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后现代生活范文

后现代生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后现代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后现代生活

第1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她又动了我的灯笼裤

周末的早上,我发现新买的白色束脚灯笼裤不翼而飞了。奇怪!难道又是她?

我冲到她的卧室门口,正打算推门,只听见她在里面得意地问老爸:“好看吧?”然后,又听见她略带惋惜地说:“如果是红色就更好了!”

我忍不住推开门,只见老妈正穿着我的灯笼裤在镜子前来回臭美。

“妈,你怎么老偷穿我的衣服?”我有点儿忍无可忍了。

她一点儿也没有被现场捉赃的尴尬,反而悠然地说:“哟!栀栀,你可别忘了,你小时候也是老偷穿我的高跟鞋,还偷擦我的口红呢!”

我脸皮薄,被她这样一抢白,居然有点儿脸红起来。

16岁时,我就跟母亲一样高,跟她穿一样大的鞋,所以,我常常偷偷穿她的衣服和鞋。但是自从20岁以后,母亲就常常反过来偷穿我的衣服和鞋。虽然和她同龄的女性都发胖了,可是她天天坚持健身,身材跟我差不多,每当我俩被人误认为姐妹时,她都很得意,而我则一脸沮丧。

我回到房间,望着自己的衣柜默哀了3分钟,再见了,我的白色灯笼裤。

没有翅膀的天使很可爱

母亲和别的母亲不一样,她似乎并不具备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家的客厅墙上有一张表,列明了,我负责倒垃圾、换厕纸、取报纸牛奶这类小事,她负责二四六做饭,而我爸一三五做饭,周末呢,外出就餐。老爸问她为何不每天做饭?老妈就狠狠地锤锤胸,问我和弟弟:“你们看看,你们看看!”看啥啊,我们莫名其妙。

“看见了吧?我的翅膀没有了,已被家务磨平了。你爸说过我是他的天使,可我连翅膀都没有了!”老妈表情无比悲愤,我和老爸却哭笑不得。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没有翅膀的天使很可爱,很聪明。

打折的梦想

老妈44岁那年下岗了,她决定下海,去北京的潘家园卖画。她说她从小就喜欢画画,一直想当个优雅的画家,可是10年动乱,让她的梦搁浅了。现在她把梦想打折,画不了,卖画也好。

可是,因为她不懂行情,进的货价都特别高。所以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

当时年薪不菲的父亲,劝她在家待着算了。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要放手可以,等她做成了再放手,而不是现在。如果是因失败而放手,她会有心理阴影的。

暑假时,她带学美术的我跟她一起去桂林的批发市场进货。车到桂林是早上4点,老妈带着我马不停蹄地来到批发市场,在我的建议下,买了一批品质较高的画。办完事,已是早上8点,我去找旅店睡觉,而老妈却租了自行车游漓江。我真是服了她那旺盛的精力。

潘家园那里有很多老外,而老外的生意更好做。每个到我家的同学,都被我着教她几句外语,到现在为止,她已学了7国外语:日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虽然都只限于问好之类的简单用语,可是却为她的生意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而且,她现在拽得很,每天早上跟爸说“早安”都用不同的语言。

小米饭VS大米饭

去年,一部《越狱》风靡全球,席卷了众多美眉的心灵,我也难以避免地成了“米饭”(剧中主角迈克的饰演者米勒的影迷)。看完第一季之后,我常常用电话跟朋友交流感想,猜测下一部剧情的发展。

有一天,朋友发短信说我家的电话打不通,我到客厅一看,只见母亲正眉飞色舞地与人通电话,嘴里不断地冒出迈克的名字。等她好不容易讲完电话,我好奇地问她:“你也知道《越狱》?”她神情得意地说:“我可是‘米饭’!”

第2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北京康莱德的建筑在燕莎商业区一带非常突出,椭圆框组成外墙,与上海喜马拉雅中心或新天地朗豪酒店有几分相似,在写字楼云集的东三环,显得与众不同。高达29层的北京康莱德酒店的建筑设计理念是由“神经组织”这一概念启发而成,不仅仅营造出奢华极致的空间,更寓意着酒店将由内而外、深切了解及满足客人的需求与想法。

酒店整体设计由建筑师马岩松负责,晶莹剔透的白瓷外墙伸展蔓延,与大幅玻璃落地窗构成一个自然有机的建筑个体;如同一个融化中的方盒子,成为城市网格体系中一个转变的开始――液态的意念入侵到固态的效率之中,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标准构件被具有差异性的手工工艺制造所取代,意在反映写意和情感。酒店内部浅色调的装饰与外部艺术先锋的设计极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客人舒适地融入其中。

入住北京康莱德酒店的客人会发现,前台接待处的背景是一面雄伟壮观的艺术墙―龙纹墙,上面覆盖的大大小小一共999条龙,上下铺排体现出层次感。每一条龙都是由铜做的,在墙上飞舞。龙在中国寓意着无尚尊贵,取数字999也寓意长长久久。另外,前台接待大堂的地毯是全羊毛和丝制作而成的,独具奢华感。

酒店设有289间客房,客房的设计由国际知名室内设计公司LTW负责,房间内的布局与装饰都充满格调和现代感,不同于传统酒店中规中矩的建筑结构,新颖的设计风格让客人在入住过程中时刻充满灵感。先进的镜中电视让各类新闻资讯触手可得,客人在洗漱的同时便能知晓天下事。每间客房都配备46寸纯平电视和DVD播放器,还有高速有线宽带和无线互联网的接入,让客人轻松享受商务出行,另有Nespresso咖啡机和一系列高档茶包,及迷你吧提供的各种饮品和美味小食。房间里高大的落地窗是最令人期待且兴奋之处,倚在窗边,京城绝佳的繁华景致将尽收眼底,不仅有央视新址雄伟的现代建筑,还可将近在咫尺的团结湖公园全景一览无余,尽情沉浸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还有贯穿南北的北京天际线的壮观景象,更可在宽大的落地窗前中欣赏初生的煦煦朝阳或绚丽的落日余晖。

创意设计“食之居”

