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英语读书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读书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读书报告

第1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一、 做到了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针对四年级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还让学生模仿教材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四年级是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以旧引新,活动的设计体现梯度和层次让每一位学生在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中实现任务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通过参加校、区市组织的各种互评听评活动,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唯一的方式和场所,教师更应该注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我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较能注意所用英语语言的可接受性、简明性、阶段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是: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用英语授课。不管上对话课还是课文课,我都坚持使用英语。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但难免有不少学生不懂的词汇,如在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这时辅之于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情、手势、表演等,或者借助板书形式加以说明。总之,注意所用的语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3、力求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规范和准确,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就调整语速的快慢。

第2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震 遥感 震害评估

2013 Annual Summary Report on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pplied in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and Demonstration"

Zhang Jingfa1 Gong Lixia1 Jiang Hongbo1 You Hongjian2 Zhao Yingjun3

(1.Institute of crustal stres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C Beijing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The economic losses and casualties caused by earthquakes in China showed an upward trend. It is really important after earthquakes to have a rapid and accurate access to seismic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carry out rescue work and greatly reduce losses.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can provide people wi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aster and enables people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saster situation.We will take good use of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cus on comprehensive damage assessments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groun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damage parameter extraction method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ing mechanism and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establish remote sensing ground seismic models based on texture features and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design quantitative damage parameter algorithms and standards, build a quick , effective and efficiently optimized remote sensing seismic assessment system and put it into application.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study , our subject has achieved some outcomes on the scattering mechanisms of four typical damage targets (collapsed buildings , landslides , mudslides and barrier lakes ) , accurate multi-source SAR image registration techniques , high-resolution SAR image building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s with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of polarimetric SAR targets extracted from typical seismic information, LiDAR data processing and feature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damag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iques. These results can promot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assessment techniques of physical volumes of disaster loss, and Chinese seismic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Meanwhile, through follow-up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t will not only greatly enhance disaster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UAV measurements, LiDAR sensors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but also provide technological and personnel support for China's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第3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Wu Yapi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文章通过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与对策。

Abstract: The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a Normal University. Some problems in their reading are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关键词: 高师院校 英语专业学生 课外自主阅读 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English majors;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problem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27-02

1研究背景

阅读是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无论是母语环境还是外语环境,大量阅读对学生语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李天紫,2007)从输入角度讲,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源泉,它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词汇知识,建立结构意义,增加背景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阅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成功的阅读经历不仅能引发阅读兴趣,更能促进阅读的自动化,强化阅读动机,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阅读量,另一方面取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策略等。国内学者王凌、何宁(2001)的调查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段自力(2006)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提出后摄自主课外阅读是解决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状况如何?学生对课外阅读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阅读的自我效能如何?使用哪些课外阅读策略?学生阅读中存在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本研究希望通过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课外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提供教学参考。

2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某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134名,男生14人,女生12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

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涉及课外阅读观念、自我效能、阅读策略三个变量,1、2项分别测试的是观念和自我效能;第3项测试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5、6、7、8项分别测试阅读认知策略;4、9、10分别对元认知策略进行了测试。第二部分是一个主观题,请学生回答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以及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哪些方面给予指导或帮助。调查过程:本人于开学初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4份,有效问卷为124份。该问卷对学生的阅读观念、自我效能、课外阅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普通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采用哪些阅读策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观念如何、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信心以及学生是否评价、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等。

3课外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3.1 阅读观念和实际的阅读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观念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持肯定的态度。如,69%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扩大词汇量;74.2%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获取信息,丰富知识;70.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4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培养英语思维;4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此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学生实际的阅读行为与这一阅读观念似乎并不一致。表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输入量很小,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仍然以课外辅导材料为主,只有少部分的学生阅读除了课本以外的材料,如小说、英文报纸或杂志等。在课外阅读中,51.6%人首选英语辅导材料;选择英文杂志和英文报纸的学生分别占19.4%和15.3%;选择阅读小说的学生只有8.9%;另有2.4%的学生会选择其他材料,如网络阅读等。

