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庆发言稿范文

校庆发言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庆发言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庆发言稿

第1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

桃花盛开,满目芳菲的四月,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大学二十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大学校领导班子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学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大学发展成长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二十年前,1985年11月,13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以心系职业教育,原创:情牵莘莘学子的情怀,带领创办了..大学,从此拉开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序幕,..大学也成为我市第一所公办职业院校。二十年来,..大学历经沧桑,几经周折,又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数创辉煌。从初创的从最初的不足百名学生到如今的5系28专业近2000名学生,..大学“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二十年来,我们的老师始终勤教善教、甘为人梯;我们的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届届相传,出色教风学风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二十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二十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二十[网找各类范文,到网]年的拓荒播种,这里已成为一片沃土,二十年的锲而不舍,这里已成为人才的摇篮,二十年的上下求索,这里已成为八里湖畔璀璨的明珠。

二十年艰苦求索,彪炳千秋;二十年春华秋实,绚丽夺目。..大学20000余名师生员工同舟共济,用“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知难而进、敢于争先”的..大学精神谱写了一部辉煌的史诗,铸造了..大学今天的荣耀。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用智慧与汗水催开了满园蓓蕾;感谢我们的学子,是你们用成功与喜悦为母校赢得了辉煌。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恩承荫庇,我们感激;承前启后,我们任重道远。往事如歌,未来如诗,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长歌豪迈待我们挥斥方遒。愿..大学人能继续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

第2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是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能让全班的同学从世界各地齐聚重庆。是组织者的号召力?

化学班的凝聚力?

重庆大学的召唤力?

还是美丽山城的吸引力?

不!

是缘分,

是你我间那份同学的情谊,

是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烙在你我心中的那深深的印迹,

在召唤着你我,来履行我们青春的约定(音乐)!

二十年没见了!同学们。

多少次,我在脑海里猜想过你的模样,

多少次,我在梦乡里幻听过你的声音。

但,直到今天,直到见到大家,

那模糊的记忆才逐渐清晰,

你的音容笑貌才拨开虚幻的面纱,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乡音未改风度添,红颜褪去鹤发染,眯眼相识不相认,定睛看去仍青年。

凭心而论,人一生中真正难以忘怀的日子不多。

但是,我相信,今天—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将是终身难忘的!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吗?为了它,我们从海内外赶来重逢,在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里,除了相互倾诉离别之苦、重逢之喜外,留在我们心中更多的则是对青春年华的追忆,是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毋庸质疑,大学生活是人生的精华,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相识在那精华的岁月里!

还记得吗?球场上他矫健的身影,教室里你专注的神情,班级舞会上她缅甸的眼神、优美的舞姿,厕所中冬日晚传出的冲凉的嚎叫,半夜里翻墙回寝室的他淅嗦的脚步声,百米考试时我故意前挪的起跑线……

还记得吗?民主湖那并不太清的湖水,也不够高的假山;女生宿舍那男生向往但又不能自由进出的禁地;华岩水库,我们一起畅饮的绿豆烧白酒;大足石刻,你我曾经小歇的绿地斜坡……。

哦,太多了,记忆的潮水快要淹过我的头顶,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第3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卫校校友、老师、同学:

正当举国上下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八闽大地奏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时刻,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卫生学校迎来了建校××周年华诞。这是我省中等医学教育的一件喜事,在这共庆华诞盛举之际,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代表福建省卫生厅党组、厅机关,向××卫校建校××周年庆典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奋战在中等医学教育第一线的××卫校离退休领导、老同志和全体师生表示节日的问好!

