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炉火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炉火阅读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炉火阅读答案

第1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词语积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9分)

意外之(才 财)

舍(己 已)为公

手(急 疾)眼快

烟波浩(渺 缈)

胸有成(足 竹)

纵横交(措 错)

无边无(银 垠)

极目远(眺 跳)

(像 相)貌堂皇

二、读拼音,写词语。

(12分)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2分)

拖男(

)(

)

乐(

)不(

)

(

)(

)成趣

美妙(

)(

)

能(

)善(

)

(

)机(

)算

(

)头(

)颈

抓耳(

)(

)

(

)(

)镇定

(

)(

)起敬

情不(

)(

)

精神(

)(

)

四、照样子,写词语。

(15分)

1.圆滚滚(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半信半疑(ABAC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天衣无缝(含夸张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恍然大悟(含“然”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不动声色(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8分)

1.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

(

)

2.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

)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

4.走路不稳的样子。

(

)

六、选择题。

(6分)

1.下列词语中不是描写人物动作的一项是(

)

A.点头哈腰

B.悠然自得

C.手忙脚乱

2.下列词语中与身体部位无关的一项是(

)

A.心惊胆战

B.膀大腰粗

C.敛声屏气

七、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上“一”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12分)

哥哥今天闯大祸了。爸爸知道后很生气,他(

)地指出了哥哥犯错的根源。面对爸爸(

)的批评,哥哥低着头(

)。爸爸说得口渴了,拿起桌上的温水(

)。

八、阅读练习。

(26分)

温 暖

一天,同班战友小韩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好几个小洞。他出车回来得很晚,又累(lěi lèi)又困,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露出了腿脚,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这时,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心想,天气这么冷,明天早上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雷锋拿起小韩的棉裤想给他补一补,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布,他琢(zuó zhuō)磨了半天,发现自己棉帽里的衬布很合适,便拆下来,一针一线地把小韩的棉裤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

奇怪呀

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

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子捅得旺旺的。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一个战士终于告诉了小韩:“班长为了给你补裤子,半宿(xiǔ sù)都没睡呢!”

“又是班长!”小韩感动得一下子抓住雷锋的手……

“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炉火,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是啊,雷锋对待战士就像春天般的温暖,时刻关心着每一个战士。(有删改)

1.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2.在短文第四自然段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5分)

3.照样子,写词语。(9分)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烘: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大惊小怪: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短文记叙了_________的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__。(4分)

5.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里。(2分)

“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炉火,心里感到暖烘烘的”这句话的

含义是(

)

A.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炉火,身体感到暖和。

B.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炉火,心里也感到暖和。

C.小韩望着越烧越旺的炉火,想到雷锋这样关心自己,非常

感动,心里热乎乎的。

6 词语积累

一、才 已 急 缈 足 措 银 跳 像

二、耕耘 瞎逛 妒忌 监督 擂鼓 胸膛

审视 土匪 由衷 慈祥 拟定 眷恋

三、挈 女 此 疲 相 映 绝 伦 书 画 神 妙 伸 缩 挠 腮 从 容 肃 然 自 禁 抖 擞

四、示例:1.明晃晃 凉飕飕 金灿灿

2.百发百中 无忧无虑 人来人往

3.一步登天 顶天立地 胆大包天

4.庞然大物 豁然开朗 安然无恙

5.得意扬扬 目瞪口呆 张口结舌

五、1.养尊处优 2.手忙脚乱 3.胸有成竹

4.踉踉跄跄

六、1.B 2.C

七、一针见血 一本正经 一声不吭 一饮而尽

八、1.lèi√ zuó√ xiǔ√ 2.“ , ! ? ”

3.示例:自言自语 无边无际 十全十美

白茫茫 绿油油 黑乎乎

第2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2)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3)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4)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5)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6)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7)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8)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9)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10)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在此狭路相见相拥相抱!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13)一时间,熟悉的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阅读题:

1、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2、15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4分)

3、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7段和12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1、【解析】行文思路题。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有一定难度。与2012年(去年)相比题型一致,同时降低了难度,因为划分层次较简单。在划准层次的基础上,每空由事件加上情感构成。

