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企业管理

第1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家族制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变迁

一、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的特点

1.企业用人机制。由于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血缘的概念,将没有血缘联系的人视为外人,不予信任。家族作为组成社会和国家的基本单位,其中单个的“人”脱离了家族这个集体便无法发挥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上仍保留有这种观点,对家庭内部的人更加信任,沟通交流也更加方便。因此,家族制企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企业中的一些重要职位都是由家族中的成员来担任,家族成员在企业员工中也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使得大家在工作时因为天生的血缘关系而更有凝聚力,互相之前更为信任。2.企业管理结构。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一种先天的情谊,存在着长幼尊卑、贵贱亲疏的伦理关系,以亲情为纽带,所以家族制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简单。由于家庭成员间不需要很高的薪水或福利维系关系,聘请家庭成员担任管理层可以为创业初期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资源都匮乏的企业节约一大笔开销。3.企业产权关系。家族制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一位有强大人格魅力和企业家才能的、家族中的佼佼者,他所开创的企业管理机制高度集权,结构简单,任人唯亲,规范规章少,正式程度低,业主的权威不容侵犯。在这种情况下,该业主更倾向于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身兼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等多个身份。并且会将自己的心血直接传承给后人,家族制企业往往依靠家族关系决定继承关系。4.经营决策机制。家族制民营企业的内在凝聚力,更多地依赖于伦理关系和亲情纽带,通过家族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企业的发展。由于高度的集权机制,加之没有复杂的董事会管理结构的制约,最高决策者的意见可以很快地被贯彻执行,效率较高。同时,这个决策者也将一个人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在当今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低,这样的家族制经营决策机制保障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成本较小。

二、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的弊端

1.员工选拔不能任人唯贤。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为了企业的健康持久性发展,企业必须建立良性的人员选拔及储备制度,任用真正适合的员工。但是,在家族制企业中,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直接任用家庭成员,而并不考虑其是否可以担任这些职位。这些亲属职工依靠自己的血缘关系,不思进取,甚至成为企业的蛀虫。而有能力的非亲属职工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会离开企业,使企业失去大量优秀的人才。2.企业筹资渠道单一。家族制企业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权力外流,其投资者往往大部分都有亲属关系,这就导致企业的运营资金极为有限。而众所周知,建设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这样单一的资金筹措方式一定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力。3.管理结构不规范。在家族制企业中,企业管理受个人意志影响严重,没有完整科学的管理章程约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4.决策机制过于草率。前文提到,家族制企业的决策者往往是家族中具有权威地位的某个个人,其意见将被完整的贯彻执行。由于没有完整的决策机制,导致“一言堂”的现象,即使出现了错误的决策,也没有一个审核机制去完善。容易产生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重大问题。

三、家族制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变化的途径

1.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家族制企业的产权关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矛盾的根源,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如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将私有的家族产权放归个人,以股东持股的方式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吸收社会资本,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2.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的标志之一就是完善的管理机制,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董事会的形式进行企业的重要事项决策。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言堂”现象,使企业的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在董事会下设置总经理职务,负责管理董事会各项事务。完善企业相应的工会和监事会制度,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3.建立健全用人制度。3.1改变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在传统的家族制企业中,家庭成员是聘用员工时的首选,这导致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进入企业。想要完成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变,必须完全放弃任人唯亲的人才选拔机制,在社会范围内选拔真正合适的人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让员工们尽心尽力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之中。3.2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在社会上广泛招聘员工后,员工之间没有了亲情的纽带,此时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方法进行对员工的激励。企业应帮助员工设定合适的目标,对业务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在公司中有归属感和成就感。3.3引入竞争机制。为促进员工更好地工作,还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不仅要加强外聘员工之间的竞争,更要加强原家族成员与新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家族成员意识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在竞争的激励下,有助于有才能的员工不断提升自己,发挥出最好的工作状态。而能力较低的员工,无论是否是家族血缘关系,都将被企业淘汰。由此,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淘汰制度。

参考文献:

[1]陈高林.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J].管理世界,2003(10):174-175.

[2]杨建华.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J].博论社区.

[3]冯万贵,夏雯,金雷法.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

[4]刘文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

[5]韩文国.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2.

