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

第1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园林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1-02

进入21世纪后,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园林及相关专业,学生层次多样化趋势愈加明显,教育对象在知识基础、能力和素质方面差别很大。在此情况下,如何不断适应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紧密围绕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完善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改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开放式办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的要求,是当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

1.专业的综合性强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在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课程门类多,既有规划设计类课程,如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又有植物类课程,如园林植物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等,还有艺术类课程,如园林美术等,都需要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2)教学实践环节多,既有基础知识型实践教学,又有基本技能型实践教学,既有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又有科学研究型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性强,一环扣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

2.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花卉园艺生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多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在园艺生产公司、园林绿化景观公司、鲜花企业、园林设计院等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以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园林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有看法

目前,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相对落后,把实验和实践教学看成是课堂之外的“辅工作”,缺乏具有行业实战经验强的教师参与,甚至出现对积极参与社会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的负面评价,根据园林专业的行业特点,我们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多下园林企业实战锻炼和参与社会企业实践,充实教师的园林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掌握行业最新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行业动态及专业技术,由于缺乏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系统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长期以来造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无系统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主动参与不够,教师专业经验缺乏,与园林行业要求产生严重脱节。

2.课程体系不健全,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

园林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依赖于课程体系的完善,这就需要根据园林行业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由于不重视建立密切的校外合作单位,导致部分实习环节只能是走马观花,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校内实习场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达到实质性的实践教学,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配套制度、设施不完善,资源难共享

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整个学程中,急需建立以引导学生自我设计和规划目标的教学辅助制度(如导师制、项目管理制,学生自我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同时,由于实训基地涉及到的人力、经费、时间等问题,导致部分实践教学课程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实践资源的浪费与流失(如与学校单位绿化外包养护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场所,全过程参与,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绿化养护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4.投入和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教学资源紧张,教学经费短缺,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及校外园林规划设计合作单位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针对我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几点自己的观点与设想

1.根据市场行业就业岗位,定向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不外乎以下就业范围,园林景观公司,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园艺生产企业,鲜切花行业,园林景区等。各个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其自己的岗位特点,如绿化养护管理岗位(男生为主),规划设计及办公室岗位(女生为主)。

我校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就应根据行业需求与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制度

应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制度,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新考核制度,考核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在新的评价方法中,应以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绿地养护质量,茶树生长状况)或项目完成(规划设计项目)情况来评价,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大胆采用导师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实践教学,关键在于领导与教师。应督促导师切实负起责任,全面参与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采用项目管理制度,与市场对接,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发挥团队力量。导师—公司经理、学生组长—项目经理、其他学生—项目成员,模拟企业化运行,保证实践教学与市场接轨,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4.改革并创新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方法

第2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1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l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学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2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国内农林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比较2005、2006、2007、2009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方案,充分听取园林行业专家意见及建议,及近几届优秀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确立了“三结合、三循环、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实践教学内容

2.1.1实践教学项目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时,每门课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以保证在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异同,实践教学项目分为: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生产实习(岗位见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2.1.2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形象教学、感性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形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2.2.1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经过近3a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了园林绘图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实验室、园林植物标本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园林建筑材料实验室、园林盆景制作实验室、园林艺术插花实验室等,购置了包括联想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2.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增强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学生,既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师资。

2.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训练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企业的窗口,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建设的校外基地有: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温江川I西卉森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四川I绿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绿茵景园园林工程公司、都江堰市五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

3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3.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邀请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3.2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Nu2JI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技能的基本单元。只有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才能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开发建立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技术施工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近几年学生都是因为具备了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生产实习(岗位见习)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实实地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从2002级开始,暑假的7~8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实习单位开始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3.5职业技flP~OI练及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等级考核和资格考评。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与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实施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相关公司、企业资质申请与晋升的必要条件。本专业从2002级学生起,在毕业前期都要通过中高级园林绿化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毕业生持证率达98%以上。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3.6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必需手段。同时毕业实习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毕业实习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毕业实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7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本专业教学团队组织讨论,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按照毕业设计和答辩计划,专人指导,集体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逐年提高。

第3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

园林树木识别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的一门科学。园林树木识别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块,灵活多样地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把课堂学习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尽可能多的利用基地实习锻炼资源,按照学习情境特点的不同特点,灵活多变的选择四阶段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将直观、实练、考核操作融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显“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特点。

1 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在教学中起到真正的主体作用。

1.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观察描述园林植物形态结构、识别常见园林植物,充分利用我校国家园林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优越的实践条件,开展现场教学,将学生带到品种园、苗圃、花卉公司、公园、科研试验地进行现场授课和操练,融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1.2 四阶段教学法(技能实战训练式教学)

“训练观察植物基本技能”就是通过四阶段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它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教学方法。

准备: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教学方式为讲解。

教师示范:这个环节主要是让老师全方位真实模拟示范,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教会学生该如何去做。

学生模仿: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情景,老师观察不足之处。在模仿中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互动进行。

练结:通过之前的学习过程练习了老师设定的训练科目,所以要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学习目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作为驱动,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就像“花卉分类及识别”这一学习情境,把几个任务关键知识点都包含进去,通过对这几个任务的探究,不仅完成了学科教学目标,而且较好地实现了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加大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力度,不断改善教学手段

任课教师拍摄与收集了大量植物形态、构造、分类等图片,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采用图片、模具、植物标本、新鲜植物材料、多媒体等手段,使得图文并茂,内容更具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但具直观性,而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认清难点,从各个方面强化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实施专项实践教学模块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技能的培养。

2.1 改革实践教学,为培养专业技能和就业服务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课程需要及时组织实训,教学内容始终紧跟所教的植物分类及识别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除在理论上使学生弄清弄懂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实践,从而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脱离生产实际,促进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2 教学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操作相关内容

为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任课教师把插花员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内容和要求贯穿到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并结合每一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先后有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正积极地参与了我任教课程教改方案活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吸取知识,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专业思想,通过课程的教学,学生能识别常见观赏植物和田间杂草50~100种,能认知植物的代谢生理过程、测定植物的主要生理指标,能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学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苗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后续课程以及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玲姣.园林树木识别课件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25(6):138-139.

