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物档案范文

人物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物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物档案

第1篇:人物档案范文

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物档案(又称为个人档案、私人档案、名人档案等)的研究已绝不再是唯档案界独霸。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人物档案因其独具的双重性与多重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的关注。档案界关注的是对人物档案的搜集途径、范围、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的研究。计算机领域侧重的是对人物信息的语义分析、信息获取手段的技术考查。信息管理与服务领域多是强调对人物信息的有效整合,以实现对其潜在的商业价值的挖掘。就人物档案的研究与实践发展而言,欧美国家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已经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以及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人物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加以规定,而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对人物档案有所关注;进入数字化时代,Internet环境下的人物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已远远超过了高校人物档案建设的步伐。因此,对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下的人物信息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考察对于高校人物档案的建设必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数字网络化环境下的人物档案

从本质上讲,人物档案是通过对人物信息的采集、聚合、组织和保存而形成的信息集合,因其信息的特殊性而具有多重价值。人物档案有别于人事档案,传统的人事档案关注的是对“自然人”信息的管理,而不关注人正在做什么。而现代意义上的人物信息管理则是对个体个性化信息的动态管理,因而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物档案”的范畴,从而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与利用价值。新技术条件下,人们对人物信息的获取已经突破了对“人事档案部门”的依赖而变得更为便捷。网络搜索引擎和各种人物信息数据库的存在,使得人物信息的查找更为高效,而且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增强,人物信息将更“易得”。面对Internet世界中的各种人物信息数据库,高校人物档案信息的采集、组织、保存与利用模式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数字网络环境下组织管理人物信息的现状

通常情况下,大众在查找人物信息时,使用最多的是搜索引擎与社区空间,如百度、Google、新浪爱问、天涯问答、雅虎知识堂等等。但是以此获取的个人信息往往是极其分散的、局部的,不足以形成对个人全部信息的系统认识。以下将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信息网络数据库为例,对其服务功能、技术方法、组织架构、运行方式与核心理念进行归纳分析(1)Facebook(中文名称:脸谱网)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路服务网站,网站名字来自传统的纸质“花名册”,于2004年2月4日上线,总部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街,目前有350名雇员。Facebook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最初,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的学生。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注册扩展到波士顿地区的其他高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学校也被加入进来。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ac,.uk等都可以注册。之后,在Facebook中也可以建立起高中和公司的社会化网络。而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段,即可加入。用户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网络,比如中学的、公司的、或地区的。据2007年7月数据统计,Facebook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拥有最多的用户。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排名第7名。截至2010年4月,据ComScore的数据显示,Facebook覆盖了53%的美国人口。Facebook非常国际化,有70%的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并且它的网站提供超过70种不同的语言。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随着用户数量增加,网站目标已经指向互联网搜索领域。Facebook作为典型的SNS网站发展案例,基于以下两个条件:Web2.0时代所塑造的全新信息生态环境;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和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人们渴望认识客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2)Myspace(中文名称:聚友网)Myspace是以SNS为基础的娱乐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在线交友平台。MySpace的中国本地化网站,提供免费的微型博客、个人主页、个人空间、电子相册、博客空间、音乐和视频上传空间等服务。德沃尔夫(ChrisDewolfe)和安德森(TomAnderson)于2004年创立。2005年被新闻集团收购。由于管理等原因,势力已不抵Facebook。(3)人人通人人通是国内领先的人际资源在线管理专家,是今朝科技旗下开发的信息资源产品,所收录的人物信息均来自媒介公开信息,宗旨在于满足用户学习交流研究等目的,对所有收集的人物信息均有多层面、多维度的技术和检索加工。它智能聚合了政界、学界、商界、军界、文体界及其他综合等领域近20万人的重要人物的百科资料、新闻、最新动态、主页、博客、人际关联等多类信息,并将人物信息进行了100余种的标引分类,为用户提供了多维的、精准的、时时的高端人物信息服务。用户可以在人人通上搜索、查阅目标人物的完整简介,包括照片、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职业信息、人际关系、最新思想、最新活动等全面信息等;也可通过人脉计算和人群搜索发掘与自己相关的潜在人际资源;用户还可创建自己的人际资源管理账号,通过人人通发掘、监测、累计和管理自己的人际资源。(4)OneSource的企业高管数据库OneSource是一个资讯整合器,全球商业信息服务领域公认的领导者,成立于1987年,第一个在互联网提供首屈一指的商务智能服务(BusinessBrowser),所提供的企业高管数据库包含个人简历、薪金和所有相关新闻,并为企业自动列出竞争对手。(5)MicrosoftAcademicSearch微软学术搜索MAS作为学术搜索引擎相对于其他学术引擎(GoogleScholar,Arnetminer)更具有自身特色,搜索框输入时支持逻辑连接(与、或),这点已经能够满足一些特殊需求;每个author的Co-authorgraph也做得很有特色,而且能切换到co-author的graph,界面也很友好。(6)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机构知识库(IR)机构知识库(IR,InstitutionalRepository)是基于开放存取(OA,OpenAccess)的理念,学术研究机构依托互联网将本机构成员所产生的各种数字化内容进行收集、整理、组织、标识、索引,以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为原则,实现对数字学术资源的共享。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机构知识有: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和浙江大学机构知识库可以分成两类:前四个划为一类,汇集的是全面的个人信息,主要目标是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资源快捷、高效的建立、积累并管理好自己的人际资源;后两个划为一类,主要目标是实现对特定人群的学术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两类个人信息管理模式的对比指标如下:(表略)