答案示例:①初见砖茶,不以为意②茶砖相伴,温暖安慰③误买茶砖,绝望黯然④重逢茶砖,思念感动

2、【解析】语句含义题。有一定的难度,题干是: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学生答题时大多停留在“洞茶”是作者的知己这一直接的层面,而缺少对作者生活经历这一层面的思考,洞茶同时是作者边防生活的见证。

答案示例:

①茶砖将我和高原以及高原的战士紧紧联系在一起。

②我与这茶砖朝夕相伴,茶砖不仅缓解了我的高原反应,而且它是我无声的知己,是我的朋友。

③茶砖见证了我在高原度过的难忘的岁月,寄托着我对高原生活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④茶砖给边防军人带来温暖和力量,我对茶砖充满了感激和赞美之情。

⑤茶砖更寄托了我对逝去的高原战友们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3、【解析】阅读延伸题。历年中考侧重对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的赏析,多以描写、修辞等角度切入,今年依旧以写作技巧赏析给定内容。]

第3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读完一本著作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职场发展的“吉祥三宝”》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最近阅读何捷老师小文《教师职场发展的“吉祥三宝”》,自认为这“三宝”的确堪称帮助教师实现华丽转身的“一级宝物”,除此之外,没有之二。

一宝:观课。听名师的课也好,同伴的课也好,要善于统整、筛选,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手段。何老师说:“‘听懂’和‘做到’完全两种感觉。‘做到’和‘做熟’不一样。喜欢一种方法,做它两三次,这个方法可能就是你的方法了,只是喜欢,毫无意义。”我每次听王菘舟老师的课,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甚至没有做听课记录的时间。但是回来之后没有研究,没有消化,更没有实践,那份曾经内心激荡的感觉也就荡然无存。依据何老师的建议,对于王老师课堂教学用语以及大量排比式的过渡句是如何修炼而成的,是可以不断实践的。比如:让自己的评价语、过渡语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心扉,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期操作,自己的内功也就慢慢修炼出来。第二,反思名家课例中的不足,这一点倒是很难发现,因为名师的教学技艺和课堂魅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也不乏一些失败的环节:比如在学生不熟悉教材的情况之下,教师一味地霸占话语权,“灌”的成分明显。这个时候就应该想想,如果我犯了这样的错误,别人会怎样想,学生能力如何提升?如果连自己都看不下去,那么,大脑会条件反射式地提醒自己:绝不能重蹈覆辙,这又是一次长进。第三:听到疑惑处,可以商讨的地方,可以用“代入”法:如果是我,这一课怎么上?这个片段怎么设计?也可以拿相同的课例来对比,看看那种最好。这就是我们说的同课异构,脑海中要快速做出构想。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鱼的梦》一课时,花大力气用在小鱼的活动,种类上,然而这样的设计偏离了单元主题。如果我来上,我首先会考虑:如何从单元主题入手,如何把握主题式教学特性,拓展环节能否渗透同一主题的阅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宝:磨课。刀越磨越快,课越磨越好。何老师谈到他执教《匆匆》一课,前后上过十四次,十四次不同方案中,折中选择其一。他说:“名师也是经历千锤百炼。也许你听说名师上公开课不用磨,其实名师的磨课机会比你多,可以把每一次的公开教学都当做研磨。关键在于怎么“磨”。第一,每一次磨课都是一种尝试,试试这个方案可以么?那种上法小孩能接受么?上砸了更好,至少正式上的时候不这么莽撞。第二,每一次磨课都去感受学情,不同学情都经历,应对课堂突况时,心里有底。第三,每一次磨课都请他人来找茬,来挑刺,感激说真话的人,批评的意见越是猛烈,说明你的可塑性越强,潜力越大。”对于何老师这段话,我完全赞同。记得去年十月参加第三届名师大讲堂活动时,对于我执教的《拾穗》一课,先后一共仅有四次研磨,而且参与层面太窄,仅我一人,说白了就是走教案、卡时间,学生只是陪练而已。更别说挑刺,提意见了,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的推进都是按照自己既定的内容在进行,至于对不对,行不行,没有考虑,以至于那天,课上下来时间不够,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关注学情,学生的发言和我的提问风牛马不相及,而我却闪烁其词、泛泛而过。最后引来了观课者的质疑,如果这一切发生在磨课期间,那将是再好不过,可是发生在正式展示的现场,就是一次“教学失误”。

