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配料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配料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配料实训总结

第1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日用化工;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规划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使“典型工作任务式的项目教学模式”向“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是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实训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实训的任务目标是培养具备工作岗位的功能性能力,在复杂职业行动领域中的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现在的实训室功能性只能是满足于对单一任务的技能训练,是完成简单任务的实践场所,设施环境布置与设备条件只能满足于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难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复杂工作任务的开展,不能实现以培养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实训目标。因此,建设具有贴近企业生产一线,能充分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培养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符合学习领域工学结合一体化为目标的一体化实训室是势在必行。

一、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规划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基本建设原则是以培训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满足企业生产岗位任务的需要,掌握日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基本的生产设备及检验仪器,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具有团队合作与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建设真实的生产场所,能模拟生产一线的实训设施与设备,执行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进行典型任务的培训过程,让学生在接近企业生产环境下学习,从而使学生更了解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提高技能水平,丰富生产经验,达到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期间能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的能力。

2. 高效的功能性原则。

生产过程是复杂的任务实施过程,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基本满足于日用化工两大类产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的产品生产任务实施过程与相关典型检验项目的培训。实训生产设备应具备多功能性,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线和包装线变换配套;实训设施应具备“学习” “资料查阅” “生产” “检验”等功能,学生在高效的功能性实训条件下完成“教、学、做”一体的学习任务。

3. 高性价比原则。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效用性与成本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要达到建设规划的高性价比目标,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性和备用性是规划中的关键。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性必须以专业课程开设的实训项目进行考虑,应做到“一机多用”原则,避免重复建设,耗用建设资金。设施的备用性必须考虑实训过程中生产线的变换所需的电、水、排、气等配套工程。另外还需考虑根据课程实训需要,加装设备的场所空间的预留,避免拆装费用的增加。

二、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环境布置

日用化工品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能满足“双师型”职业教育导师在实训室尽量同步进行理论与实操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规划原则,并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训教学过程按生产任务布置及说明、任务准备、资料检索、任务实施、任务实施后讨论及分析、任务评价及总结进行实施。因此,根据高效多功能性原则,降低场所设置的功能重复性,提高场所的利用率,日用化工品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应建设专业教室和实训车间两大教学场所。

1. 专业教室的建设。

专业教室不同于普通教室,普通教室只能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环境,而且学习组织形式是个体;专业教室是根据学习领域项目教学的要求,以理论知识为指引,结合课堂的演示实验或探讨性实验,学习组织形式是以4~6位同学为小组集中在同一工作台进行“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环境的设置。

因此,按项目教学的要求,专业教室的教学环境设置应具备开展工作任务的小组学习与交流、课堂实验探讨、资料查阅等功能。根据以上环境设置的功能,专业教室主要分为两大区域――学习研讨区和资料查阅区。

(1)学习研讨区。

学习研讨区既能满足于一般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于领取生产任务或完成生产任务后,学习小组通过集体交流与讨论,了解任务的目标、内容、工作过程;共同制定任务工作的分工与职责、工作计划与方案;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设计任务汇报书,评价组员的工作等需要。另外也要满足在学习任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课堂实验演示或观看操作视频,学生能进行同步实验操作,并认识、分析实验仪器的结构与操作的教学需要。

根据教学的需要,学习研讨区设施的建设,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岛式实验工作台。岛式实验工作台只具备实验仪器的演示操作与实物了解功能,因此只安装电源,不安装水源及排放设施。各实验工作台的室内布置,最佳方式是以月牙形布置,这样有利于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或视频,同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

(2)资料查阅区。

资料查阅区的工具书及专业资料应比学校的图书馆资料更具专业性。建设上,基本设施是能登录互联网的电脑;书籍资料库的建设是本区域建设的重点,书籍资料应包括:常用的工具书、专业书籍、设备或仪器使用说明书、设备或仪器结构图、各种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参考方案等资料。完善资料库的建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利用电脑、书籍资料库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加深理解生产工艺及设备和仪器的操作过程,从而快速地共同制定生产方案。另外,通过资料的查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2. 实训车间的建设。

实训车间是贴近日用化工生产线的实训场所,可培训化妆品配制工、分析工、化工工艺试验工等工种,培养学生具有生产一线仓库管理员、投料员、配料员、工艺员、班组核算员、质量检验员等生产岗位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初步了解以上各岗位的职能及要求,能熟练操作各种生产设备及仪器,理解团队精神与协。

由于贴近生产情境,实训车间划分为原料及成品储存区、配料及生产区、检验区等功能区域,并按区域的功能、培训目标进行相关建设。

(1)原料及成品储存区。

库存管理培训的目标是培训学生根据理论学习中所了解到的化学品性质与特点、包装物的特点、物理状态,把化学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类库存。日用化工原料及成品的物理状态主要是固体和液体,包装分为袋装和桶装两类。考虑到化学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储存架应选用不锈钢材料,层数以3~4层为合适。称量工具一般选用电子磅和机械磅秤,并配备人力拉车方便运输物料。地面要有排污渠,方便清洁卫生。

