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第1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第一,高校辅导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把握宏观的就业形势,了解相关的国家就业政策办法、就业形势、就业需求等信息。如哪些是最热门或最冷门的就业专业,所读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等,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免好高骛远、盲目追高或者缺乏信心、大材小用,造成大量人才待业。

第二,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咨询平台。各种就业创业信息繁多,但是大学生能够把握的有用信息较少,所以辅导员要善于利用相关力量,广开就业渠道,广收就业信息,搭建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咨询平台,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搭桥铺路。同时,通过亲身参加毕业生招聘会、实地巡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第一手宝贵的信息资料。还可以做好大学生的信息统计工作,把学生的个人简历整理好,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学生。

第三,重视大学生就业,担负起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责任。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创建个性化职业咨询体系,做好就业跟踪服务的各项工作。自学生入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包括外貌特征、身心健康状况、个性特点、技能特长、兴趣爱好、家庭住址、家庭收入情况及贫困程度、家庭主要成员及职业、主要社会关系、校内人际关系等信息建立学生数据库;以学生职业心理测评、职业课程作业及实践报告为依托,创建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职业能力测试与咨询档案、毕业生就业创业等体系的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档案,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指导。[1]让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教育、求职面试训练、顶岗实习,到采集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市场、求职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参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洽谈会、签订就业协议书、上岗试用等环节都得到指导帮助。

辅导员要全面指导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第一,辅导员要通过德学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象牙塔”,大学生也从“天之骄子”变成“天之焦子”。辅导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可以通过讲座、交流、课程培训等多样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确立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就业观念和心态,准确定位,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的就业观念,看清大城市、大单位的职业前景,避免片面追求报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倾向。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中央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一线技术岗位就业,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发展之路。在不断积累经验、增长阅历、历练心智,拥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人脉关系之后,再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缓和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第二,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就业创业意识,通过“五进”活动提高就业能力。我院邝邦洪院长提出的“进课室、进图书馆、进体育场、进实验实训室、进社会”的五进活动理念,对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培养就业能力的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宣传栏、校报、网络等形式,一方面培养大学生成为信念坚定、理想远大、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介绍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让学生明白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独立思辨、实践的能力以及如何让自己成为雇主青睐的人才。进而引导大学生主动“进教室、进图书馆”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考取各类对就业有用的从业资格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择业能力。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辅导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毽球赛、羽毛球赛、校运会等阳光体育活动,既能劳逸结合强健体魄,又能增强大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辅导员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海通杯”、“用友杯”、“银行技能”、“模拟沙盘”等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实践性的训练形成良好的实训室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辅导员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就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如鼓励、引导学生参加“模拟经营节”、人才市场招聘、创业项目推介市场、网上市场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创业者的就业经历、创业历程,了解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再如,鼓励学生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暑期“展翅计划”实习见习行动、社区探访等活动,围绕专业和兴趣到社会中去实践体验,这样既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受挫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产生学习动力,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发展方向,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有效地为社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第三,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协助解决就业心理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面临挫折和失败,从而产生自卑、焦虑、茫然、嫉妒、盲目攀比、消极依赖及失落等心理压力或障碍,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首先,辅导员可以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如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根据自身能力和性格特点,尽量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以后的职业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方法,为求职挫折做好准备;引导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从小事做起,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素质,并在就业过程中形成诚信的职业理念、态度和作风,从而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其次,对已出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咨询服务和调试训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减少、消除就业难毕业生的习得性无助,从而提高学生择业就业的质量和效益。在就业过程中,辅导员要及时主动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通过个别交谈、电话咨询、邮件咨询、个案研究等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有关简历的准备以及求职的技能、技巧、策略等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适时给予学生正面引导和积极评价,调整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让他们树立就业的信心、制订符合自己的就业方案、学会求职面试的技巧,沉着、冷静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以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辅导员可依托学生组织,立足宿舍阵地,发挥朋辈教育影响力

