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施工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雨水管排摸;管线保护;电力箱涵改排;降承压水;基坑开挖;结构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ro Line 11 Jiangsu Road S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re poor, difficulty is mu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oblem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in construction, achieved some effect, worthy of reference to the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rainwater pipe touch; pipeline protection; power box culvert changing drainage; dewatering;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况
江苏路站位于江苏路、愚园路路口以北的江苏路下,呈南北走向,与已建的2号线江苏路站付费区换乘。车站外包总长278.9m,标准段外包宽度22.65m,底板底面埋深为24.827~25.336m。
图1.江苏路站总平面布置图
江苏路车站周边建筑物林立,车站东侧为上海第三女子中学、畅园高级住宅;西侧为中二小区、江苏路变电站、朝阳坊、安定坊、忠和坊等,南侧为运营中的地铁二号线区间隧道。其中安定坊内有多栋规划保留建筑,为市级保护建筑;江苏路变电站及其南端六层民房皆为车站施工期间保护对象。具体见图1。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范围内各层土特性和分析如下:
⑴ 第①1层杂填土厚0.9~3.7 m,厚度分布不均;下部以粉性土为主的建筑垃圾,土质不均;
⑵ 第②1层粉质粘土,层厚约0.9~2.4 m;第③1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约1.4~4.1 m;
⑶ 第④、⑤1-1、⑤1-2层土性较均匀,④层和⑤1-2层土性软弱,具有触变性及流变特性,基坑开挖时极易导致开挖面失稳;
⑷ 第⑥和⑦2层土性亦较均匀,埋深在⑦2层粉砂层中的承压水水头埋深为5.8~6.0m;
⑸ 第⑧1粘土土层和⑧2粉质粘土层底埋深有起伏,分别为-53.43~-57.33和-66.83~-70.36 m。
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潜水地下水位埋深为1.2~1.80m,相应标高为0.96~1.47m;承压水分布于第⑦2层土中,承压水位埋深为5.8~6.0m,相应标高为-3.15~-3.25m。
3、施工技术措施
3.1 2400雨水管排摸、拆除及改排保护
一根直径为2400mm的雨水管从南向北位于江苏路下方,横穿江苏路地铁站。该雨水管为钢筋混凝土管,其位置并不明确,不仅影响到车站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施工期间还不能断流,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为明确雨水管的具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根据污水管的窨井位置,假设污水管为直线在地面上用白线标志出污水管的位置,其次大致10m左右确定一个断面,在该断面上布置三个钻探点,间距为1m。采用gj-100型钻探设备钻探,由于该机器的动力较小,遇到雨水管就停止钻探,记录钻入地下的深度,即可明确雨水管在该断面上的水平位置及埋深。车站范围内共设置了30个断面,90个钻探孔,由此较清楚地排摸出雨水管的位置。
该雨水管横穿设计的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泥浆会进入到雨水管中,不利于泥浆循环和砼灌注。采取的措施如下:在雨水管中砌筑240mm厚度的砖墙封堵在地下连续墙两侧,防止泥浆进入到雨水管中。设计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为1200mm,穿过该雨水管,施工中的泥浆同样会进入到雨水管中,采取全回转钻机将雨水管废除并埋设内径为1200mm的高护筒。
车站东侧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后,在车站外侧沿施工完成的地下墙铺设新的雨水管与原雨水管接通,同时考虑到车站基坑开挖时土移会损坏新的雨水管,对该管采取保护措施。首先在该管下方做500mm厚的C20砼基础,其次间距2.5m采用钢丝绳抱箍在雨水管外与地下连续墙连接,最后在雨水管的上方每隔500mm铺设土工布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具体见图2。
图2.雨水管改排和保护立面图
3.2 降压井设计
基坑开挖后,基坑底部距离承压含水层顶板距离减小,相应地承压含水层上部土压力也随之减小;当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承压含水层上部土压力可能小于其含水层中承压水顶托力,导致基坑底部失稳,发生突涌现象,严重危害基坑安全。因此,在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的开挖过程中,要考虑基坑底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压力,按照计算及观测水位,按需要对承压水进行降压,保障基坑安全。
基坑底板的稳定条件: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压力应大于安全系数下承压水的顶托力。即:ΣH·γs ≥ Fs·γw·h
降水方案设计按不利承压水头、地层埋深考虑,进行基坑底板承压含水层抗突涌的验算。
γw — 水的重度(kN/m3),取10kN/m3;
Fs — 安全系数,一般为1.0~1.2,本工程取1.1;
首先通过计算判断基坑内各个部位是否需要降压,如果需要降压,继续计算需要降低的水头高度值。计算结果:按⑦2层顶最不利承压水头计算(水位标高-3.15m):Fs·γw·h=1.1*10*(27.37-3.15)=266.42 kPa.
