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低保协管员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帮助社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圆恩寺社区党委书记董淑英、主任张玉华和劳动主任陶聪、劳动协管员王焕文,结合社区建设,专门走访了社区内10余个大小单位,了解单位用人情况、空岗情况,宣传国家对企业吸收失业人员就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得到社区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社区里的民营企业巨声音响电器公司,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连锁企业,在北京有一定的声誉。社区首先与这家企业一起开展共建活动,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该公司一个月内就提供了3个就业岗位。
为了能更多地开发就业岗位,圆恩寺社区在本地区开展鼓励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的活动,收到了以点带面,以一个人带动一片人就业的显著成效。失业人员张桂新通过社区推荐成为快客连锁店的一名员工。她再就业后并没有忘记社区内其他的失业人员,她说:“社区帮我重新找到了工作,我不会忘记社区里其他失业的兄弟姐妹。”只要快客连锁店缺人,她就立即通知居委会。通过她的推荐,已有1名失业人员到该店上班了。
社区负责人也不忘挖掘自己身边的线索。居委会主任张玉华的邻居是某公司经理,张主任和劳动主任来到该公司询问是否需要人,最终成功推荐一名失业人员就业。
失业人员找到岗位,居委会的工作并没有随之结束。劳动主任会随时跟踪用人单位,了解就业人员的状况,做到对单位和失业人员负责。社区内有一名两劳释放人员,就业后主任们非常关心他的工作、思想情况,经常与他联系,让他放下思想包袱,重新做人。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以及用工单位的帮助,短短的3个月中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表扬,现已被公司破格录用。
一、坚持政策扶持,创新工作平台
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是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向社区延伸的主要载体,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社区就业服务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作为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先后制发了《黄石市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关于开展领导挂点和部门“一对一”帮扶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建设的活动方案》、《关于推进社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年初,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六个一”到位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广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每年打造一批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的社区,以此推动全市社区就业工作整体上进入新阶段、达到新水平。
二是部门配合联动。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银行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财政部门多渠道安排工作、人员经费和奖励资金;民政部门跟踪管理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形成城市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卫生部门增设社区医疗服务站,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看病免费挂号,诊疗费、药品在普通一级医院基础上降低10-15%;劳动保障部门将信用社区作为评选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核心内容,会同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首次认定了7家信用社区,为35名下岗失业人员解除了小额贷款反担保的困扰。三是资金扶持带动。近三年来,我市先后筹集1200万元改造新建社区工作场地,拨付26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每家街道、社区配备了奔4电脑、29英寸彩电、触摸屏,安装了宽带。市政府还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由市、区两级财政同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对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另安排就业活动经费5000元。
二、坚持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
我们把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优化社区就业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就业服务最佳社区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的目标。
一是规定“三大”制度。在全市街道、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信息反馈制,规范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服务行为。对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坚持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建立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等五大登记台帐,纳入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有求职愿望、培训需求的,劳动保障协管员5日内跟踪反馈空岗和培训等信息。对有求职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挑不拣的情况下,承诺1周内推荐就业,一年内至少提供1次就业指导、3次就业信息和1次免费培训机会。
二是提供“三式”服务。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按照“一门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次性”的办结要求,对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登门式”服务和“全程式”服务。主动登门入户了解情况,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和岗位信息等服务,做到送政策不过周、送岗位不过夜、送培训不过月,能在社区办理的各项事项和业务,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对“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责任制,不找到岗位不松手,不落实政策不罢休。三是实现“三零”目标。要求社区尤其是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实现零距离、零差错(提供政策服务无差错、答复问题无差错、办理各项事项无差错、基本数据无差错、信息无差错、就业安置无差错)、零投诉的服务目标。如钟楼社区协管员深入到3000余户居民家中,采集了2万多个基础数据,无一差错。三、坚持拓宽领域,创新工作内容一是开发就业岗位。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就业岗位。各创建社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托幼托老、修理维护、家政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辖区单位剥离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岗位;结合社区组织建设、公共管理的需要,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车辆看管、市场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形成了我市社区就业“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仅年,全市社区就创办就业实体1548个、服务网点1956个,开发就业岗位10919个,安置就业12048人。二是开展特色服务。我们将开展特色就业服务作为争创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重要指标,要求通过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全市统一时间,统一要求,各社区举办一次就业援助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活动,工作基础扎实、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些社区还开展了大龄专场会、趣味赶集会、网上招聘会等特色职介活动,提高了职介成功率。如铜花社区举办了“周边企业纳贤会”,一次性解决77人就业。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社区就业招聘会121次,提供就业岗位8120个,安置就业4095人,其中帮助困难群体就业732人。
三是落实扶持政策。我市各社区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逐家逐户上门发放《再就业实用手册》21万册,审核8.3万人申办《再就业优惠证》资格。社区还对将持证人的详细信息录入社区网络,传递给工商、税务等部门,并从协调场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到招收员工,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社区推荐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690人,其中经信用社区审核、申报的达129人,通过社区协调减免税费300余万元,组织推荐免费培训3147人,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3200余人。
