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

第1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西瓜连作的危害

学生姓名:王五

考籍号:910907310288

年级专业:2006级现代园艺

指导老师及职称:石云云教授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09年3月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 自考、函授文科范本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1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1

(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1

(三)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2

(四)财务控制薄弱……………………………………………………………………2

二、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因素分析…………………………………………3

(一)支持要素…………………………………………………………………………3

(二)企业内部管理要素………………………………………………………………3

(三)财务内部组织要素………………………………………………………………3

(四)会计核算、监控要素……………………………………………………………4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4

(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5

(二)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资金管理…………………………………………………5

(三)加强中小企业投资管理…………………………………………………………6

四、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致谢……………………………………………………………………………………7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作者:张三

指导老师:杜丽丽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因而,很多中小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造成会计信息极不真实、不完整。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工作待遇与条件、社会保障等社会认可程度低,很难吸引所需优秀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而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因此筹集资金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首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为广大的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投资的渠道。中小企业也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产不能完全满足

需要,中长期贷款更是没有着落,中小企业贷款难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60%,出口创汇占60%,提供75%的就业机会是极不相称的。

四、结束语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明显处于劣势,其失效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四大类,即支持要素、企业内部管理要素、财务内部要素、会计核算和监控要素。环境要素对其他几个要素起着决定作用,该要素位于财务管理的起点地位;企业内部管理要素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财务内部组织要素是财务管理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核算体系要素位于整个财务的核心地位;会计监控要素是会计正常运行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3(8):18-19.

[2] 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03(7):7-8.

[3] 彭善利.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侦破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9):3.

[4] 翟胜霞.浅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5):17-19.

[5] 张斌,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03(7):7-8.

[6] 宋献中等.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16-17.

[7] 孙喜平.论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J].事业财会,2001(4):9-10.

[8]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48.

[9] 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J].经济纵横,2003(10):7-8.

[10] 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2(3):15-17.

第2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目前有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 4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是山东省建设与发展最早的学科,也是山东省首个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本科、硕士(学术和专业两个类型)、博士三个办学层次。会计学科是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全国会计发展与改革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计划项目)理事单位,先后被教育部、省政府和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1991)、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9)、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08)和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0)。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于1994年,是国内第一批开设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2009年获得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起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会计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380人,本科生3 95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5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0多人,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的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财政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和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咨询专家1人。现有“会计学”(2006)、“财务管理”(2012)两个省级教学团队。

近五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公司理财(课程群)》、《中级财务会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国家“两金”课题、教育部及省级重点课题50多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种奖励30多项。会计学院逐步建立起一支由高端人才引领、学科带头人为主、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基础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活力、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会计(财务)人才培养基地。

第3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刘明辉教授治学严谨,开拓创新,打破“就会计论会计”的思维定式,主张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的多种方法研究财务、会计、审计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他的学术专长主要集中在独立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理财等领域。

在独立审计领域,刘明辉教授是最早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研究与建设的学者之一。作为独立审计准则研究的资深专家,自1994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组以来,直接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一至第七批共90余个项目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著的《独立审计准则研究》《高级审计研究》是国内该领域主要代表作之一,他主编的《独立审计学》《审计与鉴证服务》均为国内该领域第一部系统阐述独立审计和鉴证服务的教材,主编的《审计》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精品教材。刘明辉教授认为,建立和完善独立审计准则是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审计准则的实质在于规范,审计准则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失误、保护审计人员、为审计本身提供可信性等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制定独立审计准则必须考虑经济环境、政府部门、法律体系以及审计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审计环境相一致。

刘明辉教授在现代财务管理与分析领域颇有成就,先后发表、出版了大量著述,如《财务管理原理》、《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公司财务理论》(译著)、《厂内银行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和论文,着重研究了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问题。刘明辉教授指出,会计报表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晴雨表,经济活动分析是引导企业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信号弹。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应不断加强预见性、及时性、全面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财务分析要向制度化、系统化、电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第4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学,地位,作用,存在问题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满足企业对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甚至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将财务管理置于会计专业中更为普遍,这是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二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财务管理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分配活动中的运用。但无论是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会计专业,都将《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作为重要课程之一加以教学。下面,本文将对《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二、《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首先,《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会计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是由于该课程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为基础,研究企业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和分配活动等。这些基本内容,都可以在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从企业实际的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论文,这一中心地位是由财务管理的作用所决定的,准确把握和应用其作用,是管理者管理企业事务的必要手段和方式[2]。学生通过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理财和资本运营的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学》作为核心课程,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决定和引领作用。《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能力也在企业核心能力中具有重要性[3],因而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决定作用。

