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第1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 优质服务理念; 手术室; 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51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兴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逐渐贯彻于临床和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就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任何医疗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就是这种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到位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近年来这种理念已经受到了来自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关注[2-3]。本研究为了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对比观察常规服务理念和优质服务理念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8~50岁,平均(32.5±3.2)岁,其中男30例,女90例。包括阑尾切除手术20例,骨科类手术40例,剖宫产手术60例。将这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和骨科类手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服务理念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在手术治疗和常规服务理念的同时贯彻优质服务理念。排除标准:(1)年龄65岁者;(2)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或衰竭;(3)患有肿瘤正在进行治疗或已经到达晚期者;(4)患有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癫痫、抑郁或躁狂而不能配合者;(5)有手术禁忌证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者;(6)患者本人不同意参加研究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男性比例)、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同时,贯彻优质服务理念,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术前注意事项:为防止术中出现麻醉意外或窒息,患者应在术前8~12 h开始禁食,术前4 h开始禁水,必要时可应用胃肠减压。对于阑尾切除手术,对消化道要求更高,患者应在术前1~2 d开始进食流食,必要时可酌情在术前1 d或手术当天进行灌肠清洗,并于术前2~3 d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此外,由于术后患者短时间内不能下床走路,很多日常生理活动需要在床上进行,如进食、大小便等,提前告知患者术前有意识地练习一下,提早适应术后的生活,同时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以免术后长期卧床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术前2周应该戒烟戒酒。给予心理支持:患者术前难免会有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并对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有顾虑,这时护理人员应该从专业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客观分析病情,就手术施行的必要性。实施手术的效果、预后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作简单明了的评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包括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各种医疗文件都应签署妥当。(2)术中护理: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医护人员应该热情迎接并主动问候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缓慢平稳地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床上,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准[4]。麻醉时可以与患者聊天以转移注意力更快达到麻醉效果;麻醉后完成后尽快行气管插管和留置导尿管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麻醉师和术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3)术后护理:首先患者由于刚刚经过长时间的手术,各种途径导致的体内液体大量丢失,加上麻醉的作用,术后不能立即进食进水,故此时患者应该通过静脉补液接受足够的能量和液体直到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补液要注意补液量和速度,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次,注意患者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护理。由于麻醉的作用,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要注意导尿管的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于手术部位留置的引流管,要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扭曲或打结等,记录引流物的量和颜色,换药时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异物掉入阻塞等。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和24 h出入水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为连续性,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体现一所医院水平的重要窗口,其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评价,优质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时,不仅能够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面对手术,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5]。优质服务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6-7]。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优质服务理念和常规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于恩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53-154.

[2]高冰.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6-117.

[3]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64.

[4]谢蓓蕾.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6-37.

[5]陈萍.手术室融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297-2298.

[6]孙冠.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效果观察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57-58.

[7]胡艳波.心胸外科术后深静脉置管30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72.

[8]张秀英,朱国红,叶惠艳.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7-18.

第2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9-01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进行,人性化护理在现代护理中被重视,并广泛应用予临床,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医护人员就成了患者的临时亲人。因此,让家属放心的惟一理由就是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关爱,我院ICU自2009年起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身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9月在我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4小时以上患者110例,其中男70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岁。

2护理方法:ICU是一个接纳各种危重病人的特殊场所. ICU内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危重的病人;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

2.1了解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一方面,重视与患者的语言交流,对患者要语气平和、贴心,禁用教训的语气对待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全和可信,减轻患者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ICU患者的病情特性,绝大多数患者无法用语言交流,我们主要采用观察、手语、写字板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同时使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皮肤的接触与病人交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细节入手,营造和谐温馨的治疗氛围。