学校的学生组织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有力推行者,辅导员可以通过鼓励、指导大学生参加校友经验访谈系列活动、创业沙龙、个人简历大赛、模拟招聘会、宣讲会、模拟经营节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自主地关注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开发潜能,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与积累。宿舍是除课堂外,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交流最为广泛的场所,辅导员可以通过平常的生活交流与闲谈了解学生所需,并通过学生干部循序渐进地渗透和普及各类就业思想,解决就业困扰。这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既缓解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又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锻炼实践技能,提高竞争意识,效果显著,影响深远。

第2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者

作为高校与学生接触最多,位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其工作既包括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又包括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等方面。辅导员熟悉学生各方面情况,在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就业政策等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共享,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目前,各高校努力将辅导员塑造成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师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制定就业规划的参谋者

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通过班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就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端正学生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制定学期计划,启发学生的职业梦想,明确其大学生活每阶段的努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举措。在日常教育服务管理过程中,根据对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的掌握,因材施教,给出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及早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为毕业以后的求职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

目前,很多高校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是由大学应届毕业生或者优秀的在校研究生担任。由于自身专业和社会阅历受限,又将过多的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对学生工作的反思,研讨以及总结和探讨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创新性的指导,年轻辅导员凭借书本知识,仓促上阵,对学生就业讲解停留在简历的制作,三方协议的签订,注重诚信等理论说教方面,没有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实际、深入的钻研,并没有将大学生教育的培养和就业指导全程化联系在一起;一部分有经验的辅导员凭借多年来对学生管理的经验,认为就业指导就是鼓励学生投简历、协助学生找工作、最终落实就业单位,至于单位适不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并未考虑其中。

2.就业工作责任不明晰

随着“全员就业”理论的提出,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与主动性日益凸显,这也是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的体现。即便如此,人们通常认为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指导,以及班级事务的管理,就业工作似乎不在辅导员的管理范畴内;再者,现行学校机制对于辅导员引导就业工作的激励制度还不健全,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以至于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远远不足。

3.就业指导科学性不高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并能及时解读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名辅导员平均管理200到300名学生,甚至更多。整日陷入繁杂的事务性管理,“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形成一种被动的任务式的工作模式,这样,很容易出现工作“缩水”,最后只是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很难深入到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去了解就业招聘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给学生予以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1.深化理解就业指导工作意义,转变理念和方法。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简言之,就是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自主选择并从事一项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从而实现其人生和社会价值。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要真诚对待每位学生,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扭转传统的“求安全,求稳定”热衷于公务员等“铁饭碗”职位的观念,把就业指导视为提升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辅导员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树立“服务育人,促其全面发展”的理念,避免给学生绝对的就业导向,力求为学生提供高效服务。

第3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前提下,简要分析了高校目前就亚指导工作的特色,同时凭借工作体会着重提出了一些问题及建议,在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街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必要的思考,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供探讨。

在党的于七大报告中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这样论述的: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这是我们党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毕业生就业眨作列人到党的报告当中。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39万,2005年306万,2006年350万,2007年495万,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这种压力之下,各专业毕业生的明显增多,尽管我们就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较高的“就业率”数字。但是,我们的毕业生是不是很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对接了呢?我的感受和思考女下。

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及意义

就业指导也可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具体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充当二者的“中介人”角色,帮助求职者择取职业。广义的就业指导则是以被指导者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济和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广义卜的就业指导,是为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刁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落实用人单位或自行创、并为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收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根本说,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2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探析

目前,高校真正意义的大学.就业指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时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现代化及学生自身的要求尚存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人学生就业指导作内容形式单一,对象缺乏连贯性。日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内容形式单一,主要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表层工作,只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就业指导的对象也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过程。

2)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需不断加强。目前,高等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部分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缺少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学校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依然突出,就业指导工作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很多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1)要在整个大学阶段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作。大学生就业指导「作要做到全程化,即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一年级要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并结合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为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三年级要侧重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心理素质的指导、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同时要开展求职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并要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面,有针一对性地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让他们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收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经历。许多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大部分单位招聘条件中,对专业成绩已不做太高的要求,但对各种技能证书、党员、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等综合素质能力已成为选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四年级要重点对学生加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服务信息。