[2]唐兴,刘东辉,雷东阳.高职园林专业园林树木识别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141.

[3]周玲春,孙玉林,刘孟.园林植物识别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6-78.

第4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阐述了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审美艺术的培养,对一些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内容包括:中外园林的概述,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日本古代园林,西方的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及西方园林的特点。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园林美的内容、形式美法则、园林布局形式等;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包括地形、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小品及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等;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包括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及公园规划设计等内容。园林绿地设计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用途,围绕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建造出优美、有内涵的园林环境。园林绿地设计主要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建筑设计、地形设计、景观小品等方面的设计。每一项的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园林绿地设计要围绕这三个基本原则来设计或提升。

2实习经过

(1)实习时间:2014年2月~至今。(2)实习地点:北京盛妍园林设计有限公司。(3)实习经过:首先熟悉景观设计的整个流程,熟练掌握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施工图的画法,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景观设计整个流程

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做出方案设计—出平面图—重要节点平、立、剖及效果图—文本编排—汇报方案—方案通过后—进行初步设计以及扩初(确定每个局部的的景观以及小品、景观建筑的尺寸)—施工图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

4工作中参与的主要设计项目

4.1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规划设计

(1)项目分析定位。

聊城市要构建“江北水城”,首先应该在构成水系的水体形态上尽量丰富完备。东昌湖以辽阔的水面和与古城的相互依存为特色,古运河是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特色,而徒骇河则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因此,徒骇河的景观设计对于聊城市展现城市形象是极为重要的。这几个水系要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徒骇河是贯穿聊城市南北的主要的生态廊道,其南部融入城市的水源涵养地,北侧与城市防护林带交融在一起。宽阔的水面和两侧茂密的树林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

(2)设计特色。

体现聊城市地域文化内涵,要把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设计做成聊城的、现代的、徒骇河的。植物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层林尽染、漫步花镜、芦荻荡影”。地形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坡地和台地相结合。人有亲水性,因此,在设计时,80%的游览路和停留空间滨水,让人可以自由、安全地亲近水面。在真正的下笔绘图之前,设计师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胸中有丘壑。而笔者的导师正是这样一位“胸中兀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的设计师,跟他真的学到了好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仔细的分析解读徒骇河,最终确定了徒骇河的设计方案,徒骇河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少而精;适度的原则;基面整,亮点突出的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就是徒骇河以高大乔木为主,主要目的是隔断外界的噪音,提供一个安静休息区,内部以疏林草地为主,更好地为游人提供休憩游览的环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搭配,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重要节点做重点处理,搭配以聊城特有的景观小品,营造一种徒骇河特有的景观特色。

4.2聊城市湖南路南侧水系景观绿地设

(1)项目分析定位。

首先,湖南路改造后作为聊城中部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和景观走廊,南侧绿地首先应该作为景观大道两侧道路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与北侧的绿地一起展示简洁大方的道路景观。同时,其宽度达到110m,中间包含一条景观水系,因此,它兼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应根据地形和水系的总体布局,在其间适当加入游憩和表达聊城历史文化的内容。但总体上应简洁大气,形象突出。其次,它是城市的重要廊道之一,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形成东西向的开放空间,引导疏通东西向的新鲜空气,还要在南北方向上留出导风通道,使空气能够快速地南北流动。第三,它还是聊城市南部与北部的连接线。因此,在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在湖南路向南观看和由绿地南侧向北观赏的效果,在山水格局、植物配置等方面作出相应处理。(2)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把湖南路南侧绿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水系规划以及南部新城区的总体规划中来分析和定位,确定其主要功能、景观特征,强化与其相交叉的道路、水系、绿廊的联系。使其成为整个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时要统筹考虑聊城市近远期的发展规划;保留利用的原则,现有绿地中,一些长势良好的植物,再次设计时,应注意保留利用,既能降低造价又能形成较好的景观特色;土方平衡的原则,挖河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于河道两侧,既丰富了景观,又可以减少工程量。挖填方在总量上应保持基本平衡。

(3)主要设计概念。

回流萦玉,七水连珠。规划30m宽的河道贯穿东西,并形成流线和开合的变化,使其成为形态自然的景观河流。在道路交叉口、重要节点等处,将水面适当加宽,共形成七个较大的水面,构建“七水连珠”的景象。将挖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一系列带状起伏地形。根据尺度计算,地形高度最高不超过6m,以2~3m为主,东西向共形成5处较大的带状地形,形成“五岭逶迤”的主地形格局。十里樱花情。在湖南路两侧种植五公里长的品种各异,花色各异的樱花,形成十里长的樱花大道,花开烂漫,独具特色。

(4)植物种植设计。

主要地形上植物密植,多用常绿树种,高大乔木居中,向南北两侧形成层次,兼顾路上和河边效果;道路交叉口和水面较宽处以疏林草地为主,选择景观大乔木成丛栽植,重点突出,视线通透;在地形制高点多种植高大乔木,是林缘线变得更加丰富。植物种植设计的主要概念可以概括为:水木润春华,西岭含秋色,一带红樱花,半池黄菖蒲。

