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外贸业务实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贸业务实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贸业务实训

第1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流程、各种外贸常识以及进出易业务技能。同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与外商进行前期贸易磋商、签订合同以及履约环节等。这就要求学生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流利地与外商进行口头和书面的磋商;了解国际商法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知识,能有效地进行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客户群;以及了解和掌握国际货运与保险、报关报检实务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专业课程,仅仅依赖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满足课程要求。而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和实操技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高校中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验课程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项目设计不太合理。目前许多高校都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了实验学时,但在实验项目设计上较为随意,相关联的专业课程实验项目设计上有重复,衔接不太合理。比如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开设的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和国际贸易实务几门课程的实验项目有很多交叉和重复,没有针对各自的课程侧重点调整实验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很多实验项目的设计比较零散,局限于单一实务技能的操练,缺乏全流程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容易使学生缺乏对贸易实务全流程的把握。

(二)实验软件内容更新滞后。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市场行情以及汇率、进出口税率政策不断发生变化,而学生们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中使用的软件内容大多有所滞后,没能跟上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实验软件内容上的更新滞后,直接影响了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操作的学习效果,不能真实地了解现实的国际经济形势,无法熟悉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如国际结算、国际货运、报关报检等环节的最新惯例和政策。比如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实际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方面很少涉及这部分内容,足以说明目前的教学不能及时跟上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教学资源较为缺乏。虽然市面上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林林总总,但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设计的教材不太多见。大多高校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都是依托于实验指导老师编制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内容较少零散,不够系统和丰富。另外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的综合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有所滞后,很多高校仍然采取的传统的电脑加实验软件的实验室模式,未能建设能适应国际贸易实务全仿真模拟综合实验需求的专业实验室。

(四)实验教学师资不足。开展高质量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对于指导老师的要求颇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实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目前高校很多教师大多属于“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对于学生的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给予指导。因此实验教学师资较为薄弱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一)推行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指通过设置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跟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实操技巧的提高。这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纯理论教学的“填鸭式灌输”,实验目标明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参与和开展项目实训过程中能很好地消化和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技巧,同时能锻炼学生的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实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主导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观察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在学生推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执行效果的自评和互评等。同时在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化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模拟现实的国际经济环境,包括当前的外贸政策、世界市场行情、各种税费水平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国际贸易交易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实验教学结合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目前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和好评。在POCIB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全球多个国家成立公司,自己通过平台产品信息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然后通过交易磋商后签约,进出口商分别根据签约的结算方法和贸易术语履行不同的义务。最终系统会根据学生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可采取实验软件如Simtrade软件和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以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为契机,要求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报关报检员等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不同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和贸易术语结合的几笔实际业务,从而熟悉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全流程和种个业务环节,并要求综合国际市场开拓、营销战略制定、财务分析能力以及营运管理能力等多方面,促进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营造贸易伙伴间良性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第2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关键词: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实训室建设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品质,养成职业精神,即培育专业文化。所谓专业文化,是指整个专业学习人员所共享的,对应于相应的职业生活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学习情境的强化,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训室职业文化建设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商务实训室职业文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完全按照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面体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氛围。

国际商务实训实训室总体设计可遵循如下的指导思想:

1.实用性

实训室的建设总体考虑实用性,不论是专项实训室还是综合协同实训室,均从企业实际操作业务出发,从企业实际岗位设置出发,从企业实际的业务案例出发而展开设计。同时,实训中心使用的软件通过三维仿真场景模拟企业操作环境使学生的实训操作在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业务单证等方面均与企业实

2.实践性

实训内容的设计是为了给社会上希望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实训的场所和实训和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实训” 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操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实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3.综合性

整个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内容既包括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报关报检等,实训方式既包括单人实训,又包括小组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操作技能的考核,因而整个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规划建设要很好的体现综合性,把上述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很好的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先进性、前瞻性

时代在不断进步,外贸行业在飞速发展。实训中心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不仅要包括目前的外贸行业技能操作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外贸业的发展,把一些先进的技术、软件、理念等应用进来,这样才能保证实训中心建成后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先进性。

5.模拟现实,但又不完全是真实

实训室通过软件、硬件设备、场景等模拟仿真现实业务,但又不是把企业实际完全照搬过来。比如软件实训,企业实际业务讲究的是效率,因而软件单证中能带过去的字段系统都自动显示出来,而在教学实训中,为了让学生多一点实际操作,软件就不能自动把字段带过去,要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填写。