第2篇:人物档案范文

    据了解,目前,有王某这样遭遇的外地大学毕业生大有人在,他们经常会为这种事情感到十分烦恼,到处咨询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为解决他们的困惑,在此将国家对档案的有关规定做一简要的阐述。

    劳动部、国家档案局在《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中规定: 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

    (二)对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企业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登记,并密封包装。

    (三)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四)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转出单位未收到回执应及时询问,以防丢失。

第3篇:人物档案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为人们提供人事档案查询,人事档案记录学习、生活、工作经历等重要数据,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实际情况,也关系到在社会中参与就业,是用人单位聘请人才非常关键的依据。由此可见,人才服务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非常必要。此外,人才服务中心连接了人才与用人单位,是两者之间非常重要的连接载体,因此必须要保证人事档案内容完整性与真实性。一方面能够为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能够使用人单位了解到更加详细的人才数据。现阶段,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在新形势环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以滨州市沾化区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为例,围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讨论。

一、新形势下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背景

人事档案在我国有相对久远的发展历史,在一直以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思维模式与管理体系。新形势下人才服务中心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大数据技术等多项因素影响下,逐渐体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为此,人才服务中心也必须要结合周围环境做出改变,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考虑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人才服务中心在实施该项工作时,务必要将重点放在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上,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在线共享,可以更加高效地查询所需要的数据,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便利。

二、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结合滨州市沾化区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现状,总结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人档分离、管理方法以及档案管理人员数量这四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缺乏正确认知。进入到大数据环境之后,人才服务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要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但个别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缺乏充分认识,认为人才服务中心只需要暂时保管人事档案即可,导致其他管理并没有得到深入展开。例如,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数较少,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对今后档案管理深入实施造成阻碍。

(二)依然面临人档分离问题。人才服务中心内部人事档案管理经常面临的问题,即为人档分离,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毕业大学生群体中。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其个人档案会寄存在人才服务中心,如果毕业生所参与的工作缺乏稳定性或者更换工作岗位频率较高,那么这一部分群体档案便会在人才服务中心滞留。面对长期无人过问的档案,人才服务中心在档案信息更新这一方面也会滞后,从而出现人档分离问题。

(三)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形势对人才服务中心管理提出新要求,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必然要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虽然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缺失。人才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但随着工作环境与社会形式的变化,人才服务中心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极大的转变,工作内容更加细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也逐渐增多,面临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等多方面要求。但是在人才配备方面依然不足,例如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以及人数较少,甚至存在一人兼任多岗的现象。

三、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

(一)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服务中心在新形势下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务必要对该项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人才服务中心的管理者,要分别从人员编制、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培训等多个方面给予重视,并且增加成本投入,能够在新形势环境下了解人事档案管理要求,明确个人承担的职责,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性。面对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融入,需要建立全新的人事档案观,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明确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创新档案管理方法与理念,真正体现出人事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人才服务中心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凸显人事档案利用价值,作为管理人员也要明确个人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档案对应的“人”。通过人事档案记录的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重要数据,可以帮助用人单位筛选需要的人才。

(二)拓宽人事档案管理的宣传范围。针对人档分离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档案的使用价值。人才服务中心可以到所在城市的社区、企业、高校中进行宣传,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通过人事档案使用价值的宣传,可以了解档案、明确档案流转过程、毕业后档案管理作用,从而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个人档案,这也为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人才服务中心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拓宽宣传途径,最大限度地杜绝人档分离和弃档等现象,尽可能地提高人才服务中心内部档案资源的使用价值。

(三)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全方位展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引用大数据技术。人才服务中心作为连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载体,在大数据时代深入推进档案管理转型非常必要,需要在软硬件设备升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更新等方面增加投入,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全方位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人才服务中心还应该保证储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避免重要档案信息流失,给广大服务对象带来损失。基于新形势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人才服务中心需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重点突出档案管理的开放性,这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以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为基础进行补充与调整。人才服务中心内部储存人事档案向全社会开放,所有人都能够了解档案内容,通过开放性档案管理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用人单位都能够享受到专业服务,满足档案使用需求。