2)就业指导形式要多样化。多样化是指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可聘请社会上专业的生涯辅导机构的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和职业规划、形象设计等,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水平。还可以聘请成功人士、校友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特点,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求职自信心。学校也要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围绕就业指导工作内容,重点开展模拟招聘会、求职洽谈会、求职简历设计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常规性的就业指导教育。另外,要特别重视大学生就业网络建设,建立大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工作一般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专家来进行,而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校也要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要培养培训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专门就业指导人才,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就业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让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期间,每时每刻都接受到就业指导的教育。

第4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 就业指导 问题 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用工的不断改革,带动了就业制度的不断变化,通过市场对就业加以调节,就业形势越来越多样化,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各种有利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当前的人才竞争市场日趋激烈,必须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而由于我国高校实行就业指导工作时间较晚,因此,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功能与内容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通常是以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主而开展的。注重的是解决燃眉之急,认为就业指导实质上就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找工作、追求较高的就业率,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和高校教育改革及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2、严重缺乏一批专业化、专职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指导课要求教育者必须对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的掌握,这是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就业指导教师的关键。所以,高校应重视这一环节。

3、就业指导对结果较为重视、忽视了过程教育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通常是以“技能速成班”与“政策形势宣讲班”为主。其实,其应该是一个教育过程,当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时,高校应积极的设置相关的就业指导课,以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对社会上的职业情况与自身的职业倾向加以全面的了解,然后,给予其相应的技巧指导,这样高校毕业生就会正确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过,这一就业指导严重缺乏一套规范性、系统性的体系。

4、就业指导不具备有效性与针对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通常采用的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决定着讲课内容,范围十分窄、所采用的手段不够先进、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二、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及其措施

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其一,要将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就业指导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属于核心部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实质上就是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目标,不能只注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指导择业,还必须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的引导,以此将学生们的就业观念进行全面的转变,对就业期望值加以调整,这样,他们才能够正确的定位,才能够树立起基层意识,自觉的参与到生产第一线。

2、构建高校就业信息网、不断推动就业指导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构建就业信息网,能够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跨地区与跨时空的全新服务方式,同时,还为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就业信息网已经代替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成为了关键的载体以及良好的沟通平台。由于高校就业信息网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以及较大的信息处理量特征,因此,要求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就业指导教学经验,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工作。

3、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属于系统性较强的服务性工作,必须时刻以毕业生为中心来开展。所以,在建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时,第一步要做的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与系统性加以全面的考虑,这一指导并不是说当学生即将毕业时而进行的临时辅导,而是要在学生进入高校求学过程中指导他们慢慢的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心理;第二步要做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强调的是摒弃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个人兴趣,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让学生在懂得学习与对社会需求关心的同时,还要对人生的意义以及生活的价值进行一番深刻的感悟,以合理的规划出自己的生涯发展历程,从而持续良好的全面发展。由于年级不同,所以,就业指导课程所注重的方向也不同。对于刚入校的学生应根据具体的职业方向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与个人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动力及自我激励有着一定的关系,应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理想的学习计划,争取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4、构建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就业指导队伍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极其的复杂,专业化程度较低,所以,必须加强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应有计划的派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或者加强内部就业政策理论的培训,通过这些方式将就业指导员的政策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全面提高,确保其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批综合素质高的职业化、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激励考核机制,编制出细致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办法与考核细则,确立目标责任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从而使得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如果做到了这几点,那么,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服务需求,获得较好的成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问题。所以,应积极的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各种有效的指导方法,增强学生就业率,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祝金旭.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王晓琳,于俊,丰晓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第5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大学生 企业 社会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方式变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探讨了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职业规划不明确,不系统;社会用人机制和配套用人机制不够完善。提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策略,分别从高校、家庭、大学生自身、政府和企业五个方面来论证,明确了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发展教育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它是就业指导工作与职业指导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的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工作世界与职业社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强化他们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从而在求职择业中能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顺利进入职场或变换工作实现工作向职业、职业向事业的顺利转变。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不系统。毕业之前的大学生处于幻想之中,没有紧迫感,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设想规划。而毕业的大学生也体会到梦想和现实的落差。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很多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有前后矛盾的现象,表明大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只知道理论而缺少实践和操作。