最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离不开财务制度,财务制度健全又离不开掌握财务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财务管理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会计、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等专业课程设置中,《财务管理学》已经成为必修课,已经显示出其自身的地位,只有掌握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才能够向实现财务管理的高层次人才迈进。

三、《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完善学科建设。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专业,甚至是金融专业,《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都是必修课,其研究的核心内容都需要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并加以研究。学科建设需要完善学科课程教学,如果没有《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的纽带将变得十分脆弱,不利于学科之间的建设及未来交叉发展。

其次,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的兴趣,活学活用。《财务管理学》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非常明确,其理论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加上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方法实现,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调查研究等,弥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将学生融入教学之中,教与学并重,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的兴趣。此外,学生通过对企业的研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这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教育论文,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再次,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学》,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从事财务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也需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财务管理,是由企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企业,其实现是以良好的财务管理为基础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求企业不仅重视资本的盈利性,即尽可能多地获得长期、稳定、实在的利润,而且要重视资本的流动性,即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本利润率[4]。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学》,可以说已经初步对财务管理工作入门,再加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必定能够为将来顺利从事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众所周知,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也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达到如火纯清的境界。在专业知识方面,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学》知识,而且也需要掌握其它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模式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就这个问题,不同高校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其中都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等手段。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部分高校走国际化、区域化和民族化特色,对会计专业以及金融专业的学生采用“3+1”教学模式(即对全日制本科生3年在国内教学,1年到东盟国家语言对象国学习),这种模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国内国际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面向东盟国家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

四、《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明显,但在具体的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具体如下:

首先,《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现今,尽管大量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并开设《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但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不够教育论文,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这不仅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忽视教学质量,没有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就需要特别强调《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在未来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通过提问知识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在现代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中,教师通过不断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导致学生不仅厌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甚至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保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如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讨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学习到知识,在上课的时候不至于对知识的不理解而厌倦课堂,甚至逃课。

再次,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学》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在黑板上板书讲授,学生则记录下教师的板书笔记中国。在知识化时代,知识的信息量大,各种体现财务管理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将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教师在互联网上寻找到相关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可以及时通过电子邮件传达给学生。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量大,导致无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信息“传达”与学生的信息“接收”之间的矛盾。因此,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解决由于教学模式带来的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5]。

最后,高校培养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一方面,我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大体上保持雷同并且过于陈旧,加上任课教师等自身的原因,往往忽视国际上的先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教学内容需要修改,教学案例也需要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教育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开展业务活动,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难以立即进入到我国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中。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高校高层次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的实现。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本文研究表明,《财务管理学》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决定着专业中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然而,当前《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加以看待。另一方面,需要解决《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营造能刺激学生参与实践的思维环境。财务管理的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方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于学生而言,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分析,并尽可能通过实践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积累自己更多的知识,力争成为高层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红梅.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企业导报,2011(03):85-86.

[2]彭贤玲.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10(06):63-64.

[3]李文军.浅谈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231.

[4]赵路春.试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东北煤炭技术,2000(01):45-48.

[5]刘志雄.财务管理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J].才智,2009(32):248-249.

