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自主创新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创新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创新能力

第1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第一,明确研发目标。明确研发目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在研发投入少、领军人才不多、创新团队不强的条件下,研发目标不明确,四面出击,易造成成果不多、不先进,浪费科研资源的结局;而目标明确,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研发目标,一是要筛选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力求取得突破;二是要加快重点领域和行业信息技术的引进吸收与创新;三是要支持先进种养及其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等产业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四是要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第二,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目前,我省许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从我省百强企业的情况看,2005年有研发经费的72家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仅为1.08%,超过5%以上的仅1家,超过3%的仅有7家。加大研发投入,一是要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二是要认真研究和执行国家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把现有的政策用足、用活,提高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三是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四是要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作支撑、吸纳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五是要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

第三,提高研发效率。提高研发效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科技创新还没有成为我省企业自觉的意识和普遍的行为,今后除千方百计加大研发投入外,另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研发效率,即在目前的投资水平上获得更多的创新回报。提高研发效率,一是要打破产学研联系松散的僵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三是要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优势,积极促进与京津科技资源的合作共享,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

第2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关键词:山西省;自主创新;提升对策

一、引言

自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以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落后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部六省中极具代表性的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选择适宜的自主创新模式和战略,才能快速提升山西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升山西经济的竞争力,才能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山西需要解决好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资源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事关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度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弱的工具,要是这个测量工具有效而可信,测评结果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与发展趋势,因此在评价指标选取的时候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基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分析,根据评价指标遴选的五项原则,同时为了响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加入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评价指标,因而构建了以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资源的产出能力、自主创新的环境支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二级、三级评价指标,最后形成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因子分析法决定权重

在指标设计完成后,通过相应领域专家的打分以及资料数据收集,采用因子分析权数法,即根据数据数理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指标计算其共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来定权重。利用SPSS11.5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三、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一)中部地区各省评价结果汇总

通过各省各年份资料统计,得到中部地区各省2007-2009年相应指标的原始数据,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逐层评判,得到表2、表3的中部各省的各级评级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评价分析。

(二)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总体来看,2009年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较2008呈现下滑态势,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于中部六省末位。

1.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人力资源指标排名第5位,财力资源指标排名第4位,设施资源指标排名第6位。山西省R&D情况总体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其R&D经费(80.86亿元)和占GDP比例(0.11%)、占财政支出比例(1.13%)均处于上游位置;另一方面,其R&D人员指标和设施指标均处于靠后位置,通过对比2008年以前数据可以推算,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导致的设施落后和人力资源稀缺。

2.创新资源产出能力。知识创造能力指标排名第5位,高新技术成果指标排名第6位,技术扩散指标排名第6位。山西省是我国传统的资源大省,以煤炭资源为代表的能源产业既是其经济支柱,也是制约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2009年,山西省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仅排全国三十四个省第20位;从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看,专利申请量占三十四个省的0.8%,发明专利申请量占1.1%,受到长期投入不足的影响,山西省无论从专利授权量(3227件)还是三大检索数(2365篇)等方面均处于落后位置,山西省在高新技术产值指标和技术市场指标方面也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

3.自主创新环境支撑。经济环境指标排名第1位,资源环境指标排名第3位,科教环境指标排名第6位。山西省的自主创新环境支撑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山西省经济能力和与能源产业相关的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数据却处于靠后位置。这充分体现了山西省能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弊端,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唯能源产业独大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成为了山西省发展的关键之一。

4.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友好指标位于第2位,资源节约指标排名第6位。山西省2009年污染治理项目投资达38.67亿元,位于中部第1,说明山西省在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复之后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其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废气排放量均出现了大幅下降;但山西省工业废弃物利用率(0.6075)等指标仍处在较低水平。

四、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一)创新环境的支撑

山西产业结构问题严重,煤、焦、冶、电四个产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基于山西省转型跨越求发展的大形势下,要转变产业结构。

(二)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

加大投入是提升山西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山西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大力提升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现阶段,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仍应由政府组织实施,这就决定了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强化财政科技投资,确保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在建立长久的投入机制的同时,企业也要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三)提高创新资源的产出能力

尽管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组装生产线,推出了大量新产品,然而,山西省技术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这一方面与引进技术后对技术的吸收消化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年来我们对人才培养和知识积累重视不够。要以自主创新推进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问题。

(四)推行官产学研的创新方式

以高等院校建设为创新枢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技术,同时设立产学研专项计划,将各省各类科技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向产学研结合倾斜,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

参考文献:

1.李江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设创新型山西[J].理论探索,2008(2).