2.2对患者提供全补偿的护理支持系统

受到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各种疾病的严重状态时,患者往往因疾病导致自理能力暂时丧失,所有的自理需要完全依赖他人来满足,而在这种复杂的疾病状态和各种治疗措施实施的情况下,没有专业技术的家属是不能完成照护任务的。ICU护理除了提供严密的病情监测外,还对患者提供全补偿的护理支持系统。ICU每张病床配备了2.5-3名护士,是普通病房床位护士配比的5-7倍,以保证每位患者24小时都有专业护士提供专门的监测与护理。ICU护士每日会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更衣、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定时翻身、被动活动肢体等基础护理工作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做好各种管道护理以及呼吸机治疗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处理等专科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为患者总体治疗成功创造条件。

2.3定时探视,增强家庭支持系统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因疾病破坏了机体的抵抗力,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ICU为保护患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订制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探视制度。室内空气每日消毒,医护人员进入ICU更换消毒工作衣,换清洁拖鞋入室。这一方面避免了院内其它细菌的带入,也避免了因地面走动扬起灰尘而沉浮在机器表面。在这个时期患者最需要的是静养,而不是过多的交谈和诉说,定时探视制度既可使家属有机会了解患者情况,也使家属从繁重的陪夜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家庭成员有机会对患者进行安抚,使患者能有高质量的家庭互动及感受到彼此的关怀.[2]

2.4从细节做起,关爱病人

①每个床位周边的隔帘尽量拉上,在能够满足治疗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照明灯的亮度或使用,使患者处于安静的"无干扰"状态;夜间可关闭照明灯,让患者安静休息。②尽量关小仪器的音量,不用的仪器及时关掉,护士的操作、说话、走路要轻,尽量减少ICU内的噪音;③进行操作要有条不紊,抢救病人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给病人以信任和安全感。④操作或治疗时向病人耐心解释清楚,对无法语言交流的病人可进行肢体安抚,适当掩盖病人的隐私部位,取得病人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患者要进行特殊检查、大小便时注意遮盖,减少病人的尴尬不适。不能因为病人的生命力递减而忽视其尊严的重要性,我们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患者维护自身尊严。

2.5 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

ICU护士通常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面对不同心理反应和需求的病人,有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护士任何异常的外部表情及动作的变化,都对病人、家属及同行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为了增强病人的信心,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及提高工作效率,要求ICU护士对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无论工作逆顺,始终都能保持热情饱满、沉着稳定的情绪。

效果

ICU病人因病情危重往往预后差、费用高、不允许陪伴、对治疗不信任等,医护人员很少得到表扬。自从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多次电话随访表扬,综合满意度达96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显著改善,抢救成功率逐步提高,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树立了良好的护理形象,提升了医院的社会信誉度。

体会

人性化护理,使护士不再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3],护理人员转换了护理观念,学会了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工作中加强学习,完善护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只有注重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ICU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才能与日俱增,才能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庆华,刘化侠,杨新芳,等.华生人性照护论[J].护理研究,2004,18(2):2069-2071

第3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优质服务模式;护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现代人们的经济条件亦在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质量更直接成为了决定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应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现代医疗机构护理方式随之开始了不断的革新,优质服务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其指的是在标准化护理制度指导下,通过情感的投入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所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原则。优质服务护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治疗期望,并加强对患者的关注来尽力达成患者的需求[1]。目前,关于优质服务护理模式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研究结合本院心血管科室患者现状对护理模式进行改革,大力更新优质服务举措,已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绩,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亦在不断上升,医患纠纷率也随之有所下降。沿用至今,各个科室开始执行,本院护理优质服务模式正在逐步朝向个性化、多元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本院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共452名,患者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9.56±6.32岁,住院时间为5~122天,平均住院天数18.82±3.74天。所有患者中男性301人、女性151人。与此同时选取2013年住院患者共41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住院时间、年龄和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医疗环境与就医程序、护理治疗、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其他服务等模式进行实施,以月为单位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据此对综合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优质服务模式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1.2.1护理优质服务模式的原则

本次研究的开展,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包括在病区固定位置配备轮椅、雨伞、饮水点、吸管、针线包等老年人常用的生活用品。同时,统一对待入院与离院患者,标准化接待流程,对患者进行病情宣教,使患者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