车站 工程部位 水压力PWy( kPa ) 土压力PCZ
( kPa ) 是否需要降压 需降低⑦层承压水水头的高度(m)
江苏路车站 北端头井 266.42 81.25 是 18.5
标准段 106.2 是 16.0
南端头井 71.64 是 19.5
承压水降水工况一览表
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设计,坑内布设23口降压井,井号为Y1~Y23。其中Y1~Y12井深为38.00m;Y13~Y23井深为42.00m;同时坑外布设3口降压备用兼观测井,井号为YG1~YG3;
该方案经过认真实施,降水效果良好,确保了基坑开挖顺利进行。
3.3电力箱涵改排
江苏路车站范围22万伏超高压以及1~3.5万伏高压电缆位于西侧地下连续墙位置,在西侧地墙施工以前,超高压及高压电缆需改排。由于西侧地下墙与江苏路变电站之间场地狭小,没有改排电力箱涵的空间,因此电力箱涵沿东侧地下墙在混凝土支撑上方布置,在近江苏路变电站时改变方向经过车站8,9轴砼支撑上方进出江苏路变电站。这一措施不仅确保了西侧地下连续墙施工,而且利用了车站地下墙和砼支撑结构排设电力箱涵,节约了工期。具体见图3和图4。
图3. 进出江苏路变电站电力箱涵剖面图
图4.电力箱涵改排立面图
3.4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
江苏路车站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的难点在于:第一,必须保证江苏路上路面车辆交通顺畅;第二,施工工期紧张,北端头井必须提前完成供盾构进洞;第三,周边环境复杂,建筑物沉降位移控制要求高。
针对以上难点,采取的施工措施为:首先,原则上采用盖挖逆筑法,在基坑东半边上铺设钢盖板供地面车辆通行,基坑西侧各层结构板上预留孔洞出土;其次,在北端头井附近设置封堵墙,北端头井作为独立的基坑开挖;最后,对于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控制要求较高的标准段从上至下依次施工除顶板之外的每层砼板。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①在车站东侧沿着预先改排的电力箱涵铺设定型钢盖板(3000 mm×1000 mm×200mm或2000mm×1000 mm×200mm),满足施工围挡外的路面宽度达到23m,在钢盖板上划好交通线,提供双向机动车四车道和2根非机动车道供车辆通行。
②在北端头井地下墙和封堵墙施工完成后,采用三轴搅拌桩对北端头井外的土体进行加固。待达到养护龄期后,率先开挖北端头井。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随挖随撑7道支撑,最后完成北端头井底板。
③由于基坑东半边被钢盖板覆盖,依次逆筑法施工各层钢筋砼板时必须在西半边预留洞口,配置小型挖机将基坑东侧的土翻运到西侧,从洞口中采用吊车将土体运出。
④车站标准段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10个标准段,其中标一至标三段距离江苏路变电站和民居很近,按照下一层板、下二层板、底板、顶板的顺序依次浇筑,其余标段与市级保护建筑和民居距离均超过15m以上,按照下一层板、底板、下二层板、顶板的顺序依次浇筑。伴随土体的开挖,钢支撑必须随挖随撑。事实表明,这一施工方法不仅节约了工期,而且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周边土体的位移,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
4、结语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江苏路车站工程施工已经结束,各项措施的实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采用钢丝绳定位2400雨水管的效果非常好,没有出现雨水管位移较大的情况。降承压水的效果也非常好,开挖过程中未出现坑底隆起现象,基坑和周边建筑物安全稳定。由于地下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施工质量还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将在今后的类似工程中对这些技术措施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技术管理; 道路施工; 道路竣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road construction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Road construction is a unique project, it covers an area of wide, and regional span is larger.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he road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phas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road construction site technical management, road completion acceptance stage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of road construction,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nsumption, safety to finish road construction tasks and goa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the whole road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core.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an control goal necessary strategy.
Keywords: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Road construction; Road comple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道路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一、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分析
1、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 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 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道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 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经济节约。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二、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道路施工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 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要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①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 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 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 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 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②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③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 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④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⑤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 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⑥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⑦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⑧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二要建立施工日记制度。道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①日期、气候。②工程部位、施工组队。③施工活动记载。三要建立道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①道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②道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③道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④道路施工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⑤道路施工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⑥道路施工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四要建立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 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 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3、要建立道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 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 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 使其具体化。
4、建立道路施工技术档案。道路施工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 是在道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一要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①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②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 的质量检验结果。③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④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⑤ 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⑥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二要为道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的技术资料。① 施工总结材料。②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③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④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⑤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道路施工的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 建立信息系统, 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三、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道路施工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 坚持按图施工。