2.周元,王海燕.关于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6(1).

3.闫丽霞.“十五”期间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

4.同丽霞,黄桂英,赵丽芳.“十五”期间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第3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关键词]自主创新;瓶颈问题;路径选择;中国

[作者简介]叶云飞,铜陵学院基础教育系助教,安徽铜陵244000;张荣峰,上海社会科学院2004级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25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7―0041―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GDP平均增速达到9%以上,并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喜人局面。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资源瓶颈效应日益明显,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但主要能源产品的消耗量却占全球的12%,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依赖国外日益突出。可见,现阶段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自主创新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分析

自主创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加以实现:提高企业及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克服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这三条路径将极大地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1.提高企业及产业竞争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决定企业及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从资源富饶和廉价劳动力作为竞争优势,转变为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作为竞争优势。自主创新可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和资源廉价只是短期竞争优势,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在此情况下,集中力量突破影响企业及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扭转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可增强我国企业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及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意味着经济细胞活力的增强,促使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极大提高,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改善,从而有力地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事实上,中国20多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坚持自主创新,就无法适应当代经济竞争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因此,涌现了一批像华为、海尔、奇瑞等中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产业结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第三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但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很低,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历史经验表明,三次产业的依次出现和产业内部各阶段的依次递进,都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因此,造就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就能带动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且新技术将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自然资源消耗小、环境损害度低的第三产业的不断增多,减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从结构层面上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减弱经济波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因为经济波动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长率的变动幅度较大,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由于需求本身波动较小以及资源消耗少,能有效减轻整体的经济波动幅度。可见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有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水资源仅为1/4。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且晦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4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通过自主创新能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创造出新能源、新材料。如发达国家的新型复合材料以及核能的大量利用,既满足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又减轻稀缺自然资源的消耗压力。基于技术创新的循环经济,能对生产、生活废弃物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达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目的。因此,通过自主创新克服资源瓶颈,既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又保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二、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与今后的战略模式

尽管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当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科技差距仍然很明显。较低的自主创新能力固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受到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弄清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将对我国未来的自主创新战略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

(1)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与发达国家的2.5%~4%差距显著。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且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合作相对薄弱,科研、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彼此隔离、相互脱节。

(2)人才队伍问题。我国基础研究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尤其缺乏能引领当代科流的一流科学家。没有形成合理的高、中、初级研究人员及科研辅助人员的层次结构,科研辅助人员严重短缺,尤以高技能人员为甚。科技人才存在布局不均现象,主要集中于国有科研机构或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科技人才短缺。

(3)基础研究的投人不足。美国、德国、日本的基础研究经费都占其R&D总经费的15%-20%左右,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长期徘徊在R&D经费的5%左右。基础研究投入越少,试验开发中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能力就越低,就越难走出“引进―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

(4)竞争环境欠“公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平等,目前我国合资企业的税率为15%,而且企业所得税是“两免三减半”,即从盈利之日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缴纳7.5%的所得税,如第六年再增加投资,接着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国产自主品牌的企业,从盈利之日起,就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

(5)制度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投融资体制改

革滞后,要把一项新的技术产业化的话,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由于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较短,与知识产权制度相配套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还不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普遍不强。因此,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制约了我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2.今后的发展战略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与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我国现在正在进入人均GDPl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阶段。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今后要采取的自主创新模式包括:原始创新,即努力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更多的技术发明;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原始创新作为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属于自主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因此,要把原始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首要任务。集成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把单项相关技术集成创新,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因此,集成创新应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最后,必须把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扬弃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推行“以竞争换技术战略”,才能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第4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一、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的正常运转不仅受到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个稳定健康的运转环境有利于推动企业知识创新的实施和发展。