1.2.2治疗护理优质服务模式

对患者进行语言关怀,同患者之间做深入交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并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当中,都以高度的工作积极性使患者感受到院方的亲切。

1.2.3生活护理优质服务模式

在每次进入患者病房之前,都注意尽量不打扰患者,尤其是要保证患者的隐私不被侵犯,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夜间查房时也以不打扰患者为主。另外,就是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饮食护理。老年心血管患者尤其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多餐,嘱咐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对一些生活难以自理并且家属不在身边的患者,由护士做好必要的生活护理工作,并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药物控制。同时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每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创设良好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多交流空间。

2.结果

在优质服务模式实施之前,统计出2013年该科室患者共计419名,其中表示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患者共计382例,占91.17%;至2014年12月底,共有449名患者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占99.34%。与其他科室进行对比,该科室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当中能够看出,优质服务模式的应用,十分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整个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护士长负责全程监督执行,除了调查问卷之外,还不时同患者做积极的有效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期望和意见,并督促护士不断改进,并通过长期执行形成一种习惯,使患者感受到院方的真诚。在为期一年的优质服务模式开展下,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本院的服务理念,而与此同时,护理质量的提高除了带来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之外,还同时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率[2~4]。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家属也更加放心,本院的社会形象也就因此进一步被塑造。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也促进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不断实践与改进的推动作用下,护士队伍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除了专业水平之外,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均通过有效实践而获得了明显的进步,甚至推动着护理学科的与时俱进。总之,本次研究得出的护理体会就是,对老年患者行优质服务模式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进而促进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帮助医疗机构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平,魏毅.优质服务模式改革与专科护理建设实践[J].护理杂志,2013(15):4-6.

[2]张薇.优质服务模式在改善ICU住院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78-780.

[3]高凯先,叶珍,丘文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J].现代医学,2014(01):105-107.

第4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人;脑梗塞

老年脑梗塞治疗、护理任务繁重,传统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优质护理模式要求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和家属多方面需求。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塑造我院形象良好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来,取得良好临床工作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16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16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98例,女64例,年龄61~8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护理组男42例,女39例,年龄62~87岁。对照组男56例,女25例,年龄61~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因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巡视力度,了解并掌握患者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并做好对应护理工作;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根据老年患者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确定护理目标和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服务中,在提供专业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努力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用药治疗等多个方面。(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耐心解释,做好疾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指导、生活指导等工作,充分保障患者饮食安全和睡眠质量;护理人员要先与医师沟通,确定无错误时再执行医嘱;(2)心理辅导。脑梗塞发病急、病情凶险,给老年患者造成严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不断鼓励急症患者,表明目前相关疾病先进治疗手段,并告知患者紧张和恐惧对病情缓解毫无益处。同时尽量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患者情绪得到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3)舒适环境护理。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自身护理理念。改进护理行为,改善就医环境,集中管理需要消毒隔离的医疗器械,保证老年脑梗塞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日常查房,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1.3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护理组总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71.6%)。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n

非常满意(n/%)

比较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

护理组

81

35(43.2)

26(32.1)

18(22.2)

2(2.5)

97.5

对照组

81

20(24.7)

10(12.3)

28(34.6)

23(28.4)

71.6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一切以患者为核心,满足患者、家属多方面需求,是近几年护理学领域新型的护理模式之一[1],它的顺利实施,是临床医疗活动安全开展的保障。

3.1完善辅助系统

首先,改善基础设施,淘汰陈旧护理工具,进一步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需求;其次,成立医师工作站,医嘱由医师亲自录入,护理人员负责核对并执行;另外,医疗器械等物品在接收和下送时,由专人负责。

3.2开展优质护理

将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提供全面化、精细化服务。根据患者、家属实际情况(如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护理人员通常会采取比较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保持病区良好卫生环境,并保证新鲜空气流通。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要求。

3.3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特征

临床护理实践发现,老年脑梗塞患者普遍自尊心较强、失落感较重,同时希望得到照顾和尊重。在开展护理服务时要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到各个环节,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强化人性化服务[2]。老年患者常会因为退休、丧偶和自身急性疾病等因素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倡导尊老敬老新风尚;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将舒适带给患者,把尊严留给患者,我们也将收获微笑和感动。