第2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重视形式,忽视本质。长期以来,企业对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也有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2.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重设计,轻教化。企业热衷于企业文化展示,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改变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3.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重眼前效益,缺长远规划。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 远规划。二是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4.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重接受和服从,忽视员工的能动性。一是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二、构建企业管理文化的措施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管理文化体系,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创立特色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要创立自身的文化特色,就要对企业的背景深入分析,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要分析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曾经做了哪些自觉、不自觉的工作,对企业过去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具体工作要细化,要仔细梳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每一项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只有做好了这些背景分析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

2.梳理提炼核心文化。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是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企业的核心理念要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对员工产生激励力。一是提炼企业的愿景,很多企业在做愿景设计时,目标过空、过大,不切实际,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定位分析。要在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愿景。二是提炼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决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基础,要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就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深、做细。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客户要形成一种亲和力、吸引力和形象力,此时企业文化是一种大家庭文化,对员工是一种小家庭文化,对员工要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3.强化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来以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员工进行强化,做到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参与,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形成人人得以贯彻的理念。要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使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需要以一定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体现和强化,对外可以进一步传播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增强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文化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

4.认同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生根,把文化力转化为竞争力,这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空谈。一是典型人物的树立、学习和推广。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企业文化时有积极的、具体的榜样;通过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使员工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的核心理念。二是开展各种评优活动。通过在员工中开展各种评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在员工中树立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员工只有理解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自觉地将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第3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第一,不断的运用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加强内部管理,从而达到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目的,从而能够提供相关的经济效益。第二,管理会计研究对象一般分为两种,即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直接在经济活动中公司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密切相关,管理会计方法方面的相关的理论,一套理论和方法系统的收集、整理、分类、处理、分析这些数据报告;间接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为一个完整的描述轨迹规划的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信息系统,企业在未来发展情况,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运行结果。达到预期目的。第三,控制计划,管理会计信息处理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系列方法成为一种比较特别的手段。

二、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信息成本高

鉴于目前自身情况,企业承担信息的成本相对也是比较高的,在现代市场交易以及相关的情况,压力比较,交易成本困难。现代企业处于平等地位的小信息在同一个大企业交流。在企业的国际化中,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威胁。有关规划管理会计,决策的主要方法,绩效评价中相应的的应用控制以及相关的许多复杂的公式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仅仅依靠实际工作者,记忆及手工计算,不仅成本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滞后。为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管理软件,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迫切需要,标准化程度低,软件开发是无奈。

2.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与实践脱节严重

现代企业管理是最终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的共同特点是,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成为现代企业,导致功率控制在别人的手里,足够的知识和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人共同研究的缺乏,不知道很多关于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哈尔滨医药企业管理的存在,往往以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现代企业通常集中在财务会计中,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做账户,账户,会计,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已成为不必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的工作人员,一些分散的条件下,没有一个是不。管理者不了解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使其难以在会计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会计还没有用于企业有限公司,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企业资金管理不严,资金闲置或不足。由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现代企业存货控制薄弱,很长一段时间,许多紧迫的,库存管理成本非常大。

3.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现代企业管理者选择不公平,会计人员是非常严重的,像他们的亲戚被任命为财务会计人员,现代企业招聘会计人员从会计社会兼职,这些兼职人员,以便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正常发展,许多专业的管理会计工具的实施不能在企业。此外,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的流动性比大企业的会计人员,变化频繁,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在现代企业工资收入普遍不高,能够不断的自己口袋里情况很少,少社会培训以及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知识完善,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强沟通,实现有效配合,确保审计项目能够在指定时间顺利完成。最后,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财务审计部门应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审计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掌握审计管理的基本流程,获取详尽的财务信息资料,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估。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争取企业人事部门以及纪检部门等的大力支持。此外,针对那些重大审计事项以及突出的违法行为,必须在短时间内与国家审计机关联系,促进其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达到节约审计资源的目的,推动企业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4.实行防错纠弊,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生存发展环境,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也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激增,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保证审计任务按时按量完成,同时保证良好的审计质量。一方面,实行防错纠弊操作,促进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发展。针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减少管理漏洞,及时消除隐患,避免出现各种现象,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欺诈问题以及舞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确保企业财产处于安全状况,这也是企业内部人员实施内部财务审计的关键内容。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行为管理,推动其逐步走向规范化,确保企业相关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资料质量的提高,以便保证国家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审计效果,综合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原始底稿等,不断强化审计基础工作,避免企业审计在开展过程中的真实性受到干扰。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规范企业审计行为。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审计质量监督员制度等方式,促进审计质量以及审计效果的有效提高。