1.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

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主要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等。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需要高投入,同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活动,自主创新成果也具有外溢效应,所以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对企业加以支持,对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不足,在创新资源的配置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作为企业自主创新最高决策者的企业家缺乏必要的激励,将导致很多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受到抑制,企业自主创新进展举步维艰。自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而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更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本国的法律和法规脱节,这也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市场是自主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自主创新的动力之源之一,是检验自主创新成败的重要标准。自主创新必须要实现创新时机与市场机会的结合。自主创新是以新知识为特点的经济活动。新知识既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又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动力,是因为它们具有发展性、应用性和经济性的三大特征。

2.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

(1)知识本身的特性。波兰尼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的知识创新来说,显性知识的创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隐性知识主要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不仅仅包括个人经验、技巧,同时也设计个人的直觉、感悟能力及新年等因素,是难于理解和难以用公式或者科学法则来明确表述的,也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示,其转化的速度较慢,并且成本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更高。正是由于知识(这里主要指隐性知识)本身的特性,其非正式化、难以形式化及难以表达等特征构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最高执行者,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知识创新动力。一个合格的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所引导的知识创新是主动的自主创新的行为。具体地说,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事业心、危机感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能够保持对市场变动的预见力、警觉力,善于把握机遇,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组织才能,能够带动一批专业人才去完成知识创新任务。

(3)企业管理基础。企业管理基础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程度,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制度等。企业知识创新需要许多的保障条件,而企业信息化程度是其重要的保障因素,随着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并且日益复杂多样,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化程度对知识创新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企业知识创新的实现要求一定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适应知识创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必定是网络型、非层级和非结构化的。而企业制度因素主要指企业内部是否存在有利于创新的正式制度规章及非正式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安排等。企业管理基础各因素相互作用、有机渗透,是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4)企业文化。企业要想进行成功的自主知识创新,除了一些硬件技术的支持外,还需要软件环境支持。企业文化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涵的统一,既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还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外在形象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由此,企业文化对企业拥有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企业知识创新来说,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创新的认定与支持力度不同,从而导致企业对知识创新与否、知识创新水平高低、知识创新转化成果的强度等都会有所不同。

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1.持续激发创新性思维

对创新来说,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关键在于思想创新。一位企业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与人之间,鼻子眼睛都长的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思想的区别。行动上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上没有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就是我们要善于借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以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鼓励人们多一点逆向思维,多一点扩散性思维。

2.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需要高质量的社会环境和人才

旨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从来都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国社会有太久太深厚的土地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沉淀,其中一些成分阻碍着自主创新的开展。因此,当前我们要积极构建创新文化,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高质量的社会环境。

3.采取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互动的方式。

(1)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的相互配合,共同制定好专利技术成果的推广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做好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力争有标志性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商品。

(2)加强与科技单位的合作。通过产学研联合,汇集各自的又是。针对各主要产业领域的发展,共建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平台,为专利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提供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条件。

(3)加强多学科的联合,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二次开发,提高技术的配套水平和技术的成熟度,使专利技术成果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第5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关键词】企业 自主创新 途径

源自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打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实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企业也不例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在危机中抓住生存与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资源基础

企业自主创新资源包括很多外部资源条件,如社会的知识总量、可获得的知识量、可供选择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等。从企业内部来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资源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企业决策者的品质、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是企业研发能力形成的关键。缺乏精明强干的决策者和组织管理者的企业,就不可能组织协调好各个方面的技术力量,从而进行创新活动。如果企业领导者无长远眼光,或思想观念保守、惧怕风险,或自我满足、停滞不前,那么将会阻碍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2、不断积累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尽管企业可以从外界获得自主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但是由于研发活动具有强烈的“干中学”倾向,因此企业现有技术基础是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包括企业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专利数量和水平、企业技术设备的性能等方面的资源。对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技术资源的薄弱是导致其核心竞争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所谓的“后发优势”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来说,是一种空想。正因这种资源稀缺,从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需要在两条线上作战,即创新和“补(资源基础)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走“引进消化创新”之路,即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消化这些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干中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创新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同时,还应要求企业将科技创新的领域和方向相对集中,要专注于某些甚至某个研发领域和研发方向,要长期坚持,并建立企业创新资源信息资料库。