七秩春秋勤耕耘,教书育人写华章。××卫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征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努力优化办学条件,积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强化质量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高素质的技能型卫生人才,为促进我省中等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推进闽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办学成果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形成了“授业求精,质量第一”和“以人为本,育德育能”的办学特色,其严谨的校风、严明的校纪和严格的管理为我省中等医学教育提供了可贵经验。

喜看今日奋发图强跻身“国重”行列,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再创“名校”新业。我深信,××卫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校庆为新的起点,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新办学机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面向市场,紧贴医疗卫生改革实际,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奋斗目标,为我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中等卫生人才再立新功;我深信××卫校在“建名校、创新业”的新一轮创业中,一定能够把学校建设的更加光彩绚丽。

第4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高校危机 网络传播有效管理

一、研究背景

网络很多时候直接导致危机事件发生,而高校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良好的社会形象、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人们心中拥有较高的被尊重度。高校危机发生后,危机舆论在网络上广泛快速的传播,使高校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稳定和发展受到威胁。

二、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危机的发生传播阶段分析

在百度指数输入关键词“河北大学”和“李刚”。16日晚到18日掀起舆论。截止1 8日已有多家网媒转载新闻570篇;关注度最高峰值为3732的日期21日,媒体新闻的数量已达2690篇。而河北大学卷入抄袭门事件的时间是22日,正好与李刚门事件第一个高峰的时间衔接。

1.危机蛰伏阶段

根据图示,高校危机在爆发以前,A至B都可以看成是危机蛰伏阶段,没有任何明显特征表象。本阶段我们认为是“无倾向的事实和转载”阶段。在这个阶段,网络的相关言论刚进行和少量的转载,暂未引起全体网民的关注,暂未形成意见倾向的集聚。

2.危机征兆阶段

将B到c的过程定义成危机的征兆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危机舆论酝酿、不断积蓄和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不一定,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小时,但征兆期内时间均较短。如下图所示。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引发谣言、误解、诽谤。

3.危机爆发阶段

本阶段,网络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讨力量,表现是所有的网站显眼部位都是危机事件内容、所有网民都自发转发该事件、讨论并发表意见。下图是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爆发阶段的表现形式。

按“河北大学”和“李刚”关键词搜索,统计如下。18日危机爆发,随后趋势减弱,接着到22日又返回关注度高峰值,这个表象和上面的图表一致,E到G可看成是反复阶段。此阶段,危机舆论态势强劲,反复时间也较短,3~5天左右,主要是由于牵连事件的发生或对处理结果的大讨论。

5.危机渐弱阶段

本阶段为G至I,在这个阶段,由于管理者的适时介入和有效干预、控制,网络危机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和干预,因此网络危机舆论如“沉默的螺旋理论”所阐述,相关危机舆论逐渐减少,网络危机得到有效控制。

6.危机修复阶段

本阶段即以后的曲线。这个阶段网络继续回复到各自为营的状态,网民继续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获取,网络环境的表现开始趋于平淡,沟通交流开始转移话题。高校和当事人,也陆续以正面形象或以公正处理结果来对自己的形象进行修复和重新的塑造。

三、高校危机发生时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理

1.危机蛰伏期

(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机构,是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成立舆情信息管理部门,有专门的部门、人员、经费、场所等;合署办公,将工作机构挂靠相关部门,专职人员专门从事相关工作;增加职能,不成立新工作机构,只是在相关处室增加职能;委托方式,将工作委托给一定专业能力的单位,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机构等。

(2)建立多级网络舆情管理体系。高校可组建三级纵向横向相互贯通的舆情信息管理网络:校级舆情信息管理机构,由校领导负责,成员包括办公室、宣传部、保卫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级舆情信息管理机构,由院领导负责,成员包括党支部书记、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学生管理机构,由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班干部等组成。

(3)完善相关网络舆情制度、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制度,可保证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各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网络舆情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建立舆情信息报告制度、分析制度、通报制度、重大舆情分析制度、应急制度、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等等。同时,经费是推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高效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有力保障。

第5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教育部负责人也表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突破口就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因此,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以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学历以博士、硕士为主,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偏少,职称结构呈金字塔形,缺少高层次人才。很多青年教师是从一所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另一所高校任教,欠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达不到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要求,缺少“双师型”教师。[1]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如下:

(一)专业发展的意识薄弱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都是新建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高专院校直接升格或者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合并,甚至是高职高专与中职院校合并而来,办学综合实力不足,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科结构以及学缘结构都与传统的本科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2]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为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引入了很多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的中坚力量。但是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缺乏引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其自然,也有很多地方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过于功利化,为了满足学校的“数据”或者“面子”需要,很难真正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与完善。

