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小学音乐德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德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德育总结

第1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德育方式

2011年7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出版。深入分析发现,新课标虽然并未明确强调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彰显了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要求和重视。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系统梳理新课标所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总结其德育价值,并据此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德育方式,从而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为基础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传统历史文化,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平、统一,尊重兄弟民族等等;2.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维护集体团结与集体荣誉等等;3.社会主义教育,也即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路线的信心;4.理想教育,也即是要明确学习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5.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备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等等;6.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勤劳简朴,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由此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既涉及到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学生性格、心理、情感健康发展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重视。

二、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

1.基础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从特定的音乐作品中体悟作者的情感思想、情感意蕴以及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情感观念,增强其情感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认知能力,从而能够从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并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活动。另外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音乐创作活动来自由地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更需要其主动地挖掘、发现并利用合适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兼具音乐创作的技术性与情感性双重特征。而且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还必须考虑到外在听众对象或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认知状态,据此建构起合理的音乐情感内涵与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其道德行为。

2.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过程都是一个用心体验和感受新的情感思想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不仅能够培养出强大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能力;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思想,使其具备丰富而深厚的道德情感内涵,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活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中小学最常学习的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运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崇敬心理;《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各类青少年团体的热爱,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意识;《十四岁》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心理。

3.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基础音乐教育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作用,由此呈现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德育价值。首先,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本身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表现出正确的、符合社会大众认可的行为方式。其次,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部分音乐作品在歌词内容中本身就直白地表达出善恶、美丑、正确与否的观念,从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产生直接的规范作用,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唱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爱憎分明、艰苦朴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呈现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4.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而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性格方面则呈现出多方面的功能价值,比如特定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爱憎分明、积极进取等等;特定音乐作品的曲式旋律培养学生多情善感、温文尔雅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特定音乐作品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忍受孤独和寂寞以及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性格特征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

1.中小学校应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是顺利地实现德育效果的载体,因此,各所中小学校要想发挥基础音乐教育应有的德育价值,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利益观念,抛弃单纯地追求学生升学率和提高上级部门考核水平的理念,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并按照主干课程的标准,结合国家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活动的德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起一套系统、严格的基础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

2.中小学校应实施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

各个中小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认识并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开展活动之外,还必须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规划的指导下,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德育价值的重视,并且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情况,建构起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计划,包括本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模式、德育效果监督与考核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

3.中小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

各个中小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活动,包括其音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标准,由此为随后的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地实现德育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后期培训活动,包括音乐专业素质的培训、思想道德的培训、音乐教育中德育内容与德育方式方面的培训等等,由此使其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的认识,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由此顺利地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德育效果。

4.音乐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制定出系统而严格的考核措施,提升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些既蕴含着积极正面的德育观念,又符合学生音乐审美特征与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基础音乐学习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熏陶与感染,最终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总体来说,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既体现在歌词内容、曲式旋律之中;同时也体现在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各个中小学校应深化对新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德育要求的认识,据此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建构起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以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由此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教化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关新旸.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高教论坛,2012(05).

第2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歌唱教学 沉浸式教学 个性化

小学的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对小学音乐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艺术教育已经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如何做好音乐教学,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辅助美育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对小学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艺术的教育,更首先要是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所以德育是美育的灵魂。做事先做人,做学问亦然。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将无法接受知识。朱熹也说过,“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美育,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德育,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会增加音乐的热爱。教师要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沟通,多微笑,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喜欢音乐。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是枯燥无味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的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教育要把握美,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走进美的世界,热爱音乐。

三、充分利用歌唱教学

课程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经济、最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用广泛得益于它不需要很多昂贵的音乐设备和复杂的教学场所。我们人人都有一副嗓子,只要能说话,就能进行课程教学。而其他教学模式,如欣赏教育则需要资料、器乐等设备。要做好唱歌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要把握唱歌技能与乐理知识的关系和要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唱,建立歌唱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教师应降低音乐的乐理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通过歌唱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生的人格教育。著名的音乐学家陈鹤琴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一些农村小学生很害羞,不敢放开歌喉去唱,作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让他们合唱或者一个人只唱其中的几句歌曲。只要能唱,人人都是一个不错的歌唱者。