4.3聊城市昌东乡愁园景观景观提升设计方案

(1)项目分析定位。

本设计方案是关于景观提升的,所谓景观提升是指在保留观赏效果较好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总体的观赏效果。原聊城市昌东公园位于徒骇河畔,是垂钓者、郊游者的乐园,亦是聊城市乡土植物园。但是,由于植物空间杂乱,灌木过密,游览服务设施缺乏,景观主体不突出等一些制约因素,导致公园内杂草丛生,不能很好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环境。这也是要对昌东公园进行景观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景观提升的整体思路就是去芜存菁,完善设施,适度提升,刻画主题。

(2)设计理念及原则。

聊城市乡土树木形成骨架,结合现有植物形成枣树园、杨树园、榆树园、槐树园、柳树园、藕池、牡丹园等七个乡土植物园。浓郁的郊野气息使城市中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来此享受安静、美好的时光,营造出城市山林的意境。聊城市的民谣、土胚房、石磨、水井都能很好的表达设计主题。

(3)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种植骨架,在原有植物基础上稍加点缀花灌木,形成一片浓郁的乡野气息,使得植物的种植既简单又不失去主题特色。植物种植还是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主要原则。

5实习心得

第5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园林;本科教育;植物类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04-04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即以专业课程的形式陆续出现在近代高校中[1]。目前,全国已有220多个院校开设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本科专业,每年招收各类型各层次风景园林学生超过50 000人,显示着中国风景园林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1]。风景园林的目标是“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建立和协调风景与建筑、基础设施的关联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等”[2],因此培养该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为人类和其他栖息者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应用生态平衡的方法保证已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等。当前形势下,探索改革中国现行园林教育体制,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科发展需要已刻不容缓,许多学者从课程改革、教学体系构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改革探索[3-6]。

华南农业大学(下简称“华农”)自1985年起开设园林本科专业,是全国较早开设该专业的大学,经过30年的努力,学校园林专业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新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是体现园林自然性、生命性、地方性最重要的要素之一[7],植物类课程也因此成为园林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及时了解他们对于专业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通过对华农在读和毕业的园林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植物类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的态度和看法;尝试结合园林植物的教学特点及园林专业的教学成功经验,对植物类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同时为今后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使该类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贴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园林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1.1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针对华农园林专业在校及毕业的学生2类不同群体,分别设计关于植物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课程安排”“教学成果”5个方面共20条选择题作为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9份(男生171份,女生238份),其中在校生224份(四年级63份,三年级90份,二年级71份,一年级80份),毕业学生105份(分别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类工作60.2%、管理类工作12.5%、施工类工作10.2%、预算与招投标工作17.1%)。

1.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在目前的《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学》《园林植物概论》5门植物类核心课程中,毕业学生赞成应为核心课程的分别占84%、77%、48%、42%和18%;其中作为双语课的《园林植物概论》所占比例最低,对学生来说可能学习难度较大,实用性不足。另一方面,有高达63%的学生赞成将《植物造景》设置为核心课程,显示其对综合应用植物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较大。大四和大三学生分别有40%、48%满意目前植物类课程的上课顺序。大四到大二的学生中,只有17%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无重复或不知道,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个别植物类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同时,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有25.4%、21.1%、38.0%认为《园林植物概论》与《植物学》组合是最为突出的“课程内容明显重复”,其次是《园林植物概论》与《园林树木学》组合,分别占19.0%、21.1%和15.5%。

在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契合度方面,显示除大四学生有34%外,大三、大二学生中仅有16%和14%认为相契合,契合度偏低。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各年级学生在入学初对专业的定位、开学前对课程内容的猜想以及生活中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不同而造成的。课程内容与学生期望不符并不能说明课程本身存在问题,但会使其学习热情下降,厌倦、不满甚至排斥课程,滋生敷衍练习、逃课等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

在大四、大三学生中,分别仅有10%、7%没有逃过植物类课程,而有46%、64%逃过1-3次课。在逃课次数最多的课程统计中,《园林植物概论》所占比例最大,大四、大三和大二学生分别为30%、21%和32%;其次是《植物学》,依次为24%、20%和17%。大二和大三学年是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短期实践的黄金时期,因此持“有其他事情要办”为由而逃课的学生比例近半,分别为48%和50%。特别是大三的同学,此时没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也没有毕业班的就业压力,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多的欲望、精力和机会去参与课外实践,获取他们认为的课外知识和经验。同时,对校园生活的了解和熟悉也使大三学生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专业教育的敬畏,例如,大二学生有23%“觉得那堂课内容不学也行”、10%认为“内容太无聊不想听”,而大三学生在这两点理由上分别是19%和22%,大二学生在决定是否去上课时还会多考虑判断学习内容,但大三学生逃课更多是出于对课程本身的倦怠。

1.3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植物类课程中,均按一定比例设置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从问卷看,大四到大二的同学中仅有11%~16%认为各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合适;高达37%的大二学生认为《园林植物概论》的比例不合适;21%的大四学生和28%的大三同学认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比例不合适。这可能是因为这两门课所教授的知识远离学生日常接触面,除了实习课外,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看的实物。

问卷结果显示从大四到大三每个年级都有超过80%的同学认为要增大实践教学。对于如何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方面,大四到大二的同学中有49%~56%赞成在理论教学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有28%~40%认为要减少理论教学学时,这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有反向变化的趋势,即理论重要性降低,实践重要性提升。实践及实习的上课环境相对轻松,在实物面前更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比理论课更受学生欢迎。然而,实践教学的实施受到植物生长季节、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校外,提升学习效果。