(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不平衡

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很注重学历职称的提升,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欠缺岗位实践经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不强;同时,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忙于应付日常教学,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多为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重学历、重专业技术职务,对教师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欠缺考核的标准,欠缺与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配套机制。师资的引进与培养缺少专业技术实践取向的系统规划,没有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需求挂钩。[3]而且地方本科高校也缺乏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指标中对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还未引入相应的考核标准,学校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没有在学校层面上合理制定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到应用技术型高校对教师的专业需求。

(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不够优化

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每天忙于备课、上课,同时,青年教师的科研压力大,很多青年教师忙于课题的申报,论文的发表,很难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最前沿的技术更新和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氛围还未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未形成,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培养缺少企业的积极参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地方本科高校在引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和谐的工作环境方面还很有欠缺,经济待遇也没有充分体现教师的社会地位,导致很多高素质人才流失。

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教师个人方面

1.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青年教师应主动的去发展自身的专业,而不是仅仅为了职称的提升,职位的晋升,被动的去发展专业。青年教师应积极关注国家的政策取向和社会需求,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各专业的技能需求,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积极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技能,青年教师在注重学历的提升,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进步的同时,需根据专业的发展情况,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关注企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均衡发展。

3.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已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即由依赖物质资源转向依赖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及创新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培育社会经济需要的知识创新和创业型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奠定基础。[5]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学校支持层面

1.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青年教师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本科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有明确的转型发展规划,在思想上高度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首先,学校要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需求。学校的需求能够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其次,学校要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学校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来保障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6]应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专业发展自主选择权。

2.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地方本科高校需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避免盲目追求“面子”工程,按照国家发展的需求,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发展自身的专业。首先,严格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地方本科高校现行的教师准入制度与其他高校没有本质的区别,地方本科高校在引入师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转型发展的需求,严格评价体系,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经过课程、知识与能力本位三个阶段的考核,考核指标需明确,要求严格。其次,制定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如制定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政策、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等,地方本科高校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与专业人员来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地方高校的教师岗位职责、教师聘任、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应用技术型高校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3.优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访问交流、社会实践等多方面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对青年进行传、帮、带,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地方本科高校需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青年教师面临的工作与生活压力都很大,学校需要积极提高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使青年教师潜心投入到专业发展。

(三)社会保障层面

1.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体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首先,必须要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资格标准,建立起了这个标准,地方本科高校才能参照这个标准引入师资,同时根据这个标准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养与提高,达到国家的要求。其次,需要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专门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培养机构,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与社会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师资需求有所脱节。最后,需加大对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支持。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制度,确保青年教师发展专业的经济需求。[6]

2.在社会范围内形成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立足地方,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仅靠教师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无法满足地方的需求。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8]企业参与到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培养中,实现校企共建、校企共管和校企共享,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的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服务、营销与品牌策划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实践技能。

作者:王玮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晓杰.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张国强.新建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4):74-75.

[3]洪姝芳.安徽省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4]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邓俊熙,基于多维学术观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第6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性的激励问题,从理念、目标、心理、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对青年教师采取尊重激励、期望激励、物质激励和综合激励等科学激励的方法,使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英国的调查表明:有1/5~3/5的教师感受到巨大的职业压力。美国的研究显示:有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状况。我国的研究者也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受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社会地位、利益分配,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青年教师业务不精深,不注重知识更新,安于教一本书,照本宣科,对工作缺乏热情,甚至产生厌教、弃教的心理。当现实生活与他们构设的理想化前景不一致时,还会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抵触情绪和感情偏激等现象。

外在的竞争压力、高度自我期许带来的持久压力和社会因素影响;以及激励机制建设的滞后导致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偏低。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动态系统,高校管理者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特征灵活运用激励理论,不断寻求激励的新手段、新方法,促成高校青年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热情,进而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最终使学校的整体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 树立新理念,进行尊重激励

古今中外的领导者,无不懂得尊重人的需要,他们总是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去争取员工的合作,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所以对高校青年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尊重。一方面要注意研究青年教师在自尊方面的需要和特点,尊重青年教师的人格,设法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另一方面学校组织、领导、同事和学生要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进取心、好胜心和创新精神,尊重他们在缺点、弱点中埋藏着的优点、长处和闪光点。只有这样,青年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从而更具有进取心和创造性。

