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远程教育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远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67-02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两者具有稳定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党的十要求全面落实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优秀运动员教育的期望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在不断攀升,而不同时代背景的运动员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也有所不同。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运动员文化教育危机和面对社会适应、转型带来的危机为指向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我们改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观念的传统认识,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理解不能单纯的或者是简单的停留在单一的“文化知识学习”的低层面上,而应宽泛的、全面的看待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要符合运动员成长的时代环境。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事关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也事关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提出运用远程教育教学的途径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以及更加连续、开放、全面和方便的文化保障体系。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3.3%,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84.0%(教练员问卷30份,管理干部42份,文化课教师33份)。
二、研究结果
1.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认识。《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看法一般,且各级各类调查对象的看法也明显不同。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定位于运动成绩的取得等显性指标,以至于他们对目前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还是普遍感到满意的,可以看出工作岗位职责的不同,追求的绩效与指标也不同,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注重运动成绩的取得,忽视了运动员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总体发展与规划。从事文化课教学的教师与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看法恰恰相反,如何调和我省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获取与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应引起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2.调查对象对现行文化教育体系的认识。科学、优秀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应该是生态的、持续的、和谐的,影响人的观念、提升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行为。在有效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同时,又能够对运动员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满足运动员文化学习需要及适应性的评价不高,改革运动员现行文化教育体系已成必然。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对于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来说,文化多样性亦是良好文化生态的必备前提。我国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早,特别是体操、游泳、乒乓球等项目,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竞技体育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运动员文化教育时,要运用动态的、连续的观点,把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具体的环境之中加以研究,注重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与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与反作用,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与和谐发展,这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三、构建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与新构架
1.构建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我国对运动员的教育管理通常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我省对运动员的管理。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不同时段,自然生理、心理状态则不同。不同的社会类型和不同的人群,其文化素质有所差异,但那也只是因为各自所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程度有差异而已。物质或精神同人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没有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或精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运动员是社会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和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员文化的核心,应该象征社会团结、奋进、拼搏的力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性质。而远程教育作为现代互联网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得运动员可随时随地借助当前互联网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学习。
2.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新构架。文化是文明的基础,只有人类文化的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时,文明才会产生。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逐渐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调研显示,当前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力度相当薄弱,存在着办学体制有待完善、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与师资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我省竞技体育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课题。
物质或精神同人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没有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或精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运动员是社会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和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员文化的核心,更应该象征社会团结、奋进、拼搏的力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一些新的特点。当前竞技体育中的文化教育由其内部自己办教育来解决,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结构不严谨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合理、科学和系统的文化教育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四、保障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远程教学系统架构设计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整合涉及面较多、层次较多、职能部门较多。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差异,导致出成绩的年龄也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保证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要接受不同学段的教育,推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多层次性开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我们将不同的学历和层次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给不同的教师,以此保障该系统的多层次需要。
对该系统的设计,我们采用B/S模式,将整个系统分为三层架构的方式,通过网页将客户的请求直接传递给用户。其具体的层次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五、实施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优秀运动员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力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应遵循历史性、社会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探索依托远程教育、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多种办学形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对上述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构建,整体提升了运动员自身的文化和素质,从而为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动力。同时能加快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重视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建立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我省实际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系统,确保优秀运动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木华.论运动员文化生态建设[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5):30-33.
[2]李江,蔡明明,苏新荣.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4.
[3]虞重干,等.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报告[J].体育科学,2008,(7):26-36.
[4]刘英梅.论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75-78.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设计 “五化”原则
一、引言