三、结语

第4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毫无疑问,在这个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得到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那么加强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就是重中之重。接下来,也让我们了解一下企业文化具有哪几大的功能:

1、导向功能:简单而言,企业的运营需要一种共同的价值尺度、信仰信念出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更是一种企业精神。它作为一种感召力,对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具有引导作用,为企业在市场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的实现。

2、约束(规范)功能:我们都知道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意识产品。具有非正式的、非强制性。它对职工规范性和约束性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言行、产品的形象上。当人们处于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会干到心里平衡或者满足,因为自身合乎准则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赞扬。同样,当被否定和不认同时,则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产生影响,使员工在工作中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3、鼓励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转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励和鼓舞员工。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使员工更努力的发挥个人能力,朝企业目标不断进步。而这种激励作用也正是使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增强和加强企业部门凝聚力的不二选择。

4、潜移默化功能潜移默化功能又称为辐射功能,作为企业文化的最后一个功能,也是最能体现企业发展好坏的一个标杆。我们都知道一个出色的企业,要通过自己的方方面面展示自己的优势,包括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的模式理念及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果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优越性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印象。然而这些方面不是一朝一夕就被认可和肯定的,它是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被熟知和了解,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不仅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旗帜。其次,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企业管理?顾名思义,管理就是指人们通过组织、策划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达成某种目标的整个过程。而企业管理则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涉及到方方面面,从项目产品、资金、技术、设备、工艺、作业流程,乃至文化制度、人力资源都包含在内。那一个企业如何把所有的对象都糅合在一起运作。那么,就需要企业管理!那在一个企业中企业文化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人通过经营企业的理念、方式等达成的共识用于教育新成员的一种方式,当这种方式获得员工认可和肯定之后,再将员工的所有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具有人文色彩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熏陶是留住企业人才的根本。在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变成人才的竞争。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对企业管理来说,大量优秀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留住人才能?当然高额的薪资对人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是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作为留住人才的尺码,对员工来说,只会没有归属感,如果遇到更高薪资的单位,更会出现“跳槽”的现象。如果对于公司而言,不能留住人才,那么所谓的人才培训计划、出国学习机会等一系列投资都成了空谈。如此一来,企业员工的能力与技能得不到发展,企业也必将无法创新与突破。与此相反,在一些发展相对较好的企业中,员工的自身能力的提高、精神需求的满足、未来发展前景等如果被企业已经完全规划,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那么,这样的企业吸引力是可以被预知的。当然,一个有魅力的企业领导团队,也是笼络住人才、使员工被一种精神力量折服并为其服务的根本。

2.企业的战略布局离不开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那么就需要完整的经营思路、严格的制度规范、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紧张局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都在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和方法调整战略发展模式,使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和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在这种全球化的浪潮中,创造出一个稳定、和谐的文化氛围,是企业在这种激烈竞争中寻求到更加可靠的合作伙伴。让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同在中强大。正如迈克尔•波特说,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法。

3.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营销模式的完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营销。在企业营销中,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使员工和顾客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并且帮助员工在公司形象中拥有重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员工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给客人一种信任感与依赖感,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而在这个过程中,顾客也会通过他的关系人群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企业的相关信息,最终为企业建立一种口碑。这样在买卖双方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和沟通信息的渠道,和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增进企业的影响力。这也体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的一种沟通上的技巧作用。

第5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企业只有获利才有生存与发展的可能。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对有限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方面的配置预先做出合理的规划,把涉及企业目标利润的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影响目标利润实现的各因素都发挥出最大潜能,避免因出现“瓶颈”现象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是企业管理者所必须考虑的。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从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企业的短期预算到资本预算、研究开发费用预算等企业的中长期预算,都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进行编制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确定目标利润时,必须把握市场动向,着眼企业全局,科学地进行预测,将有关企业过去浪费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使现有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交替运用中,选出一种最佳的预算方案,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合理地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努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使企业的行为符合市场的客观需求,更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2、明确工作目标,激发工作积极性。