3.2 学生的自我效能较低自我效能与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因素。调查表明,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整体很低。虽然大部分学生并不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65.3%)或感到反感或有负面情绪(72%)。但是实际上只有36.3%的学生对能有效阅读英语感到轻松和自信;25.6%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到满意;认为在阅读理解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属于好的学生只有8.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明显不足。

3.3 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比率低词汇处理策略:认知策略统计分析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95.2%的学生阅读中会注意到新单词和词组;有4.8%的学生阅读中从不注意新的单词和词组,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目的有关,如果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这与调查发现的4%的学生从不查词典结果似乎一致。阅读中只有15.3%的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是比较可取的阅读策略,因为熟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中并没有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每一个单词和结构,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他们能决定他们在阅读中能忽视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及他们可以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于萍,2003)56.5%的学生认为如果单词较重要或影响上下文的理解就查词典。

做笔记策略:关于阅读中是否做笔记的分析表明,学生阅读时不太喜欢做笔记。经常做笔记的学生和一直做笔记只占13.7%;偶尔做笔记的学生和有时做笔记的学生共占75%。做笔记可以使读者记下有用的词、词组和句子,也可以记下文章的大意或摘要,做笔记表现出读者的一种积极的阅读行为。读者可以边阅读边做总结,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帮助他们认知和记忆词汇,促进对文章思想的内化。

语言输出策略:课外阅读的输出策略的统计显示,从不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的学生达到65.3%;偶尔或有时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只有33.1%。没有几个学生能经常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可见,学生对此策略重视程度极为不够。

阅读目标制定策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性较强,多数学生选择材料有一定的目的,他们选择课外材料主要根据题材是否有趣,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如87.9%的学生选择标题或内容有趣的材料;55.6%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一部分同学如39.5%的学生根据老师或同学的推荐选择阅读材料;36.3%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作品和材料阅读;16.1%的学生有什么看什么,随意性较大。这和段自立(2006)的调查结果一致。

计划制定策略: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计划方面主要表现在,只有14.5%的学生分期定量读完;阅读的无计划性,随意阅读的比例较大,有时间就阅读、有兴趣就阅读或选择一口气读完的学生总共占85.5%。对于阅读后学生是否反思的调查结果也不乐观。经常反思和一直反思的学生只占20.1%。有时和偶尔反思共占77.4%。有极个别学生学生从不反思(2.4%)。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找出对策,总结失误的原因,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4 课外阅读中的困难分布不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阅读中最大的困难在于生词多,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阅读兴趣不浓,文章中句子太难,对文章意思难以理解等。如53.2%的学生认为阅读中生词太多或词汇量不够,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认为句子结构复杂,理解力差,不能理解全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对名著的美感或修辞等不能理解共占24.2%。21.8%的学生认为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16.1%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缺乏阅读动机,或态度不积极,很难坚持下去。此外,小部分学生认为阅读中的困难在于:自己阅读速度慢;英语思维欠缺;自己知识水平有限;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或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等因素。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这些阅读困难的存在,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焦虑或感到反感、有负面情绪。

4发展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4.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调查中发现学生之所以对阅读失去兴趣,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信心,一方面是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不合适,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策略等欠缺所导致。阅读重在实践,在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课外阅读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坚持长期阅读的学生,才能品尝到阅读成功的甘甜。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疏导学生,使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树立阅读的信心。当然,课外自主阅读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也很高,既需要学生付出时间,也需要其付出努力,更需要坚强的意志,有了较强的意志力,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顽强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排除学习的外界干扰,集中精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才是积极、主动和快乐的阅读。

