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电子信息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信息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信息教学

第1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一、以训促教,以核心技能实训反思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2+1”学制是我国新设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读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社会上相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修够学分的学生发放毕业证,按时毕业。“2+1”新模式下,两年的中专学习,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和选修课,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专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上课听不进,也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厌学情绪滋生和加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瞌睡、看小说、旷课,进而逃避上课甚至干脆逃课到网吧。一旦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或因逃课等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许多学生干脆选择退学;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学风。

面临这些困境,学校倡导“三用”、“两性”以训促教新模式。“三用”原则指理论教学“有用、实用、够用”,“两性”指实训坚持选择性与针对性,突显核心技能的重点训练。中专生免试入学,基础较差,这个现实现状,教育者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一人高谈高深理论。只有根据核心技能操作所需,有选择、有针对性结合实践精选施教素材,精讲理论、重实践、抓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在一轮实践收获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的实践,融理论知识在反复的实训操练中,学生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

二、坚持核心技能流水线合作操作模式,强化学生群体性参与意识

1.互动择优,以小组探究法取代单一讲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实训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维修电视机时,对故障的检修,教科书固定单一的模式是先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再按书上给出的方法逐一进行检测;再将检测数据与书上所标数据进行比对,作出判断;最后再按书上的步骤进行检修。完全按书本上的程序去教学,可以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省事;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思维单一,而且缺乏创造性,难以适应今后就业岗位复杂的局面。为此,笔者上课时采用了只向学生说明电视机故障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自行设计检修方案;再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后从推荐出来的较好检修方案中,由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综合择优,选出最佳代表全班水平的检修方案。这样的实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及相互竞争的创业理念。

2.坚持“悬念”诱导法,杜绝玩“空手道”现象

理论的学习渗透在不知不觉的实践中,而不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或在黑板上玩“空手道”虚拟操作。教师自己包办完了再丢给学生照着翻版,已没有悬念和新奇感。如果紧紧因为实验设施落后或不足,就把它丢给学生,让其独自琢磨,学生动手的少,旁观的多,不能动手的学生兴趣不浓,观摩也是应付了事,实验过后仍然糊糊涂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革新传统的黑板教学及虚拟的黑板操作。如,笔者任教“电视机维修技术”课程,按学校的以训促教思路,扣住学会电视机维修技术和掌握故障排除方法的核心要求;实验时,虽然教学设备不足,但整个操作过程,笔者重在指导学生步步实施,由学生分工配合自己操作。一台电视机,学生动手组装、检测、调试,笔者再设置故障让学生再去讨论、分析、推理、判断,以整体的力量一起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系统的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合作实验实习,效果良好:一是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整合运用;二是操作组装中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同时渗透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他们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高兴之余,也会慢慢地变为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进入更加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考训结合,提升门槛,规范轮训,抓好龙头质量

要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认识中职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国家教委明确指出,中职生是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应该注重自我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的更新。我校年龄大的老师存在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和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新来的年轻老师主要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等现象,这些都制约这个专业的发展。对此,学校采取了四环相扣的系统整改措施。

1.严把入门关

对每一位新聘用的专业老师,不仅按常规进行试讲和面试,还加插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组成专家督评组,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师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把好入门关,确保施教质量。

2.强化师资轮训

学校有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别各种培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专业骨干老师赴国外深化拓展培训。近年来,学校就分别派出电子教研组三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和台湾省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其中,韦斯积老师除到德国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外,学校还派他参加国内中职校的名师培训,精心打造电子教研组的名牌教师,不断提升电子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电子专业的招生吸引力,使电子专业真正起到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出台教师学历提升或转型学习培训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充实自我,更新知识,带动本专业发展。

3.校企挂钩磨砺

学校要求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相关企业一线磨砺。从2006年至今,学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东芝班”,每学期都安排一位电子教研组的老师到东芝公司的电子电器企业去参与实践,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还根据相关专业核心技能组建学生专业社团,以专业社团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实训,丰富积累实战经验。

4.以老带新

学校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对帮助新老师,一对一听课研讨,帮助新教师尽快缩短职场适应期,使新教师经验不足时有渠道及时沟通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业务综合素质。

第2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1自动化专业概述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确立了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它主要归属工学门类,并且是其电气信息的下属学科,而且涵盖的范围较广,如自动化控制、电气自动化,还有飞行器控制等等。但从学科内涵分析,自动化主修专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比如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还有控制科学和工程。根据自动化专业所修学科可以看出,该类知识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其一是将控制理论作为基础;其二是将下列两种专业为背景,它们分别是电气工程、电机工程;其三是电子计算机,将此技术作为核心。近些年来,自动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教学弊端亟需改善,促使我国自动化专业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2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增多,因而对于该学科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也必须与时俱进,而在自动化专业学科中,电子信息类课程比例较大,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硬件与软件。这两者相较而言,硬件的学习尤为重要,并且其学科课程相对较多,本文将着重介绍硬件课程改革措施与思考。