(四)创建人事档案管理团队。人才服务中心要想保证人事档案管理质量与专业性,就必须要创建专业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在人才服务中心内部,根据档案管理要求明确相应数量的编制,聘请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分别从公开招考、人才引进这两个方面加大力度,双管齐下,引进大量有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切实提高管理团队专业水平。所有档案管理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要接受培训,如果人才服务中心条件允许,也可以为其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或者聘请档案管理行业领域的专家现场授课,帮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实践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专业服务。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人才服务中心中的人事档案要在各个时间段呈现出独特性,要由管理人员了解对应使用时间政策规范与变动,这就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视,从人事档案材料的采集、审核、使用等方面着手予以完善。除此之外,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开展跨专业学习,了解与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其他行业领域知识,通过管理团队内部交流丰富个人的管理经验,将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充分融合,在新形势下推动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发展。一方面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今后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特别是档案交接环节,交接双方除了要重视档案数量、内容等这些基础项目,还要了解档案材料有关政策变动,确保后续个性工作能够有序展开,以免因为档案管理人员变更信息或者信息断层,致使前期档案遗留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四、结语

第4篇:人物档案范文

关键词:美国档案志愿服务国家档案馆人本管理人性化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蕴含的“无私奉献、成就自我”的精神内涵也日益渗透到档案事业中。档案志愿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机构或个人利用档案专业知识,自愿从事与档案事业相关的公益性活动。

自1976年美国国家档案馆为建国两百年活动招募志愿讲解员服务开始,美国档案工作志愿服务至今已有40年历史。[1]美国档案志愿服务具有群众基础深厚、开展广泛、成果显著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档案机构施行的人本管理策略。美国联邦档案机构是由政府拨款设立的非营利性档案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国家档案馆及其地区分馆、总统图书馆等机构。[2]这些机构不遗余力地为档案志愿服务提供多项便利,吸引越来越多的公民投身档案志愿服务事业中。其对档案志愿服务所施行的管理策略,是一种以志愿者为中心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方式。[3]

一、美国档案志愿服务人本管理实践

(一)信息传播人性化

1.拓宽招募渠道。美国联邦档案机构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活动范围及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性,选取多种普通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积极拓宽招募渠道吸纳不同身份背景的志愿者,其招募信息的宣传形式十分多样。首先,美国联邦档案机构善于利用互联网渠道,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官方网站为例,其首页下方有两个链接与档案志愿服务有关,即Citi? zen Archivists(公民档案工作者)和 Volunteer at the Archives(档案志愿服务)。感兴趣的公众轻点鼠标即可链接到相关子页面,对档案志愿服务进行详尽了解。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官网首页上方的检索栏检索志愿服务页面,以获取美国国家档案馆不同层级档案馆的志愿者招募信息。[4]总之,该官网作为国家级别的网站,通过两项措施对本国档案志愿服务起到统筹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公众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提升其下属档案馆网页的浏览量,反映出美国联邦档案机构对档案志愿服务的重视。其次,美国国家档案馆积极拓宽多种渠道志愿者招募信息。以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为例,该馆拥有约300名联邦雇员,260名志愿者和30名实习生,志愿者数量十分可观,其所开展的项目――“为赏金土地档案提供索引”招募志愿者的渠道亦十分多样:一是通过官方网站,二是通过口头宣传,三是通过志愿者专业招募网站――Volunteer Match官网招募信息,四是通过当地图书馆,五是通过当地报纸宣传。[5]多媒介宣传方式的使用,为招募信息的覆盖面提供了保障。

2.加强招募宣传。在拓宽招募渠道的基础上,每个档案馆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特色化的“志愿者指南”。《指南》内容涵盖了志愿者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如:档案馆简介、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志愿者条件限制、志愿者权利义务等。有意成为志愿者的公民通过阅读《指南》就可以了解招募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此外,还设有专门的志愿者协调员提供咨询服务,其联系方式一般附在《指南》或招募信息末端,有疑问的公众可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咨询。美国波士顿档案馆为拉近与公众的距离,特意制作了招募海报,海报内容生动活泼,其中的山姆大叔指着读者说道,“I WANT YOU FOR NARA NOW”(NARA全称为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全句译为:为了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我立刻需要你)。广告形象生动、有趣,十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6]

(二)项目设置人性化

美国联邦档案机构考虑到志愿者生活、工作地点的差异性,在设置志愿服务地点时比较灵活,他们将志愿活动地点分为四类:华盛顿地区、华盛顿以外的地区、总统图书馆以及网络志愿服务(即“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总体上来说,可分为实地和网络两种形式。

1.实地志愿服务。有意参与实地档案志愿服务的美国公民,需要填写详尽的志愿服务报名表,以求与项目间的匹配更合理。以杰拉尔德・R・福特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报名表为例,除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外,还需填写工作经历、语言背景、特殊技能、意向服务时间等内容。[7]之后,档案馆工作人员再依据这些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意愿安排合适的志愿服务岗位,尽量满足志愿者的内心预期。

