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站心得范文

建站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站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站心得

第1篇:建站心得范文

围捕战斗是警方以机动方式占领和切断作战对象的一切逃窜通路并对其进行抓捕的战斗样式。围捕战斗与各种进攻型作战样式都可能结合使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常见性。了解和掌握围捕战斗中作战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的战术方法并最终取得围捕战斗的胜利具有积极意义。

一、 围捕战斗对象的心理分析

围捕战斗从作战过程来说,进攻方即警方的准备相对充分,而防御方即犯罪人方面则准备不足。从后者的角度讲具有发生比较突然的特点。同时,整个作战过程具有时间相对较短,双方对峙性较强,互相暴露点较多等特点。由此决定了围捕战斗中的作战对象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应激反应强烈

“应激反应”是人在遭受到突然的、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刺激后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防卫性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围捕战斗发生的突然性是引发犯罪人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在突然遭到围捕,安全需要受到威胁时,犯罪人常常出现的意识狭窄、认知错误、记忆失常、行为失错等现象就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应激反应产生后会促使犯罪人的动机发生变化。变化的总体走向或者是产生外在的攻击性行为;或者是由于畏惧、恐怖而产生内在的终止性的心理及行为。

(二)紧张程度高,恐惧心理突出

围捕战斗中,交战对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较大。警方在人力,物力上一般都处于绝对优势,而犯罪人方面既无外援、又面临单兵作战,处于及其容易被捕获、无退路可走的境遇,因此其神经反应比较强烈,心理紧张程度会快速上升,恐惧心理会极度突出。这一特点发展的后果往往有二:一是由此而放弃抵抗,缴械投降,束手就擒。二是由此而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决意挣扎,甚至产生绝望心理而发生自杀性行为。手中掌握有被劫持的人质或其他可以依靠的重要资源条件的会以此为筹码要协警方,以求生路。

(三)心理冲突不断,动机变化复杂

在围捕战斗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尤其是出现相持局面的时候,这种特征在犯罪人身上的表现较为突出。一般来讲,围捕战斗如若不能实现速战速决,而是进入胶着、相持阶段后,犯罪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应急反应会逐步减退,紧张、恐慌心理会随着对战斗气氛的反应而逐渐得到缓释,逐步趋于平和甚至冷静。此时他们往往会根据和结合自己犯罪的轻重程度、当前所处的客观景况、战斗发展的可能结果、自己行为选择的成败机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行为的方式。但由于围捕战斗现场环境气氛和警方战斗姿态的影响,犯罪人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反复考虑这一问题。投降还是抵抗?坚持还是放弃?两者的结果如何?哪个更对自己有利?这始终是萦绕在犯罪人心理中既难知难解而又必须决断的问题。他们必须在短期内做出抉择。由此导致犯罪人内心的冲突和反应会十分剧烈,动机的变化短暂而复杂。有时出现彷徨,迷茫,焦虑。在此情况下的心理决意和行为选择往往更多的受个性、气质特征和一时一事的影响,因而也会给警方的分析判断增加一定的难度。

(四)心理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围捕战斗对象对战斗结果有的报有侥幸和幻想获胜的心态,有的认为手中有可以阻挡警方采取攻击行为的武器(如自身条件,人质条件,利于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等等)。但同时对这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到底会发挥多大作用又不能完全肯定,无法做到心中有数。由这种矛盾导致的犹豫,彷徨,焦虑,急噪,反复心理在战斗进程中十分突出。而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对心理决意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其心理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这种特征既可能促使其自动放弃抵抗,缴卸投降。也可能坚定其负隅顽抗,对峙到底的内在信念。

二.围捕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围捕战斗包括“围”(占领和切断对象逃窜之路的活动)的过程和“捕”(捕获之)的过程。在围的过程中作战双方的心理战是间接的,而在捕的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战是直接的。依此对围捕心理战的时机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认识和掌握。

1、包围阶段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警方的包围活动一般来说要求具有隐蔽性。因此大多数包围活动是不为作战对象所了解的。而心理战的前提是要通过信息的传递促使对方发生心理反应,进而产生判断并决定行为走向。因此,在包围过程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只能确定在包围活动完成之后。当然,如果作战对象在包围行动完成之过程中就发觉了警方的行动则应即刻向对方施以心理攻击战术。

2、包围行动完成后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围捕战斗从包围行动完成到整个战斗结束之前是战斗的关键时期,也是双方的心理互动最为强烈的时期,其间战斗情势变化可能较快,也较为复杂,因此整个过程都蕴涵着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①被围初期:对毫无准备或警觉警方包围活动的作战对象而言,由于突然之间身陷胡同囫囵,且客观上已无路可逃,因此其心理防线会不攻自破。所以几乎不需要进行心理战斗。只要战斗方法得当即可达到战斗目的。而对其他有准备的作战对象而言,被围之后应即刻开展心理战术。包围态势的形成会对作战对象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此时原有的逃窜心理已失去了客观外在的条件。”大难临头,无路可走”的心理必然产生,其心理承受力已大不如以前,所以及时发起心理战,进行施压、震慑往往会起到摧毁心理防线的效果。

②对恃时期:有的战斗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在即便被包围后仍不愿俯首投降。而警方如果因客观因素一时又不能结束战斗时,围捕活动将必然地进入到双方的对恃阶段。此时,必须认识到”对恃”条件下战斗对象在心理上尽管具有较强的顽抗性,但其心理绝不是单向的。在单一的对恃行为的背后其心理活动仍然具有复杂多样性,具有较快的变化性。警方必须及时分析研究其赖以对恃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了解判定其心理需求的内容,寻找其心理弱点之所在。在此基础上当作战对象出现注意力过于集中、思维和意识领域比较狭窄、特定需要凸出、情感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形时应即刻抓住上述有利时机,实施纵容,劝说,扰智等心理战术。如果作战对象的上述心理及行为表现不明显,不利于发起围捕行动时,警方应适时适度地用一定的行为、语言、条件、对之进行心理刺激,促其心理发生变化,为实施心理战斗并进而捕获战斗对象创造有利条件。

三.围捕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方法

围捕战斗中战斗环境的特定性,战斗过程中的对恃性,战斗防御方(犯罪人)心理变化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警方不宜长久地使用这一样式,理想的战斗方式应该是速战速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警方必须在使用大量物质性攻击方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使用精神战即心理战法。以期能快速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从根本上制服对方。在进行心理战时,必须结合战斗场景情况,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或综合交替使用各种方法。