四是延伸服务领域。在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中,我们将社区服务工作领域逐步延伸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其他方面。如将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待遇初审、发放和管理纳入社区,实行网络管理。对有就业能力而连续两次不接受再就业培训、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取消其享受待遇资格。去年以来,因就业收入提高后停发低保金的1350人,其中实现再就业后主动申报取消的有110人。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由原来单位逐步移交到社区,使6.5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区数据库享受到社会化管理服务带来的便利。池湖社区等14家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医疗服务站降低门诊诊疗费和购药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3万余份,开展健康普查5万余人次,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
四、坚持督促检查,创新激励机制为确保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稳步推进,收到实效,我们重点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评审小组,按照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就业安置等5个大项和21个小项具体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网格管理员;惠民政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21-03
一、宜昌市现阶段网格管理员工作的大致情况
保持现有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网格管理的长效机制,网格管理员是中坚力量。目前,宜昌市通过各部门的基层协管力量,网格综合管理实行“一格一员、综合履职”管理模式,网格管理员实行“全科式”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履行七项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自为阵、政出多门”的问题,建立了“事项准入、一岗一格、综合履职、分线考核”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机制。网格管理员的职责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络员”,社区情况的“信息采集员”,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要求的“服务员”,辖区安全的“安全员”,社区日常管理的“监督员”,稳定工作的“接待员”,文明创建的“传播员”,党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员”,项目建设工作的“办事员”,辖区内的“协税员”。网格管理员的十大职责同时也反映出其工作的冗杂繁琐。居民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日常需求也日益不同,网格管理员作为与居民直接接触的社会工作者,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下面分别是站在网格员和居民的角度对“网格化管理”实施效果及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二、不同角度对网格管理员的探讨
从网格管理员的角度出发。随着居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要求的提高,“一站式”高效的社会服务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的迫切需求,居民对社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员在巡查走访过程中及时收集居民生活基本信息,一年来宜昌市共收集各类社会矛盾1万余件,依托“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以“扁平化”现代管理学原理为指导,打破了原有的多层次逐级上报的做法,大大增强了化解工作的时效性。参与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的34个市直部门通过再造内部化解流程,大幅压缩了矛盾化解时间,压缩比为59%。截止2012年3月,西陵区通过“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受理各类矛盾纠纷8478件,成功化解率98.42%,其中642件为联动化解。但是在矛盾大幅度化解在基层的同时,关于网格管理员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网格管理员在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职责权利限制,网格管理员作为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行政权。网格员管理区域分工精细,管理范围宽广,但网格管理员没有执法权,对于化解和稳控社会矛盾在“块块”上的要求,无法做到完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分管的网格区域不同,面对的居民素质不同,与居民关系的处理难以达到融洽。“网格化管理”还处在试验阶段,虽然在宜昌市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大部分居民不了解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会对网格员提出不在网格员管理范围以内的要求,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甚至成为被矛盾双方责怪的对象。
3.作为最基层的社会工作者,居民对网格员工作的不认可和不配合。网格员的基本工作之一是信息采集,有许多信息的采集与一些部门重合,因此,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有些居民会产生抵触和不愿配合的态度。
4.网格管理员作为新新职业,相关待遇还不够完善。据了解,网格管理员的选拔要求为三十五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最初的工资待遇是每月900元左右每月,到现在为每月1440元。另外,网格员的加班补贴等情况都还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予以规定。
从居民的角度出发。社区管理和发展必须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网格管理员的七大职责,无一不与居民有关。网格管理员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居民的配合度和认可度是基本保障。通过与网格员一起巡查、团队成员私下对一些社区居民的拜访和多社区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同社区、不同网格的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不同,以及同一网格内,不同情况居民对网格管理员的态度。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内,卫生和安全较好,在新建不久的小区内,矛盾和纠纷较少,居民与网格管理员的接触较少,并不了解什么是网格化管理,他们对网格管理员的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并没有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好处;对于没有物业管理,而流动人口较大的社区,居民反映因人而异。“网格化管理”在开展“行政服务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社会服务进社区”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如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士等),这些人群虽然对网格化管理并不是完全了解,但十分认可网格管理员,非常赞赏“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在“格格”生活体验中,我们拜访了果园路中一个无老伴、无子女、无退休工资的“三无”老人,在与老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惠民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工、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等带来的照顾与保障;然而在果园一路中,由于流动人口大,居民住宅陈旧,没有物业管理,再加上一些房产与一些破产企业、商店门面有关,矛盾纠纷复杂且不易协商,许多问题在居民反映给网格管理员时,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有些甚至不好解决,因此,这些网格内的居民,虽然大部分居民每天都见证着网格员的工作,但对“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并不认可,一些居民甚至认为这种制度的实施只是一种形式。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网格,我们做了375份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不同的社区,我们对居民了解“网格化管理”程度、居民与自己所属网格格长接触情况做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对网格管理员以及对网格化管理的建议