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目标利润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这些目标就成为他们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同时,预算的编制过程也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循环,企业高层领导者制定目标所提出的主要设想和意图,以及达到目标应采取的方法和激励措施都明亮化,使全体员工(包括高层领导者)都明确自己在特定时间的工作、收入等各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和努力的方向,了解把握本部门的经济活动与整个企业期望获得的利润之间的关系,促使职工想方设法从各自的角度为完成企业的目标利润而努力工作。企业预算期间的目标利润具有一定的内激力,当遇到困难或阻碍时,它能激发员工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一步步接近目标利润时,它给人以鼓舞;当目标利润得以实现时,它又给人一种满足感、荣誉感与归属感,推动员工向着新的目标迈进,可以全面调动职工为此而努力的积极性。

3、使企业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润,它是在继承企业传统预算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实施该模式,企业高层管理者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制定企业的目标利润,并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目标利润通过预算编制得到具体的落实,预算目标的约束作用与企业的激励机制相配合进一步激发预算执行者的工作主动性。一般情况下,预算一旦编制完成,是不能随意修改的,具有一定的刚性。在实施过程中,预算是限制和约束执行者行为的标准,推行该模式使高层管理者从事无巨细的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把握企业全局。预算是管理的载体,管理者通过对目标利润的控制实现了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间接控制,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使管理者既能把握全局又不失控制,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4.使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协调一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会变得庞大复杂,这些组织机构的业务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目标利润是管理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统帅着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在对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以目标利润代表企业整体的最佳经营方案,使各级各部门都能了解到本部门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看到自己部门的活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障碍和阻力及薄弱环节等,以便区别轻重缓急,从而达到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

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企业把实现目标利润所涉及的各种资源的取得与运用都编制出详细的预算,并把预算作为控制各项业务和考核绩效的依据,以此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环节的业务活动,减少以至消除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使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平衡关系,用较少的劳动力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循环,有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各级主管和职工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为采取统一行动创造条件,形成一种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有纪律、高效率的整体。

5.使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强化。

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控制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目标利润的预测、确定与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预算本身就是一种硬性约束。该控制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经济活动的状态计量、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等。预算一经确定,就必须付诸实施,各部门都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结果与预算进行对比,及时揭示实际执行情况脱离预算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这样控制有了标准,考评有了依据。由此可见,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控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预算是企业实现目标利润的根本保证。

第6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内容

当前时代是以信息和文化为基础的时代,相当多的现代企业应当顺应天时,把握好文化运筹力,以惊人之速度在本领域市场中快速崛起。比如,松下公司员工对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高校、海尔公司的真诚到永远等鲜明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是成功的管理文化范例,让我们能够有必要对管理经验形态上的企业文化,即管理文化开展探讨和展望。