课程是教育机构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是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课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由教育教学诸多要素整合而成,包括目标、计划、经验与体验等,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课程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指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依据课程主题及学习者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学习者策划学习活动的过程。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任务设计、学习方法与策略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方法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积极为其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对于经验、知识与策略的积累、反思及升华。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与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将职业活动中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为主线,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培养企业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情境职场化、学习资源立体化、学习评价过程化”为内容的“五化”原则,在课程建设中凸显“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等特点,以促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技术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五化”原则
(一)学习目标能力化
学习目标明确了课程的出发点及归宿;学习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实际情况,学习者课程学习中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课程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特征;另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密切相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能体现出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设计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体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即学习目标能力化。个体的职业能力通常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如会计专业记账查账的能力、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能力,导游管理专业设计旅行方案、开展景区景点讲解的能力,软件技术专业阅读程序模型、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如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
学习目标设计应特别注重目标的可测量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外显的,明确、具体、可测量、可展示,不能停留在知道、理解、熟悉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注重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如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生产系统内设施布置的原则与方法,合理布置生产系统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定量工具编制各类生产计划,合理调节生产能力与实际需求的矛盾;能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的现场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生产系统正常运作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能运用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系统状态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生产系统的改进与完善。采用“能做什么”的方式直接描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备明确的可测量性、可展示性,对于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也非常有利。
(二)学习任务项目化
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载体。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
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习任务设计包括: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依托与支撑、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调整与适应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应该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以专业就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为起点,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选择课程内容,并以之为参照系对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筑造课程内容结构。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选用适于教学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将专业教学各知识点按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重新整合设计,凸显工作学习一体、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即学习任务项目化。工作项目可以是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项服务的提供或一个故障的排除等,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某公司填制货物报关单,软件技术专业为某客户编写web应用程序,导游管理专业接待一个大学生旅行团。以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活动中的各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可以在有目标的环境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行动化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建构,促进实践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拓展。
工作项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完整性等特征。真实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职业实践或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项目结果具有实际利用价值,是可使用的产品或可落实的行动方案。典型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体现岗位工作过程的突出特点,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综合性指项目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复杂度,需要运用多种领域知识和多方面能力、借助于多种可能的资源才可以完成。完整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解决岗位工作过程中的某一完整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的某一部分,学生可以经历并体验完整的行动过程,包括:咨询一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监控一评价,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职业体验、培养并锻炼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情境职场化
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方”。学习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是心理的、人工的(如情感环境、认知环境)。从空间布局来看,传统的教室(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布局多以教学为目的进行设置,更多考虑如何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掌控与指导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实现岗位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岗位工作过程的再现考虑较少。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不能有效感知外界环境对未来职业生涯所起的作用,也无法在心理环境中将“所学”与未来工作中“所用”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在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情境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努力创建与真实职业场景直接相关的学习环境,即学习情境职场化。如,为会计专业“会计实务操作”课程创建模拟财务大厅的学习场景,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课程创建模拟连锁超市采购部、物流中心的学习场景,为软件技术专业“j2me程序设计”课程创建模拟软件公司研发部的学习场景。在模拟职场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工作性行为取代了单纯的学习性行为,经验和策略的获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在工作过程中动态实现。
在教育实践中,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规模及数量上对真实职业场景进行一比一复制,“学习情境职场化”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一般的合作可以由企业投入设备、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是学校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深层次的合作可以是人才的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企业除提供必要的学习设备与场地外,还向学校提供培养模式、师资、技术等,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更深一层的合作则有可能是企业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与高职学院分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同时也分享办学效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职业院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学习资源立体化
从基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出发,学习资源是包括传统教材在内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教学材料的总和,以不同的承载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基于不同的使用主体。传统的学习资源有教材、讲义、习题册、补充练习、学习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活动手册
、辅导材料、复印材料、期刊、杂志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站、论坛、留言板、知识库、专家系统、学习软件、文本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幻灯片、电子表格、照片等一大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被广泛采用。此外,还有一些课程教学实施中使用学习资源,如授课计划、教案、学习任务书、项目说明书、引导文、练习册、工作页等等。
职业教育课程是整合了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工作过程的集合体,那么,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也应该能够覆盖课程全过程的每一阶段、整合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也就是学习资源立体化。如软件技术专业“j2me程序设计”课程基于软件公司研发部的学习情境,学习资源除通常的教材、学习任务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之外,还包括软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员工考核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开发标准——游戏策划文档模板、游戏设计文档模板、j2me手机游戏开发编程规范等;技术资源——参考手册、示范项目电子文档和源代码等;工作资源——开发平台、测试平台、测试软件等;人力资源——客户、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技术总监、部门经理等,其中人力资源角色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分别扮演。为更好地服务于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由封闭走向开放,立体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五)学习评价过程化
