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员誓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看!_____班的运动员们走过来了!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准备在本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_____班素有团结拼搏的优良作风,永争第一是他们永不放弃的口号!你看!他们的步伐多么的豪迈整齐!你听!他们的声音多么的嘹亮铿锵有力!他们愿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实现于运动场上的每一刻,愿将永攀高峰的意志带给每个人!来吧!祝愿他们在本次运动会中实现自我,胜不骄、败不馁;让我们为他们每一次拼搏加油,让我们为他们的每一次努力喝采!
_____班解说词
瞧!一群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年青人正向我们走来。整齐的步伐踏着他们的坚定,灿烂的微笑写着他们的热情,嘹亮的口号体现着他们的实力。就是这样一个由41人组成的团体,他们团结友爱,勤奋好学。他们用拼搏的汗水挥洒赛场,用晶莹的泪水拥抱胜利的辉煌。这就是他们,这就是永远的、激情飞扬的99022!
_____班解说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现在朝主席台走来的,是由_____班健儿们组成的方阵。这是一只顽强拼搏的队伍,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在去年的运动会上,虽有几名运动健儿因故未参加,但在所有人的奋力拼搏下,依然取得了团体第八名的好成绩。今年,他们凝聚实力,决心向更好的成绩发起冲击、发动挑战。他们的口号依然是:"团结进取、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共铸辉煌。"请拭目以待吧!
_____班解说词
现在走来的是_____班,天空闪烁绿松石的光芒,年轻的春天充满希望;
我们带着崭新的力量随春天而至,鲜花将为我们开放;
我们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我们的心朝着同一方向眺望,
我们心相连,手牵手。团结成就我们旧日的辉煌,今天年轻的心萌动新的希望。
我们青春飞扬,我们团结向上,我们相信有梦的地方就会有飞翔。
_____班解说词
放飞理想、放飞激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_____班正踏着朝阳,激情豪迈地走过来;这,是一个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他们步伐矫健、精神抖擞,在向你我庄严的宣告:_____班,本界运动会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同欢乐、我们共追求,我们驰骋赛场、挥洒豪迈,让我们的热血无悔地沸腾吧!加油吧!运动健儿们!胜利,将与我们_____班同在!
_____班解说词
迎面走来的是_____班,朝气与活力在每一个人身上洋溢,友爱与鼓励在每一个人心中传递,稳中求进,挑战自我是他们的起点.不懈努力,不倦追求是他们的历程,突破自我,争创第一是他们的目标,奋斗造就辉煌!昨日的汗水必能成就今朝的辉煌,加油,_____班,你将成为成功的代名词!
_____班解说词
"造化钟神秀,大地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_____班这个团结向上,激扬个性的集体迈着整齐化一的步伐,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过来了,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魅力的集体,同心协力--事故他们彼此的默契,顽强拼搏--是他们永恒的信念,永争第一--是他们不变的追求。在这次____运动会中,_____班全体同学集体宣誓:将在比赛中奋勇争先,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个性。让所以人为他们大声呐喊"_____班,加油!!!"
_____班解说词
现在走来的是_____班的健儿们,他们意气风发,他们勇于坚持,他们将在这次运动会上展现他们矫健的身姿,他们将在这次运动场上写出他们青春的名字他们如大风压林,他们有豪气干云,他们有一颗非我莫属的年轻的心,他们是一杆永争第一的青春的旗!
_____班解说词
现在入场的是_____班,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同行是一首歌,我们用自信、顽强谱写青春的旋律。我们这里有短跑冠军,长跑健将。我们这里高手云集,人才荟萃。团结是我们斗志的源泉,是不断激励我们向更高更快更强努力的精神支柱。我们_____班一定会争创佳绩,勇夺第一。
_____班解说词
迎着太阳的光辉,卖着整齐的布法,现在想主席台走来的是_____班。看,运动健儿一个个精神饱满、英姿勃发;听,整齐的步伐向大家展示着他们是一个有纪律的的班集体。原男子110栏纪录保持者___就是来自于这个班级,另外,_________的获得者________也在该班。_____班就是这样一个有活力的班集体,她一定会大步的走向光明的明天!
_____班解说词
现在走过来的是_____班的方阵,____个兄弟姐妹组成的一支朝气蓬勃,英姿勃发的队伍。他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俨然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这样一个团结拼搏的集体在去年运动会上力搓群雄,夺得团体总分第三的不俗成绩。今天,他们又意气风发,信心十足地站在这里,为了班级荣誉而战,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不负众望,再续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_____班解说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逞飒爽英姿,一代天骄。