2.要用言谈举止不断鼓励学生,多方位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小学生年纪小,挫折感较强,而且很喜欢听到他人的表扬和称赞,虚荣心盛。要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歌唱,需要不时地鼓励他们,表演他们。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至少表扬几个学生。只要学生稍微有一点进步,或者有好的表现,笔者都从不吝啬地及时表扬学生。表扬学生不仅仅采用语言的表扬,而且还经常采用眼神、手势称赞学生。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成长,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加勇敢地去歌唱。

四、利用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通过描绘或者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是短时间、连续的。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两方面。

一是要创设情境、塑造意境。利用故事、情景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声音技能。小学生是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声带和各腔体都在成长发育。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嗓音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可以采用“动物联合晚会”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连音和顿音的唱法。教师展示小猫、小狗、小鸭等的头饰和相应的练声曲目,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而教师则根据各个动物的特点启发学生注意分辨动物的连贯、短音和轻快等发音特点。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学习,会特别用心,教学效果也非常良好。

二是要一气呵成、心理引导。沉浸式教学有赖于心理依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让学生焕发永无止境的学习欲望。同时,这个学习过程是个平滑的、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从情境的开始到结束,这期间忌讳学生受到打扰,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不能再而衰,三而竭。在学生一次的心理历程中完成对音乐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

新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只有包容并蓄、百花争鸣才是春,一支独放不是春。所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自由发挥才华,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施展才华,个性化表演的舞台。

总之,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们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使用多种音乐教学设备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音乐课。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难困苦,历经艰辛,但是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以上是笔者个人的音乐课教学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科学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第3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不断优化。老师应该摒弃传统音乐课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将实际情境、动感画面和音乐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意境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使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幅幅美好画面的展示。

二、合理选择教学乐器

乐器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工具,不仅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力很好地扩展,还能够使一部分音乐的教学面貌有所改变。在课堂中加入音乐教学,既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创造教学和乐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又能够满足很多学生因为先天性的声带狭小而难以演唱,却能够通过演奏乐器而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欲望,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创造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潜力。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每个年龄段对于乐器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三、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国内外的一种教育新趋势,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像、声、图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教材的整合,不断将信息量扩大,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从而使美育和德育得到不断深化。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贴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立小学音乐教学的考核体系

第4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5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加强与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

根据学校规定: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班主任教师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进行四次评价,其他学科进行三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他学科评价一次,教师从上课、听课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

对于科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英语和科技活动的评价,在教育学中进行,我均采用三次评价:科学注重操作课上的个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音乐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美术主要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科技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制作展览方式进行评价。

三、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学校每天对学生的卫生检查,周周评比,大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四、成功的足迹

在这一栏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

第6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7―0063―01

一、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教材改革

1. 要把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作为教材编写的首选指导思想。要清楚地认识到审美教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而又各自独立的两种教育方式和目的。

2. 审美思想的渗透要自然地融合在教材的每一个部分。无论是视唱还是歌曲,无论是欣赏还是律动,首先要考虑美感并尽量选择小学音乐宝库中最具美感的小学音乐作品来编写教材。要让教材的每一页、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甚至每一幅插图都清楚地印上美的烙印。

3. 加大小学音乐作品分析、理解的内容。要在唱歌、欣赏等课程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小学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来理解小学音乐作品,体会美感。

4. 要科学合理安排小学音乐要素的教学。音乐的美感,离不开掌握旋律、力度、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基本常识,这些知识在现行教材都有涉及,但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上缺乏层次感和连贯性,有的知识安排单调枯燥,不宜于学生接受。

5. 教材编排要有一定的灵活度。由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不同的地域条件、历史传统下有不同的情况,一刀切的教材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针对不同地区编写不同的教材,要么在教材中留下较多的供教师发挥的空间,让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作有意义的删除和添加。

二、加强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

1. 作为专业的培养小学音乐师资院校,要努力加强对师院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文学、艺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2.学校要把评价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和其在课堂中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教育直接挂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明确把审美思想的渗透提出来,督促教师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