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并认为:职业教育的评价将由功利性向人本性的范式转变。传统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为主导,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都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关于学习者对知识与经验最终掌握水平的评价,忽视对与学生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过程化”,与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相适应,强调对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职业能力发展、渐进全过程的评价,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都将成为评价的目标。
在实施操作层面,评价方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评价主体:不应只是单一的由教师完成的“权威性”评价,而应该是双边的、多边的行动,学生参与,企业参与,社会参与……强调多边互动。二是评价内容:既要有体现学习任务完成质量的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成绩单,也要有体现个人素质及情商、心商、交际商、适应商的评价表。事实证明:在个人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贡献率大大高于智力因素的贡献率。三是评价方式: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为主的知识考试;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
三、结束语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用户兴趣模型;Ag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常规教学方式与手段,高校教学网络化已成为未来教学的一种趋势。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群体存在着个性差异大的特点,这对教学及其教学系统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现有的网络教学系统,虽然自身信息量极其丰富,但缺乏深入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方法和策略。个性化教学系统将直接关系到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其设计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缺乏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利用智能Agent技术特点并结合机器学习的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gent的远程教学系统,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能够通过学习用户的兴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Agent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智能Agent本质上就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程序,它运行于动态环境中,并具有较高的自治能力。它能够接受另外一个实体(如用户,系统或者机器等)的委托并为之提供帮助和服务,并能够在该目标的驱动下主动采取包括社交、学习等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的行动以感知,适应动态的环境的变化,并对之进行适当的反应。Agent的自主性使得Agent能够在没有用户监控和指导的情况下由自身的决策机制决定采取何种行动。Agent的学习性使得Agent能够学习用户的兴趣、爱好,建立用户模型,从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决策。Agent的社会性使得Agent能够与其他Agent进行交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若将这些特性应用到个性化的教学系统中,并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用户的兴趣模型,通过跟踪用户的学习行为,不断对用户模型进行更新,便能很好地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达到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
3基于Agent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的模型
为了帮助用户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及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以便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本文提出一种个性化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原型,如下图所示。个性化教学系统中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的兴趣特征进行提取、分析和处理,系统根据处理的结果自动提供给学习者符合其兴趣特征和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教学系统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全过程如下:
(1) 新用户注册及用户建模。教育平台的新访问者首先需填写好自己的基本资料后进行注册,成为本网站的免费用户,系统为该注册用户进行建模。
(2) 用户信息采集。当用户登录到系统,通过身份确认后,他可以主动向系统提交其兴趣爱好以及感兴趣的程度。同时在用户的学习过程中,系统的用户Agent开始收集用户请求,跟踪用户的学习行为,这里一般收集的信息有用户学习课件的类型及时间、点击的URL、表单填写的情况,以及做作业、考试的过程和结果等。采集到的数据被送到用户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预处理和归一化。
(3) 兴趣过滤。兴趣过滤Agent根据最新采集的原始数据结合用户兴趣模型进行个性分析,产生结果,同时更新用户兴趣模型,并将结果送往管理中心。
(4) 信息推荐和再学习。管理中心根据个性化信息和用户请求对原有网站课件信息库发出调度命令,将用户最需要的课件信息推荐给用户。
4个性化教学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用户兴趣模型是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的核心,它决定Agent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和更新实质上是追踪于用户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学习的行为,通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来逐步明确用户兴趣的一个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4.1用户模型的建立
用户模型的建立就是从用户的行为和信息反馈中归纳出可计算的用户模型的过程。用户兴趣模型的学习算法是:智能Agent跟踪纪录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学习课件的历史,从大量的数据中统计、分析和计算得出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这样用户模型就会在用户的远程学习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修正和变化,并且始终进行下去,以此来感知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变化。下面是用户模型的学习算法。
if(user login){
if(notexist personal)
{
初始化用户兴趣模型库
收集用户感兴趣的所有课件概念
修改用户兴趣模型库
}
if(user action information){
追踪用户行为
计算用户对某个课件概念的兴趣度
获得用户的访问日志信息
修改用户兴趣模型库
}
}
综上所述,用户模型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信息需求的特征,另一个是用户经常性的网络行为特征。其关系模型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4.2用户兴趣度的计算
在个性化远程教学中,用户对概念的兴趣度是一个反映用户个性化信息的重要指标。因此兴趣度的计算是用户兴趣模型学习算法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涉及到很多问题:用户兴趣是如何变化的?如何判断用户对某个信息是否感兴趣?也就是计算兴趣度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 用户兴趣随时间的衰减
用户兴趣度的衰减计算是基于以下假设的:
假设1: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在没有外界刺激改变它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之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为此,我们设计衰减因子 ,passedtime为逝去的时间(单位为秒),time为一常量,等于一年(每月按30天计,单位秒)。公式表明,一月后,用户兴趣度将衰减为原来的92.8%,3个月后为原来的45.9%,一年后为原来的9.9%。由此得到随着时间的流逝用户兴趣度变化的计算公式1为: 。Interest(p)为用户原来的兴趣度, 为变化后的兴趣度。
(2) 外界刺激对用户兴趣的影响
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人的兴趣变化是跳跃式变化的,它对新生事物的兴趣总是很大。
假设3:在决定用户兴趣的诸因素中,用户反馈最能反映用户兴趣,访问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远近次之。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如:驻留时间、浏览速度等。
为此,我们给出用户兴趣度变化公式: 。 为兴趣变化量。其中影响 的因素有:
(1) 用户对系统的反馈意见。本文我们将用户兴趣按细粒度进行划分,分成4个等级: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缺省值为一般,数据值为0,很满意为2,满意为1。用户不满意时结果被自动删除。
(2) 用户最近的学习行为距离现在的时间passedtime,很显然,用户很久以前的学习行为和刚刚完成的学习行为,后者更能表明用户的兴趣所在。
(3) 还有一些隐含的因素,如用户浏览行为、浏览页面的长度及驻留时间等。
于是,我们总结了兴趣度变化计算公式2:
(公式2)。公式中, 、 、 是三个函数,它们将所有的因素都规格化成一个可比量。
; ――公式3
; ――公式4
。 ――公式5
公式3中,evaluation取值3,2,1,0。 取值1,0.7,0.3,0。 中fixedtime为一个月,则一个月后 取值约为0.1,表明用户对概念已经不感兴趣。公式(2)中, 、 、 为以上三个因素在影响兴趣度变化两种所占的权重。它们必须满足 + + =1。经过计算, 。
4.3用户兴趣度的计算算法
总结以上论述,可得到用户兴趣度计算算法如下:
Computer(interest){
计算衰减因子
对用户兴趣库中的每个课件概念计算兴趣度Interest
访问用户日志{
Interest=Interest+
}
}
4.4小结
通过这种建模方式建立的用户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用户的学习兴趣变化,利用相应的算法可以很好地汇总用户的兴趣,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结束语
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教育界、教育技术界以及计算机界如果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研究网络教育,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技术和劳动,我国的网络教育必将走在世界前列。Agen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根据现有网络教学软件的不足及智能Agent技术的特点,智能Agent技术在网络教学软件中得到广泛应用将成为趋势,我们对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将继续进行,以期提高现有网络教学系统的智能性、适应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增加人性化色彩,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军. 网络教学中个性化策略研究[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40(4):589-595.
[2] 庄晓敏. 面向internet的服务的用户建模技术研究[D],2003,4.