3、加大对创新的的投入力度。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必须要有资金作为保障。如果企业财力雄厚,容易筹措资金,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开发活动。有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自主创新,如佳能公司每年的研发经费要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0%以上。彼得・杜拉克建议企业要专门设立第二种预算,即创新预算。第一种预算是经常性预算,主要用于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所需的开支,大约占全部预算的80%~90%。经常性预算需要根据景气的变化进行调整,而创新预算是投资于未来的预算,是不管景气情况怎样都要维持的预算。第二种预算大约占企业全部预算的10%~20%。杜拉克曾说过,在不景气时削减成功项目的支出是最普遍出现的、也是危害最大的做法。

二、精心选择企业的研发方向

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是针对企业未来的创新,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需要做出各种努力,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敏锐地观察原有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进行认真周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选择企业的研发分析,整合创新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有效组织生产,以不断适应和创造市场。

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应该进行系统的创新,而创新的机会是“变化”,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了变化,而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本身也构成了变化,如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器、互联网络等。他总结了创新的七个来源,包括意想不到的事情、客观与主观不协调的现象、过程需要的创新、尚未意识到的产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等四个方面的创新机会是产生自企业内部;来自于企业或产业外部环境机会包括人口变化、方法和看法的改变以及科学或非科学领域的新知识等三个来源。杜拉克对这七个来源的可信度和预期程度进行了高低排序,与人们普遍的感觉不同,他认为新的科学知识属于最不可靠、最不可预知的一种来源,其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最小。

加里・哈默认为一个创新者应重新思索产品和服务、市场范围甚至整个产业结构,并由此提出了九种产业创新的途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包括从根本上改进价值等式、将功能与形式分开、从使用中寻求快乐;市场方面的创新包括向外扩大适用性的边界或顾客范围、努力实现个性化、更容易获得性;产业结构方面的创新包括重新调整产业、压缩供应链、跨行业组合等。

尽管这两位学者关于研发的方向的分析不是全面的,但至少告诉人们创新的方向是隐藏在各种变化之中的。这与环境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因为环境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它(环境)永远在变,而各种“变化”趋势要成为企业的研发方向,还需要进行周密的论证。

三、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结构,强化创新激励

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一整套机制,包括人才获取机制、人才成长环境、激励机制、企业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等。适当的组织和激励,是企业创新的推动力。

1、根据自主创新的需要,构建相应的创新组织。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不同于生产经营活动,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创新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国外曾有项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发明都是由“意想不到的人”在“意料不到的时刻”和“意料不到的地方”完成的,且同“意料不到的使用者”有关。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要求创新活动的组织打破传统组织的等级和规程,推行较为松散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散的创造性活动,推进科技创新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自由沟通交流。如果企业沿用传统的组织进行创新,将会阻碍创新活动的进行,因为传统组织的等级观念会扼杀创新思想,明确的职能分工会阻碍创新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严格的多层次审查也会延误创新活动的时机。

2、根据科技创新的进展,推进企业组织变革。组织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钱德勒在分析美国技术和管理革命之间的关系之后,得出结论认为组织与创新是互相促进的。但纳尔森认为组织是技术创新的附属物,组织的变迁应服从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分歧产生于对组织的理解不同,钱德勒是从企业历史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组织的演变,而纳尔森则是偏重于分析创新组织问题。按照纳尔森的理解,组织应该是小型的组织,以研发活动为中心来协调其他活动,即只有研发能力才是核心能力,其他能力是研发能力所需要的互补性资源和能力。钱德勒是将研发能力与其他能力看成是某种意义上平行的能力。

实际上,组织的变迁服从于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纳,而处在大变革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此。更深层次的分析,还应考虑新技术对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如果新的技术创新是对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化,那么企业组织革新的压力就会相对较弱。新的技术创新是对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创造性的破坏”,如果这时企业组织不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是革命性的调整,那么企业就可能被新的竞争者所淘汰。

