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素质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掷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速度、爆发力很强的运动项目,而且要求技术性也很强。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会表现出情绪亢奋,或是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淡漠等不同的精神状态。如何预防和消除这些不良的应激状态,而转变为最佳的精神状态,这需要教练员在训练中不断地摸索,重视和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一、了解投掷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特征
不同性格的运动员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的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这样的运动员训练时精神不易集中,经常走神,训练效果不好。有的则是盲目自信、自大,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受打击大。有的则性格内向,训练时缺乏激情,拼劲不足。再者有的运动员属于性格冷静、沉稳、谦虚好学的类型,这样的运动员在训练时目的性强、竞争性强,比赛时能瞪眼冲得上,有着较好的心理素质。
二、日常训练中针对不同的运动员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
1.环境变更法。由于长时间的单调枯燥的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厌烦的感觉,特别是精神不易集中的队员,时间一长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易产生厌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改变训练环境。
2.自我暗示法。如果运动员哪天的状态比较好,将标志物放近1-2米,使其不断地超越一个又一个身边的标志物。这样对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3.注意力转移法。就是引导运动员在训练中将注意力集中转移到某一方面,像集中到呼吸上,会减少呼吸频率,起到镇静情绪的作用。
4.观察训练法。通过电视或是影碟录像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或是训练的技术动作,来加深运动员自身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对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有着特殊的帮助。
三、赛前的心理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放松法。让运动员采取躺或是坐的自以为很舒适的姿势,通过闭目调整呼吸或自我暗示,让全身紧绷得肌肉放松下来,以达到稳定心态的目的。
2.表象重现法。即让运动员有意识地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状态最佳时的动作感觉,以达到增强自信心、提高竞争力的效果。
摘 要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技术、战术、超强体能、智商、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竞技项目。在比赛中,其心理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参与者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和相应的调试措施进行探讨。培养良好的的心理素质,对赢得比赛的胜利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素质 比赛 调控
稳定的心理素质对运网球动员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在竞赛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通常是关键时刻取得胜利的法宝。因此,在网球运动中,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调节网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以获得稳定的心理环境,对网球运动员突破自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起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分析
2.观察法
观看校内外举办的网球比赛,总结出有关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1.自信心
一个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既能在面对困难时不慌不张地明确定位自我,也绝不会因过分膨胀或是信心不足而与胜利失之交臂。
2.注意力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复杂的运动。选手们在不断地承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要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和将来的每一分上。
3.思考能力
网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让网球运动员主动把握比赛的节奏,添加胜利的筹码。
4.体能
良好的体能来自于合适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二)网球运动员心理状态调适
要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比赛的胜利添加筹码,除了平时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外,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运动员理想的竞技状态可描述为四点:身体运动自如不紧张;聚精会神,头脑里想的就是竞赛;身心协调,动作感觉一致;感受到是一种享受。
每个人的比赛动机、自身能力、性格属性、胆识气质不同,赛前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有针对性地安排心理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激励、赞扬法。教练员可对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多些肯定和赞许,以此来鼓励和促使运动员振奋精神、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注意力集中和转移法。在赛前安排一些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与竞赛无关的活动,如搞些轻松愉悦的活动,可使运动员的思想力求“超脱”,减少有关信息输入,避开紧张气氛。三是音乐调解法。信心不足的运动员,赛前可听些鼓舞士气的音乐,有助于增强信心,提高参赛欲望;而求胜心切的运动员,则可听些抒情、缓和的轻音乐,缓解赛前的激动情绪,以利应战。
2.赛中的心理表现及调节
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运动员常出现以下几种状态: 领先时容易放松或急躁、落后时容易放弃或慌乱、相持时容易崩溃、关键时容易手软。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平时网球训练中应该注意做到:
(1)保持情绪稳定。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多加注意情绪的稳定性,学会及时调整各项技术动作,提高临场的应变能力。并增加生理压力的训练,以提高其疲劳情况下各项技术的正常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2)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网球比赛消耗大,谁能坚持到最后胜利,就要看谁的信念更坚定、意志更顽强、头脑更清醒、更有胆有识。不打完最后一分,不管领先或落后多少,都不能放松或放弃。
(3)保持清醒的认识。赛前对自己和对方的技术特点、实力要有客观的认识,仔细观察总会找出对方薄弱的环节。只要你清醒,并能认识到,就会有方可医。
3.比赛后的心理状态及调节
获得比赛胜利是运动员的共同追求。胜利后的运动员激动、兴奋,运动员要么信心大增,积极为下次比赛做准备; 要么过分膨胀,孤傲自大,松懈训练。教练员要及时地观察运动员的言行变化,耐心提醒、防止负面影响的发生。相反,因失败,有些运动员信心大退、一蹶不振,对于失败的运动员,教练员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要对比赛进行全面分析,使运动员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行调整,增强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每一次的比赛当成自我技能的训练,扎实功底,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战胜对手。比赛后还要适当安排运动员的积极性休息,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措施,调节精神状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利心情舒畅的活动,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促进机能恢复。及时对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失分点做出正确的分析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如:对于那些面对破发点破发能力差的,在训练中要安排他专门打破发点的比赛,让他体会破发点时的心理压力,从而克服怕输、手软、不敢进攻等毛病。
三、结论
心理素质对技术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的影响的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的校内网球专项学生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比赛的赛场上,谁的心理素质好,谁能顶得住压力,谁就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在各类比赛中,心理素质对比赛的成败占了95%的比重,没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就算你平常练得再好,在比赛当中发挥不出来,都等于没有练一样。因此,一个优秀网球运动员应该懂得扬长避短,当身体、技术、战术等因素相当且趋于饱和的状态并没有太大提升空间的时候,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心理素质等主观能动性因素的训练上来,以争取自己在比赛中的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盖王芳.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素和方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86-87.
