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质控会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胃内异物;胃穿孔;临床护理
对于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而言,在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可实施精心护理,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和管道护理等,其对疾病康复可起到有利作用。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本文对10例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10例胃内异物致穿孔患者,全部为青年男性患者,均吞食金属异物,如铁丝和铜丝等,在胃镜检查结果中,全部有异物穿透胃壁。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要求和签字后,对患者进行了于胃镜下取出异物,在X线检查结果中,均提示为膈下见游离气体,10例患者全部确诊,对其采取留院观察,实施内控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在10例胃内异物致穿孔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立即给予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1d~3d后,患者后腹痛症状消失,对其进行胸腹透视,提示为膈下游离气体全部吸收,无患者需转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保持半卧位,使其腹痛得到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得减少。对患者进行嘱咐,即禁食和禁饮。在患者腹胀症状消失后,可将其胃管进行拔出,进行流质饮食,其中需注意少食多餐,禁止食用有刺激性和胀气食物。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全部患者均留置胃管,在护理的过程中,需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可采用生理盐水。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以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避免口腔出现感染。对其口腔黏膜进行密切的观察,注意其实际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而言,其疼痛明显并且起病急骤,患者通常会产生恐惧及紧张等负面情绪,对患者康复有不利的效果。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心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提供支持和安慰,使患者的心理应激降低。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对疾病有基础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告知,即保持健康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反之则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康复,进而使其的情绪得到稳定。患者自身压力得到降低,不良心理得到缓解或消除,积极的配合治疗,可达到良好护患关系。
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于胃内异物致胃穿孔的患者而言,其疾病发作时间多为空腹或者饱食后,病症发作时往往伴有较大程度疼痛,如刀割样剧痛,其可快速波及全腹。在进行护理时,应减少患者受到不良刺激,使其处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出现强光和噪声。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掌握其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应设法降低其心理压力,在患者主诉时,应耐心的进行听取,稳定其情绪并进行安慰,适当的对患者进行解释,使其了解疼痛的机制,对患者的痛苦应表示理解,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
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生命体征,进行定时的测量和记录,即脉搏、血压和体温等,如出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以采取相应有效处理措施。对患者的腹部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询问,如腹痛和腹胀,对患者全腹进行检查,检查有无压痛症状,有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等症状,如有外科情况出现时,应立即进行相关科室会诊。对患者采取持续胃肠减压,对其胃内进行抽取,即积气和积液,进行倾倒引流液,以使其胃内外漏得到减少,腹胀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在穿孔处愈合时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对腹膜炎消退起到有利的作用。对引流液进行密切观察,即性状、颜色和量等,及时的进行检查,检查吸引效果,如出现阻塞情况,应立即进行冲洗,可采用生理盐水,以使引流管畅通。对患者进行大量补液治疗,并给予抗酸治疗,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以使其水电解质保持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并遵医嘱按时使用,以避免和控制感染。进行良好的手术准备工作,以在改为手术治疗时,可有充分的准备。
对患者进行管道护理。在护理人员工作时,应对引流管进行标识,并保持清晰明确,确保其保持通畅,妥善的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扭曲、受压和折叠等情况。在巡视病房时,应加强巡视力度,对引流管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其位置,严格防止出现引流管脱出情况。做好防止感染工作,定时更换引流袋,更换频率应为每天一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进行观察,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应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健康宣教。在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口腔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告知,告知其留置管道的作用,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结果
通过实施精心临床护理,并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后,10例胃内异物致穿孔患者全部治愈,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满意度为90%。
3讨论
在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出院后,应对饮食进行控制[3],即按时、定时和定量。在进食后,应平卧片刻。在饮食的选择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生冷和辛辣的食物,以使胃避免受到刺激。禁止食用太甜的食物,应食用有较高营养价值等食物,如富含钙、铁等。禁止吸烟和喝酒。患者应防止重体力劳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减少身压力,适当的放松心情,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患者在出院后,如出现异常的情况,则应及时进行诊治和治疗,按时进行检查。对于医师和护理人员而言,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遵守操作规程[2],进行良好的自身防护[4],同时应对患者持有尊重的态度,使其隐私得到保护,并得到良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新生儿胃穿孔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32-34.