北京康莱德酒店拥有3家极具创意的餐厅:CHAPTER、廿九阁、陆羽;2个酒吧:威士忌吧、绯酒吧;以及大堂酒廊和位于29层的行政酒廊。值得一提的是,CHAPTER餐厅的红色走廊是由8万多块小麻布片组成的,每一片麻布都是由传统大漆从黑到红重复涂制而成。红色的墙壁上如珠宝柜一般陈列着精品巧克力。步入CHAPTER餐厅,犹若置身于充满欧洲气息的图书馆中,又如来到神秘的古堡。位于一层的书柜被巧妙地设计成提供各式美食的展示台,在感受如此独特氛围的同时,尽情享受中式、日式和西式的优质美味。CHPATER餐厅内还巧妙的包含着中国传统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金属质感的雕塑《志摩之境》镂空雕琢了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代表金元素;VIP包厢的上油画,出自日本设计师中冈珍珠美,代表木元素;放置在餐桌间的白色雕塑,像水滴落下的样子则代表水元素;红色巧克力精品廊代表火元素;水纹陶瓷墙代表土元素。细微之处体现在于两个VIP包厢的吊灯由一个个不规则的瓶子组成,寓意着平平安安。另外,CHPATER餐厅挑高10米的中式镂空落地窗也与酒店的外观相互辉映。设计感十足的代价也存在其中,餐厅摆放出来的餐点数量非常有限,同时,受限于格子大小,取用餐点略显局促。

位于酒店二层的廿九阁餐厅是品尝众多优质海鲜、碳烤美味和各种风味肉食的完美选择。餐厅的设计华丽而高贵,深沉的氛围和真皮质感的沙发尽显奢华,硬朗的装饰风格与餐厅特色美食美酒交相辉映,让宾客尽情享受牛扒与冷切肉类的口感丰满的美味。廿九阁的另一部门就是威士忌吧,它坐落于连接酒店和裙楼的观景桥之上,精致的黑色酒柜中陈列着各式著名威士忌,是威士忌爱好者的天堂。

第3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北京

边吃早饭,边打开电视看看吧,想不到吧?先进的13英寸Hello Kitty电视/DVD一体机。DVD、CD-R/RW盘片都可以播放。虽然本身就有喇叭,但仍然留有耳机接口,以及音频线口连接外置音箱。虽然13英寸的屏幕稍微小了点,不过电视遥控器的功能却很齐全。无论放在成人卧室床头,或是小孩子的房间,或者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这样的话,如此近的距离,遥控器用来做什么呢?)

吃完早饭,出门前要喝一杯果汁!才有益身体健康,看,Hello Kitty果汁机上,可爱的Kitty已经等不及,拿好一杯柠檬汁,在果汁机前“占好位置”啦!而且连头上的蝴蝶结都换成了柠檬叶,再仔细看看,果汁机的样子也很特别哦,居然是个大号的圆滚滚的柠檬!难道是说,因为吃不到喜欢的柠檬派,所以喝柠檬汁来代替么?“可怜”的Kitty……

走到Hello Kitty饮水机前,恩,水桶上还印有穿着比基尼潜水的Kitty图案。并且写有“I can drink 10 cups”的字样。(为什么是10杯呢?)不想要热水,还有一种单独冷水的机型。水桶上的字样则是“Please drink 8 glasses water”,不愧是贴心的Kitty,提醒我们:每天8杯水,对身体最为有利啊。

早晨醒来就能看到喜欢的Kitty,真是件幸福的事啊。尤其是,当看到Hello Kitty烤面包机能够为你烤好热腾腾的面包的时候。近似Kitty头形的外观;简单干净的白底色;搭配玫瑰红色的图案,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禁不住要多吃几片啊。边吃面包,边喝点牛奶吧,就用Hello Kitty的牛奶加热器好了。

嘿嘿,他们只看到的外面的包包,孰不知,真正的“杀手锏”还在包包里“埋伏”。逛街购物,只背个Kitty书包就够了么?太没新意了!这不,听说招商银行刚开通了“Hello Kitty信用卡”的办理。就立刻去办了一张回来。一款为“花样年华”:画面为身着雅致的唐装小袄,手持葵花的Hello Kitty,背景为寓意“天长地久”的吉祥窗花;另一款以经典复古的Kitty为主画面,展现纯美可爱气质的“豆蔻年华”。于是选择了粉色气息的“花样年华”。怎么样?用Hello Kitty“武装”到信用卡!这才叫真正的粉丝!

忽然一阵电话铃声,来自漂亮的Hello Kitty数码电话。是远在上海的好友打来的,哈哈,边聊电话,边禁不住想摸摸电话那晶莹反光的外壳,乍看下去仿如半透明的设计,让坐机底座部分设计成与Kitty的面部浑然一体。当然,它同样功能齐全:呼叫等待;20个可编辑姓名的号码存储、40个记录号码查询……不只外型漂亮,而且可谓“内外兼修”。

终于出门了,路人的目光都被这款Hello Kitty限量时尚背包吸引了,那当然啦,咖啡色的真皮材质,式样典雅的正方造型书包上,编织着Hello Kitty图案。侧背或斜背皆宜,并适合与各种场合的着装搭配。还有精美Hello Kitty防尘袋。

上海

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了上海的朋友家,刚到门口,就看到了一组Hello Kitty Party的门灯,一个是Kitty头的样子,另一个是粉色花瓣。听她说,是周末聚会Party的时候,放在入口和出口的位置上的。呵呵,这个Kitty狂,还想让Kitty一起来分享聚会的快乐啦。

呵呵,房间里还有一个好经典的Kitty头像,配一条粉红色的背带,这是什么?难道是化妆盒?哈,朋友大笑,答错啦!其实它是个Hello Kitty CD机!天那,两侧脸蛋的延伸部分是音箱,并且有调频收音机的功能。可是从哪里打开CD舱门呢?哈哈,看到上面类似零钱包开口的旋扭设计么?对啦,CD碟片就是从那里“进出”的。

听说,她又添置了时尚的Kitty数码产品,刚刚想要“审问”一番,一进门就瞄到了这台Hello Kitty DVD机!原来是它啊,竖版设计的粉色的机箱,侧面是一个大大的Kitty头像,正面的主机按键和电源则被可爱的花型包围着;最重要的是,它的碟片入口采用吸入式设计,比托盘式更稳妥干净,也更时尚。摆在房间里,绝对是焦点的中心,看不到才怪!