2、道路施工的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 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道路施工的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严格道路施工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 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
5、做好道路施工记录。做好施工日记, 做好施工记录, 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道路施工的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道路的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道路的预验收。组织预验收, 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 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 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 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五、结语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对于道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总之,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因此,一定要重视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对于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本文首先阐述了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且提出了优化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的方法。结合对市政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制定出符合城市道路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对路面工程实施的方法,完善城市道路的基本施工策略和施工工艺。通过对市政工程中实施过的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市政工程在道路施工中对技术的合理运用理念,并对道路工程实施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一系列针对解决办法保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
1.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有效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给我过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较为明显的是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养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改造愈显必要,道路改造本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建设和养护涉及城市的多个方面,对城市整体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养护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市政道路施工是按照现代城市发展、城市功能以及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对某一区域或范围内的道路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建设的活动。随着城市和城市道路的不间断发展,其中必然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说市政道路施工问题是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并且市政道路施工也是一种长期的、经常性活动。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市政道路施工的几个特征: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周边的各类设施必然产生不可避免的磨损,市政道路出现物质性老化;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多,道路的负载能力逐渐增加,经常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造成市政道路出现功能性老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和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原本的城市道路空间结构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后的城市,市政道路发生结构性老化。
2.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2.1、城市道路施工结构
市政工程中城市道路施工概况是根据需要改造的道路进行整体变化,对一些地下水管道需要全部迁移,为地下水管进行管线配套。施工的合理组织交通是建设的关键问题,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现行的道路交通产生影响,维持各个小区、商场路口以及宿舍路口等人流经过要道,应结合施工区域的车辆通行情况,对道路分半幅施工,保证各个施工时期的交通需求保障交通的正常运行。城市道路施工中会有各种意外因素的发生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应制定相关方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地做出解决,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城市道路在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用地的情况和城市的美观问题,结合桥梁道路的施工,将挡土墙结构完美地运用于道路的使用中,这一做法不仅节省建设中的经济支出,还展现出城市道路建设的美观。
2.2、路基施工的工程方案
在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对需要处理的区域进行放样测量,然后在根据需求对路基基地外,沿着两侧的位置开挖相应的排水设施,例如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开挖,通常深度应该控制在75cm以内,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和控制地表水的含量,防止市政工程道路在雨期出现路面积水的状况。此外,在进行回填土施工时,应该做好路基的清洗工作,当满足相应的回填条件时,再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以此控制好填土的质量。
2.3、管道和道路的施工
道路施工的必要基础措施是路基挖方,然后对根据施工填方的步骤进行,施工过程中会要求对挖方的深度和路槽宽度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在路基施工上应根据准备材料的调配方案以及施工的程序步骤,选择合适的开挖路面,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再施工。路基施工时应采用分层挖掘的方式,将规定区域的道路进行分区段平行作业,施工中运用的设备应结合道路施工的环境使用,短距离的运输距离可以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施工,长距离的运输应使用装卸货车施工,结合机械挖装、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必须的机器设备完善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质量。遵循先浅后深的施工顺序,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顺序的错乱,会给工程带来意外的损失。所以在城市道路的路基施工之前,结合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作出相关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方案作出调整,保证城市道路的地下管道的设施安全,再对路基进行施工。避免路基施工中的管道问题导致市政工程道路的返工现象。对桥梁道路的主机动车道施工时会应正常交通的通行而试通,在工程尚未完工情况下,应做好相关安全措施保证交通的安全通行。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应有人行道和绿化带,在道路的两旁应建立排水沟,优秀的施工技术对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有重要的影响。
3.优化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的方法
3.1、施工过程优化
想要保证市政工程任务可以按照已经确定的方案进行有效的实施,施工的企业务必做好仔细的准备,组织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施工小组。明确详细合理有效的市政工程的工作方案,而且要对于整个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增加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所使用的成本,保证完成工程后可以快速的进行使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工技术优化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就是施工的组织设计,关键的要求是指:通过调节和演算制定最好的施工方案,节省材料、减少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利用资源的优化使用,进一步到达市政工程施工方案所确定的目标。
3.2、施工技术采取文件管理
完工后的文件管理,完工后的文件是指依据当前的施工工程项目实际现状所保留的拥有一定价值的文件,可以是图文音像等多种不同的方式。管理完工后文件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后期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和保护,收集非常麻烦,因此对收集的资料务必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且把其和所有施工的过程密切的连接在一起,仔细的检查,修改其中的错误。对文件的管理进行改变。在材料、功效、技艺、大小、构造、工程技术质量和指标以及施工的方法务必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据工程的施工项目进行一定的改变,对于工程的改变,务必保持仔细科学并且积极负责的态度,提前应该认真的检查,准备好所要使用的资料,从而有利于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在确保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节省用地、减少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前提下增快施工的速度。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施工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和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影响力,那么就必须要对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进行分析和优化,加强施工管理。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现在建筑事业发展非常快速,但是我国现在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各种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只有技术正确的得到了优化管理,才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更好的服务,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昌文.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3,09:101+97.