一、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观念

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的文化观念。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经济,缺乏竞争就会缺乏动力。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条件之下,企业的竞争不但体现于国内,而且还遍布全世界。企业经营者及其成员一旦缺乏竞争观念就会造成缺乏动力。而我们所提倡的是一种公平的正当竞争,而不是依赖垄断特权来参与的竞争。企业经营者既不能回避竞争,又不能实施不公平竞争。为此,必须树立起合理的竞争文化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构建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大量企业在民主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家长制管理企业到处可见。因为缺少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一些企业的管理监督纯粹流于形式。这种现象之产生并非是偶然的,这和我国长期以来封建家长制密不可分。为此,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树立起民主管理的观念。同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加强学习,以相当的高度把握环境之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平衡,并落实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发展战略。经营者一定要有主见,将自身主见和专家智慧、群体智慧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三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如今,人类进入到了以知识为主体的时代,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企业十分重要的竞争力。企业经营者一定不能忘记这个时代之本质特征肯定是以人为本。企业一定要形成尊重知识与珍惜人才之氛围,企业应向人性化努力,加强下级与员工间之感情,并妥善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让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整体。当然,以人为本一定要注重于创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均要创新,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人始终是企业管理当中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对内,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员工与尊重员工,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外,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客户,树立起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二是积极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管理文化理论把重点转移到了群体行为上,只有做到员工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让企业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所以,应当将最大精力集中在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上。三是要将硬管理和软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硬管理主要指依赖于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并运用行政命令开展刚性管理,同时它也包涵了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物质手段。而软管理则是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以培育良好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较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管理文化对于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能够起到愈来愈显著的作用。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推动力量,我们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多维权重的部分共同构成的,管理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文化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与辐射力等。二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将逐步形成大杂交与大文化。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科技金融合作都在快速扩大,而且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国家与地区已经认识到培养国际人的重要作用,并作为国家重大教育方针而提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住在同一个地球村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一个以东方儒家文化和西方暴露文化的大融合与大杂交为特点的新型文化模式已经在亚洲地区形成。从四小龙的实践经验看来,它是成功的与有益的,而成功的管理文化正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它不仅优于传统意义上的东方文化,而且也优于那种纯粹的西方文化。三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尤其注重于人本管理和塑造良好的团队精神。现代企业对于客户之概念已有所延伸,主要可以分成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即企业员工与外部客户。通过企业管理,应当让企业的内外客户均能感受到满意,因而,现代企业提倡的是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完全以人为中心,注重尊重、关心与调动人所具有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发展本企业。同时,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真正的团队一定要具备以下三大要素,其一是要有共同之目标,能够共同创造出精心打造的产品;其二是全体成员都应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全力工作;其三是团队成员间,也就是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要形成相互认可与互相负责,并且共同遵守的契约。

参考文献:

[1]陈晓林.创新企业管理文化,推进企业诚信建设[j].湖北电业,2008,(5).

第7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人性化;协作化;创新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最近20年来,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国际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更新观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勇于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收益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为我国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二、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二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三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夏.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J].商业时代,2006,(8).

[2]杨金凤.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及其运用[J].领导科学,2007,(5).

第8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一、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释义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企业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的需要,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化技术和产品,获得与加工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管理等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机的“链接”与整合,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实现提高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过程。信息化促进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开发市场和创新管理的“程式”进行结构优化,合理配置企业人力、生产与市场资源,加速企业管理信息的纵横向传递、接受、加工与处理,将通过多项途径获得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密”式储存,准确、高效的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它充分凸现了企业管理集团的高度集中、信息畅通、科学管理、快速发展的综合性特征。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平台”。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与质量越高,企业管理的效能越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企业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

二、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企业内部主要问题。第一,管理信息化意识亟待加强。随着企业改制,所有权的变革,往往很多企业法人对管理信息化建设抱着“怀疑”与“等待”的态度,片面地认识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追“时尚”,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最多只能是起到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功效。因此,企业往往注重领导个体的主观思维与实践经验,轻视新型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应用。缺乏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出发,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对信息技术人才不够重视;企业整体信息技术使用水平较低;企业还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科学管理系统。第二,现代企业内部信息化运作处于初始状态。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认为配备足够的电子计算机并联网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了,因此企业就可以顺利地建立信息化资源,并获得所需要的行业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销售信息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等,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误区。重视企业信息化硬件投入与建设是必备的条件,但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化运作机制是关键。很多企业对解决好企业内部信息交互、物流重组、部门协作、信息规划、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处于初始状态。

(二)现代企业外部主要问题。第一,国内在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总体还处在落后的阶段上。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降低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成本和难度、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还处在明显的滞后状态,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环境。第二,企业网上信息互流、阅览、储存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开发应用、硬件维护控制、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文档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措施还不健全。第三,应用网络安全技术还不普及,如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网关(防火墙)技术等应用。第四,信息化法制建设速度缓慢,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企业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规范。

三、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加强对现代企业中信息化高级管理人才和骨干力量的培养,把信息人才的培养当作一种新的企业投资,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企业信息人才应具有多方向的企业管理领域、广阔的社会视野、敏感的市场感知能力、果断的分析判断能力。要重视与提高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在企业的地位,重视提高员工的信息知识素质和发掘员工的信息技术能力。企业应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竞赛、信息技术人才交流、信息技术人才资格认证等途径,切实加强信息人力资源管理。