[2]谢冬萍,徐雪芳.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1):991-992.
浅静脉留置针及真空采血针组件已在儿科临床普及使用。我科近年来,为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及家属的痛苦和烦恼,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而采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针组件联合浅静脉留置针给予住院患儿采血,输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9年5~7月为368 例患儿采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针组件联合浅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输液。年龄为2月至13岁患儿。其中155 例患儿采用手背静脉,213 例患儿采用头皮静脉。
2 方 法
准备用物:按医嘱配制药液并排好气备用,按化验单要求备好真空采血试管,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玛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针组件,3M敷料贴及常规输液用物。
将真空采血针组件采血针端扎进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血管,选用头皮静脉应剃去毛发约10cm,,选用手背静脉应在穿刺部位上8cm处绑好止血带按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并穿刺,见回血后退出针芯0.2cm,再沿血管走向将套管送入血管,左手将针芯退出,用3m敷料贴固定。
真空采血针头组件真空管穿刺针端连接真空采血试管按要求采取各种血标本后将真空管穿刺针取下弃去,连接输液,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患儿病情,年龄调好输液速度。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家属的解释及宣教,使其认识到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联合浅静脉留置针使用是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保护患儿的血管,以取得其配合。
3.2 留置针的日常护理打上留置针并进行采血后,当天输液完毕应将留置针上的肝素帽更换后才进行封管,由于采血后肝素帽上及接头容易沾上血迹,因此,更换肝素帽时用消毒棉签将接口处的血迹擦拭干净。平时护士应注意保持留置针部位的清洁,一般每天更换肝素锁及3M敷料一次。每天接输液前用0.9%生理盐水冲管,以保证留置针在血管,并保证输液的通畅。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4天。
3.3 密切观察打留置针的部位如果出现红,肿等情况及时拔除针,并做好局部处理。如果留置针有向外滑脱现象或者留置针部位有污染,则需及时拔除重新再打。由于小儿自控能力差,有意或无意会抓挠针头,因此,护士平时应加强巡视。
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是衡量全科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护理质量管理的范畴很广泛,加之各科室的特点不同,所以各科室质量管理的标准与措施也不同。我科因护理人员短缺,护士长工作繁忙,既要参加倒班又要管理全科工作,难免管理有疏忽的方面。所以我科对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来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百分制检查标准。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护士满意、病人满意。检查者要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标准逐项检查,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事人,督促其改正。考核结果每月与奖金挂钩,并作为年终“十佳护士”评选依据。
2 组织结构
2.1人员组成 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有资质业务骨干任成员。
2.2小组职责 严格检查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标准和流程;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定期(每月26日)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布置质控重点;对护理质控会议上确定的意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执行;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护理监控结果,及奖罚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2.3分工 把科室护理工作分为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病人质量、考试考核五个方面,分工至小组成员,制定出年计划,月目标,周重点。
3 检查方法
充分调动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实行自我、定期、随机和监督检控相结合的方法。
3.1 自我检控:责任护士对自己分管病人的各项诊治、护理工作进行自检,发现缺陷加以纠正后并上报相应小组成员,未引起纠纷者不扣分。
3.2 定期检控:质控小组成员每周按分工按月计划检查一次,有记录。结果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3.3 随机检控:平时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各领导,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发现的护理问题,有记录。结果同定期检查,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3.4 监督检控:为了追踪了解护理质量的改进工作,对周查、随机查情况于当月末(26日以后)由组长汇总交护理部(月质量分析记录)。护理部主任、干事组成监督检控组,针对我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追踪,组长将改进工作的措施尽快落实,提高服务质量。
4 结果
【关键词】 质控小组; 护理记录缺陷; 质量控制; 记录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09-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54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依据之一,并作为原始资料随病历保存[1]。护理中存在不重视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书写、记录不规范的现象,《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指出:要求优化护理文件的书写,并不断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2]。为了保证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加大护理管理力度,笔者所在医院成立了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以下简称质控小组),通过对全院护理记录进行质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2月前住院病历150份为对照组,2013年2月住院病历150份为观察组,两组资料均为危重及发生病情变化住院1周以上患者的病历。
1.2 成立质控小组
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成立了护理部成员及科护士长组成的全院护理记录质控小组;各科室也成立了科室护理记录质控小组,小组成员应为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观察分析能力强,具有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护士。包括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2~4名。质控小组首先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护理记录书写现状。随机选择10个科室50名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20名(40%)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在30 min以上。为减轻临床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负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贴近患者,提高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将原危重症护理记录单、一般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整合为表格式的护理记录单,并于2013年2月开始在临床正式使用。