(一)通过大造声势,进行心理压制

围捕从顺序来讲分为两个阶段,即包围和捕获。一般来讲,包围是警方单方的活动,包围讲求隐蔽、秘密、力求避免被对方发觉,给其留下战斗准备时间。由于在包围阶段,战斗双方尚未正面接触,典型的心理战斗尚没有正式爆发。而当警方形成包围态势,捕获行动即刻或已经开始后,正面的心理战也随之打响。在此阶段,警方主要的战法应该是营造声势,给对方制造心理压力,促使其心理防线瓦解。使用心理压制法的主要途径是在客观上进行物质性的造势,如在作战力量对比上要形成优势:在工具、武器、装备及辅助手段(如警犬等)的配备上显示优势,从而使对方有大兵压境,无处可逃,无法抵抗或抵抗无效的心理感觉。在围捕势态的形成及兵力、装备的有意暴露展示上要做到突然,并在情况、时机把握准确的基础上,快速发起战斗,以造成对方注意不到,反应不及,准备不周,为战斗的进行创造有利的可以利用的机会。

(二)通过宣传鼓动,促进心理悔悟

宣传战是心理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围捕战斗中,心理宣传战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法在围捕战斗打响后即可实施,在战斗出现胶着状态时,更应使用。宣传战的具体方法是采用政策攻心。通过给战斗对象讲情法律规定和抵抗后果,讲明战斗形势,规劝其放弃幻想,促其悔悟,主动投降。实施这一战法的前提是对战斗对象的罪行,性格特征等情况要掌握清楚,作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尺度有节。要防止过激,因其产生错觉和错误认知而适得其反,助其气焰。

(三)通过亲情感动,劝其主动配合

亲情感动是指在围捕战斗中,经过警方宣传鼓动或战斗攻击而效果不明显,战斗对象仍在抵抗或战斗中出现对恃局面时,在警方的主动策划、指挥之下由战斗对象的亲人或对其有较大影响力的朋友与之进行对话交流,劝其主动配合警方工作的方法。亲情感动法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准确地了解战斗对象的情感需要,确定亲情因素在其心理中的地位,作用,避免“对牛弹琴”。二是要物色好关系人,掌握住他(她)与战斗对象的关系。三是要与关系人共同设计好对话交流的内容、方式,做到情真意切。避免出现适得其反或有损于关系人人身安全的后果。在围捕战斗中,亲情感动法使用得当,往往会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这种战法不论战斗对象之罪行是否严重,凶残性是否较强,顽固心理是否严重,只要他(她)特别看重与特定关系人的某中情感或感情则可适用。

(四)注意力分散法

在围捕战斗中,想方设法打破甚至摧毁战斗对象的心理防线是心理战的重要任务。如果作战对象心神若定,观察力、分析能力较强,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或者较强的程度上,表现的特别集中、统一、敏锐,则在其态度上会出现持久地坚定性。所以在战斗进行中,警方必须以各种方式方法(如制造假象,多头或梯次轮番进攻,武力攻击和政策攻心结合进攻等等)对战斗对象不间断地进行刺激,破坏其心理防御体系,使其精力难以集中,在行为上出现防御缺口,为攻击战斗创造机会。这种心理战方法在完成包围、进攻受阻、而战斗对象又顽固抵抗时较多使用。使用得当既可起到防止抵抗行为过激和升级,又可巧妙地转移战斗对象心理视点的作用,从而为捕获赢得良机。

第2篇:建站心得范文

【关键词】 健康心理;研究进展

心理学强调对影响健康和疾病的生物、行为和社会因素的理解,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健康心理学者主要研究部分领域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肿瘤,心身疾病,保健和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对特殊疾病进程(例如糖尿病、癌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疼痛和睡眠紊乱)的影响。在美国心理协会第111次年会[1]上,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Frank J. Keefe博士提供了他整理的题目为“健康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的座谈会的内容,这次座谈会的与会者都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并且是各自的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本文结合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 改变诊断界限值对健康的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大学的Robert M. Kaplan博士谈到了改变健康的诊断界限值及其影响[2]。他曾论述过“疾病蓄积”假说的概念,认为疾病是很常见的,尤其对老年人,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患有疾病,那他就会从自己身上找到疾病的影子。然而这些疾病很多都是“假病”,如果不重视它,它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真正的疾病会影响一个人对寿命的期望值和(或)生活质量。而“假病”仅仅是人们对疾病的一种特殊分类,它并不会对寿命期望值和(或)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他还提供了大量的例证来说明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发现了很多这类疾病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例如,在1982年,只有20毫米以上的肝损伤才能被发现;而在今天,随着螺旋CT的应用,我们已经能够发现2毫米的肝损伤。同时,目前的科学评定技术指出,在65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有超过65%的人的大脑存在小梗塞灶。

Kaplan博士说,现在会引起大规模流行的疾病已经有了新改进的定义。在过去的几年里,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了14%,这并不意味着就发生了糖尿病的大规模流行,而是由于改进的定义导致了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他引用的另外的一个例子是体重指数(BMI)界限从过去的27变成了现在的25。例如他的一个同事,身高5英尺9英寸,体重179磅,BMI是 26.7;根据旧的BMI定义,他不超重,而根据现在的定义,他是超重的。然而,他和他的同事根本不相信结果会是这样。

Kaplan博士引用的数据来自于他对NHANES(National Health and Examination Survey)的研究。他通过分析指出,过去几年内对疾病定义的改变影响了大约30%的50岁以上人群,治疗这些以新定义诊断的疾病的预计花销大约是250亿美元,而从中获得的益处确是微乎其微的。如果一个人把寿命期望值作为评定指标,那么他会发现这种巨额花销和努力仅仅会带来几个小时的提高。于是他得出结论,如果改变所有诊断的界限值,那么“我们就都得病了”。基于这一点,依据所有的新的疾病分类标准,美国就会有75%的成年人患有各类慢性疾病。他指出健康心理学者会在新的保健领域里起作用。当人们被告知患有疾病时,会要求进行治疗,而健康心理学者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和解释这些新诊断的疾病。同时,健康心理学者会向病人解释对疾病进行治疗与不治的危险和益处,进而帮助其作出医疗决策。