3. 要支持和鼓励小学音乐教师积极开展美育方面的研究。选课题,定步骤,开展实验,及时总结提炼并尽快予以推广和应用。要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审美、崇尚审美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4.要督促在职小学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要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要组织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认清教育发展的形势,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习经验,增长见识。

5. 要尽快解决师资“量”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音乐课由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教。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一些基本的小学音乐常识都无法正确传授给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改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既是一门专业教育,同时也是审美教育。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性禁止的方法,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学校要重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小学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小学音乐及现代流行小学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小学音乐之美,又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小学音乐之美。一是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让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操作中感受,领悟小学音乐,在实践中把对小学音乐的感受、理解反映出来;二是将技能培养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这二者是统一的整体,教学中必须做到寓教学于审美教育之中;三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音乐素质、审美素质的培养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学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四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音乐天赋、音乐环境的不同,学生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首先存在许多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受教个体和群体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第7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34-01

为了解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音乐课程教学现状,笔者调查走访了甘肃省武山县八所小学,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如下:

一、武山县八所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年龄及学历

八所小学共有25名音乐教师(大学所学专业为音乐,但在学校并不都是专职从事音乐课程教学)其中14名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年龄结构属于中青年教师(22—47岁之间)。25名音乐老师中专职音乐教师只有4人。

(二)教师分布状况

八所学校就师生比例来看,音乐老师人数配备比例不均衡。八所学校中最多的一所学校中有8名音乐教师而最少的两所学校尽然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且只有两所学校有专职音乐教师,其余6所学校的音乐老师均要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

(三)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访谈结果来看,每所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而且课时量都是按要求安排的,只是那些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每每到期末或是临近考试的时候音乐课往往会被占用。

(四)教师对现行音乐教材的看法

八所学校均使用人教版音乐教材,教师们反映现行教材欣赏内容过多、过难,对农村地区学校来说不是很实用。部分实际操作内容无法进行。另外老师们都有反应现行教材中要求教唱的歌曲不如以前的上口易学。

(五)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及使用情况

八所学校中,两所学校配备有钢琴各一架,还有两所学校配备有数码钢琴各一架,其余四所学校只有电子琴,也只有两所学校拥有专门的音乐多媒体教室,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不怎么使用。其余如打击乐,手风琴,录音机等教学设备配备也不是很齐全。

(六)教师待遇及培训

音乐教师的待遇问题,据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认为课时补贴不能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同酬,有个别学校竟然将一节音乐课的课时量按0.8节课来计算。 而且作为音乐专职教师在评审职称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关音乐教师的培训,据调查的数据显示25名教师中只有3名教师曾获得过进修机会,而且都是在职进修。

二、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从八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来看,武山县小学音乐教师人数配备比例不均衡,教师专业化程度及专职化程度都比较低,这就直接影响到音乐课程的开设质量。教学设备配置不全,音乐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也不尽人意。当然这些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要想得到根本的改变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扶持还需要一线教师自身的努力。

三、总结及几点建议

(一)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我们必须明确,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课早已不是所谓的副科,应该明确德育比智育更重要。我们应该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能真正“自下而上”的了解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办法。

(二)结合实际情况、丰富课堂

对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不能不提的就是地域及文化的制约。这就要求一线的老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不一定非要进行现行教材中的所有教学内容,可以了解学生的需要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美育教育。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职业修养、一切为了孩子

就教师自身方面而言,由于目前我国音乐学科在整个学校教学学科中处于较低的地位,音乐学科属于弱势学科,音乐教师也是弱势群体。与其让这份委屈消磨着自身的意志,还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学科和自身的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并期待上音乐课,让老师学会享受音乐教学,让音乐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让“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得到真正扭转。到那时,音乐学科的地位和音乐教师的处境也就会得到根本性改观了。

第8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不仅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也注重美育的培养。在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