毕业学生分别有45%和56%认为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应根据“植物生长时序与季节”和“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教学实践把植物生长时序与季节考虑在内,可充分把握植物这种活标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既可在理论教学之前提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对植物有生动形象的初步印象,更容易地理解理论课中的教学内容,最后通过再次实践的检验,让理论内容更好地融合在实践当中。有学生在问卷中提出植物类课程的实践课多集中在期末,使实践课也成为填鸭式教育的问题值得思考。实践环节这样设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高强度的实践学习,学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分散实习是否效果更好?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尝试。

1.4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

植物类课程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课程考核基本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的形式,考核方式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问卷结果显示,45%的毕业学生认为课程考核应着重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其次才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贯通”。然而,在校学生中仅有19%的同学认为课程总评成绩可以真实反映学习情况,59%的同学觉得总评成绩与自己的预想有差距,但能接受。对于不能真实反映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所占比例太重”,从大四到大二分别占47.6%、61.1%和57.7%。在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设置上,大三和大二学生中分别有29%、23%和27%、21%认为存在“客观题考察的知识点过于细小”和“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过泛,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四年级到二年级分别有87%、83%和73%的同学认为可以将植物类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但有局限;仅3%、0%和3%认为能得心应手地应用。有些知识无处应用、有些知识不知在哪应用、有些知识不知何时要用、有些知识不知竟然能用、有些知识要用时才发现没学到等都可能是造成局限性的原因。其本质是不知这些在植物类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该如何与设计联系。

68%的毕业学生认为“对于新招的从事园林植物方面工作的园林应届毕业生,能应付工作所需,但有局限”。“有局限”主要因“对植物生态习性不熟悉”和“对植物人文内涵缺乏了解”等,表明了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扎实的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对植物更深层的了解和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2植物类课程整合与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2.1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的思考

教学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指向性的作用。在编制教学计划时,要处理好植物类课程与设计类、工程类课程的关系,自然观、生命观的培养熏陶应落实在园林专业整个教育、各门课程的各个环节[7]。在进行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时,不宜仅侧重在设计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应该继续保持我校在园林植物方面的传统优势,加强植物类课程的改革,加强学生在园林中应用植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社会上形成竞争优势。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环境等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点,客观上就要求与园林植物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都应该与这种动态变化相结合。因此,植物类课程设置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承接、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并主要与园林行业的有关实践相契合,同时兼顾学生升学与多方拓展知识面的需要。植物类课程共11门,其中必修课7门,选修课4门(表1)。植物类课程从第一个学期开始设置,让学生在接触园林专业之初,就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植物类课程要贯穿于本科学习的每一个学期;良好的延续性,是学生从“生”到“熟”,再到“巧”所必不可少的环节。课题组认为,由于植物类课程彼此之间联系较多,故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方法、资源等应该统筹处理[7] ,编写相关指引,以解决课程衔接问题,使不同教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程时,都可以保证水平较一致,清楚所教授的课程在学生4年学业中的位置,把握讲授的重点,有效避免与其他课程的内容相重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的评价改革实践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通常分别占30%和70%,其中,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过大,与现行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学习过程评价相矛盾,因此把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50%~60%和期末成绩4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习报告、课堂讨论、每周一花或物候观察等等细项,涵盖课程的学习过程。尝试改变期末考试试题的设置,添加一道综合性主观题,以参考与课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为主,按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大题下以递进串联或平行并联的逻辑关系设若干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重点考查针对整个课程中某个重要章节里知识的运用而非罗列。这样的调整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投入和收获,避免随机性和投机取巧情况的发生。当然,这种分值比例调整是基于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解的前提下,否则容易变成不公平不客观。

植物类课程作为一个体系,还可从以下四个能力指标去验收整体效果:1)识别与鉴定常用园林植物的能力;2)恰当应用植物材料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3)完成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管理实践操作的能力;4)实践调查、撰写报告的能力。根据这些指标对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并推广应用,打破以往农林本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之间自成体系、脱节的关系,使得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革新园林植物类学科的综合评定考查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调研,撰写报告,从而使从事园林植物方面工作的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更全面,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

对于植物类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将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古言之“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定法”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其贯穿于课程始终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能促进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热爱和自主学习。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沟通与授课的技巧、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深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探索的过程永无止境。当然,不同年龄的教师,授课的特点和风格会有所不同,年轻的师者,可能更多以热情打动学生,年长的师者,则更多以睿智和对学科理论的融会贯通和对专业的前瞻性吸引学生。

本文数据采集过程得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师、园林专业在校学生以及毕业校友的支持,谨表谢忱!

参考文献:

[1] 李雄,刘尧.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园林,2015,31(10):20-23.

[2] 高翅译.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J]. 中国园林,2008,24(1):29.

[3] 丁绍刚.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园林,2001,17(4):15-17.

[4] 高琦,杨西阁,王昊,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6-48.

[5] 李春梅. 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园林,2001,17(4):13-14.

[6] 张璐,刘威,陈雅君,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生态学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62-65.

