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研复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选择词汇书首先要“看颜值”,即选一本看着舒服,排版、分类方式适合自己的。
背单词不能急功近利,建议每天“定时定量”。一边背单词一边通过长难句和早期真题的阅读来巩固、熟悉词汇,做到真正把词汇运用起来。如果能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就会发现背单词其实是一件毫不费力的事。
长难句的书在基础阶段要反复地从泛读到精读,每天阅读长难句对巩固基础、熟悉句型非常有益。选择长难句,要选择内容贴近考研知识点的,但切忌大量真题内容的书。过多接触真题会在真题复习过程中产生记忆,做起来有印象,失去了做题的效果。
基础阶段的真题阅读,范围要划定为早期真题即06年以前的题目。阅读早期真题的作用首先还是巩固词汇,还可以让考生清晰考试范围,理解出题思路。
2、第二,强化阶段:暑期至10月真题!真题!真题!
暑期开始,除了每天指定的单词目标不能停以外,就要开始进入真题的研究阶段了。认真做近几年即06、07到16年的真题。这些真题离现在很近,有很好的研究的价值。真题是出题专家对学生思路、解题套路的总结,他们在出题的时候会刻意的设置陷阱去迷惑学生。通过对近年真题的研究就可以掌握现在考研的命脉。
真题书的选择非常关键,表面上看各家所出真题都差不多,但严谨的真题绝对会让复习更有效率。选择的时候可以参看写作是否选择官方范文,官方范文就是当年批卷子的时候,阅卷组给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得到高分的范文,这样的文章更值得去学习。另外,文章解析中,也不要只仅仅解析出哪个是正确的,而是要把正确、错误的都解释出来,毕竟往往在考试中,知道怎么排除才是最重要的,真题书中错误的选项也做详细的分解才给力。
当然真题也没有必要重复多次去做,因为多数人做到第三遍就已经能够背出选项了,这样做题就变成形式主义了,没有意义,应该做到每一套真题都下力气透彻理解。这样,在强化阶段过去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基础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3、第三,冲刺阶段:10月写作、模拟题
第二,在获知川大文学类考研的信息后,就应该买定参考书,川大文学类是多有专业初试都考一样的科目,等到复试才区分出专业来,所以,在初试这一关,你要看所有指定的参考书,书很多,慢慢看。
第三,基础很重要,首先要仔细认真浏览一遍,在这一遍之后,就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等一遍看,一遍做笔记,做笔记不是摘抄书本,而是提取精华。
第三,平时的时候要多看看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杂志期刊,还有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样文学评论才不会不知所措。平时在看书的时候要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要学着模仿,最终变成自己的活知识。
第四,在笔记做好以后,就要研究真题,真题是用来研究的,不是昨晚就扔掉的。一定要仔细琢磨出题人的考试重点。每年考试重复率还是有一定的比例。不呢个忽视真题。
第五,要在考试之前多背几遍,不是机械记忆,而是理解记忆。画出框架,弄清楚脉络,才能记得深刻。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
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 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 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 6学习策略理论。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1.理解基本概念:对教育科研方法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一些概念本身就较难理解,死记硬背就更不容易实现了。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
考研英语是靠长期积累才见成效的学科,因此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基础部分的巩固和跟进。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考研英语的基础无谓乎是词汇和语法两大部分内容的背诵和学习。
考研 建议大家将词汇的学习贯穿到考研复习始终。尽管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开始记单词,但是这里仍然要提一下学习词汇的注意事项。因为,考研英语复习与此前的学习最大的不同是,计划和实施完全要依靠个人督促和跟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制定出最有效的学习计划,并且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去实施。
记忆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词缀法,联想法等,只要有利于记忆的都可以用。但务必要确保每个单词有意识复习三遍以上。然后通过做往年试题来随机复习,查漏补缺。词汇复习尽量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要降低一次背诵的期望值,重复是解决遗忘的最好办法。另外单独背单词和背诵经典文章可以相结合,在语境中进一步体会单词含义,也为下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写好文章打下基础。大家可以到相关网站下载一个电子版的词汇大纲,删掉自己熟悉的词汇、短语,然后打印剩下的内容,做成单词卡片(A4的纸裁成4张,每张14个单词)带在身上,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几分钟就能复习一张单词卡。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6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设,社会对于科研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且社会各界对于各类的高级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研究生被广泛的社会各界所关注,其不仅是社会人才市场要求提高的体现,同时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近年来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新一代的研究生群体逐渐形成,但是他们在考研的路途中其获得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的量比较薄弱,从根本上帮助其认真的学习,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考试信息服务,加强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现阶段我国国内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却跟不上步伐,而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做出积极的探讨,尤其是在信息服务上要做好考究,所以下面就相关的高校图书馆的考研信息服务建设方面进行探究,从其存在的现状以及问题来分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此来实现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提升。