Application Study of Personalized Long Range Tutoring System Based on Agent
Wang Ya-xuan, XU Cong
(Software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 Dalian, 116044)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调查,访谈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及其体系结构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是指向教师、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存储形式,是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
根据我国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专业)网站三个层次。
1、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主教材为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学包一般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试题库、案例库等。教学包的产品形态和表现形式主要有纸介质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包中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为了加快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启动了大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骨干专业和基础课程都已建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学科(专业)网站。学科(专业)网站是出版社根据相应的教学层次、学科、专业和领域建设的服务型、综合性的网站,内容包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和教学过程服务。网站为教师、学生、编辑、作者和专家提供在网络上交流的平台,为广大教师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通过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这样,在编辑、作者、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二、课题背景
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把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的共同推动下,由张景中院士牵头,组织十余所高校共同开展了“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工作 。改革项目力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体系。我院以“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为项目主题,项目组开展了研究,旨在探究:(1) 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2)学生对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4、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何地方有待改进?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使用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178 名学生进行调研,具体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 份,回收有效问卷173 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度,调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事先向学生讲明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及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以便进一步改善现有的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由项目组老师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果用计算机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了人工核对。
2、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交叉引证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证明数据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对15 名学生自愿者进行了采访。访谈语言为中文。具体访谈问题如下:①你是否喜欢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这本教材?为什么?②你觉得《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帮助吗?具体体现在哪里?③你觉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④你觉得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老师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利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教程和学习辅助光盘的频率。
其中, 图1中的A选项为“喜欢”,B选项为“不太喜欢”,C 选项为“没有兴趣”,从图表中可看到A选项高达94.68%,由此可知同学们喜欢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图2中A选项为“频繁使用”,B选项为“每次课一次”,C选项为“每周一次”,D选项为“一次也没用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选A的比率为14.45%,选B的比率为14.45%,选C的比率为64.74%,选D的比率为6.36%,从该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3.64%的同学会使用到光盘,28.9%的学生使用光盘频率较高。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辅助光盘、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及理由时,有10名学生表示这种立体化教学资源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的学习材料;4 名学生表示立体化教学资源里的资源量比较丰富,而且希望资源的形式能多样化,有得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有1名学生表示对纸质教材中的实例不满意,认为太过于枯燥,建议设计一些能串联整本教材又实用的实例。由此可见,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因为陌生而排除或抵制这一种学习资料。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动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去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学生立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如何,既对学习帮助大不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大不大?( )
[A]很大 [B]大[C]一般 [D]没帮助
从图3看,只有4.42%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不大,说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使用。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太大 E.一点也不大
从图4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8.15%,选B的比率为47.4%,两者合计为:85.55%,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不太大E.一点也不大
从图5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4.10%,选B的比率为36.99%,两者合计为:71.09%,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学习辅助光盘对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从图3、图4、图5中可以充分看出立体化教学资源效果较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为什么?有9名学生表示对学习帮助很大,主要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络。其有5名学生特别提到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有利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的有效资源;也有3 名学生提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一个和同学讨论及老师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她获益匪浅。当然也有2名学生提到,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对而言比较自由,不像常规的课堂有老师监督,因而有时学习的效率不是非常的高,还有1个学生提到,希望老师能更多的加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时的指导。
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的满意程度。
(1)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很合理,你认为( )
[A] 很同意 [B] 同意[C] 不好说[D] 不同意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实验设计如何?( )
A.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非常不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中内容设计如何?( )
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很多新毕业的走向社会、进入岗位的中专生或大专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比较欠缺。他们有的不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很容易会被公司辞退。这时就会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期间实行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然的途径,它能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实训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技工学校的师生所接收。
1 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在一般的技工院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理论课的讲解,再进行实验实训课的实践。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技工学校招生时对学生的要求在下降,导致学生的文化素质不能与原来的学生相比,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如果教学的时候还是按照书本和一般的传统模式来讲课的话,学生很可能就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由于理论课和实践课不是在同一时段的,一般情况下,实践课都安排在理论课后。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当开展实践课程的时候,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估计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所以实践课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一点儿实际有效的巩固作用。而采用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去展开实践课,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及实训,理论知识就可以得到同步的巩固,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的牢固。
2 电工基础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实现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既是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次课程改革,又响应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的需求,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实践课程可以使书本上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在本文的开头,笔者已经说过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包含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定义和结论。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并且讲解给学生听,时间长了,学生对学过的定义、概念会产生混淆,有的学生可能从来都没有听懂过。教师在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最清晰的表达告诉学生。比如在学习电流这一章的时候,教师不能把电位差这个概念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都会以水位差作为引导,把电位差与水位差的概念加以比较,来突出电位差的概念,因为水位差这个概念大家都熟悉并且了解。
把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事务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不熟悉概念的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强了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开发大脑的智慧,让他们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实践课程使理论知识变得更直观化,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相信学生在小的时候有因为好奇而拆掉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被家长责备的情况。是的,我们不了解内部结构,只看表面或者只听别人说,是永远都不会了解的。从一体化的教学角度来说,动手拆是实践,听说或看是理论。电工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机器的内部结构。但是,一些技工院校实验实习条件并不一定十分好,有时候学生只能根据课本上的语言描述或插图自己去想象,这种做法显而易见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即使当时记住了,以后也会忘记。因此,技工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实验实习的投入,让学生在上理论课程的时候能对照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实物的记忆。同时建议搜集一些不太贵重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拆装,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推广以后,学生应该会有很大的兴趣。
2.3 可以安排学生进工厂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
技工院校一般是向工厂输送一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工厂无疑是最好的实习的地方。学校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让学生在厂里面实习,可以进一步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厂里面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在工厂里实习的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适应,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
3 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在电工基础中的具体应用
3.1 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在一起,变为一体化的大教室
这种一体化的大教室既可以上理论课,也可以上实验课。把机器搬进教室,进行现场的拆分讲解,这种教学把理论与实践糅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一体化教室里面还可以添加多媒体设备,把需要讲解的课程以图片、录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现在电影行业发展很快,技工学校或许也可以将3D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像经常看的科幻大片里所表现的那样,将仪器图像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然,这是以后可能出现的,至少,笔者还没有见到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再乏味,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3.2 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中应用一体化的教学
技工院校对于电工基础的教学一般都基于传统化,把理论基础课和实验课分开来讲解,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一个教师讲授理论课,另一个教师传授实验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教师讲授的课程会有一部分的重合,这样就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并且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会过少,对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能立刻接触到,这就造成了教师职业水平的降低。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传授中的一体化,用同一个教师负责理论和实验的全部课程,实现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生动手操作,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并且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电工基础课程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是社会发展、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定趋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的兴趣,减少因理论基础科的枯燥无聊而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心血,要从教材、教法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中突出实践性的指导思想。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张忠林,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38-39.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31-32.