第6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包豪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805一、包豪斯教学模式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一)教学内容

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年6个月,新生入学后,学校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训练,使学生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和工厂原理与实习等课程,同时让学生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

经过这段训练,校方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点将其分别送入适宜的实习工厂,接受为期3年的“学徒制”教育。在此期间,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二)基础课程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最先由伊顿(1888—1967)创立。基础课程分为“实用的”和“正式的”两大类。“实用的”课程包括材料研究(study of materials)和工作方法(working processes)。“正式的”课程则划分为观察(observation)、自然与材料的研究(the study of nature and materials)、绘图(representation)、几何形研究(the study of geometry)、结构练习(construction)、制图学(cartography)、模型制作(model making)、构成(construction),以及体积、色彩与设计研究(the study of volume,color and design)等。

每门设计课程均由1位“造型教师”和1位“技术教师”共同讲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和技术教育。两者合而为一,形成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三)工作坊式教学

包豪斯最大的特色在于工作坊式教学方式,学校先后开设了家具、金工、广告、摄影、纺织、陶艺、壁画、舞台、建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坊的教学人员由作坊大师和助教组成:作坊大师作为负责人和导师,负责工作坊的教学和运转;作坊大师从学生中选择较为熟练的学员担任助教,负责一些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工作。

为使工作坊的实践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包豪斯学校还与一些工业企业形成了密切联系,这样使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能够紧密合作,结合实际工业生产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避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亲自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集体协作,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化模式,为协作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育成就

包豪斯开创了一套极为有效的“做中学”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代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通用模式[1]。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特点

风景园林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从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为职业立名算起不过100余年(奥姆斯特德于19世纪中叶根据已有的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将自己的职业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s风景园林师)[2],由于研究领域和执业方式的特殊性,风景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综合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与管理、设计艺术与表现、自然基础、社会基础5 大类基础专业知识。

第一, 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风景园林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工程技术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概预算、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第三, 设计艺术与表现:色彩、形体、构成、艺术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第四,自然基础:园林植物、生态学、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

第五,社会基础:园林史、建筑史、大众心理及行为、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

可见,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知识甚为庞杂,并且与其他专业知识交叉性很强,要求风景园林师掌握多种跨领域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杂家。因此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性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强,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对象是多变的自然空间。对不同场地、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客户而言,风景园林实践的复杂性差异巨大,这种情况迫使风景园林师必须从具体的场地和背景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设计和建造过程,完成对自然的改造利用,满足人类需求,从而实现其工作价值。因此,实践性是风景园林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三)协作性

随着行业的拓展,风景园林的执业领域已经从中小尺度的花园和公园扩展到更大、更宏观的范畴,如城市景观系统、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工业废弃地、水系甚至流域的规划等。这些扩展的领域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复杂性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态度,与生态、地质、水利、经济、社会、规划、建筑等相关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团队,综合探索多方面的问题,并且统领团队形成全面的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协作性是新时期风景园林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包豪斯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统计,截至2006 年,设立风景园林学科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共449 个,其中本科专业点达到140 个[2]。

随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发展,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发展。

(一)建立符合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础课体系

1.基础课学时向专业课程倾斜——增比例

在学时分配方面,由于包豪斯学校类似职业培训学校,3年6个月的学制全部为专业学习时间,其中基础类公共课程仅以1/7的学时来进行必要知识的铺垫,而后6/7的学时全部用于各专业工作坊的实践教育。这种学制将有限的学时高效利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专业训练。

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政治思修类、英语、数学等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课时比例过高。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为例,政治思修类占384学时、高数占120学时、英语占400学时,这些课程总学时为904学时,占该专业本科4年总学时的34.8%(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4年全学程为2 592学时),而最核心的基础课——风景园林设计课仅为354学时[2]。这种现状导致专业课程学时被压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专业相比,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综合性非常突出,知识面广,知识量巨大,需要相应的专业课程来完成知识量的积累。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在学时分配方面需要进一步向专业基础课程(表1)倾斜,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思修类、英语、高数等)的比例,保证学生的专业训练强度。

2.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宽底子

包豪斯学校比较注重艺术类通识教育,这体现在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程培训上,所有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色彩、构成、绘图、模型、工作方法等课程训练,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体系之后,才进行细分专业的培训。

反观现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院校,按院校特色可以概括为农林、建筑和艺术设计三大类,在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各院校大多依据自身学术特色和师资配备有所偏重。如农林院校重植物、生态类课程;建筑院校重构筑、空间类课程;艺术设计院校重美术、表现类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有偏科现象,而偏科带来的负面效应明显体现在毕业生的能力上:农林院校学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强、空间弱、设计表现弱;建筑院校学生空间和设计感强、植物方面的知识弱、设计表现弱;艺术设计院校学生艺术表现强、规划设计弱、植物方面的知识弱。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大,要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必须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建立由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风景园林自然基础、风景园林社会基础共同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宽广的理论基础。

3.降低基础课程内容深度——浅深度

包豪斯学校的基础课程虽然涵盖了艺术类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课程深度却相对较浅,因而其基础课程教学在6个月之内就能全部完成。这种浅深度的基础课程设置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这种具有综合性倾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量巨大,若在前期入门阶段涉猎过深,将牵扯学生过多的精力并且容易偏科。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阶段只进行浅深度的艺术类通识教育,待学生专业分配之后,才进入各专业学习阶段。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下一步根据个人能力和志愿深入学习作准备。

目前许多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定过深,如一些院校的园林工程课设立了专门的给水排水、电力工程、喷灌和喷泉工程的管路系统设计内容,这种设计牵扯到繁琐的水电专业计算,在现实项目中也是由专业厂家配合完成,完全超过了学生基础课程的深度。

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面广量大的特征,在进行基础课程内容设定时应根据课程重要性相应降低深度,淘汰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类和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专业素养形成的基石,降低此类课程深度,能够相应提高重要内容的教学强度。风景园林自然基础类和风景园林社会基础类非核心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庞杂,却是远期职业拓展的铺垫,课程内容应以介绍性、引导性为主,教学目标以了解基础知识和简单原理应用为主,不应过分强调深度。

4.基础课程间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结合部

由于包豪斯早期师资不足,1名教师往往担任多门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伊顿(Johannes Itten)本人就同时教授色彩、形体、构成、材料等课程。这种教学状态使多门相对独立的课程经由同一教师融会贯通之后再传授给学生,无意中打破了课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