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为本”的管理新理念。“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实质是尊重人、相信人、理解人。这是现代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激励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出发点。对于力求学有所成、才有所用、业有所优的高校青年教师层面来说,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当青年教师在教学或科研做出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当他们工作发生差错时,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同时寻找解决困难的出路。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呈现出真正的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是促使高校青年教师钻研业务,努力工作,教书育人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之处。

“以能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进步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变得更具有操作性。尤其要在用人上克服对青年教师的不信任、不重视和不放心的传统观念,按照“选贤任能”原则,大胆地启用青年教师担任教学科研负责人,有意识地把青年教师推上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引导学有所长、教有特色的年轻人相继走上中层管理岗位,把少数有突出能力的青年人推上校级领导岗位。

2 把握目标,进行期望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特·弗隆在期望理论中提出,当人们预期他们的行动会带来既定的成果,并且这种成果对他们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组织设置的目标。因此,心理学认为,期望是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期望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推动人们的行为向着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努力。所以,应给青年教师创设既远大又切实的奋斗目标,当高校青年教师对某项活动及其结果的效用评价很高,而且估计自己获得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很大时,那么领导者用这种活动和结果来激励他就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高校青年教师使用期望激励时要尽量抓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效用评价最大的期望值,不能泛泛抓一般的激励措施。依据心理学的划分,人有3种期望心理即报酬期望、成就期望和机会期望。高校可以通过这3种期望的有机结合,来诱发青年教师的工作动机,激发其内心的积极因素,如建立适合青年教师创新性工作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成绩核算工资等以此实现有效的报酬激励。引进竞争机制,引发青年教师强大的行为内驱力,以获得对工作成果中个人贡献的感受,以此实现成就激励。建立青年教师培训、深造、考核和任用制度,使每一位青年教师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获得同等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机会激励。

期望激励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期望激励的渐进性。所谓“一年入门,三年懂行,五年成熟,七年显才能”,教师的所有进步都是外在教育和内在进取两大互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应科学地为青年教师设计近期、中期、长期的奋斗目标,同时应强化其每一阶段的使命内涵,以光荣的使命感来驱动其奋发进取;二是期望激励的调适性。倘若期望值过高,盲目乐观,实现不了,会产生心理挫折,如果缺乏信心,期望值过低,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所以应及时帮助青年教师调整期望值,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以便适应变化了的外界环境。这样有利于潜能发挥,克服消极因素,强化行为动机。

3 调节心理。进行物质激励

人的行为不单纯受思想、观念、立场的支配,还要受到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激励的过程,实质是通过外部刺激使教师把内在的心理需要和动机转化为实现目标的外在行为过程。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由于心理、客观外界的刺激因素而导致其严重的角色压力和强烈的内心冲突,加上教师“奉献”应多于“索取”的职业特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从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青年教师的心理偏失,按照青年教师需求的不同,建立柔性的薪酬制度,比如,设计具有差别化的激励性工资、福利、保险及津贴等项目是提高青年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可适时增加青年教师的工资,进行工资晋升、晋级;及时给予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准时发放奖金、岗位补贴、津贴等等;可根据青年人的不同需求偏好,采取菜单式福利的办法,由他们自主选择福利项目,各取所需。通过以上方式,不断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在提薪、晋级、评奖、评优等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上务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且激励要有足够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一定要予以重奖。

4 创新手段,进行综合激励

不断寻求多元化的激励新手段、新方法不仅是改进学校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重视贯彻利益驱动原则,注意发挥物质激励的积极作用外,针对当代青年教师人心思新、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特点,始终牢记列宁同志提出的“少玩弄行政手段、少发号施令”,对知识分子“要手段异常慎重和灵活的态度”地教导,不断地寻求激励机制的新手段。