(二)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不科学。高校逐步成立了有关的指导机构,但是,高校的就业机构不够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就业指导老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发展系统的全面掌握,服务意识和质量不到位等等。

观念和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效果。

(三)社会用人机制和配套用人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和合理的流动置换机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不协调,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毕业生跨地区就业的渠道不畅,限制了毕业生的流动。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我国人才流动呈现出不合理的状态。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企业都有责任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做好,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一)从高校角度,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全新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管理体系和大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体系。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高等学校必须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企业,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确定职业目标。第二,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化。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分别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按照职业探索、职业定向、职业准备和职业安置四个阶段的客观规律,把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同时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专业、兴趣等方面的不同,结合政府政策、社会需求、企业发展等,合理的进行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第三,引入企业文化,构建新型的校园文化。在职业发展教育中要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学校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培养大学生,进行“需求管理”,并把管理延伸到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优秀企业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很好的结合,这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从家庭角度看,让家长参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确立合理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条件,也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应及时和家长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等,使家长可以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状况。

(三)从大学生角度,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主动的学习,了解自己,合理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追求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领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把握机遇、创造机遇,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是企业看重的重要品质,也是大学生成功进行职业规划的条件。

(四)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要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大学生的权益,同时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一个积极的合理的社会氛围。让大学生在一个稳定、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校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同时反馈大学生使用中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综合评定法案等,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为社会所接受,学以致用。使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相协调,实现高校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徐晶.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

[4]贾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本土化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5]于祥成.大学生生涯辅导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6]张竞乾,朱玉涛,谢帆.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2.

[7]赵北平,雷五民.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苏星海.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第6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能力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2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Tak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ZHANG Chengwei, ZENG Yita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34)

Abstrac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nationwide in 2014 reached 7.27 million people, is known as "the history of the most difficult season of employment", while in 2015, the country has 749 million college graduates, a record high number of graduates, called "the history of harder Employment season .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in 2016 graduated, only more than 2015.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very serious and important, Premier Li Keqiang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upgrade,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by th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 empirical study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gap between the expecta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societ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 and mode, culture useful socially tal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1 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实践技术不过硬

大学的教学模式跟高中有很大的区别,高中只有几门主学科,而且从早自习到晚自习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融会贯通。而大学的专业课程非常多,相对而言课堂的课时会比较少,老师每次在课堂上讲解新的知识点后要求学生能在课下进行预复习,并且大部分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但是很多学生都没能做到自主学习,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甚至学完就忘。

很多企业都希望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从事相应的工作。但是我们较少设置实践类课程,即便有实践类课程,其教学成效也不如人意。由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很多学生感到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那么也就不易实现顺利就业了。

1.2 学习主动性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希望老师安排好学习步骤,推一步走一步。但是,大学的教育主要传授的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需要学生自己主动钻研所学专业的知识。此外,要想在社会立足,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应该把握大学四年的学习机会,主动找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具备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营销、物流管理等综合知识。进入企业后,除了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与客户、税务局、银行、工商、等各部门单位协调,既要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又要遵守行业规则,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

2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据资料显示,我国13亿多人口中,劳动力资源就有近9亿人,其中有7亿左右为从业人员,这表明劳动人口供大于求的基本状况依然会持续。所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职位需求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很多高端的工作,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然而基础的工作岗位工资不高且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例,进入企业后需要能够根据企业的纷繁的业务,进行熟练的账务处理,会计操作等。并且强调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3 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践调研与改进建议及措施

3.1 调研结果

本论文以武汉东湖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毕业班为例进行调研,收到有效问卷共157份,其中男21人,女136人。