【关键词】竞技;心理素质;训练;培养
1 影响赛艇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
1.1 过分看重比赛结果
赛艇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对比赛结果想得比较多,心里充满了对创造好成绩的渴望,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荣誉、赞赏、奖金一切都没了,训练时付出的辛苦也白费了,害怕自己会被领导、教练责怪批评被认为是赛艇运动员,水平只有如此,产生这些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往往只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发挥得好才能被社会人们所承认但是对比赛结果过分看重,心里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1.2 比赛时自我控制能力低,消极思想出现
一般情况下,赛艇项目都要通过预赛甚至复赛才能进入决赛。例如,运动员的心理往往会很紧张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以至找不到水上技术感觉甚至出现动作变形,这些都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降低所造成的,在此阶段运动员不再想自己的技术动作,头脑中思维已经混乱,对失利的恐惧日益加强。
1.3 过去比赛失败在心理上留下的阴影
赛艇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往往是因为心理受到以前比赛失败阴影的影响,从而在日后的比赛中难以跨越失利的障碍。
1.4 外界环境干扰
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与否不仅是自身竞技水平决定的而且受天气、场地、器材、裁判、观众、记者等外界环境干扰,这些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赛艇运动员更是如此。比赛中,如果在大风浪和阴雨天进行比赛很难令人满意,现场观众不会很多,比赛现场的气氛会很平淡。在此情况下难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相反在现场气氛很高涨天气晴朗微微顺风的情况下,运动员们会受现场气氛的感染,表现得很兴奋积极性也很容易被调动。
2 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2.1 比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和调控目的是: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调动参赛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调节较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比赛。
2.1.1 相信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
赛艇运动员在赛前常会感觉自己很紧张,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比赛中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这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较高,过分担心比赛结果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赛艇运动员在平时更应该多参加模拟比赛,正确看待成败降低心理压力,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技术动作和战术上,轻装上阵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投入到比赛中,赛前给自己设置符合自己水平且有挑战性的目标,给自我树立必胜的信心,客观地看待自我和对手,相信自己的实力,提高自信心。
2.1.2 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
赛艇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有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获得奖金物质而参赛的错误动机,这是由于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错误的比赛心理定向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对于动机水平较高的应加以控制,对于动机水平较低的要强化但始终要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内部动机,要将比赛看作是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展示,以积极、乐观、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比赛中,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轻松迎战、以我为主、集中注意力、多想技战术”。设置客观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以增加成功的心理体验。
2.1.3 制定赛前准备计划安排好方案对策
赛艇运动员常会出现赛前准备计划不充分,情绪不稳定不能安心的制定赛前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这是由于运动员思维不清晰,对比赛程序认知水平较差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田径运动员在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各种准备,积极主动地做好比赛计划,制定比赛方案,充分考虑赛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措施。
2.1.4 教练员积极引导,运动员自身调节
赛艇运动员往往在赛前情绪较不稳定表现出或者过分激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过分抑制萎靡不振,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心里控制水平较低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教练更应充分的给予其信任,言行不要让运动员感觉教练对自己不信任,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运动员出现消极思想,教练不要盲目批评应给运动员以理解并诚恳的与其交流想法,帮助指导其如何消除消极思想,积极解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但与运动员交谈时要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给其过多的心理负担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2 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中的心理调控对比赛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在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要冷静地面对处理防止消极思想的出现。
2.2.1 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
赛艇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是由于运动员没有目的、想法、随机应变能力低、思维不清晰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运动员要及时采取合理对策,积极调整良好的思维状态,做到要清醒的知道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一旦头脑中发生混乱或一片空白时,一定要振奋精神,要立刻采取自我暗示法阻断消极意识的出现,此时此刻既不要想比赛结果也不要去想对手的发挥状态,要想自己该怎样做,多想想技战术要领,赛前的准备方案,把思维的焦点放在有利于比赛的积极想法上,积极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注意力,不要想从前的失败,不要想比赛的结果,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不断的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
2.2.2 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的实力
赛艇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过分紧张不敢运用平时训练的技术,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中,怀疑自己的技术,不敢大胆的做动作,这是由于运动员缺乏自信心造成的。