看,现在迈着整齐的步伐,正昂首阔步向主席台走来的,是我们_____班的同学们。
这是一个热情如火,团结向上的集体。他们不但学习优秀,
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也从不甘落后。今天,
他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个个精神抖擞,
想在百米赛场上与各路英雄一争高下。
_____班,祝你们好运!
_____班解说词
瞧,______班的代表队整齐的走过来了,他们精神抖擞,步履从容。他们没有赛前的豪言壮语,却知道平时在运动场上轰轰烈烈;他们并不是时时以别人的步伐前进,却能在比赛中不断努力的超越自我、奋力前行。他们要把自己当作体育健儿的代表,要用自己的拚搏进去诠释时代的体育精神。他们说:"也许昨天是属于你的,但今天的主角一定少不了我!"听,他们嘹亮的口号,不就是他们向胜利发出的最强有力的呐喊吗?让我们一起衷心的祝愿,祝愿_____班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吧!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动员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广泛动员全区上下,特别是集中公安、城管、交通等执法部门力量,在全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治理并遏制当前我区各类影响城市形象、侵害乘客权益、扰通秩序的非法营运行为,努力为人民群众乘车出行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为建设##新城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秩序。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一是部署全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工作;二是宣读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责任书;三是向有关单位颁发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责任书;四是部分单位作典型发言;五是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常务副区长##同志讲话。
首先,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请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公安分局副局长##同志代表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全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工作;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同志宣读##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责任书;
下面,进行大会第三项议程:请公安分局、城管大队、交通局、交通支队、工商分局、旅游局上台领取##区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责任书;
下面,进行大会第四项议程:请区治安支队队长张建平同志发言(发言完毕);请区城管大队##同志发言(发言完毕);请区交通局##同志发言。
计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他的拼搏,他的体育成绩比其他同学要好的多。在十月份,上海举办的特奥会国际邀请赛中,他获得了跳远金牌、100米短跑银牌等好成绩。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吗?作为一个健全的我,对这有着智障的运动员们能够有着如此顽强的拼搏精神,真是感到十分的感慨。我们喊出自己心里的感想,不管是谁,只要永远记住一句话:明天会更好!
这次,我参加了网球的训练,虽说只有一个月的练习,但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就觉得十分辛苦,十分劳累,以至于曾经想到了放弃。此时,我想到了参加特奥会的那些智障运动员,他们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我,使我对自己有了十足的信心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同时,我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为21世纪的我们,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无时无刻都受到了老师和家人的爱护和关爱,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困难时从不想着自己怎么去解决,而是一味地依赖父母,等着他们来帮我解决。此时,想着那些智障人士,他们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对生活,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愿望与憧憬。他们的人生与我们是无法比拟,我们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应该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抚慰。 我觉得,我应该要更加的独立和自强,慢慢脱离父母的援助之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中,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前进。我相信我能向那些智障人士学习,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特奥,却让我们看到,即使他们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万倍的力气,但依然要自己站起来。这时我们才恍然发现:他们的眼神不是求助而是一直在说:嘿,让我再试一次!让我再试一次!当他们坚强而快乐地站起来的时候,他们祈盼的并非是特殊关心,而是整个社会“平等、接受、包容”的眼神。
我们虽然有智慧的眼睛,但是层层阻隔却让我们的心窗紧紧锁闭,他们却用透彻灿烂的眼神祈盼未来。究竟谁的眼睛更明亮?
谁说智障就只能是无尽的痛苦? 谁说智障就无法给世界增彩?活着,尊严地活着,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听!他们的生命步伐坚执著,他们的生命之音铿锵有力。上帝折断了他们的一支翅膀,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却没有放弃飞翔的一丝希望。
特奥,它向世人宣示: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的人格与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它告诉遭遇困难的人,要有信心,勇敢尝试!你行我也行!特奥更是一个大家庭,使智障人士走出小家,走进大家,融入社会,走向未来!
一、能发挥个人特长,为学校承担多项学生培训任务
我是90年毕业于休宁师范学校的,我比较擅长文体活动,团支部给了我发挥特长的舞台。我热爱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总是想方设法为学校主动承担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学校的旗手存在着新、老交替现象,为确保我校升旗仪式的正规性和严肃性,每年都必须做好旗手的培训和贮备工作,以能使每周的升旗仪式正常举行,于是我便主动请缨;中学生广播体操要换成第二套“时代在召唤”,而我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又是将要退休的老教师,在学校左右为难之际,我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没有资料,就上网搜查,找音乐、找解说图、找录象……终于我学会了全套动作,并在没有减少自己工作量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把全校九个班学生同时教会了;除此之外,还主动承担一些临时性的任务,如运动员代表的宣誓、演讲人员的培训;歌咏比赛的排练;舞蹈的编排等等。我相信付出了汗水,总会有收获的!
二、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我校团支部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组织了校级一些大型的活动。如“迎新春文艺汇演”活动、联合黎阳镇党委政府团委组织了慰问“黎阳镇敬老院”活动、发起组织“文明学生”评选活动等等。在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的才能,培养了同学们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加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光添彩!得到了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团员意识