3.4更新护理服务理念

广大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是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兼具人文主义关怀精神[3]。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礼仪规范、心理护理学、良好沟通等相关护理知识,深入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在涵义。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意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我科制定了相关护理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使每个护理人员能够从老年患者特殊角度思考护理问题。并从细节处给予每位老年脑梗塞患者人文主义关怀,为建立和谐友爱护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工作不断强化优质护理工作内涵,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和完善护理模式,对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护理职业责任感[J].中国卫生人才,2011,5(9):23~24.

第5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23-02

我国是世界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人口增加对护理专业的挑战与需要日趋显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已是我国护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当代护理更着重于病人对疾病的心理与身体的反应,家属对问题的反应以及对病人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一颗爱心,随时解除病人生理上、心理上的痛苦,把工作重点放在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服务上,使我们在工作中更能体现出优质护理的理念。

众所周知的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已从当初单纯的生理需要上升到尊重与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院每位病人入院后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从入院介绍开始,就送上一句亲切问候,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认识,使病人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消除紧张、陌生、恐惧的心理,尽快适应新环境,积极配合做好治疗。

1 在护理方式上应用护理程序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个性需求做好评估,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我深刻的体会就是在我们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深入病房,到患者身边去,和他们密切的接触,充分发挥病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但一定要注意沟通交流技巧。

1.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护患沟通有助于我们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优质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护理人员收集病情资料,对患者实施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临床上常用的沟通方式有:a.非语言沟通 指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来进行人与人之间信息交往。非语言沟通能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意思,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加和谐护患关系。面带微笑是进行护患沟通的第一步,可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其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护士可以用眼神来表达对病人的同情,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给病人带来良好的心境;再次,适当的触摸可以使不安的患者平静下来。例如:对发热的患者,不时用手去摸摸他的额头,可以使患者安静,有安全感。b.语言沟通 主要方法是交谈,护士所用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有礼貌,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方式来创造和谐的气氛,通过沟通掌握患者不同个性及心理特征,对不同个性的人用不同方式。c.其他形式沟通 护士高超的护理操作水平可换取患者的信任,如输液一针见血,置胃管一次成功等。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护患沟通方式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1.2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我们把健康教育重点用于临床,这样就必须沟通,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系统的健康指导,患者对我们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也促进患者对行为的改变,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3交谈是言语交流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义的交流。交谈可分为:a 正式交谈 事先通知患者,有目的和治疗的交流;护士自身素质要举止端庄,言语和蔼,真诚坦率,热情大方,通过护士言行唤起患者乐观情绪,生的欲望,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护士也从中受到尊敬;发挥病人的主动性,多倾听,少干扰,进一步分析病情,找出护理问题的实质;防止不恰当许诺和保证,其结果会使患者失望,对护士失去信任,从而交谈失败。总结:护患共同总结病人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通过总结可使患者认识自己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加以防范。在护理工作中时常出现护患双方交谈失败,对护士服务态度不满意,有时出现的护患纠纷,绝大多数是由于不顾患者想法造成的,所以护士尽量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要在双方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回归社会。b 非正式交谈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随便自然地交谈。例如早晨巡视病房时,可顺便询问患者夜间睡眠情况,有何不适,有何需求,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正确的功能训练。在做护理技术操作时,与患者交谈可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非正式交谈在临床护理中发挥其效果是护患沟通最简单易行的一种不可少的交谈方法。c 特殊交谈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官躯干及四肢,感觉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常出现听力下降、视力下降、语言迟钝,行动缓慢,记忆力下降,平衡感觉及肢体协调功能下降,同时部分病人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如护理不当,病人可发生跌倒、坠床、碰伤、烫伤、误服误饮、认错床位等意外差错,直接影响住院病人的安全,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痛苦及经济损失,严重者给社会、医院、家庭带来负担。因此我们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努力提高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和责任心,把入院病人的评估结果列入交班内容。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应加强巡视,主动询问病人的需要,协助病人入厕、进餐、服药。创造安全的病区环境,加强协调,保证病区环境安全设施的完好,各班护士做好检查,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床头、呼叫器、厕所及浴室防滑垫、坐式马桶扶手要完好。做好心理护理:针对老年人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特点,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加强巡视。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并掌握老年病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2 护理时应做到:

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安全设施,指导病人掌握病区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使病人知道发生意外时如何求救。

2.1对病人进行安全教育,嘱咐病人做事动作宜慢,如便后起身、上下床、低头弯腰拾东西等均不宜动作过快,在走动前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勿穿过长过宽的衣服,穿脱衣服和鞋袜时最好坐着。

2.2补液时根据病情以及补液的量,药物的性质,严格控制滴速,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补液,主动询问病人需要,给与帮助解决。

2.3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此类病人除易发生碰伤,跌伤外,护理时掌握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应用降糖,降压,利尿剂等药物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加强巡视,当病人主诉有不适感觉或观察到病人有异常变化时,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医师处理。对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按医嘱按时检测血糖,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使用降糖药,关心病人的饮食情况,提醒病人勿擅自加餐,保持血糖稳定,如出现饥饿感出冷汗,应及时进食饼干面包等食物,以防低血糖发生。

第6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3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1.5±6.5)岁,全部患者均满足由世界卫生组织中心所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其主要如下:

1)心理护理:将病房作为单位实施健康教育,将脑梗塞发病机制、原因以及疾病转归等有关内容讲解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听,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使其明白不良心理、营养支持以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对于康复所产生的影响。

2)予以优质的康复训练:加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训练,在肢体训练中,可采取摇、按、搓或者拿等方法来刺激,基于患者病情,实施翻身、站立、坐起以及行走等一系列训练;定期对患者面部肌肉进行按摩,指导其实施张闭颌、吹气和鼓腮等,在患者进食时,应协助其采取半卧位,并指导其用健侧牙齿来咀嚼,用手进行喉部的推动,以帮助患者吞咽;在语言训练时,因先从简单的单次和短句开始,结合动作、手势或者表情等形式来表达,坚持训练。此外,还需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完善护理服务制度,加强出院指导和用药指导,予以患者情感支持以及精神鼓励,以加速其的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7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48-01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应用,老年低血糖症也有所增加。现将我院自2011年7月根据卫生部精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26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0-82岁,病程1―18年。

1.2并发症情况:并发高血压者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周围神经病变6例,眼病4例,肾病2例。

1.3诱发因素: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餐或进餐量减少者14例,用药过量或联合用药不合理2例,肝、 肾功能损害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6例,患感染性疾病,感染控制后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2例,增加体力活动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1例,饮酒后1例。

1.4用药情况: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4例,单用胰岛素治疗12例,胰岛素联合1种及1种以上口服降糖药10例。

1.5临床表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因血糖的浓度、血糖降低的速度、低血糖持续时间及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而不同。轻微的低血糖反应仅有饥饿感;中度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等;严重低血糖反应则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嗜睡、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本组26例中轻中度20例,占76.9%;严重低血糖反应的4例,占15.4%;无症状2例,占7.6%。

1.6治疗方法:患者出现上述低血糖症时,立即用血糖仪测定指尖末梢血糖,诊断明确后,轻症患者口服含糖类食物或口服高渗葡萄糖液,病情均很快缓解。病情较重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 ml,如仍未见效,可再重复注射上述剂量直至患者清醒,继以5%―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维持血糖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1],病情平稳后停用。

2 结果

通过示范工程的开展,基础护理的落实,本组24例在3d内血糖恢复稳定,临床症状消失,2例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无死亡病例。

3体会

3.1 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总原则是控制总热量,但是“控制总热量”的意思并不是仅控制主食,而对其他食物不加限制。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各种营养成分应当具有一定比例的。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如果对肉、菜等副食不加限制,则可能导致进食的总热量超标,造成糖尿病病情难以得到控制。