6.可扩展性

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和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将来的扩展性,必须是柔性的,能够适应今后行业发展的升级、改造。

二、职业文化建设内容

(一)模拟、仿真硬件环境

模拟的环境包括:实训室的硬件设施、软性装饰,同样也包括软件中的教学场景。

1.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

通过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如:船代订舱柜台、海关大厅业务窗口等。设置一些实际业务中的工作环境,如:货代办公室、贸易公司办公室等。通过这些直观的业务环境使学生了解实际的业务流程。这是外围的感性教学部分。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实训中心 布局了200多平米的房间作为仿真实训室,该实训室设置了比较醒目的门牌标牌, 在此房间内进行隔断布局,布有商务谈判区1个、业务洽谈区2个,出口公司、进口公司 、银行 、国际货运公司、报关行、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各1个,设有隔断和标志牌,每个部门配备2台电脑和桌椅,另外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部门各设1个接待台,进行专业见习和综合实训,配有传真机、打印机各1台,各部门共用。

2.实训室内墙面挂图

通过实训室内的软性装饰,创设职业情景。可考虑设置本实训室功能介绍、各业务窗口的角色标牌、各业务窗口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工作流程、模拟业务公司的公司章程、员工守则、进出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等。

3.统一着装

为学生定制统一的工作服。男士黑色西服套装,女士黑色套裙,白色衬衣。具体设计与布料选取需要根据经费情况进行调整。

(二)模拟、仿真软件环境

在通过模拟环境教学之后,学生对企业的操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此时,即可通过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进行练习与巩固。教学实训是立足于教学点上的实训,因为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除了会填单、制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业务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才能前后贯通,融为一体,才更有效,更有整体性,而不是单单拘泥于局部的操作。利用实训室的一些硬件环境布局设施虽然能够解决一些业务环节,但是在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上很难满足整个实训群体的需求,因此,利用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将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来教授,这是内核。这就可以依靠软件来实现。

利用一款能够引发其思考前后操作关系的实训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这样的教学实训软件相当于构架了教学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今后面临实际企业工作时,就不会感到特别陌生,无所适从。

目前海关、外贸、外汇、国税、外贸企业等各有关部门外部网以及包括各单位相互联网及接受申报等内容都是“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技能训练平台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目前校内没有训练平台,而合作企业又无法接受学生真实的实习,致使学生顶岗时尚不具备岗位能力,不仅企业不满意,也给学生就业带来了重大阻力。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到了企业,对企业正常应用的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电子核销等电子口岸大通关系统知之甚少,不能操作,企业还需要重新组织培训,成本高。另外,当前能购置到的软件也仅仅是外贸流程的一个模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一个仿真系统非常必要,也更能体现专业文化建设中得实训职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1(下):52.

[2] 燕林涛.加强高职院校丈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4] 夏洁露.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第3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1.商务英语专业定位模糊,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往往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涉外文秘等专业界限模糊,造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专业思想不确定,从而给专业教学和实训带来困难。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带有浓重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科课程设置的痕迹,以培养学生语言理论知识和能力为主,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

3.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薄弱,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求教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一线的数量不多,在职教师在企业锻炼的机会少且不深入,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因此,在实训项目设计和专业技能指导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经验,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匮乏,商务英语专业受到学科体系发展的限制,其培养模式还未能实质性地转变到高职特色“工学结合”模式。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未能给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以及功能的开发带来变革。此外,校企合作缺乏机制保障导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和支持,校企合作仍在探索之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成规模。

二、人才培养模式三要素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把握人才培养三要素。(Who:培养什么人、How:怎样培养、What:培养什么)。