2 心理逃避对乳腺癌治疗的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大学的Annette L. Stanton博士论述了大量对乳腺癌患者处理过程的研究[3],以及在不利的情况下人们如何通过找到有利的方面而进行处理。人们在紧张刺激的生活中寻求积极的因素,并从经历中学会有用的东西,进而一步步的成熟长大。在一项对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调查中, 83%的人表示从她们的乳癌经历中获益,46%的人会把她们的经历完整地讲述给其他人。Stanton博士论述了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的头一年里所关注的问题。51%关注的属于情感领域,主要是对疾病复发的恐惧;21%关注的是身体状况,主要是体重增加。Stanton博士也强调了逃避对疾病的关注的负面影响。在一项对117例乳腺活组织检查病人的调查中显示,逃避对疾病的关注在活组织检查、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都预示着存在危险。在一项对70例优先选择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研究中显示,逃避对疾病的关注预示着增加一年后癌症复发的危险。同时,在另一项对92例完成全部治疗过程的乳腺癌患者的调查中显示,逃避对疾病的关注预示着增加危险性和3个月后的精力减弱。

Stanton博士在她研究中发现了对乳腺癌治疗有益的方法,在情绪中能够表达出自己患有癌症的人比不表达的恢复的效果要好。最近,她和同事们作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试验中,6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组写下自己的想法:(1)她们对乳癌有很深的理解,或(2) 她们对乳癌有积极正确的理解,或(3)她们患乳癌的真实经历。3个月后,与写下真实经历的对照组中的患者相比,写下真实情感的前两组患癌症相关疾病的概率要小。

3 不合理的健康评估的负面影响

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Alan J. Christensen博士论述了不合理的健康评估的负面影响[4]。他和同事通过一系列对慢性疼痛的研究显示,错误或不合理的健康评定(例如灾难化)预示着对慢性疼痛束手无策,甚至疼痛会超过期望值。在一项对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研究中,对他们12周前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分别进行了评估,发现即使在控制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以后,仍有大量认知错误的患者会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

Christensen博士举了一个负面评估的例子。一个有心肌梗塞的人同家人一起参加了一场棒球比赛,在刚开始的8次击球过程中他们玩得都很高兴。但就在第9次击球时,有心肌梗塞的这个人产生了胸痛,他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下午真是令人失望!”像这样的想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还会产生负面影响。Christense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制作了一个不合理健康信任度(Irrational Health Belief Scale)评价表,他们发现高分值的不合理健康信任度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上的自我控制和约束相关。Christensen博士认为健康心理学者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的进行与健康相关的评估,还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帮助人们评价疾病,这将会对人们的心理和医疗产生更好的作用。

4 不恰当的认知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的损害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大学的Shari R. Waldstein博士论述了高血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5]。在美国大约有25%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群有50%以上患有高血压。大量研究显示患有高血压预示着许多认知功能(包括抽象推理、注意和集中)较差。在她的研究中显示,与未患有高血压的人相比,患有高血压而不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人在许多记忆能力测试中的得分要高。她还发现有一部分人较容易受到高血压副作用的影响。那些年龄较小或受教育水平较低或高血压伴有高胰岛素的人更容易在认知功能上受到负面影响。同时她认为遗传因素也会对认知产生负面影响,父母患有高血压病的高血压患者比父母未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更容易受到认知损害。

她认为在临床上,许多人没有考虑高血压患者的认知不足或损害。健康心理学者的任务就是对可能出现的认知问题进行评估,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应当将这些结果告知病人的家属或看护人;如果医疗或心理条件允许,还要告知患者本人。

5 结 论

健康心理学研究包括的范围很广,并且涉及许多疾病。以上这些人都是由美国心理学会的健康心理学分会根据他们的专长和获奖的情况选出的,他们的研究包括疾病的定义、疾病评估、乳腺癌的治疗和高血压对认知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涉及了健康心理学。

参考文献

[1]Keefe FJ. Symposium: new directions in health psychology research[M]. Program and abstracts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11th Annual Meeting; August 7-10, 2003.

[2]Kaplan RM. Effects of changing diagnostic thresholds on health and health-care costs[M]. Program and abstracts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11th Annual Meeting; August 7-10, 2003.

[3]Stanton AL. Research directions in understanding adjustment to cancer[M]. Program and abstracts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11th Annual Meeting; August 7-10, 2003.

第3篇:建站心得范文

做大新闻平台 延伸新载体

地市报社长期以来以传统纸质报纸为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它简便、易读、宜保存等特点也一直来深受人们的喜欢。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读物铺天盖地而来,网络阅读海量、便捷、互动等特点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求知欲强盛的年轻人,而且也不断地分流着传统的报纸读者。

依然强势的地市报社显然不能坐以待毙,传统地市报社本身都拥有当地一定数量且具权威性的新闻资源,进一步利用好这些资源既是报社顺手之事,也是符合新形势要求,做大新闻平台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的需要。所以从上世纪末开始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众多地市报都开始涉足新闻网站,最简单的是将报纸新闻在网上再次,有的干脆就是电子版。但几年下来发现这种简单的外延扩大还不能集聚很多的网络读者,互联网的优势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体的简单延伸,它的即时性、它的海量信息、崭新视角都是传统报纸无法比拟的。

舟山网正是初期的简单报纸已经刊登了的新闻,到逐步跳出单一报纸新闻:记者采写或者拍摄到的新闻因报纸版面所限或其它原因无法发表在报上的背景材料陆续被网站采用,尤其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使新闻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来舟山网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记者,不仅采写文字,还摄像、摄影等,地市网站开始突破报纸新闻形式,大大拓展了传统报纸的时空平台;更让报社日益获得收益的是:利用网站优势,这些年来注重特色内容的构筑和集聚,从海洋经济到海洋文化,从海岛渔船到涉海人才,一个海味浓郁的特色网站正逐步成型。

开展互动融合 尝试新领域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让办报人发现新闻的平台可以延伸扩大,而且获取新闻的领域也骤然扩大。报人先是将自己采集的所有新闻像做报纸一样按天往网站上放,把量做大做多样,后来干脆第一时间滚动放到网上,把时效也提了上去,再后来更发现网站传播新闻的同时还可以让报人获得大量的新闻资源,这是许多使用传统手段且又很有限的记者们24小时都很难做到的事,着实给本就每天十分辛苦的记者们多了一条获取新闻信息的通道,有效拉长了工作战线,比配置一大群记者助理都来得有效。