3、强化创新激励。强化创新激励首先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各种创新活动。有创新的尝试就会有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对待创新中的失败,企业要容许创新中的失败,更要鼓励从失败中寻找迈向成功道路的努力。其次,企业应制定创新激励的规则,及时、公平地对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对成果进行奖励,要处理好精神奖励与现金奖励、股权奖励等物质奖励形式之间的关系。目前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还是以物质和股权奖励为主,或物质奖励和股权奖励数量多少等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创新成果应该是以物质奖励为主,创新成果商业价值越大,奖励的数额就应该越高。也有的认为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不能过重过高。因为当物质奖励过于丰厚时,人们就会隐瞒自己的发明,以增强自己独占发明成果和获得大笔奖励的可能性,这将会使创新所必需的团队协作、无私沟通、分享成果被扼杀。因此,创新激励应该是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的物质奖励为辅。

四、抢占自主创新先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进程

抢占先机是创新本质要求的体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显示,在企业占有创新收益的三种方式――专利制度、保密和首创开发中,各产业的重点是不同的。和强调知识产权的流行观念相反的是,在大多数产业,创新者利益主要来自谁最早占得先机,并利用这种优势开发产品,而不是靠行使专利保护或严格地保密。一些产业,如半导体、计算机、电信、飞机机身制造和飞机发动机制造业等,即使专利权不保护新产品,但模仿起来代价高昂。在这些产业中,由于生产系统和相应的管理控制系统非常复杂,即使根本没有专利权的保护,一个有能力的模仿者也要比创新者多花费3/4的费用和更多的时间,才能将技术变成现实的产品。因此,依靠这种先发优势,创新者就比模仿者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些产业研发的重点在于不同的特殊能力。当然,领先者优势中学习曲线的作用是基本的,在挑战者全面运行以前,先行者往往已远远处在各项职能活动,即新技术的应用、生产、销售、人员培训等学习曲线之下。

抢占先机并不仅仅是指企业在推出创新成果方面占先,更强调领先一步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的生产能力并成功市场化。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本身包括一些复杂的技巧和技能。企业如果缺乏相关的能力,那么创新成果就很难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竞争优势和利益。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是最早开发彩色电视机的公司,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标准就是该公司率先提出的。但是彩电要真正为市场所接受,不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价值,仅仅让制造商和电视网络统一标准是远远不够的。电视制造商和电视网络必须以合理的成本生产出性能合格的电视机,必须制作富有魅力的电视节目,还必须吸引电视台投资购买制作节目和播放节目的设施、设备。结果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这场标准大战中赢得了先机,但失去了市场地位,被更为完善的后向兼容(兼容黑白电视机)的彩电系统所取代。这个后来的胜利者就是拥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抢先发明很重要,但解决好应用问题才能尽快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 普拉哈拉德、哈默:竞争大未来[M].昆仑出版社,1988.

[2] 彼得・杜拉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三联书店,2000.

[3] 彼得・杜拉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工人出版社,1989.

第6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新教材 自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养成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如何使用新教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针对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尝试,以起到交流和推动教改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诱发逻辑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结论几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体现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解释全部情况。”通常一个物理问题以数学的表达形式得到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逻辑推理过程丢在一边,使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如何让冰冷美丽的物理结论,重新转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呢?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素材,公理、定理、推论、阅读、思考、链接等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只要选取适当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努力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物理王国,同样能激发学生进行火热的思考,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动能定理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物理情景: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前进的位移为L,A位置时的速度为v,B位置时的速度为v。

学生思考并回答:

(1)该过程中F做多少功?

答:W=FL。

(2)该过程中F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少?

答: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3)该过程中物体做什么运动?