三宝:反思。先来看看何老师不传的秘密,具体注意四个方面:第一,想象课堂的大板块。环节简单,但做什么?几个板块?心里要清楚。第二,想象师生应答。特别是多元预想小孩会怎样回答你的预设。那些“不给糖就捣乱”类型的答案,也想一想该怎么应对。真要遇上了,心里不慌。第三,想象哪个细节会出彩,设计两种以上方法,确保能出彩的地方更出彩。例如,课件运用,表演介入,音乐电影等帮忙等。最后,想象上不完怎么办。万一上不完,用什么方法戛然而止?真的受教了,我每次反思只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教师的不足。其次是学生的优点。但是现在看来远远不够,这样的反思没有深度和高度,不利于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

第4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36—02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随时提问,学生缺乏思考。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明显增多,互动模式更加丰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逐渐增强。然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一节课提问十几次,有的教师一节课提问五六十次;有的教师课堂提问不是很多,却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次数很多,却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与交流,也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笔者调查发现,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有的教师平均每几分钟就提问题一次,而且很多问题都是教师“领”着学生走,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有的教师则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学生忙于回答和应付,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课文。

2.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不清,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师在提问时,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造成学生无法理解和思考问题,这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制约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片面地理解提问的概念,缺乏信息反馈。说到提问,大部分人都会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其实,这是片面地理解提问的概念,是教学单向性的表现,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无法使教学及时得到调整,也不能使自我评价准确地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动学生提问,积极吸收学生的信息反馈。

4.教师评价简单、敷衍,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评价是来自教师的信息反馈,具有调节和导向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不少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置可否,没有给予肯定、详细的评价。当学生的答案只是部分正确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给予消极的反馈,严重打击了学生自信心,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

5.教师单方提问,学生缺乏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挖掘知识的疑点,让学生把对问题的新想法、独特的理解展示出来。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完全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学生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教师提问数量适宜,内容准确精妙。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适时、适量地提问,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1)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学《跳水》一课时,笔者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从文章的开头依次讲解,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置问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教学的点。“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亦然。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每一节课都能形成点,且在中伴随着学生思维活动的。点的设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感情升华。这里举个反常的例子,教学《穷人》一文时,有一个使用率很高的提问:“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种‘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因为这个问题“取材”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所以多数教师都会在上课的起始阶段提问,学生的回答也相对容易而且基本雷同:表现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方面。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能算优,因为这样的回答仅止于现象,停留于表面。如果教师选择在课程即将结束之前提出相同的问题,即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活动的之处提问,学生可能会给出与前者迥异的答案:渔家小屋的温暖而舒适不仅表现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等现象上,而且还表现在家庭生活和睦温暖、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穷人之间体贴关怀等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上。从空间意义上说,两种提问问点一致,问法也相同,但发问的时机不同,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2.教师提问要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应该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想水平为基准,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问题。这样,既不会让学生为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对有难度的问题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维纵深发展,同时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提问要言语得当,注意语言的运用。笔者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

(1)引趣悟道,切入正题的直问。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状态,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自觉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抓住文中的主要问题,切入正题,直接提问,做到牵一问而动全文。

(2)指点迷津,校正思维航向的拨问。教师在指引学生攀登知识的台阶时,要及时解开学生的困惑,使学生越过思维的障碍,帮助学生消散疑云、拨开迷雾。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笔者抓住“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这个中心点起问。学生一时不知道用什么恰当的词语来概括,笔者通过逐步地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地介绍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帮助学生从具体的事件中找出詹天佑杰出爱国的表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笔者与学生一同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分析课文在叙述上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方法,就连“人”字型铁路这个教学难点也被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