[3]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
[4]周大勇.并行教学改革[C]//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机电技术应用会刊.2006.
Abstract: Th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system i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dropping out are briefly analyzed, and from aspects of remote education counseling strategies and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system under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methods to realize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功能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264-02
0引言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模式。远程教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开放性、网络化等特点。远程教育的这种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以人为本,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目标,采用“以学员为中心”的新模式和新视角。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远程教育的教学也需要学习支持服务的强大支撑。在新形势下,研究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徐州教学中心,已合作7年多。笔者结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办学情况,做了以下研究。
1远程教育学员辍学原因
1.1 学习者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一些较难或无法改变的个性特征,缓慢持久地影响着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他们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经济压力较大,身体欠佳等问题。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各方面的支持,很难有成功的学习。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心理背景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效果。我国远程学习者的集体观念比较强,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太适应远程教育方式。他们大部分是在职成人,面临着角色转换,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吃力。学习者当中的大部分希望通过远程教育改变现状,学习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如果学习的难度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且文凭不是特别必需,或者有其他更容易获取文凭的途径,他们就会选择辍学。
1.2 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网络课程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远程教学的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的态度和热情等,直接影响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远程教育中的教师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除了需要有较好的面授技巧外,还需具备在线教学的技能、网上课程设计的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学员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很多教师只是将传统的讲授生硬地搬到远程教学中,缺乏与学员的互动等,其远程教学技巧明显欠缺。如果远程教育缺乏对学员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员流失。同时,许多网络课程未考虑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没有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清晰程度、难易程度等缺乏远程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必要的学习指导,以致影响了学习者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1.3 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师生交流的频率、广度及深度都还达不到理想状态,学习者得不到同步的感受。同时,远程学习者的学历得不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使学员失去学习热情,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远程教育辅导策略
2.1 导学策略在学习初期,教师要把课程平台的特点、功能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员,督促学员认真学习课程指南,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及时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教师还要把课程最常遇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答案)提供给学员。教师应提供学习进度表,方便学员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应充分发挥BBS的教学功能,引导学员对学习目标进行讨论;还应充分抓住面授的机会,对学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给予解答;利用各种形式,采取优化组合的办法,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员进行指导。为了诱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把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资料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将教学内容的多重感官刺激综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习者运用协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习者实践真实的学习情景。按照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优化地串联起来,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适应远程学习者的特征。把人性化设计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习者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3-0078-04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引导与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任务,以提升其个人业务水平,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职称评审的需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公开、纵向与横向课题立项、专利等科研成果数量激增,科研实力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普遍存在转化率低,科研成果服务教学、服务社会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造成了学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浪费。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效用,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推广,从而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服务等的过程,包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转化为教学资源两个过程[1]。从目前的条件来看,高职院校将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即转化成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非常现实与有效的选择。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以教学为主,即“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高职院校的师资构成中,专职的科研人员配置甚少。因此,从高校类型上说,高职院校是应该划归教学类高校范畴之内。这样的教育功能定位,决定了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而教学效果则是教学质量的最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存在正相关,有科研成果的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2]。据此,将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很短,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普遍存在怀疑,企业既不愿意主动与高职院校取得联系,商洽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开发,也常常会拒绝高职院校主动上门推销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市场化,实现科研社会化服务的路途还较为坎坷。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千方百计寻找科研成果社会化转化路径的同时,必须转变科研成果转化思路,寻求成果的“内部消化”,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应有价值,避免教师科研成果的闲置以及学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浪费。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可行性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科研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教学任务重,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压力极大,因此其主要精力和时间大多投入到了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科研思维和研究命题基本上都是在教学中产生和形成的,科研本身即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事实证明,当前高职院校科研与教研的运行轨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并行甚至是重复的,相当一部分科研项目都是由教改项目衍生而来。监管过程中也发现,部分项目存在着科研与教研重复立项的现象,说明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之间交集甚多,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不存在形式上的束缚。