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2.2.3 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
赛艇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时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运动员可采用:①呼吸调节方法: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会产生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的现象进行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②自我暗示法:在比赛中如果出现情绪紧张不稳定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放松”“一切都会好的”“现在我的感觉非常好”“加油我一定行”来缓解紧张的情绪。③音乐调节法: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选择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音乐,使自己表现得很兴奋。
2.2.4 教练给予积极鼓励
赛艇运动员如果在赛场上出现失利往往心里难以接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信心等情况,此时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对于运动员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动作感觉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练员首先要头脑冷静如果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强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在此情况下要引导运动员冷静稳定自己的情绪,多想想技战术,相信自己敢于拼搏,让他们明白盲目的着急是没有用的,要取得好成绩的办法只有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即使发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也要稳定情绪,继续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激发其积极情绪,使其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2.3 比赛后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后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且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对比赛后紧张心理的放松调整更是对刚刚结束的比赛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为今后的训练、比赛做好准备。
2.3.1 归因比赛结果
赛艇运动员在赛后难以对比赛做出较准确的归因,这是由于其在比赛中失利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要帮助运动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胜负,消除消极沮丧的情绪同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指出在比赛中表现得较好的一面,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①获胜且发挥好: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指出尚存在的不足和继续努力的方向。②获胜但发挥差:将成功归因于对手较弱,指出仍需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③失败但发挥好:将失败归因于对手发挥太好,强调自己一进了最大努力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做出计划。④失败且发挥不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对努力不够做出自我批评,反省影响发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3.2 正视失败
赛艇运动员对失败的打击承受能力较低,走出失败的心理阴影较困难,对此运动员要对失败持正确的态度,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辩证的看待失败,清楚的认识到失败可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走向成功。
2.3.3 教练关怀帮助
赛艇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利受到挫折时,作为教练更应给予关心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从而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帮助他们冷静客观的分析影响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运动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失败、对待失败,打消不正确的消极心理同时注意运动员在比赛中在比赛失败后的一些反常反映,及时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产生消极的心理障碍长时间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要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就业和需求导向为主的高职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实现动态的适应和有效发展。[1]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是销售代表,这一岗位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对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就变得十分必要。具体而言:
(一)营销人员职业活动特点的需要
营销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均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营销人员营销水平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其事业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营销人员在初次面对客户时,大都有紧张、恐惧、怯场的经历,造成这些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心理反常所致。营销人员除了应该掌握较高的营销技能外,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二)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仅仅停留在做一些市场营销、销售技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上,比较重视学生的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推销公关、市场开拓等技能训练,但对于营销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视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要改变这种局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营销任务,而且可以使他们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更健康地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
(三)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
近几年,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但录用率却比较低,形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应聘学生的素质问题。就素质而言,一方面是学生相对缺乏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企业比较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比如自信心、坚持性、抗压抗挫等方面。因此,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的角度,也亟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训练。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目标与内容