(3)全面感知,形成系统的答问。任何一本教材的编排都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一般来说,教师不应变动和调整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教师在授课时,应顺应这种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在章与章、节与节、问题与问题之间,架设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4)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层层递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拾阶而上,并在问与答的间隙,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训练其思维能力。

4.教师要巧抓时机,评价得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恰当地给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适当地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自信的作用。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投以信任的一笑,能有效地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从容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在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作出创造性的举动时,教师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在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错问题时,教师给以宽容的一笑,能显示出教师的大度,并解除学生的负疚感。

第5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项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要点的能力。解答该题同学们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要注意所选语句必须符合“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内容。然后把选项加以对照,再使用排除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句①和③都符合要求,故选C。句②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句④写乡校的作用,故排除D;句⑤写怎样“爱人”的问题,故排除B;句⑥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句⑦写子产从谏如流;句⑧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仔细核对原文,认真推敲,因为是文言文,所以要注意按照古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思考。A项“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答案:A

【技法指津】

古人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应懂得概括,把文章所讲的内容总结、概括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拓展、延伸。

这种方法运用到古代记叙散文的阅读中,表现为抓其要点,探其妙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边读边思,认真读原文,避免浮光掠影

1.借助注释,粗读文章。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文章,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结构。

2.质疑解难,了解大意。通过细读,要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应结合语境去揣摩。要注意把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和文言虚词等。有的可以联系课内学过的文言文知识,通过比较来确定词的含义。

二、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概括能力

1.深入领会,把握内容。在掌握了字面意思后,要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记叙了什么事件,描写了几个人物,分几层意思等。

2.理清情节,弄清结构。古代记叙散文在情节结构上很注重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甚至有时,作者就像是一位故事讲述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可见,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是我们阅读古代记叙散文首先要做的。如《烛之武退秦师》,文章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可是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总体来说,其情节结构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抑三扬的情节美”。

三、掌握技巧,鉴赏形象

阅读古代记叙散文时,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去分析鉴赏人物的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可分为: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描写;侧面烘托、正面烘托;人物经历、身份、修养等。如《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刻画就非常成功。写荆轲,写得沉雄悲壮,塑造了荆轲忠义、刚直、果敢、机智的人物形象。还有太子丹焦虑仁慈,樊於期豪爽慷慨,秦武阳外勇内怯等。另外,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放在一定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去分析。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子使与师言曰(使者)

B.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料想)

C.王祭不共(同“供”,供给)

D.师退,次于召陵(临时驻扎)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夹辅周室/君若以力

B.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师进,次于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岂不谷是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B.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C.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D.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为取得霸权,率领诸侯联军先击溃楚的盟国蔡国,又借口伐楚。齐国恃联军势众,对楚国威胁恫吓,气焰嚣张。

B.楚国使者虽然有些胆怯,但凭借楚国的实力,针锋相对,对齐国所指责的罪名,有理有节地进行了反驳。

C.齐国既不能在军事上取胜,又不能在外交上占上风,于是两国达成妥协,齐桓公许和退兵。

D.通篇由外交辞令构成,其中楚使的外交辞令,不亢不卑,软中有硬,尤为出色。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译文: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译文: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译文:

6.本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记叙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1、走进自然科学知识的领域里,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雷电星雨在天空住久了也回来到我们的人间做客,他们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因为遥远而难得见面而已,太阳、月亮不是经常在我们的世界里转悠着吗?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4、尽信书,莫如无书。

5、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6、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7、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然而,莘莘学子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有限,差别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气,关键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8、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9、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10、人生遇到不如意或困惑,我特别喜欢在书中找答案,而每次寻找,都能找到。我总是将其看做神启,觉得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到我想找的答案后,我会兴奋的很久都将微笑挂在脸上,遇见我的人一定以为我遇到了什么好事,其实只是找到了困惑已久的人生答案而已。

11、喜欢读书,心境不好时,读书得以改变心境。心境好时,心境可以改变书的意境。当所有的渴望都离我远去时,只要手中还有书在,那希望就没有离去。

12、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13、悠闲读书,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涵养。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随和幽默,充满自信,充满魅力。我们常说的儒雅风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主要从长期不懈的读书学习而来。