促进各班了解,增进同学友谊。倡导“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精神。
二.活动背景
新学期刚刚开始,为调动广大同学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院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班级广大同学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营造一种积极拼搏,团结向上的竞争氛围,充分展现我院学生热情奔放的青春气息,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广大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更好的推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
三.活动介绍
1、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运动会比赛,加强各班级各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培养,并促进各位同学的体育锻炼,并为即将到来的学校运动会做准备。
2、活动内容:
田径,跳远趣味活动。
3、活动对象: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11级全体学生。
4、活动地点: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西区田径场。
5、活动时间:
20XX年3月04日
四.活动前期准备:
1、院宣传部须将此次我院举行各项比赛公告于众,两张海报,一张置于闻新堂十字路口中,一张置于视野广场。
2、院宣传与新闻部须派出人员参与对于比赛进程、结果等的报道。
3、记分员所用的椅子桌子由生活部负责借用。共计6张桌子12个椅子。
4、运动会开幕式及闭幕式的主持人由文娱部负责,至少两人,全程跟踪比赛进程,并负责主持词宣誓词及比赛进程的通知。
5、青协协助运动会的开展,负责计分检录和秩序的维持等。
6、条幅及某些必备物品的购买与体育器材的借用由外联部负责。(详见后表)
7、场上裁判,检录人员,积分人员,由院里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后担任。
8、各单位选出两志愿者,参与赛场纪律及后勤的保证工作。
9、以班级为单位,各队尽量准备统一的队服,队员有各自的号码。队员的服装前后必须有明显的号码标志,可以用记号笔写在纸上在贴在衣服上。
10、由各班组织拉拉队,为赛场健儿呐喊助威,个班负责个班运动员的后勤工作。
五.活动后期的宣传:
本次各项比赛的宣传工作由院学生会新闻部与宣传部组织。院新闻部应及时的对比赛的进程及结果进行报道。并在条件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展现我院学生的精神面貌。并在校内网站上予以发表。
六.活动内容及参赛办法: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20XX年学生体育运动会
(一)、竞赛规程
1、竞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XX年3月04日
地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西区田径场
2、主办单位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会
3、竞赛项目(共40项)
1、田径项目(21项)
①、男子组:(13项)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
②、女子组:(12项)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铅球
2、趣味性项目:(5项)
①、男子组(2项)
100米三足协同跑、50米往返插拔旗
②、女子组(2项)
100米三足协同跑、50米往返插拔旗
3、集体项目(1项)
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
4、方队
各班方队口号,队列评比。
(二)、参赛办法
1、各班设领队一名,教练员两名。
2、凡是我院正式学籍的本科学生,思想进步,经医生检查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者均可报名参加。(检查身体由各班自行组织)
3、为保证运动会按时、圆满完成,每人限报两个单项(注:除接力项目和集体项目外,其它项目均属单项),并可兼报一项接力或集体项目;特规定田赛及100米-800米各项目每班限报3人,1500米,每班限报2人,
(三)、竞赛办法
1、竞赛规则
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审定的《田径竞赛规则》
趣味性比赛规则见附页趣味性比赛说明。
2、竞赛规定
1)、检录时间:提前10分钟检录,提前5分钟进入比赛场地,三次检录不到者按弃权处理。
2)、比赛所用器材统一由学生会提供
(四)、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1、各单项男、女均取前6名,奖励前三名,按3、2、1计分,参赛人数不足6人(队)时名次递减一名录取,依次类推,计分从高。接力和集体项目奖励前三名。
2、名次并列者,得分平均分配。
3、运动会期间评选三个“体育道德风尚奖”,并给予奖励。
根据本次比赛的情况特做一下说明:比赛中发生各种情况下的受伤及因受伤所产生的费用都由自己承担。参加本次比赛的各班所有人员都需充分了解比赛中可能会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并对此作出承诺。
七.器材借用及经费预算:
哨子2个共计8元
条幅若干(至少1条)共计58元
音响,话筒,调音台(租用)
海报(白纸+颜料):3元/张6张颜料50元共68元
报名表(32*1=32)、计分表:共计30元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展演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1-0060-05
Abstract: Opening ceremony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significance one, and the former including time, space, objects, roles and behavior.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Modern Olympic Games opening ceremony had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World War II, resulting in its essence turned from ritual to performances.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 these specific change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determines function" according to "structure - function" theory, and then described its impact on the Olympic Games, that is feature evolution. Finall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is change in a certain angle of view of "anomie" in order to tease out a clear change in its context.
Key words: opening ceremony; Olympic games; ritual; performance
1 前 言
作为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志,现代奥运会的开幕式经历了从仪式到展演的过程。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角色、行为和器物等。其中,时空结构是开幕式的基础层面,器物、角色和行为组成了以行为为核心的基本内容。形态结构的特点鲜明,首先,单个的开幕式是一过性产品,就某届开幕式而言不可重复。其次,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不同届次的开幕式可以收到类似或者相近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得开幕式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开幕式的一次性和周期性相辅相成,使得人们的感情在循环中得以积聚和强化。第三,时间上的有限便于将大量丰富的信息以浓缩形式释放出来,以增强效力,表达相对丰富的内涵,开幕式各环节因此安排紧凑,形成固定程序,程序化和规范化也就成为开幕式的特征之一。
2 开幕式从仪式到展演的具体变化
二战后,开幕式在仪式的结构方面有所增减。一方面,宗教仪式和文艺比赛被历史淘汰;另一方面,宣誓、圣火和入场式等纬度均有所充实。这种形态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其意义结构的转变,继而影响了开幕式的功能,并由此影响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2.1 原有仪式纬度的废除