2.网络志愿服务。网络志愿服务指的是“Citizen Ar? chivists”(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其产生背景是NARA拥有130万条在线记录亟待处理,需要利用网络技术,鼓励更多的公众力量参与其中,这种志愿服务形式有时也被称为“微志愿”或“众包”。[8]美国国家档案馆官网上的“Citizen Archivists”可控板块发起于2011年,是一个可供公众广泛参与的门户网站。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适合于对档案志愿服务感兴趣,但又缺乏充足、稳定时间参与实地志愿服务的公民。笔者在浏览公民档案工作者网页展示栏时发现,其网页索引清楚,标识明确,公民可以通过选择活动类型或参与平台两种方式寻找感兴趣的服务项目。站内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有:为档案添加标签、转录历史文件、为档案视频添加字幕、上传历史照片、编辑维基百科词条等。[9]较之实地档案志愿服务而言,公民档案工作者在项目设置上专业性稍弱,公民参与前无需经过系统培训,结束后也无需进行工作交接,可操作性强。

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更侧重于将公民的意愿放在首位,公民只需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即可参与档案志愿服务,还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时长等,实现了档案志愿服务的高度自由化。

(三)激励措施人性化

施行激励是人本管理的重要举措,多维度的激励措施能使志愿者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升档案志愿服务团队的稳定性。具体的激励措施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1.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激励志愿者的重要形式。美国联邦档案机构注重通过精神层面给予志愿者愉悦感和成就感,使志愿者感到被尊重和需要,从而提升志愿者参与档案志愿服务的体验感。笔者注意到,美国联邦档案机构关于档案志愿服务的宣传语言极具亲和力,不生硬死板,最常用的便是“Thank you”(谢谢)。其志愿者招募的宣传标语多是开放式的询问句,如“你想要加入我们吗?”“您有二十分钟的空闲时间吗?”等等,在给予公民友好印象的同时,也体现出档案部门对志愿者的渴求。此外,美国联邦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人员每次看到志愿者时都会口头表示感谢,并认可志愿者为档案事业创造的价值,从而使志愿者由衷地感受到奉献的意义。

2.物质激励。美国联邦档案机构采取的物质激励形式主要是:购买馆内商品享受优惠、举行欢迎晚宴、开展社交活动等。如吉米卡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物质激励措施有:参加特定项目和展览、获得博物馆纪念品商店的购物折扣、获邀参加特别活动、志愿者及其直系亲属免费参观博物馆、免费停车等奖励。[10]

隶属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谢尔本博物馆档案部,则将激励措施规范化。该馆根据每个志愿者每年服务总时数,将奖励措施划分为三个层级:最低层级0-25个小时获得的权利为免费进入博物馆的临时身份证、社交活动邀请等奖励;服务时数处于25-100小时区间,除获得上个层级的所有奖励外,还可获得无限制进出博物馆的个人身份徽章、本馆免费个人会员、博物馆商店和咖啡吧10%的折扣、年度表彰晚宴邀请等;若服务时数超过100小时,除得到前两个层级的所有奖励外,还可得到家庭成员免费参观博物馆、四个免费的一天通行证、年度表彰晚宴上的特别致谢等奖励。可以看出,该馆的激励措施随着志愿服务时数的增加而愈加丰厚,从本人奖励到涵盖亲友的优惠措施,再到最后年度晚宴上的特别致谢,已经上升为精神层面的最高肯定。所给出的奖励条件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能够鼓动志愿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四)比赛组织人性化

美国档案志愿服务的人性化还表现在积极举办网络赛事,通过在“Citizen Archivists”模块下设“Enter a Contest”(参与比赛)子栏目,鼓励公民以创新和有趣的方式利用档案,无论公民的身份是否为档案志愿者均能参赛,并通过参与比赛无形中成为公民档案工作者的一份子,从而拓宽了公民档案工作者的外延。

截至目前,美国国家档案馆已经举办过“记录您的环境学生多媒体大赛”“我在国家档案馆的发现”“历史从这里开始”等多项网络比赛,由此激发了公民“档案就在身边”的意识。以“历史从这里开始”为例,该项目号召公民手持历史照片故地重游,在新环境中重新拍摄,通过对比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变迁。[11]美国国家档案馆开展的这些网络比赛形式灵活,活动参与率高,内容贴近现实,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而且吸引了更多公民成为档案志愿者团队的一份子。另外,档案馆还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精美的照片集和视频,通过Flicker、YouTube等网络平台传播,不仅成为鲜活的档案志愿者招募广告,更是宣传档案馆形象的好方法。