1.人才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长株潭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既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又要与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相适应,面向区域涉外的机构、企业、个人来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式问题,“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需要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推进项目课程改革;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才是解决人才培养方式问题。3.解决培养什么的问题。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长株潭区域就业岗位群为导向,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等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符合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鲜明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说要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长株潭经济发展五个对接:即岗位群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湖南,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国际贸易等行业中外贸易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商务助理等岗位群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外贸知识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涉外活动能力、办公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依据长株潭区域经济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要突出“商英结合、商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实现区域化“零距离”就业。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订单式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依托湖南省外贸行业、湖南省培训行业联盟和湖南省翻译协会,依据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商务助理等职业岗位标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打造项目教学、工学交替、职业考证、技能竞赛、社会服务、顶岗实习等为载体的实训教学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由“课证融合”“课赛融合”“项目教学”组成的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优化毕业和就业质量,培养符合长株潭经济建设的商务英语一线技能型人才。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适应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长株潭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采用“英语+商务+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英语应用为平台,将英语学习贯穿全过程,注重商务实践环节,强化商务操作训练,贯通教学、实习、实训三个环节,融合英语交际和商务业务两项技能。具体来说,商务英语专业要建立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三个版块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实习实训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合作,准确把握长株潭区域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商务助理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制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实训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模式的培养下,从英语中学习商务,从商务中体会英语应用,从理论走向实践,体验职业技能。专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外聘教师在指导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按照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任务,编排训练项目,使学生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循环实习实践中得到强化和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商务英语为主体,以商务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知识和技能的有机整体,形成专业课程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理论与实践模块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视听说、综合英语、商务阅读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语等。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传统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把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删减-些重复或是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4.职业资格证书。为符合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湖南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实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和企业资格证书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取以下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证书(一级)、湖南省计算机一级证书、普通话二乙及以上证书、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或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

5.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是解决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当前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介绍国外相关理论的表象上,实践研究也徘徊于经验介绍等萌芽状态。只有培养专业教师扎实的英语学科和商务学科知识、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系统的商务领域知识和一定的商务实践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和商务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的商务实践技能,并能够运用自身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商务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商务实践。其次,健全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宏观层面上,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本科院校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商务学科知识和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培训,也可制定计划安排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国内外商务培训机构进修。中观层面上,高职院校要积极展开校企和校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微观上来说,商务英语教师要具有专业教师发展意识,即多维度的立体化吸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知识。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承担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第4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一、实训基地建设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趋于繁荣,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时代契机。在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机遇的同时,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外贸市场所存在的挑战性问题,并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整体质量,以满足时展的现实诉求,提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借助实训基地平台,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从专业特性上来看,其属于商科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与业务实训时,仅仅局限在高职院校内部,无法有效提高其整体能力。为此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中多设置实训基地,以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业务实训时采用了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仿真实训软件实训基地来完成的,通过还原企业真实情境和体现企业文化,来对学生进行企业真实环境下的仿真业务训练,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能够有效弥补高职院校校外实习不足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开设了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使得高职院校开展的各项校外实习活动供不应求,同时大多数企业都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缺乏积极性,同时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机密会拒绝高校院校学生进行实习,使得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校外实习存在一定困难。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岗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实现其价值。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基础性原则,以保障其功能及价值有效实现。具体而言其坚持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保实训场内容与实训情景具备真实性。为确保实训基地运行中所展示情景的真实性,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综合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特性,合理配置与专业实际相符合的实训室,具体可以设置诸如进口公司实训室、出口公司实训室、工厂实训室等。并确保相关实训室的装修及文化与真实职业情景和职业文化一致,为学习提供真实的外贸业务实训环境,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将企业相关实际业务添加到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让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实习过程中熟悉企业的相关国际贸易流程,学会处理企业的国际贸易相关实际业务,以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岗位奠定较好依托。(2)建立符合国际贸易专业特征的实训评价体系。院校在实训过程中设置较为完善的实训评价体系,展开多层次、多元化评价。高职院校在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时,应当将国际贸易行为有效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内容和流程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院校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途径

(一)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选择

高职院校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当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选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针对不同的高职院校,应综合考虑院校自身实际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院校自身经济基础良好,实训基地经费充分,办学条件较好,则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现实优势,合理整合资源,构建出融汇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训平台。如院校自身经济基础有限,办学条件缺乏,则可以采用校校共建的方式来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在同一区域内与同类高校共同构建实训基地,并与同类学校之间构建出合作关系,对其实训资源给予共享双赢。此外,院校还可以与相关专业企业展开合作,通过企业资助方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并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培训。

(二)加强实训师资构建

优质的教师资源能够有效确保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实训基地时,应当加强实训师资构建。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外国际外贸行业的管理专家、技术骨干担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国际贸易专业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积极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规则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相关中级职称以上的资格证书考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采用多元化筹资方式

第5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一、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常见问题:以开发信一节为例