2.1.1 宗教仪式的废除
近代体育萌芽之时,正是宗教改革者们宣扬灵肉统一、乐观人生哲学和健康人体崇拜的时代。宗教逐渐改变了对体育的态度,强调其对培养人的作用,并在教会中十分注意开展体育运动,加之宗教道德对于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诸多宗教仪式,反映了人们对重塑信仰的渴望。因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这个时刻诞生有着深刻的宗教根源。
无论祈祷是发生在开幕式之前的教堂中还是开幕式上,这都是70年代前开幕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皇室和贵宾首先到教堂参加了纪念希腊独立的礼拜;1908年伦敦奥运会起即有倡议举行宗教仪式,并于第三日在伦敦圣保罗教堂举行。宾西法尼亚州大主教在布道中说:“奥林匹亚最重要的不在于获胜而在于参加。”后来,顾拜旦对此的引用使其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名言。在斯德哥尔摩的开幕式上,根据瑞典传统进行了简短却肃穆的祈祷和赞美诗表演,观众齐声加以重复,整个体育场被庄严的气氛笼罩着。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上午在市中心教堂为一战阵亡的奥运名将举行弥撒。1924年巴黎奥运会于开幕式当天上午在天主教堂举行庆祝弥撒,以示对神灵之敬畏。1960年罗马奥运会是最具宗教气质的开幕式,为了表示对本届奥运会的重视,罗马教皇参与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以示隆重。
比赛中也有以宗教冠名的比赛,比如1904年奥运会中的部分田径比赛,就是以主教Satolli的名义命名的。这一是因为古代奥运会的宗教祭祀传统;二是因为早期的奥运会主要在欧洲国家举行;三是宗教庄严肃穆或崇高等情绪与注重仪式的早期开幕式所需的感情铺垫相吻合。然而,由于奥运会逐渐在欧洲之外的国家举办,基督教不再是其国家宗教、开幕式的风格日益轻松以及娱乐成分与宗教仪式不再相称等原因,开幕式上进行宗教仪式持续到了60年代,之后便逐渐淡化,至1972年被完全放弃。
2.1.2 文艺比赛的废除
艺术与体育有着天然的融合特质,在顾拜旦的不懈努力下,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从1912年开始举行包括建筑、雕塑、文学、音乐、绘画在内的艺术比赛。然而,文艺有其特殊性,作品流派、风格、样式有不同;评判者的欣赏喜好、观点、审美有极大差别。无论怎样完善机制,要想在文艺比赛中做到公平竞争总是非常困难。因此,奥运会与艺术必须寻求新的结合点,从1956年开始,开幕式扮演了这一角色,其艺术深度和广度也因此进入了新的阶段,精英艺术部分逐渐退出奥运会的历史舞台,大众化的成分则逐渐析出,开始为体育服务。
2.2 新仪式纬度的增加
2.1.1 空间――从仪式空间到展演背景
展演的风格首先体现在体育场的设计上。二战前,作为仪式空间的体育场对开幕式氛围的塑造作用重大,其设计和使用以仪式为首要目的,从而保证了其效力的发挥。1960年前的开幕式还有很多活动在教堂或者开幕式之外进行,之后的开幕式则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体育场作为展演地点[9],体育场几乎不承担类似宗教感情等崇高情感,其建造不再是为了突出仪式的作用,而是作为展演背景进行设计。最突出的是冬奥会,其开幕式场地由于摆脱了400米跑道的限制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开幕式风格的变化。1956年冬奥会不对称设计的方形体育场让人们眼前一亮;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独特的方形场地和屋顶设计则体现出冬季项目的灵动。仪式空间转化为展演背景,为开幕式从仪式向展演转变进行了空间上的准备,正如颇具代表性的1972年的帐篷式体育场,将奥运会要传达的理念用视觉的强烈冲击表现了出来,开幕式藉此背景宣告脱离军事和庄严肃穆,日益走向轻松和人情味。
2.1.2 器物――从火炬盆到点火者
“火”这个因素早在首届奥运会上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形式是晚间的火炬游行,吸引了众多参与者[4]。虽然火炬燃料落后,火炬台设计平平,点火仪式也很简单,但每届奥运会都要在主会场点燃圣火,场面壮观而庄严。仪式之所以是仪式并具有效力,就是少有细节上的变化,人们也不将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不关心点燃的方式、点火者和火盆的形状,而只是关心圣火被点燃这一事件,仪式正是通过这种一以贯之的方式来完成其功能。
然而,二战后,圣火从各个纬度发生了变化:
首先,火炬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最初的圣火台占据了体育场的制高点,突出了其崇高的仪式氛围。二战后,为了表现轻松的开幕式氛围,加之开幕式的各种仪式中,圣火点燃最具设计和延展空间,能够在完成仪式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大型“秀”的风格。因此,火炬盆的样式开始有所变化,1972年的火环状火炬开始从视觉上颠覆着人们对火炬盆的传统概念。
其次,奥运会开始注重点火者的选择,因为模糊了日常与仪式的界限从而动摇了仪式的根基。点火者承载着举办国的意图,传达着组织者要表达的信息,以此来凸现举办国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和当时的时代背景。1952年奥运会将此殊荣授予了在1932年因违犯业余规定而被禁止参赛的努尔米,象征着奥运会已经不可抗拒地被商业化;1964年选择“原子弹婴儿”坂井义则,向世界传递着日本追求和平的愿望;1968年首次由女性点燃奥林匹克圣火,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向女性敞开大门;1972年,为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是连接各国人民纽带的精神,组委会特意选择了4位来自四大洲的选手;1976年两人同时点燃圣火,代表了加拿大英法二元文化的和谐共存[1][4]。点火者的开放及其因举办国不同而变化的要传递的意图开始威胁到仪式的效力,使其蜕变为世俗的新闻事件,圣火点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一以贯之的印象和作用。
第三,圣火传递的规模日益扩大。1952年冬奥会的圣火是在现代滑雪之父Sondre Nordheim挪威南部家乡的一间小屋子里点燃;1956年冬奥会,奥林匹克圣火从首都罗马点燃;1964年东京奥运会进行了大规模的圣火传递;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种传到雅典后,通过卫星发射到渥太华,虽然后来国际奥委会认为这种方式有违圣火传递的初衷,以后还将采用传统方式的人工接力,但圣火传递规模的扩大和高科技的融入进一步晕染了仪式与日常生活的边界,开放了开幕式的场域,使其失去了仪式的封闭性,为加入更多的展演因素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2.1.3 行为――入场式从军事化到民间
开幕式从一开始就保留了很多军事化或者半军事化的东西,如入场式和人员着装。二战后的几届奥运会也延续了此风格,如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队伍距离严格确定,五环旗是由皇家卫队的士兵升起,举牌手和和平鸽看管者是儿童十字军,会旗由苏格兰卫队军官交付;1956年墨尔本的举牌手是军官学校学生,另有50名军官负责引导队伍,并禁止运动员照相,以防破坏队列[2];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护旗手由国民自卫队担任。作为将人们从日常生活区分出来的仪式活动,整齐划一所带来的与日常不同的氛围是保证仪式效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或许是因为首次用彩电技术进行转播,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许多国家代表团的服装颜色格外鲜艳[4],严肃的军事化风格开始受到冲击。同样,为塑造战后联邦德国的新形象,慕尼黑奥组委定下了“欢快和人情味”的主调,旨在与观众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入场式由此形成了一种看似无序的秩序,气氛欢快而热烈,运动员们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向全场观众致敬,举牌手换作运动学校的女生,入场式音乐则是具有参赛国特色的民族乐曲,充分表现了全球化的理解和生活乐趣。在此种理念的引导下,奥林匹克会旗由运动员而不是军人手持进场,自然地释放了欢快的感情,却也难以再产生“壮丽、庄严、伟大”等类似宗教的感情。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继续了非军事化风格,服装变得轻便,运动员进行曲则使用了交响乐。热情洋溢的开幕式与日常生活的相同,使得观众难以产生仪式所需要的与日常所见所感的区别感,同仪式脱离日常生活恰恰相反,展演的色彩逐渐释放出来。
2.1.4 角色――对女性的开放