2.1实践教学改革。针对电子信息硬件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其必备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步骤,有利于形成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比如课堂演示-自主设计实验-课内课程设计-课外电子设计等一系列的改革。注重课堂与课后的实践教学是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旨所在,其具体教学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据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尤其是嵌入式技术的不断成熟,还有自动化专业自身的特点,逐步完善微机接口技术,并促使其与相应的执行结构不断融合,同时强化其传感器之间的联系,促使硬件实验内容不断更新,使其与教学内容更贴合,实现自动化应用专业的教学有效性。第二,根据现有教研成果,同时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并以如下元素作为控制对象,如全向轮式机器人等。促使微机接口实现新的教学功能,并在某种程度上与控制类课程联系密切,特别是针对控制类实验课程,促进微机接口与其实现融合,并且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计算机硬件、自动化系统,还有机器人创新等等,进一步促进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思维的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该技术基本上处于日新月异的状态。而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其专业教学在不断缩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善了硬件编程手段,建立起新的教学体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对应,同时满足语言编程的相关要求,促进新的硬件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

2.2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思考

2.2.1注重电子信息硬件课程的综合化体系建设。针对自动化专业规划而言,其包含的很多专业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性,因而可以将这些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课程系列,进而进行统筹规划,共同完成改革规划,比如单片机系统、嵌入式系统,这种学科整合改革有助于自动化专业更具科学化,学科之间可以实现合理衔接,避免重叠与脱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的理想化,进一步从整体上实现优化。例如:针对A/D、D/A教学而言,其在教学中归属于计算机系统范围,并且是模拟I/O核心部件,但是将其归入另一个学科教学效果会更好,即硬件技术基础。将此类知识放入该学科,教学效果极佳,甚至比其在“数电”的教学中效率还高;在“数电”学科教学中,将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字逻辑部件,而这些部件在某种程度上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特别是针对其中的硬件,其与“数电”中的逻辑部件遥相呼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学科知识,如微机原理、接口,它们与下列学科知识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如单片机原理、接口,因而可以将上述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且统筹优化处理。一旦学习了前者,那么后者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只需将后者之中的特色教学进行展示,促使其应用系统设计得到有效的使用。

2.2.2强化实验室建设。对于自动化专业而言,其实验室建设的好坏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完善实验室教学也是电子信息课程教学的改革所在。针对实验室建设而言,最好做到一人一组,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并且同时满足实验室教学的基本要素,比如提高设计性、综合性、自主性;除此之外,还应借助实验教学达到其它的教学目的,比如促使实验室利用率的提升、提高实验效率等等,这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要想使实验教学发挥应用的功能,就必须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例如:创立新型实验、完善实验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推进,如虚拟实验设备、网上实验预约、现场实际动手以及设备自动管理等等,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改革。

2.2.3创设精品课程。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而创设精品课程是上述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保障,但这需要长期积累沉淀,而不是在朝夕之间就可以形成。因此,创造与建设至关重要,而且必须立足于教学现状考虑,防止出现以下不良现象,即重总结而忽视过程。消除思想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深化精品课程教学,并且以“五个一流”作为出发点,完善评价指标,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促使教学建设日趋合理化。

3结束语

第3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1实验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培养的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由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技术等10个专业合并而成的。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必须是宽口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学好物理专业课程、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工程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计算机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识别等方面的能力,具备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理论与实验并重。在学好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与理论课程相关实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自己动手,发挥各自的个性,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综合设计电子线路、电子系统、信息系统、单片机应用等工程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门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实践环节必须制定教学大纲,明确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实验以及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规范每个实验项目的配套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等相关要求,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和正常进行;采用与专业理论相适应的实验教材,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建立综合的实验平台,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维护和管理能力;根据学生需求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引进高级实验人才,配置合理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分配应在3:1和3:2之间。

2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循序渐进,实验教学的内容可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示性、验证性和操作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技能,训练学生对实验有效数据的采集、处理、误差分析以及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

第二阶段,学生进入专业课程以及应用性较强课程的理论学习,这一阶段的实验内容,除了第一阶段的实验内容外,还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就是根据专业特色以及毕业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和选择实验仪器设备,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组织能力和独立实验的技能。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能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培养学生提高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应用多学科知识以及能综合多学科内容,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创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课题。