第5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0日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加之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客观情况的存在,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性低于一本和二本院校,实践性又低于中等职业院校,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间游离状态,高校的毕业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相脱节。目前大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首先是英语水平高;其次是财务方面的技能,具有会计资格证;再就是看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如果这些都没有,就要看面试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了。会计用人单位有一些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英语好、有专业技能、有综合素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就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会计专业而言,为了更加有效地适应社会需要,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中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在考研考证等方面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做到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通过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全真的实务操作,而不是模拟操作,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高校如何在学生中进行理论型和实践型培养的人群选择呢?笔者认为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针对本科生而言,大一期间应以高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等公共课为主,尤其是英语和高数的学习。大二期间就应当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为主;也就是目前大一期间和大二期间按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三期间,这时学生就能够区分出学习的好坏和难易程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自己应当是以理论型为主还是应当以实践型为主,那么在以学生自我意识为主的情况下会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大三和大四的教学大纲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订。针对专科生而言,由于其理论基础普遍低,所以可以定位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加强实践方面的学习。所以,在实施方面,主要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第六学期:工业企业会计实训、财务分析;第七学期:专门的注会辅导和考研;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目的性很强的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在理论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好的考研考证的平台。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40%,英语四级10%,重点理论课程25%,考研考证25%。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资产评估、财务分析;第六学期:前半学期集中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在校模拟),后半学期连同第七学期深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学生在实际企业实习的时间加长,从而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实战操作,深入企业实习有着比在校实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德才兼顾,从而学到在校期间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也方便对学生进行考核,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岗位分工由企业决定,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60%,英语四级10%,实践课程30%。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在前述已经进行过阐述,教学大纲的修订会伴随教师的聘用、教师技能的提高、实习单位的长久建立、考核机制的实施难易度等问题,需要在实施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得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需有固定的实习单位。目前,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这样既不好管理,又不好考核,加上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学校无从考证。在我们实行了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机制,并且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就需要学校统一提供固定的实习单位。面对一大批学生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长期的校企联合。这样既可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表现好的话,很可能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学校需有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要想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践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有一支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目前,民办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两头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间少(长期从事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实际操作的教师人数少,这样在进行学生实习指导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欠缺。所以,学校需加强两方面的力量来改变现状:一方面可以从外界聘请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很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教师的讲课水平,也可以为学校提供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

(四)学校需有一支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具备很好的理论知识。对于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会计人才,学校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外界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现有教师的学位和职业资格能力,特别是对现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五、结语

在高校中对会计专业进行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原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进行两种模式的联合教学,又可以提高学校教师的水平,真正实现校企联合,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考研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当然,这种改革在实施中会存在某种问题,需要随着实施的进行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成为一种真正对学生有益的培养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媛.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第6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两级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学校从全局角度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给高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不利于调动各学院办学的积极性,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等等。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体制必须作出相应调整。由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内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作由此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将人、财、教学、科研等权力下放给学院。各学院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由此形成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二、两级财务管理体制下的预算编制

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预算仍旧是学校整个财务收支的灵魂,它体现了学校的意志和发展方向。学校预算的编制得好与坏,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预算管理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只有编制了科学合理的预算,两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才能顺利开展。

1.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校级预算

“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编制学校总的预算。学校的年度总预算在参考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预算年度学校发展规划及预算年度收支增减各项因素后作出。校级预算包含学校各行政部门及各学院的预算。校级预算的制定,首先由学校财务综合学校整体情况制定一份初步预算,经全校各部门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再综合考虑各部门及各学院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与修改,最后由学校确定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学校的校级预算要兼顾各学院的共性及各自特性。”校级的预算要保重点,同时也要兼顾公平。校级预算主要由以下预算组成:学校行政部门预算+人员经费学校负责部分+各学院预算+学校重大工程预算+学校年度重大事项预算+其他预算。

在制定校级预算时,行政部门预算由学校掌握。涉及全校范围的公共资源配置的财权也由学校统一掌握,这主要包括学校重大工程预算和学校年度重大事项预算。在人员经费方面,人员的基本工资部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工会经费、员工福利费由学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计算和掌握。教师人员经费中的津贴补贴部分由学院掌握。“在向各学院分配的预算中所包含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学生经费时,由学校在综合考虑各学院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师结构、专业数、学科因素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后核定。在制定预算时,学生人数一般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将所有学生折算成本科生的数量进行计算。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按一定的比例折合为本科生人数。”教师结构主要以教师职称进行评定,不同的级别应有各自对应的计算基数。“同时还要将由客观条件造成的各学院经费上的不平衡也考虑进来,特别是新建的院系和专业以及规模较小的院系等因素。”

2.两级管理体制下的院级预算

各学院根据校级预算分配的额度和本学院创收情况编制本学院收支预算,并对资金的安全和使用负责。各学院领导对本级预算承担最终责任。学院的预算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及预算分配原则三部分。

(1)收入预算。各学院的收入预算要根据学院的教职员工规模、学院招生人数以及自身的创收能力来合理确定。一般而言,学院教职工人数及学生数基本固定,因此学校拨付的资金收入比较好计算和确定。而学院自我创收收入较难确定。这部分收入主要有各学院面向社会提供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捐助等取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会受学院内部因素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学院创收收入在学校提取象征性的管理费后归学院自主支配。