二战后,妇女的法律、社会和政治作用等全面发生改变。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是第一届由女性宣布开幕的奥运会,阿根廷和意大利代表团的旗手也是女性;1956年冬奥会,第一次由女子宣读誓词;1968年,女运动员第一次点燃了圣火,是奥林匹克运动向女性打开大门的标志之一。我们并不能说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但人员的圈定和排他性本是仪式的特征之一,对所有人敞开大门意味着仪式的结构之一――角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有限制,也就不再有“阈”的变化,尤其是通过过程和场域的区别。
2.3 展演权重的增加导致意义结构的变化
开幕式文艺表演的风格在这一阶段变得日益多样和包容,之前服务于仪式的文艺表演开始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音乐。作为有效的表现手段,音乐最早就是作为仪式的附属物被发明的,对神的感谢和赞美等在歌词中深有体现;表现形式也继承了唱诗班的特点,以合唱为主,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顾拜旦就一直主张用露天大合唱等大型音乐表演来烘托奥运会的气氛,壮大奥运会的声势[1]。因此开幕式的音乐作为一种公众的精神约束,不许人思想放任,规范其行为,也符合宗教规范和习惯。
当人们对开幕式的期待日益转入展演而不是仪式,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入场式音乐从进行曲变成了轻松欢快的乐曲。会歌在表现形式上也由侧重于西方古典音乐甚至宗教音乐等转而采用了更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流行音乐等[5]。然而,仪式的音乐之所以具有特殊的效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并不总能在日常有所耳闻。与流行歌曲同样的获得途径、方式甚至相同的演唱者,必然地导致其仪式性质的降低。
其次,文艺表演的主要形式在二战前主要是团体操和集体舞蹈[8]。当时欧洲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讲求艺术作品的庄重典雅和崇高,也在审美上为整齐划一的舞蹈打下了基础,有效地营造出了庄严气氛。二战后,规模宏大的团体操表演逐步让位于多媒体的、富于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造型表演,文艺表演已经以势不可挡之势成为开幕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日常文艺表演的大致相同从根本上导致了开幕式效力的急剧弱化,也就难以再具备严肃性,塑造崇高氛围也就不再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了。
3 开幕式功能的演变
开幕式从仪式到展演的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功能方面的盈亏:
3.1 教育意义的消退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开幕式具有天然的教育学意义[3]。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集中展示,开幕式的首要功能原本是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进行奥林匹克教育,通过升旗、宣誓等仪式和文艺表演场景的设计和布置等把人们带入奥林匹克精神, 并从中体验和重温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精神满足和教化。早期的开幕式结构逐渐完善,内容却少有变化,重复且规范的内容四年一次地向世人传播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教义。
以深度、抽象为特征的仪式转向以平面化、直观性为特征的展演后,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急剧消退。注重视觉并以此来起作用的展演,甚至不需要美和崇高的吸引。人们将开幕式看作一场大型“秀”的同时,越发注重视觉上的冲击、当下的反应和即时的体验,大量通俗的娱乐性视觉符号冲击着人们对仪式的“凝神专注”。随着审美主体的生存空间被挤兑,其审美感知能力一步步走向弱化,人们对开幕式不再怀有敬畏和景仰的心态,而是娱乐、游戏、消费、享受的“消遣性接受”,从而抑制了其膜拜价值,消解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人们看到的奥运会是经过媒体过滤的奥运会,其对镜头的选择等使其对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剥离成为可能。视觉爆炸导致人们对视觉的需求不断攀升。于是,观众对没有达到一定强度的视觉刺激比如入场式和宣誓仪式就无动于衷。因此,越是包含丰富意义的内容越难以通过视觉形象得到强化,使得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深刻意义。在这个前提下,人们不得不节约注意力。长期以往,对奥林匹克运动内在意蕴的关注就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逐渐消亡。
3.2 艺术的“去精英化”
“艺术取代宗教,审美创造崇高”。顾拜旦坚持认为,艺术和体育的结合会产生新的崇高形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要以严肃和神圣来形成高贵的特质。大合唱和舞蹈等虽属表演范畴,却为仪式服务,所以在审美方面,呈现出崇高的艺术品位,也是将奥运会与单纯的锦标赛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因此,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秘密就在开幕式等仪式之中。[1]奥运会尤其关注和重视审美维度,并通过其为仪式服务的目的及其仪式意味,创造了体育运动与运动员的“宗教”,并通过这种“宗教”使人们“移情”从情感、精神上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进行交流,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
然而,进入展演时代后,艺术则面临着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商品生产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后,开幕式的艺术生产和消费也急切地向通俗和流行靠近,文艺表演也急于考虑是否盈利和是否吸引眼球,以保证其商业前景。电视为文化的“去精英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加之大合唱和团体表演等原有艺术形式的局促和脆弱,开幕式的文艺逐渐实现了大众消费,从而导致开幕式降低为普通的文艺表演,很难继续担当将奥运会与其他体育比赛区别开来的重任。毋宁说,这种区别已经在开幕式艺术的“去精英化”中彻底淡化了。
3.3 难以唤起奥运会所需要的特殊感情
开幕式的魅力还表现在对共同感情的唤起上。开幕式中逐步建立并承传下来的程序,调动了参与者的感觉和思维,使之对开幕式的主旨产生兴趣和情感上的感性认知,满足了人类共同情感的需要,使得人们达成了共识。知道或不知道下一步发生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观看或参与其中,通过感情的唤起和增强,便可吸引心灵。这种意识的力量,一度对强化奥林匹克精神意义重大。
同时,严肃的军事化风格把人们的情感和现场氛围定格在了庄严和崇高。顾拜旦认为开幕式是最重要的奥林匹克仪式,国家元首宣布开幕、宣誓、忠诚、骑士精神、国家荣誉感和体育运动的光辉等对于所有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来说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在从仪式发展为展演后,开幕式在唤起这种特殊感情上已然吃力,单纯的程序传承已经不能吸引受众。一方面,程序虽然固定,但引起关注的并不再是重复本身而是每次添加的不同国家或城市的特色,比如宣誓仪式虽然在重复,但受众更加关心的是哪位体育明星来宣誓而不再是重复的宣誓仪式本身;另一方面,奥运会与受众之间不再需要特殊的仪式情感,对“秀”的观看和接受,受众只需要准备好猎奇的心理即可,而不再是吸引心灵的仪式的重复力量。
3.4 传播和传承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的功能弱化
仪式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其一以贯之的作用,开幕式也不例外,既是人们对奥林匹克标识、仪式及其内涵、感情和信念的响应;又集合了艺术手段,创造和再创造了感情和意义本身。开幕式文化的存在形式原本是复制,程序作为开幕式中的一个惯性因素,是观众寻求认同最经济的路线和标签,当奥林匹克文化执着地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时,借助于开幕式可以变得更加容易。
展演时代,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在超大型“秀”场中实难寻找到自己原有的传播路径,电子影像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及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这种需要一定的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大大简化了从符号的所指到能指之间的思维过程,更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受众逐渐转向重图像轻文字、重直观轻抽象的具象性思维,与内在、深层的抽象的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格格不入。