1.3 质控小组的职责
质量控制管理组人员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监测,对各班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总护士长、护理部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将质量监控本上记录的质量问题纳入质量控制范畴[3]。
1.4 研究方法
质控小组对观察组病历反复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照组的病历为未进行质控而产生的病历。对两组病历在护理记录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0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质控后,观察组的护理记录单的缺陷发生率比对照组要显著减少,除了重复记录、出入量记录不规范、记录不及时、未反映病情动态无显著差异外,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护理记录中的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3.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1 法制意识淡薄,未能全面、正确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目前,法律知识教育没有或极少被纳入护理教育课程中,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倒置责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敷衍对待护理记录工作,导致护理记录错漏百出,为医疗侵权责任留下隐患[4]。
3.1.2 病情动态过程未能在记录内容中体现出来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随时记录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因此护理记录不能如实反映患者的个性化病情,且记录缺乏连续性,以1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为例,护理人员没有记录下其第一次的咯血量,导致其出血停止1周后的夜里再次突然出血时,没有相关的护理记录为医师的判断提供确切依据。因此,使用表格式记录,能够以时间顺序进行记录,能帮助医师和护理人员更加直观、动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据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目前,仍有少数护理人员按照传统的记录方式,以规定的记录频率进行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小结,导致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3.1.3 护理记录内容过于繁复 护理记录的原则应是简明扼要、详略有序,少数护理人员未能遵循护这一原则,除了按照规定填写护理记录标题栏内容外,还在“病情及措施”栏内重复填写标题栏内已记录过的内容,并将口腔、会阴护理等常规护理记录其中,赘述内容占比较大,既体现不了护理记录单的优点,又浪费了时间[5]。
3.1.4 记录表述不清,记录频次不足 护士一般实行倒班制,护理记录由多人记录,由于护士的责任心、对病情理解力等不同,不能准确描述护理记录中的病情,使用的词语容易产生歧义,有时用非医学术语进行记录,且会出现语法错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是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针对危重患者,每班本来需进行记录1次以上,但受到个别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忙于治疗、疏于记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3.1.5 有涂改、刮痕、签名潦草难以辩认 有些护士为了护理记录书面整洁,或因为不能及时记录而补记,经常采用涂改、重抄的办法。许多医疗纠纷就是从患者及家属看到护理记录中涂改、补记等情况开始的。护理记录中存在涂改、补记、重抄现象,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不利于举证倒置。
3.2 改进措施
3.2.1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 护理记录作为原始资料随病历保存,在发生事故和纠纷时,将作为医方重要的举证材料,所以管理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管理者可以分批对护理人员迸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并加以重视,从主观方面对护理记录加以完善。
3.2.2 制定质量标准与记录要求 护理记录涉及的内容很多,又是由多名护理人员完成,所以完善护理记录最重要的是制定出统一的记录标准,要求每名护理人员都按照规定的记录标准进行记录,这样就可杜绝护理记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3.2.3 促进质量持续深入改进 针对危重或病情发生变化,且住院1周以上的患者,质控小组每月1次对其在架病例进行检查,随后在组员会议中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整改完毕后,为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质控小组还将持续跟进病区护理记录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通过随机与定期检查、重点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严格把关[6]。
3.2.4 加强培训,促使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化 质控小组组织举办了《病历书写规范》学习、护理记录单展览、正确护理记录单书写样板制作等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规范要求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每次检查之后,质控小组都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优秀做法进行总结,并以PPT的形式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反馈,让护士长们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正确的书写方法有更直观的感觉。此外,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各科的护士长,跟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学习。
3.2.5 增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一份护理记录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为此要想获得高水平的护理记录,就要求拥有一支具备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护理人员队伍。作为把控护理记录质量的质控小组,需要制定严格的培训和考试制度,并把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及继续教育作为长期的首要任务,最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
3.2.6 规范护理记录管理工作 为保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记录进行检查,并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改进,以促进护理人员记录水平的提高,保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此外,针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及出院病历,护士长也需严把质量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冀琨,李亚莉.专项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4):448-450.