第9篇: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管理 伦理

企业伦理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时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竞争焕发活力,依靠伦理而得以生存”;“优秀企业的秘诀在于懂得人的价值观和伦理,懂得如何把它们融合到公司战略中去”。强化企业伦理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是当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伦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

1.企业管理本身蕴含伦理性。一切管理活动本身必然具有道德性,企业伦理管理就是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管理和伦理都是通过“可为”和“不可为”、“应当”和“不应当”的明确表示来规范人的行为。管理中渗透着伦理的善恶评价,管理是通过对人们“应如何行为”的指向,起到具体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成功的企业活动必须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协调,使企业要求与利益相关者要求相协调。协调处理利益关系正是伦理所要回答的。同时管理的核心是决策,正确的决策除了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外,必须进行伦理分析,只有这样决策的可行性才具有坚实的基础。管理不仅要靠行政、经济手段管行为,更重要的管理职能是要通过发现、尊重、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发展。因此伦理管理成为管理发展的必然归宿。

2.伦理管理是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管理是由强制的和非强制的管理方式构成。政治和法律是强制的管理,但法律因其原则性不可能涵盖社会行为的各方面,同时法律的滞后性决定法律所调节管理的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性。伦理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通过社会舆论、习惯、良心、理想等发挥其管理作用,导引组织和个人进行社会行为时,以是否符合伦理道德为衡量和评判标准。伦理本质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内在管理。伦理管理是社会实施的道德管理方式,它调节和维系着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管理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管理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操作功能、整合功能,有着广泛的渗透性和义务本位性,展现出社会管理属性。

3.伦理管理是人性管理的内在要求。从对人性的认知态度看,“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伦理化管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管理要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以追求人和技术设备相结合为中心环节,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相统一为目的;要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不仅管理者是主体,被管理者也是主体,是管理实践、认识活动的主体。从管理的终极意义来说,人不仅是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而且同时也是管理功能、效益的受益者。人是管理活动内在的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和调解机制,人在管理过程的实现机制中具有主体自为性。现代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要考虑员工的主体性,促进员工人性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中使人得到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劳动工作的快乐与享受。只有这种符合人的价值追求的管理,才是管理的精髓,也只有这种蕴含人文精神的人性化管理,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

4.伦理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领导行为方式看,伦理化管理方式强调文化因素的中介作用,强调管理主体的影响作用,强调管理客体的主体化,主张通过顺应文化传统、创建文化氛围、以价值观为导向而实施柔性的控制,寓刚于柔之中,寓硬于软之中,组织秩序的有效化尽在自然而然之中。企业文化是员工们在企业中长期共同生活而自然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其精髓是企业价值观,它反映的是组织的基本观念及信念。企业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领域:真假、善恶、美丑。管理伦理反映的是企业”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因此管理伦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将浑厚的人文精神融会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从而创造企业活力与向心力。管理伦理在企业的形成和实施必然要通过文化建设这一途径。

二、实行企业伦理管理是管理思想的一种根本变革

1.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转变到实现经济管理与伦理道德的有机统一。传统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单纯从企业自身利益而非社会整体利益来看待企业目的。伦理化管理则把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所肩负的使命来界定企业目的,把通过合乎法律和伦理的方式提供增进社会福利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伦理经营有助于企业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并获得长期绩效。因为企业伦理作为企业内在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能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化解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形成一种企业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伦理氛围,增加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同时,企业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可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在社会上、市场上的角色、功能、责任、义务,为其正确处理企业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有利于绩效的取得和提高。

2.从以企业所有者为中心转变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赢。传统管理奉行所有者至上的思想。顾客、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只是充当了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手段。其实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企业重视伦理道德,使内部各方面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在工作中同心协力,并且在处理对外的伦理道德关系上遵循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就会获得各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伦理管理要求尊重企业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企业与国家、社区、公众、投资者、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处理好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企业员工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持的正确态度。伦理经营有助于企业吸引顾客、投资者、潜在的员工和商业伙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繁荣和发展。