4.2 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培训。就策略进行讲授、示范及演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指导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和设置阅读目标:学生确定了阅读材料后,必须使他们确保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明确每周要完成哪些阅读任务,该学期要达到什么样的阅读目标。庞维国(2003,4)指出有效设置目标的四个原则:即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设置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简单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指定学习目标时,陈述目标完成的意义;给学生自选学习目标的空间。在此过程中老师担当支架的作用。认知策略包括怎样做笔记、怎样写读书报告、阅读中怎样对文章进行浏览、预测、总结,在阅读理解中利用全局策略还是注重读懂细节意义策略,何时使用词典等。

4.3 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材料、建立课外阅读目标。Nuttall(2002)指出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除了置身于目标语环境中,就是广泛的阅读目标语的文章。(张法科,2007)选择阅读材料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目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保持其阅读积极性,又要循序渐进,达到大纲的要求。在学期初,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水平等进行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有研究者调查(石永珍,2002),在广泛的阅读材料中,《21世纪报》,《英语世界》,《英语沙龙》,《大学英语》都是学生们欢迎的杂志,但相比起来,《21世纪报》是学生最欢迎的,因为该报纸所选文章比较切近生活,难度适中;时代气息很浓厚,题材非常新颖;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大学生活、艺术欣赏等方面。此外,小说也是学生课外开展较频繁的活动,通常学生喜欢读简易读物如英美文学名著等,但由于背景知识缺乏,小说中的人名难记,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鉴于此,教师需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向他们推荐必要的阅读书目和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括纸质书籍和电子文本,使学生的目的性和志向性都比较明确,为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奠定基础。

4.4 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和检查。以上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自主能力较差,阅读反思能力不够。所以,老师的监督、指导很有必要。教师定期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目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然后对他们进行口头或书面检查,检查方式包括口头提问、写作文、写读书报告、或组织学生围绕所读书展开讨论,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老师就学生的表现为其进行打分,对成绩记入该课程的考核中。

4.5 还需强调一点: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课外自主阅读中语言困难相对较多。因此,阅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知识、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句法知识以及对篇章的理解、欣赏等能力。这样,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望提高。

参考文献:

[1]段自力.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调查与后摄自主课外阅读[J].外语界,2006(3).

[2]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7(6).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石永珍.课外语言学习策略调查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5]王凌,何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1(4).

[6]于萍,王荣媛,.论元认知与英语阅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张法科,赵婷.非语言调查及课外阅读模式的建构[J].外语界,2007(6).

英语课外自主阅读情况调查表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你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你的英语学习哪些方面有帮助?(多项选择)

a.扩大词汇量b.获取信息,丰富知识c.提高英语阅读能

d.培养英语思维 e.提高英语写作能力f.其它(请写明)

2.对自己的阅读能力,______ (多项选择)

a.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到满意 b.能有效阅读英语感到轻松和自信 c.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d.对英语阅读感到反感或有负面情绪e.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与其他同学比属于好的

3.你平时阅读的英语材料(除去英语课本)有(请按阅读多少顺序选择):

a.英文报纸b.英文杂志c.英语小说d.英语辅导材料e.其他(请写明)

4.你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多项选择)

a.有什么看什么b.选标题或内容有趣的c.选我喜欢的作者的作品d.听别人推荐e.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 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

5.你在阅读英语材料时,________(单项选择)

a.只注意内容、情节,从不注意新的单词、词组

b.偶尔会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c.有时会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d.常常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e.总是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6.你在英语阅读中遇到新单词时,(单项选择)

a.从不查词典

b.如果我认为这个词较重要或这个词影响上下文理解就查词典

c.每个生词都查d.想查词典时,就查

e.基本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7.你在阅读材料时,(单项选择)

a.偶尔做笔记,记下我认为重要或有用的词句b.有时做笔记

c. 经常做笔记d.一直做笔记e.从不做笔记

8.在阅读中你是否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单项选择)

a.从不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b.偶尔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c.有时读书报告或读后感d.经常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e.一直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9.当你选定阅读材料后,你喜欢(单项选择)