14、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15、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16、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7、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18、悠闲读书,意在怡情,情之所致,灵魂可随着书的脉络而神游,或领悟诗词的豪情浪漫,哲学的玄妙精深,逻辑学的机巧善变,小说的峰回路转、悲欢离合;或寻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草;如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雅之士谈心,同良师益友交流,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升华。

19、有时,读到兴头上,我会感觉和作者有穿越时空的神交感。我觉得像是和老友促膝长谈,她懂我,我也懂她,有时甚至我会大声的喊出来,写的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有种找到莫逆之交的感觉从心底迸出。

20、最喜无风无雨的夜晚,静品自然,静通心意,静享人世的浮华。也喜风急雨骤时,怀抱一书,沉坐,观自然的风雨变换,悟人生的诡秘莫测。这时,不是在读书,而是书陪我读人生。

21、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

22、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风雅,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23、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24、读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很快乐的事。有人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借光,可见读书之辛苦。读书让人博取众长,读书让人更胜一筹,可见读书之快乐。()难怪有古人无限感慨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读书又何尝不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引得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汲取养料呢?

25、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26、最爱夜里读书。春夜里,暖暖风习习,草香弥弥;夏夜里,月明星稀,斗转星移;秋夜里,桂香浮动,虫鸣啾啾;冬夜里,北风尽吹,炉火盎然。一书在手,是与智者畅谈,与朋友倾诉。忘却了白日里的纷争,远离了尘嚣的浮躁。笑看时空外,游走生命间。人生际遇、得失荣辱,不过尘埃一粒,沧海一粟。

27、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一处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人寥寥,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去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景闲人闲若文亦闲,则旷野、清风、山泉、松子幽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读书中得到。

28、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读的书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我们所读的书和文章,里面表达的思想和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的表达一定偏颇。这时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书是正确的,是我们要学的书;哪些是错误的,我们要摒弃的书。如同在百花园中虽然花都艳丽无比,但有些花散发出的香气是有毒的,是对我们无益的我们要远离这样的花。如果你能够在书中进行正确的辨别,说明你已达到读书的第二境界。

29、书是我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做人的行动指南。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获取财富,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长大了。

30、我喜欢看朴实的平装书,没有厚重的外壳,随意抓在手里,躺在床上或是窝在沙发都可以,而精装书恐怕只有摆在书架上充当门面时才凸显了它的价值。这个画面里拿书的人一定要穿着随意舒适,一身职业装硬硬的坐在办公桌前,就会将意境大大减分。

31、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方白鹭与青崖之间的旅者,好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余下三分,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持尽寒枝却终不可栖的寒鸦,手持青青芒杖,在“疏月挂萧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蝇头微利,蜗牛虚名”触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落日桥头,断鸿声中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第7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改革策略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挖掘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学中的实践让我感觉到:1.利用插图导入新课,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第二章“物态变化”,安排的插图背景标题--漫游世界的小水滴,让学生联想到水的旅途,从而就想知道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这样就能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2.插图可以创设情景,烘托气氛。如在讲“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水渠分流的图片,由学生猜想看电流分流与水流分流是否相同,提出几种可能的答案,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再如第十五第四节章关于家庭电路中常见的触电事故的插图,能容易的让学生知道怎样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3.插图的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较容易的明白现实生活中不常见,教师又难以描述的情景,如第十七章第三节现代通讯中的插图就清晰明了的展现出的整个电话网络,让学生们有种参观实物场景一样的感觉,就不难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这样既帮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展示了相关的科学前沿成果。

二、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活动,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中间定位于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这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在讲“音色”时,我让后排的同学站起来问“我是谁?”让前排的同学猜出后,我让同学们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判断出他是谁的,因此得出是音色不同。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学生很轻松明白了这一概念。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增加对学习任务和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理解,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他们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思维更积极、更活跃,学得更主动、更认真。