3.从“手段人”“工具人”管理转变到“目的人”的人性化管理。在传统管理中,人被看作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手段,管理者试图通过满足人的某一方面的需要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现代管理应着重研究反映现代人性的人文价值。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对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方式而言,是一种根本性的超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它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的主体性是管理运作和实践的核心,与西方企业中的理性主义的物本管理方式相对而言,它注重对人进行深切的关注,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同时企业自身也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4.从依法管理转变到法律与道德并重。传统管理注重依法管理。实际上,要对管理全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仅有法规手段是不完全的,还必须同时具有内在道德的运行机制。现代企业管理既要遵守法律,又要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管理伦理是企业法规建设的有效补充。企业法规反映的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管理者的意志,具有强制性和外在性。企业如果奉行只要守法就行的原则,就不大可能去积极从事那些应该的、应予鼓励的行为,实际上也就等于放弃了对积极社会责任的追求。管理要保证能够提供符合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的谋取效益的方式和行为,避免人类的价值理想消融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中,这就意味着管理必须将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制度化、程序化。因此,建立健全管理道德运行机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管理道德制度化的过程。

5.从注重企业目标战略和结构制度转变到强调企业价值观。目标、战略、结构、制度一直是管理中的关键因素。随着管理与伦理结合,进一步凸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企业管理伦理是由行为规范构成的一个有机的规范体系,而管理伦理规范则是管理伦理得以实现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伦理观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价值观的简单汇总,而是企业所推崇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独特价值观。追求伦理的管理者通常为企业确立起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引导企业及其员工自觉地根据规范准则去调整自己的一切行为,激发起员工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企业伦理管理的基本对策

1.确立伦理经营管理新理念。21世纪是保护自然和以人为本的世纪,实行全方位的伦理管理成为21世纪的企业管理必然趋势和企业兴衰的关键所在。我国企业伦理管理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强化企业伦理管理将成为经济界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明确企业伦理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赢得投资者、顾客、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及企业员工的信任,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要树立”义利相融”、”义利统一”的社会责任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企业在各方面的社会责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构建企业内部伦理道德制度。企业伦理道德制度化是加强企业伦理经营的有效途径。构建企业内部伦理道德制度,应正确处理其与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环境、所有者、员工之间的关系,按照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公平以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统一的伦理原则将有关事宜进行细化,以制度的形式严格规定下来并切实执行。要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还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有效监督制度,包括法人治理结构、高层内部的监督、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矩阵式的横向监督等等。当然伦理标准在不同企业间具有差异性,符合一个企业伦理的行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因而伦理准则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后制定。

3.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质。组织道德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取决于管理者对组织道德责任的认识及其为提高组织道德水平所作的努力。管理者提高伦理素质,对整个企业伦理境界的提升具有表率作用。企业领导在进行决策和指挥的过程,必须依靠由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所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依赖由领导者的个人品德、能力、素质所建立起来的威信,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伦理管理的必然性并树立起强烈的建设意识,把伦理管理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来落实。管理者对自己的伦理责任要有明晰的定位;要强化真诚的服务意识,树立起清正廉洁、干事创业的人生目标;要形成主持公正、维护正义的价值取向;要养成言而有信、行而必果的行为作风;管理者要加强对自身的约束,模范地遵守企业伦理规范。

4.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从企业的生存来看,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存的基石。从企业的发展来看,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一要树立全员伦理建设观念,要通过全员伦理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强化企业员工的伦理责任意识,增强归属感,提高对组织的忠诚度;二要提炼企业精神,完善伦理守则,重视守则的全面性、明晰性、精确性,准确反映组织的伦理取向,突出公正、平等、诚信、创新、进取等重要的伦理范畴,在企业宗旨、服务理念、领导伦理、员工行为伦理等方面做出具体明晰的界定,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伦理体系;三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信息传递质量,通过选人、用人、绩效考核、突出伦理评价的功能;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典型示范,发挥促人、激人和育人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伦理功能。

5.注重决策管理伦理建设。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方法以财务决策为主,还要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伦理因素评价,从而对经济事项采取法律决策、财务决策和伦理决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后再做决定。企业的决策涉及到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从海外子公司到本国的职员、股东、社区、政府和顾客都要综合考虑。公平、诚信、平等、团结、协作等基本的伦理要求都要通过决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来体现。因此,现代企业决策要有科学的机制作保障,要有理性的分析作支撑,要有良好的沟通作基础,这既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内部伦理取向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