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现状;策略
初一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一的数学基础教学却存在着众多问题,所以本文对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探讨加强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不高
很多初中生对于初一数学的概念与公式都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但是由于初一是连接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一的数学难度不高,即使学生对于初一数学概念与公式存在着一知半解的现象,也不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由于初一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还是保留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但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已经不再适合初中数学的学习了,因此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效率不高。
2.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完整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题目。
3.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大部分的初一学生还是停留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一数学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也没有形成错题总结的习惯。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会犯重复的错误,无法有效地提高初一数学的基础水平。
二、加强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要想进一步地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初一数学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首先,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其次,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对于初一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后,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看见的平行线有哪些?你们有留意身边的平行线吗?我先问一下你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线属不属于平行线?一面墙的两边属不属于平行线?”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的举例来学习平行线,然后再结合实际生活的所见,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如,门的两边也属于平行线,手机的两条边也属于平行线,从这些例子中,学生还能总结出:只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对应的两条边都属于平行线。
三、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练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在进行二次一元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如:3x+18=5x-4,那么x是多少?
通过计算,学生可以计算出x的值是11,教师也能就此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方程的记忆,从而更好地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讲解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来让学生完成,从而加强和巩固学生对于二次一元方程组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完成书本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还有,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于二次一元方程组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来让学生完成。
四、加强对学生的总结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就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数学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制作每一个单元或者是章节的思维导图,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初一数学的概念与公式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归纳教学,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总结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例如,在进行完数学考试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错题本。如:学生在判定线线是否垂直时经常判断出错,那么学生就要抄袭考试过程中自己所做错的垂直判定的题目,然后再重新进行解答,将正确的答案抄写在错题本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教学。
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就要完善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360°的评价,例如教师对于学生的总评价是由好几个部分的评价形成而来的。如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在学期末或者是学期中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具体的分数来表现,如A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是90分,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是85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是85分。那么教师就要设置不同的评价分数比例,如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同学对于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那么A学生的总成绩就是87。
初一的学习成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一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基础学习,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所以要想确保学生的初中数学水平,那么初一数学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有效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家曾先后多次颁布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或规定,然而,年复一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非但没减下来,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从初中数学学科来看,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如何走出题海的困扰,做到减负不减质?我认为应从数学作业入手,做足课堂工夫,布置有效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减负工作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不仅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无效作业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如何把学生从大量无效、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减轻初中数学作业负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作业
合理的、有价值的作业能够正面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数学能力和知识创新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作业内容选材要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设计的题目要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可能完成,学生是否乐意完成等因素。
1.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后,我给学生出了五道作业题:
搜集下列数据,并对数据加以整理:
(1)全班同学中姓氏人数分布情况;
(2)全班同学中订阅杂志数量情况;
(3)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种球类运动的人数;
(4)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的人数;
(5)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科目的人数。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由组长通过抓阄的方式选题,组员通力合作,完成此项作业。具体要求:作业中要写清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种作业非常感兴趣,每个小组都精心设计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同时各组都根据调查情况,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如在第五题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大家认真对待每一科的学习,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等等。
2.增添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从多种不同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让学生情绪体验强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之前,我组织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愿结组。作业布置下来后,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采用的调查形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平日里最胆小的女生在组长带领下去采访商场的经理,俨然一个小记者的形象;调查报告做得非常精美,PPT中插入影音文件;报告会上的讲解形象、透彻,涉及的问题也在调查中得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人际交往。此项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颇多的收益,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励学生在“玩”中做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对孩子们的诱惑同样非常大,尤其是初中学生,要想控制他们上网很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经常设计一些查文献资料的作业,如数学家的故事等。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都会安排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资料,画图可以用几何画板,并要求学生用PPT完成,课堂上还要请一些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点评。这种的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玩电脑的愿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二、全面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认真、全面、艺术地批改作业,既能起到使师生及时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又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使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做作业所获得的和成就感。
对于学困生评语的激励作用更强,下面是我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的一段话:
“回想起最初那段写数学日记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和郁闷
啊!可是仔细一想也是值得的。以前没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而然就把它带到了试卷上,所以致使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自从写数学日记后,期中、期末考试最起码都能及格了。数学日记能把我不会的知识引出来,并且能成功地解决。还能督促我每天复习,总结每天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时候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和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能通过数学日记和老师沟通,以获得释放,并且数学日记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写数学日记不仅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方式,还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工具。”看得出,老师在数学日记中的评语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也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题海战术,避免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2001(1).