三、与生活紧密联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应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要举例分析的知识、探究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讲授“物态变化”这一章时,由于本章和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在吃麻辣烫(鸳鸯锅)时,为什么相同的炉火、相同的时间,麻辣锅先开而三鲜锅晚开?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纳闷摇头,有的思考回顾,两天后答案出来了:麻辣锅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麻辣油,减弱下面水的汽化,而三鲜锅上面并无这一覆盖层,此时水不断汽化吸热,所以晚开。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还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如课外制作万花筒、潜望镜、瓶中喷泉、娃娃荡秋千、猴子翻双杠、微型潜水艇、自动跷跷板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动手能力。

五、根据认知规律,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学习

第8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阳光可以从天花板洒下来,空气里流动着爵士、古典与新世纪的音乐,人们静坐在过道台阶上,或轻轻走动,与书本共鸣,也与空间互动――这是身处“诚品”的人们所拥有的独特阅读体验。诚品书店,众多台湾人的文化心灵港口,它陪伴人们于不同的生命成长阶段,不仅是阅读的场所,更是传达温度和故事的地方。人们在诚品“悦”读,与诚品一同构成了一道城市人文风景。

2015年11月29日,台湾文化地标诚品的首家大陆旗舰店――诚品生活在苏州正式启幕,融合书店、商场、居所的诚品复合式经营模式,为大陆带来了“文化融合、创意并呈”的文创整合新思维。规划筹谋六年,追求理想人文式生活情怀、独具善爱美生命体验的诚品,最终花开金鸡湖畔。

1989年,吴清友创立了诚品书店,并在“人文”的经营理念与现实商业世界之间徘徊,不把盈利作为书店经营的最高目标,这样的理念却让诚品书店在传统书店逐渐被网络冲击代替的今天,维持着亚洲最大书店的地位。

“中年危机”

1950年出生的吴清友双鬓斑白,身材高大,喜欢穿一件米色外套,戴着黑框眼镜。他为人谦虚,却气场强大。他常对访问他的人说:“不要叫我吴董事长,叫我吴先生就好。”

吴清友从台南高工机械科毕业后,曾在高职当过老师,在皮包工厂打过工。发现自己对业务经营有兴趣之后,他进入了经营餐旅厨房设备的诚建公司,从事旅馆和医院设备的销售工作。

受父亲吴寅卯的教育影响,吴清友做事认真,口才也很好,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且,他头脑灵活,又擅长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敬业与创新的工作态度深受老板赏识。

1981年,当时的公司老板将诚建公司卖给了吴清友。31岁的吴清友接下诚建公司的所有股权,并逐步使诚建公司壮大。“吴清友家的东西常比别人贵,也不愿意被杀价,但产品质量和服务真的没话说。”诚建公司的一个客户、麦当劳的负责人曾这样评价诚建公司。1984年,麦当劳进入台湾地区市场时,多半厨房设备来自诚建公司。

此后,吴清友不但扩大欧美顶级餐饮设备的品牌,还开始投资房地产和证券公司。诚建公司在发展的高峰时期,曾占据台湾地区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具设备市场,而那时,台湾高档饭店的发展也进入饱和阶段。

1985年,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吴清友在阳明山豪宅区买了一块地,也就在这段时间,诚建公司的业务随着市场饱和进入了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

吴清友在35岁前的经历与大多数财富新贵的故事类似,但不一样的,是他接下来30年的经历与选择。

事实上,那时的吴清友正面临男人的“中年危机”。面对财富瞬间快速增长,他开始思索,究竟自己未来要继续做驾轻就熟的专业设备销售工作,还是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很幸运在我30多岁的时候,刹那间,我累积了很多财富。可是我觉得,这些财富和我自己的努力不成正比,我并没有拥有这些财富的正当性。”吴清友说,但3年后,上天就给了他一份不得不接受的“礼物”。

1988年,38岁的吴清友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心脏病发,经历了一次开胸心脏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这场疾病让吴清友更坚定了要把生命投入到与心灵相关,而不一定与财务业绩相关的产业。

“因为我是学机械的,人文素养并不高,因此我开始阅读哲学大师的名著,希望让我的迷惑在书里找到答案。”对于生命与自我的思索,一直伴随着吴清友创建和经营诚品。

亏损15年

1989年,吴清友与雄狮美术艺术专门店的负责人廖美立一起,在台北敦化南路创立了第一家诚品书店,一家浪漫的书店。廖美立曾透露,诚品第一家店的首月营业额只有60万元新台币,但到了当年年底,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新台币。