一、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随着考研趋势的日益发展,近年来考研人数正在不断的上升,而图书馆是考研学生良好的学习地方,因此高校在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上对于提高考研成功率有着很大的意义,因为在图书馆,其为考研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资料等,这些都是考研学生的必须条件,尤其是信息是考研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因此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做好图书馆的数据更新工作,切实的满足当前的考研信息的收集。
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考研人数激增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由于近年来,考研人数的不断上升使得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是疲于建设,本身建设高校的图书馆就得花费巨资,相当于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这个网络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数据的统计,考研的人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数量正在不断的上升,造成考研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是供大于求,所以有很多的学生资源剩余,造成考研人数急剧上升;其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更加高,所以学生们逐渐转向考研行列;其三,国家对于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从学历的角度来对学生们的任职资格进行评估,所以使得更多的学生需要考研。
(二)图书馆管理模式陈旧造成信息服务不过关。由于我国的高校的图书馆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其更新的速度很慢,不论是考研的学生还是在校的学生都在共用图书馆,这些就造成了在图书馆的使用上会显得环境配置不合理,由于这种氛围的不合理造成了在学习的时候所出现的学习效率差的问题,所以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需要得到创新,同时还要得到大力的投资和建设。
三、建立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服务措施探究
(一)丰富文献资料搜索。为考研的学生提供相应丰富的文献搜索非常重要,这是要满足图书馆的工作为出发点,需要对考研的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更新,以此来确保高校图书馆建设基础的考研信息服务的实施,通过囊括更多的信息资源,从信息量的角度来为高校的考研学生提供复习的优势,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做到一个较为完善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图书馆在考研信息建设中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搜索资源。
(二)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良好的考研信息服务环境不仅可以让考研的学生拥有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还能够体现学校对考研学生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考研的学习当中。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习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之一,所以在图书馆中提高考研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建立一个以图书馆为学习中心的学习场所是对考研学生最大的支持。如在图书馆中设立一个专门为考研学生服务的考研资料室,该考研资料室集信息咨询、学生自习、阅览室为一体,采用全开架的阅览方式,学生可以自带书本进入学习,也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学习,为了更方便考研学生对资料的查找,其中还可以设置几台查询的电脑或者安排一个考研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全程为学生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考研资料的管理,还能极大的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四、总结语
近年来,随着考研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图书馆给予学生们的信息也要做到全面,虽然图书馆的建设在相应考研信息的服务上在不断的努力,但是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对其进行总结为实现高校的图书馆的考研服务质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洁.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服务的不足及提升[J].图书馆界,2009,(3):73-75.
[2]罗小芬,罗小红.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服务新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12,(8):193.
[3]杨爱萍,郭树兵.高校图书馆开展考研信息服务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36-1037.
【打印时间】
2019山西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提醒: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24小时开通)。《准考证》正反面不得有任何涂改!