二、推进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积极转变观念

我国档案工作管理体制长久以来呈封闭状态,使得档案馆工作人员对档案志愿服务感到十分陌生,其观念的落后是限制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档案馆工作人员容易对档案志愿服务产生不良心态,如事务繁多无暇引进、惧怕泄密不敢引进、管理困难拒绝引进等。

我国档案馆工作人员要努力摆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深刻认识档案志愿服务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及时对志愿者的付出予以肯定。只有营造轻松和谐的志愿服务氛围,才能展示出档案馆的友好姿态,从而吸引更多志愿者走进档案馆、留在档案馆,实现“快乐志愿”。

(二)拓宽招募渠道

我国档案志愿者招募长期存在宣传不到位的现象,也是制约我国档案志愿者团队组建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供求双方之间的矛盾,即档案馆招募不到理想的志愿者,而有意向的公众不了解成为志愿者的途径,双方需求无法对接,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我国档案部门应把握档案志愿者招募工作的主动性,从多渠道拓宽志愿者招募途径,如口头宣传、定点宣传、媒体宣传等。在分析目标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和阅读习惯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渠道志愿者招募信息,同时要摒弃生硬、官方的语言习惯,还可制作通俗易懂的《指南》《手册》等作为宣传资料,以利于推动志愿者团队的组建。

(三)重视激励措施

激励措施的施行是保障档案志愿者队伍稳定的重要举措。不同的档案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出发点不同,从而会衍生出不同层面的需求,如社交需求、技能提升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等。这就使得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志愿者进馆服务前,要尽可能地了解志愿者的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这是档案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本馆的档案志愿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等级化的激励制度:如对服务时数少的志愿者采取基本的激励手段,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在基本激励手段之外可增加颁发优秀志愿者奖状、提供参与专题培训的机会、获赠纪念品等激励形式,实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全方位激励。

(四)尝试开展网络档案志愿服务

与国外档案志愿服务高度网络化相比,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网络化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其发展空间很大。档案志愿服务引入网络形式,将赋予志愿者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弥补部分志愿者无法提供固定时间来馆服务的不足,这是档案馆开展志愿服务人性化的体现。

现阶段,我国档案资源网络化和网络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够成熟,很难实现像美国档案志愿服务那样高程度的网络化。因此,笔者建议可先从基础性的网络工作推进,如协助建设网站、管理网络公众平台、文字编辑校对等可操作性较高的项目,进而逐步推进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网络化进程。

三、结语

美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管理者重视对志愿者的考量,以人性化为出发点,通过给予志愿者充分的尊重,提供给志愿者多种成长与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档案馆与志愿者共同发展的双赢战略。我国档案志愿服务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为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提供便利,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投身到档案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冯怡,陈丽.美国国家档案馆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借鉴与启示[J].兰台世界,2015(14):1.

[2]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63.

[3]王艳红.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192.

[4]National Archives.[EB/OL].[2016- 8- 7].http:// archives.gov/.

[5] Judy Luis-Watson, Rebecca Martin,Lee Ann Potter. Volun? teer Programs in Archives. [EB/OL].[2016- 8-7].http://files.archivists. org/pubs/free/Resources_for_Volunteers-Final-V3.pdf.

[6]NATIONAL ARCHIVES AT BOSTON.volun? teer- brochure.[EB/OL].[2016- 8- 9].https://ar? chives.gov/boston/volunteers/volunteer-brochure.pdf.

[7]Ford Museum.VOLUNTEER SERVICE APPLI? CATION FORM.[EB/OL].[2016- 8- 15].https:// fordlibrarymuseum.gov/museum/fordvolunteerform.pdf.

[8]Meredith Stewart.May 18th Citizen Archivist Program.[EB/OL].[2016- 9- 17].https://narations.blogs.archives.gov/ 2011/05/11/may-18th-citizen-archivist-program/.

[9]National Archives.Citizen Archiviset Dashboard.[EB/OL].[2016-9-20].https://archives.gov/citizenarchivist/.

第5篇:人物档案范文

(一)提高财政工作效率

在当今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传统的简明化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已不适用于渐趋复杂和系统化的财务信息机制,对于资金的使用和账目明细也逐渐显现出多维化和多方面的特点,因此,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换言之,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过程中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一些细节化和子系统化的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重视和重新编制,为单位整体发展提供了参考数据和资料,为财政工作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效率保证。

(二)防止乱象丛生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大部分的财政拨款都是为了履行公共职能或是国家职能,因而需要在资金进出流程上严格把关。然而,从长期以来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来看,始终存在着资金挪用和浪费等现象,这是缺乏科学管理的结果。因此,有了体系化规范化的财务档案管理则能够防止资金挪用等乱象的出现,防止相关人员偏离正轨,保证国家财政资源不受浪费。

二、现今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现代化的许多工作都强调人和理念的结合,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但是,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法律意识薄弱,对于现行的相关档案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在管理工作的细则规定上也存在着法律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两部分的结合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作假和失真的现象。