作为科研的开发者与教学的实践者,高职院校教师拥有着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极大便利。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总结,提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悟作为科研题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从事教学实践的机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分融入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转化程序极其快捷,过渡环节少,管理流程简约,成效明显。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策略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虽然存在必然性与便利性,但是这个转化不是教师简单的自为活动。就现实而言,科研成果常常只用来完成教师个人业绩考核或者职称评定,然后就被归入教师档案。因此,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引导教师自觉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一)树立“教科研一体化”的科研工作理念
教学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必须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基本上是和学校的教学工作并行独立的,二者之间交互很少。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科研课题的立项与结项管理、科研成果奖申报、级别界定、全校科研业绩年终统计与考核等工作。这些工作基本上只和教师个人的科研行为关联,和学校的教学工作并无直接联系,科研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持与推动作用没有明显体现。“教科研一体化”的科研工作理念形成之后,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转化科研成果为教学资源的方式,直接支持学校教学工作,同时也彰显科研管理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科研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科研管理部门通过转化科研成果为教学部门增加教学资源,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二)突出课题研究的教学应用性
课题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除了科研管理部门专人负责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结题之外,学校还会为获得立项的课题进行经费配套。这些课题的取得,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课题负责人晋升职称时能够提供科研业绩帮助之外,在转化方面实际建树不多。虽然教师的职称晋升在客观上充实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但是科研经费的使用与实际效能上的这种巨大反差,也确实与科研经费投入的初衷相去甚远。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不做亏本生意”的科研课题申报原则[3],做好课题申报的前期论证,严把课题申报质量关。第一,对课题进行分类管理,除了一部分课题能够充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具备社会化转化成熟条件之外,将大部分课题导向可以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实际问题以及对专项教学有明显推动作用的项目。第二,课题立项前由科研管理部门召开评审专题会议,进行严格的课题可行性论证。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的校内评审专家一般都是由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中,除了来自于教学一线的高职称教师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各教学部门的负责人。这些学术委员会成员了解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熟悉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课题的实用性与成果转化潜力,选择立项既能产生效益为企业所采纳应用,又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课题,最大程度上实现课题立项的实际功用性。
(三)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一般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创新,既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彰显了教师的个性特色。教师把这些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前沿性的专业知识,扩大课堂学习的知识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科研所表现出来的研究能力与知识水平,可以提升个人魅力,既能够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又能够开发学生对于课题研究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迎接百年校庆,需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学校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细致研究学校校史、文化底蕴与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心设计出一套精致大气、美观舒适的校园景观改造方案。改造工程完工后,学校的校园环境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庆结束后,该教师将这次成功的景观改造方案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方案所涉及内容就是身边的校园,所以学生反映强烈,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被突然性地激发了。该教师趁机向学生介绍自己正在从事的设计项目,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地表现出参与兴趣。因势利导,该教师就把这些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
(四)建立科研成果校内共享平台,拓宽成果的教学转化渠道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获奖成果、专著、教材、专利与课题材料(立项申请书、结题研究报告等),如果单通过成果拥有者个人的教学转化,则很难实现服务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高职院校目前师资引进力度很大,一批企业人员进入教师岗位。但是,这些人未经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不了解高职教育现状,不熟悉教学规律,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困难重重,亟需得到有效的指导。这种指导完全可以引用其他教师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管理部门应鼓励科研成果拥有者将其成果在校内进行共享,以利于其他教师从中汲取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经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快速提高。
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应该先由科研管理部门搭建,比如在科研处网站上专门设立成果展示栏目,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如论文、课题材料、专利等成果相关内容出去,然后教学管理部门在其网站上进行链接,实现成果部门共享、校内共享。对于专著、教材等难以在网站上的成果材料,可以委托图书馆以图书流通的方式实现成果的校内与共享。
三、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评价体系建构
效果良好的科研成果教学转化需要高职院校内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持续、全面地开展转化效果评价是保障成果教学转化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激励机制
评价的开展是建立在教师有意识的转化行为基础上的,教师如果没有主动进行转化的意识,任何评价都是无用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科研成果实现教学转化,为教学服务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的一个重要指标。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完成后,获得较高评价的教师将优先晋升职称、评优评奖,并根据评价等级,给予适当的科研经费追加奖励。
(二)制定科研成果转化评价标准
科研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联合成立成果转化评价小组,对成果的最终转化结果进行合理评估。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根据教师科研成果中关于成果在教学中运用的阐述,例如课题立项与结题时关于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承诺,检查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具体落实情况,并在检查情况不佳时进行及时督促。二是结合科研处提供的最新科研成果清单,评价小组定期深入课堂,通过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检查教师是否将科研成果进行了教学转化,以及转化后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着重向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倾斜。三是通过教师问卷调查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评价小组检验科研成果在共享平台中的教学辐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其他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提升,就可以判定成果的教学转化效果与教学辐射作用得到实现。
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学业务能力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科研成果转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在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避免成果“睡大觉”以及科研经费浪费的同时,必须加强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策略研究,制定合理的转化成效评判标准,充分调动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转化合力,为科研成果的可持续性教学转化创设积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虹,刘楚达,肖贻杰.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7.
[2]魏红,程学竹,赵可.科研成果与大学教师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85-88.
[3]任培华.教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新加坡“教学工厂”[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49-51.