[2]敖风顺.浅析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J].数字化用户,2013,09:18.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公路建设工程也在不断的日趋发展。虽然当前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由于当前公路反复承受的载荷量越来越大,在道路施工中,施工人员技术不专业,操作不规范,因而出现了质量问题,造成了道路的稳定性下降,大大降低了行车的舒适度。因此,为了有效提高道路的施工质量,必须切实预防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及隐患,了解质量控制途径,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从而保证道路工程达到质量标准。
1 道路施工技术工艺
1.1 测量放样
为了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需认真做好线路领桩、补桩、施工放样等工作,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做好路线复测工作,对修筑的路基线路根据设计文件中和领桩时确定的开挖、填筑的中心线进行现场测量,验证在定线进所测定的位置标桩、高程、转角点是否准确无误。
1.2 场地排水
施工前必须清除施工现场内的所有碍施工的障碍物,同时,施工场地积水需要及时排除,为路基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因此,可以在清理场地的同时,在工程范围的两侧开挖边沟,临时排水,将水引入到附近的排水系统排除。边沟纵坡应大于 3%,边沟为梯形,底宽为 50cm。在地势低洼处设置集水井,井内放置电动潜水泵抽水。
1.3 确定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
土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因土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土的最佳含水量的最大干质量密度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施工前,将拟用于工程的土F场取样,做出多组对比试验数据,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1.4 基底处理
基底处理是路堤稳定、坚固极为重要的因素,必须认真做好基底处理工作。工程表层 30cm 的地表土清除外运并压实,如果达不到压实要求必须翻挖压实,使压实度达到要求。土路基填筑开挖以机械化施工为主,并配合足够人力。土路基所用材料应在监理和工程师认可的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摊铺,通过摊晒、洒水等方法,控制最佳含水量,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1.5 土路基压实
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使路基压实有较高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选用压实设备,采用摊土机、平地机等有效摊铺设备,在推土机或平地机细微平土的同时,控制合适的含水量,然后压路机碾压,这样达到均匀一致的平整度。
1.6 控制碾压速度
通常压路机进行路基压实作业行驶速度控制在 4km/h 以内,确保碾压速度均匀,碾压轮迹重叠,前后两次轮迹要重叠 20~30cm。当采用多个施工段同时施工时,压路机碾压轮必须超过相邻施工段的接茬处。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重叠等原则,且碾压轮应超过相邻两施工段的接缝。碾压进应顺道路中心线方向进行。碾压速度均匀,轮迹重叠宽度,二轮压路机为3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土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若下层未达到压实要求,不得铺筑上层,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机夯实。在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可以采用小型机夯锤等。夯击面在纵横方向均做到相互重叠一半,防止漏夯。
2道路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道路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道路土基施工、稳定砂砾施工、黑色路面面层施工、道路设施施工等几方面,具体为:
2.1道路设施施工中对于易损坏部位时常忽视,因而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①下水道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夯实不足,导致出现沉陷问题;②检查井基层普遍高于路基基层,压路机无法对检查井四周基层进行压实,导致出现其沉陷问题;③检查井底座设计标高不一致,周边护边未使用混凝土进行砌筑,造成行车易对其产生破坏;④检查井井盖高于路面,行车易造成其移动。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检查井土基施工中应注重其四周土体夯实,着重对其横断面方向井边进行碾压处理,确保其密实度达标;其次对于检查井盖,应升降一次重新进行砂浆坐浆处理,确保井盖座固定和强度达标。
2.2稳定砂砾施工中常见问题为:①对路面进行摊铺、碾压和平整时未按整块施工,导致摊铺层次、平整度以及标高无法控制,甚至出现坑塘严重、土基松软等问题;②通常情况下,憾砂厚度应在20cm~30cm,压路机摊铺碾压应分层进行,而实际施工中出现工序缺少情况,导致底基层砂砾密实度不达标;③承重层施工中,由于稳定层与憾砂层区分不明,厚度不均,导致碾压成型时出现稳定层厚度不均匀、路面平整度不足以及板体强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确保道路施工过程中坚持大面积施工原则,确保稳定层次分明和碾压密实度达标等;其次应着重对稳定层设计高程进行控制,并对松铺系数进行把握,争取一次成型施工,防止成型后出现再挖再补等情况。
2.3 道路土基施工中,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主要是沟槽回填问题和土基的密实度及平整度,土基横坡及碾压等。对于沟槽回填问题,主要有沟槽施工未按设计要求、回填土水分含量过高、回填施工过程中有其他杂质混入等。造成了道路使用过程中受行车作用,沟槽部位发生沉陷,导致沟槽两侧出现纵向裂缝与凹槽等,严重影响了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3结语
总结:
道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而路基路面作为道路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注重施工细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规范,对每个施工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数,紧抓施工要点,从而保证道路通行的安全、舒适,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闫相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J].建筑工程,2012,(11):145.