(2)配料及生产区。

生产线以化妆品膏霜类、液洗类、粉类等典型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线进行布置。设备的配置应尽量做到多功能化,既可节省配置资金,减少教学成本;又可实现资源共享,多课业利用。根据以上典型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线,配料及生产区主要以真空乳化机、夹套加热釜、V型混合机、移动式灌装生产线等设备,配套水、电、排设施,可基本满足生产任务开展的需要。

(3)检验区。

主要以化学分析实验室的设施进行配置,既能满足进行化学性质分析检验,也能进行物理性能检验的需要。

实训车间的各功能区域需进行墙体分隔,在生产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让学生在生产前观看相关生产视频,从而更直观、具体地了解生产操作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实训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训室的建设除硬件建设外,生产管理制度的软件建设也很重要。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企业执行的“6S”管理制度――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为依据。各设备及仪器应张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仪器使用规程。操作场地面指示标志、管道指示标志、水电排指示标志的制度,力求做到实践性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操作情境贴近,让学生掌握真正的职业技能,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日用化工生产与检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是精细化工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发展的需要。由于贴近生产环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任务实训过程,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关键能力、理解相关抽象的生产管理制度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体化实训室结合了理论教学、资料查阅、操作技能的综合教学任务,节省了学生来回于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的时间,更连贯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酒店 营养与配餐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10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于酒店餐饮的营养问题。与此同时即将颁布的《国民营养条例》中也规定酒店餐饮等必须配备专业的营养保健师。可见,酒店营养配餐势在必行。

酒店营养配餐是指将现今的营养理论与烹调技巧相结合,针对前来酒店就餐的不同人群,设计、制作和推销营养菜点的过程,使人们获得较全面的营养素,达到膳食营养平衡。[1]在酒店实行营养配餐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的美食,还能够增加人们的饮食营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此,我校敢于创新,紧抓时代需求将《营养与配餐》课程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中,但由于本课程是新设课程,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诸如,缺乏合适的实训条件,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学生基础薄弱等客观难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目前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优化。

一、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合理安排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目前各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都在摸索与实验之中,很难有全国通用的一体化教材。[2]我们可以吸纳行业、企业、协会或其他高校的相关人才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并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发酒店营养与配餐课程的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编写,在内容上将酒店餐饮服务员、营养配餐师、厨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

二、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两个途径:一是“送出去”,二是“请进来”。“送出去”是学校有计划选送有教学经验而又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酒店餐饮部锻炼,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请进来”就是把行业、企业等专家请到我们的课堂来,每个班级的教学聘请酒店的营养配餐员1人,资深厨师1人给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同时积极鼓励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交流与学习,采取定期小组讨论学习,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实现文武将相的取长补短。

三、加大校内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学院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拨专项资金建设酒店营养与配餐实训室,包括原料样品储存间、中西餐厨房、中西餐厅等。营养与配餐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加大校内实训设施设备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酒店之间的交流合作,采用在校“内”办酒店、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将岗位实战训练前移到校内教育阶段,通过学校和酒店的合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四、调整教学内容,实现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要求

因为营养素是营养学的基础,营养学相关课程一般是先讲营养素,然后再分别讲解各种食材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但是考虑到营养素与食品化学、生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营养素这一概念比较抽象,课程变得略显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达不到教学目的。[3]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度到营养素等知识,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

五、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通过板书、挂图、实物、计算机软件等进行理论教学。同时根据授课内容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阐述重点概念等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而在学完本节内容后结合网络等流行的饮食观念设计开放式、有创意的作业,锻炼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实景地进行情境教学,在现场录像展现配餐全过程。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情景呈现、动画演示、实物展示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营养餐的制作实验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配料和确定烹饪方法及工艺参数,食谱制成后,教师和同学们相互品尝、打分,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然后再进行二次制作。

酒店营养与配餐类课程是新设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很不成熟,课程的教学优化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以上仅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探讨,非常希望和同仁们进行交流,促进该门课程的发展和建设,完善我们的专业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营养工作者,提高酒店的综合服务质量,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卢亚萍.职业院校开设《营养配餐与设计 课程可行性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 (3)