这实在是建网初期所始料不及的。于是许多报纸网站开始尝试报网互动,传统报纸借助网络做新闻,无论深度广度都大提升;网络民意借助报纸上新闻,无论质量和影响都上水平。舟山日报社从2007年开始尝试,2008年全面试行,已经体会到报网互动融合带来的全新变化:传统纸质报纸新闻来源广了,报道深度厚了,关注度高了,后续反映敏捷了……而网站新闻量也更多了,反映更丰富了,时效性更强了,点击量更高了……通过互动我们甚至还常常能了解到我们报道新闻的社会效果和社会评价,这一新领域是往常我们很难便捷感受到的。

构筑交流通道 搭建新桥梁

地市网站由于其独具的新闻资源和党报地位,往往成为其所在城市的门户网站,只要运作得好无疑会有很多网友。这既是地市报理应服务的重要对象,也是地市报获取新闻信息、做大报业的重要客户资源。用什么办法去吸引网友、服务网友,以至成为报社事业发展中的真诚朋友?通过网站建立了交流通道,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日渐旺盛的人气。

一是开设网上论坛专题频道。便捷的通道、民主的氛围一直是近年来舟山网众多频道中最具人气的地方。几年下来论坛不仅成了报社了解民意和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更成为各部门提供真实信息、帮助人们答疑解惑的一个很好平台,并且网民从各个角度对论坛问题的阐述非常有助于网民自身对所持意见建议的修正,实践证明,引导得好其本身就很有助于化解怨气、消解矛盾;同时还经常把论坛中的重要信息汇编成舆情简报供领导参阅,成为领导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帮手。

二是定期举行人物沟通视频访谈,也叫“蓝色沟通”栏目。就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约请一个或几个权威性人士、或某方面有见解的人物来栏目作视频访谈,有时甚至请出某部门的一些领导同志接受访谈,这种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的认可,所以目前已经把访谈邀请的领导层次不断上移,市里的主要领导开始定期接受网络视频访谈,官员和普通网民大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这绝不仅仅是网络的意义。

三是不定期举行网民活动。社会上有需要倡导的事,网民中有需要照应的事,一个帖子出去,总有许多人响应。为保护海洋环境造舆论,为见义勇为人士献爱心,为绿化造林作贡献,为需要帮助的人作慈善;征集志愿者,招募义工等等,每项活动不仅仅是活动,好像是一次教育,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是社会和谐多么需要的东西!

发挥独特优势 开展新服务

地市报的特别背景使得其所办网站具有一般网站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占据当地较多权威新闻资源的采集与的优势,一头连着政府另一头连着广大读者(百姓)的综合门户的优势,具有多年积累的媒体信誉度和品牌美誉度的优势等等,都为地市新闻网站的拓展可以提供很多的益处。这些年舟山网在发挥这些优势,开展新的服务从而赢得收益方面进行了不少的尝试。

一是先后与当地的移动手机运营商、小灵通运营商开展手机报的业务合作,通过手机终端运营商把网站甚至报社所拥有的新闻资源进行新的领域开发,使更多人受益,一批原本不是报社读者的人成了新的受众。

二是为当地企业和部门提供源源不断的网络服务,建网站、制网页、做链接。由于舟山网几年来注重海洋特色网站的建设,不断延伸和丰富涉海类相关内容:经济的汇集船业、渔业、港口业、旅游业……文化的汇集艺术、文学、信仰、非物质遗产……不仅自身内容日益扩充,同时也更多地吸引涉海企业和单位主动邀请舟山网为其做宣传策划等。

第4篇:建站心得范文

一、充分认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社会经济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南融北接”战略实施的助推器,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优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电信光缆达到2.45万皮长公里,已覆盖所有乡镇,并延伸到80%的行政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131.16万户、250.4万户和19.87万户。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政务网站全部开通,全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稳步推进,已完成了网络铺设、政府门户网站改版等工作。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和服务业信息化快速推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信息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77亿元、利润5.9亿元、利税9.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51%、60%。无线电管理工作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手段逐步增强,空中电波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与我省其他市相比,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少、信息资源分散、传统产业比重大、信息产业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等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促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互联共享,鼓励创新、产用结合,深化应用、确保安全为原则,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切实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信息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面建成能够支撑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宽带信息传输网络,数字电视普及率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应用取得明显进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电子制造业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总额达到135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1.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化工行业,重点推广集散控制(DCS)、安全连锁装置及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技术,应用计算机监测、监控,实现闭环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安全系数,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在纺织行业,加强产品设计、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高服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和纺织工艺的控制精度。在建材行业,把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点,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在机械行业,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抓好设计、生产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食品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提升检测和生产控制水平。在造纸行业,强化解决企业的疑难参数在线测量问题,实现造纸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自动化装置,减少环境污染。电子产品制造行业,注重通过网络、智能化信息系统和生产优化系统改造,提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2.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建设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站,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积极推动订单农业。在农村管理方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切实开展“信息化下乡”活动,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3.积极实现信息化与服务业融合。推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特别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应用,促进物流企业、商贸企业资源共享,推进物流信息化,逐步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运作。重点培育发展新兴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认证服务系统,组建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抓好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建设。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1.强化政务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内网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服务网络,建设基于MPLSVPN(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网)等先进技术的政务网络示范应用,重点解决网络分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问题,推进各级政府的区域性横向互联和政府机关或行业管理部门的纵向虚拟网络互连。全面整合现有设备和网络资源,提升视频会议、IP电话、多媒体数据等电子政务多业务的融合能力,探索无线政务网络部署的安全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市级高速网络交换平台。2.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整合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网站的政府网站群。建立信息报送、整理、、维护、考核制度,确保网站信息内容的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积极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业务,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3.突出抓好政务管理及服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税收、工商、质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业务系统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促进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系统,促进工商、质监、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市场信用环境。不断完善发展改革、经贸、统计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在纳税、年检年审、资质认证、劳动保障、建设管理、破产登记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市情资源、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县(市、区)、市直部门节点数据库建设,明确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构建我市数字资源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1.加快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自来水、电、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信息化程度。继续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和公共交通管理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方便市民生活。2.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学校计算机拥有量,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3.强化推进医疗信息化。搞好各级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实现医院网络互联互通,发展规范化的医疗和药品网上咨询及服务,逐步推进远程医疗。4.大力发展文化信息化。积极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等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和音像馆等,发展网上新闻宣传和电子出版业。5.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逐步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信息网络,增强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劳动保障等管理的效能。改善社区的信息化服务设施和居民上网条件,大力推进和发展家庭上网,切实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助残育幼、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努力建成一批社区信息化示范小区。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和产品需求,重点在晶体材料、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产品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优先发展数字化仪表、家用中央空调变频系统、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自主生产,提高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重点推动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太阳谷”。加大节能型电子技术研发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品生态用能设计。推动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逐步建立电子电器回收利用和污染防控体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充分发挥天衢工业园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品牌效应,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2.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努力提升软件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我市软件业。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软件企业及已登记软件产品有关优惠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传统产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各个领域,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经济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联合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大力开发应用软件,提高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外包服务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扶持软件企业转变业务模式,拓宽业务渠道和市场。以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吸引和培育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提升设计开发能力,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3.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继续加快“村村通光纤”工程,切实提高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努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政府服务的各类信息咨询、信息增值服务,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租赁和售后服务,为各类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外包服务。抓住下一代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手机加快普及的机遇,加强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引导系统集成企业开展资质认证,努力培植信息服务企业。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信息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全市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五)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政务、重点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加强和规范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并统筹规划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取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2.加大无线电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有效发挥技术设施的作用,为无线电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加大无线电管理的周边协调力度,加强我市频率资源的科学管理,严格技术审查,切实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对各种无线电波和频率使用状况的技术监测能力,加大无线电干扰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市信息产业局要加强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对从事信息工程设计、开发、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具有的资质证书进行严格审查,坚决杜绝未取得或超出资质证书许可范围承揽工程。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按照程序审批前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并由投资主管部门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各县(市、区)也要加强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努力促进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要求,各县(市、区)应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市发改委、经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合理调配市其他各项扶持资金,引导和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对有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省、市已批复项目、工程中心、产业园区进行扶持,对获得资质认证的企业、列入国家、省、市推荐目录的产品、示范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种优惠政策,并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扩大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投入。