(二)档案归档工作不规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注重流程和规范的工作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系统化的过程,它对于工作规范和流程严谨化的要求是极高的,因而在财务档案归档过程中,及时的记录和规范化的档案编号编辑是尤为重要的,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前提。有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仅凭账目数据和凭证就对合同等重要文件进行评估,忽视了检验报告等重要核验凭证,没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结合实际情况,编辑随意化,只是混乱丛生。这种混乱情况不仅使得财务档案管理失去了原有的规范性,还使得资料失去了参考价值,大大削弱了资料的本能作用。

另一方面,档案归档的不规范还与相关的硬件设施有关,一些单位未能及时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储存室,只是档案归档工作与会计审计工作混淆,不仅加大了工作量,还导致原有的财务档案因为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损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代化科技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工作范畴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少不了信息技术的配合。财务档案管理失数据和分析的工作综合,因而计算机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分析和计算统计的工具,大大减少工作压力,通过高技术的数字化扫描和全方位的信息化分析为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资料。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而从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信息化程度来看,尚不够客观,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然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不断完善和提升。

三、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下手,首先是从意识方面进行端正,既要树立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意识,又要形成档案管理的合法化和职业道德意识,从而通过意识层面的影响来端正工作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加深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要求工作人员从法律层面严格要求自己,将规范和端正意识融合进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事业单位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流程培训,培养一批高精尖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对于单位的整体发展有利无害。

(二)树立档案管理和规范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因而要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务必要使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层人员树立起端正的档案管理和规范意识,正确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镇定自若,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如前文所言,财务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加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采取计算机的模式管理,如此更显有效性和效率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对档案管理的管理上升到有法可依的层次,进一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6篇:人物档案范文

1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档案交接不及时、不严谨,档案交接手续不规范、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离职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或者,出现“只交接一把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1.2 档案监交工作不认真、不严格。部分企业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做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事情,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使得企业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其实,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2 确保企业档案规范交接的措施和对策

2.1 建章立制,确保档案交接权责明晰、及时开展。企业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管理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管理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企业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工作。

2.2 严格监交,确保档案交接精细规范、程序完备。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见证和监督作用,因此,无论是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还是一般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档案保管接待人员的交接,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管理人员交接,可由档案机构负责人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账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3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第7篇:人物档案范文

本文把人事档案工作放在改善发展环境的大背景下来探讨,突出说明了服务在人事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服务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存在的问题,认为存在“三个差距”; 以及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强化服务的问题: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体制机制,炼好服务本领。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personnel archives work is the service. This is the nee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the need for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ersonnel archives work o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 in personnel archives work, that service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personnel archives work;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the three gap"; and strengthen the service in one thing: to improve service in Archives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mechanism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builds up the service ability.

Key words: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service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档案管理是人事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更具有很强的服务性。每一个人事档案工作者,都应该站在改善服务环境的高度,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增强服务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事档案工作有诸多属性,最基本的属性还是服务。以往我们谈人事档案工作,从专业角度谈得多,强调的是“管理”,就是怎么收集、怎么整理、怎么保管、怎么统计等等,就专业谈专业,常常把它的服务属性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属性更加突出。

1、劳动力市场化需要突出服务性。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重要对象就是各级各类人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人才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人才大多数要通过人才市场,寻找就业单位;同时,用人单位又通过人才市场寻觅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类人才的档案通常要保留在人才市场。

人事档案是与当事人的工资、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作为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如果服务跟不上,就可能影响到当事人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服务,就是对当事人负责,就是“以人为本”。

2、改善发展环境需要突出服务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的流动同样如此。尤其是那些高端人才,以及大量的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劳动者,他们不仅追求较高的工资待遇,较好的社会保障,较好的居住条件,还追求较好的工作环境、服务环境乃至社会环境。这些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提供完善、优质的公共服务。

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一个基本的服务环境,如果单纯停留在管理而不是服务跟不上,就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开发区来说,它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超前性的特点,不仅在产业发展上领先一步,而且常常是人才的高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头兵的作用。这一特殊的环境,决定了开发区人事档案做好服务的极端重要性,因为这里是外来人才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可以说,人事档案服务工作,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服务环境优劣的直接体现。