[2]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卫医政发[2010]13号).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马卫芬,周国芬.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护理记录单书写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53-254.
[4]巴桑邓珠,眭万琼.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05,19(1):17-18.
[5]李沁晏.科内逐级护理质控在四级护理质控体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5):1386-1387.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护理质量控制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护理部领导的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定期对全院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是目前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单纯依靠护理部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临床科室中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我科于2006年成立了科室质量控制系统,现将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1.1 科室人员配置情况 我科为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病区开放床位70张,共有护理人员3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5名、助理护士5名。护理人员与床比例为1:0.47,由一名护长及2名护理组长负责具体管理。毕业4年内护士共有22名,占护士总人数57.8%,护理人员结构年轻化,缺乏临床经验,自律能力较差。
1.2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科室病床收治率为100%~110%,特级、Ⅰ级护理患者占患者总数50%~60%,卧床患者占患者总数60%~70%,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但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对护理细节关注不足,另一方面,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只关注一些表面的现象,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欠佳,存在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薄弱、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欠佳等情况。
2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旨在加强质量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质量控制[2],提高护理质量。
2.1 质控核心小组组建 挑选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质量控制核心小组[3],由科室护士长管理,由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及质控员参与,根据组员的职称、学历、监床经验、工作性质等安排不同的质控任务,建立层级质量控制关系[4],(如图1)由上级对下级质量进行监控,下级对上级负责。
2.2 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的分工 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控制,负责布局和分配质控的任务,并对各子系统的质量进行定期监控。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及制定新措施等。
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支持系统质量控制及护理教育质量控制。
质控员:负责消毒隔离监测、仪器设备保养、护理操作考核培训、护理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
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接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监督,保证护理工作按质量完成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存在问题(见图2)。
2.3 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 根据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工作流程,由质控负责人每天(或每周或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夜间质量控制则由夜班组长担任(夜班由当班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夜班组长)。工作流程简介如下(见图3):
2.3.1 高级责任护士质控的工作流程 由高级责任护士每天查房,检查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告知的落实,听取患者的意见,检查文件书写质量,协助解决疑难,护士长定期检查高级责任护士的工作。
2.3.2 护理组长质控工作流程 护理组长负责支持系统质量控制,护理组长每周对科室消毒隔离、环境卫生、安全、急救物品、药品、毒麻药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一次性用品、无菌物品、护理用具、被服供应等各环节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新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2.4 科室质量控制的评价。
2.4.1 科室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及患者的需要,确立科室质量控制指标,作为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2.4.2 质量评价流程 科室质量控制评价由护士长负责[5],患者护理质量是质控工作的重点,护士长每天(或隔天)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情况,记录质量问题,并对下级(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进行指导。每月按科室质控标准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每季度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核心人员会议,汇报质控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新的质控措施。
3 效果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后,2006年度及2007年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持续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与2005年相比,质量指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特级、一级护理、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消毒隔离、文件书写等方面质量改善,患者投诉减少,无发生护理差错。护理人员自律能力改善,能主动参与质量控制,见表2。
4 体会
4.1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延伸
护理部领导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监控全院护理质量,但是由于受人力资源、及工作方式的影响,只能做到以点带面,难以全面反映护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则能达到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监控,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延伸。
4.2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科室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持续质量改进是科室质量控制的核心[6],通过质量检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然后不断改进,从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4.3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意识
通过质控检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处于受监控的状态,通过教育使护理人员清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质控,转变为主动参与自我质量控制[7]。
4.4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管理能力
质量控制过程,本身就是管理的过程,通过参与质量控制,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能主动参与科室的管理。
5 小结
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质控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追求质控指标的稳定,更重的是保证每一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单纯靠护理部及护士长的力量,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是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通过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健全科室质量控制机制,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华容,廖健敏,彭敏.三级甲等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的建立.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23-926.