答: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力学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动能定理时,学生情绪高涨,感受到伟大的物理结论离自己竟然这么近,真正感受到了物理过程推导的魅力,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优化策略,培养发散性思维

新教材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程度都比旧教材高,绝大多数的课本的例题都具有趣味性、可研究性;如果在教学中就题论题,无疑会浪费宝贵的有限的课程资源。我们应以例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尽可能地提出不同的解题构想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对小球频闪照片的分析(自选以前教科书上的照片打印后发给学生,两人一组自主探索),学生探索积极性已被初步地调动起来。我顺势让学生探究人教版必修1P44页“做一做”。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石子起落点距地面的高度约为2.5m。怎样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

B、A两点的时间差值即为曝光时间:

此题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如果仅仅满足于利用基本公式解题,效果并不佳。在学生理解此解答后,我提出了问题:匀变速运动我们在第二章就学过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解法?

生甲脱口而出:求出两点的速度,利用加速度定义式。

师:请你上来写出你的思路。

从而求出曝光时间。

师:甲的解法和黑板上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同学们议论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生乙突然站起来:老师,此题还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的方法。

师:好,请发表高见。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开始思索、讨论……

生丙:请老师稍微提示一下思考方向。

师:从几何角度考虑呢?

班级里已有不少人说出了谜底:图像法。

师:对,请大家画出v-t图,好吗?

同学们情趣高涨,纷纷画出图形求解。

同一道例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想境界,优化了学生的解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变式引申,激发创造性思维

新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这个例题难度虽不大,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高度”。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思维已打开,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如果就此打住,就犹如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被浇了一盆冷水,实在可惜。而高考命题的原则是“根在书中,题在书外”,所以此时我顺水推舟要求学生对原题进行变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在欣赏成果之余,我不禁为学生思维的大胆、严谨、创造性而感叹不已,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变式1.将绳拉直到水平位置OA,使小球在A处从静止开始运动。求小球经过B处时的速度和经过C处时小球对绳的拉变式2.若在悬点O′的正下方有一颗钉子P,试讨论,钉子在何处时,

(1)可使小球绕钉来回摆动;

(2)可使小球绕钉做圆周运动。

变式3.若将绳换成不计质量、长为l的细棒,一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细棒的中点固定一个质量为4m的小球A,在细棒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棒可绕固定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棒拉到水平位置,释放后,求小球A、B到达最低位置时的速度,以及这时铰链受到的力。

变式1最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大多学生都能想到。变式2结合圆周运动知识,学生的思维迈上一个新台阶。变式3跳跃性最大,基本上已跳出原来的问题框架,很有创造性,大部分学生思维达不到这个水平,而且此题学生不容易找到突破口,有待老师加以启发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于己于人,都是一种鼓励和提高,在相互的启示与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将思维引向了更高的层面。在课堂上,老师要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动态,审时度势地调整教学思路,保护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质疑教材,养成批判性思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得好:“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无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问才能常有创新。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勇于“异想天开”。学生往往对书本的讲法或解法深信不疑,其实即使是教科书,有时也难免出现失误或错误。特别是试用教材需要探讨的问题更多,教学中首先教师不能迷信教材,要用批判的观点去研究教材,然后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学习人教版必修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中的第二条纸带的处理时,学生提出如下质疑:据所打点的间隔判断手拉纸带应做加速运动,按图示的取点法计算的速度等于D、F中点的速度,用此来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会不会增大误差?为减小因距离过小而增大测量误差,D点再向前取一个点是不是更好一点?再如必修1的45页习题4,学生根据照片中刻度尺的像读出小球下落过程中各时刻的位置、计算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和位移之差后,发现位移之得出该照片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小球的运动是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我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的确让人难以理解。学生提出的一个个质疑,表明学生的思维更趋于成熟,趋于理性化,批评性的思维慢慢地在养成,这对于学生创新性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第7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如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尽快将主要依靠原料、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已成为保持我国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推进纺织增长方式的转变,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纺织工业协会等单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务院《关于我国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建议国家从纺织出口关税收入和出口设限产品招标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纺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当前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究,支持在主要产业集群地建立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建设与推广。”2006年3月,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明确了“支持纺织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研发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服装自主品牌的建设。”的意见。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200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并再次组织财政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落实纺织专项资金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上报国务院关于设立纺织专项资金的有关请示。经国务院同意,7月份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通知》。至此,设立纺织专项资金的政策得以落实。