3、企业的发展需要突出服务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的众多企业中,大型企业因其基础好,装备先进,人才充足,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较有保证。反观中小企业,虽然总量上占据了绝大多数,但是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缺乏,不仅造成管理落后、产品质量差、原材料等资源浪费,甚至有的铤而走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很好发挥自身这种人才资源优势,把人事档案工作与企业人才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企业的各种人才需求,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站在服务的角度看,人事档案工作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之一,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才本身切身利益的需要以及企业的需要来看,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性十分频繁,这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现在许多地方招商引资,上大项目,上高端产业。这些建设,一般来说都伴随着大量的人才引进。还有社会建设、国家机关招录工作人员等,都涉及到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运转效率低,一个人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光办人事手续就要好长时间,甚至是几年的时间。人事档案工作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但是这并不影响提高认识档案工作效率。在讲究政策性的同时,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是人事档案工作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与人才切身利益的差距。人才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一方面要吸引人才,让更多的高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是留住人才,让人才能够在安心、舒适的环境下愉快工作。问题是,许多地方十分重视吸引人才,下尽了工作,做足了功课,但是却忽略了人才的使用,在留住人才上缺乏诚意,缺乏招数,致使引进来的人才不安心,留不住,这样的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

第8篇:人物档案范文

一、充分认识档案馆的独特优势,增强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感

档案馆服务未成年人教育,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方面,由于原始真实性是档案信息的特性和价值所在。档案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可以利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来见证历史,说明现实。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飞速增长,信息的可信度难以把握,人们对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容易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的这种原始真实性就更显宝贵。档案馆利用史实材料开展宣传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方式相比,更加真实可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在我国未成年人教育体系中,宏大的教育主题比如国家、人类、世界等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地域性的主题,如乡村、城市的内容比较缺乏。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区域档案资料的基地,是区域历史的载体。因此,档案馆在开展地方文化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档案馆通过对馆藏档案资料的有效开发,增进未成年人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使他们自觉地把爱家乡与爱祖国结合起来,焕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档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档案馆的独特优势,增强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感。未成年人教育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兴衰,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档案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未成年人教育责无旁贷。《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对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也有规定“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同时,将未成年人作为宣传组织重点”。因此,档案馆要把未成年人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特色,面向他们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三贴近的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运用档案馆中蕴涵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大文章。

二、丰富馆藏。夯实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物质基础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档案馆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档案馆要适应服务社会、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要求,必须尽快改变过去馆藏门类单一,馆藏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山东省档案局自2004年开始在全省发起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临沂市按照省局的部署,多措并举,在资源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在依法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强化了特色档案的征集。一是广泛征集该市革命历史档案。先后征集了“红色之旅”雕塑作品,临沂籍的老党员、老档案资料,孟良崮战役、沂蒙六姐妹档案资料,山东省政府和115师在莒南期间的档案资料等等,这些档案资料,丰富了我市馆藏红色文化资源,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二是广泛征集地方重大活动和特色档案。重点征集了重大活动档案,如临沂书圣文化节、中国临沂(首尔)文化周、“蒙山杯”全国摄影大奖赛、颜真卿全国书法大赛、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先进城市等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生动地记载了我市城市建设历程;征集了反映地方特色的名人、名牌、名胜档案,征集了全国、全省劳模档案。如市馆的民间艺人艺术作品档案、苍山的蔬菜档案、临沭的常林钻石档案、郯城的银杏档案、费县的奇石档案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名人劳模档案则集中体现了名人劳模明礼诚信、勤俭自强、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未成年人树立学习的榜样、确立远大志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三、开拓创新,丰富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方式方法

档案馆要使服务真正走进未成年人的心灵,就必须改变过去“你来我查”的被动服务模式,开拓创新,扬长避短,走出自己教育方式的特色。总结各地的做法,档案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一是举办档案展览。展览具有直接、生动、震撼力强等特点.是档案工作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该市多数档案馆都举办有档案珍品展或地方特色档案展、发展成就展等永久展览,市馆更是连续推出了“爱我沂蒙”大型展览、“红色之旅”雕塑展、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等.全部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参观,已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固定场所和重要阵地。二是编辑出版档案通俗读物。针对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编写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并易于消化吸收的档案通俗读物。近年来,市档案馆本着立足馆藏、突出特色的精神,根据社会需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先后编辑出版了《临沂历史上的今天》、《沂蒙老革命的故事》、《临沂大市场指南》、《临沂吃住行》、《临沂办事指南》等编研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该市的发展历史、城市面貌。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了解临沂的第一手资料,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精力充沛,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组织城市历史资料考察、民间艺术品收藏、地方名人采访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互动机制,提高未成年人的参与兴致。与学校联手,创造条件,抓住时机,利用各个节日及入学、入队、入团、班会、团会、庆典纪念、假日参观、夏令营、红色游等机会开展集中教育。四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开展教育。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档案信息网站,向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介绍馆藏内容、定期公布档案,刊登档案史料文章、举办网上展览等,不断增进档案馆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档案服务的社会影响。今年,市档案馆与《沂蒙晚报》共同开展了“老档案背后的故事――老党员、老系列采访报道”、“城市记忆工程系列报道”和“临沂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故地重游连续报道”,并依托档案信息网站,把馆藏档案珍品搬到网上,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精心组织,在网上推出富有教育意义的馆藏珍品展、名人档案资料展、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图片展等档案专题展览,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文化。