4.1以“自我实现”激励为前提。满足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就是创造条件让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有所建树,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所有潜能。青年教师往往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活动,挑战自我的成功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在安排青年教师工作时不仅应考虑他们的能力和兴趣,也要注意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富有挑战性,以激励他们最大的工作积极性。如在教学中给青年教师压担子,适时开展教学考查、考核和评优、最佳课堂评比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组织学报、校刊开辟专栏为青年教师;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及时予以表彰;鼓励青年教师自己组织“青年教师研讨会”等l8J。另外,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学校党政工、校级、中层的领导层面中要有一定数量青年教师,在学校教代会、职代会中增加青年教师代表名额,以及设校领导接待日和公开校领导信箱,听取采纳青年教师的一些合理化建议等,使他们得到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积极性。

第7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小学五(5)班的一名学生,我代表大家向老师们、同学们发表“六一”庆祝会的宣言。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下子就迎来了2011年的“六一儿童节”。儿童节是孩子们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世界,是孩子们的主角。同学们正在为盼望这个节日的到来而感到无比的欣喜。为了这次六一儿童节,学校已充分的准备好了一切。这次儿童节为了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决定办一个大型活动。为了让同学们高兴和满意,这个大型活动主要将在我们校园举行,以“趣味”为内容,以“快乐”为主题,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智力和体力迎接挑战吧。具体活动详见海报。老师们、同学们,放下你们的工作、学习和沉重的教学包袱,一起来好好享受节日的阳光,一起来愉悦久违的心情。老师们参加这次活动,能让自己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快乐的故事;同学们参加这次儿童活动,让自己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最后,预祝同学们节日快乐!谢谢!

第8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1)

摘 要:现阶段,由于我国高校的扩招,新加入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的骨干力量,他们身上有许多的优点,也存在一些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不足之处,高校应该针对影响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完善绩效考核有关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薪酬和福利、提高社会地位等,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56-02

基金项目:该文为西安邮电大学工运课题“现阶段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和创新活力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阶段性成果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多为70后、80后生人,90后的教师队伍也正在走向高校的教师工作岗位。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包容性强、知识结构更新快;他们学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工作积极肯干、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他们创新能力强,善于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同时,他们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成熟期,因此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思想波动较大。作为青年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知识储备量不足;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成就感不高,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职业自由度较大,有些青年教师不能合理处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扩招,给教师带来了空前的工作压力。给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的速度远远大于教师的增长幅度,所以许多的青年教师被迫承担了大量的上课任务,疲于上课,很少有时间去搞科学研究,更谈不上创新了。现阶段,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44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因此,高校对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职业发展,是学校用来帮助教师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规划。是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通过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活动,使自己成为最好的业内专家。

高校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既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关,又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密切相关。每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学校都有义务为其教师指明职业发展方向,设计职业发展通道,使教师看见自己职业发展的希望,实现人才队伍的长期稳定性。每一个有明确奋斗目标的个人,都会把握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抱负。

现阶段高校的现状是:有些青年教师是博士、硕士刚刚毕业就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没有经过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普遍需要得到提高;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些骨干教师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不够等等。

因此,现阶段研究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2 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已引起业内专业人士的担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青年教师入职门槛较低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在引进人才、招聘专业教师时,都将具有博士学位列为首要条件,就是辅导员的招聘也要求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表面上看好像是条件很高,层次很高,但细分析并非如此,因为在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还不是很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把具有博士学位作为第一条件,必然会忽视教师职业发展的任职条件,认为只要具有专业知识,就能从事教师职业,就能胜任教师工作。殊不知:“学者未必是良师,良师未必是学者”。如有些地方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了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在现阶段拥有会计博士学位的人才奇缺或没有会计博士学位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引进非会计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试想,这样的人才引进后,其职业如何发展?而且对于青年教师本人的职业发展也是不利的。从最近几年引进的博士观察,出现教学事故的往往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主要表现在试题出现错误较多、不认真备课、上课不在状态、不遵守劳动纪律、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监考、缺乏敬业精神等等。

2.2 教师职业神圣感与现实之间存在反差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最崇高的职业之一,他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人类智能的开发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为教师职责作了一个清楚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与重要,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默默牺牲的高尚品德。老师通过自己勤勤恳恳的工作,播撒着知识、文明的种子,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社会地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心理负重和人格冲突、工作量过大、学生难于管理、学校提供的支持匮乏,教师不仅身心疲惫,也很容易感到职业厌倦。