在职业取向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的有25人,占16%,事业单位的有50人,占32%,外资企业的有35人,占22%,其他私企的有31人,占20%,择业无明显倾向的有16人,占10%。调研结果显示有48%的同学希望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有22%的同学希望在外资企业工作,而这类型的企业正好是提供工作机会比较稀缺的,而且对求职者有较高的要求。这表明学生的择业方向还是要做一定的调整,不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端正心态,放宽选择,比如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更多,而且在该类型企业工作,同样能够学以致用,不断地提升自己,并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求职时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上,选择一定要与专业对口的有35人,占22%,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有56人,占36%,选择按照自己的兴趣择业的有30人,占19%,选择无关专业先就业的有36人,占23%。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很多同学毕业后还是倾向于选择本专业或者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表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清晰,就业有针对性。但是就业是双向选择,这就更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达到目标,胜任岗位工作,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的问题上,选择形势非常严峻,就业艰难的有77人,占49%,选择形势一般的有9人,占6%,选择就业良好的有55人,占35%,选择形势良好,就业容易的有16人,占10%。结果表明,大家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也能感受到就业压力,我们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在校期间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3.2 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

3.2.1 以实践能力出发,凸显培养特色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科,在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不但设置一些实践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电子报税、手工实习等,还在不同学期引入实习课程,让学生在交叉的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第四、五、六这三个学期都设置了2-12周的实习课程,类似于英国的实践教学,即“工读交替制”。英国的实践教学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1+2+1”或者“1+3+1”的教育方式,具体操作为先在企业工作一年,熟悉环境,发现问题;然后在学校学至三年,解决问题,系统学习;最后在企业工作一年,再次进行实践锻炼,融会贯通。 第二种是“2+1+1”教育方式,在学校学习三年的理论课程,然后在企业进行一年的课程实践。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变老师“填鸭式”的单纯说教为学生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不过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3.2.2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就业信息

针对毕业年级的就业问题,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成立就业指导部门,与招聘单位积极联系,搜集就业信息,促进供需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对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就业知识辅导,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就业心态。

现在国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也拓宽了就业渠道。201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年级就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平时学校也应该多举行创新创业的活动,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指导,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2.3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刚进入大学时候,学校就应开设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本专业的学习课程,毕业后的工作去向都做详尽的介绍。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脚踏实地地做出相应的努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

[2] 刘慧莹.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2.

[3] 孙俊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

[4] 裴利华.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0-2010年的学术期刊文献统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5] 杨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1(3).

[6] 乔志宏,王爽,谢冰清,王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

[7] 陈晓红,李莹.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及对策[J].江海纵横,2010(7).

[8] 刘乃宝,王程新,张永前.安徽省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与解决办法[J].铜陵学院学报,2010(3).

[9] 谢仁桃.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 [9]杨松花,朱家新,吴佳玲.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透析――以福建省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09(6).

[10] 郭光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D].西北师 范大学,2013.

[11] 金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3.

[12] 张凉.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 院,2012.

[13] 刘湛新.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的调查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2013.

第7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的视角;高校创业教育

一、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以1997年清华大学开展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开端,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仅有十余年时间。目前主要以实务层面的“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为主,并未很好地上升到理念层面,参与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观念问题,即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不够全面,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有偏差。创业教育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创办和经营某家企业,更应该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乃至个性的培养和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开创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观念仍显得表面化和枝节化,一方面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鼓励大学生通过毕业后通过创业增大就业的岗位,这种导向造成了创业者创业目的更主要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为了谋求个人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将创业教育局限于操作层面,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和经营企业,不仅一定程度上与已有的专业教育脱节,而且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局限,也限制了参与创业教育的学生范围。

2.制度问题,即创业教育的课程尚不系统,制度不够完善。在美国,创业学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如百森商学院目前开设了30余门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相对简单和不完善。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彼此孤立,缺乏内在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创业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实施缺乏有效途径和载体。据笔者调查发现,高校目前尚未专门设置负责创业教育的机构,创业教育都挂靠在不同部门,如学生处、团委、产业处与有关学院等,使得实施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和组织保障。从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一方面创业教育系列课程还未纳入正规的专业课程序列,而仅仅是定位于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带有一定的“课余活动”痕迹,与学科和专业教育缺乏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体现地方特点;同时,尽管高校普遍开展了大学生职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等实践活动,但由于环境、资金、技术和制度等因素的不配套,很难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上发挥实际功效。