a.一口气读完b.分期定量读完

d.有时间就看,看完为止e.有兴趣就看看,不在乎是否看完

10.你阅读后,对阅读过程及内容_______(单项选择)

a.从不反思b.偶尔反思c.有时反思d.经常反思e.一直反思

第4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估的需求分析

教学的评估根据其目的不同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与“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估,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其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简单,在国内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仍然为总结性评估,不过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反拨作用: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到期末千方百计从老师口中套取考试范围;学生平时作业或者小组任务马虎应付,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重要;学生关注的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获取考点。而部分教师不明白平时成绩对学习过程反馈及学习动机促进上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把平时成绩作为调整总评成绩的手段,或者整体卷面成绩“比较难看”时,通过给所有学生平时成绩打高分的手段“美饰”总评成绩,达到成绩在各分段分布合理,呈现所谓“正态分布”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估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它使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也许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不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忽视教学阶段性总结和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的局面。

二、研究形成性评估实施方法的必要性

虽然形成性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引入我国英语教育界,但是实证研究和实施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实证研究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描述过于笼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指导性,部分学者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是探讨式的设想,其可行性未经实验证明。阎莉等指出“国内的文章理论综述偏多,实证研究较少。有些文章虽提到一些实验,但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吴昌提对本世纪前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基于个人的教学或理解而进行的摸索或探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及其可行性都有待商榷”。

三、评价实施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参考前人的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归纳以下评价手段进行可行性实验:

1. 学习档案袋

要求学生把该课程批改后的每次作业和小测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还收录课外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章及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和教师在各时期的评估意见。教师定期对学习档案袋进行抽查,学期末全面检查并给定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笔者在两个年级各实行了一个学期,总体效果不错。根据笔者要求,学生需要在作业和小测的批改处进行修改。在实施学习文件袋之前,笔者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督手段,在实行该方法后,学生不会随便处置返回的作业和测验纸。期末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错误改正。通过这个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大幅增加,因为其必须完成每周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完成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有效评价上存在一定难度:一个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都会有大量资料,教师不可能对作业和小测的改正进行一一确认,也不能逐一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这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是根据总体印象打分,因此对于存在的读书笔记抄袭和马虎应付无法有效核查,而且成绩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小组任务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常使用的任务型教学为小组PPT展示。学期初即设计和分配好每单元的小组任务,每小组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两次PPT展示,每次展示限时5-10分钟,同组成员共享该成绩。

3. 平时作业和小测验

书本习题和课外阅读的读书报告在课前进行抽查,该项成绩只根据完成与否,不对具体正确率和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完成一次记满分,没完成记作零分,事后补做并自觉前来登记的给60%的分数。笔者每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即进行小测验,每次测验成绩登记在册,如学生因缺课没参加当次测验可以其他形式如作文、课文内容概括等代替小测验成绩,否则当次测验成绩作零分处理。一个学期,笔者共进行了5次命题作文的布置并全部批改,3次小测验,加上前述的读书报告和习题抽查,每个学生共有10次有效成绩。笔者把这10次成绩以及考勤记录和课堂表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每阶段对其学习成果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自评包括学生对各自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反思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评价。互评包括对其他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组员在小组任务的贡献程度,同伴作文水平的评价等。相对于大多数学者认同该手段,笔者在此前基于实验结果提出这种评价手段有三个缺点:首先,中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对同伴给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其次,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和影响同伴关系,学生不愿意完全指出同伴的错误和不当,打分偏高,偏集中,无区分度;另外,学生知道该评价的目的后,会在自评中拉高和互评中相互提高分数。综上所述,自评和互评在促进相互学习和通过对比激发学习积极性而言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适合在低年级和水平较低学生中实施,因此笔者在该研究中不采用该评价方法。

第5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阶段性测试;前摄自主;后摄自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66—03