(三)抓好示范引导。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部署、推进和实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工作,每年评选出部分示范工程,召开现场观模会,总结工作,推广经验。各级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先进市地和我市示范工程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有效组织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第5篇:建站心得范文

机会往往存在于大众的视野盲区。2009年李秋喜提出“五年百亿”规划,被讥为“外行、不懂、吹牛皮”,三年之后的2012年,汾酒提前实现了百亿目标。

同样,危机往往也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李秋喜此次关于“白酒新世界”的提法,与其在2013年提出的“春天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任何一个市场能够让整个行业都有钱赚,2014年的白酒有涨有跌,有赔有赚,这才是该有的“白酒新常态”。

尽管因为诸多原因,汾酒自身业绩也并未能在大潮中独善其身,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汾酒在战略判断上的独到之处。

李秋喜所提出的汾酒“新世界思维”,包含了“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互联网世界”,这三者的统一及融合,才是真正的O2O。这是具有强烈的汾酒特色的O2O战略。

本刊看来,汾酒这一全新战略能否收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之处。

1.汾酒的战略决心和意志

战略决心和意志的大小,决定着战略资源的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决定着从上而下,从内到外的推动力,决定着整个组织体系思考的重心、发力的方向。

如果2009年,李秋喜没有足够的战略决心和意志,则不会有百亿的战略目标,自然也不会有中国酒魂的提出和汾酒营销的创新,那今天的汾酒将还在20多亿规模徘徊。

所以,汾酒新战略能否成功,首要取决于管理层的真实意图。有了足够的战略决心,则有了足够的资源倾斜;有了足够的战略意志,则只会百折不挠,不会浅尝辄止、遇犬则返。

2.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和速度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决定着汾酒能否真正脱离政企不分的泥潭,决定着汾酒未来在营销体制、人力资源体制上改革的深度能有多深。所有制改革的速度,决定着汾酒能否在酒业动荡期里,领先同行获得先发优势,从而通过体制创新获得强大的推动力。

政企不分,让企业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汾酒能否最先摘下镣铐,能否摘得比同行更彻底,从而轻装上阵,这是汾酒新战略能否成功的又一关键。

3.汾酒人力资源改革的力度及速度

这几年,虽然汾酒销量表现非常不错,品牌渗透率的提升也可圈可点,但汾酒也有许多既定战略目标没有完全达到。究其原因,不是战略不明晰,也并非策略不当,主要是受制于人力资源无法匹配战略需求。

比如,汾酒的全国化战略虽然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突破,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战略要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汾酒的团队本土化太严重,超过80%的团队成员来自山西本土。汾酒并非没有全国化的策略和打法,也在营销模式上做了很大创新,但无论新模式多么有效,最后都会被习惯了路径依赖的群体力量拉回原点。

汾酒营销在人力资源上的滞后,已影响到了汾酒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让汾酒营销团队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则一定要引入新鲜的血液。8月份,汾酒向全社会了百万年薪招聘营销总监,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力度和影响仍显不足。

第6篇:建站心得范文

关键词:纸媒的优劣势;二维码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

序言

自1999年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新媒体不断涌现,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增加,3G时代的到来更是使媒体固有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很多媒介集团都推出“超级媒体”或者“全媒体”这样的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融合为一的媒体。纸媒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很多报业传媒公司正从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希望能找到一条挽救纸媒走出“寒冬期”的道路。很多传媒公司积极开辟自己的新闻网站,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甚至推出手机报,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报纸的发行量逐年递减,这是全球报业都面临的问题。目前,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能够灵活的把线上和线下的信息结合起来,作为连接纸媒与互联网的中介,二维码已经被很多媒体发现并利用,给纸媒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与挑战。

一、新信息技术下,纸媒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及时等特点,新媒体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吸引了大量的广告主和受众,这使得本来就面临经济困难的纸媒“雪上加霜”。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纸媒依靠传统的出版发行竞争力颇显不足。随着美国《新闻周刊》2012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的出版,甚至有人预言纸媒将走向灭亡,虽然纸媒的发行销售量在全球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纸媒自身的很多优势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