3让学生自拟实验课题,为毕业设计创造条件

对学生而言,也有一定的差别,各有各的个性和特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有的实验,不一定由教师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课题、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用具、实验误差设计、实验有效数据采集和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使学生了解完成一个实验课题(毕业设计课题)的全过程,为学生毕业设计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4创造条件,良好运作实验室

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为了挖掘实验室实验教学的潜力,有必要根据学生申请和预约,择机开放专业实验室,配备实验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提供环境和时间保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实验,调动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行科技创新的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动手实验环境,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大学生各种科技竞赛提供训练场所。

第4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子信息;教学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continue to rise,this also promot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a comprehensive,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communication technology,storage technology,modern technology into a discipline,convenient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ce courses.In order to better train the talent needed by the company,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adhere to innov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constantly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constructing effective classroom.

Key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一、当前各中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学校课程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所培养的中等专业人员水平的高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中职中专电子信息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电子信息课程教育的质量水平。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电子信息课程教育问题集中表现于:

(1)中职学校在教育决策方面出现了失误,误导了电子信息课程教育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效。另外,学校对电子信息课程缺乏足够的条件支持,也是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观念。中职学校尚未认识到电子信息科技的重要性,没有将校内课程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对电子信息课程失去了正确的认识;二是设备。对新型课程教育缺少资金支持,教育资金过少而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无法接受到最专业的教育。

(2)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决定了后期的教学质量。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专业问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落后,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趋势不相符,部分教师依旧停留在过去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二是方法问题。电子信息属于科技类的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才能使学生客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所用的方法不科学。

(3)学生是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只有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拟定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挖掘中专生的专业潜能。而中专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参与电子信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其专业课程水平的缺失。例如,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专生因自身学历较低,失去了与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参与就业竞争的信心;对于电子信息课程缺少全面的认识,削弱了其学好电子信息课程的信心。

二、中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我国产业经济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注重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中专学校内部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影响了电子信息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这也给实际课程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顾及到中专生未来的成功就业,以及提高中等学校的教育水平,必须要对电子信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电子信息”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典范,其对专业课程教育的要求十分严格,教师必须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学习,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教学方案是实际教学的总指导,对教学方案进行自动化改革,有助于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结合电子信息本专业的特点,拟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第二,当选定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方案之后,应对其教学流程实施优化改革,这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执行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把电子信息方案每一个步骤落到实处,进而加快电子信息教学流程的改进,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例如,指导中专生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知识,这些都是教学流程中不可缺少的。

第三,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这是未来中职学校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平台,应用新型教育手法指导其学好专业知识。例如,引导中专生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积极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还可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势,引导学生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等。

三、结束语

经过较长时间的变革发展,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除了高等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改革现状外,中等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职业中等教育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意义明显,每年向各个行业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注重电子信息教育模式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方丽君.中专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改革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9(10):14-16.

第5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关键词:专业英语;电子信息;教与学

作者简介:姜文英(1971-),女,吉林长春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50-02

电子信息作为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前沿学科,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专业外语课程是以专业课程和通用英语为基础,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和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技能,同时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能够撰写较规范的英文摘要,该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动态,为今后技术借鉴、应用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1-2]随着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必定是终生的学习,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除了要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即教材内容选择和学生对该课程认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就如何加强“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探索。

一、认真筛选教材

教材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文献阅读、翻译及科技写作等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知识和技术更新快,为紧密结合技术发展现状,教材在内容、组织和结构的编排上要能融会专业知识并涉及相应技术,符合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以及时效性,反映技术的新发展和当今应用状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电子信息学科涉及较多专业,一些教材注重广而全,内容过多,涉及技术广泛,作为教辅资料很有价值,但由于课时限制,教材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教师需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遴选一本最贴近专业教学要求的教材,并深入研究教材,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规定的学时内,创造性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作为科技人员,专业科技综述文献是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某一学科、专业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炼而成的一种总结性、前瞻性文献,能够提供技术的发展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和资料,是了解科技动态的一种重要文献源。学生们阅读此类文献,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非常有益,因此为开阔学生专业眼界,会选择一定数量的综述文章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快速,教材出版几年后,其中许多专业内容还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介绍技术发展的综述文章就会显得陈旧、落后,这需要从各种资源获取最新的反映专业发展动态和研究动向的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以满足内容的时效性。

教材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前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主动对教材进行评判,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源来完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将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度