3.5 小结
开幕式的形态结构是实现其功能的最基础条件,主要包括时空、器物、角色和行为。随着时空上仪式背景转变为展演空间、器物(火炬盆)转变为猎奇以及对点火者的重视、角色上对性别和不同文化的开放以及行为上入场式风格从军事化到民间的变化,开幕式的基本形态结构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无论从时空准备的变化还是行为以及角色的开放,开幕式作为仪式的基本形态结构从“封闭”到“开放”,已经从根本上脱离了仪式的封闭性。
另一方面,仪式的功能因此被颠覆,教育功能和传承功能弱化,感情唤起功能的减弱和艺术的“大众化”趋势使开幕式的高尚文化特质逐渐掺杂了“秀”过分迁就商业市场和迎合受众的特点,不再坚守严肃和崇高,致使开幕式传统功能衰落乃至消失,在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上难以完成其原有功能。
4 原因分析
4.1 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国际化是基本背景
奥林匹克运动在二战后是以名副其实的体育“全球化”为特点,除了走出欧洲和北美,更是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敞开了大门,也对女性加以开放并伴随着入场服饰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奥运会的开幕式,开放了其作为重大社会文化事件的场阈。随着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性已经越来越难以被奥运会尤其是开幕式打破,受众无须借助庄严肃穆的开幕式融入奥林匹克教义,其内部意义和信仰的语境被打破,越来越被“局外人”方便地在日常生活中获悉和理解,仪式性逐渐名存实亡,乃至丧失。
4.2 体育运动走向商业化是本质原因
作为全球命题的体育商业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奥运会。体育娱乐化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与其商业化运作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分不开的,这就导致了包括开幕式在内的奥运会的诸多方面不得不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首先是功能的替代。市场的参与消解了传统欧洲奥运会的高贵性和肃穆特质,有别于贵族的精英文化,追求利润这一唯一的“制度”改变了原有程式化的“阈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商业化完成了仪式本质上的颠覆。其次是整合方式的变革。商业化通过娱乐大众来完成受众的精神需求和整合,指向了利益认同、信息联系和互动参与,不再需要借助于仪式超寻常的力量来整合受众群体,仪式的地位由此弱化。
4.3 职业体育的展演本质使该转变具有必然性
二战后,随着运动员从业余走向职业,体育的展演本质愈发表现了出来。文艺表演和运动员的比赛在英语中都使用performance一词,与仪式一以贯之的重复不同,展演的本质虽然也是重建,但仪式内容往往事先知晓,历来不变,而表演不同,虽有规则控制,但内容尤其是结果通常不可预测,是对剧场的强化。如果说仪式是重复,那么展演则是重复行为上的多重选择,是对原有仪式程序不断拒斥和替代的过程。
职业体育一则由于职业运动员的出现,二则由于项目规则的极度细化,丧失了最初的实用性,转而变成了远离日常生活的技能训练,对其的观看变成了与受众日常生活并无直接联系的展演,具备了与观看文艺表演等同质的内容,为其服务的开幕式自然也不能避免类似的转变。
4.4 媒体的长驱直入是直接诱因
到五十年代后半段,电视逐步进入欧美寻常百姓家,通讯卫星的出现,又使跨洲进行电视实况转播成为现实。电视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现、放大、重放、慢放体育运动或定格于一组动作,为观众提供了现场肉眼看不到的细节和分析,更适合于体育比赛的报道。1968年奥运会首次使用彩电技术向全世界转播,许多代表团因此选用了颜色鲜艳的服装。五、六十年代,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文化传播工具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催化了体育市场,也促使举办国表现自己特点的方式变得轻松,并着意于取悦他者。大众传播时代,随着人们以及体育传播对大众媒体的依赖,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已将体育裹胁其中,并把自身的价值逻辑强加给体育,从而实现了对体育的主导。
仪式的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着力点变为作为外界的他者,毁坏了仪式着意于提升自我的品质,表面上看只是发生场域的更换,实则却是主流话语中的主置的更迭。如今的开幕式隔绝了受众与表演者的深层接触和情感交流,现代舞美、灯光、音响,使本来生活化的仪式不仅变成了受众猎奇心理的满足,而且使其从“被动的收听者、消费者、接受者或目标对象”的直接受众和大众受众转向了“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和交谈者”的扩散受众[11],新的观看模式尤其是网络等的日常普遍性,也日益如火如荼地挑战了开幕式作为仪式的特质,开幕式必然要从肃穆高尚走向开放的“对话”。
4.5 政治意图的淡化促进了转变的发生
二战后,奥林匹克运动遇到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东西方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抗衡,冲突扩大到了体育场内,也间接促成了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的转变,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宣誓等纬度的变化。然而,奥林匹克运动一方面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反作用。即使政治影响到了入场式的数量和质量,也恰恰是因为政治环境的恶劣,人们才更倾向于在开幕式中寻找奥林匹克运动所宣扬的和平、团结和友谊。正因为如此,能够表现奥林匹克运动独特气质的文艺表演在这个阶段才日益发展壮大。
然而,这种壮大虽以为奥林匹克仪式服务为肇始,之后“退仪式化”的发展却是奥林匹克运动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所难以扭转的。轻松欢快与娱乐、猎奇只有一线之隔。从另一个角度,毋宁说政治虽然隐身了,取而代之登上历史舞台的文化及其表演方式的力量反而更为强大。
5 结束语
作为社会的记忆熔炉,仪式是记录社会文化变迁的显微镜。开幕式自然也不例外地记录着奥运会发展的细微脉搏,在构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被历史所构建,完成了从仪式到展演的历史转变。这种转变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功能的变化,这主要是由其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的变化所引起。其中的影响因素虽然颇多,却非断然独立,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开幕式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投射了深深的社会文化烙印,通过开幕式的这种变化,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奥林匹克运动在二战后的发展轨迹。虽然无须哀叹,因为人人都在享受这种变化,却也不得不警醒地了解到此奥运已远非彼奥运,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不应只走乐观路线。
参考文献:
[1]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一百年:思想――主席――成就(上、中、下卷)[M]. 北京:中国奥林匹克出版社,1998.
[2] (澳大利亚)K. 吐依,A. J. 维尔. 真实的奥运会[M]. 朱振欢,王荷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任海.顾拜旦与奥林匹克仪式[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8-10.
[4] Official Olympic Reports. 省略.
[5] Moragas I Spà, M., MacAloon, J., & Llines, M. (Eds.) (1996). Olympic ceremonies: Historical continuity and cultural exchange[M]. 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6] Sullivan, S.P. & Mechikoff, R. A. A Man of His Time: Pierre de Coubertin's Olympic Ideology and the Via Media[J]. Olympika, 2004, 13: 27-51