(一)新环境下纸媒的不足

1.版面的限制

传统纸媒受版面的限制,所能容纳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与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云技术平台形成鲜明的对比,受版面限制,纸媒只能把文字和图片呈现在受众眼前,较为单调,不能向网络媒体一样,集合视频、音频、文字、画面于一体,给受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感受。

2.时效性不强

传统的纸媒按出版发行的时间分为:日报、晨报、晚报、午报、周报和星期报,每一类报纸都有固定的发行时间,实效性不强,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则可以全天24小时更新新闻。

3.互动效果差

传统的纸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较差,一般采取写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这种互动方法既拉长了互动双方接受信息的时间,且互动效果不明显,费时费力不够方便。

4.制作成本高

纸媒的出版发行依赖于纸张,现在很多纸媒为了增加内容,吸引受众与广告主,大规模增加版面,极大地增加了生产制作成本,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纸媒的优势

1.内容优势

新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广泛,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网络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说法不同、评论不一,这时,主流媒体,尤其是纸媒的报道更加的客观、深度、权威、有说服力。它对互联网等新媒体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传统媒体发表的文章,往往会被网络媒体争相刊载,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总体来说,“内容”正是传统纸媒的核心竞争力。

2.品牌优势

虽然传统纸媒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远不如新媒体,但是传统纸媒具有信息供应的独家优势,具有强大的后备资源,传统纸媒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和风格,拥有一批稳定而忠实的受众,纸媒的公信力、新闻真实、舆论道德几经考验,赢得了声誉,树立了品牌。

3.采编优势

传统媒体经过几十年甚至上上百年的积淀,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较高职业道德的人才队伍,他们新闻敏感度高、经验丰富,通常能够深入实地,进行第一手的采访和报道,这一点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编辑和记者不能与之媲美的。

二、二维码技术应用于纸媒带来的一些突破

说起二维码,人们已经不再陌生,从2006年8月传入中国以来到现在,二维码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二维码多应用于文化演出、交通运输、金融、餐饮娱乐、旅游、即时付款等方面。至此,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和影响还在不断的拓大,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为纸媒成功的与网络融合插上了翅膀。近年来,二维码技术已经在我国报业普遍推广,小小的二维码为我国纸媒开辟了新闻报道、广告刊登的新方式,获得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弥补了纸媒受版面限制、制作成本高、时效性差、互动效果差等不足。

(一)丰富了纸媒的表现力,增加了纸媒的新引力

作为信息的载体,二维码可以轻松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引导信息从线上到线下。把二维码插入报纸中,用智能手机轻轻一扫,就可以快速便捷的浏览网页,下载图片、音乐、视频,读者只需轻扫手机就可以体验到立体生动、丰富多彩的新闻,不用局限于纸媒原有的文字与图片,对读者而言,动起来的报纸,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拓展了版面,增加了隐形的空间

传统纸媒受版面影响,一期报纸的信息量小,多期报纸信息量大,但携带不方便,检索麻烦。二维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缺陷,作为连接纸媒与网络的媒介,它拓展了报纸的版面,使读者通过二维码进入网络空间,无限畅游,读者也可以通过二维码对原有报纸的信息进行检索,准确快速的找到已读过的信息。

(三)降低了制作成本

二维码的制作非常的简单快捷,且制作成本非常低,只要在网上下载一个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把你想要的信息转化成二维码。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是非常大的,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500多个汉字。而二维码在纸媒上所占用的空间是非常小的,一个小小的黑白格子就可以链接进更多的信息,节约更多的版面,降低了纸媒的制作成本,减轻了纸媒的经济负担。

(四)打破了纸媒受截稿时间的限制

传统纸媒受截稿时间的严格限制,不能24小时新闻,从新闻的时效性上来说比不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纸媒可以把载有自己网站信息的二维码提前刊登在报纸上,只要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报纸网站上及时更新的信息,弥补了纸媒受截稿时间的限制。

(五)受众可以按需、按兴趣自由选择阅读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读报纸,就是因为报纸里有很多东西是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而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的品读,二维码技术应用于纸媒以后,读者可以按需、按兴趣选择,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刷码进入,想读多少都可以随心所欲。

(六)加快了读者与媒体之间的沟通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对二维码的扫描已经不再是问题,我们可以自己用手机下载扫描二维码的专门软件来扫描二维码,如“我查查”等软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如现在微博、微信、百度等手机软件上都自动带有扫描二维码的功能,保证受众对二维码的接受没有障碍。

(七)丰富了广告的形式,精准了广告的投放

二维码应用于广告已经被很多的企业和商家所应用,纸媒引入二维码刊载广告既丰富了广告的形式也精准了广告的投放。受众在纸媒上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服务的二维码广告,就可以刷码进入,看到的广告可以是一段文字,语音,视频,或者是文字、语音、视频的结合,形式丰富多样,打破了纸媒传统的广告投放形式,不局限于纸媒版面上的文字图片,不仅节省了版面空间,还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广告。纸媒利用技术后台,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各个二维码的刷码量,从而判断受众对广告的接受程度,纸媒可以用清晰准确的数据跟商家“谈判”,为纸媒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

三、当前二维码技术应用于纸媒存在的问题

以上,我们看到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纸媒带来的优势,但这不意味着二维码应用于纸媒就可以使纸媒高枕无忧。对二维码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国家是美国、韩国、日本等较发达的国家,我国还处于二维码的市场导入期,虽然近一段时间二维码在中国非常的火热,但具体二维码能不能成功的应用和达到理想的状态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在看到二维码众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大

二维码作为连接纸媒与网络的中介,它的解读需要一个扫码的终端来帮助实现,对于受众而言,最方便的扫码终端当然是智能手机,我们也看到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地增加,但是拥有智能手机的绝大部分群体是年轻人,而大部分阅读报纸已经成为习惯的中老年人很少拥有智能手机,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有能力扫码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报纸,喜欢看报纸的中老年人不具备扫码的能力。二维码对手机终端的依赖程度接近百分之百,这是限制二维码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受众没有养成边读报纸边刷手机的习惯

很多人习惯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很多人习惯纸媒的深度权威,但是很多人不习惯边读报纸边刷手机。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一种和以往不同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方式和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这种阅读方式能否被受众接受和肯定还有待观察。

(三)二维码可携带手机病毒

作为一种信息入口,二维码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手机病毒、恶意程序、钓鱼网站通过二维码可以进入手机。手机用户对携带病毒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并进一步操作连接的话,就会在联网状态下手机中毒,一旦中毒,就可能泄露手机里储存的信息,耗费上网流量,手机费被窃走。

二维码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大媒体发现并运用,二维码作为连接纸媒与网络的工具给传统纸媒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二维码能不能再纸媒中发挥强大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加拿大)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 译.商务印书馆,2000.