关键词:市政道桥;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特点;施工技术;作用
引言:市政道桥的建设关系到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因此,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由于目前我国道桥建设过程中运用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有其自身特点,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开裂现象,严重影响着道桥建设质量,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桥建筑质量,对混凝土主要成分进行详细分析,最终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改善混凝土材料的不足,提高市政道桥的承载力,降低混凝土开裂现象的产生。
一、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具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在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要求较严格,不仅具备专业建筑知识,对钢纤维混凝土的特性要熟练掌握,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在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展现出来,下面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设置钢纤维分散装置。在市政工程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通过分散装置一次性的进行搅拌,使其才能确保钢纤维材料和混凝土材料充分的搅拌均匀。且搅拌机械的分散装置还要把细料和骨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搅拌,且施工人员还在入口处安装振动装置,使其确保钢纤维料顺利制作完成。但是必须确保钢纤维混凝土配比得到有效的控制。
2、搅拌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为防止钢纤维材料搅拌是出现凝固结块现象,施工人员首先应把干性料投入在搅拌机械内,进而再投入湿性料。且对于在投料的过程中搅拌的时间超过一分钟后,再投入另一中材料。通过合理的规划投料顺序和时间,可有效的提高钢纤维的质量。
3、钢纤维混凝土浇注和振捣。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控制好倒料的量,并要连续的进行浇筑,确保钢纤维混凝土充分的融合在市政道桥施工中。且在钢纤维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尽量的采用平板振捣器,使其才可使钢纤维混凝土充分的密实,从而确保公市政道桥梁的伸缩力、荷载力。
4、成型与接缝施工。由于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了抗裂、抗冻、收缩等优点,而对于市政道桥梁的施工工序,施工人员通过机械把市政道桥面抹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成型,使其可提高市政道桥面的美观度。且在市政道桥梁接缝的施工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接缝,可提高市政道桥的强度。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建筑质量受到社会各界认识的高度关注,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市政道桥建设,因此道桥建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对交通与经济的发展都有严重的影响,在市政道桥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以往建筑经验进行总结,混凝土的使用对市政道桥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众所周知,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制约着混凝土的建筑质量,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建筑质量,设计人员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新技术与新工艺与用到混凝土施工中,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恰恰解决纯铜混凝土的弊端,满足目前市政道桥建设的要求,下面对市政道桥建设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简化道路施工的工序。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本身就是由水泥基混合材料所制,使其本身的性能就要比普通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要高很多。通过降低道路的厚度,减少道路工程的伸缩缝施工工序,所以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有效的简化部分道路施工的工序。并且比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抗剪力、抗裂等都要高很多。
2、可有效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可降低市政工程道路的厚度,简化道路施工的工序。并且还可有效的提高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的耐磨力,抗冻性、抗剪性等优点,从而就可提高市政工程项目道路工程的使用周期。
3、降低市政工程道路的厚度。通过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路面的铺设工程,其主要采用的是复合式路面的铺设形式,从而进行道路路面钢纤维混凝土的铺设。而复合式路面铺设的方式,又分为双层式铺设和三层式铺设,从而都可有效的降低道路的厚度。但是,施工人员要结合道路施工现场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其才可确保道路的钢性能提高路面的强度。
三、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增强建筑的承载力,能够改善混凝土抗压、抗弯、抗冲击等性能,有利于保证建筑的受用寿命,因此,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到我国建筑行业中,进一步提高我国见水平,同时为我国建筑质量加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是我国重要方针,下面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1、提高人们对道桥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意识。要想使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对政府部门、道桥工程企业、社会大众三方面,来提高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意识。
2、健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通过健全建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规章制度,才可有效的控制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3、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进行不断的创新。要想使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长期的使用在市政工程的道桥施工中,相关人员必须要紧随道桥工艺发展的步伐,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才能确保道桥工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桥施工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能够保证道桥建筑质量,还能提高我国市政道桥建设水平,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弥补混凝土缺陷,符合目前我国市政道桥建设要求,同时,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在初级阶段,在实际的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采取新技术与新工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使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海纯.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2)
[2].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展望.2016(01)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1、引言