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素质培养

培养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是当前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也要注重对学生美育的培养,而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不少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于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仍然缺乏认识,对音乐教育究竟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认识较为模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一、音乐培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听、唱、视、奏、动、创、写、忆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来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从中诱发他们的音乐感知潜能,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一)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段乐曲的小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地设想和幻想,这说明了在音乐的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时,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各种动物形象的图画,如大象、小鸟、袋鼠等,然后让学生分段地欣赏各主题音乐,欣赏的同时老师在旁叙述:在茂密的森林里,大象在悠闲地散步,小鸟自由地飞翔,袋鼠在飞快地奔跑,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自由地徜徉,其他的动物也在森林里自由愉快地边歌边舞,度过这快乐的狂欢节。接着,让学生随音乐的速度、力度、节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想象,自由地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进行律动,老师选出表现力较强的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可跟随律动。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调动学生的各感官参与到音乐中来,启发了他们对音乐的想象思维。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一段好的歌词往往是一首好诗,学生在学唱歌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词汇量,受到艺术性语言的感染。要求用准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唱歌时咬字吐字要清楚,这对孩子们的正确发音是有帮助的。音乐中有强弱快慢的变化,这是来自人们的语言声调,经常唱歌能使儿童对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理解,不仅有利于学习本国的语言,也有利于学习外国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概括歌词大意,背唱歌词,在活动中使学生很好地积累优秀词汇。如在聆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老师让学生分段听唱每段歌词,然后把六段歌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理解歌词大意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六幅相关的图画,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根据各段歌词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其他同学读歌词的叙述部分,让孩子们互相配合地进行表演。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增强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而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其他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音乐创作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可运用音乐节奏等音乐要素引导和激发创作积极性。就低年级来说,可以先给学生一小节(两拍子)的节奏,如XXX,然后让学生根据过去所学的节奏型,再重新创造出相同拍子的不同节奏型,如XXXX有了提示后,学生根据过去已学过的节奏,纷纷举手回答出此基础上产生变化的节奏型XXXXX、XXXX、X•X等,然后鼓励学生为自己创作的节奏加上语言,边拍手边说话,如树上的小鸟吱吱叫,此时,学生的大脑又积极地运转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边拍边读出自己编造的词句:“红红的太阳天空照”、“鲜艳的国旗迎风飘”等漂亮的词句。如在学习五声调式时,先演唱五声调式的歌曲,再让学生归纳出歌中出现的音,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列出音阶,然后老师即兴地用以上的音调给学生弹唱一段旋律优美而简单的音乐,弹后问学生:“好听吧?”学生笑着回答:“好听!”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再让学生用以上节奏和五声音阶创作两小节音乐,这时,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各自创作出变化多端的旋律。通过类似这样的创作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也培养了创造意识。

二、音乐教学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演讲等。根据儿童的个性还不稳定,可塑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应有之意。

(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美国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可见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较强的自信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也会为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幸福铺平道路。不仅如此,自信心还会产生“波纹效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其他许多优秀品质,而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缺乏进取的动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让其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例如学生领唱、solo表演、团体表扬等。

(二)能够塑造张扬学生的个性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绪、表现自我的一种形式。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音乐技巧上的教授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去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如在学唱歌曲《卖报歌》一课中,先让学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再请擅长讲故事的同学根据歌词内容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卖报童的故事。这位同学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语言吸引了孩子们,使大家产生了共鸣。为了使学生对歌曲背景有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观看录像“聂耳与卖报童”的故事,然后在听唱中学会此歌,最后让擅长舞蹈表演的同学跟着大家的歌声用形象的动作表演,来表达对乐曲的内容的理解,只见他们卷着书本当报纸边跳边唱“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一份报”。他们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全班同学,也强化了大家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使全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一方面让每个有特长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个性;另一方面其他同学在活动中得到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塑造自己的个性。

(三)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学会尊重他人,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在教学中用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评价学生,也教育学生用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评价同学。在教《两只小象》一课时,当需要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自由地表达小象走路的姿态时,(例如用双手交叉模仿小象的长鼻子在走路时摆动、扬起)平时很调皮的甲同学马上举手,并做表演。但在表演过程中,其中一位能力较强的乙同学打断甲同学的表演,说他演得不像,并想自己马上做表演。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虽然甲同学表演有不足之处,但必须尊重甲同学的表演,让甲同学表演完毕后再作补充,所以乙同学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三、音乐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音乐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的道德情感紧密联系,音乐可以使人们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高尚,因此可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用音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班集体中开展音乐知识的分组竞赛、排练小合唱、合奏等活动,能增进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学唱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时,让一、二组唱蝈蝈的部分,三、四组唱蛐蛐的部分,一喝一和,再加上形象的动作,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教师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