[2]张旭东.二维码逆袭——终极利器还是纸老虎.销售与市场.2013.01

[3]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王梦楠.手机二维码在纸质媒介中的发展现状探究与前景展望.媒体策略.2012.07

[5]唐巍,查国伟.手机二维码平面媒体实现跨媒体的“钥匙”.传媒,2006(12).

[6]晓野.老技术新应用.百科知识.2013.1

[7]陈荆花,王洁.浅析手机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电信科学,2010,(3):39-43.

[8]杨军,刘艳.关于二维码的研究和应用.应用科技.2002 年 11月刊

第7篇:建站心得范文

一、地方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广播媒介作为传统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虽然没有如纸质媒介那般惨烈,但影响力远远不及以前,地方民生新闻的因广播的劣势地位,以及本土化作业,很难有突破性发展,纵观我国新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一)技术冲击

地方民生新闻发展近年来举步维艰。由于科技带来的新闻的大众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创造者和发现者,特别是无线网络手机的广泛使用,在中青年之间,他们往往点点微信、刷刷微博,就知道附近发生的事情,或各种社会热点内容。新闻不仅打破了空间限制,娱乐化倾向也严重,在这种技术带来的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文化”“快餐文化”成为主流,而地方民生新闻固定的节目时间,及枯燥的节目内容,与图文并茂的央视和省级电视民生新闻或有趣的网络新闻相比,显然不占优势,因此传统的广播媒介下的地方民生新闻影响力逐渐降低。

(二)机制问题

地方广播民生新闻自身属性来说,新闻的采辑、素材的选取以及采写的角度,都是从百姓“身边事、麻烦事、新奇事、关心事”为主线,虽然极度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空间,但此类新闻,对“时效性”和“实效性”要求很高,但因为大部分民生新闻的机制运行迟缓,经费缺乏,从业人员素质等问题,导致它采辑的随意性,采写的生活化,即造成广播播放的紊乱性,很难能与央视新闻相媲美的新闻质量。

(三)本土作业

地方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深深植根于本土文化,这也就决定了民生新闻的小众化,使它们的新闻采辑范围局限于本土,报道并没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视野狭窄,太过“小众化”也不能满足人民广泛的生活需求。为了在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抢夺人们有限的关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地方民生新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做出不仅是关注本地内容的民生新闻,更要建立覆盖全世界范围的新闻报道体系。

二、拓展民生新闻发展空间的措施

(一)立足于本土,舍弃“小我”,实现“大我”

地方民生新闻的“小众化”,只局限于本地的新闻采辑的新闻内容,是很难满足本地市民的需求的。只有把目光放得更长久,实现地方民生新闻的“大众化”,关注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状态,推出舍弃“小我”,实现“大我”,才有生存空间。这种“大我”不仅包括播报内容的更为广阔,也包括新闻的采辑思想更为发散性,依托于现代技术的平台,做人民的咽喉,为人民褒贬质疑。

(二)立足于本土,创新实践,做“有趣”的新闻

这里的“有趣”,是报道形式的“有趣”,为了使地方民生新闻更有活力,我们需要改变僵化的新闻播报机制,首先,新鲜血液的注入,它需要招贤纳士,集思广益,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大热枕,将新闻做得“有趣”,其次,在播报形式上,将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如在新闻播报过程中,插入网友的微信留言,如“某某路口堵了”,增加节目的互动性,这样也使新闻更富有活力,从而有趣。

(三)立足于本土,融和新媒体,做“有特色”的新闻

立足于本土化,有劣势更有优势,重点的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融合“民生新闻”与地方的地域优势,以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我们应从“民生新闻”自身的属性出发,在民生新闻制作中,从素材的选择、采写角度的把握上,与地域特色紧紧相连,如辽宁卫视《大海热线》民生节目,使用口语化、方言化的主持风格,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对当地独有的风土人情的把握,能使民生新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同时,新闻节目的严谨性又决定了播报内容的真实性,因此这种生活本土化只能体现在播报形式上。

(四)立足于本土,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做“有活力”的新闻

第8篇:建站心得范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新发展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包括了新型材料的应用、新型的结构体系和设计理念,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关心的空间利用问题,也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超高层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是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1 超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水平和垂直荷载能力对于高层建筑整体本身是一项重要的考验。建筑结构中会受到风荷载或者地震荷载这样的水平方向的荷载,建筑结构本身不同,水平荷载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竖直方向的承重对于一个固定建筑来讲是固定的,所以只要将超高层建筑的负荷力控制在一定程度,对于整体建筑结构的完成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对抗荷载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能力。因为发生地震或者是风荷载作用时,建筑结构发生变形的情况会更为复杂,所以也要关注结构延性的设计,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

2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2.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是基础结构,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等连接组成的。这种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较为灵活的平面布置和整体空间较大的框架结构。单独的框架结构对于建筑的高度有很大的限制,剪力墙体系也就发挥了改善高度的作用,在建筑物的高度上相比框架有一定的提高。只需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并且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剪力墙承受了水平方向的荷载,框架具有承受竖直方向的力的作用,剪力墙和框架通过刚度较强的楼板和连续梁组合到一起,产生相互合作的建筑结构体系。

2.2 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空间稳定作用,在高层建筑中比框架结构的抗侧力能力要好。剪力墙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的结构优势,在水平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的侧移小,并且力的传递均匀,因此广泛应用于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也具有不错的抗震能力。缺陷是结构自重比较大,灵活性不好。

2.3 全剪力墙结构

全剪力墙结构指的是全部由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其中剪力墙承受了所有来自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外力。全剪力墙建筑结构有着比框架剪力墙结构更高的高度。但是全剪力墙的造价成本比较高,而且内部空间不能随意分割。所以在实际工程里,设计者通常会优先考虑框架剪力墙。当剪力墙处于无法全部落地式的情况下,而建筑的底部又需要较大的空间,设计师就会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体系。