关键词: 中考几何综合题 数学活动 评析反思 教学启示
中考数学试卷应继续加强对问题形成过程的考查,这样做有助于引导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加强探索性问题考查有利于引导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完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命题者应该关注:怎样设问才能较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认识问题和选择解题策略的过程、探究问题和说理的思维活动过程、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什么样的试题形式比较适合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等等.
中考几何综合题常以几何图形为载体去考查几何或函数,常见的是以动态几何或数学活动两大类的题型出现.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方式有:
1.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
2.迁移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水平、思想方法,间接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
3.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
4.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5.经历数学研究活动过程,形成较强的合情推理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以我参与命制的福建省莆田市近年来的中考质检与中考试卷中对数学活动考查的几何综合题为例进行试题评析与命题反思.
一、试题评析与命题反思
例1.(2008年莆田市中考25题)
阅读理解: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90°,点P在BC边上,当∠APD=90°时,易证ABP∽PCD,从而得到BP・PC=AB・CD,解答下列问题:
(1)模型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P在BC边上,当∠B=∠C=∠APD时,求证:BP・PC=AB・CD;
(2)拓展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4,BC=10,CD=6,∠B=∠C=60°,AOBC于点O,以O为原点,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为线段OC上一动点(不与端点O、C重合).
①当∠APD=60°时,求点P的坐标;
②过点P作PEPD,交y轴于点E,设OP=x,OE=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试题评析]本题通过“阅读理解―模型探究―拓展应用”三环节问题设置,实际上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研究具有一般性问题的较完整的过程:先从这个一般性问题的“特殊”(图1为直角情形)入手,到“一般”(图2为非直角情形);再从“一般”(问题(2)①)上升到新背景中的“特殊”(问题(2)②),使学生经历了“特殊―一般―特殊”由浅入深、归纳与演绎交替变化的思维过程.试题在第一环节中提供了“易证ABP∽PCD”的启示,学生在解完“易证”中的具有广泛意义的思考或研究方法(即所谓“一般性方法”)后,就能类比解决后续的各个问题.考查学生利用类比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本题的价值不仅在于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精彩设置,而且在于其本身突出地展示着“一般性方法”的深刻含义和普遍适用性.能掌握并善于运用一般性方法,就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学习能力.(以上是2008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评价组的评析)
[命题反思]信息迁移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活动过程,无论是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还是对于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能否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或者是否能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都是信息迁移题所关注的,因此该类试题的考核往往也与过程性的目标相一致,体现出一定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要求.试题突出模型的探究、抽象、概括与应用,体现了研究一个问题时比较全面的过程:第一,对问题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先形成猜想;第二,对猜想进行验证(或证明成立,或予以否定);第三,在经过证明肯定了猜想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推广.因此,该类题的意义就不仅在于考查了相应的知识,而且在于考查了活动过程.学生需要掌握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的数学猜想正确与否的原理、策略与方法,以及结合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发展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活动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的认识及运用.这样的考题尝试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考查,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形式又新颖,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有着较好的可推广性和教育性.
相关试题:(2008年莆田市初三质检第24题)
(1)探究:如图1,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EAF=45°,请猜测并写出线段BE、EF、FD之间的等量关系(不必证明).
(2)变式:如图2,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B+∠D=180°,AB=AD,∠EAF=∠BAD,则线段BE、EF、FD的等量关系又如何?请加以证明.
(3)应用:在条件(2)中,若∠BAD=120°,AB=AD=1,BC=CD(如图3),求此时CEF的周长.
例2.(2009年莆田市质检24题)
(1)如图1,ABC的周长为l,面积为s,其内切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求证:r=;
(2)如图2,在ABC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3,0)、B(3,0)、C(0,4).若ABC的内心为D,求点D的坐标;
(3)若与三角形的一边和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切的圆叫旁心圆,圆心叫旁心.请求出(2)中的ABC位于第一象限的旁心的坐标.