(2)支出预算。各学院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及学院内各系部的特点,根据预算收入制定支出预算。一般要求量入为出,严禁超预算支出。各学院的支出预算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生经费、科研经费、教学经费等。专项经费通常由学院统一申报,作为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员经费必须首先得到保证,这是一个学院发展的最关键部分。公用经费必须能对教学和科研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要厉行节约,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学生经费必须做到足额和到位,不得挤占或挪用。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经费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要求,以批复的支出项目和金额执行。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的人员经费分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本学院整个预算的效果。人员经费直接关系到学院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整个学院工作能否做好的最关键一环。人员经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的工作量、教学与科研技能。在预算上,应强调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根据不同岗位对人员能力要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员经费标准。经费标准的制定要能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投身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要科学地予以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应关注对教师的德能评价和岗位贡献的评估,要结合教师知识积累、技能发展情况的评价,从知识、能力、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素,同时应对各岗位实行绩效考核。另外,在预算分配时还要坚持竞争性和公平性原则,要在预算中体现出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和年青教师的特别支持和鼓励。

(3)预算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编制预算时要按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都由各学院自行掌握。学院掌握的经费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中除基本工资外的各种津贴补贴(如岗位津贴、业绩津贴等)经费项目;全部的公用经费和学生经费,学院必须对学生的困难补助金、各种奖助学金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涉及学校整体发展的专项项目由学校各职能部门代学校执行,其他项目则分配到各申报的学院管理;“各学院的创收收入按照学校制定的政策进行分配。”

三、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制定预算不是目的,执行好预算才是根本目的。在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下,对学院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必不可少。由于人员与条件的限制,对学院预算的执行进行全程跟踪与考核是不现实的。通常对学院预算采取绩效考评的办法,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提高学院经费支出的效率与效果,考核各学院经费使用的绩效。根据预算的特点,绩效考评通常主要采用量化的方法。由于预算都有相关数据,拿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进行比较,就能基本得出预算执行的效果如何。可以量化的指标主要有:学院收入完成情况、学院的各项支出情况及比例、专项项目的支出完成情况、财务管理指标状况等。学院预算执行的效果还要与各学院的特点与发展规划等非量化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绩效考评的结果要时传递到各有关管理部门,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绩效考评还应采取奖惩机制,预算编制科学同时执行得好的学院应予以表彰和奖励,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的学院应进行批评并予以相应惩罚。

第7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尽管财务管理学科正式成为本科专业时间还比较短,但财务管理学已经是当今工商管理大学科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门管理学科。

虽然近年来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赋予了足够的重视,进行了积极的推进,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很难深入到企业。由此造成了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不利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不仅仅就业难,而且在就业后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因而,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改变高等院校当前的培养模式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为了促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符合国际化以及社会需求,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体系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最典型的改革路径体现在:

1.教育目标的转变

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第一号公报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Elliott(1991)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培养知识工人,财会教育者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与国外明确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同,我国本科财务管理教育目标应如何定位仍未解决,尚处于财会人才培养的

“专才”与“通才”之争的阶段。阎达五(1998)等教授认为财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李心合(1998)等主张以通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刘永泽、孙光国(2004)主张根据学生关于是毕业工作还是读研究生的不同选择和具体实际情况,分类培养。但是这一分类需要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自身发展定位,这在当前肯定是不现实的。

2.教学方法的转变。

Bloom和Debessay(1984)认为财务管理教育方法应当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Abrecht和Sack(2000)强调财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Richard(2009)发现在财会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学生不仅增长了财务工作中必需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技巧,也为处理非常规财会问题提供了准备。与国外强调过程教育、以学生为核心不同,我国的本科财会教育仍然强调结果、以教师为中心。众多学校和学者开始探讨实践基地、模拟公司等教学方式。但是,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