国内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学,由于许多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教师的教学行为类似各扫门前雪,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学生获得了大量缺乏衔接的知识片段,难以将知识贯通起来,极大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形成。

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在课程间建立“结合部”的方式将各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同类别的课程,注意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使前一门课成为后一门课的铺垫,课程间应设计相互衔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同类课程串联起来,建立五大知识主线。而后再通过规划设计课的训练,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内容,将五大知识主线融会贯通。这种基础课程设置方式,能够促进教学从局部走向整体,促成不同课程间的渗透和叠加,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形成网状知识结构(表2)。

(二)建立符合学科实践性与协作性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方式

1.工作室教学方式

“做中学”是包豪斯教学的座右铭,包豪斯学校通过工作坊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当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课训练并掌握一定的必备知识之后,既进入各工作坊跟随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实践研究和生产工作,从实际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体会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成功地塑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而目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多数课程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甚低,学生很少接触实际项目,许多实践课程以假想题目为主,严重脱离实际场地、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设计过程和结果“空对空”,缺乏依据。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沟通、协作能力极为欠缺,团队意识淡薄,用人单位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

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性与协作性特征,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强度。如果借鉴包豪斯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则可以建立由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组成的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由五大知识主线组成的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实践学习的铺垫,完成综合性培养目标。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实践性和协作性的培养。

2.教学工作室设立的目标与机制

教学工作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学院可下设多个教学工作室,单个教学工作室可由教师个人或几名教师共同组建,教师负责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运作。教师可以选派有能力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具体操作。本科生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实践小组,各小组有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工作团队。

3.教学工作室的类型与相互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征和重要性,教学工作室可以分为核心工作室和辅助工作室两大类。

核心工作室是教授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工作室,如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室(研究大中尺度)、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研究中小尺度)、风景园林建筑工作室、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作室等。每类工作室可以根据师资情况设若干平行的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之间可以依据项目流程相互衔接,如规划工作室先介入,而后设计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介入,最后由植物景观工作室和工程工作室介入,如此可以利用单个项目使各工作室形成链式体系,形成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各专业工作室轮换学习的教学方式。各工作室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独立进行实践教学。

辅助工作室是为核心工作室服务的专业工作室,如打印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计算机辅助分析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和图书资料室等。辅助工作室的规模应与核心工作室的需求有机衔接,由学生轮换值日,形成对核心工作室的补充(表3)。

4.工作室教学流程

由于教学工作室专业分工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各自专业特点制定教学流程。另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以形成各工作室鲜明的特色。以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为例,根据其设计程序可以形成如下教学阶段:第一步,教师通过学院指派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践项目,设计项目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即成为工作室的教学课题。第二步,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讲座,介绍项目基础条件、类似案例和工作方法等。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完成项目分析和主题策划。最后,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将项目拆解成不同部分交由各组设计,工作小组在教师和研究生指导下定期开展内部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互补与协作,不断修正方案形成最终成果,完成方案设计阶段内容。在以上过程中,辅助工作室为设计实践提供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型制作、效果图输出和成果打印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流程。

四、结语

从1919年至今,近一个世纪时间,教育界对包豪斯教学模式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其扎根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教学思想,依旧闪烁着光芒。

对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育而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毕业生拥有职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而这样的能力应来自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风景园林的学科特征出发,借鉴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 (1):15-18.

[3] 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 (2):34.

[4]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 (1):20-23.

[5] 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 (5):14-16.

[6] 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 (11):59-62.

Bauhaus teaching mod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FENG Xiao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第7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园林专业;实验课程;项目式;模块化;构建

一、引 言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体现“能力本位”的国外职业教育课程观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流,国内很多职业学校借鉴国外现代职教课程模式,继承传统课程模式的长处,对传统的以学科本位为主线对知识进行构建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以及按专业大类,拓宽专业口径设计平台式课程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强调终身教育和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开发模式[1]。最近几年一些职业学校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项目化课程模式[2]。

模块化的课程构建模式其思路指的是所学内容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由指向职业群中每一个职业的若干个“大模块”组成,每一个“大模块”由针对能力的一组“小模块”构成,教学内容也由灵活组合的小模块――一个教学单元组成。课程构建着眼于强化学生从业能力。项目化课程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课程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教学过程,突出“任务中心”和“情境中心”。项目课程综合运用相关的操作知识、理论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工作之间的联系,形成在复杂工作情境中进行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

本文在对国内外课程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本校园林专业实验课程现状的分析,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基于模块课程和项目课程构建的思路,对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建立项目式模块化课程,并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

二、我校园林专业课程模式及实验课程现状

我校的园林专业作为上海市重点专业,近年来一直尝试着教学改革,如: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够的问题,增加实习实训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过多次调整和修改。但课程模式的改革有限,基本还是以传统的学科性体系的三段式模式为主。同时作为实践课三足鼎立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课时、课程设置、内容编排、实验教学的师资及实验室建设等软硬件设施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1.课时比例

我校园林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课时比例最近几年一直有所变化,大约为1/5-1/4。这个课时比例是较低的,不能满足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

2.课程结构

我校园林专业的实验课程是按传统的课程结构安排的,穿插在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但对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巩固缺乏连续性,特别是无法实现实验教学的项目化建设。

3.实验内容

我校园林专业的实验课程现主要分布在下列几门课程中: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大致教学内容有: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植物标本的制作;害虫的识别、农药的配制、病害的识别;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pH值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的测定;水势的测定、蒸腾强度的测定、叶绿素的提取、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呼吸强度的测定、植物体内淀粉含量的测定、水培植物及缺素症的观察等。这些实验中不少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目标与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有不少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更没有从岗位需要出发,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学生因此也不易明白这些实验技能在实际岗位上的需要。