网格管理员作为政府的眼睛和耳朵,作为“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群众对他们的态度以及认可度直接反映出“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的成果及进度。在7月2日至7月8日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由“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带来的好的改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分别是对网格管理员和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1.对网格管理员。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个人素质。网格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是与居民接触,直接体现着社会工作者及政府的整体形象,所以,作为网格管理员应该注重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②工作过程中多总结反思,加强与其他网格管理员的交流沟通。网格管理员作为新的青年团队,应该注意累积工作经验,更好地弥补作为青年工作者可能存在的经验不足的劣势。③加强与居民的交流沟通,掌握工作方法。了解、发现居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
2.对网格管理员制度完善的建议。①进一步完善网格管理员的选拔、管理的相关制度。网格管理员作为最基层的工作者,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的进程,完善网格管理员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是网格管理员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②落实网格管理员的相关待遇问题,提高网格管理员的积极性。③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员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劳动保障、办公设备管理等制度。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市相关媒体加大对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尤其是网格管理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市相关部门也应加大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沟通协调力度,为网格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安国启,郭虹.中国社区志愿者行动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2]陈济,徐越倩.社区公共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7.
[3]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一、努力加强社区组织和社区队伍建设
注重做好社区组织建设工作,努力加强社区管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搞好社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各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大力开展党建廉政文化进社区等各项活动,各居委会均成立了计生、文化、卫生、民调、治保等专门委员会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老年人协会、义务治安巡逻队等群体性组织,依托这些群体组织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活动。为提高社区人员的工作能力,努力加强了对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考核,利用培训、研讨、自学考核等方式,学理论、学业务、学习外地典型经验,组织社区人员学习《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法规。社区管委会组织2次部分人员到保定、河间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了有关的社区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服务理念,工作人员自觉地把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
二、大力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我们注重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的同时,丰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政服务、职业介绍、房屋中介、婚姻介绍、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组织业余文化活动等。在服务手段上主要是通过热线电话搞好服务,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服务手段,在服务项目上坚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服务:
一是就业服务。通过劳务输出,扶持自主创业,加强与劳动部门的合作等多种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到目前,我们已帮助156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社会保障服务。为300户无能力就业的困难家庭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为5*户住房困难的家庭办理了住房补贴手续,并为286名看病难的下岗职工进行了义诊,为近500户困难家庭办理了医疗减免卡。
三是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居民开展文明、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居民健康活动。先后组建了秧歌、太极、舞蹈、戏曲等文艺队伍,举办了街头戏曲晚会,迎“五一”、庆“八一”、“颂国庆”文艺汇演等节日联欢、城乡联合演出“夏日文化广场”等活动。在2005年举办的沧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中,献县京开社区管委会太极代表队获得了二十四式太极剑集体二等奖及个人6个单项奖。在2005年度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我们被授予“百家示范典型”的荣誉称号。
四是居民生活服务。为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我们为居民建立了固定垃圾投放点165个,为居民清理垃圾600余吨,并聘请了45名卫生监督员监督小区卫生工作。对献县一中至北大街、水务局家属院、物资局家属院、法院家属院、城北新村原轴承厂等十余家近20公里的小街小巷进行了路面硬化,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赞同。
五是做好安全服务。为了使广大居民能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每逢雨季,都要对辖区内旧危房住户进行摸底排查,避免了房屋倒塌砸伤居民事故的发生;对学校、宾馆、工厂、企业、门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保证了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还大力向居民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发放《应急宣传手册》400余本。宣传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高综合防御能力,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我们又从退休在家的热心义务治安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及低保人群中选出156名,成立了10支义务治安巡逻队,并从4050名下岗人员招聘了28名作为社区治安协管员,构建了以防促安、防治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六是搞好综合治理工作。向居民开展普法宣传,开展法律讲座和咨询40余次,为居民发放法律知识手册5000余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和“大接访”活动,使居民的意见和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或反映给有关部门。今年“大接访”30余次,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全年未出现一例越级访,未发生一起。
七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设立了医疗服务热线,对辖区居民每户发放了医疗手册和就诊优惠卡,并为200名60岁以上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体检一次。今年3月份举办了义诊,30余名医务人员给600余名居民进行了诊疗。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大力动员做好对四川灾区的各项救援活动,为灾区捐款近2万元。
此外在今年的社区建设中,涌现出十佳好儿媳、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安全小区、文明市民等130个,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工作体会
县社区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直接指导下,积极筹划社区工作,谋思路、定目标、促实施、抓成效。将社区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回顾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程度高是搞好社区建设的前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根据我县城区实际,组建了社区管委会,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县领导从这个机构的成立到工作的逐步开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协调有关单位想办法给社区解决办公用房,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及室外活动所需设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视察社区管委会工作。组织民政等部门多次调研,给予了社区工作极大的支持。