在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部分中,其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排水管道排水功能的实现,由于现代市政工程道路建设行业的发展进步,工程对排水管道的专业化逐渐提高,且对其施工技术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其施工过程应当极力避免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施工技术。下面将对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2、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现存问题
市政道路的排水管道工程其排水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业主对排水管道的功能需求以及现场工程的施工条件,从而全面提高排水管道的质量水平。然而,在实际施工当中,市政道路排水管道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首先是施工道路周边的供水问题。市政道路在施工之前,需要综合考虑排水管道施工的影响辐射范围,并分析施工区域的用水实际需求。在排水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暂停正常供水。但通常在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并没有缜密思考供水的问题,致使在施工期间,出现不规则的间断性停止供水问题,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加重了工程造价的成本负担。
其次,应当合理选择质量优良的排水管道。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在充分综合考虑管道管径和材料的问题的前提下选择市政道路的排水管道。以保障管道其正常的水流通的功能,因此排水管道的选择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实的施工建设中经常出现排水管道由于管径不符合规范要求,甚至导致管网造价和经营费用增加。或者经常由于选择的管材不具备较高的水密性能导致排水管道强度不足,无法承受外部的荷载,引起工程事故,某些道路因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频繁外力荷载,从而导致管道破裂问题的出现。
再次,合理布置排水管道的平面位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安排排水管道平面布置问题。但建设工程中常由于在埋设新管道之前,没有对旧管道的布设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相关的改造准备工作不到位,没有摸清旧管道和分支管道的具置,施工不当从而影响了旧管道的正常运作,从而导致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时,周围居民出现断水断电的情况。
最后,排水管道的埋深度问题。管道的掩埋深度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造价和管道使用安全性等问题,为了不影响市政道路其他功能的实现,就需要妥善计算和控制排水管道的掩埋深度问题。而现实的管道建设工程当中,掩埋深度的设计往往缺乏科学的综合性考虑,存在一系列后期隐患问题,有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甚至严重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
3、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介绍
3.1闭水试验
在上游管口处砌砖堵头,厚度约为 24 cm,封闭试验段管道,经过 3~4 d 的养护后,进行灌水试验开始试验前应先检查管接口是否出现裂缝、脱落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修补。试验开始时,操作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对试验段的沟壁支撑、地形土质进行检查,确保闭水试验能够顺利完成。
3.2选择合适的管材
严格禁止使用与规定不符的管材,正确地选择能够确保管道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的管材,从而避免增加后期的修复工作量,减少工程后期进度的干扰。应对具体路段路况进行具体情况的分析,选取相应型号不同质量不同的管材。
3.3排水管道位置的选择
排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降雨雨水或污水的排放,因此管道的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应保持适当距离,通常应设计在道路两侧的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内。破除道路及恢复道路在现状道路上进行排水管道改造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状道路的破坏,确保工程质量以及路基质量,在道路清除开始前,应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将开口宽度准确计算出来,并在施工现场采用白漆将开挖线标注出来,使用切割机切断路面,采用挖掘机开挖道路基层和面层。开挖土方应进行合理堆放,以便完成铺设后的回填工作。
3.4管道安装技术
确认管材质量后进行下管工作,依照之前测放好的中心线,将管道一侧边线用细绳控制,使用轮胎式吊车进行下管作业,吊车沿沟槽的行驶距离应限制在距沟边 1 m 处,防止引起沟壁的坍塌,使沟槽边坡降低稳定性。在下管过程中,应使用柔性吊索或专用吊钩,禁止采用钢丝绳穿吊的方式。在下管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控制,确保管道的走向及水平。管道的绑吊应确定重心,防止基底管道之间出现碰撞,或者放入沟槽时与槽壁的支撑物及管道出现碰撞,从而影响铺设质量。
3.5注意保护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公共设施
当开挖管道沟槽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土层地质等情况及时进行支撑,避免塌方、滑坡等情况。由工程监理对开挖边坡、支撑形式进行审查,认可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施工范围内,凡遇到建筑物、电线杆、构筑物基础或灯杆,若必须在其附近进行开挖作业时,均应采取预防下沉或者变形的防护措施,例如利用钢板桩进行加固,并将相应的加固、防护工程计算数据及图纸上报项目监理进行审查核准。若在施工路段遇到积水或渗水,应及时做好排水和降水工作,确保施工环境干燥,同时要确保作业安全。
3.6管道施工中其他注意技术措施
3.6.1清理无用土方
开挖管道沟槽时,首先将开挖范围内的无用土方全部清理挖除,其次采用机械挖掘为主,人工挖掘为辅的方式开挖。通常情况下,沟槽开挖所采取的方式为单坡式放坡,放坡坡度为 1:0.33,当挖掘机挖掘到近距离设计标高约200 mm 时,应停止机械作业,改用人工清底的方式继续作业,并注意在槽底的两侧设好排水沟,避免沟槽底遭到积水浸泡。
3.6.2严格执行排水管道施工流程
需接设计严格执行排水管道施工流程,这是确保工序施工技术的根本保证。重点把关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确定质量控制点,以此强化性管理保证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进而确保良好管理施工技术。全过程监管施工人员环境、方法、原料、机械等重要因素,也只有将上术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技术达到要求。及时确定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是否满足预定的目标,及时作出相应的工程调整工作,为了保证现代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全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均符合要求,必须充分重视工程施工中的一切细节。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技术过关,促进其以后的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求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就对其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为了确保每个环节均能顺利开展,施工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的管理及合理的安排,所以要对现代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实行全方位系统科学的管理技术。由此可知,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需要在不断总结现代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以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和探索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探索出更为先进的最佳的施工技术,我国的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建设技术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勇合新,孙波涛.深层搅拌桩在软土路基处治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10(S2).