4.实验方式

实验方式仿照科学试验研究方法,过程中多数需要多个处理及对照,结果分析也比较复杂,过分强调了科学研究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较少考虑生产实践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5.教学计划实施

有些教学内容虽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无法顺利实施,经常出现少做、甚至不做的现象。

6.考核评价

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评价比较简单,往往以一张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指标。

三、园林专业实验课程项目式模块化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园林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型行业,它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基于对国内外课程建设模式的思考,结合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分析,首先参照DACUM课程建设的思路,打破学科界限,对园林行业岗位需要的实验技能进行整合,重新构建园林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通过网络、图书馆文献检索、相关学校资料查阅,采用对比分析、多角度分析、交流讨论、访谈、问卷调查、日记/教学反思录、数码照片记录、录像记录调查研究等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园林行业岗位(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模块化建设的思路,确定园林专业通过实验室完成的单项技能,一共列出了68项。

进一步确定了实验单项技能学习内容,分析了实验单项技能完成条件,并对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中的实验单项技能进行调整、删减,删除了植物体内水势的测定、植物体内淀粉含量的测定等实验课程,同时结合生产实践发展需要增加新的实验单项技能:如兰花的组培技术;对传统的实验进行了方法或内容的调整,土壤N、P、K含量化学法测定改成了N、P、K测定仪的快速测定;植物缺素症的观察改成植物水培技术。

单项技能即为一个小模块。我们编写了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单项技能学习资料,同时在编写的格式上减少了传统的仿照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设置对照及不同处理,大部分实验内容只编写最合理的处理项,简化了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强调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林生产实践岗位、过程、阶段的不同,将相似学习目标的单项技能整合为学习单元―大模块,并进一步将学习单元组合成学习项目,建立了六组学习项目:项目一:常用实验技术的学习和巩固;项目二:植物实验室识别技术;项目三:土壤及培养基质准备与测定技术;项目四:植物种植材料的处理技术;项目五: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指标测定和调控技术;项目六:植物保护的实验技术等。这些项目组中不同的学习单元、单项技能供不同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的学生选择学习,如园林绿化、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的内容就有所不同。

构建综合性的实验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实际,确立以衡量学生实验技能学会程度为主要考核指标,过程、结果及态度的评价为一体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了学生实验结果展示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初步的教学计划本课程的教学时数达到96,大大超过了原来各课程实验课的总和。

新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突出了充分与生产实践挂钩,课程结构的编排上突出了项目式模块化,对学生的考评上突出了综合化和自我评价。

四、课程教学实践

在完成模块式项目化实验课程的构建后,本校部分教师对本课程项目四:植物种植材料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教学实践。

本项目一共包括四组实验学习单元,分别为:花木种子检测技术;促进植物种植材料休眠技术;促进植物种植材料萌发的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枝生根技术。每一个大模块包含两到五个单项技能,如促进植物种植材料萌发技术包括了浸种法、层积法、赤霉素处理法以及机械摩擦处理法等四项技能。课时安排为16,部分实验有后续的观察过程。

该课程在二年级下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之前学生们已具备了相关的植物、生理生态、土壤等相关知识,但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理论课课堂教育以及实习课的观察识别;其次通过前期项目一:常用实验技术的学习和巩固,学生们对试剂的配置、植物材料的处理等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术。

在本项目开展前,指导老师针对本项目涉及到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假设我们要开始种植植物,之前收集的植物材料我们应如何保存?植物种植材料的活力一样吗?植物种植材料是否种植在土壤中就一定能顺利出苗生根?学生们通过复习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回答上述这些问题,学生的答案虽然基本正确,但还不够完整,因此老师之后进行总结;接着由老师对本项目的实验目的做详细说明,用ppt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解了每个单项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对部分内容进行操作演示。

学生们在充分明确实验目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行分组操作。学生们两人或四人一组讨论实验方法,每组实验学习单元中都有多个单项技能,学生们也可讨论决定先完成哪些单项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在每个学习单元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一起进行及时讨论,老师通过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促进植物种植材料萌发的技术这一学习单元的内容,一共安排了4个课时,大部分小组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学生预先讨论的实验顺序,按时完成所有的单项技能,需要延长时间,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学生因此有一定的意见和想法。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之后发现,原因除了实验技能不熟练之外,主要在于对四组单项技能的操作时间不能进行立体安排,提出了供学生选择的交叉实验的解决方法。学生们心里平静了很多,接受了建议,并很快完成了这一单元的剩余实验。

每个单项技能结束之后,老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进一步提出课后思考问题:如在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枝生根技术的单项技能完成之后,提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几类?有哪些优缺点?哪类对插枝生根效果好?以及你是如何看待对社会上普遍担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的危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些在前导的理论课中间已经学习过,学生需要复习和回顾;有些则需要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并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们在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上除了常规的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步骤、结果、分析之外,还得回答课后思考问题及实验体会。

在每个单项技能完成之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学生用的学生课前准备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自我评价、项目团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评;教师用的过程性评价、学习档案资料评价、检测工作过程评价。

五、课程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调整的方向

1.课程改革的意义

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既有利于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进行选择,又有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结构,还可使课程内容及时更新,紧跟科技进步[1]。大模块下套小模块,使得学生在规定的课时中可以选择性完成部分实验操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