[试题评析]三角形的内心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由三角形其内切圆组成的图形是初中几何的基本图形之一.学过三角形的内切圆后,几乎每个学生都做过如下的题目:设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求证:s=1/2(a+b+c)r.此题正是在上述图形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延伸:首先第(1)小题的变换结论为;r=,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接着第(2)小题将第(1)小题的基本图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了恰当的拓展,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第(3)小题又在第(2)小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的应用也由形内扩展到了形外,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试题的设计以三角形的内切圆为背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次分明,梯度合理,拓展适度,延伸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较好的效度和区分度.(以上引自《中国数学教育》2009年第10期中考试题研究张卫东老师的评析)
[命题反思]本题要求学生应用新定义探索解决问题,需要学生阅读题目给出的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知识的材料,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以解决新问题.考查了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获取新知识,学习理解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考查层次丰富,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不同的探究深度,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探索规律、获取新知的能力.试题在知识迁移的同时方法也可以迁移,而且是一题多解,从而让学生经历学习、探索、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里将考试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较好的理念.借助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对所直接考查知识和技能的再抽象到一般意义下该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考题显现出新的问题模式策略,对于改进、提高中考的科学有效性、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试题:(2010年莆田市质检卷第24题)
某课题组在探究“泵站问题”时抽象出数学模型:
直线L同旁有两个定点A、B,则在直线L上存在点P,使PA+PB的值最小.
解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
且PA+PB的最小值为A′B.
请利用上述模型解决下列问题:
(1)几何应用: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长为2,E是斜边AB的中点,P是边AC上的一动点,求PB+PE的最小值.
(2)几何拓展:如图2,ABC中,AB=2,∠BAC=30°,若在AC、AB上各取一点M、N,使BM+MN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
(3)代数应用:求代数式+(0≤x≤4)的最小值.
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1,∠ADC=60°,等边AEF两边分别交边DC、CB于点E、F.
(1)特殊发现:如图1,若点E、F分别是边DC、CB的中点,求证:菱形ABCD对角线AC、BD的交点O即为等边AEF的外心.
(2)若点E、F始终在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记等边AEF的外心为点P.
①猜想验证:如图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线上,并加以证明;
②拓展运用:如图3,当AEF面积最小时,过点P任作一直线分别交边DA于点M,交边DC的延长线于点N,试判断+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试题评析]本题是一道集阅读理解、实验操作、猜想证明、应用探究于一体的综合题型.试题以菱形中的一个等边三角形旋转作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等边三角形、菱形两个基本图形的性质,同时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外心(中心)、三角形的中位线、相似、全等等初中数学几何主干知识.其新意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等尝试性活动中表现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观察、猜测、验证、计算与推理能力.本题的情境较为复杂,要求学生在众多的可变元素中确定不变的元素,有利于全面考查探索过程(类比、归纳、猜想等合情推理等在整个思维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较为有效地发挥了证明题在考查学生观察、数学表达、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功能,可谓操作与探究相融,猜想与创新同途.本题结论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因而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融会了特殊与一般、转化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以上是2011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评价组的评析)
[命题反思]将旋转纳入新课程,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重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图形的旋转来呈现问题,并对旋转进行拓展和延伸,以达到揭示方法、考查能力的“研究性试题”已渐露锋芒.将旋转与相似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识交汇处命题的指导思想.以旋转为载体并融全等、相似、四边形等初中主体知识为一体的动态几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几何压轴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坐标几何问题融数、形于一体,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是考查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对图形运动过程中基本几何要素之间关系的探究等,只有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才能感知与体验.试题的设计不只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应体现情境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同时试题的考核也与过程性的目标相一致,体现出一定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要求,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关试题:(2003年莆田市中考第26题)
操作:在ABC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D、E两点.图1,2,3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
探究:
(1)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和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2加以证明.
(2)三角板绕点P旋转,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上的M处,且AM∶MB=1∶3,和前面一样操作,试问线段MD和M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图4供操作、实验用)结论为: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1.要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突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注意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背景、过程和本质.复杂图形是由基本图形构成的,若真正了解了基本图形,就能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发现、构造基本图形.命题中对几何基本图形进行加工、改造时,常用的策略有:原题条件的弱化或强化、结论的延伸与拓展、条件与结论的互换;或对图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使之形成一系列的变式与拓展问题.同时也可变静态情境为动态情境,由特殊位置到一般情形,改变试题的设问形式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其性质与功能,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阅读、知识迁移、归纳总结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究意识.
2.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归纳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绝不能只是学习数学的结论,而应强调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绝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重视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品味和反思,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解题的方法与过程,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3.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其表现就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基础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研究性的问题给予仔细剖析、精讲精练,反对追求繁、难、偏、怪的问题.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其不同解题途径和思维方法,善于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深化其蕴含的数学思想,优化、简化解题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让学生不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应用意识与建模能力,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压轴题是经过命题者精心编制,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拓展性、研究性,只有教师认真钻研,学会拓展延伸、类比迁移,才能让自己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她改变了“记题型,对模式”的僵化、死板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也必将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2011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报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