3.2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老年患者应放松血糖控制的标准[2];饮食要规律,要定时定量,准备好要进食的食物才能应用降糖药物;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获得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少吃高脂食物,限制含糖高的食物,控制盐量,食用含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饮食量和运动量平衡;避免空腹或过量饮酒;片面控制饮食往往会造成进食量严重减少,导致营养障碍,体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遇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经常监测血糖的变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不宜接受过分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以空腹血糖控制在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9-11mmol/L为宜[3]。肝肾功能不全时应及时监测血糖,调整药量。患感染性疾病时,感染控制后也应及时调整药量。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严禁患者随便增加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因此,糖尿病低血糖注重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3.2 现代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为患者服务[4]。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特点:①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②低血糖好发于夜晚、凌晨及餐前,不易发现;③多并发有心脑等脏器疾病;④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轻,脑功能障碍症状多见。诊治上应及时监测血糖明确诊断、早期补足糖分,减少脑组织的损害,迅速缓解症状。轻症患者口服糖果,重症意识障碍者须采用静脉补充葡萄糖、增加体内糖的形成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用药时注意:糖尿病治疗要个体化,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民,齐今吾,内分泌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袁申元,杨光燃.低血糖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1月第25卷第1期

[3]糖症的发病特点与预防C17. 侯桂梅,张晓.老年糖尿病低血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66一667

第8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护理;精神疾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8-01

强迫症为精神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多会有强迫的动作或观念,反复进行一种行为[1]。患者主观可以认知此行为不正确,但却不能进行控制,致使这一行为反复发生。患者自身越想进行行为的控制,自身就越加痛苦,致使疾病无法痊愈,其社会能力亦严重受到损害。强迫症的患者通常在青壮年起病,男女差异不大。青少年易患此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儿时胆小谨慎、优柔寡断、少年老成、缺乏生活情趣、追求完美、固执、爱钻牛角尖、随机应变能力弱、刻板、接受新环境和新人物的能力慢。还有一方面在于家庭因素,如家庭中长期出现粗暴,或学生的压力过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精神紧张等心理,长期以往会导致其发生此疾病。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护理重于治疗,现将我科收治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采取的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8例青少年强迫症的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14岁至24岁之间,平均年龄15.6岁。其中在读初中的有12例,在读高中的有18例,在读大专的有10例,在读大学的有8例。

1.2 形成原因 社会心理因素是引起强迫症最重要的诱发因素,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迁,负担加重,处境困难,担心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对自己要求过高和过分的严格,有担心自己不能做到令家人和老师满意而产生的紧张心理,从而形成强迫症。

1.3 性格特征 病前患者性格行为拘谨,优柔寡断,做事小心谨慎,而且过分注意细节,凡事要求十全十美,过于刻板缺少灵活性。青少年强迫症的患者会出现一些差异性的表现,如①强迫性想象:患者头脑中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想法,自己都会觉得荒唐可笑,但是自己无法控制;②青少年强迫症的患者会对自然界或者生物界人所共知的事情反复追问;③强迫性追忆;在进行某个需要全力以赴完成的任务时,患者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某件事或者某句话的反复记忆;④强迫性洗涤:认为周围充满细菌,接触完某种物品时就急于洗手,反反复复地洗,而且洗涤时间较长。

2 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2.1 心理护理 对于青少年强迫症的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以外,应及时给与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身认识疾病的水平,改善疾病的高要求及完美主义精神,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2]。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时,及时给与患者鼓励与肯定,让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和光明,树立对疾病康复的积极乐观态度。

2.2 安全护理 为患者改变病房的环境,消除不安全的因素,患者活动的场所应安静、宽敞、舒适、整洁[3]。医护人员要按时巡视,如发现危险的问题应及时处理,防止放生危险。为患者发放的口服药不能由患者自行保管,每次服药都要保证患者服药到口后方可离开,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减少用药的不安全因素,防止患者因误服,加服药物而引起的机体损害,严重会出现自杀危及生命。