[2]叶雁群.浅谈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安装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5).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施工结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交通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的建设,除了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还可以加快工业运输。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施工技术则是影响着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直接因素。通常道路桥梁的施工规模相对较大,且施工的周期较长,施工的条件也较多,这些都给施工技术水平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素。随着现代化技术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等都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不断的加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以满足道路桥梁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的趋势进行概要的概述。
一、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施工技术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桥梁建设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日前,我国的大桥跨度已经跃居世界的前列,在技术水平上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的大跨度桥梁基本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类型结构的桥梁施工方法主要有:体外支架法、悬臂挂篮浇筑法、缆索吊装、劲性骨架法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发展迅速,悬臂挂篮技术是桥梁建筑最新的施工方法,由于其施工方法对地势的要求不高,且支架较少,整体性好,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容易控制。因此在连续桥梁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的优势在于有效的结合了混凝土地高抗压性能与钢筋地高抗拉性能,解决了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所以使得桥梁地跨度不断增大,结构重量也不断减小。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得到认可。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的施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有效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所使用材料的质量:在桥梁施工之前,需对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做一些实验,以相同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相关实验,检验其性能参数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如果不适合,应立即调试配合比。
2、预应力张拉的前期准备:张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是为了使得钢筋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更好,使其能满足结构需求。在预应力张拉之前,首先要检查构件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清理张拉埋设板与垫板之间的废渣,使得埋设后的张拉性能满足标准。
3、张拉预应力的施工:为了防止波纹管破损,需要重复张拉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张拉线与波纹管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问题。
(二)预应力技术在现代道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1、桥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早期混凝土的开裂是混凝土的通病,混凝土构件的开裂不仅仅影响了构件地美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也是较大,开裂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变差,容易受到水环境的腐蚀,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刚度。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原理就是所受拉应力不是太大,则不会对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破坏从而产生裂缝的现象。
2、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通过混凝土加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路面产生一种约束,使得钢筋混凝土中骨料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增强,进而使得混凝土路面可以延缓甚至不出现裂缝。目前,这项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阶段。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为了减小混凝土构件受到拉应力的作用,而更好发挥其抗压性能的优势。然而,混凝土路面在长期受到车载活荷载的作用以及温度应力,对混凝土路面所形成的徐变作用。因此,未来对混凝土路面的预应力技术处理将会考虑得更多,通过施加纵向预应力来防止其横向裂纹的产生,施加横向预应力防止其纵向产生裂纹。
3、受弯构件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普遍混凝土的受弯及受拉的性能普遍较差,因此改善其弯拉性能就不得不使用预应力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出其受压性能的优势,弥补其抗弯拉性能上的不足。
4、多跨连续桥梁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大型桥梁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多跨桥梁,其桥梁结构承受不同弯矩的作用;对于跨中部分,桥梁受到正弯矩作用,即桥梁的下部受拉;而对于支座部分,其上侧部位受拉,因此承受负弯矩作用。一般混凝土结构的受剪能力和抗拉性能都相对较差,因此,对于这种多跨桥梁的施工中,通常都会采用预应力技术来对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其跨中部位和支座部位的抗拉性能以及受剪能力增强,这样桥梁结构便会更加稳定。
二、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1、人性化与现代化桥梁
未来的新型桥梁将更加趋于人性化与智能化,通过现代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系统将可以感知风力、气温状况,同时可随时得到并反映出大桥的承载情况、交通状况。同时桥体内的传感器可测出大桥各部位的危险及潜在故障,并及时发出警报。超载汽车、列车通过大桥之前,会被装在桥头的传感器感测出来,及时传感到智能装置,桥头放行栅栏将自动关闭,以防桥梁超载发生危险。
2、施工技术的节能化
随着新时期我国对于工程建设的节能倡导的逐步深入,使得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节能型研发也日益增加,从而为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实现节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来看,我国目前对于桥梁施工技术开展的节能型研发,主要体现在钢筋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防水技术等几个方面。钢筋的连接技术在向冷轧扭、对头焊接等方面逐步发展,而混凝土方面则实现了用塑料板、纤维板以及竹胶板等对以前使用的木质模板进行替代,并且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实心粘土砖也被石膏板、空心砌块(混凝土为材料)等所取代,同时,还研制出了低合金钢的材料,这种新材料有可能还将成为未来钢筋的主要材质。而防水卷材方面,在沥青油毡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改性的沥青油毡以及三元乙丙橡胶材质,并呈现出了向有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应用方向的发展。
3、桥梁结构的多样化
现代桥梁建筑结构的形式比较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桥梁结构也随之发展。从最开始的小跨径石拱桥到之后的大跨度石拱桥,之后发展为混凝土石拱桥,演变而生的钢拱桥等等。可见,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桥梁建筑结构的发展。随着桥梁建筑材料的不断改善,未来的桥梁结构也会趋于多样化发展。未来的桥梁结构有待发展为结合型的桥梁结构,例如:斜拉桥、悬索桥以及综合性混凝土拱桥等。
4、桥梁结构的加固技术
新时代和新的技术,在这个建造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在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也会有不断的新技术被采用,这就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很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开始大范围的推广,其中针对于道桥结构钢强度的要求更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喷射混凝土加固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操作的原理主要就是借助具有高压高速的喷射机械,将事先已经配置好的混凝土向钢筋模具上喷涂,等到凝固之后,这样就形成了具有高效使用价值的钢筋混凝土,这种喷涂技术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增强整个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这种主要通过对道路桥梁结构体系的改变的技术方法,使得整个施工设施在受力的特点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就是的路桥变得可以抗压承重。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主要就是充分的利用了碳纤维一系列的理化的结构性质,可以作为普通的加固钢筋的替代品,这样不仅仅省去了因为钢筋腐蚀而需要更换的问题,同时使得加固的结构具有轻巧的特点。