[7] Pitsula, J. M. The Nazi Olympics: A Reinterpretation[J]. Olympika, 2004, 13:1-25
[8] Hanley, E.A. The Role of Dance in the 1936 Berlin Olympic Games: Why Competition became Festival and Art became Political[J]. Cultural Relations Old and New: The Transitory Olympic Ethos,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Olympic Research ( 2004): 133-140
[9] Walter Borgers, From the Temple of Industry to Olympic Arena - The Exhibition Tradi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J]. Journal of Olympic History, 2003, 11(1): 7-21
熊红梅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涿州072750)
摘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关键。在离退休工作中,管理不能单独存在,服务也无法脱离管理。离退休工作片面强调管理,则无法得到老同志的认可和支持,片面强调服务则会管理上形成漏洞,给离退休工作带来影响。正确认识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是每一位离退休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管理和服务
正文:
管理和服务是离退休工作永恒的主题。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冲突,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管理和服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离退休工作内容,从我们各基层管理服务站的名字上(新安离退休管理服务站)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日常工作既有管理又有服务,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关键。结合几年来的离退休工作实践,从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上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如何解决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矛盾,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离退休工作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
在《辞海》中,管理的解释为“办理、解决、治理、处理、执掌…”;服务的解释为“办事、供职、任事、任职”。不难看出,管理和服务在履行职责、为他人提供方便等方面存在着共性。但是,我们也能看出管理包含着约束、控制,这与服务的内涵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和社会单纯的服务行业、管理行业不同,老同志既是离退休工作部门的服务对象,也是管理的对象,这种双重关系决定了我们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工作理念的特殊性。在离退休工作中,管理不能单独存在,服务也无法脱离管理。离退休工作片面强调管理,则无法得到老同志的认可和支持,片面强调服务则会管理上形成漏洞,给离退休工作带来影响。正确认识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是每一位离退休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二、离退休工作中管理和服务的最佳平衡点
在离退休工作中,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就要根据不同层面上对象、环境、条件的特点,通过工作上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在管理和服务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两者能够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断提升离退休工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三个层面上理解和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在管理和服务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在离退休工作部门的机关层面上,抓好管理是工作的“主基调”。离退休工作部门的机关,是从事离退休管理和服务的中枢,它具有管理服务、组织协调等多项职能。机关在贯彻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形成各种管理措施,通过下发文件、开展活动、召开会议等形式,将各种措施落实到基层。一个措施是否实施有力,需要机关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协调和服务。这里的服务主要是机关对各基层管理站之间的、为了有效落实措施而对其进行的帮助和指导,这也是属于广义范畴的管理。离退休工作部门的机关部门,应该把“管理”这一职能摆在首位,机关工作人员要唱好管理的“主基调”。只有提高了机关的管理水平,才能提升离退休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科学的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基层搞好管理和服务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切实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凡事要率先垂范。作为管理科,不仅有对公司所属各离退休部门的指导职能,出制度、拿方案,还要对涿州各管理站4000余名老同志的健康体检、文体活动、特困救助、关系划转、节日慰问金统计等关系到老同志切身利益的日常具体工作出制度、拿方案、规范工作流程。如果管理上没有思路、没有创新,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一定难度。
机关要重管理,是不是就可以忽视对离退休人员面对面的服务呢?答案是否定的。机关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无法经常性地参与对离退休人员的直接服务,但是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注重深入基层,深入老同志中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开展管理、制定措施打下基础。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开展的以“进千家门,听千家言,知千家事、暖千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四千”活动、老同志健康体检活动、“电话系真情”慰问联系制度等等为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离退休人员之间搭建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在活动中,机关各科室要对自己承包的管理站的老同志进行走访慰问、体检值班、健立定期联系制度,了解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当前开展的HSE联系制度,处机关各部门还组成调研组,深入到7个管理站在老同志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广泛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机关人员直接为广大老同志服务的举措,不仅达到了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的目的,同时也为机关人员与老同志交流思想、学习经验、增进感情提供了良好机会,有利于促进离退休队伍的和谐稳定。