在开设专业英语课时,由于学生已完成普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错误认识。一部分学生认为已经具有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只要通过查字典就能看懂文章,因此并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的实践环节中,特别是阅读理解及翻译环节,并未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因为在科技文体中,附加了较多限制性和扩展性的成分来表达缜密的思想,句子通常较长,关系代词“that”和“which”以及非人称代词“it”使用频率高,[3]除了运用英语语言的知识,有时更需结合专业知识及上下文内容,才能准确判断成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缺乏信心。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许多消极学习行为。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在第一堂课上教师除了会详尽介绍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通过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外,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会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布置一段稍微复杂的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随即再做讲解,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发现不足,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这门课程;针对英语基础不够好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基本的词汇、语法、修辞和翻译技巧等基本内容,加强其英语基础,还要结合授课内容,适当播放一些内容相关、情节生动、语言简单的英文科技视频,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下,增强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具有重要作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许多在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系统全面的认识,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企业中典型电路的分析,领会其电路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其他因素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关键的原因是他们对科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职业院校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这种兴趣,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缺乏自信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差,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少批评多,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不但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而且不求上进。尤其是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这样更容易招致老师的训斥、处分,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是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充满了信心的学生,学习情绪较高思维也较活跃。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我在教授电工维修专业科目时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及时对学生缺少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因为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7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信息;实践教学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一项全国性大学生赛事,每两年举行一届,我校从2005年开始参加。结果发现,参加比赛的低年级同学在后来的电子类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接受理论知识非常快,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尝试了在电子类课程教学中实行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包括按专业分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增加实验课时、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的实验课程改革,加强集中性实践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参赛成绩,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tion of the national electronic design competition are introduced.An analysis on the shorting of the ordinary syst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is bining the need of the National electronic design competition and that of training 21st century advanc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alent,the reform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such as the theory courses consist of module by major,enhancing the synthetical experiments and creative experiments,enhancing the out-of-class technical activity,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based on MATLAB is presented.After this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class,improving the testing of experiments,and etc.After the reformation,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on studying the course is promoted,and the technical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s enhanced,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ational electronic design competition is improved.

一、参加比赛暴露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通过参加比赛,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上存在如下几点缺陷:

1.知识面窄。针对实际产品的制作时,知识面非常狭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来选择根本原因在于知识面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强。

2.实践能力较弱。部分同学虽然做过相关课程的实验,但是制作实际产品时,却不知从何做起,基本的电子制作技能较差,焊接不牢固、虚焊、布线不规范、发现故障不会排除等,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3.查阅资料能力较弱,自学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缺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时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采用了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二、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1.先理论后实践的缺点。电子类课程理论较难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分析其原因,课程理论知识比较难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觉得理论知识没有用处。而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学习却非常轻松。由于比赛的题目多数都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甚至要求设计一种全新的产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要靠理论知识来支撑。教师无数次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没有学生一次实际经历给他们的印象深刻。

2.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作用及效果。低年级的同学参赛前没有学习电子类课程,相关的知识也只是中学阶段和课外自学获得的,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使他们带着问题学习理论课程,问题解决后,也已掌握大部分的理论内容。因此,在电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

参加过两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我们向学校申请建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室,以此为基础,安排低年级新生在实验室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路并测量结果。购买了一些组装机器人组件,让学生根据说明自行组装,实现各种功能。尽管他们对工作过程不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传感器的作用、电子线路的功能实现、机电配合等都有了感性认识,并对电子线路如何进行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理上产生了获取相关知识的冲动。

教师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教师对电路原理只做简单的讲解,告知学生如何应用相关组件,并强调在后续的理论课程学习中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以学生制作过的电路等为实例,结合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懂得电路为什么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在开始的实践引导下掌握好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是我们的教学目的。理论后的实践是学生自主应用理论知识的过程,这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只是场所,由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的明确地设计和制作小产品。

3.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我们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中紧密联系项目教学方法,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机器人设计和组装作为主要项目,结合电源设计、功放设计和收音机组装等纯电子线路设计,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电子实践训练。教师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初始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根据教学目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与论证。由于我们是机电专业,强调机械电子相结合,我们给学生推荐的项目是机器人设计和组装,机器人是典型的机械电子产品,既有机械设计部分,又有电子控制部分,能让学生对机械电子结合有很深的感性认识,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解决,对于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学习到的知识远比纯粹的理论讲授印象深得多。

设计制作结束后的评价,以制作结果的性能可靠性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还应参考制作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主动解决能力。这种实践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目的,因此并不作为成绩记录,让学生无须担心最后的成绩,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师总的要求下,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来。

参考文献:

[1]曾文波.搞好电子设计竞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

第8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TN20-4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随着我国微机事业的发展,目前微型机在我国工业过程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已得到迅速发展。社会需求旺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三、教改的具体建议