[2] 张华,朱卉敏.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及效果探讨.护理研究,2006,20(2):541-542.
[3] 宁小玲,谢翠萍,潘彩梅.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新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
[4] 黄英,杨雪平,陈丽珍.分层量化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5-66.
[5] 赵美燕,田梓蓉,张杰.护士长护理质量自查效果评价.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9-20.
一、质控成果
2014年月日,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质量检查要求,我院经过精心准备,迎接上半年区卫生局来进行护理质控检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参加基础护理理论考试的四名护士,2名取得满分好成绩,另外2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半年护士的三基理论考核全部合格。其中薛雅俊第一名,第二名:龚美珍第三名:颜景雯,吴梅竹。在此,向大家通报一下。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提高上,大家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实施情况
(一)继续完善了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应室、手术室、门诊以及口腔科护理质量等,每月制定重点监测内容并跟踪存在问题。
(二)依靠严格制度打造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继续实行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三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季度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月有一重点,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护理部反馈。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结评分一次,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落实各专项护理技术指导(会诊)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危重病小组、褥疮评估与技术指导小组、输液小组、老年病小组、糖尿病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部对护理缺陷差错及时进行讨论分析。4月份在完成医院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各病区集中精力做好新医院的设备添置及病人的回搬工作。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第二季度,我们共组织培训次,培训护理人员名。
8、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最近2个月,根据全市精神科统一的病史顺序排列要求,我院也积极投入整理病史,力求规范,统一标准。逐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推进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轨道。
三、存在的质控问题与原因分析
世博期间,我们天天强调如何加强护理安全检查,寻找护理不安全因素或薄弱环节,为确保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但是,在第二季度,由于我们的管理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使每位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缺乏工作责任心,使2名病人外逃。
造成病人外逃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没有精益求精,没有锻炼出职业的敏感性而疏忽大意造成的。第一例外逃病人,由于铁门坏没有及时作好应急防范措施,以至于在开饭间隙给病人造成可趁之机,然而,在我们找寻病人过程中,第二天来到该病区时,还是发现铁门未锁。第二例外逃病人,是我们护士对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大家试想一下,病人外出就医,尽管有家属陪同,但医生还是希望再派一名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发生。而我们护士派了一名工作能力较差的工务员或者工作重点没有交代清楚。结果,任务没有完成彻底,意外还是发生了。事发以后,我们还有个别护士认为,这名病人不应该外逃的。那么,我们要试问,外逃病人都写在脸上吗?你们感觉不会逃的病人不是逃给你们看了吗?!另外,近期,还存在护理病人夜间上厕所问题,护工不陪同,造成病人跌倒等等。同志们,教训还不深刻吗?!另外,我们每一位护士不该扪心自问吗!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就应该为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这可以说是我们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三级质控护理管理;妇科手术;流程管理;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妇科手术室有护士30名,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4.2±3.5)岁;学历:大专18人,本科10人,硕士2人;职位:护士长1人,主管护士6人,护士23人。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前(2017年7~12月)本院共开展妇科手术128台,实施后(2018年1~6月)本院共开展妇科手术130台。实施前: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38.5±2.8)岁;手术类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宫外孕剖宫探查术3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40例,子宫切除术18例;实施后: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38.2±3.2)岁;手术类型:卵巢肿瘤切除术35例,宫外孕剖宫探查术3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42例,子宫切除术18例,实施前后妇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18年1~6月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护士三级质量管控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护士长1名、主管护士2名、普通护士4名组成,其中普通护士均为本科以上工作年限大于5年的护士,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及责任心。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妇科手术护理整改措施计划制定及实施;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妇科手术术中出现的差错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鉴定,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1.2.2确定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
根据妇科手术特点,以卫生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为基础,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规范的《妇科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表》,并确定护理质量指标,内容如下: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95%;基础护理合格率>95%;特级护理合格率>95%;护理记录单合格率>95%;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95%;消毒灭菌合格率>95%;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为100%;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100%。护士长每月按照《妇科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表》对当月收治的病例进行护理质量调查,并于每个月月底组织小组其他成员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1.2.3制定“三定,三不定”检查标准