(一)教学重点含糊,语言学习与专业训练相脱节

语言能力训练和外贸实务知识是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两个重点,在教学上很容易顾此失彼,导致教学重点含糊,语言学习与专业训练相脱节。以开发信一节为例,常见的问题有:过多强调语言的优美和复杂语法的应用,而忽视外贸函电的“3C”原则。国际贸易实践中,除了一部分英语国家的客户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东等地的母语为非英语的客户。外贸函电的写作目的在于有效地沟通信息,而不在于显示写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BEC考试对外贸函电的长度有限制:正文不得超过60个单词。在外贸函电课堂,不仅教材上到处充斥着句法复杂的语句,教师们也会着重讲解复杂句,会更青睐于那部分擅长使用各种语法及句型变换的学生,错将外贸函电课堂当作英语课堂。在开发信中,必写的语句是对公司或工厂的介绍,外贸英语函电教材上会花很多篇幅介绍各种复杂句型,一些教师也会倾向于花很多时间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技巧。导致学生在实践中会花费甚至一整段的篇幅来介绍自己的公司或工厂,但在外贸业务实践中,正确的做法是,一两句话点到重点,只需突出介绍特殊优势。推荐的写法有:"We supply *** for *** with high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rice. Hope to cooperate with you!?"。事实上,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简练——能使用初级词汇的绝不用高级词汇,能使用简单句的绝不用复杂句。

(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内容与实践业务相脱节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在外贸英语函电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缺乏深思熟虑和精巧构思,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同时,由于教师普遍不具备外贸业务实践技能,不能保证课堂内容符合实践业务的要求。同样以开发信一节为例,常见的问题有: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是采用“通篇翻译法”进行教学,即将教材中的信例从头至尾翻译成英文,再让学生做些汉译英、英译汉的练习,这种做法将专业课课堂错当成纯粹的英语语言知识训练课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各种外贸英语函电教材都会介绍表达句法,让写信人介绍自己从何渠道获知收信客户信息。甚至还有外贸英语函电教师还在教研论文上强调此环节的重要性,实为缺乏对外贸业务的实践经验的表现。在实践业务中,相当一部分的客户地址都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搜索到的,但”we get your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的说法会让客户反感地认作推销信。正确的做法是:在未收到客人主动询盘的情况下,开发信最好写的“含糊”一点,避免明确告知“我从何处获知你的信息”。推荐的句型是:”We’re glad to hear that you’re on the market for...”?。

二、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材老化失真

学生学习是为了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因此,应选取与外贸业务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信例作为教材内容,以营造仿真环境。外贸英语函电教材选取信例的原则被概括为“三性”原则:真实性、示范性和实际操作性。真实性是指教材的内容应选取国际贸易实践的真实信例,例如,一些外贸公司的真实业务信函,可对公司和客户信息作保密处理;示范性是指信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必须用语准确,表达得体;实际操作性主要是针对课后练习来讲,应区别于基础英语,着重增加案例练习。但外贸英语函电教材多少都存在老化失真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有失考虑

从学校角度来看,一些学校在配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授课教师上会面临“两难处境”——若配备英语系教师,他们具有语言优势,但外贸知识是“短板”;若配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他们具备专业优势,但英语语言能力没有保障。因此,对外贸技能娴熟、同时又兼备较深厚英语功底的教师的需求就成了一些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外贸英语函电的课堂上就容易出现“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脱节”的问题,要么被当成英文精读课程,过于重视对信例的文体和语法的解释,要么就完全侧重外贸知识的介绍,被当成英文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上。从教师角度而言,外贸英语函电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由于讲授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实践,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教学内容与外贸业务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无从提升。多数教师采用的是“翻译型”教学方法,也有部分教师研究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各种教学方法,但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法都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例如,案例教学法关注的是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可能有所忽略。

(三)教师缺乏外贸业务实践操作经验

外贸英语函电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而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造成了学生应用能力低下。以本人多年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经历了解,具有外销员证书或国际商务师证书的外贸英语函电教师寥寥无几,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毕业生,缺乏外贸实战经验。须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是复合型教师,即除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外贸业务知识。

(四)学生的练习平台单一

学生练习的唯一途径是课堂练习,练习的材料以教材练习题为主。教材练习题多是翻译性练习,缺少案例性和项目性的练习。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练习平台的单一,使学生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机会,不利于课程教学。