开展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具备营销职业心理素质,以尽快实现其进入职场后的角色转换。[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以“促进学生积极适应、持续发展和主动创造”为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确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富有自信
自信就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和相信,是获取销售成功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销售其实就是一个用自信创造销售业绩的职业,即把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信心传递给客户,进而影响客户选择的过程。
(二)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人们对现实环境做出的积极回应,它能够驱使销售员在不被人监督和敦促的情况下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三)充满热情
热情是一种对学习、生活、工作和事业的炽热感情,它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做销售要尽可能地将你对销售工作本身和所销售产品的激情展现给客户。
(四)善于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销售员需要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那就要善于和客户沟通。成功的销售员始终都把客户放在首位,认真倾听,善于沟通,以达成共识。
(五)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比起来,在面对成功的时候往往只差一步,可往往就是这一步决定了一个人、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公司的兴衰。销售员要想实现职业梦想,需要全力以赴。
(六)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就是指坚持到底,毫不松懈。成功的销售员是屡败屡战的,他们能够正确面对销售拒绝,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创造出超常的业绩。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原则
要做好营销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并确实达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目的
这就要求首先对学生现有的心理素质水平进行合理定位,即加以分类和量化;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训练计划,定出具体目标,确定心理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还必须确定评估训练效果的考核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心理训练效果。
(二)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必须与营销专业其他课程相结合
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开展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营销实战中,能够根据营销工作的特点和性质要求,将心理学与营销其它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解决营销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只有与营销专业的其他课程紧密结合才能使心理素质训练凸显营销职业特色。
(三)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最好通过行为训练来完成
职业心理素质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要尽量安排在营销实战环境下,或者尽可能地接近营销实战条件,使学生在真实的营销实战中锻炼、检验并校正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水平,从而使心理素质训练达到最佳效果,形成职业化的高水平心理素质,进而适应营销实战的要求。
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途径
在营销实践中,很多困难不是因为营销知识不够丰富,营销技巧不够熟练,而是因为无法面对由于市场波动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因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既要考虑营销职业心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更要基于解决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一)专业课程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指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的心理素质训练,如市场调研课程中如何克服怯场心理,推销课程中面对销售拒绝时如何进行自我调节,面对销售任务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商务谈判课程中如何轻松解除潜在客户的防卫心理和消极抗拒等。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不能脱离营销专业的其他课程而单独实施,否则,就会失去基本依托,成为无源之水。
(二)针对性心理素质训练
指结合学生具体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在营销实践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可以归结为胆怯(如外出拜访怕见客户)、自信心不足、自制力差、缺乏韧性、耐挫性差等几个方面,针对性心理素质训练可以从如何克服胆怯心理、如何进行自信心训练、如何进行坚持性训练、如何进行情绪调节训练以及如何进行压力管理等方面进行。
五、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行为训练法
通过自我暗示、教师的示范和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来进行的。如自信训练、放松训练和情绪表达训练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角色扮演法
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充当相应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3]角色扮演法,适合情景化程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如推销课程中面对销售拒绝时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法
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利用多种典型情境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意识的方法。[4]如通过“跳出真我”、“断桥”,可以建立学生临危不惧的自信心,挖掘自身的潜力,挑战自我。
(四)实战演练法
1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点剖析
1.1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点中的个性
哲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一位运动员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具备不同个性特征的运动员在羽毛球这个项目中都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能否具备高超的羽毛球技术与其个性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不同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到羽毛球运动员的生活习惯与运动习惯,当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个性则可能决定这个运动员一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相关调查统计分析可得,运动员的战略战术及个人风格在很大一部分上是由其个性特征决定的,因此,在羽毛球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必须了解熟知每一位队员的心理与性格特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为其制定最合适的战术,使其水平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1.2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意志