第4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后现代妈妈”的年轻范儿

“后现代妈妈”大多诞生于“她世纪”,她们的生活既属于孩子,也属于她们自己。她们扮演着妻子、同事、领导等多重社会角色,而这些角色也同时在丰富着传统母亲的形象。

“后现代妈妈”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心态与孩子沟通,甚至有点“没大没小”。她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能力培养,较为看重的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喜欢学习一些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她们也喜欢将孩子打扮得“卡哇伊”,还经常穿着“母子卡通衫”和孩子一起“招摇过市”,甚至跟着孩子一起学英语、学钢琴、练舞蹈。营养均衡是她们信奉的原则,还特别崇尚国外的儿童食品,当然保健品也不能缺了孩子的份儿。

电台主持人马咪是典型的“闺蜜”妈妈。马咪刚和女儿以“姐们儿”相称的时候,她还有些不习惯,可现在,母女二人对相互的称呼已习以为常。她与9岁女儿的相处,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乐在其中。其实与孩子相处的态度也正是她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比如做数学题时,她会告诉孩子“做题和打游戏一样,处处都会有陷阱,要找到突破口,那么这关也就过了”,于是孩子会觉得做题也很有趣;比如她也喜欢电脑游戏,有些英语游戏看不懂,她就和孩子一起查词典学英文……与孩子在一起,她不是大人,她把自己也看作是孩子,是女儿的一个玩伴。

“后现代妈妈”的“后丁克”生活

“后丁克妈妈”是后现代妈妈的代表——所谓“后丁克”妈妈,不是不要孩子,而是生完孩子后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保姆养,自己只负责出钱。现代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更大,闲暇时间更短,在抚养孩子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后丁克妈妈”工作独立,很多人坚持工作到产前,生完孩子不久就回到工作岗位。

杂志主编李度,孩子一岁多点的时候她正好备战MBA,当时就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如今孩子长到五岁,她这些年多次参加各种培训考试,而且李度夫妻俩经常出差,算起来孩子跟着上一辈的时候更多。李度不断地学习充电,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需要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有时候孩子也会很关心妈妈学习,她会说“妈妈,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李度想,从这点来看,她学习对孩子来说也有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吧!

“后现代妈妈”的时尚范儿

“后现代妈妈”仍和生育前一样喜欢逛街购物,不吝惜在自己的外型包装上投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品位。她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身材保持及皮肤保养,定期光顾美容院、健身房,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上去就和没生孩子时一样哦!”。

第5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文学 《美国丽人》 现代生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31-01

1 后现代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区别于纯粹的电影艺术。电影文学是指电影文本的创作,是电影艺术的一部分,它是以文学语言的形式见诸于导演和读者的文学。电影艺术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包括导演,演员,摄影,美工,作曲,编辑等。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若没有电影的综合艺术,电影文学无法走向大屏幕、走向大众,若没有电影文学作为基础,电影艺术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本文所谈的是各个因素中的基础部分—— 电影文学。

当电影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并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时候,就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文学,它既不是一种电影文学的类型(如灾难电影文学、战争电影文学等),也不是一支电影流派(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等),而是在后现代主义全面影响社会生活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电影文学充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电影文学风格。后现代主义电影文学的界定是模糊的,正如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具有模糊性一样,只有感受到后现代主义电影文学的特征,才能真正感受到后现代主义对电影文学,甚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 《美国丽人》的后现代电影文学特征

由萨姆·门德斯执导、艾伦·鲍尔执笔的美国电影《美国丽人》荣获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8项提名,独揽5项大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奖,成为当年最大的奥斯卡赢家。影片以美国城郊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男主人公莱斯特是一位普通公司职员,一成不变的生活使他感到压抑,直到他遇见了女儿的密友安吉拉,才重新燃起了爱的渴望。事业有成的地产商凯罗琳(莱斯特的妻子)到了中年却卖不出去一套房子,对成功的痴迷使她与另一位地产大亨私通。女儿珍妮憎恨父母亲不与她沟通,于是与渴望摆脱平庸的安吉拉成为好友,和邻家儿子瑞奇成为男女朋友。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却隐藏着波动与不安。莱斯特和凯罗琳双双进入了中年危机,邻家儿子瑞奇成天用摄像机偷拍珍妮、贩卖,瑞奇的父亲费兹是个古板的上校,却与法西斯有些关系,还有隔壁的吉姆和吉姆,他们是一对同性恋伴侣。虽然莱斯特的觉醒让影片不乏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但浓重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使影片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

3 《美国丽人》与现代生活的后现代性

《美国丽人》对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现代生活的种种问题。“资本主义在前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付自然,工业化阶段便集中精力对付机器。到了后工业社会,自然与机器都已隐入人类生存的大背景,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与人、人与自我的问题。”①在这个后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社会的发展却将精神远远抛在脑后。现代人开始丢掉本质,忘记自然的恩赐,彷徨、压力、空虚、恐惧、虚伪成为社会的症结,“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问题便的更加突出。生存在后现代社会的人们开始寻求慰藉,反对前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秩序成了后现代生活的特征。

莱斯特无疑是后现代社会的典型代表。他过着无聊乏味的生活,就在他几乎丧失人类天性、成为后工业社会的雇用机器的时候,偶然间的发现让他重新拾起生活的乐趣,反主流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是他生活的最大特征,也是现代生活后现代性的体现。虽然他的生命被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所结束,但是他的死却让世人警醒,给人一丝希望。

总之,《美国丽人》的电影文本的内容题材、叙事策略和手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特征,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状况。后工业社会虽然以其复杂性和多变性使人感到迷惑,无法前行,但是好的后现代电影却多少能给人以启示,让人们去聆听心灵的声音,体会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万丽娅.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电影叙事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

[2] 段汉武.《美国丽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

[3] 汪明珠.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

第6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关键词]《大电影之数百亿》;后现代话语;影像化呈现;叙事策略及表现范式

2006年是中国电影新百年的第一个丰收年,也是中国后现代电影的丰收年。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一次预演的话,那么以黑马之势横空出世的《大电影之数百亿》(简称《大》)可以说是这次预演后的正式登台演出。

一、语境:后现代话语的凸显

后现代话语是随“后现代主义”兴起和播撒而逐步凸显的。“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哈桑所说的“不确定内在性”,具体表现为解构“元叙事”、“元话语”、冲破旧范式、不断创新等等。就文化形态而言,后现代文化由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两部分组成。电影先天的商业性、娱乐性和复制性与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得到了很好地照应。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最密切的血缘关系。杰姆逊曾说“后现代电影是后现代艺术的集中体现”。西方自上世纪60年代就产生了如《迷墙》、《低俗小说》等经典后现代主义文本。中国的部分电影也具有了后现代性,《三毛从军记》、《有话好好说》等就是通过解构现代电影的话语模式和审美意蕴呈现了别样的镜语系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中最像电影的电影”。后现代语境为影像话语系统的转换和镜像的变异,为近期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整体亮相准备了条件。