在离退休基层管理站层面上,既要当好管理的“二传手”,又要当好服务的“主攻手”。基层管理站是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一线。从管理方面看,基层管理站是机关各种措施、制度的执行者,管理站开展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水平,直接反映着全处离退休工作的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和工作水平,可以说管理站是机关各项管理措施的“二传手”。当好“二传手”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做好规定动作的“二传手”。这是指上级的指示精神需要原原本本向下传达,其步骤和计划应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抓落实。二是做好自选动作的“二传手”。对于那些灵活性较强,需要根据各站工作实际加以落实的管理制度、措施等,基层管理站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贯彻落实。和体操运动员一样,自选动作有时更能显示基层管理站的管理服务水平。比如今年的七一党员活动,在管理处党委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各管理服务站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89周年“五个一”(制作一期宣传橱窗、举办一次“夕阳红”志愿者义务劳动、悬挂一条宣传标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发放一本“五先”集体先进事迹宣传手册)系列活动,在完成以上规定动作的同时,永安管理站还举办了一台以歌颂党、歌颂人民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文艺晚会,老同志们自编、自演为建党89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自选动作充分展示了基层管理站有思路、有创新、有举措。
从服务方面看,由于基层管理站直接面对老同志,工作人员就是对离退休人员服务的“主攻手”。服务质量的好坏在这里一目了然,老同志对离退休工作的评价往往是来自于服务。因此,抓好服务成为基层管理站展示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处常年坚持 “走访慰问不断线”、“志愿者上门服务”、“大力倡导亲情服务”等工作理念、方法以及“创建最佳活动室,争当优秀服务员”活动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处基层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提高。
在离退休自管区层面上,应该把服务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如果说机关是“中枢神经”,管理站是 “主动脉”,那么自管区就是管理服务的“毛细血管”。这些地方如果活力不足,与“主动脉”循环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转。所以,要想方设法让自管网络健康的运行,把服务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把温暖和关怀传递给每一位离退休人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抓好党支部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离退休党员按居住楼群分别编入各党支部,形成了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位一体”党员管理网络,在健全自管网络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了管理网络的建立、协调、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利用网络及时传递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训,选拔任用一批能力强、威信高、有责任心、踏实肯干的老同志,充实自管网络的骨干力量,同时适当增加支部书记、区楼长的补助,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激励,充分发挥老同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不断体现网络管理的优势。今年6月份,在公司上下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时,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组织了党支部书记、支委培训班,邀请了中国报业协会全国老年报分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老年报社总编辑李元教授给老同志们讲解了如何搞活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党支部思想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做好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的信心。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专家李军老师还给老同志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老年心理课,以及如何更好地度过老年生活。培训达到了党建理论素质和知识能力双提高的目的。
三、管理制度化、服务标准化,是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的统一
离退休管理服务对象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在日常管理服务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意见。这时,我们要仔细分析问题的根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方法、弥补不足。作为离退休工作人员,在工作实际中不仅要听到老同志对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意见,也要听到基层工作人员的抱怨。老同志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服务应该更加周到、家庭实际困难无法解决等方面;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老同志不理解而引起的矛盾,拿他们的话说“管严了,会引起老同志反感,甚至有的老同志认为管理站只要为我们服务就行;管松了,会影响整个队伍,让队伍管理的难度加大。有时候,明明服务得很到位,但老同志还是觉得不满意。”这些问题其实大多是因为管理和服务发生了冲突和矛盾而引起的。如果解决了管理和服务的矛盾就可以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的管理服务水平也就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管理和服务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才能解决呢?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标准,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今年,离退休管理处社区职能的划分,管理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离退休管理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包括《基层管理站工作标准》、《服务员工作标准》、《活动室管理标准》和《岗位职责》。“三定”工作的制定和实施,使基层管理服务更加规范有序,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遇到问题,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该不该管?该谁管?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对于老同志应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该怎么服务?服务达到什么标准?离退休人员可以对照制度和标准评价和衡量管理服务的水平,不再象以往那样对工作人员进行没有依据的评价,从而避免了挫伤工作人员积极性以及和老同志发生误会等情况的发生。
在日常工作中,离退休工作部门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还注意我们教育引导老同志转变思想,使他们从内心接受“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尊重管理才能享受服务。”在活动室建设上,把文化品位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加强活动室软硬件建设,精心办好、办活宣传栏,张贴立意新颖的文明标语等形式,把活动室的功能从单纯为老同志开展活动拓展到教育、影响、提高老同志层面上,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环境,让每一位老同志都感到自己是优美环境中的一分子,激发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室各项管理规定。新安管理服务站的“远离烟草、指留兰香”、“快乐自己回味、安静留给大家”等提示语让人倍感温馨。
四、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管理中强化服务,是处理管理和服务关系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