引言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在尝试英语阅读“零课时”,强调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性质。其主要形式是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让其课后完成,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辅导答疑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然而笔者认为要真正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辅以有效的测试手段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笔者对辽宁省一所省属普通高校的英语阅读阶段性测试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主学习理论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英语专业阅读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该校的英语专业阅读课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会质疑阅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教师采用交际法或任务型教学法,在很多情况下,会由于学生课外准备不足而流于形式。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该校从2009级开始取消了英语阅读I—IV的期末考试,代以实行阶段性测试。每学期进行5次测试,每次的测试范围包括阅读教材上的若干篇文章和两篇课外快速阅读题(每学期的测试范围如表1—1所示),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20%是口头的读书报告。这样基本实现了英语阅读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课堂上主要是检验学习成果。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该校英语专业2009级和2010级的156名学生。其中2009级78人,2010级78人。2009级已经完成了英语阅读I—V的学习,这学期正在上英语阅读VI。2010级则正在进行英语阅读IV的学习。其中英语阅读I至阅读IV采用了阶段性测试,而高年级的英语阅读V、VI还是实行期末考试的考查方法。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调查问卷和对学生的访谈。调查问卷由11个单项选择题、2个多项选择题组成;其中题1和题6要求2009级学生针对英语阅读I—IV和英语阅读V、VI的不同情况(如果有区别的话)分别作答。内容涵盖学习自主性、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指导性和阶段性测试的必要性。

(三)调查目的与方法

课题小组向调查对象发出了156份问卷,收回138份,有效问卷135份。2009级63份;2010级72份。在问卷调查之后,我们随意挑选了15名同学进行了面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后利用Excel2000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自主性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1),53%的学生能够预习阅读教材中所有的文章,28%的学生能预部分文章。大部分学生(67%)每星期花在英语阅读课上的时间超过3小时,考虑到他们的双专业性质(英语+软件工程),课比较多,这个时间也算可观。但是72%的学生表示,除了英语阅读教材上的文章,他们课外不会看其他的阅读材料。这不禁让我们对他们的“自主性”产生疑问。

下面让我们来对比一下2009级学生对题1和题6的回答(表2—2)。前面已经提到,英语阅读I—IV采用了阶段性测试,而阅读V、VI仍沿用期末考试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英语阅读V、VI上投入的时间明显少了,预习的人数和程度也远不如英语阅读I—IV。这是否和英语阅读V、VI没有实行阶段性测试有关系呢?

通过访谈,学生向我们反映阶段性测试确实可以督促他们去看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有学生表示没预习是因为教材上的文章没意思,平时会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但量上没保证。

(二)阅读策略

调查结果(见表2—3)和访谈显示,学生的阅读策略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94%的学生在阅读中会注意到新单词和词组,而其中55%的学生查阅阅读中遇到的每个生词,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因为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理解。37%的学生对出现频率高、影响理解的新单词和词组会通过查字典弄清其含义。一位同学访谈时说:“其他的新词要么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要么忽略。”这是符合阅读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阅读时不喜欢记笔记。经常做笔记的同学只占27%。据了解,这部分同学记笔记也只是记下有用的词、词组或句子。没有人做摘要。实际上,阅读记笔记有三大优点:a)记录自己需要的主要观点和特定的信息。b)便于记忆和复习。c)把说话者和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知识。但很少有同学付诸实践。

阅读后应该进行语言的输出,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但事实上虽然有81%的同学偶尔写写,那只是因为老师要求,平时成绩里有一项是读书报告,占20%,所以不是自愿的行为。只有19%的同学看到产生共鸣的好文章会写几句。

(三)教学的指导性

调查结果表明(表2—4),只有19%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讲解单词、难句。根据访谈结果,这部分同学认为教师不用讲解得过于详细,只需要讲一讲某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或学生确实理解不了的句子。这说明学生也不希望英语阅读采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教学模式。65%的学生希望老师把重点放在篇章赏析上,让他们能够领悟文章中所渗透的文化信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阅读兴趣。同样,学生还表达了进行语言交际的愿望。希望老师能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从阅读中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实现语言的交际。