二、主题意蕴:都市边缘人生的后现代影像化呈现

在主题意蕴上,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精神定位和文化取向不同于现实主义电影、现代主义电影。现实主义电影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代主义电影是“寓言象征模式”电影,注重反思传统、反观文化;而后现代主义电影则善于用“碎片式”影像来呈现普通大众,甚至社会边缘人的生活,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

《大》就选取了都市里“买房炒楼”这一热门话题从侧面透视都市人的现代生活。过气明星潘志强,自称是“金牌售楼小姐的接班人”的罗茜和一心想炒房的安德森都是属于边缘人物,想在“炒房” 掘金路上大赚一笔,可是事与愿违,沦为了“房奴”。影片通过“房奴”的悲欢离合折射了所有都市边缘人的悲剧。同时,电影中也含蓄地传达了意蕴深厚的人生哲理:从安德森身上读到了亲情往往比金钱更珍贵,比能升值楼房更有价值;从罗茜的身上可以读到爱情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

三、话语构建:后现代叙事策略及表现范式

1.戏仿。戏仿成为了后现代语境下当下文化的症候。“我们已经身不由己地抛入一个新奇至上、‘娱乐至死’的戏仿的年代。”戏仿,就是利用文本间的相似性而对原有文本进行滑稽、戏谑性地模仿。《大》中的戏仿可谓是左右逢源,天衣无缝。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经典故事情节的戏仿,解构了《雏菊》、《黑客帝国》等20余部影片中的情节并在影片中进行重构。第二是经典场景、场面戏仿,比如,《花样年华》中张曼玉婀娜多姿的漫步被挪用到了罗茜身上。第三是人物形象的戏仿,安德森戏仿了奥运会冠军刘翔跨栏的动作;两个包工头戏仿了《断背山》里同性恋的西部牛仔。第四是对台词、音乐的戏仿,如安德森说的“人生就好像一盘烤乳鸽”就戏仿了《阿甘正传》中的“人生就像一盒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潘唱的RAP音乐就变相戏仿了周杰伦的RAP。

2.拼贴。拼贴指的是“一种关于观念或意识的自由流动的、碎片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大》就是后现代影像“东拼西凑的大杂烩”。首先是拼贴了众多类型电影的。有爱情片《我的野蛮女友》、西部片《断背山》、恐怖片《午夜凶铃》、动作片《功夫》、警匪片《无间道》、歌舞片《如果・爱》等;其次是巧妙拼贴了特技、多媒体剪辑技巧,把分割画面、圈入圈出、外加字幕、高速度节奏等特技和多媒体剪辑技巧地融合在其中;最后是杂糅拼贴RAP说唱音乐、流行音乐等多式多样的音乐类型。通过拼贴使“电影艺术的神圣感与崇高感也得以拆解,深度模式也受到冲击,使电影回归到原初状态”。

3.反讽。反讽是:“一种用来传达与文字表面意义迥然不同的内在含义的说话方式。”是批判式的后现作策略。在《大》中,以人文主义的理性尺度反讽了影响当代社会和谐的种种丑陋现象和社会的阴暗面。炒房团董事长被车撞死这一大快人心的结局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炒房团的莫大反讽。同时,还反观了儒家所推崇伦理价值观正遭到颠覆的现实,对“拜金主义”,不讲诚信等世俗化的、沦丧的伦理道德给予了反讽。

四、语言:“无厘头”语言的狂欢化演绎

语言是艺术的生命。“正是借助于语言,艺术才呼唤出了那原本是不可见的东西……并唤出了人的诗意的生命感。”

《大》的语言是典型的幽默诙谐式的“广场语言”。首先是幽默风趣的“无厘头”言语。“无厘头”语言蕴含了对传统语言规范系统的颠覆和调侃,是一种“犬儒主义”式的后现代风格语言。其次是“南腔北调”式的方言话语。第三是俚语、谚语、广告语、中英文混合语的运用,使得影片雅俗共赏。

结语

毋庸讳言,市场化趋势和商业化逻辑凸显了后现代话语,而逐渐凸显的后现代语境使得当下的“文化文本”越来越呈现后现代特征。后现代主义电影在汲取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养分的过程中逐步融入到当代电影话语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 尹鸿.《告别了普罗米修斯之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J].《当代电影》.1994,(2).

[2]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的后现代批判》[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8.

[3] 饶曙光.《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电影电视》[J].当代电影,1994,(2).

[4] 王一川.戏仿风尘下的历史断片――我看〈大电影之数百亿〉[J].《电影艺术》.2007,(2).16.

[5]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的后现代批判》[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0.

[6] 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辞典》[W].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11.

第7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现代性主要是指艺术设计灵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来源于生活并超脱于生活的艺术美感同生活中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形体进行再次结合,包括人文、政治、建筑、城市环境、网络平台等方面,是人类艺术与人类技术的完美融合。从实用角度来看,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人类文明价值的外在审美观,同时能够通过赋予物体一种特性从而提升人类的内在生存内涵。就效果来看,无论在建筑领域还是在环境领域,现代艺术设计理论都能将完整的人文内涵赋予人类想要赋予的时空。因此在审视现代艺术设计的“现代”内涵时,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观念:第一,现代艺术设计的“现代”内涵一定是从艺术本身出发,通过改变艺术形态,与人类社会文明相结合,从而产生带有艺术“随附”价值的新产品;第二,“现代”内涵中包含已经产生的文明与已经存在的艺术相结合的特定性,一切已经形成的艺术设计理论必定有能查询的根源;第三,“现代”内涵与即将形成的艺术形式并不冲突,但是在二者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一切以真实生活中的大众审美标准为衡量特性,随人们生活意志而转化,并不随艺术产生方式而变化,因此现代艺术设计的“现代”内涵基础是围绕生活展开的。

二、后现代性对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中“现代”内涵的影响

后现论是由神学主义学说发展而来的,其主要理论方向为“反对所有约定成俗的形式,重新界定文字、符号、图形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理论被引入西方现代艺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欧洲没有形成具体的派别,一直延续美术中“后印象主义”的名称,但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现代艺术评论家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中将后现代主义艺术归纳为五个点:矛盾、随意、不连续、无节制、流程短。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中一切既定的形式,反对艺术的普及化,认为艺术的灵魂在于个人的塑造,而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点;反对艺术中的团体形式和联盟形式,认为将个体发展到极致是最能阐释艺术特征的手法。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初,意大利后现代艺术评论家塔里蒙克•埃格尔在其《彷徨中的现代艺术》中说道:“现代艺术的特点来源于艺术家们对生活的塑造,塑造的过程无非是借助于生活表现艺术的张力,一切都形成约定俗成的形式,派别林立,艺术特性清晰,但这确是扼杀艺术的真正温床,艺术的表现没有传统、没有敬畏、没有约定,真正的艺术应当是灵魂的释放。”在20世纪,后现代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中的重点,无数年轻的艺术设计者纷纷认同没有约束即为最好的艺术这一理论特征,而后现代艺术设计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至今影响西方艺术设计形式。