(二)用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善于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利用音乐美进行启发诱导,以美导行。如在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中,让学生观看国旗,了解国旗的历史和特征,在学唱歌曲后,引导学生以优美的动作表现国旗飘,边歌边舞,通过音乐“美”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认识到五星红旗———国旗,是我国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并教育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立志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保证音乐教育的基本时长和设备支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音乐学习交流活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素质的培养。

作者:陈鋆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环湖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崔相录.现代人素质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3]苏文.探索•实验•创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4]刘辉.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6]唐晓亚.浅谈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2010,03:52-53.

[7]朱莉萍.音乐教育与小学生素质培养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209.

[8]赵有军.中小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差异[J].集宁师专学报,2004,(02):80-82.

第9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生态型知识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28-01

在我国新的课程观下,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以及理解多元文化的一系列理念的提出,对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老师在具备了本体性知识,即专业音乐技能以后,教学科研能力便是检验老师合格与否的又一重要标尺。

能力是一个人活动成效的心理特征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内部条件。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内容涵盖:全面掌握和合理运用教材的能力、评议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启发学生音乐思维的能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等。科研能力则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归纳、思考,去粗取精,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与他人的教学取长补短,达到用他山之石的能力;对先进的教学改革信息及时吸取,不断更新观念的能力,特别在文化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如此。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科研中以实际工作为核心,注重学生实际掌握音乐的能力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帮助和影响,走在音乐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前沿。

音乐教学和科研能力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一名好的音乐教师的能力必须体现“二个五”,即具有 “五个基本功”并解决好“五个问题”。

五个基本功为:

1.声乐基本功

音乐老师的范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要求教师做到准确无误、生动感人,通过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乐器基本功

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钢琴伴奏包括照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正确地为学生运用和声伴奏,使孩子们所听所唱能达到最和谐美妙的状态应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器乐演奏是指教师能演奏一至三门乐器(并不要求很高的水平),书本中的欣赏部分涉及大量器乐作品的分析加之现在的孩子参加社会和学校的活动种类很多,老师能给予示范或指导,这是进行课堂器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

3.指挥基本功

嗓子是每位同学都具备的“乐器”,合唱队是为大多数学生普及音乐的好形式,那么作为指导老师具备准确到位的指挥功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音乐老师应该正规地学一学合唱指挥、在教学与合唱训练中与形体动作相结合以产生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效果。

4.组织教学基本功

一位优秀的音乐都教师除应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相结合,还应体现 “常规培养、有序有方;驾驭课堂、及时得当;教学语言、准确精练;不急不火、有张有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充当好几种角色,因此,音乐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在范唱、范奏时,所充当的是演员这一角色,这时要有演员的心理状态,方有助于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解释作品,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时候,教师充当的是演说者的角色;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要用电影或音乐剧等形式来表现某一音乐作品,教师又要充当导演这一角色。而扮演好这些角色,心理调节能力是关键。

5.德育意识基本功

“教书育人、德育为本”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课题。而音乐是不可取代的美育形式和载体,一个好音乐老师必然会挖掘音乐的内涵,使音乐课产生育德和育智的教化功能。使每周节一节的音乐课让学生终生受益。

目前音乐教学中存在 “五个问题”。

(1)课堂教学缺乏音乐;(2)审美功能与双基分离;(3)滥用多媒体;(4)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教材不一致;(5)少艺术缺德育。

如何解决这“五个问题”,我的浅见是:

1.知识结构必须具有开放的生态型特点。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必须由各种不同物种达

到最佳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互生、互补、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开放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就是要求教师破除美学、音乐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状态,建立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使各种不同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有机联系、渗透整合,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发明。

2.使用教材、运用教学方法时要体现创新精神。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整个社会追求的目标。音乐新课程对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应具备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创作儿童歌曲的专业修养,而且应具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发掘、对音乐教材综合构建以及理论创新的能力,此外,还要思想开放,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并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

3.课堂教学要体现课程价值

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横向联系,并使其相互补充、整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