第6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综合以上原因,笔者发现这种思辨能力的缺乏直接阻碍英美文学教学目的的实现。没有思辨能力的提高,便没有深入的了解文学流派,各个文学阶段的历史特点的可能性,只能是死记硬背,一知半解;而没有思辨能力的培养,没有读者主动的阅读文学作品,主动思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道德意义,语言特点,便没有赏析文学作品的可能。要想实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予以关照;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精心培养。故我校英美文学教学组确立了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任务驱动-课中问题启发-课后反馈讨论。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核心,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思辨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一)课前的任务设计

英美文学课前任务设计要本着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进行。任务要具有开放性,这样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会有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内驱力。问题的提出要具体,随着课程的推进任务设计难度要循序渐进。如在教授“英国文学”时,可以设计下列一些任务:

1.什么是英国的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复兴什么?英国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而不是请预习第二部分文艺复兴。

2.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有什么差别?

3.在《简•爱》这本书中,最打动你的是那一部分,为什么?你最欣赏JaneEyre的什么品质?在教授“美国文学”时,任务可以更加深入。例如1.如何定义一个文学思潮,根据以往所学,请思考定义一个文学思潮的要素是什么?2.通过阅读英美文学浪漫主义者的作品,请思考浪漫主义的共性是什么?

(二)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似乎听起来老生常谈,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绍杰,2007)。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求“新”求“特”,而是求“效”,行之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启发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知识构成等情况而定。启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图片启发式、视频启发式、概念本身启发式等等。下面以概念启发式为例,例如“LeatherstockingTales”,(皮袜子系列)可以通过词义本身联想这是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Setting(背景)与Protagonist(主角)等等,“Puritanism”(清教主义)要净化什么?“-ism”又暗示着什么?“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本身要超越什么?如此等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与推断概念本身的意义,澄清概念本身.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些复杂难懂的文学术语,学生们可以做最大胆的推断,踊跃积极的发言.谁说“文学课深奥”?谁说“文学课”枯燥?

(三)课后反馈讨论

第7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大学英语教学同英美文学、文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对于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行性,陈光乐(2004),段国重(2005),段慧(2007),谭晶华(2007)等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思路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并且就教学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不多。本文拟从笔者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处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桎梏之下,在教材的编写和授课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材编写

1、 读写译教程忽略了文学性。以外版《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据初步统计,一至四册的40篇课文中,真正算得上文学作品的只有五篇,占总数的12.5%,而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正是这些作品。目前很多大学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教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2、 视听说教程忽略了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与训练。目前没有一本视听说教程收录了完整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系统知识。该课程虽然搭上了网络自主学习的快车,但是发音方面的错误计算机无法有效地纠正,而且大班甚至是超大班授课,也使得教师无法对于学生的发音及口语作出个性化的辅导。

3、 网络自身的超链接性、非线性、海量信息等客观因素,学习者自身生理、心理和自身信息素养等主观因素,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有效监控缺失等其他原因导致了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现象。因此师生不能迷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如果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地处理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4、 无论是读写译或视听说教程都没有系统地介绍、输入目标语国家的人文背景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既无法写出生动、地道的句子,也无法滔滔不绝地与他人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授课方式

1、目前读写译教程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由于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文学性与文化性,偏重于词汇、语法练习,教师不得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地进行词汇方面的讲解与操练。

2、视听说教程使用话题授课方式,但达到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使用热门话题展开一个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教材对于每一个话题的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仍然感到自己的收获甚微。因此,对于以上的种种弊端,笔者深感有必要进行变革。

二、新思路下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着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提高,英语学习成了五种技能训练,在教材上一般分为《读写译》与《视听说》两种,在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每周3-4学时。如前所述,由于教材编写以及授课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英语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学与文化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单纯强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它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化力量。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提高其文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打好基础,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相结合,在低年级打基础,强化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训练,高年级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方面的提高性课程,二者相得益彰。