2.3 量化规约等评价体系不利于职业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普遍实行绩效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科研业绩、教学业绩、教材或专著编写、、教学工作量、获奖级别和数量等,并且把科研、论文及科研经费等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甚至可以拿科研业绩折换教学工作量,如果有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甚至可以不用上课。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高校青年教师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只关心科研和论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工作不热心、不投入,敷衍了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项目申报、、成果申报上,正是在这种看似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考核机制下,产生了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3 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通过调查,发现有92%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与单位的激励机制有关。可见激励机制的优劣对调动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有很大的作用。激励机制包括奖赏激励机制、情感激励机制和目标激励机制三种。激励机制如果制定的好,则对于调动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有正向作用,如果制定的激励机制不科学,则会起到负向作用。建议高校应组织有关的教学部门、科研部门、人事部门、工会部门制定有关绩效考核的有效措施,改变青年教师报酬过于单一,个人收入不与教学效果优秀挂钩的现状,实行绩效考核多元化,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实行绩效工资和岗位津贴分配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时,适度向青年教师倾斜,通过精神激励与物资激励,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3.2 提高教师的薪酬和福利

2013年,本课题组的成员在调查“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时发现,有56%的教师认为,薪酬和福利水平的高低,对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薪酬满意感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稳定教师队伍和吸引人才也有着隐性影响。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教师需求到底是什么?”时,简要而中肯地回答:“待遇与前途”。不可否认,丰厚的薪水,突出贡献的巨额奖金,能够激励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晋升、承担更大的工作责任,亦是教师希望的激励;上司的信任、指导、鼓励,亦是无言的激励。能否满足教师的需要,就是教师能否被激励的原因。所以,学校在开源节流方面应该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在提高教职工的薪酬之时,也要注重搞好职工的福利建设。一方面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从内部挖潜,做好结构上的调整,整合学校的各项资源,为广大教职工谋福利,真正稳定教师队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创新活力。

3.3 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青年教师,为他们创造条件优越、人际良好、氛围融洽、心情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优越的自豪感。体谅青年教师的难处,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主张,支持他们放手开展工作,肯定他们的工作和成绩。支持青年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于青年教师中的好思想、好建议、好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在全校总结、表扬、推广,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尊重人才的氛围。

3.4 工会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

工会组织要积极关注关心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帮助和协调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生育子女问题、小孩入托和上学问题、交通问题、待遇问题、福利问题、社会工作问题等等。协助科技处和教务处建立科技立项和劳动竞赛活动等,不断吸引青年教师参与到有关职业发展的各项活动中,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才。

3.5 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青年教师刚走向讲台,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手段还不是得心应手,科研方向还未明确。高校应该针对青年教师的这些特点,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教学名师,配备教授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传授、科研项目申请辅导,做好传、帮、带工作。高校也应该给这些指导老师一定的酬金或减免工作量,提高他们做好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4 结论

随着高校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教师行列。他们将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成为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应该根据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应该理解、关心和尊重青年教师,关注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加强组织关怀,营造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活力的人文氛围,积极提供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使青年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投入到科研创新的工作中,为中国高校的科研创新和整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蓓。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活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14-21.

第9篇:校庆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5.11.203

1 引 言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4G数字通信技术掀起了新一波的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衍生了许多新兴媒介,例如微博、微信等信息分享平台。它们在最大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更受广大高校大学生的青睐,迅速成为他们、获得、分享以及传播舆情信息的使用平台。这种具有实时交互性、广泛传播性以及个性化的媒体特点,也促使其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起源与舆论场,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提供了平台。因此,分析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已成为各高校亟须解决的新课题。

2 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征

2.1 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

由舆情的广义内涵,本文类推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其指存在于高等院校内的这一特定的社会空间内,出于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抑或是社会政治原因而引发的突然发生的事件,而且此类事件并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伴随而来的结果同时会波及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学生生活秩序以及校园稳定性,引发学生对校园或社会的突发性事件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反应,表达自身看法或态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加以扩散,形成一定强度的网络舆情。