但即便是这么好的营业成绩,诚品还是亏了15年。诚品敦化南路店营业面积1653平方米,廖美立说,“亏损主要由于店租太贵。”

与常规书店不同,诚品不但卖书,里面还创设了庞大而昂贵的商业空间作为画廊。诚品不仅在卖书,还在向所有顾客传达一种人文的理念,同时为台湾本地艺术家创造一个才艺展示的平台。吴清友的女儿吴曼洁说:“吴先生喜欢看建筑书,诚品可以说是他的理想跟品位,也是他最想要开的一家店。”

商业世界里,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这种磨合花了吴清友15年的时间,甚至搭上了他的“第一桶金”。

“诚品”的英文名是Eslite,为古希腊文“精英”之意。企业如其名,诚品在成立之初,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书籍来源偏向进口和外文杂志,购书环境精致而讲求品位。这一切,对于台湾和其他大部分亚洲城市而言,消费水平都无法跟上诚品书店创立的理念,注定了是曲高和寡。

原本吴清友就准备了一笔能够亏损5至8年的资金,但是他没有料到,除了有两年时间曾小赚之外,开店的前15年,诚品书店都无法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盈利。

除了定位过于高端,当时诚品赔钱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吴清友不停地将经营所得用于开新店。

为了诚品,吴清友和其他股东曾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亏损期间,除了诚品书店外,没有太多集团背景的吴清友囊中羞涩,不得不开始对外募资。一开始,几位集团好友出手相助,但由于诚品长期交不出漂亮的成绩单,一些股东陆续退出。

吴清友不得不拿着厚厚的项目书,到处找钱。“有一次,他找一个老板投资。对方却跟他说:‘吴清友,你不要这么执著。’把他气得半死。”吴曼洁透露。

后来,吴清友甚至开始变卖家产来支持诚品。他的太太曾忍不住说:“你真的都不帮儿女想一下?”可是,吴清友却经常和吴曼洁说:“诚品不能失败。做不下去,大家都会说台湾书店做不起来,我们不能成为负面教材。”

抱着这样的使命感,吴清友寻寻觅觅了15年,最终天佑诚品,它生存了下来。

1994年,吴清友开始将诚建公司整并为诚品书店的餐旅事业处,并将餐旅设备、用品与餐饮等产品概念引入诚品。诚品真正扭亏为盈,就是从依托书籍销售模式,转向“百货公司”模式开始。

现在的诚品书店,除了卖书,还引入了茶叶、香皂、餐具等产品专柜。2006年,诚品信义旗舰店开业时,诚品将整栋楼6层都租了下来,但传统意义上真正卖书的只有两层。其余的空间,诚品与商场中的专柜洽谈合作,分享经营收入。诚品负责以其品牌招引客流,让专柜驻扎,并依托诚品的平台成长。

跳出台湾

2012年8月,诚品开始走出台湾,于香港铜锣湾的希慎广场成立第一家台湾地区以外的分店,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英尺。今年,诚品落户苏州。吴清友说,“苏州,从古以来,别具人文积淀、素养,她不是一个商业、政治中心,而是一个生活空间,兼具人文艺术与创意生活。苏州的精致典雅,与诚品气质相契合。”

“连锁而不复制”是诚品的一大特色,诚品一向讲多元空间、场所精神。诚品生活苏州有展演厅、论坛、博览大厅、户外广场、绿意平台、水岸大道等等不同的公共空间。她就像一个珠宝盒,掀开了,里面交错着不同层次的空间,各自上演不同的精彩。

诚品的每个营业点都会依当地的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设计出各异其趣的陈设风格及书籍内容。苏州店的打开方式和台湾、香港都不一样,特别融入了苏绣、苏扇、核雕、桃花坞木刻年画、缂丝等苏州文化,吴清友希望这些精巧的传统工艺,能在诚品有崭新的呈现,再度被大家看见。