二、驻区单位大力支持是搞好社区建设的关键。比较突出的有县代销社、劳人局、邮政局、网通公司、气象局、武装部、增祺幼儿园等部门和单位为社区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如有的提供办公用房,有的提供打印机、微机等办公设施,有的提供活动场所,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城市化;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将变得越来越频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并加强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并将流动人口的管理作为常态化的日常重要议程。
1、前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和特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带来人口的频繁流动,而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存在人口流动增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阶段,经济运行中的市场配置必然要求不同产业和地区间的生产要素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流动人口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1 流动人口总量剧增,绝对比例增加。
经济社会的告诉发展必然会导致人口的频繁流动,是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0 年居民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不一样的人口高达2亿6000 多万人,相比2000 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了80%。并且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比例正在高速增加,2010 年占到了近20%。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大大超过了本地常住人口,如广东省深圳市流动人口高达80%多;二、以青年为主,流向趋于广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分布已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重心,内陆较发达城市为中轴,西部中心城市为聚集点的格局,并且流动人口以80 后、90后青壮年为主;三、流动频率增强,管理难度加大。由于我国人口随着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遍及每一个角落。劳动着在选择工作地点时会综合考虑工资福利、工作环境、时间、交通等,以及对家人的照顾方面等因素,导致人口流动频率明显加快,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四、教育素质偏低,责任意识薄弱。虽然我国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开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年限不断提高,但高中文化和初中文化仍是流动人员的主体素质。教育素质偏低使得他们只能从事那些重体力、低收入,甚至高危险、低保障的活。加之缺乏亲和力、认同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五、刑事涉案面广。流动人口进城后,由于原有的生存社会支持保障网的断裂以及自身低就业竞争力,价值缺乏一定的心理辅导和有效法律包括,导致全国各地区很多刑事犯罪嫌疑人和被侵害对象中大部分涉及到了外来流动人口。
2、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和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很重视人口管理工作,但社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导致人口管理领域的问题产生,特别是流动人员管理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观念的排斥性。
虽然流动人口给城市建设个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一些政府受传统狭隘思想的影响,流动人口被错误地看作是城市发展中的“敏感群体”、“边缘群体”、“流浪群体”等。
而且一些本地居民受“高人一等”的心理驱动,认识还停留在感性,有意地造成外来人员生活和工作的障碍;二、制度的二元性。传统的社会管理制度是人口流动的最大阻力。其中的户籍制度最大的弊端是将户籍与人们的享有的社会福利、社会地位、其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直接挂钩。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存在着相对流动人口来说不公平的附加功能;三、资源的分割性。由于流动人口管理涉及的部门和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在各行政系统间建立部门合作机制,但规划不统一,公共资源不能充分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增加了人员管理的负担,导致人口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四、政策的自利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往往是依据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而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当本地利益和流动人口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会牺牲流动人口的利益来保护当地的利益;五、法制的滞后性。对流动人口管理的依据法规以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和规章为主,其内容大多是规范约束流入本地的人口,而没有本地人口外流到其他地方居住或工作相应的管理依据,导致了流出和流入管理的严重脱节,增加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困难。
3、和加强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创新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和服务优先的理念。相关部部门应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中完成管理,管理中充满服务。二是树立公平对待和开放包容的理念。维护和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本着包容开放的政治态度,努力使流行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三是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加强流动人口法制理念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3.2 完善机制。
一是健全劳动力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以及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包括不同部门、系统、机构间的合作。构建我国市、县、乡、村四级流动人口信息互享工作网络。三是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机制。
构建区域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协作,及时动态掌握人员的流动情况。
3.3 改进方法。
一是以证管人。采用“旅店式”管理办法,加强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二是以房管人。建立健全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落实房东和租房者之间的责任。三是以业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员工信息报送制,加强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四是以网管人。充分利用计 算机技术,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工作平台,加强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录入、更新等工作。
3.4 强化服务。
一是提供均等化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实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保障他们的权利。二是实行吸纳型服务。培养服务理念,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公共福利和服务,包括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三是开展奖励。对那些给本地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流动人口给予相应的入户奖励。四是推广自治式服务。
引导外来人员建立自治组织,加强该组织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关爱工作。
3.5 统一领导,协调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专门服务管理机构除了市县镇三级建立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管理人员外,社区或村要设立协管员或户管员,负责登记、管理、检查流动人口的工作。其次,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将流动人口管理经费纳入到社会建设经费,考虑在本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最后,法制保障。借鉴国外管理流动人口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温彬。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人本化取向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