三、次现代艺术起源说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中“现代”内涵的影响

第8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关键词]许鞍华;镜头;色彩;意蕴

许鞍华以其女性的特有禀赋,在银幕的时空中探索艺术、诉说理想、挥洒性情、引领风尚。她创作的电影作品,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她拍摄的24部电影都各有风格,前期电影的港味浓厚,后期电影与内地合作,反映了内地人的生活情感。其中所融入的对人、对人性、人情的人道主义关怀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许鞍华还将这种关怀与其浓厚的中国情怀相结合,使影片深深地震撼着人的心灵。

一、环境色彩的纷繁运用

环境色彩在影视剧中能确定作品的基调,使色彩在强化视觉冲击、传递思想感情方面起到特殊作用。电影中的勾栏瓦舍、车船行囊、蓝天白云、青青牧草常常可以引出我们的无限联想,这都是电影场景和色彩的魅力,是它们赋予了影片的时代特征。所以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场景和色彩的选择至关重要。许鞍华的作品对人物命运投入了最质朴的情感关怀,起到了强化时代氛围和人物命运的作用,画面在视觉上有一种深沉和凝重的美感,能让观众产生返璞归真感从而表达强烈的历史感,使观众重新回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强整个作品的艺术氛围和视觉空间。电影《千言万语》以青灰色的冷色调作为基调,无论是烟雨迷蒙的村庄还是苍茫的海边渔船,无论是长长的隧道还是女主人公穿着的长裙都是青灰色和灰白色,病房内女病人的橘红色裤子则为少见的暖色调。这部影片也表达了一个香港影人(艺术工作者)对自己生存的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充满喜剧色彩,叙述一个50岁女人的生活和恋情,同时表现了荒诞和思辨的意味。《玉观音》开头黑色为基调,雨夜、马路都给我们营造出一种神秘压抑的情绪,女主人公灰色的制服也表现了她内心对生活的无助。但是结尾满坡的绿树又给我们预示着生命和希望。相对来说,《得闲炒饭》色彩明亮,节奏明快,环境爽利,与电影的喜剧主题非常贴切。

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有很多空镜头,表现了上海和鞍山两个世界的巨大反差,也表现了姨妈等当年的知识青年令人叹息的命运。“上海和鞍山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色调,上海是拼贴和年轻化的丰富色彩基调,鞍山则是纯粹和苍凉的色彩基调。”[1]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开头用了2分多钟的时间向观众展示才子佳人的戏剧舞台,云袖翻卷、衣袂飘起,粉色的戏装、红色的桌面和柔和的灯光给舞台下的观众和电视前的观众都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接下来镜头一转,在房间内,小姐却穿着素净的裙衫做着针线,满腹心事,愁思恍惚,几个刺绣女孩对颜色的理解和运用也通过人物语言给我们传达出来:“听着,颜色最要紧的协调。”为下文展现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环境作了铺垫。作者就是这样灵活地使用色彩,为影片的情节和主题服务。

影视艺术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电影中的影像是不可能有如此明确的意指的。小说可以在万象之中选择一个细小的地方,单挑从家表象上最不易看出的意思讲;而电影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即使是使用特写镜头也不能把那一层的意思单独标识出来。”[2]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红红绿绿的环境色彩映衬了人物世俗的内心。《半生缘》中曼桢对妹妹的关心和无私帮助却没有换来妹妹的回报,曼璐对姐姐的冷漠面孔,令观众看出了人性的冷漠与扭曲,也塑造了这个有着清高外表的知书达理的小姐内心的冷酷。许鞍华要求摄影师把镜头中的月亮与现实中的月亮处理区别开来,形成了略带粉色的光源,这种光线色彩更加温馨。

二、服饰色彩的多重选择

人们常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服装及配饰的色彩能赋予形体以灵魂,在影视剧中服饰色彩传达着人的情绪状态,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在符号。导演和化妆师对服饰色彩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剧情内容的表达。一个配饰、一件衣服的质地颜色都表达着导演对作品的解读。“服装的色彩与款式会直接地影响整个影片的影调、电影画面色调、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情绪,它能增强或削弱影片的气氛效果,并且对影片的节奏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在一部影片中,服装设计永远不是孤立的艺术元素,我们应当把它看成是同影片相关的艺术形式,一种与观众交流思想、诉说情感的语言方式。”[3]

许鞍华的作品,色彩丰富而不杂乱,既调和又有对比。她充分发挥色彩艺术对电视内容的表现力,增强画面气氛,深化主题,发展情节,塑造人物。许鞍华的《半生缘》中人物服装以灰、白、黑为主,给人压抑的感觉。虽然也有树青花红,也有大红的喜字当头,但是主人公的命运总是不尽如人意。青年的女主人公虽然穿着大红的高贵外衣,但涂满脂粉的脸庞下面罩着的是充满愁怨的内心。这种悲剧的色彩也通过人物的服装色彩来表现。她要面对破碎的镜框,被砸乱的房间。曼桢的白色外套表现出她内心的高雅与纯洁。在《倾城之恋》中,所有人物都是灰白上衣,表现了张爱玲作品中上海大家族的破落与衰败。在《上海假期》中破败的街道,人物服装单一的颜色,整部作品背景以黑灰色为主格调表现了那个时代上海人的真实生活。

《男人四十》中女学生穿着的鲜艳服装和男教师的白色衬衣进行对照,表现了这个受着传统文化熏陶的40岁男人对自己本性的压抑。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姨妈红黑相间的方格外套里面穿着翠绿毛衣,潘知常浅蓝色中山装外套、金永花大红的唐装显得与上海整个的现代气息不协调。在细节方面,潘知常打着的是一把小姑娘才用的粉红色雨伞,姨妈以一个老上海人的姿态对邻居太太头发的颜色进行评价:“你的头发几乎每天都变一种颜色。我觉得你还是戴上那个银发比较合适。”姨妈对色彩的认识是上海女人的审美水平,也表现她作为曾经的一个上海女人精致生活的写照。让观众感慨:命运弄人,将这个曾经的女大学生、说一口地道英文、有过良好教养的女人抛入鞍山变成了一个现实的女人。在这部电影中许鞍华总能制造出一种生活的真实的喜剧色彩,让人感慨唏嘘。许鞍华的电影很少有类型化的倾向,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新的视角,找不到两个类似的人物形象,比如让斯琴高娃这个带有传统气质的北方演员演绎上海女人,让周润发这个香港阔佬穿着古板的中山装,这些人物的服饰处理都一反这些演员原来的银幕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又忍俊不禁。