2.4 避难层的设置

高层建筑里,避难层的设置体现了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尊重,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避难层一定程度上起到生命保护的作用,因此对于避难层设计的要求以及规范也是比较复杂的。一旦建筑中发生火灾时,避难层的空间大、通风好,人们可以在避难层进行避难。避难层的设置需要关注很多问题,比如:避难层要有全套的消防设备,设置消防电梯口等,给人们多一个安全保证,人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安全逃生。

2.5 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高层结构综合演变和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全剪力墙结构发展的产物。筒体在结构中起到抗侧力的作用,包含有多种形式。筒体结构有两种类型:实、空腹体。在筒体结构中,剪力墙集中而拥有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同时具有较强的抗震与抗风能力,这是筒体结构的一大特点。因此筒体结构也是超高层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例如写字楼等。

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早期超高层建筑在国内的数量十分稀少,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随着建筑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超高层建筑在众多城市中都兴建起来,侧面表现了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正逐步加快。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超高层建筑的存在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综合污染,大量建设是否真的有必要;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是否需要限制,怎样算达到建筑饱和;超高层建筑的运营是否给当地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是超高层建筑结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建筑者甚至运营商去仔细斟酌。

尽管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发展依然十分看好。超高层建筑的存在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解决了土地资源的问题,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稳定持续的获取收益。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经过一系列的标准制约构成了一体化的体系,形成了新型的稳定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建设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体系以及特点,在这些总结经验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很多实际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来,现在很多超高层建筑结构正在向着更合理有效的受力体系和更符合使用和质量需求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超高层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固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完善结构体系,给出全新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展示。我们相信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正在向着更为合理并且不断完善的方向前进。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全面系统化的工作,对于建筑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发展的灵魂工作。新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丰富了建筑业的内容,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可靠的生活工作空间的同时,也会尽最大可能做到环保、节能,这也会是建筑业发展的努力目标。高层建筑设计师也需要不断发现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用实战经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关键问题,促进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怀祥.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J].中华民居,2014.

[2]夏于忠.刍议高层建筑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J].中华民居,2014.

[3]董苏媛.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华民居,2014.

[4]苏敏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新发展[J].城市建筑,2013,2:66-67.

第9篇:建站心得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098-03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渗透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及产品价值高的先导型产业、综合消耗少及环境污染小的友好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导向型产业、吸纳新就业及社会效益好的依靠性产业、保障科技安全与政治经济稳定的战略性产业。从动态角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在转型时期的先导、主导产业,而且会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关键核心技术,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只能依赖于自主创新,而非技术引进和模仿。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依靠大量资金投入推动的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如,美国在新能源、基础科学、生物科学和航天领域的研发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韩国在绿色能源开发方面约投资6万亿韩元。日本投资上千亿日元进行能源和环境技术研发。英国不仅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还斥巨资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德国为增强信息通信竞争力,提出了《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因此,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序竞争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地区纷纷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激励政策。然而,由于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相同项目集中上马的现象,在带来某些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无序竞争问题,从而抑制了这些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初期,我国的光伏产业就很快进入了爆炸式发展阶段。尽管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尤其在资源、能源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以及以煤电为主的电能格局并未有所改变的背景下,大规模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很容易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引发无序竞争。这会极大打击光伏产业刚刚兴起的研发热情,并使其未来发展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陷入困境。

(二)高科技人才不断流失削弱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

高科技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然而,目前我国高科技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推进。一方面,由于国内欠发达和不发达省区人力资本吸引能力弱,导致其在发展符合自身区域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都缺乏必要的高科技人才,严重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成本高、晋升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发达省区留住高科技人才的能力不足,很多人才流往海外,使发达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乏力。地方政府与企业财力不足和观念缺失,导致地方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政策,而且现有人才激励政策也普遍落实不到位,这是导致我国高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如何培育充足的人力资本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三)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自主创新持续性能力不强

首先,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成果未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研发主要依托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这种产学研结合机制虽然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但是由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沟通机制不完善,导致实际缺乏有效的科研――产出转化机制,致使很多科研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影响了产学研的继续深入合作与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其次,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在通过自主创新而获得技术领先优势后,便固守自身短暂的优势而不思进取。这些企业只是顾及短期的经济利益,不去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在技术研发上继续投入,导致其原有技术优势逐渐丧失,逐步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

(四)区域科研投入不均,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自主创新,需要来自企业内部资金投入与外部激励政策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投入存在区域不均问题,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科研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如,有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个科技投入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重要指标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而区域科研投入不均,不仅会进一步拉大区域间差距,而且不利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甚至会影响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政策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实不到位问题,外部促进自主创新的环境堪忧。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这导致其资本投入远远大于劳动力的投入。高新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充足的资金供应是企业科研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这些研发所用资金不能仅靠企业自身来筹集。目前,研发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政策、融资政策被束之高阁,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实不到位问题,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面临无米下炊的困境。

三、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一)树立自主创新的价值观,加强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创新观念落后、体制不完善、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而创新观念落后是抑制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企业自主创新,必须首先革新创新观念。应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树立与自主创新相适应的价值观,弘扬自主创新文化。同时,加快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流的自主创新平台,加快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自主创新资源,提高科技资源自主创新支撑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并依托教育机构,培养高端人才,以弥补人力资源不足的缺陷。

(二)强化科技创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独特的产业特征。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特色产业等的规划方面,在加强企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围绕科学技术创新推进项目建设、产品创新和升级。其次,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技术创新,所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应集中力量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使之尽快成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急于产业化而忽视技术转化,则很容易抑制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当着力解决能源供应网络建设问题;在生物制药领域,应当着力解决药物的审批制度、医保目录等问题。

(三)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来说,我国在财政和投融资政策上的支持还比较欠缺。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只能依靠自身投入,使其自主创新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除了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外,应当建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基金,以解决部分地区地方财政紧张的问题。其次,应当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从多方面培育各类投资主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引进多方的社会资金。同时,应积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能动性,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利用创业板上市,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本市场。对于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利用网站与媒体平台扩大宣传,以争取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资金来源,提高外部资金投资信心。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