2.3 睡眠护理 护士每天进行查房时注意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听取患者的主诉,对于难入睡、夜间易醒、早醒、失眠的患者,要采取一系列有助于睡眠的措施。例如:日间带领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做些适合青少年的游戏,或者进行体育锻炼,使患者产生劳累感,指导患者在睡前泡脚,睡前喝牛奶,创造有助于睡眠的有利条件,夜间病室保持安静,不要有强光刺激,为患者制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2.4 皮肤的护理 由于患者会有强迫洗涤的异常行为,因此护士每日做好详细、认真评估患者的皮肤健康状况。要为患者提供刺激性小、温和的洗涤液,洗涤后要在双手上涂护手霜进行皮肤保护。避免患者解除离水源较近的地方进行活动,以减少患者洗涤的次数或者时间。

2.5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奶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与水果。这种饮食不仅有助于青少年成长,而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皮肤的抵抗能力。强迫症有助于治疗的辅食物有香蕉和菠菜等,可以指导患者适当地多加食用。

2.6 健康指导 对于患者及家属加强有关强迫症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帮助患者自己找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生活,避免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发生,保持情绪稳定,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环境[4],为患者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准确、及时地进行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者进行漏服多服药物,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副作用,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对于药物出现的反应要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岩.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分析[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11,8(3):237.

[2] 张珍.精神科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杂志,2009,23(8):753.

第9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老年性脑梗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00-02

doi:10.14033/ki.cfmr.2015.34.045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群,且存在突发性、病程长、恢复慢、预后差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于患者,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72.36±6.83)岁。观察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71.17±6.55)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且通过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具体表现为:(1)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意识、生命体征、尿量以及肌张力。同时要对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控制滴速和补液总量,以防止患者因滴速过快或过慢导致病情恶化[3]。(2)由于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群,老年人群通常喜欢安静的环境,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令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的温馨,并随时保持室内温度为18 ℃~21 ℃,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且病房内的空气要随时保持流通性,每天按时做好病房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舒适安逸的环境能够给患者带来美好的心情,一定程度提高了治疗效果[4]。(3)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对脑梗死疾病不够了解,只能被动的接受治疗,缺乏自我调理的能力。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详细的为患者讲解脑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护理方案以及预后等知识,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让医生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解答患者提出来的疑难问题,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要予以纠正,促进疾病的早日痊愈。(4)部分老年患者缺乏自行进食的能力,护理人员要为其留置胃管鼻饲流食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食物也主要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食品为主,尽量少吃多餐,每次进食量最好不要超过200 ml。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自身胃肠蠕动较慢,为避免出现便秘现象,护理人员应叮嘱其每日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并在饮食、饮水时,不能着急,并尽量采取半卧位状态,目的在于预防出现呛咳、窒息的现象[5]。(5)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适量的运动锻炼,以达到促进血液流通、防止病情恶化的目的。如慢走、太极等。为了令患者持之以恒,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运动锻炼带来的好处,使其明白坚持锻炼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对失语的患者,可每日进行两次的语言训练,如对话、读报等,必要时还可给予单词发音的训练。(6)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对患者病情的转归起直接作用。大部分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悲观、恐惧、孤独、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随时保持耐心、爱心、责任心,并通过微笑式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并让患者能感受到你的尊重、体贴、关心、鼓励等正面情绪,同时多诉说一些成功案例,以求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为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能否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起到帮助作用,以及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是否满意。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卷,对患者实行问卷调查,共发放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为100%。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字2=6.6667,P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内科疾病,由于该病具有治愈难、病程长、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脑梗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群,老年患者的身体各方面动能已经在逐步退化,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例如:医护人员年轻化居多、缺乏实践经验、护理技术偏低等。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自身思想不清晰、行为动作有一定的限制以及诸多心理不良情绪等,这些症状直接影响到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以及风险性。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不仅能改善护理工作的局限性,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贵群.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3(5):101-102.

[2]李琴.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14):235.

[3]邵丹,邵静,徐锡春.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94-95.

[4]林秀丽.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91.

[5]涂小林.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98-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