①“三定”即护士长每日定时与组员对当日本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生的护理缺陷问题,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护士长每周就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护理缺陷问题与组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室护理质控会议,对妇科手术质量检查过程中存在的质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②“三不定”即责任护士每日不定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所发现的缺陷问题向主管护士反馈;主管护士每日不定时检查责任护士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其护理操作技能、风险防范能力、危重病患护理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护士长每日不定时到手术室巡查,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由护士长依据《妇科手术护理质量检查表》记录实施前后护士技能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2)不良事件:由护士长记录实施前后患者术中压疮、术中低体温、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满意率:由护士长分别于实施前后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9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合格率比较
实施后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比较
实施后患者术中压疮、术中低体温、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3.1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本研究中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危急物品仪器完好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示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护理人员管理水平及护理技能,而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明确了各级护士岗位职责,强化了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了手术室护士专业技能[5]。同时,通过实施“三定,三不定”检查制度不仅强化了手术室监管力度,同时可促进各级护士间相互学习及交流,提高各级护士护理监管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
3.2三级质控护理模式可降低妇科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术中压疮、术中低体温、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表明三级质控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妇科手术不良事件,研究结果与陈伟萍等[7]相似。三级质控护理模式的实施促使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强化了各级护士岗位职责,完善了手术室监督机制及相关流程,并培养了专科护士风险管理意识,从而预防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8,9]。另外,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手术室专科护士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士质量管理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11]。
3.3三级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室在实施三级质控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表明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护理满意率。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强化了专科护士基础护理检查,提高了专科护士护理技能,不仅保证了患者护理安全性,而且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了与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12]。
2021年是护理管理中心工作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我院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护理管理中心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各部门大力配合下,通过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护理工作。一年来,护理管理中心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规范各项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以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己任,切实进行在职教育及培训。现将全年的护理质量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共体总院护理管理中心护理质控工作概况
按照2021年护理管理中心工作安排,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和《2021年医共体总院护理管理中心质量考核标准》对焉耆县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分院八个乡镇分院护理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导,具体总结如下:
1、质量管理目标全部达到年初既定目标(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急救物品、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成绩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
2、本年度根据医共体总院及各分院实际情况,护理管理中心修订完善护理管理考核标准,修改护士长考核标准,优化并完善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考核评分细则每季度组织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会议进行通报、讨论,对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一是定期召开护士长会议,交流管理经验、管理技巧及如何改变管理理念等;二是上半年进行护士长管理经验交流会,以PPT形式反馈科室工作以及优质护理服务新举措新创新。
3、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件书写采取护士长—质控办—护理管理中心的三级考评制度,护理管理中心每月进行护理终末病历质控,并及时将缺陷问题反馈科室,促使科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士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以确保病案资料科学、完整、真实。
4、完善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截止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8起,院外带入压疮7例。Ⅱ级事件3例,Ⅲ级事件6例,Ⅳ级事件9例;共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会议1次,召开护理警示教育1次,及时反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存在问题,科室及时进行持续改进。
二、医共体总院护理管理中心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及主要问题
1、护理管理中心管理者的业务及管理水平需再提高,其管理创新意识欠佳。护理人员积极进取精神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只是被动做事,缺乏评判性思维。
2、护理操作前后沟通不到位,沟通缺乏技巧,健康教育不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
3、护理文件书写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等缺陷。
4、我院部分护理管理系统未完善,不能实现护理不良事件统一网报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功能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和服务需求。
5、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通过院方正确的工作体系,保证医护品质与安全,杜绝医疗意外的出现,促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进步。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⑸医嘱制度⑹会诊制度⑺值班及交班制度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⑾业务学习制度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