之所以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意义重大。纺织行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中小企业多、产业集聚等特点。截止目前,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111个市区镇产业集群,其企业数大约有17万户,就业人数达800万,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国纺织行业的40%。如果将星罗棋布的乡镇产业集群全部覆盖,其产值至少超过全国行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尽管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发展地方经济、农村城镇化、吸收劳动力、解决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开发能力有限,创新缺乏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产品档次不高,质量不稳定,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低下;多数小企业没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造成产业集群普遍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

面对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纺织行业调整创新升级的历史任务,面对广大中小企业对创新提升的迫切渴求,加强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现有服务平台水平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第8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都要求未来的 劳动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创新教育已势在必行。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新的课改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想让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式,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对我国新一代人才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不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灵奥秘的探索者,还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辛勤开发者。只有更新观念,增强主体意识,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该让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

1.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应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自学的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设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记录下来。有些学生会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如《激情奥运》一课,学生可能会问:奥运会中国有多少人参加?中国获得多少金牌?多少银牌?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目的性强,学生的兴趣会更高。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加强课堂合作性活动的指导。

自主创新性学习重视人与人的合作,也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真正的扬长避短,获得不断的进步。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和积极性被激发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寻找他人的帮助,课堂常常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或完成作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快有慢,为了避免出现讨论时好学生"一言谈",要求讨论时每一个孩子都要发言,并在最后汇报时多请学习困难的孩子发言,培养他们主体性和参与性。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5.开发学生想象力

第9篇: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 竞争力 教育改革

1.我国的科技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中上水平,面临着严峻挑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论是按照国际发展管理学院,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科技国际竞争力的排序,还是按照中科院有关科技能力的排序,我国都位于多数发达国家之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主要的问题是: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比较弱,原创性科学成就较少,领衔的科技人才短缺,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机制和效力还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仍然不足,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法律、政策、文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当今十分迫切的任务,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物质力、第一经济力;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精神力、第一文化力。由于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具有内在的联系,包括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具备条件时的相互转换等原因,这两个方面是交互作用、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任何将其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看法与做法、都是不对的。近代以来的科技史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科学技术的这两个方面,即物质力与精神力、经济力与文化力的辩证统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决定性因素的内在根据。特别是当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这两个方面功能与作用的交互影响、促进更加明显,并且合

二为一,从而使得科学技术由工业经济时代只是生产力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上升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第一位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对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还不断拓展和丰富精神文明的内涵。回顾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作用于人类心灵的教育、启迪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都是与科学技术的物质、经济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的共同作用密不可分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技实力的提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实现互动、互补、互利、互惠合作,有利于快速攻克企业的关键技术,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自主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与科研机构希望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追求原始性创新,以自主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为目标,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企业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接受者,创新成果能否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组织、管理层次,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效整合,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的核心技术得以攻克。最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前者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后者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接受者,自主创新价值最终实现者,两者互补、互动、互利、互惠,紧密合作,实现从自主创新到实际应用。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使自主创新价值得以最终实现,因此,企业处于核心地位。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结合中应当甘当配角,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一切围绕企业的需求转。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我国大量的产学研合作大多遭受失败,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把企业放在核心地位,不够关心企业的需求,产学研脱节,甚至凌驾于企业之上。因此,。失败在所难免。我国亟待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在产学研结合中充分发挥科高校和研机构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准确定位,要发展研究型和研究教学结合型大学;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坚持市场导向,重视技术衔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落后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超过引进水平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教育内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教育优先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进二步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无可比拟的创新人力资源,这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新、创业和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舞台。帮助优秀人才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创大业的自主创新、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rr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们从事IT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我认为要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课程设置需要针对IT产业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5.结束语

加入WTO后,我国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使我国IT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我们必须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许多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许多关键技术受到国外制约。因此,要突破国外在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的封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根本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增强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IT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快速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才能使我们能够从容面对这种挑战和冲击,从容面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国际竞争。而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只要各行业都能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一定能得到提升,也一定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洪伟,赵东风,余江.教育改革是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光学技术,2002年8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