诚品的营运模式是,把人文、艺术,以创意的形式融入生活。未来一年,诚品生活苏州逐渐走上轨道,每年预计将举办300场活动,涵盖阅读、建筑、摄影、儿童、烹调等不同主题,静态动态呈现多元生活。所有读者都可以参与,变成诚品的一部分。

虽然诚品已是稍具知名度的文创品牌,但吴清友认为,以商业眼光来看,诚品人对于营利的思考并不精明。“我想起一位评论家提过,知道一个理念,至少要花费20年时间;深信不疑发扬光大之,至少要30年光阴;炉火纯青运用自如,恐怕要耗掉50年生命。”

现在谈到产业,大家难免会用一个短期商业绩效、显性KPI来做衡量,但在吴清友,假使真的想做,一定要经得起全球化市场的考验、竞争、比较。那么,如果没有很强的文化和精神成为你的底蕴、土壤、养分,就很难持久。许多文创产业就像放烟火,瞬间消失,淘汰率很高。“我并不是悲观地看待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若想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先积累、培养文化底蕴、精神素养,培养审美和各方面的价值理念。”他说。

“没文化不想活”

在吴清友看来,逛书店,是生活中的仪式,永远不会消失。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两种,外部的活动和内部的心灵活动。现代人生活忙碌,常常身欲静而心不止。阅读之于诚品,是一种信仰,是人类非常必要的一种外部活动,并且参与到内部的心灵活动里,会引起很多思维和想象的激荡,不管是跳跃的,还是沉淀的。

第9篇:炉火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 生活体验 有效留白 有效课堂 

最近在《鉴宝栏目》中有幸见到了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虾,画中一群虾活灵活现,但除了虾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还会让人产生那么奇妙的感受呢?除了齐老先生炉火纯青的画技外,是生活中的长期观察,并且在作画时巧妙地留下了“空白”,给欣赏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巧妙的留白艺术,使整幅画美仑美奂。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为什么就不能利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设置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质疑留白,运用生活体验唤醒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质疑问难,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有效方法。苏教版的教材内容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实践。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的设置质疑留白,在这个留白过程中,让学生提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当学生读完课题时,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很多问题。秋姑娘为什么要用枫叶写信?秋姑娘为什么写信给南去的大雁,叫它们路上小心……学生的问题很多,很多老师在此时都急于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或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因此花了一些没有必要的时间来解决“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在此时,老师能及时的给予学生质疑留白,让学生不急着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去读课文,然后一起来寻找秋天,看看说说现在我们身边的天气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同学们很快会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中找到答案。这样的一个质疑留白是一个“存疑”“筛疑”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联系生活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从而留下急于解答又难以解答的“真正的问题”。 

质疑问难的留白,既唤醒了学生的求真意识,又让学生在头脑筛选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这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期待! 

二、情感留白,捕捉情感体验丰厚朗读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浸染的过程。而朗读作为情感的一种输出渠道,我们在其预设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的留白,让学生们充分酝酿感情,有空间抒发感情。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介绍了其中的内容和意境。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本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之后用自己的朗读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但由于学生与文中所描写的年代距离遥远,学生感悟虽有,却很难有切身的体悟。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有时明显感觉那仅仅是读,没有情感的投入。这时老师通过语言讲解文章背景,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理解文章的内容,用心感受阿炳的遭遇,学生自然会有自己的感悟。当学生在体会文境之后,渴望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可能无法马上进入角色。此时老师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让学生闭目静心,有足够的时间酝酿情感,从而更好的抒感。有时为了更好地体验意境,酝酿情感,我们往往会借助配乐。如《二泉映月》中第五小节是对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诠释,为了帮助学生进入意境,我经常会先播放《二泉映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在此处设计情感留白,任学生在想象的意境中徜徉,不仅延伸了审美空间,也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意境中流连忘返。相信此后的朗读,才是酝酿已久亟待抒发的真挚情感的流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感情朗读中的留白期待的就是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当然,在情感的体验中我们还要时时注意,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教师应留出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三、板书留白,利用生活经验提高概括能力 

板书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因此老师在板书设计上,总是力求完整,很少留有让学生填补完善的空间。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