众所周知,一场羽毛球比赛通常在1个小时左右,但是在对战双方实力相当,比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打满3局决胜负的话,往往需要2个多小时,运动员的体能消耗较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对运动员运动负荷的训练与意志品质的训练以适应其体能的要求。在双方实力相当,比赛持续时间较长,双方运动员体力都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其比赛的胜利者往往是意志力坚定、坚持不懈的选手。
1.3选手的球感
球感是羽毛球选手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选手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每一位羽毛球选手必须具备的能力。球感通常包括三部分,其中包括对羽毛球的感知、对球毛球拍的感知以及手感。球性感通常是指选手对羽毛球构造的感知,其中包括对羽毛球形状的感知、对羽毛球大小的感知以及对羽毛球重量的感知等,不同构造的羽毛球往往需要选手改变击球的力量、击球的线路以及击球的速度等方面;球拍感通常是指选手对羽毛球拍结构的感知,其中包括对球拍大小的感知、对球拍弹性的感知以及对球拍重量的感知等,不同的球拍往往会影响选手的发挥;手感通常是指选手对击球动作的感知,其中包括对握拍的感知以及对引拍的感知等。
2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2.1训练羽毛球运动员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任何一名运动员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羽毛球运动心理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必须保证在做每一个动作时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培养专注力是促使运动员进入最佳训练状态的通道,也是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快速消除内心杂念的关键,成为运动员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运动员专注力训练法主要包括两种:应激调节、疲劳训练。所谓应激调节,就是要使运动员在遭受外界刺激时能够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所谓疲劳训练,则是要考察疲劳状态下的运动员如何继续保持专注力。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假设运动员会遭受某种状态的困扰,进而如何调节和突破自己。加强运动员在不利状态下的训练广度与深度,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外在因素的干扰。
2.2羽毛球运动员“球感”训练
近年来的众多研究皆以证实,羽毛球运动员的“球感”成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羽毛球运动员的“球感”训练,主要培养内容是运动员对羽毛球、羽毛球拍以及手指、手腕、前臂肌肉用力的感受性。“球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对击打羽毛球的肌肉运动感觉、视觉以及关节肢体变化等感觉。羽毛球运动员的“球感”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如何,都必须坚持“球感”的训练。
2.3虚拟训练和实际战况训练
虚拟训练法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提升比较有效,而且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对虚拟训练的切身体验,可以有效的提升运动员自身感知的水平,使运动员能够更快地适应比赛环境和氛围,并且逐渐消除运动员对赛前环境所产生紧张状况,由此使得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抵御外界的干扰能力也能得到增强。虚拟训练根据深入的层次可以分为浅层虚拟与实际战况模拟训练。实际战况模拟训练是指日常训练过程中尽量的设置与实际比赛的环境相一致的氛围,让运动员尽快融入其中的训练方法。情报人员尽可能准确地向教练员提供所搜集到有关竞争对手的所有信息,以便于教练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并研究制敌的有效方法,从而为运动员的良好发挥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最终赢得比赛服务。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素质;钢琴演奏技术
从钢琴演奏行为来看,其不仅是演奏者利用自身的钢琴演奏功底带领听众步入音乐之旅的过程,更是演奏者通过对自身心理的调节以及对听众心理的揣摩,从而借助自身的感官调动,使听众在优美的音乐熏陶中获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的音乐聆听体验过程。因此,钢琴演奏者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演奏前做好心理准备,掌握牢固的钢琴演奏技术,减少心理压力,不断积累舞台实践经验,克服紧张心理。
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演奏前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钢琴演奏者在每次登台演奏之前,应当注重对自身的心理暗示与强化,从而以此实现对外部干扰因素的有效排斥。演奏者通过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在整场演奏中应当保持风度,内心应当做到物我两忘、波澜不惊,如此便能够使演奏者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演奏之中。还有就是,钢琴演奏者为克服登台演奏前的紧张情绪,可以通过一些肢体活动实现对紧张情绪的派遣,如演奏者可以做深蹲动作以及深呼吸动作,这些动作都能够帮助其战胜登台前的紧张情绪,从而帮助演奏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演奏活动本身。另外,钢琴演奏者在登台演奏开始之后,应当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以免因内心产生了紧张情绪而影响到演奏质量,如因过于紧张而出现演奏动作失调等问题。其次,增强自信心提高演奏欲望;自信心,使人更加地自信有勇气,给人增加无形的能量。在平日的钢琴学习、练习中就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如常常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等等。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着客观的认识。不要使自己的自信心高出自身的演奏水平能力的范围。最后,钢琴演奏者应当保持头脑时刻处于冷静状态,要善于在平时提升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免因对演奏环境的陌生与不适用而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国内外杰出钢琴演奏家的成长经历来看,其均是通过多次登台演奏获得了宝贵的演奏经验,从而使自己逐渐成长为钢琴演奏大师。因此,作为钢琴演奏者而言,要善于在平日的生活与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对不良情绪地有效控制。可以预见的是,当一名钢琴演奏者获得了丰富的临场演奏经验之后,其必然能够对自身的演奏能力十分自信,也能够较快地适应各种演奏环境。
二、掌握牢固的钢琴演奏技术,减少心理压力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这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的第一步,唯有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能、敏锐的乐感以及丰富的临场演奏经验,方才能够使一名普通的钢琴演奏者步入优秀钢琴演奏大师之列。同时,当一名钢琴演奏者对自身的演奏技术水平十分自信,且自身的技艺日臻成熟的情况下,其在临场演奏前的心理压力必然能够得到大幅度地削弱。在演奏的全过程看谱、双手触键、脚踩踏板、耳朵聆听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旋律的突出,又不能忽略伴奏部分,既有横向线条,又有纵向和声衬托,还要抓住低音进行,色彩性的变化音……这一切都是在流动的瞬间完成的。因此,演奏者必须在这流程中把握住各种细腻、复杂多变的瞬间,协调各种知觉,随时调整各部位的动作。同时,钢琴演奏者应当学会调动自身的知觉与感官,从而能够提升自身在演奏现场的掌控能力,进而让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于演奏活动本身。