[4]李飞.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影响因素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9):69-70.
Study on the Mechanism Transla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 into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ZHU Xiao-feng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网络培训;远程辅导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人,比上年增长19万人,虽整体增涨趋缓,但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顶,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都不会减弱。就业方面是否真的人才过剩,职位欠缺?很多公司高薪虚位以待来寻找技术人才,可是几个月都招不到合适人员。与之相比,国外教学体制,国外的职业教育办的非常成功,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应立足于市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学校是一个生产单位,生产的是特殊的产品――人才。人才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就像企业生产一样,如果不顾市场需要,只顾生产,那必然倒闭。所以,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教育立足市场,生产出适合市场要求的人才”。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素质最看重的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高职教育在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上大有可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宝贵,都不愿在下班后坐个把小时跑去培训点充电。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成为培训主体市场的90后越来越青睐这种远程培训方式。特别是高职学生在异地实习期间、职场打拼阶段,例如高职富士康班的学生在外实习一个学期,可能存在一个在校学习的时间少的问题。如果在校外学生可以利用晚上或周末休息时间进行远程在线学习,就可以更方便地让学生完成学业,解决在校时间少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远程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一、认识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远程教育的特点为:一是针对性强。所开设课程应是某行业紧缺职位;二是师资专业。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主讲人员可以聘请工作在相关岗位,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资深专家。因为是远程培训,老师晚上下班在家就可以授课,所以可以兼职,有机会请国内公司在职资深设计师和工程师,这样就能保证教给学生的是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从而让毕业的学生一出去就能胜任招聘公司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学习主动。很多学生都面临过就业压力,或深知工作不易,因此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四是学习环境好。学生基本都是自己选择的方向,对相关行业很感兴趣;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教师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远程教育的优势为: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
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相比的优势是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即使呆在一个师资力量比较匮乏的地方,同样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培训。
高职远程培训也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条就业出路,因此要狠抓高职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以缓解大学毕业就业过剩和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
三、远程教育的不足及对策
(一)远程培训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停电、网络不通畅都会对远程课堂有影响。节假日的上网高峰时期,网络明显就不畅。与此相比,实体教学还是有它明显的优势。所以,远程培训应避开节假日上网高峰时段,从而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参加远程培训的学生的水平可能不一样。有的接受能力强,基础好,自我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强,主动探索的精神强,学习能力强;有的这些方面就相对弱些,这样会造成教学和学习双方的困难。因此远程教育可以按照学生的水平来进行分班,因材施教,录好当天讲课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直至学会为止。
(三)如果学生每天都工作生活学习很紧张,可能会存在厌学,逃课等情况。对此远程培训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劳逸结合。
四、适应网络学习
在远程教育中,网络等媒体提供给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机会的同时,学生也应学会适应网络学习方式。
(一)熟悉网络学习方式
学习者可能有一份的工作,工作与学习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学生要凭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排除各种困难,坚持下来。这对学习者的记忆力、体能、闲暇时间都提出了挑战。学习初期:由于工作或对远程教育和学习的陌生等原因,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学习,学习进展非常缓慢。因此,学生可以向学校索取远程学习指南,并且积极向学校老师进行求教。
(二)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先制定一下大的方面,如何选课、如何计划好每个学期必须修完的课程,使学分达标;另一方面就是针对所学的每一门课程要计划好每个月的进度,每个星期学习的章节,每天需要花费的时间,包括考前的复习计划。学生坚持下来,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计划的制定是依据学生的工作时间来安排的,在不打扰工作的前提下,确保每次考试的顺利通过。要求学生一旦有时间上网学习或看教科书,就必须专心用功。
(三)学会交流
充分利用学院网上的课程BBS和EMAIL、QQ向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也很重要。学校教育主要以纸质教材自学、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课程作业、集中考试等环节组成,这样的学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四)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学习时间不仅仅是老师或教授规定的,要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持之以恒。学生要有自制力,不因为遇到诱惑随便改变计划。教育是为了学生自我提升而不是为了应付交差。要懂得通过远程教育的讲解获得有关信息,如考试等,学会有技巧的做笔记,还有学生的一些思考也应该记录下来。
五、远程教育平台
在远程培训这个领域中,可以采用先进的办公协同软件,例如深圳视高的视高协同视频会议系统和思科网讯-WebEx网络视讯会议系统等,统一上课时间,实时在线讲解,老师与学生随时互动。它可以提供了教师上课时的讲义及板书资料,从视觉上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课程内容;同时可保留教师授课场景的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及时的复习。
六、远程教育质量评估
笔者认为“就业才是真道理”,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并找到相应的工作或对工作有帮助才是评估职业技术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硬指标。
七、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培训这种新的培训方式越来越受大众的青睐,因为它可以省去很多硬件条件及培训场所的费用,方便高职学生随时随地享受教育。“让每个人随时随地享受教育”应是高职远程教育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远程教育有效学习学习能力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李斌(1967-),女,四川邛崃人,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陕西西安710002)徐波锋(1967-),男,陕西武功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陕西西安710065)杨令平(1972-),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管理。(陕西西安710061)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GH090222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58-02
有效学习是任何学习者学习的本质问题,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也不例外。目前,对有效学习研究多数是针对在校学习者,对成人接受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研究不是很多,特别是针对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理论不是很成熟,研究的内容、层次、方法也各不相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对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就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远程教育有效学习研究的背景
1.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远程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来自于学习者的主要困惑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面对面授课的辅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即对重点、难点的精讲,疑难问题的解答,复习考核的辅导等,基本适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学习者的指导与帮助的最大实现程度。另一个方面是在网上教学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由于学习者自身原因,因工作或家庭等事由没有时间参加面授课辅导,教师与学习者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这一载体,传达教师的指导意见,对学习过程中作业的指导、监控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在非实时阶段获取信息的最大利益化也是远程学习者的迫切要求。