三、人物心理的多角度处理

银幕上色彩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健康状况,也可以表露出细腻微妙的情绪变化。在影视剧中,构成影视画面的各种光影、色彩等元素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正如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形式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4]许鞍华的可贵之处在于作为一个香港导演,能冷静地对内地大众生活进行观照和批判,也对香港的普通民众生活关注和反映,比如她的作品中都有一些人是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对于这些人的关注表现了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对中年男人、女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关注和反映。《女人四十》反映了和平生活中女性生活的艰辛。阿娥人到中年后,不得不面对家庭、事业、情感的多方压力,虽然感到无奈与不安,却只能隐忍着独自承受。这是中国女性的共同生活写照,作品开始将观众带进了杂乱的群众娱乐场所,老年人消闲的生活画面与中年阿娥紧张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阿娥拎着两袋大米站在摇摆的公交车上,还要翻看当天的报纸,杂乱的过道、嘈杂的牌场、狭窄的生活环境等,都把这个女人压缩成一个为家庭为别人奉献的机器。这种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在国内比比皆是,与国内中年女人生活不同的是,阿娥见到麻将桌也会放下手里的米袋,随时坐在桌前搓上一圈。生活节奏的快速和压力随处可见。许鞍华导演的影视剧与香港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直接联系,强调叙事上的简捷,很少使用长时间的特写和大特写镜头,不刻意强调视觉上的重音和冲击力,不刻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些情感大戏上,也力求冷静和细致。比如《男人四十》中的师生同居一场戏,许鞍华巧妙地用锁门一个镜头向观众作了交代,回港后也没有给他机会让他对妻子说出实情,这种处理为妻子失声痛哭作了铺垫。但是这些使她的作品在处缺乏一种震撼人心的镜头,削弱了影片的主题深刻性,也削弱了影片的感人力量,不像国内其他导演比如张艺谋的电影那样渲染视觉和听觉感受。许鞍华电影中的很多镜头也可以当做一幅画来欣赏,比如《千言万语》中的雨中村落,《男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花园、田野等很多空镜头都有水墨画的意境。她的影片表现的是俗世的生活百态,却不忘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给人以生命的希望,也注重表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理想。《男人四十》中的男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深沉,基本上是通过周围的环境表现的,也通过其妻子的感受表现出来。总之,许鞍华的电影在细节处理上不如纯内地电影如《夜宴》《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无极》等那样有视野的开阔度,也不像《山楂树之恋》那样细腻深刻,但是毕竟那是许鞍华反类型化风格的特点。

四、结语

电影不是叙事作品,而是抒情诗。[5]近年来一些国产大片给国内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电影的消费者集中在年轻人之中。随着国内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心理浮躁情绪愈演愈烈,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也影响到电影消费上。这种现象给许鞍华和其他港台的电影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把握内地观众的审美需求,不仅是许鞍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新时期所有电影工作者应该着力研究的新课题。《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虽然聘请了斯琴高娃、周润发这样的大腕出演,但还是难以避免其票房不好的结局,也反映了香港电影人在回归之后,融入内地电影产业的困境。总之许鞍华的作品不能单用优秀来概括,风格也不是特别鲜明和统一,都是她在今后的电影制作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颖.忠于叙事的“反类型化”影像——许鞍华“后九七”电影影像造型语言研究[J].当代电影,2007(04).

[2] 甘小二.语言的辗转——红玫瑰与白玫瑰,从张爱玲到关锦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7(01).

[3] 林燕宁.服饰设计的语言——服饰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J].艺术探索,2003(02).

[4]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第9篇:后现代生活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I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33-05

当我们意识到全球化的巨大压力和传统民族习俗大幅度变化之时,我们知道,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确实正在发生。在后现代背景下,包括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环境不可能再固守传统,保持原有状态。后现代文化的挑战是强烈而复杂的。市场因素、消费主义带来的急功近利的文化观念,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而言,这是一种负面影响;但从积极角度看,“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一套价值模式,它表征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1](P374)对于处在边缘地位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这又有利于其自我意识的强化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可以肯定,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文化既有巨大差异,又有诸多相容之处。后现代主义,这个我们也许还十分陌生的概念,它宽泛而复杂的思想状态,已经成为影响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以及我们对这种创作进行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后现代思潮的来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人们首先接受的是西方现代主义。但这个开放的时代对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求,伴随着现代主义带来的新奇与激动,西方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后现论随后马上就进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青年学者间掀起一股对后结构主义的强烈兴趣。在大学与研究界也开始了对德里达、保罗・迪曼(Paul de Man)、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认真地阅读和研究。”[2](P239)这是理论界对后现代的关注,文学创作领域的反应确切地说是在90年代,但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起点。尽管新时期的理论与创作界一开始就对后现代主义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后现代主义确实来临了。

后现代主义到底是什么?在西方,自后现代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后现代态度”,或积极或消极,以及积极和消极交织在一起的种种复杂状态。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更为复杂的后现代观念。在这里为它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困难的,我想着重表明的是,“后现代”虽然不可以作为当代文化的一个时间分期,但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潮,它带来并标示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包含着有利于和不利于民族文学发展的两种力量。我愿意在批判它的不利因素的同时努力找寻它对民族文学发展的有利因素。