三、不断积累舞台实践经验,克服紧张心理
很多缺乏舞台演奏经验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会紧张,甚至恐惧。因此,演奏者应该在正式演奏之前提前进行排练,了解演奏厅的大小、观众席的数目、钢琴的位置、舞台感、从出台口到钢琴的距离等,尤其是音响反射的状况和灯光的亮度等在内的环境。其次,演奏者要事先对演奏活动所要使用的钢琴加以提前熟悉。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钢琴的构造尽管一样,但如若从制作工艺角度加以深究的话,出自不同制作者之手的钢琴均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演奏者必须提前对钢琴进行试琴练习,具体的试琴过程包括:通过对钢琴由低音至高音的轻弹,实现对钢琴音色的了解;通过触碰和观察,查看琴键的高度是否一致等等,如若发现问题,则应当第一时间同调音师或技师加以沟通,以便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通过前述举措,将使演奏者实现对所要使用的钢琴“秉性”的把握,从而有益于其实现对自身心理和情绪地调节。
四、结语
作为一名杰出的钢琴演奏者而言,其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良好的演奏能力,更需要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唯有如此,方才能够使其在登台演奏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鉴于此,任何一名钢琴演奏者均应当在日常的练习与生活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心理自控力,以免因内心过于紧张而导致演奏动作走形。同时,钢琴演奏者在能够实现对自身心理的有效调节之后,方才能够心无牵挂地全情投入于演奏之中,从而使听众的情感在琴键的敲击下随之起伏、变化。对于初学者,要好好把握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演奏表演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防止胆怯心理,用一种平和、洒脱的心态看待每一次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自己的演奏生涯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1]沈光耀.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北方音乐,2016(04).
[2]刘洋.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
[3]刘洋.谈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黄河之声,2014(04).
[4]艾希.钢琴演奏者心理调节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D].东北大学,2013.
[5]张蓓蓓.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3.
[6]张立鸿.谈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者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的分析[J].艺术研究,2011(03).
关键词 射击训练 运动员 心理素质 体育
一、前言
在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教练常常关心的是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以及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有无缺陷或提高,而对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却极少关心。公安大学警训部副教授章小辉等对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训练中致伤因素很多,但从运动主体而言,心理因素是致伤的最关键因素。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张少波在分析其培养过的陈旭、王鑫宇、孙杨、王孝磊等运动员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时,指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和思想素质训练是获胜的关键。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的韦飞智教练对射击运动员的竞赛情绪与调控方法进行研究后,指出心理情绪对运动能力的发挥和成绩的取得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在训练中往往体现出急于求成、缺乏耐性、焦躁不安、害怕困难等现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训练,不但不能保证姿势和动作的准确性、操作程序的严密性,还容易在训练中由于思想意识不集中而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应将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列为关键训练项目。
二、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心理状态不稳定原因分析
(一)运动员自身因素
由运动员自身造成的心理状态不稳定体现在多方面。首先是身体素质,研究表明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往往表现更加积极、主动以及自信,因此对所受动作和技能掌握迅速。相反,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造成挫败感,对训练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运动员性格也是造成心理状态不稳定原因之一,性格内向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偏于意志坚定型,对动作要领理解掌握能力强。而性格外向型的运动员表现活泼、敏感,易于表达心中不满,导致对抗情绪产生。
(二)教练教学因素
研究表明,教练所具备的素养、气质、情绪等,对所训运动员的影响不可忽视。训练中,运动员往往会根据教练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等判断自身训练的水平和状态,一个思想积极、举止得体、精神饱满的教练会给运动员极大地鼓励,提高整个团队士气,从而带动运动员进入训练状态。
(三)训练方面因素
在训练方面,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同样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首先,在训练内容上,受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的影响,运动员对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接受度。训练中,运动员遇到熟悉或擅长的科目往往表现积极主动,乐于接受。对于不擅长或不喜欢的科目往往体现畏难情绪。其次,教练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影响,教练讲解和动作示范是否清晰、准确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学习兴趣和心态。
三、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心理素质的提升方法研究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升就是让其大脑通过特殊训练后,提高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对思维过程和内脏器官的调节支配作用,促进运动员的生理机能调控,使运动员的情绪和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出理想水平。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实验,发现以下四种心理素质提升方法在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比较有效。
(一)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方法。通过多次重复口诀、词句等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稳定自己的情绪。通过心理暗示,运动员会很快放松下来,身体姿势更加协调,呼吸气息更加平和,能更好发挥出应有水平。