3.课程设计的转变

Patten和Williams(1990)建议财会教育必须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McInnis(2002)指出大学中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发展基础知识教育,课程应当成为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并促使其学而致用的调合剂。Brewer(2000)提出了将管理会计课程一体化的新框架。Brigham Young大学将跨越许多财会职能的内容结合起来(如财务、税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与国外财务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不同,我国对于财务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处于探讨阶段,没有实际推进。牛彦秀(2002)探讨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分析了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重点与区别。孟焰、李玲(2007)调查发现我国本科财会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等方面的问题。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领头省份,其高等教育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在全省40所高等院校中,当前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同样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僵硬固化、课程体系分散等问题。因此,下文基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辽宁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脱节的现实,以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体系组成及实践操作。

二、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

该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财务金融,财务管理专业于自1998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全校处于较高水平,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就业去向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岗位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了学校在不同行业的影响力。

1.师资力量不断完善

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安排下,财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财务实验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职称结构比例为,教授30%、副教授30%、讲师40%。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学位结构的比例为,博士70%、硕士20%、学士10%。

2.课程建设不断提升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了较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课程被评定为学校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估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正处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之中,预期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3.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海事局银行、证券公司等。以上单位在社会中具有较好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是维持在97%以上。两年内的就业率达到100%。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更注重效率和成本。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满腹经纶的书生,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级“技术”工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学校期间就有所操练,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术。

1.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呼吁实践课程破土而出

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决定了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突出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因此,国内众多的高校都开始寻找适应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

2.综合实验室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已经有高校未雨绸缪,筹建了专业实验室。事实上,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确实表现出就业适应能力强、上手快的特征,并且产生了连锁反应带动后期毕业生的就业。近几年,在就业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高校更是想出各种办法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或创业能力。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建设实验室,各个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同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也传递出了一种信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3.国家示范课程建设需要实验基地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团队讲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在2010年荣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为这一项目投入资助资金10万元。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计划将国家投入的资金部分用于支持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成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示范课程试验基地,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双语教学课程,提升更多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国家示范课程的后续建设需要试验基地的大力支持。

四、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校十分关注实验室建设,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专门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并且,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要采购了基本的软件,给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全体教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一致同意增加多个实践课程教学。新的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实操性,同时也对实验室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实验条件仅能满足传统的实践教学需求,相对于新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课堂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

当前的实践课程都是和理论课程合为同一门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限于教学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约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形式,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或者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训练。不能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展开实训课程。

2.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认识实习的场所,并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财务信息事关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接受实习生从事真正的财务工作。我们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打字、复印、跑腿打杂,很难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校外企业实习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觉得实习没有意义,不愿意再去浪费时间;企业觉得实习的学生没有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训基地丧失了最初赋予它的功能。

3.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不适合财务综合实训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手工做账。初期实习环节需要处理大量的凭证、账册、报表,学生需要进行轮岗模拟实习。后期实习环节又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借助于一定的财务软件。这些特点要求实验室应该比较宽松、桌椅能够自由移动摆放、桌椅和电脑等设备能够自由组合和分离。

五、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综合实训平台不是单纯的模拟实验室来满足学生的实习场所,而是具有融合多学科知识功能、满足多层次培训需求和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综合试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将是: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

1.建设原则

综合实训平台承担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研开发、实践教学等多方位任务,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也可服务全院提供教学服务工作。其基本原则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软环境,努力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提供教师备课的场所、成为教学实验的基地。

2.综合实训平台的构成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将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审计、投资理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一个面向校内学生开设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发展成为面向社会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网上在线训练、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全新财务实习基地。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从手工创建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过渡到会计电算化;从基本的会计业务扩展到审计、纳税、投资、外汇等多维度的经济活动;从财务管理工作簿与工作表及基本财务分析图的开始,到各项财务管理单项实验的训练和掌握,逐步过渡到进行筹资、投资、并购的财务决策分析的综合实验,模拟更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使得模拟过程更逼真。根据最新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未来的综合实训主要有以下8门课程(见表1)。

表1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模块

序号 实践课程 针对理论课程 实现形式

1 企业投资综合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 电脑模拟

2 外汇交易综合实训 金融学、外汇交易实务 电脑模拟

3 财务软件综合实训 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电脑模拟

4 审计与纳税综合实训 审计基础与查账实务、税法、纳税实务与技巧、财务法律基础与实务 手工+电脑模拟

5 个人理财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6 商务计划书实训 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7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手工模拟

8 港航企业会计综合实训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 手工模拟

实验室前期通过购买外部资料、软件的形式运行,预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实验教师逐步自主研究设计和完成某一系统性实验内容,最后形成基础实验各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四个层次,组成系统性、渐进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体系。

参考文献:

[1]Bio.2010.Transform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iologists.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592-617.