四、协调配合,壮大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力量

档案馆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不能孤立地靠单干,而是要加强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使之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笔者认为,档案馆应注重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协调配合。一是加强档案馆室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档案馆接收的档案一般是10年前的档案.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加强馆室之间资源的整合,可增强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满足未成年人对档案信息现实性的要求。二是加强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协调配合。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按区域设置的,这就使同一专题的档案信息可能会存在于不同地区的档案馆内。加强上下级档案馆之间、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之间的联合,实现馆际间档案信息的互相利用.互相补充,才能满足未成年人对档案信息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三是加强档案馆与博物馆、文化馆及图书情报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近年来.档案馆虽在不断地努力丰富馆藏,但仅凭一家之能,毕竟力量是有限的。博物馆、文化馆及图书情报部门。他们各自的信息资源既各具特色,又有所不同,档案馆加强与他们的协调配合,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加强与团委、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组织、宣传优势,扩大档案服务活动的影响,使档案服务更有组织、更有计划、更广范围、更加深入。

第9篇:人物档案范文

(一)高校档案真切的还原了学生在校时期的成长历程及行为表现

高校档案管理的确立不仅包括了入学之初的学籍信息、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德育素质的积累及其文化科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记载了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智与思想逐渐完善的整个历程。这是一份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成长记实录,是一份宝贵的信息档案。通过对其进行完整的数据及文件记录,企业用人单位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其思想的全面性,并依此为依据,考察其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需求。

(二)高校档案管理有着其本身存在的权威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高校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及其实行的档案转接制度,大大减少了档案信息被篡改的可能。即使需要档案资料信息的修改或者将其开封也需要相关部门出具各种证明来证明其合理性,而这些都会有相应的较为详细的记录。因此,高校档案有着其特有的权威性与不可质疑性,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同时也被用人单位视为学生在学校表现的唯一可靠凭证。

(三)高校档案管理的存在为企业招聘与学生的择业提供了双向的机会

我国教育模式与就业机制的转变使得原有的就业体系逐渐被新时期供求关系失衡下的双向选择取代。一方面,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得到学生的唯一也是第一手资料就是高校毕业档案,如果档案记载中学生表现良好,符合岗位需求,那么面试机会随之而来,反之,一旦文件档案记载内容与用人单位需求有着一定的冲突,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工作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作为用人方与应聘者之间的单一媒介,高校档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决定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在企业人才队伍组建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学生档案保存与调动缺乏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

一方面,为了提高高校就业率,一些学校针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了档案“修正”,更改原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同时也将许多与学生就业有关的证书等放入档案内,导致档案在高校保存期间已经缺乏了原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存档内容大都涉及其入学的材料、在学期间所得奖励,有无记过处分、党员身份证明等,这些资料的添加有着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但从这种角度来看往往不能很好的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对学生长大那一时刻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封档保存,而完全忽视了在其成长过程中心路历程的艰辛,从而导致高校档案在学生就业中产生了相对较差的可参照性。

(二)高校档案在转接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

高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繁重的档案转接问题。第一,毕业生在找到工作后就需要将档案转到企业内部,然而由于缺乏相对明确的档案意识,档案转接时没有准确的企业地址或者档案已经转到企业但找不到相关部门接收。第二,毕业生频繁的更换工作,档案投递地址一栏如果随意变动必然导致档案的丢失。第三,一些外地学生在校期间已将户口转至学校所在地,然而毕业后却将档案转回原籍,户口与档案所在地出现了分歧,如果不及时做好处理,很可能使其档案逐渐发展成为不明档案,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转接增添了不必要的混乱因素。

三、企业人才队伍组建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创建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

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档案管理明确制度,将档案记录的范围扩展到学生在校成长经历等范围,以便用人单位进行参考。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学校修改后的“伪档案”,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到实时的监督,使其透明化,尽量保证档案在校管理期间的科学准确性。

(二)加大对社会档案转接部门的资金及政府支持

高校学生毕业期间是档案转接的高峰期,也是以档案为媒介建立校企联合制度的关键时期。因此,政府要在此时给予相关档案转接部门适当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以确保档案转接的准时与顺畅。此外,相关档案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针对转接出去的档案进行有效的核对。一旦发生档案地址骤然改变或者其他纰漏就可以做到及时的更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毕业生的利益,同时也确保了企业人才队伍组建中人才选拔的可靠实施。

(三)在原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档案关系的定向信息反馈

第一,企业对招聘人员进行职位表现的直接反馈,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应将其填充到档案中,以便于以后用人单位的查阅。第二,高校也可以针对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第三,各大高校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已得到的反馈信息,总结其自身的缺点,重新确立就业目标。从某种角度爱看,这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为企业人才的选拔做出的成功战略变革。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