三、思考及对策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争做“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外贸英语函电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性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还应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技巧。外贸实践在随着贸易实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亲身参与才能使得所教授的知识与实践相符。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获取一些专业资格证书,例如,外销员、报检员、单证员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主动增强与进出口企业的联系,关注最新进出口知识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寻找在企业实习的机会。

(2)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函电课程的特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评价法等,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训操作结合的方法。以外贸学习系统为平台,结合PPT课件进行教学;并使用案例教学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各章节教学内容学习结束后,可组织实训练习[3],模拟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让学生进行交易中的角色扮演,通过仿真操作,互相进行业务信函的往来交流,增强学生外贸业务函电的写作技巧,并加深学生对外贸业务的理解。

(二)对学校的要求

(1)校内:建设配套模拟教学平台、重视课程教师梯队的培养。虽然各种外贸仿真软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实践操作,但仿真练习有助于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增强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外贸业务的理解,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进行综合实训,能够模拟出真实的外贸交易环境,让每一名学生扮演交易过程中的一方,结合已学函电知识,通过让学生仿真的操作,互相进行业务信函的往来交流,一方面学习外贸业务函电的写作要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指出写作中的错误及注意事项,使学生既学会了外贸业务函电的写作技巧,又加深了对外贸业务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校外:实现校企联合,为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或与当地进出口企业合作,或联系已毕业学生,充分利用院校系部师生的人脉,为师生寻找有偿或免费的实习机会。在六安,规模以上出口企业有如:安徽墙煌彩铝科技有限公司、六安高贝斯医疗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登克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六安三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唐羽制衣有限公司、逸和福德服饰(六安)有限公司、六安斯维奇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实现校企合作,既能为本校师生创造实践机会,还能满足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顾乾冰.《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分解——架构两步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第6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根据当前高职发展的新趋势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业态,笔者提出由“基于SPOC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孵化基地的创业实践”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网络化平台为载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课堂创业实践、跟踪企业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相结合,实现“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校内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和创业实战”三课堂联动,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现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1.基于SPOC理念的课程教学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主要是针对在校学进行设置,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是在大学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把这些视频材料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吸收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有被吸收,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总体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

2.“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

“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即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真实的进出口案例为背景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强调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实务化,实训课程职场化,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真实的外贸实践相结合。

①以职业证书为引领,实现“课证融合”从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证书引领,通过课程学习实现“课证融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满足外贸业务员证书、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理论为外贸实践操作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为此,需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与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合,教学内荣服务于专业能力,探求“课证融合”,以培养外贸业务能力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为达到“课证融合目标”,需要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将考证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打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线索、切合外贸业务员实际工作活动为宗旨、培养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课程内容编写模式。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和高效地顺着外贸业务流程学会进出口业务操掌握相关知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设计分别贯穿出口和进口业务全过程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知识,达到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培训与实践零距离”、“培训考试与上岗零过渡”的目标。

②以能力培养为关键,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条件,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可以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a.外贸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学计划中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配4-6个学时,安排学生到外贸实体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对课程对应岗位有一个初步的认知。b.课程教学结合仿真实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放置在有配备有仿真软件或多媒体电脑的实训室进行,以POCIB(PracticeforOperationalCompetenceinInternationalBusiness)为例,该实训课程依据《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等国际通行的惯例与规则,仿真了一个真实的动态市场环境。学生参加该课程实训后都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独立核算的进出口企业,通过接近真实的业务操作不断获得实践经验,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工厂、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通过不断进行的仿真交易,让学生获得业务操作经验,通过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重复和变化来加强学习者的总结和记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的最终目标。

3.孵化基地的创业实践

企业孵化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所,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和专业相关、最为便利和成本最低的创业方式就是跨境电商。为便利学生创业,学院创办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利用学院毕业生资源,为学生提供货源;利用教师、毕业生资源,为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在孵化基地,以高职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为基础,跨境电商为平台,鼓励并帮助学生利用国内的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国际站、敦煌网,国外主流的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实践,从而使学生在跨境电商实践操作中获取创业能力。同时,对外承接外贸翻译、外贸相关业务,帮助学生在业务开张过程中提高外贸实践能力。

4.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缺点在于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实施全面、多维度的考核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将云课堂智能考核、仿真实训自动考核、实践创业考核相结合,在考察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寒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64-68.

[2]李昱蓉、李辉.高职《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课程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12-13.