[2]Mercedes Marzo-Navarro,Marta Pedraja-Iglesias,Pilar Rivera-Torres.2009.Curricular Profil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Versus Business Demands-Is There a Fit or Mismatch in Spain?Education+Training,51(1):56-69.

[3]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4]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5]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17-18.

第8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大学4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但近年来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作为工商类教师,应认真思考工商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措施,有效发挥毕业论文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论文特点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不含目录外)包括工商管理( 110201 )、市场营销( 110202 )、会计学( 110203 )、财务管理( 110204 )、人力资源管理(110205)、旅游管理(110206)。工商类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类型的论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选题的角度,工商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应用性;二是从研究的方法上来看,工商类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与自然科学相比,论文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的内容相对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工商类论文比较简单的错觉,学生临时拼凑现象比较严重,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及其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其含义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也得到了质量管理界广泛共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一个热点,并逐步从工商企业扩展到教育行业。TQM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精华思想,其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对高校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三全"和"一多"。"三全" 即全过程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一多" 体现在管理方法的多样化。学校的教学质量如同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样,也需要以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及多样化的质量管理作保证。在本科毕业论文 管理过程中,"全方位"是指与毕业论文有关的部门(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等)以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并用多种方法和保障措施进行全面管理。"全员" 是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通过全员动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而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全过程" 是指从毕业论文选题、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论文答辩、论文归档的全过程控制。此外,还应当注意丰富质量管理手段,实现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法的多样化。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了网上问卷投放和实地采访填写问卷的形式,对与本科论文工作有关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取样研究。取样的对象是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和相关的教师。具体专业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48份, 回收率95.4%, 剔除无效问卷22份, 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对于调查结果采用可靠性分析、效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以下相关问题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学生在思想和态度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论文指导投入不够,把关不严、论文选题偏空泛,难以深入、论文写作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够充实,工作量不足、论文意识薄弱,写作功底较差、管理制度松散。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环境来说,由于就业压力,许多高校都是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之前,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学生就业和备考研究生的高峰时期,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而毕业论文只是次要问题,学校教务部门和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就业率在论文质量把关上也形成了宽容处理的惯例。但是根本的还是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主体方面的原因以及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四、基于TQM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 构建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1、专业课程教学环节

 

(1)在专业课程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必须改革"一言堂"的做法,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以及其他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2)从专业课程教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强化学生论文意识,应从专业课程教学开始。在运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然主动检索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并在这种检索查阅中学习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发现更多的问题。

 

(3)适当增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写作课程。应当在三年级或四年级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开设专业论文写作课程,课时不必多,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介绍常用的论文写作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2、实践教学环节

 

(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师应当鼓励学生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实习单位需要写作策划书、论证报告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和能力。

 

(2)强化学年论文、实践报告等相关训练环节。在课程论文的基础上,应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学年论文在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和篇幅的要求上应当明显高于课程论文。这个环节的管理应当参照毕业论文,从导师指导、论文评价到学分计算都应当从严要求。

 

3、学校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增强保证制度。学校和学院应利用各种校企合作的机会,为毕业生进入企业实践和实习搭建平台,切实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过程。

 

(2)条件保障。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论文进行的物质基础,是毕业论文开展的载体,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材料、图书资料、计算机上机及其他条件的使用及管理规定等。

 

(二)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办法

 

1、教务处方面。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职能部门教务处应负责全校毕业论文的宏观管理工作及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要求,制定有关毕业论文安排、检查、评优等方面的管理文件。

 

2、学院方面。学院要起到承上启下、组织落实的作用。学院负责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并根据学院自身情况,拟订本院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向各教研室布置毕业论文工作任务,定期检查各教研室工作进度和质量。

 

3、教研室方面。教研室负责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做好学生选题和指导老师的选择工作,按学校文件指导毕业论文,安排答辩,做好论文评阅、成绩评定工作。

 

4、教师方面。首先,能否正确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一环。其次,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最后,每周还应该安排一到两次的小组讨论和汇报会。

 

5、学生方面。学生应端正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增强毕业论文的自主思考性和创新性。