(一)改革教学方法。利用校园网与多媒体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教学与辅导系统,进行网络教学、答疑、测试、练习、作业提交、通知下发、学习资源共享、网络学习交流、网络前沿知识获取等。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改革课堂教学。明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利用形象比喻法,加深内容理解。为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边理论教学边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理论。例如,在讲解芯片引脚图和芯片的内部结构图时,可在课件中通过点击相应文字或按钮来控制这些图片的显示或隐藏,并在图片旁边显示文字说明或语音提示,从而增强图片的可读性,增加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本课程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接触时会觉得很难弄明白,实践证明,凡是比喻恰当的地方,学生就容易掌握,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联想,课本中许多枯燥、抽象的问题都能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使它们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了。

(三)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突出实践教学份量,建立起一套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课程设计、综合系统设计、项目设计、电子实习,电子实习由学生设计并制作产品,要求从性能设计到外观工艺设计等,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全面接轨,构建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电子大赛。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从而使整个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基础理论得以加强,也更加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也得到了体现。在新的环境下,专业的培养模式将从原来单一的校园培养,逐渐扩展到由校园、社会与单位合作培养。通过与校外单位的合作与联系,结合气象行业的历史渊源,分别与校外单位签定合作协议,从教学、科研、人才输送、信息交流等几个方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采取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顶岗、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鼓励教师取得技能证书、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在教师中形成“技高为荣”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一支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五)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博琴.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

第9篇:电子信息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专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83-02

一、引言

在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为了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在现有教学环节上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教学改革内容的研究

1..教学观念的转变。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我们要想把教学搞好,首先应该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始。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孙怡教授在报告中有一段话对我们教学观念的转变很有启发性。她认为学生学习的观点是:“Told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and I can understand.”短短的几句话就完全阐释了当前我们教学观念应该从最初的全盘灌输向引导学生加入进来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

2.教学结构的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结构要求: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样的理工科学生往往缺乏文化素养,忽视了人际交往意识和现代意识,虽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缺乏竞争力。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将会使学生充满奋发向上的动力,而不是被压力压垮甚至走向极端。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专业和身心四个方面的素质都培养好,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通识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简单的学习能力,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阔的思路和创新意识来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知识结构包括: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专业知识。我们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是没错的,但是对于培养目标中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不够的,而且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强调是工程技术型人才,所以对于工程技术知识、工具性等知识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3.教学内容的转变。电子技术是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门技术,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不能反应电子技术迅猛发展所涌现的新知识;课堂讲授的内容与当今迅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①理论教学。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应用型课程。例如,我系从2005年开始陆续开设了《EDA技术》、《DSP技术及应用》、《Java编程》、《LSI/VLSI数字集成电路》、《FPGA技术》等课程。另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较多的专业方向选择,我们设置了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而且根据现在国家和市场对三网融合的需求,新增了广播电视工程方向的课程。②实验教学。按照“层次多、内容新、全开放、重综合”的方针进行实验教学的建设。层次多指的是根据不同的课程开设不同性质的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发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严格要求学生一人一组实验仪器设备,能让学生真正从实验结果当中直观验证和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综合性实验,我们要求学生相互配合,掌握多种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达到实验的目的;对于开发性实验,我们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内容新指的是实验内容应该及时跟踪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全开放指的是实验室开放、实验设备和器材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形式的开放。我们要求专业实验室全天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器材也可以随时使用,实验室教师做好登记和维护等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实验内容,实验室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指导。重综合指的是我们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合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③实践教学(此处不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军训、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把生产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效的联系在一起,2周的实习或实训只是完成一个较大项目中的部分工作,这样让学生在整体实践教学中有一个延续性,从局部成果发展成为整体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延续的,所做的工作是有层次的。另外在一些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和本地的相关企业以合同的形式联合培养学生,这样既可以达到企业宣传自己的目的,也可以实现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目的。④课外教学。课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课外设计大赛而开展的教学形式。我们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了几个学生工作室,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面吸收更多的知识。工作室是按照学生社团的形式运行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学生传帮带,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到目前我系学生已经参加了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瑞萨车模大赛等高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这样一些经历,让学生真正的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竞争、合作意识。

4.教学方法的转变。现在大学专业课课堂上,很多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我们认为这样不一定是最佳教学形式。因为有的教师使用随教材附送的PPT格式的电子教案进行教学,而不做任何的修改或只做很小的改动,这样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教材有90%以上的雷同性,会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外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调整,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要求,把最终评定成绩分为多种考核的综合,而且这些考核所占比重可以按照要求设置和调整,这样就避免了只凭最后笔试成绩决定是否给予学生该课程学分的片面考核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从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