1、《准考证》由考生使用A4幅面白纸在规定时间内(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上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入座后将上述证件放在桌面左上角,以便核验。
3、考试地点由报考点指定,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考场有关注意事项。
【打印入口】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打印准考证。
2019山西考研准考证下载打印入口 点击进入
【山西考研考场规则】
一、考生应当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相关工作地点的秩序。
二、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应当主动配合监考员按规定对其进行的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和随身物品检查等。
三、考生只准携带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如黑色字迹签字笔,以及铅笔、橡皮、绘图仪器等,或者按照招生单位在准考证上注明的所需携带的用具。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图片、资料、具有通讯功能的工具(如手机、照相设备、扫描设备等)或者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考生在考场内不得传递文具、用品等。
四、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将《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放在桌子左上角以便核验。《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领到答题卡、答题纸、试卷后,应当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姓名、考生编号等信息,按照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要求粘贴条形码等。凡漏贴条形码的,凡漏填(涂)、错填(涂)或者字迹不清的答卷影响评卷结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遇试卷、答题卡、答题纸等分发错误及试卷字迹不清、漏印、重印、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五、开考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开始答题。
六、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准进入考场参加当科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当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考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试机构规定的区域逗留或者交谈。
七、考生应当在答题纸的密封线以外或者答题卡规定的区域答题。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写在草稿纸或者规定区域以外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答题过程中只能用同一类型和颜色字迹的笔。
八、考生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者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试题、答案或者交换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不准将试卷、答卷、答题卡或者草稿纸带出考场。
九、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应当立即停止答题并停笔。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述;而“用法”则不然,某一文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具有稳定性。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2007年高考试卷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
①四川卷第9题C项:
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江西卷第10题C项: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例①加点虚词“其”,在上句中为代词,在下句中为副词;例②加点虚词“之”,都是结构助词,在上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在下句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2.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这一则因为阅读浅易文言文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二则因为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大多较难理解,使用范围也较窄,可以留待以后有必要时再进一步学习。为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请看2007年高考对文言虚词“而”考查的六组试题:
①天津卷第12题C项: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②安徽卷第9题B项:褰裳濡足,被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③辽宁卷第10题C项:过冉氏门而东/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④江西卷第10题A项: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⑤山东卷第10题A项: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广东卷第6题A项: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
《古汉语词典》和某些高考复习资料所列举的“而”的用法达17种之多,而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列举的“而”的用法只有两种:一是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关系;二是用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2007年高考对“而”考查的六组试题均只涉及第一种用法。例⑤后句中的“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①前后句、例③前句、例④前句中的“而”均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例②前后句、例③后句、例④后句、例⑤前句和例⑥前后句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可译为“却”)。上述“而”的三种用法均属于“常见”用法。它启示我们: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考指挥棒的考查实际来看,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满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
3.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同”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
(1)句位相同,词性不同。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2题D项: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两句中的“焉”句位相同,但词性不同,上句中“焉”是助词,下句中“焉”是兼词。
(2)词性相同,作用不同。如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9题B项:辞不许,乃归白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两句中的“乃”词性相同,都是副词。但前句中“乃”的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等;后句中“乃”的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
从上述剖析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同”,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比语意”。
4.选文与课文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基本都是给出4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辨析异同的方法。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考卷需要解答的新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考卷文本外,其余4个大多选自中学课本。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0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所谓“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如,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要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而“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消除作为独立句子所具有的那些特点,换言之,就是让句子不再是句子,而是作为一个短语(大多数情况下会变成一个偏正短语)而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中的“师道之不复”,如果没有“之”,就变成了“师道不复”就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加上“之”后,“师道之不复”就不再是句子,而成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的主语,这就是“之”的功用——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古汉语中一有的语法现象,“之”字的这种独特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主语。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如:
(1)“师道之不传也久已。”(《师说》)
这句话中“师道不传”本来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主谓句,但在整个句子中,却只能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作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主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主谓短语而作整句的主语了。
再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等句子都是属于这种用法。
(二)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宾语。例如: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松柏”“后凋”之间加“之”字,主谓结构被取消独立性后,变成了一个主谓短语,作“知”的宾语。
(2)“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
全句的大主语是“寡人”,大谓语是“不知”,大宾语是“其力之不足”。而大宾语“其力之不足”又是由“其力”“不足”之间加上“之”取消独立性后变成短语作为整个句子的宾语。
再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曾不知老之将至”“不知东方之既白”等句子均属于这种用法。
(三)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在全句中作状语。例如: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
“臣之壮也”,如果没有“之”字,就变成“臣壮”(我年轻),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加上“之”,“臣之壮也”就不是句子了,而变成了一个短语作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悍吏来吾乡”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加上“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表时间的短语而作为全句的状语。
再如:“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在全句中也是作时间状语。
(四)两个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连用,分别作主语和宾语。例如:
(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孤之有孔明”和“鱼之有水也”这两个取消了独立性的短语分别作了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此句谓语是“犹”。
(2)“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贡之不入”和“寡君之罪也”两个取消了独立性的短语分别作了句中的主语和宾语。
(3)“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和“君之薄也”分别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此句无外在形式上的谓语。
(五)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分别作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例如: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全句的主语是“公”,谓语是“视”。
(六)被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例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句子译为“即使我死了,但还有儿子在”。“我之死”被取消独立性后,作整个转折关系复句的一个分句。
再有如:“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假设关系复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假设关系复句)“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转折关系复句)
但要注意的是,这些主谓结构在这些复句中,还是作分句的句子成分,用法和单句的句子成分相同。
一、复习中应充分体现实现新课标的探究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纳入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但是,由于教师必须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总课时数与教学总量相比,时间偏紧,加之实验设备不齐全,中考命题仍然尽凭纸和笔完成科学探究,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无法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也是学生中考时在探究性实验题中失分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复习中应加大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复习力度。
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沉淀积累是完成探究实验的前提。
实验探究的考查,能充分反映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积累,基本仪器的操作,信息的收集与提取,分析数据,制造表格,计算,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设计能力等,哪一点不足都会造成失分,它属于综合能力考查的范畴。故而,学生感觉实验探究题难以解答,教师倍感难教。
我认为在中考复习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注重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不同物理方法的应用,收集有用的信息,实验设计,计算能力,制表能力,准确应用物理语言总结结论,回答问题等能力的复习和训练,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是搞好复习实验课的关键。
在探究性试验中,如何利用题设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是解决问题的难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引领学生对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进行复习,对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有验证猜想、寻找规律、比较结论正误等);实验原理(常见定理、定理等);使用什么物理方法(常用控制变量法、比值法、定义法、等效替代法);选用哪些仪器,采用什么样的实验顺序(实验步骤);记录哪些数据,怎样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结论是否能验证你的猜想等问题逐一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猜想是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上提出的,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实验目的就是要验证猜想;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器材的选择是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来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根据题设条件和所给器材等信息所决定的,实验步骤则是根据使用方法,在尽量减少误差的前提下拟定的,结论是在试验数据或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应用物理语言或数学表达式等方法描述出来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使他们设计实验时有章可循。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探究性实验内容,更换探究目的,训练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提问: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和坡度之间的关系时,你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此外,对课本中的“我还想知道”、“科学世界”和STS中的内容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四、关注新科技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将实验内容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探究能力。
近几年中考命题与生产生活越来越贴近,新科技在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应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关注时事新闻,关注新科技的探究过程,原理及方法是师生在复习应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譬如对于核电站的应用和激光飞行器的研制和试飞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把探究性实验延伸到课外各个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探究未知世界奠定基础,是中考复习的又一重要任务。
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复习过程中,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假银元、金元宝欺诈百姓钱财一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应用农村中常用器材,设计出鉴定真假银元宝的方案来?诸如此类的还有,设计探究塑影响料大棚保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五、适时对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和网络化,提高分析效率。
由于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迁移,从而达到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网络化、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