2.自主学习规律的要求。远程教育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与动机,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超越时空的学习模式,自主获取和利用教学资源,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远程教育学习者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主动选择探究地学习,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拓展和迁移。在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获取教学资源,就此提出有效学习的观念。
二、对远程教育有效学习观点的界定
有效学习的理论界定是: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变化;也有人定义为:能够使动物的行为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所有过程,或者说是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有效学习的观点的提出正是基于成人学生的特点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成人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力,但总是困惑于怎样才能克服工学矛盾,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他们注重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学习。著名远程教育专家戴维·西沃特曾经指出,任何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支持服务系统都是独特的,其构建必须适应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其模式取决于所在地区和院校的教育理念,取决于学生群体的分散程度、资源的构成和课程制作子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材料的状况,取决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群体的总体差异,是对学生有效学习发挥到最大限度的肯定。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我国远程教育的实际,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我们认为,有效学习是学习个体主动引发自身的学习动力,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个体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理想学习效果的过程。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远程教育学习者自我发展,应具备多种综合素质与能力,只有各种能力协调运作,才能促进有效学习。
三、远程教育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远程教育学习者首先应学会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关系,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基础知识、家庭状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在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克服没有时间上课和老师的束缚,约束自己按时参加学习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完成预定目标。自我管理能力也包含科学地管理时间,有计划地支配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效。
2.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是指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学习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到的知识内容,都是临时贮存在学习者大脑的记忆里,我们要把知识从临时记忆贮存到长期记忆中,一定要反复学习。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管理、规划、评价和修正;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
3.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包括图片、影像、文字材料等内容的专业教学素材库,使学习者能便捷地获取多媒体信息。因此要求远程教育学习者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具备能够敏感地捕捉学习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加工、传递和创新的能力,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鉴别和整理,然后准确地概括和表述。
4.网络技术学习能力。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是指计算机操作能力、灵活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远程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上完成作业的提交、接受教学内容的传递、网上发帖答疑等。这些能力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汉字的录入;文本的编辑与修改;因特网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使用电子邮件等。
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对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思维,能够运用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迁移到实际教学实践中。任何问题的条件、过程与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学习者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依据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具备相关的学习能力,远程教育学习者才会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寻求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概念,林崇德主编的《学习策略》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主观愿望是为了用较少的“能源消耗”,有效地实现学习的目标责任制。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学习策略可以理解为远程学习者为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不断调控适合自身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以期取得最佳学习成效的活动。
四、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策略
1.对学习材料的自我组织策略。书本教材的知识内容是以章节结构呈现的,知识体系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繁多,难以阅读,也难以区分重难点。这对信息加工策略贫乏的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对书本学习材料进行自我组织,可以促进学习和对原有知识的兴趣,也可以快速而直接地接触到所需要的信息。学习材料的自我组织需要学习者对大量的信息体系进行筛选,将重要的、非重要的观念区分开来,从学习过程中建构一个学习意义模式。学习者便于对整合过的材料进行存储,方便快捷地找到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学习材料再组织的目的是突出知识的中心内容,同时缩减材料,去除非必要的材料,学习材料的再组织可以针对远程学习者个人的特性进行再组织。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提问策略。自我提问的策略在现实中使用时,表述问:“什么是?为什么?”等。自我提问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答案。当问题与答案的呈现需要学习者进行质疑与推理时,就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自身特点来说,单靠机械记忆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自我提问的策略适合于远程教育学习者。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材料的再组织,来检测自己的理解水平,最终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学习材料。自我提问对增加学习材料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提问是对客观现实的具体联想,可以促使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为什么远程教育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什么是学习能力,即对概念或名词解释的被使用,问题能够激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观念与经验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这需要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对再组织的学习材料进行整合,最终产生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3.意志力的理性调整策略。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动机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这需要学习者内在的努力。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行为的发生与意志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远程教育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自身的惰性。学习者对各种学习环境的适应,以及对自身情绪、情感的控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工学矛盾、时间的各种问题,会产生心理挫败感。在缺乏外在的约束、监督情况下,学习者的动机、意志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意志力可以通过对学习的兴趣、态度、状态等进行约束与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成效,激发自我,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者努力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积极的心理状态,坚韧的意志力才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有效学习策略不在于提出策略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对掌握知识与否有着实际的意义。但是任何的学习策略都需要时间与反复练习,只有学习策略被熟练掌握,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者的一种技能,成为学习者取得最大学习成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研究有效学习策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秀梅.远程教育学基本理论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6(4).
[2]孙福万.有效学习面面观[J].中央电大时讯,2004(239).
[3](美)拉尔夫·W.泰勒.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M].吴文胜,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钱星常,王善良.远程教与学策略和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