结束语: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得道路桥梁的建设技术也在随之不断完善,现在人们对于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对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的创新,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 软土路基 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市政道路的质量问题成为当前管理的重点。市政道路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需要施工人员引起重视,明确管理要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土路基技术等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会导致道路出现变形,稳定性不佳,进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根据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不断改进技术措施,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一、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施工的重点,需要加大软土处理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进而保证工程质量。以下将对软土路基的应用特征进行分析。
1.各向异性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软土是常年积累下来的,在粘土部分存在明显的分层。根据地质学相关知识,沉淀的土层表示不同年代的地质特征,需要根据土质结构明确土层间的关系。基于软土结构的特殊性,每一层都存在各向同性由于结构自身的复杂性,不同的组织程序间存在各向异性。
2.抗剪度低
软土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土质呈现粘性,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土质很难承受抗剪应力。而抗剪强度的特点决定了地基在承受较大的载荷处的沉降比较明显,对于载荷比较低的地区,基于自身沉降力度的影响,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3.塑形变化大
软土结构的内部空间存在一定的空隙,需要根据软土的不同方向的要求,适当调整内部位置,保证软土结构更紧密。由于压缩后的形体结构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需要从原有的载荷结构入手,适当处理软土地基结构。对地面损坏情况严重的在路基需要进行重新处理,路基施工保证一次性成功。
二、当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软土路基是常见的技术,基于软土路基本身的特殊性,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以下将对当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软土路基强度较低
如果想建造出品质较高的公路,务必对路基的使用寿命和强度进行保证。否则将容易出现道路交通事故,从而给社会治安带来不良的影响。一般软土路基强度低,如果它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就会发生下沉、变形等的现象。就会难以市政道路工程相关质量验收标准。那么,在处理道路软基的过程里,有关软土的取样是技术人员必做的一件事情。并且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化验,从而使得软土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得到提高。这样,便能使得路堤荷载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
2.不均匀沉降
这种情况将导致路基失去稳定性。因而,软土质地段对道路工程的建设其实是非常不利的。不过为了使得道路工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总体需求得到满足,必需要选择软土质地段实行施工。毕竟软土有着较小的荷载系数,因而在处理地基的过程里,必需加一部分硬质土壤。否则对于路基的强度将很难得到控制。于是便形成了技术问题的客观性,技术人员在给软土路填土过程中应当重视填土的控制度,使得路基的剩余沉降和沉降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使得路基更具有稳定性。总的来说,处理市政道路软基时应采取恰当的方法使得软土路基更加牢固。这样一来,路基将很少再受到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应防护路堤边坡,避免因受雨水冲刷遭到破坏。处理道路软基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三、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根据当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掌握技术要点,明确该技术的应用特点,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以下将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1.软土路基施工加载技术分析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离不开其他技术体系的支出,加载技术是路基处理的重要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压制方式,不断对软土的土质进行改善,在其他重型压路机的帮助下,对软土进行反复压实,经过过滤和压实技术将泥土中的水分排除掉,利用软土制作出高级的土壤,便于和路面施工标准吻合。在加载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泥土的基本压实度,需要对软土进行及时的监测和监督,明确技术操作程序。降低地下水的深度是管理要点,要在施工区间利用钢板进行围护,降低地下水位,在不影响周围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施工。该技术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需要在符合路基标准的情况下,节省施工成本。
2.软土路基表层处理技术分析
在土质在比较软的特殊地区,需要采用表层处理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添加材料、敷设及排水系统,提升地表强度。在处理表层过程中,技术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土质进行监测,明确不同施工路段采用何种施工方式,包括:路面实况、土层厚度、土层压实度等。其次需要对土层的含水量、荷载量及强度系数进行监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定施工地段的基本情况,该技术处理方式对土层质量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提升软土的应用强度,保证路面的耐用性。
3. 软土路基置换处理技术分析
软土路基置换技术是处理软土路基比较明确的方式,需要优化选择,判断优质土的特征及实用条件,将其和软土进行置换,将其用来提升填土的利用强度和自身稳定性。首先需要采用挤压技术判断软土的特征,将其和其他土质分开。其次需要利用人工为挖掘的形式,将优质土埋入地下。人工挖掘形式对土层可以进行层层筛选,选择粗粒土,在置换过程中对土层质量和压实度要求比较高,需要将土层进行充分的压实才可以进行置换。置换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而增加施工成本。
4.软土路基挤密技术分析
复合地基是当前常见的地基类型,种类比较丰富,主要包括:碎石桩、旋喷桩等,需要根据不同地基的类型,采用挤密技术。挤密技术是当前软土路基处理中常见的方式,通过土桩挤压法对土层进行深度的处理,利用土层间的缝隙,将桩孔用灰土或者素土分层,其次进行密实夯填。由于土层趋于多样性,在挤密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添加砂、碎石、砾石等材料,不断扩大桩体的受力面积,保证道路路基处理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针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实践性入手,掌握问题所在,根据施工规定,明确技术的操作程序。 市政公路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保证道路施工稳定性。软土路基的处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运行情况,需要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结合工程体系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软土路基的处理需要以经济性、可靠性为目的,从本质上分析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保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工作人员需要总结技术操作经验,将软土路基技术更好的落实到实处,进而提升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晶磊.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丹东海工,2010,(01)
[2]魏晶.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roa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cale, construction ability also rapidly expanding and competition is getting worse. In urban road project, from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consider with minimal investment, get the best results. Especially in constructi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aving investment, achieve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is a serious need of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road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phas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road construction site technical management, road completion acceptance stage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such projects for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技术文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道路工程施工又快又好地实现施工目标和任务。
一、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要求、进度、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物资、技术、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道路施工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