(二)凝神敛气法
凝神敛气法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让其免受各种内外界条件的干扰。专心一致的将注意力集中到训练或比赛中,集中精力去思考动作的规范性、操作的准确性、时机的把握等让其达到忘我的地步,这也是运动员比赛的最佳境界。
(三)心理承受法
心里承受法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许多高强度的训练,让运动员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唯一可以通过外界力量改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心理承受法在实践中常用的为提高训练难度和技术要求,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受到比比赛更严酷的挑战,使其在赛场上能收放自如,意志坚定,排除干扰,稳定发挥。
(四)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技能和经验,还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通过无数次的模拟训练,让运动员达到身经百战,见怪不怪,熟能生巧的境界。
四、结论
本文在分析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运动员心理素质重要性以及心态不稳定原因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四种提高青少年业余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其中影响运动员的心态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运动员自身因素;(二)教练教学因素;(三)训练方面因素。
青少年业余射击训练中心理素质的提升四种主要方法为:(一)自我暗示法;(二)凝神敛气法;(三)心理承受法;(四)模拟训练法。
参考文献:
[1] 章小辉,许金锋.警体运动损伤致伤心理因素[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1.
[2] 张少波.浅谈业余射击训练中思想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J].运动训练学.2012.2.1.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学唱歌曲,许多学生除了考试实在没办法,就很少有机会或信心到台上去演唱,通常都是在琴房练唱,在其他人的面前都很少唱,羞涩,自信心不足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部分学生受嗓音条件的限制,个人外在形象的制约等等也是他们不敢真正走上台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能够走到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的很好,表演的完美,则受到演唱动机、情绪、意志、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就这些因素在这里略做阐述。
首先对于演唱动机来讲,不良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机会上台演唱完全是为了赢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注,为了自己能够在校园里“出名”,在内心深处缺乏对声乐艺术的挚爱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演唱注意力就会放到对自身的表现上,而忽略了演唱本身,当然也就不可能会有好的演唱效果了。二是功利性太强,演唱动机不良,上台演唱完全是因为可以获得收益,因此他的演唱会完全以功利为目的,根据他获得的效益和演唱的环境、对象所付出的演唱情感不相同,对于这样一个演唱者来说,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因而也就不会有好的演唱效果了。
其次是演唱中的情绪、意志也是影响演出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演唱者来说,虽然他有对声乐的满腔热情,可是如果在演唱前他的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和家人或是同学产生摩擦,或是在其他的事情上有不如意的地方,再或是情感上受到了快乐、悲哀、兴奋等等的刺激,在演唱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去控制和调整,演唱中就难免会带出他自身所持有的情绪,这样在完成歌曲演唱的时候,就不能够把自身与歌曲的情感完整的融合在一起,而是夹杂了自身的情绪在内,所以也就必然不会有好的演唱效果。
二、声乐表演的心理调控
(一)做好充分的演唱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在演唱之前,对自己所要演唱的曲目不熟悉,了解的不够深刻,包括不知道演唱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歌词记忆不熟练,合不上伴奏等等这些造成心理紧张和怯场那就是必然的,因此想要消除这些紧张的因素就必须要做到:首先是对所演唱的曲目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熟记于心,什么时候换气、节奏的变化、强弱的对比要了然于胸,歌词熟练到出口成词的程度,对歌曲表达的内容要反复思索,理解透彻,多次与伴奏合作,要完全作到“曲声合一”的境界。其次是要对所演唱的作品在技术技巧上能够胜任,决不贪大,选择自己能够轻松胜任的曲目来演唱,确确实实的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就是在演唱之前多次练习,并要主动的邀请同学、老师、亲朋好友听自己演唱,锻炼自己的临场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给予自己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而自身也要苦练基本功,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艺高人胆大。”最后是在上场前的静态练习,把整首歌曲在心中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二)培养良好的意志力,消除演唱中的不良情绪
演唱情绪对于演唱来说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由于受到心理暗示和生理上极其精神上的刺激,人的情绪就会产生不稳定,而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歌唱的效果。比方说在演唱的时候出现了声带或是身体上的不舒服,情绪不稳定或是和同学、家长、老师、朋友有了摩擦,再或是有特别激动开心的事情使得情绪极为高涨,这种情况都会给演出效果带来跗面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的演唱当中就要做到不可以把个人的情绪搀杂在里面,集中精力去想自己要演唱曲目的内容,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状态,放松双肩,打开喉咙,轻松的把每个字送出来,让气息轻松连贯的运行。
(三)加强锻炼,树立必胜信心
想要取得成功的演唱效果,演唱经验必不可少。众多的成功者都是在不断的磨练中锻炼起来成长起来的。给自己一个机会,敢于多次上台演出,在多种场合锻炼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状态下演唱,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自己,调整自己。
三、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声乐的学习过程是讲究身体整体协调性的,有时一个局部的问题会牵动整体的歌唱状态,而有时一个局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仅能够准确的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更应该拥有解决该问题的多种手段。这些手段可以直接针对问题本身,也可以从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源着手。其次,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加以引导,针对该学生的性格特点,变换手法与角度来调整教学状态。例如:一个学生下巴总是很紧张,而教师一味地去强调不能紧张,结果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紧张的压力会转化成为身体上的僵硬,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如果教师选择另一种方式,暂时避开下巴的问题,先从气息练习开始,分散他对下巴的过分关注,然后引导学生正常的朗读,轻声地、作微笑状的表情,并保持舌头始终处于放松平铺的状态,一段时间后该学生的下巴便容易做到自然放松的状态。