同时作为一个项目式课程,充分考虑结合园林生产实践,确定实验技能项目,编写项目化的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技能学习资料(讲义)。这一方面完成了园林专业实验课程重新构建,更新了实验内容,使学生学习的技能更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实验技能,同时也使得学生更清楚地明白所学知识技能与具体工作项目的结合点,能体会到知识和技能的有用性以及学习的意义。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充分明确课程目的,比较完整地掌握了该项目下的实验技术;分组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讨论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的老师总结、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需回答的多种问题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反馈和分析;课程评价标准多元性,能更客观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课程建设也推动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最近几年在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设中,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非常之少,加之为了学校其它部门的建设,实验室几次搬迁、重建,实验器材、药品损坏、丢失。学校现在的实验室位置、周围环境及实验室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缺乏、实验室人员管理不规范。随着实验性课程项目式模块化的构建,学校拟投资建设180平方米的植物与环境综合实验室,添加近百万元的设备,这些也将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开展。

2.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调整的方向

本文对园林专业实验课程按照项目式模块化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构建,但还没有完全付之于教学实践。今后还需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调整课程构建模式和内容,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部分实验还有待于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及实验指导老师能力的提高;完全实施本课程教学还需更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处理好与相关理论课程的衔接问题。

同时随着实验课程的建设,准备将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渐实现实验室完全开放,满足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实验操作练习不够、不足,来不及完成,以及部分实验后续观察记录的需要。做到只要学生有预约,实验员老师就完成实验的准备,学生就能随时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巩固实验技能,记录前期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8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二个月的实训时间弹指一挥间就悄无声息的流逝了,就在此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突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我想这将会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的青春留下了精彩而难忘的回忆。

二个月前,我怀着对社会、对工作满心憧憬和几分迷惘,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开始了实习的生活。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记得刚到公司时,我的第一分任务是整理和制作一个小区绿化工程的竣工资料。这样的任务对我来说既新鲜又是困难重重的。在学校时虽然也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肤浅,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以及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还是如期完成了这份任务。走上工作岗位,我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也许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从零的开始,但我相信,不懂多问、多听少发表议论,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平时,我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各种与园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在这二个月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心中谨记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争得荣誉的信念。工作中,时刻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我深知我们园林的每一个工程是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而都是要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的。

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我的主要任务是(1)负责资料的整理、开竣工资料的制作等;(2)CAD制图操作;(3)施工现场放样、修剪;(4)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园林工应当具备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圆滑的交际能力、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

第9篇:园林专业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曾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面对失败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回想以前在学校的日子,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课学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自学能力”。参加工作后才深刻地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极少。我的专业是园林技术,而我也工作在一家园林方面的公司,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任务。我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要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由于我工作的公司要求较严,每周一到六得去上班,有时候业务繁忙,晚上需要加班,这样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很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放任自己。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必须严于律己,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才能做好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对着电脑整理资料,给公司做做网页,或者跟着同事们外出去栽植、养护树木,统计树木数量以及观察其生长状况等,显得枯燥乏味。一直以来,我都是吃父母的穿父母的,工作以后才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我们刚出来工作,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餐费和日常开支,我们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就会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所以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我是学园林技术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专业知识,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当我真正踏入园林行业,真正搞园林的时候才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段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的路做准备。

在这期间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学习了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小组每一次开会都有值得我学习、深思的地方。职位可以短时间原地踏步,但思想决不能原地踏步,自己必须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然后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也许很多理想不能实现,但我应该坚持下去。如果我停滞不前,将很快就会被单位淘汰,甚至被社会淘汰。面对以后的机遇,我要努力学习更多的东西。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斗转星移,三个月的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段时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过去三个月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公司使我健康成长,使我充分的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繁忙的3个月中,在公司同事的关心下我受益匪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一直在为了不被时间丢下而拼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

回想自己在学校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会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不得不微笑并含着热泪坦然回首我所走过的每一步路。

展望未来:

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单位和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及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今年是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比较陌生的一年,感觉有压力,但却对这几个月的工作感觉非常满意,回想这几个月,有感觉良好的地方,也有处置不当的缺点,但更多的是思考。现就这几个月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1、之所以感觉有压力,是我正赶上局里的工程与养护分离最彻底的一年,对于新南工程及西区等全是新栽植的苗木,对我及养护组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年初,我们制订了一些常用的硬性养护制度;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制订不同的养护办法;具体落实了一些养护措施,配合每月的检查条款,上下管理者具体真正的落实到位(比如浇水量、浇水频率、甚至每一棵有问题的树,上下管理者与该片养护工人都心中有数)。在日常养护中,组织大家不断的总结、交流经验。经过这些努力,终于看到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景象:"苗木成活大大提高,去年完工的工程苗木成活率值得骄傲。也终于摆脱了以往死不拉叽的局面。现在进入我们的范围,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和人家比效果"。

2、由于今年我们部门的养护工人工资都偏低,以至于在管理方面我们无法和单位其他部门相比,所以,经过站长与我们的商议,决定以感情的方式来管理比较适合。没有大的过错的情况下,管理者都以朋友或平等的关系相处。现在,我觉得,在林业站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干起活来心里舒坦,再苦再累的活都没有任何怨言。

3、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由于我在给该站选择抗性品种时有些脱离了实际,只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以及养护这些植被的时候没有尽到职责,导致吸毒尘毒气品种的植株死亡不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4、新南片区局部因So2危害,当时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多处马蹄金危害严重,虽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但影响了观赏性。

5、在这期间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学习了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小组每一次开会都有值得我学习、深思的地方。职位可以短时间原地踏步,但思想决不能原地踏步,自己必须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理想,然后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也许很多理想不能实现,但我觉得自己以后该这么做下去。如果我长时间停留在施工、养护的心理状态,将很快就会被单位淘汰,甚至被社会淘汰。面对以后的机遇,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的东西。

我深刻的意识到:面对机遇,必须要自己有能力胜任,才会有胜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