三、 新思路下的宏观教学安排

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之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可以作新的调整,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侧重技能训练,在二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 教学目的

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目的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而是认为英语教学也能够发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与品格、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的教化作用。换言之,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载体。

(二)培养方案

新思路指导下的培养方案作重于第一年语音、口语、听力和阅读方面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年作重于写作、英美文学欣赏以及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旨在培养发音准确、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生动、通晓西方文化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三)教学计划

只有充足的语言与文化输入才能造就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可以模仿西方教学当中大量的阅读计划,它强有力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安排只是一种构想,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勾勒。

在原有的学时安排之下,第一学期语音课一周安排两个学时,攻克语音关,听说课安排两个学时,听力练习融入口语课程,另外在课余布置一定量的英语简写本小说、报刊时事等阅读计划,并要求用英文撰写读书报告,定期选登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听说课一周仍然安排两个学时,阅读课安排两个学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自由讨论,继续布置课外的其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第三个学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另外开设英语实用文体写作课程,语法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每周两个学时,继续布置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读两本英文原版小说,并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个学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每周四个学时,将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融合在一起,要求上文学课程的老师同时讲授写作课程,在学习完某种文学样式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性的写作或设计朗诵、戏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在课外外语系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戏剧表演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短篇小说比赛、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竞赛,等等。

从以上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以一学期16周为例,四学期共计256学时,比现有的学时增加40学时,同时要求以自然班(一般不超过50人)为单位上课,不使用分级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修满总学时。大量的课外阅读计划加上课堂内有效地指导,课堂活动和课外竞赛相结合,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校师资不够,可以聘请高校在读的研究生授课,并给予适当的培训。

(四) 教材选择与编写

语音教材可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如果自己编写,可以从语音、语调、语速等各方面的训练着手,在选材方面,可以加进一些绕口令、小诗或幽默故事。

听说教材,可以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现代美国口语》及1990年出版的《当代美国口语》,既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又罗列大量的口语表达,唯一不足的是听力方面的练习少了,最好自己编写能够达到这两种要求的教材。

阅读教材的编写可以侧重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另外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讨论及辩论的热情。

英语国家概况可以直接使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了解。

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有别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一是要精选文体,二是要精选题材,三是要精心设计恰当的写作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不必系统地讲授文学史,而应该侧重于欣赏与模仿性写作或表演方面。

第8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英语零班教学心得。希望能与各位同事交流,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们英语零班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

英语零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我们商学院首创的英语教学模式。零班教学,重点在于这个“零”字,就是说: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讲课,全靠学生自己学。我们将这个“教学”的概念,转化为“自学”。

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很是纳闷,为什么呢?因为领导告诉我,“零班上课不讲课”。那我就犯愁了,上课不讲课,那我讲什么呢?既然上课不讲课,那要我这个老师干什么呢?我很是为难!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我知道,我面临的是一个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zhuo琢磨,我终于悟出来了:老师不讲课,那就是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学贝!教师不讲课,只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于是,我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如:

分组教学、每周新闻播报、每月读书报告等。让学生自由分组在课后完成老师规定的各项学习计划,并在课堂上做展示,老师则根据每组的表现依次打分。零班教学的分针是轻课内讲解、重课外拓展。着重根据课文主题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并且由学生自己来讲。

最初的时候,同学们很难接受我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学生会跟我反映自己跟不上,觉得老师不教,课文都看不懂,课外拓展就更难了。有学生也会觉得老师上课偷懒,自己不讲,专门要学生自己学,自己讲。甚至,还有学生觉得我像恶魔,不断的给他们布置一些难以做到的东西,比如背英语新闻,还要到台上讲,比如要他们分组做英文展示的时候还要做幻灯片,大一的学生很多还是觉得很有难处的。所以,在接手零班的第一个月,我疯狂的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个努力,不断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最棒的,他们个个是英语精英,他们具备老师所要求他们达到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9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形成性评价教学