这种变化首先是相对于现代性或者现代主义的。在《后现代转向》中,贝斯特和凯尔纳“把这个在社会生活、艺术、科学、哲学与理论方面的剧烈变化称为‘后现代转向’。后现代转向包括从现代到后现代众多领域理论的一种变化,此变化指向一种考察世界、解释世界的新范式。”[3](P3)我们知道,这种新范式的内质实际上是对西方19世纪以来的现代性的一种反驳,费瑟斯通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中代表欲望、本能与享乐的一种反规范倾向,它无情地将现代主义的逻辑冲泻到千里之外,加剧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与恶化,促使政治、文化和经济三大领域进一步分崩离析”[4](P4)。在西方近论家看来,理性是人自觉意识的最高体现,是一种逻辑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追求事物的秩序和规则。这种人类理性的源头是古希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理性地具有了各自的不同独立价值,被提升的理性在启蒙运动中化为一种现实文化方式,开始具体地建构突飞猛进的现代世界,它带着科学的力量,构成西方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核心。但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主义将人的理性主体极端抽象化,离人的具体存在越来越远。同时,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生活不断制度化的条件下,理性日益蜕变为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成为压抑个体自由的手段。这种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与人的主体自由之间产生巨大的内在冲突和张力,使人开始渴望个人主体意识回归,渴望复活感性生命的欲望与快乐;同时现代化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譬如科学的负面影响、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也迫使人们反思、怀疑现代性的合理价值。在此意义上,后现论家站在现代主义的高度,希望通过对理性主体的有力消解,将个体的欲望、存在重新凸现出来,实现人的主体自由。[5](P7~8)可见,现代主义思潮正是对个体存在不断被严重压抑的一种反省和批判。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这种文化交织与变化,体现了现当代文化在人的理性精神与人的感性生命之间的回旋。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印迹[6](P15)。

后现代带来并标示的变化还体现在时代环境上。换言之,我们如果从后现代角度审视西方20世纪中叶以来的社会状态,我们会看到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制度化,后工业化,市场与商业力量的加强,大众媒体无处不在的力量,价值观的多元与相对,对崇高和宏大的解构与颠覆,日常化的审美与实用化的艺术,通俗文化的流行与蔓延,个人的自觉与自我注视,话语的狂欢与放任……都会迅速充斥我们的视野,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状态中这些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尤为重要的是,这一切都被装进了一个巨大的框子里。这个巨大的框子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正是后现代的社会图景,是它置身其中并繁衍思想的摇篮。在它的内部,我们看到,全球化时代给文化观念带来的最大的新意义,实际上就是使种种界限失效,并使许多成分从以前的话语强加在它们上面的种种限制中解放出来,这是马丁・阿尔布劳的观点。然而,全球化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它几乎对每一个个体都形成了诱惑与挤压,从而使他们的感受是那样的开阔又那样的狭小,因此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对另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悲惨的祸根。然而,对每个人来说,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逃避的命运,是无法逆转的过程。”[7](P1)带着全球化强力的后现代,已经像一张巨大的网,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笼罩其中。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文学状态如何?朱立元先生说:“我以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现实地存在于我国的文学艺术和文化生活中……对这种具有自己特点的新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客观存在,这是无法否认的。因此,关注、研究并从理论上概括和阐释这一新现象,乃是文艺理论、批评界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8](P224)作为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当然也进入了这个巨大的后现代文化氛围中,面临着后现代的诸多问题。在这里,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人们持有怎样的文化态度。

二、影响的构成及重要体现

后现代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在两个层面发生,一是理论观念的直接作用,一是时代生活的潜在规范。

就前者而言,随着后现论传入我国,一些作家在后现论的启示下,按其某种理论方式,改变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形成了某种具有后现代特点的创作思维,写下带着后现代主义某些特点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色渐丰的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就是一个例子。新一代女性主义作家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将写作重心放在表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社会道德之上(这是现代主义宏大叙事的一项内容),而是直接展现女性的个人经验与个人感受,甚至以身体写作方式直接“敞开”自身,从而展示了以 “身体”、“性”解构权力的新的写作意义,显然这是西方女性主义所热衷的方式,用明确的话来说,那就是“对女性的生存境遇的表达必须由女性开始,并终将由女性完成。”[9](P67)

就后者而言,全球化是后现代的一大时代特征,后现代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还更多地体现在与之俱来的时代变化上。在文学发展中,生活影响才是最终根源,带有更多主观色彩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学也不例外。如前所述,滋生后现代的时代也是一个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压缩(compression),又指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10](P11)经济全球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文学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有力。

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可以说后现代文化观念的直接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后现代生活却用经济的魔杖捅开了一个个缺口。经济是无孔不入的力量,它促使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以正当的生存权利为理由开始了融入现代生活的行程。经济诉求使全球化成为任何个人和民族都无法抗拒的趋势,它的结果却令人担忧,它带来了更为广泛东西,比如制度与体制,正如诗人于坚所说:“全球化正在把过去时代各民族的生活世界连根拔去,也许还没有完全消灭,但各民族显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对自己民族的价值观、传统和神灵体系继续持有坚定的自信了。我曾经去欧洲旅行,我惊讶的事情是,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后,在那土地上已经基本不存在云南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更别说当代少数民族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世界正在被全面地西化,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当我写作此文时,无数的汉语知识分子正步入考场,为评定职称而考英语,对于母语为汉语的知识分子,这不是自愿与否,而是制度。”“而一个少数民族的诗人,只有通过汉语才可以得到中国文学界的承认,这在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个常规。汉化、全球化,少数民族诗歌正在面临空前的危机。”[11](P1~2)于坚的观点并非危言耸听,全球化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确实正面临着这样的文化境遇,我们今天读到的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其少数民族色彩荡然无存,令人奇怪地汉化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

全球化过程是一把双刃剑,充满了两难选择。任何人都无力阻止或改变这个矛盾的进程,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有选择的机会。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就目前情况看,在无可选择的世界整体意识日渐加强的全球化时代里,以弱势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实力被卷进强大无比的全球化浪潮中的少数民族,更多地处于被伤害、被遗弃的地位,尤其是在西方文化面前,这种伤害更是全方位的,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种伤害,我从当下少数民族先锋诗歌里深深感受到了来自文化内部的浓郁的忧郁气质,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那样。”[12](P2)一切都是了然的,在全球化生活力量的支配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形式和内质都发生了不可忽视的改变,它可以使文学带上某种标志,也可以使它失去任何标志。

全球化通过经济杠杆撬动自己的车轮,市场运作、商品流通起着作用。当文化被推倒了市场之中,民族化的写作也面临着市场挑剔的筛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强调保护与保存某种民族文化的时候,经济与利益动因往往超越了文化本身的动因。我们正在为经济目的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正是为了利用它。这种方式严重干扰了民族文化的独立生成,作秀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一种鲜亮的合理的民族文化,这在旅游活动中尤为突出,不幸的是旅游已经成为多民族地区的主要经济方式。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直接走到了市场的前缘,带着他们的文化标志,作为主流文社会“他者”的观看对象,以主动被看造就获得经济利益的机会。这种后现代方式一旦波及到民族文学写作之中,浅浮化、碎片化的产生是可想而知的,但谁能否认它的价值呢?久之,它必然有力消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民族特色,缺少深层内蕴民族文学逐渐退步是不可避免的。