第9篇:财务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教育;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越来受到各界关注。辅修教育是指本科学生在修读本专业(以下称为主专业)期间,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获准兼修主专业以外的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以下称为辅修专业),在规定时间内修满规定学分,而获得“辅修专业证书”的培养模式;在辅修教育的基础上,完成有相应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获得“双学位证书”的培养模式。

一、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现状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满足学生深造、扩宽就业渠道等个性化需求,厦门理工学院自2009年底首次向2008级本科生进行“辅修/双学位”的报名宣传,并与2010年3月正式开班授课。首次共有18个本科专业接收意向修读辅修/双学位学生,最终开设了三个专业,即财务管理、国际商务、英语,共计招生127人。目前,我校辅修在读学生500人左右。

(一)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特点

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辅修专业基本适应学生需求

许多学生通过修读辅修专业,弥补了没有通过转专业申请修读感兴趣专业的一部分遗憾。学校为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热门专业多招收意向修读学生,其它非热门专业尽可能接收全部符合条件的学生。作为最热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其辅修招生由一个班增加到两个班,修读学生由75增加到162人。

2.辅修专业质量在逐步提高

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主次之分,从一定层面上,辅修专业在教学质量和培养方式上相对不受学生和院系的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辅修专业的教学监控比较宽松,只要坚持,都会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随着学校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学院对辅修专业教学质量加强了监控,细化环节管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主修专业的标准,淘汰一些特别差的学生,对于学分不足的学生不给予毕业,从而保证了辅修/双学位教育培养的质量。例如,08级论文答辩全部通过,09级因论文答辩未通过4人。

3.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不断更新

过去,学校基本采用的单独开班授课的形式进行辅修专业的学习。对于一些冷门的辅修专业,就会由于报名人数未达到单独开班授课的要求而不再开设,无法满足小部分学生的需求,也挫伤了冷门专业所在学院招收辅修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学校在经费划拨上对报名人数较少的冷门专业给予倾斜,同时鼓励冷门专业以插班授课的形式培养辅修学生。通过但开班授课和插班授课两种方式,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上进行个性培养方式。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不足

由于起步比较晚,导致辅修/双学位教育仍在不断摸索中,尚未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比较成熟的教育辅修/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1.辅修/双学位教育人才定位有待商榷

我校辅修专业并没有与主修专业真正意义上挂钩。对开设学院而言,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照原专业的培养要求,没有考虑对修读学生本专业的补充或拓展;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开设专业较少,主、辅修课程之间更多的是简单的“累加”而不是“融合”。

2.辅修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空白

由于人员缺乏和制度空白,辅修专业的质量监控是个盲区。再加上目前学院开设辅修专业积极性不高,基本属于学校不断鼓励、甚至央求各学院招收学生的买方市场,即使有收到学生关于教师任意压缩学时,部分教师授课质量不高,以及授课时间过于集中等投诉,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解、通报。

3.辅修/双学位教育缺乏有效引导

学生对部分辅修学科了解不足,甚至根本不清楚。同时,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方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指引,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不知怎么下手,盲目选择。甚至有些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缺少兴趣或者处理不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的关系而半途而废。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实施的建议

学生对辅修/双学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地方,应该加强辅修/双学位的改革。结合目前的现状,以及其他一些高校对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的经验,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一) 规范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保证修读效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辅修/双学位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找工作,当然也有一些继续深造的可能。学校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情况,更好地设置好专业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方向。

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要和各主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一样重视,做到一视同仁,进而保证辅修专业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确保在教学规范、教学内容上,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一样具备严肃性和。这是决定辅修专业学生是否优良的基本条件。

(二)提倡冷门专业跟班修读,提供更多辅修专业的选择

我校可供选择的辅修专业过少,使得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不得已随大流,修读了和主修专业相关性不大或自己并不十分感兴趣的专业。

前面提到,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绝大多数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社会不断进步,各式的课程和学科的分支也越来越多,些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时候,若选择一些与自己主修专业有较少联系的专业,甚至根本没关系的专业,就很难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此辅修/双学位人才在找工作时,要么完全按主修专业找,要么完全按辅修专业找,无法实现主、辅修专业知识构成的相互补充和延伸。

(三)加强引导,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大学生接受的事物越来越多,其思维模式也不一样,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在选择辅修专业时具有一定的冲动性、盲目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才是实施辅修/双学位教育保证辅修/双学位教育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