《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原有病理学考试模式采用期末终结性评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课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20%,平时成绩仅占10%,基本上是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就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价。学生临时抱佛脚,短时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终结性评价考试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形成性评价是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提出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过程的跟踪评价与完善,让教师与学生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理想效果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2]。为此从2013年开始,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病理学》本科教学中,希望提高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推理能力等,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现就试点性的形成性评价,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形成性评价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

《病理学》是本科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考试课,教学安排为理论课73学时、实验课3时。

1.理论部分

病理学分两大部分,即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变。各论主要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等重要疾病。

2.实验部分

主要围绕病理学理论课所讲内容,观察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变特点,观看教学录像,开展病案讨论。同时还针对性开展了一些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明确考核方式

在每学期第一次上病理课时即要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成绩的构成:期末理论考试(50分)、期末实验课测验(20分)、平时课堂评价(10分)、读书报告(5分)、临床病例分析(5分),期中测试(10分)。

1.期末考试

理论课结束后的期末闭卷考试是考核的重要一环,占总成绩的50%。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覆盖面广。为了拉开层次,另有部分为较高层次的应用性论述题和病案分析,书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得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2.实验课测验

实验课结束后,对所学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测验,占总成绩的20%。

3.平时课堂评价

占总成绩的10%。包括上课考勤、平时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由带习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成绩。

4.读书报告

占总成绩的5%。读书报告范围由上课老师指定,主要围绕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拓展。但必须是参考其他书籍或文献,而非教材上的内容,并附参考文献。要求800字以上,手写而非打印。

5.临床病例分析

围绕教师给出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写出详细病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教师介绍报告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格式、技巧,要求内容科学,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层次清晰,用词准确,字数不限,独立完成,不得雷同。

6.阶段性测试

主要针对已学过的理论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多次进行阶段性测试。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核同学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的情况。

三、形成性评价的效果

学生座谈会上,大部分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给予充分肯定,表示以前的学习平时松懈,到期末搞突击,知识掌握不牢,形成性评价有利于督促和监控自己平时的学习,能够及时预习和复习,期末考试也感到轻松。

四、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体会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的测试次数、种类明显增多,并记录在平时课堂评价中。实践表明,此方法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受到激励的状态下,其学习能力仅能发挥最佳能力的20%~30%,如果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学习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最佳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3]。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形成性评价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病例分析。临床病例分析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病例,使各学科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4]。

3.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利用图书馆的书刊及电子阅览资源、网络等前沿科技刊物广泛查阅文献,这样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

4.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的教学魅力、学识魅力、人格魅力能够深深吸引学生,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更加喜欢这门课程,也就更有利于教学。所以教师也需不断学习,认真备课,提高内涵,才能教学相长,互相进步。

5.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时与学生沟通,从而发现学生的学习薄弱点。比如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思考,假如学生反应比较快,回答问题的热情比较高,说明学生对该问题掌握较好;如果学生表情非常茫然,甚至害怕与教师的眼神接触,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如反复讲授或换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直至学生弄明白为止。

五、形态性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反馈要及时、个体化

形成性评价的信息反馈要及时,有利于学生根据反馈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快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弥补不足,同时也有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相对于学生数量而言,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通常一位教师承担2~3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师个人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与较多学生交流的时间时常无法保证,使反馈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2.形成性评价标准要一致

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病理学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承担的。在评价过程中,不同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掌握的标准可能不一致。因此,形成性评价要制定客观、易掌握的标准。

3.临床病例的选择

在进行病理教学时,要注意病例的选择既要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又具有适当的启发性、趣味性,同时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4.现有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的自评、互评

总的来说,通过这两年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均明显提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将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白杨.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32(5):89-92.

[2]周小春.形成性评价方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63-64.

[3]高原,王哲,于丹,等.形成性评价在中医院校七年制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1):3328-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