第7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16好文件,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见工学结合在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成立于1994年,当时在校生50人,教师3名,发展到今天,拥有专兼职教师16人,在校学生近200人的专业,现拥有3个专业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办公室以及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等配套实习场所和设施。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师们的努力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尝试和改革教学方法,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于人才培养方案中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深入石家庄外贸行业对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数量、相关行业数量、规模的分布特点的调研,系统了解了外贸企业和行业外贸岗位情况及对应的主要职业技能;分析了各岗位技能及相应的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更加准确。

在对外贸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外贸相关服务和管理部门:海关、商检、外管局、银行、国税局等也进行了走访,搜集到相应的行业背景知识和资料。同时,走访了近三届优秀毕业生,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毕业生对于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的措施建议。教师们实实在在地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岗位的设置和需求,了解学生毕业后真实的想法和对学校的建议,通过多方面调研分析,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最新、最直接的依据。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企业出发,从需求出发,真正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尤其制定出了完全符合“工学结合”模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以外贸行业职业生涯的成长规律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

通过调研,外贸行业职业生涯一般要经历这样三个主要阶段:新人、一般业务员和业务经理,对应三个不同阶段我们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针对新人开设:公共英语、商务英语、经济法、国际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外贸业务入门模块。一般业务员在新人的基础上开设:商务英语、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实训模块、外贸业务综合实训模块.业务经理在一般业务员的基础上增加:现代会展基础与服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企业管理、外贸业务经营与管理模块。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特点,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实施三阶段培养;将“单证员 ”和“跟单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训有机融合;加强学生的时间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50%以上,加大真实业务的实训比例,使真实业务实训比例逐步达到整个实践环节的30%。

2、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必须靠各个课程的具体实施来实现。针对每门课程,教师们集思广益,对课程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保证教学的实施有效。首先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的整体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并重;将岗位工作任务引入课程学习中;具体来讲就是“以项目(行动)驱动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项目实施,即以项目为中心分解教学内容,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也完成。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项目化教学,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做项目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工作能力,最终完成一个完成的业务工作或任务。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该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安排中,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把课程划分为标的条款设计、运输条款设计、支付条款设计、价格条款设计、条款综合设计共五大项目,大项目又设立分项目、子项目,如标的条款设计又分为纺织品、玩具、食品标的条款的设计。通过师生的共同实施,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标的条款,掌握了设计标的条款的各项能力。学完各岗位的课程,也就掌握了各岗位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最终完成“岗位、知识 、能力”三位一体化的效果,真正实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3、依托典型企业,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环节分为两大块: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训是指在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基础上,进一步参与校企合作办公室两家企业的真实业务操作。具体包括河北宝泰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外贸业务和河北百威特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国际货运业务两部分;具体做法就是首先把学生分小组,不同小组从事不同业务的开发,比如有的小组负责劳保服具体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维护,有的小组负责滴灌设备产品的跟单处理,还有的小组负责所有外贸业务的单据处理,并有另外小组负责相关的租船订舱业务和报关报验,一定时期后,所有小组轮换业务,这样可以基本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较充分接触更多的业务实践,学到真正的业务操作处理经验。“校外”实训是指到合作企业即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比如我们先后带学生到秦皇岛港、清河羊绒基地、正定小商品博览会以及河北安平丝网集散地等参观、学习、实训,在港口一线的专业人员给学生具体讲解外贸商品的进出口流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学生们真实体验进出口商品的来往情况;在生产工厂,一线的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如何根据网上询盘得到的业务,进行生产商品,发送商品;在国际博览会,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了解到商品的国际需求。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增加了感性认识的教学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校内外国际贸易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业务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从2004年开始,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动手技能,每年都举办外贸技能大赛,大赛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证制作、信用证审核、外贸函电的处理、业务谈判、以及外贸风险的防范等。2009年国际贸易专业举办了关于信用证操作能力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以外贸公司和银行的实际信用证为基础,整合成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信用证审核技能考核;第二部分是根据所提供的信用证及相关资料,缮制结汇单据,进行制单技能考核。本次竞赛在命题和考试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试卷均为来自外贸公司和银行的原始信用证,二是学生以虚拟公司和虚拟银行的身份参与比赛。比赛中可以查资料,可以互相切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业务以及岗位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等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010年在全国单证员技能大赛中,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第8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与开发;实践性教学模块。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开发。课程整合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实践形式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依托和丰富的存在形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1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21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31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41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