在整个声乐演唱教学的实践中,歌唱的想象力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对歌曲思想感情的体验、艺术的再创造等过程,都是通过歌唱者的想象和联系来进行的,即使是最平常的发声练习也必须通过想象力去感知、体会和理解,从而掌握较为正确的发声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这声乐中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功。因为无论在发声练习时,还是在视唱或者演唱时,都离不开音乐思维,甚至有时不发出声音,脑子里也有“声响”,这种“心里声响”在视谱时就仿佛能听到谱子上的旋律的音调,并随着音调激起想象。
声乐中的心理学问题,绝非单纯的文字的能表述清楚,它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体会、领悟。要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声音,就需要对声乐理论进行研究和对实践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素质拓展课中职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96-01
1.概述
一直以来,智育高于德育,关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相关教育很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付出的资源更为有限,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对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指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促进中职生心理更加健康、心态更加阳光自信。
中职生思想活跃,又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容易将问题极端化,一旦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愤世嫉俗,目前很多的研究证明了中职生的低抗挫折能力,整天沉浸在厌学情绪中。因此,保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对顺利完成学业、树立积极向上人生态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的方法
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常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等。笔者根据目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结果,选用了SAS和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在焦虑自评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自评抑郁症状态的工具,也被全世界相关医学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两表对于评定中职生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1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指数体现出的问题
将中职新生57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n=235)和对照组(n=235)。试验组采用心理素质拓展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讲授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应用SPSS13.0进统计分析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前与之后,发现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抑郁和焦虑测评表得分情况如下:
表1 实验组统计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辅导后实验组研究对象抑郁、焦虑量表得分较辅导前都有显著下降,即抑郁、焦虑程度有所减轻。因此,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主的教学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能更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
3.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优点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由哈恩(Hahn)博士创建的一种体验式的培训,借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就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际的场景中,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摆脱以往被教师单线灌输知识的模式,对课程中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是体验,通过体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全面与深刻,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达到的教学成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4.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教学策略例谈
4.1在中职生中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几种方法
(1)体验式教学中的情景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涉及的概念通常比较抽象。在较为实际的场景中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身处地对问题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进行了解和回顾,有利于学生抛弃主观视角,站在客观角度或者课程模拟场景中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在人际沟通模块,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中人际冲突的场景进行征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和角色的转换,让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提高,视角更宽阔,看问题的层次也提高了。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很快的学会如何换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应对冲突。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的。
(2)体验式教学中的活动体验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把以前刻板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活灵活现,授课的地点不仅仅拘泥于教室,包括室外的运动场地。每次课,都会穿插一些富有意义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游戏活动中去感悟,这是一种让书本上的道德理论转化为学生实际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在团队熔炼这个教学模块里,选择了盲走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的人工湖和小树林盲走,游戏的新奇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场所的选择为活动设置了难度,步骤是先体验这个活动,然后讨论,再一起分享。很多学生自己总结出在团队熔炼中互相信任和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经验的总结和分享,会内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比单纯的说理,更让学生记忆深刻。
参考文献:
[1]赖丽新."素质拓展"课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1,1(5):35,37
[2]赵伦.素质拓展教学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2,(2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