3.师资问题,即创业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保障不足。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还远未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已有的教师大部分没经历过创业实践或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多以理论传授为主,在实践性和操作性方面有待提高;同时,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不足,真实性和针对性较为欠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另外,从政策环境来看,高校尚缺乏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整体氛围,在社会心理、经济环境方面的保障也不够成熟。

二、在校企合作中发挥职工先进性对创业教育的价值

校企合作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指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人才的教学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对校企合作定义为,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课堂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带回学校,以促进学校的教学。

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党员职工的先进性进行创业教育是一种适应高素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双赢模式”,其在创业教育中的具体价值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从高校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寻求外部资源促进发展。美国学者斯劳特和莱斯利在《学术资本主义》中指出,高等学校已经变得更加具有企业性,大学逐步与商业企业、政府部门进行有偿的合作,一些与市场密切结合的、应用的、目标导向等的研究愈发普遍,市场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一定程度上,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的角度看,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助于解决企业的“二次创业”问题。相对于高校而言,企业更富有敏感性、活力和开放性,在校企合作体系中,不仅可以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资金、内容和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接触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全套业务,了解创业所需的相关信息,并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为其创业实践预先铺路。另外,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远远跟不上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寻求企业力量的帮助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是现阶段地方高校发展的可能途径。

此外,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领域,需要我们通过树立创业典型的方式宣扬创业教育成果,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首先,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学生党员是全国高校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在创业教育中重点培养一些学生党员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其他同学,可以更好地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其次,发挥教职工党员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工党员自身在学术、人脉等方面的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多方面合作,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发挥职工先进性,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既要从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一般目标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和其生产经营的要求。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以强化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为基本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另一方面则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定位在帮助学生通过“求职”在企业内部实现开创性工作和通过创办小企业成为个体经营者。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对于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创业教育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和积极处事观,引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知识的创造作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变化的环境。学生党员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学生,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强,因此,在学生党员中率先开始创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动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本文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三个层次。体对于校企合作创业教育而言,应根据其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活动课程中结合并渗透各种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结合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发挥教职工的先进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职工党员相比其他非党员教师而言,他们的思想觉悟更好,责任心更强,服务意识更好。因此,他们更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担任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此外,教工党员中很多是科研专家,在工作中也跟很多的企业有联系和合作,他们对企业更加了解,把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经验融入到创业课程中,将使创业教育课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高校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师资队伍保障、政策保障等,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可以考虑利用校企合作引入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建立专业的教师培养基地,同时选派高学历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促进教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另外可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资深员工担任部分课程的讲授工作,以丰富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构成;创业基地建设方面,高校可考虑联合企业力量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不仅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发现和培养人才。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策略

1.围绕企业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虽然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市场和大学生自身的迫切需求,但创业教育的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让所有学生都进行个人自主创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主动就业+岗位创业+个人创业”的多层次目标体系,其中“主动就业”指全体学生都能受到开创性品质和技能的培养,能够成为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择业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普遍要求;“岗位创业”是指部分学生能够在其受高等教育期间进入特定的创业项目或创业团队,受到针对性的创业实践训练,以使其在毕业后能在特定岗位上帮助企业进行“二次创业”;而“个人创业”则针对具有创业需求和潜力的少数学生,使其能够在高等学校的创业实践平台上进行个人创业实践,开始个人创业的起步阶段。

2.侧重素质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经验来看,创业教育必须能够与高校已有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进而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实现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可以采用“通识+专业+课外”的学分制课程体系。首先,面向全体低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导论》、《创业法律基础》、《创业个案研究》等公共必修或选修课,注重全体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其次,面向特定专业学生开设创业财务、创业管理、市场影响、KAB(Know About Business)等专业课程,使每位学生能掌握在其所学专业领域的创业知识;最后,结合各专业的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社团、科研活动、创业小组(工作室)、假期活动等方式体验创业、参与创业。

3.依托资源优势,构建互动式的创业教育过程体系。根据高校的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创业教育的过程体系,一方面,结合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进校园、上讲台,加入高校的“创业导师”团队,不仅有助于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同时有利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企业在创业教育中的参与力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学术专家和高年级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不仅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同时通过相关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也可以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实现校企双赢。

参 考 文 献

[1]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5(1)

[2]黄文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