(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结,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第9篇: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关键词: 高职商务 英语专业 《英语翻译实训》 项目教学设计

一、实训定位和岗位任务

根据以培养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贸易、文秘)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计划,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通用的一种专业语言,广泛地运用于外贸的各项实际工作。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社会,以商务为背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补充,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因此需要着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晓外贸流程、熟悉外贸业务、能进行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在上述岗位上,从角色分工、业务定位、贸易洽谈到贸易关系确立、维持,英语翻译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翻译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在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这一能力,同时伴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翻译技能。

为期一周的英语翻译实训的主要任务是:1)读懂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业务广告等,并译成通俗的汉语。2)读懂英文俚语、俗语、谚语,并找到对等的汉语表达法。3)读懂商务名片,并能翻译制作简单的商务名片。4)读懂身边的商店、超市等英文名称、产品英文名称、电视栏目等,并译成汉语,了解英语翻译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5)读懂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书、商务合同、企业介绍等英文资料,并能翻译成汉语。

该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环节之一,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实训环节的入门课程,将为以后较为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实训、外贸单证口译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电子商务实训、英语口译实训提供入门的商务认识和基础的语言支撑。

二、知识、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包括: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外贸(询盘,报盘,还盘)业务,能流利地进行基本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能在人事助理的岗位上准确翻译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商业广告;②能运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商务交流活动中基本的广告语及商务名片;③能在外贸文员的岗位上基本正确地进行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协议,能进行简单的会议记录,能熟练翻译产品说明书等;④能了解英语在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电视节目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自我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知识目标包括:①能初步了解商务英语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②能准确理解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英语文字资料;③能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④能掌握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巧;⑤能了解英汉双语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⑥能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⑦能掌握商务英语信函、商务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和产品说明书等语篇文体知识。

三、实训内容及项目设计

围绕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安排英语翻译实训任务,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特色,商务外贸活动的基本流程、商务信函的翻译,商务会议、合同、企业介绍等的翻译。该实训采取项目课程教学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至始至终在“做事情”,而非单纯“学理论”。根据涉外文秘等相关岗位的需求,本实训的项目名称为“欲购买一批外贸服装,接待外方访谈”,以确立初步贸易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主要过程设计主要包括:1)阅读、翻译英文贸易广告,筛选确立可能的贸易伙伴;2)按广告要求投寄相应的商业信函,表达合作意向;3)阅读并翻译对方的回函,作出贸易判断;4)翻译对方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向对方再次去函,邀请对方来进行贸易访谈;5)翻译对方来函,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等。

实训可演示的结果为相关信函、广告等书面资料和翻译过程中的录音、录像资料。

能力训练项目1――能了解翻译在外贸访谈中的地位和作用。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分析概括岗位能力要求。相关支撑知识:英语翻译的工作性质与基本素质。训练方式与步骤:案例分析、提问、讨论、归纳。可演示结果:翻译出的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广告。

能力训练项目2――理解并翻译商务名片、商标广告。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充分考虑英汉文化差异因素,用英语或汉语翻译产品商标和广告,译文措辞得体,文体规范;②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翻译英、汉产品说明书。相关支撑知识:①跨文化交际知识;②广告的语言特征;③商标、广告的翻译技巧;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语言特征。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一个因忽略英汉文化差异失败的翻译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失败案例的原因;②教师点评与讲解知识要点;③学生练习翻译商标、广告和产品说明书;④学生比较分析自己译文和参考译文,找出差距。可演示结果:①对给定的商标和广告翻译案例的分析评点;②模拟商务情景,在实践过程中对商务名片和广告的解读。

能力训练项目3――理解并翻译往来商务信函。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准确理解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②能运用翻译技巧准确翻译各类商务信函;③能根据商务英语翻译的7C原则得体表达商务信函的内容。相关支撑知识:①外贸函电知识;②国际贸易知识;③翻译理论知识。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中、英文信函,让学生动手翻译;②学生分析比较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差异;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商务信函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不同的商务信函练习翻译基本技巧。可演示结果:①建立业务关系商务信函翻译作业;②询盘、报盘、还盘信函翻译作业;③交易、支付、装运信函翻译作业;④包装、保险、索赔信函翻译作业;⑤通过网络真实地收发邮件实践商务信函的翻译。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