各种情况引发的安全风险.加强动静态检测监测监控,根据预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处置。

五、强化施工安全风险考核评价

1、制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对安全风险研判和识别、跟踪改进、评估考核等内容进一步规范。

2、根据季节更替、设备更新、工程改造、业务变更、运输组织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施工安全风险,制定完善控制措施。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情况纳入月度安全分析会、季度安委会、年度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内容。其中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季度安委会要总结、分析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情况,加强对倾向性和突出问题的研判,必要时动态修改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表。

3、每月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纳入月度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之中严格兑现奖惩,做好分析讲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运量的增大、人员的变化等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原来不确定的因素也逐渐清晰。因此.应及时或定期地进行监控。辨识是否有新的风险因素产生;各类风险的风险发生率、损失程度是否有变化;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宜,实施是否有效等。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变更风险应对的一些措施,这样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职工的思想人手,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施工安全稳定的良性循环。

结论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具有运力大、成本低、占地少、环保节能、安全性好等多种比较优势。加强铁路隧道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对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维护施工企业信誉和形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铁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柯晓伟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实践浅析[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第9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工程;轨道铺设;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轨道的铺设是整个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整个铁路工程的安全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铁路施工规模的日渐扩大,铁路的轨道铺设质量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铁轨断裂,脱落,下陷,错位等造成火车脱轨、人员伤亡等一系列交通事故,不仅仅严重损害了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使得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加强铁路工程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加强轨道铺设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轨道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熟悉施工设计文件,了解设计资料和技术要求。了解施工沿线的供水、供电等使用情况,同时对道碴来源、运输条件和场所进行明确。要注意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质量要求。规定施工方法和施工安排,详细制定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等方案。

2、施工时,钢轨应缓慢吊起,避免损坏,落下时要轻,并且保持钢轨要平直。钢轨要独立保管并进行标识。在铺设轨道前,应该查验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的验收合格证明。

3、铺轨基地要少占农田,尽量设置在车站附近,便于生产施工。在焊接场所,应设置安全通道,竖立防火标识。

4、道岔运输与装卸要注意保护路基,要按照规定使用起重机械。起吊时,不能单点固定较长的组件,避免变形。同时,要检查道碴是否符合等级、材质等规范要求。

5、要发挥生产技术部门督导作用。在施工中,要严格要求施工质量,在出现于设计不符合项目,要及时提出改正。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

二、轨道铺设过程主要拖工技术

1、道床预铺底碴

底碴在整个轨道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铁路道床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存在于道床道碴层以及路基的基床层表面之间的位置。在整个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和分散列车荷载,同时,对底渣和路基颗粒之间的水分发生渗透和渗漏,有着一定的预防道床病害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冻保温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道床预铺底渣施工过程中,要在严格遵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要对使用的道碴应进行品种和道渣的外观进行科学严格的检验控制,保证质量。

2、机械架梁

施工前先做好施工调查,做好架梁准备,对填土质量、桥头地形、地貌情况、墩台施工质量等进行调查复核。了解梁片的技术标准、生产日期、直曲线梁标识、几何尺寸的验收,避免不合格桥梁的出现。架梁的主要工序包括:复测桥跨及墩台支撑垫石几个尺寸、桥梁准备、桥头路基加固、架桥机定位、桥梁换装、喂梁、吊梁、落梁、安装支座、焊接连接板、铺桥面轨、梁肋及支座锚栓孔灌注混凝土、桥梁接缝处理、封锚、桥面板等。

3、换铺长钢轨

在铺轨机铺设25m左右的普通线路后,由双层运输车将焊接好的长钢轨从轨排基地运送至现场,卸在待换轨道的两侧,人工将轨道铺设到线路上.换下的周转轨装车运回基地。为避免轨道中心线偏差过大,给后续施工增加麻烦.在铺设时要严格控制中心线的偏差,可采用拉挂弦线的方法。换轨车换轨时,要提前将要换的轨和换过的轨进行连接.车前作业、车上作业,车后作业要密切配合,换轨时施工人员要明确分工,各自负责好分配的工作。

4、无缝线路施工

在整个轨道铺设施工过程中,当长钢轨进行铺设施工完毕之后,就要进行无缝线路的施工处理。根据多年的轨道铺设施工经验,一般而言,进行无缝处理有着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据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或施工特点,将已经铺设好的长轨条采用合理的焊接方式,将其焊接成为一些较长的单元轨节,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工程焊接设计,将接头采用气压焊、铝热焊等焊接方式联合使用,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效果。其次,要在每个单元轨之间实施锁定焊接,线路和各个道岔之间,以及道岔内部可以采取锁定焊接,采取铝热焊。最后,要加强对无缝处理的重视力度,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注重施工细节,防止违规操作,并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减少误差,消除一些安全隐患,促进整个轨道铺设工程的安全,保证整个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

5、大机整道

在大型养路机工作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注意给工程车让路,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后方的整道工作必须进行合理的布置。在运输面碴时要连续及时,以确保大养机械施工连续。整道作业机械进入区间施工时,各个施工机械之间应随时注意保持距离在800m以上,并随时注意调整。整道工作作业的各种技术指标由电脑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出书面施工技术资料交底,现场人员做好技术确认,待一切确认无误后,再由操作人员正确输入,以确保工程质量。机械施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每天及时对机械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进行精度校正。

6、道岔施工

在道岔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铺岔基地的拼装平台上,根据道岔设计图在道岔拼装平台上准确画出每根岔枕的位置和岔枕编号,用龙门吊吊装到位并作临时固定,组装道岔,精确调整道岔各部位位置和结构尺寸,合格后将道岔分解成3-5段,导曲线和岔心部分因宽度太大,将导曲线的内轨与岔枕部分分离,以便汽车平板拖车分段运输,然后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和钢轨踏面检测仪进行检测,合格后将道岔分解,导曲线和岔心部分因宽度太大,将导曲线的内轨与岔枕部分分离,以便板车分段运输。再用全站仪与道岔前后相连的两组正线道岔进行联测,精确测设3个控制点:岔前、岔心、岔尾。

7、铺碴整道

及时作好路基面的交接工作,路基成型早的地段,提前预铺底砟,路基成型晚的路基,先将底砟存放在沿线的小型堆放场。当路基具备铺架条件,并办理路基面交接后,迅速由存砟场用汽车运至路基面上,机械摊铺后,采用压路机压实,以保证铺架两大机的走行安全。铺轨后,对新铺线路进行拨正荒道、找水平等重点整道工作,并及时补砟整道。铺轨后补砟采用K13矿石车运输,自动卸砟,道砟由采石场直接运抵工地或在道砟存放场采用ZL50装载机装砟后运往工地,线路的起、拨、捣、稳等作业采用大型机械养路机组(简称MDZ机组)进行,必要时配合小型养路机械进行施工,尽快提高线路质量,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三、铺设轨道的安全措施

开工前,对所有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钢轨焊接、高空作业、电焊工、机械操作司机以及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除了所从事工种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外,还需要经过安全方面专业培训,获得《特殊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开工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结束语

铁路工程中的轨道铺设技术是一个繁复而重要的过程,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精确,以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在工作布置中应该同时兼顾全局,做到质量与效率并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这样我们的轨道铺设才能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程木珍浅谈铁路工程中轨道铺设施工技术应用科技信息[期刊论文]2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