2.2 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2.2.1 传播速度迅速

根据官方的数据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中心统计的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年底达到 3.09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占65%,学生群体占比为25.1%。在如今人人都能发表自己观点和态度的微博时代,任何信息都能依托人的网络人际关系网,在短时间内迅速加以传播,高校突发性事件在传播中尤为凸显。

2.2.2 传播内容易产生偏差

微博不同于博客,可以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任意挥洒,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观点,而微博相对来说受限很多,只能在短短的140个字数之间用言简意赅的言语表达丰富的内涵,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在微博上大多数的信息带有明显的不完整性,也容易使本来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掺杂各种情绪而产生偏差。

2.2.3 传播内容的突发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促使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快捷。一个热点事件、焦点问题的存在伴随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可以成为点燃社会热点舆论的导火线。一方面,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发表意见;另一方面,学生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评论的过程中,常常伴随众多响应者、共鸣者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可以多向交流、相互声援,从而形成强大而迅速的舆论声势。

3 高校突发性事件舆情引导的影响因素

3.1 智力因素

3.1.1 高校领导的重视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高校突发性事件舆情,往往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关于学生自身生活、学习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倘若学生关心的话题不能及时得到学校的解决,将可能在网上形成炒作,学校问题将演变成社会问题,从而激化矛盾。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带来的恶性影响,高校领导应给予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高度重视,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尽量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3.1.2 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引导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管理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对其思想动态进行掌握并对出现的负面的以及不良的情绪、态度进行监督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与此同时,也存在缺乏一定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应集中体现在引导大学生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点和端正社会政治态度。

3.1.3 高校领导与辅导员的协作

正确把握和引导高校校园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而作为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是高校突发性事件的重要采集者。专业信息分析人员结合辅导员在线上、线下收集到的有用信息进行研究和判断,形成结论性报告并向学校主观部门领导汇报,形成“收集―汇报―再收集―再汇报”的信息研判流程。根据收集信息的集中性问题,由校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制定解决的策略,辅导员积极实施,将网络舆情及时控制在最初阶段。

3.2 非智力因素

3.2.1 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

校园的BBS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是学生各种思想、意见,以及观点集合的主阵地,很多高校突发性事件就是从校园BBS平台上初露端倪的矛盾激化演变而来。因此,高校应引进专门的设备、指定专管的校领导聘请专门管理维护人员,对社交网站、微博、论坛等网络互交平台应进行联动监督管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建立积极、正确、客观、严谨的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充分显示高校对学生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正确引导的态度和决心。

3.2.2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加强

高校负责网络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舆情信息的监控工作,通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关注到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的状态和对舆情的理解,从而产生网络舆情预警,及时纠正和应对网络上关于突发性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

3.2.3 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监控是全面做好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的重要前提。尽早发现、收集反映当下大学生思想动态、对某件事情关注度颇高的舆情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收集、及时报告,着重注意收集到的舆情信息的准确性,促使其能真实地反映高校师生的主流意见以及思想动态。

4 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监测

从目前的网络平台发展趋势来看,网络的舆论功能显得尤为突出,且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关键的舆论场所。因此,高校应注重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为确保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高校应在网络信息中心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设置个人专属IP地址,对作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晴雨表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时刻关注。

4.2 重视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研判

高校应重视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研判,根据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收集到的信息,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性质与程度作出准确判断,明确引起突发性事件的责任主体。找到源头,能够更好地使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控制。高校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清楚了解学生网民的真实愿望及诉求,了解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产生的特点、原因、表现形态以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做好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工作做好准备。

4.3 强化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更容易被高校大学生所青睐,成为大学生网民了解社会新闻、获取社会信息、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途径。当高校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一些不真实的信息或谣言就会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容易引起学生的猜测和好奇而引发网络舆论,为此重视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抵御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核心力量仍然是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应加大力度强化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来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理论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为具备理性分析问题、表达正向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

5 结 论

总之,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使高校能够重视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文章通过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内涵的阐述,总结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并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厘清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因素,从而提出正确引导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能够从容应对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