市场影响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是文学与影视结缘,文学影视化。电视和电影是实现全球化最有力的一项工具,也是它的一个结果。它们将时空压缩,使人处在一个同步的共时层面,同时失去了时间的绵延感觉和地域的阻隔感觉,世界变成平面并缩小了。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在《认同的空间》中引用社会理论家威克尔的观点说:“电视最巨大的影响力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媒介即时性的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上。” 按照威克尔的解释,卫星电视的降临所扰乱的正是这种社会经历的时间分离,“没有滞后。住在伯利兹市郊沼泽地中摇摇欲坠的范围的一家伯利兹人不仅仅正同北美市区的人看着一样的节目,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时收看这些节目……卫星电视已经消除了殖民地时间差中的一个要素。不再能从时间角度来判断宗主国同殖民地间的距离……电视时间现在只是单一的钟表,在每一个它所涉及的地方以单一的节奏滴答走过……直接体验一系列的事件,这话、这种体验曾经是遥远的、景观绝对可靠的过滤、因而只能朦朦胧胧地讲解观察。”[13](P308~310)电视就这样悄然削去了地域和时间的差异,在它不知不觉的“过滤”作用下,意识形态的强制力量却得以发生。电影电视因此充当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某种功能。所以,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指出,国家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够顺利推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力于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意识、政治、传媒系统、文化等被称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专门化机构的力量。

电影电视就这样身价倍增,成为后现代的宠儿。它们以读图方式的浅近与直观,一方面获得广泛的受众,充当了后现代所需要的大众文化主角,一方面又担任了国家意识形态先锋,并以柔软的亲和之力与光影之魅起到其他意识形态机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这种皆大欢喜的效果暗含着的潜在吸引力量,那就是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向影视领域蔓延,或曰播撒。

事实正是这样,以广西为例可以看到很典型的现象。广西少数民族近年就与影视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取得骄人成就,许多作家与影视联盟,其作品充满了先锋气息,有的作品甚至可与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抗衡。这个阵营首先是“桂军”的整体阵营,并非只有少数民族作家,但少数民族作家确实不在少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西作家中的三位领军人物东西、鬼子、李冯以及凡一平、张仁胜、胡红一、冯艺、林超俊、孙步康、韦俊海等新锐作家,均投入影视作品的创作与改编之中。作家东西的影视作品编辑成就颇丰,他把自己的几部小说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都取得了成功。鬼子(仫佬族)则担任了电影《幸福时光》的编剧,这也是颇受关注的影片。最有影响的是李冯参与张艺谋的电影大制作,担任《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编剧,两片上映后十分卖座,票房收入能与美国大片抗衡。凡一平参与电影制作的剧本有《鲁镇的故事》和《理发师》。胡红一编剧的电影《真情三人行》获得中国电影金牛奖。冯艺参与创作了大型电视散文《西邮的发现》,等等。[14](P4~5)另外周民震的《学生三部曲》,黄锦秋的《红蜻蜓》,陈雨帆的《布洛陀河的恋情》等都是有一定影响的电影作品。在这个有影响的“桂军”作家阵营中,许多少数民族作家忝列其中,并且成就不凡。云南的少数民族电影电视制作业不落后,仅2004年,云南就有《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好大一对羊》、《心中的香格里拉》、《梯田边的孩子》、《传习馆春秋》近20部影片和电视剧推向市场。获得了多项国际电影奖和国内大奖,其中包括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等。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上,13部影视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成为全国获奖数最多的省份。

依赖于现当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电影电视艺术,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商业倾向,作为一种直观性明显的综合艺术,又具有亲和大众的优势,因此电影电视在后现代艺术的大众化潮流中注定要充当主要角色,甚至可以说,它表征了后现代通俗艺术的一种基本方式,即强烈的感官效应,媚俗的内容倾向,表浅的时尚情绪,等等,体现着后现代消费艺术的种种特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对影视的趋近,也使相关的作品带上了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上述影视作品对通俗元素的倚重中明显感受出来。比如武侠与功夫(《英雄》、《十面埋伏》)、滑稽与谐谑(《鲁镇的故事》、《理发师》)、民族习俗的故意展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等等,几乎使得作品的技巧超越了思想,形式胜过了内容,整个艺术观念仿佛都与传统经典作品的构成相左,其艺术目标被锁定在吸引观众获得票房收入之上,后现代的浅近与浮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这正是后现代(而非现代)艺术的“先锋”之处。

所以,如果说中国文学后现代阵营的大众化先锋艺术的重要一部分,是由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中的作家(特别是广西作家)构成的,那丝毫也不过分。

三、应对的基本姿态

尽管后现代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日渐深入,但就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而言,我依然要把它作为一个背景因素看待,这并不是因为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化上的封闭状态抵御(或迟滞)了这种外来文化的进入。在全球化日渐深入的现代社会,西南边疆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对于仍然要发展的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化,与其沉潜寻找与后现代对应的写作,不如超拔审视这种影响力量的发生。说到底,后现代正是一种姿态,甚至确切地说,是一种心态,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它才可以和各种不同的学说与主义发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理论空间。[15](P8)面对这样的理论,我们的视角有着重要作用,正如作家余华所说:“事实上,人们现在真正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中国是否存在后现代主义。或者是否存在使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而是它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它更多的是作为理论影响着我们,还是更多地作为某种创作实践鼓舞着我们?”[16](P105)在后现代性带来的观念冲突的迷雾中,约瑟夫・纳托利在《后现代性导论》中的表达可能具有更大的启示价值:“并不是这个世界变成了后现代的世界,而是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变成了后现代的。我们现在开始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我们自己、社会、自然和我们所创造的每样事物,因而,我们说这个世界已经‘后现代化’了,尽管后现代化的只是我们的认知和观看。”[17](P5)对于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于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姿态。

因此,站在思考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立场上,我愿意重申:面对正在到来的后现代,我所要做的乃是批判它的不利因素,同时努力找寻它对民族文学发展的有利因素,这有赖于更为艰难和细致的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1]朱立元.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郑敏.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西方解构思维的撞击[A].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美]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M].陈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江腊生.后现代主义踪迹与文学本土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9.

[6]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陈晓林,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7][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郭国良,徐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朱立元.关注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现象[A].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9]戴锦华.犹在镜中[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10][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1]马绍玺.在他者的视域中・序一[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2]马绍玺.在他者的视域中・引言[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M].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李建平,黄伟林.文学桂军论[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7.

[15][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译者前言[M].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