第3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产学基地双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教(2011)11号文件又明确规定“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环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的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高职的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并为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2007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被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立项建设单位,由于黄冈市是农业大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有两个涉农专业为骨干示范院校的建设专业,为坚持“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学校自组建以来,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服务区域设专业、依托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思路。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取得实效,为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学院提出的“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生物化工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广泛开展行业调研的基础上,2011年与黄冈生物研究所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合成立了黄冈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这种“产学基地”的成立,一为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二为学校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该基地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食用菌菌种制作间、食用菌配料间、产品冷藏室、食用菌出菇棚等多项硬设施,基地占地200多亩,长年开展菌种生产与食用菌产品生产,开展了产品保鲜、产品销售等业务,一年来产量突破100吨,产值突破3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教学效益、经济效益。“校中厂”式实训基地有力促进了骨干示范院校的建设,改造了教学条件,打造了专业特色,树立了教学品牌,提升了办学实力。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的建立,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将对学校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总结如下:

一、提供了校企合作平台

以往学校大都只单纯从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企业也只是单纯从事产品的生产与技术推广,加强“校中厂”的建设,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校内建立黄冈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基地从事食用菌生产与技术推广,需要有成熟的技术与优秀的后备人才,还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育企业文化,而这一切都是学校缺少的并无法做到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与企业的沟通,有利于学校办学能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生产需求,并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修订,同时引入行业、企业人才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课程标准的执订工作,这就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紧密合作的关系,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

二、促进了双师团队建设

在校内建立黄冈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专业教师零距离与企业接触,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企业生产的情况、需要的技术、生产中会出现的问题、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及学生需要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平常在学校中无法知道的,如校内有“校中厂”,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外,教师在通过与企业生产多次接触,丰富了教师教学经历,提供了教师教学素材,更能使教师明白教学中重点与难点,使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在基地的实践活动提升了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另外通过聘用基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为相应用专业的理事会成员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由于他们长期从事生产一线工作,专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教学提供鲜活的第一手教学资料,学生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观摩、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专业能力,能为专业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进校参与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师结构,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团队。

三、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在“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依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生产要求,实施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参照菌类园艺工职业标准、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修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食用菌栽培》核心课程;在完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全面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虚拟情境等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实操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形态,促进了学生能力递进、素质提升,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于在教学管理中认真抓好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了顶岗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几年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双证书”获取率98%以上,就业率98%以上,企业满意度90%以上,这些结果都与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密切联系,在校内建立黄冈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提高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并形成我院最大的亮点。我院启动了“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社会服务内容有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等。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化建设服务。在实践中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科普知识展示交流、专题讲座和项目推荐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和普及食用菌科技知识,使科技下乡、科普推广工作常态化。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对外服务项目中开设了服务网站、开展了菌种对外销售与技术的跟踪服务;开展了技术培训与菌类园艺工的职业技术鉴定;从事了产品生产与产品加工,扶持了麻城市扶子河镇天麻种植基地的建设。一年多来,校内黄冈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社会服务成果累累,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获省食用菌协会表彰一项,多次获市科协、扶贫办送科技下乡的先进表彰,提升了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5]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6).

第4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法

0引言

《电气控制与PLC》是自动化、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包含“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两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理论教学,理论学时占主导地位,实验往往只有8个学时,造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空中楼阁现象,造成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对《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1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是电机电气控制和PLC应用技术两门课程的整合,知识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很广,专业性很强,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地方本科大学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主要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1,2],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电气控制与PLC》也要适应应用型转型的改变,制定新的教学目标。《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应以培养知识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综合性教学目标,就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2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对课程理念进行改革,针对应用性培养需求,重组教学内容[3]。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在以项目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主要有两大模块,一是继电器控制系统,一是可编程控制系统。继电器控制系统模块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的低压电器和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主要设计以下几个项目模块:电机点动、电机长动、电机正反转、电机顺序控制、电机降压启动线路、电机制动控制线路、电机调速线路、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可编程控制系统主要设计以下几个项目模块:PLC认知、电机基本控制线路PLC实现、抢答器、交通灯、水塔水位控制、多种液体混合控制、彩灯控制、自动配料、物料分拣、化学反应装置、工业机械手控制、步进电机调速控制、PID指令应用、PLC系统综合应用。每一项教学任务在教师讲解所需知识点后,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路设计、连接、程序编制、调试等实际操作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问题时老师予以现场指导。这些内容的安排不仅教授了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项目法教学内容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且大大了提高他们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

3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偏重理论课堂教学,由于这门课程内容多而且专业难度大,仅仅在课堂理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往往觉得该课程晦涩难懂,很难学好,所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非常有必要[4]。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应用型需求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室设在实训室,教师在讲完项目要求和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实训室的实训设备进行实践练习,一方面这些设备和实物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原先在教室理论教学觉得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就可以较形象化的被接受了,并且通过“做”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提高《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还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唯教室、唯讲台、唯老师传授的教学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立足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可以借助泛雅网络平台和其它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5]。借助于课堂外的互联网资源比如中国PLC网、工控网等,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网站、技术论坛等进一步扩充视野,及时掌握PLC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可以在教师上课之前就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安排时间学习相关内容,学习基础好的可以少用一些时间,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多花时间来学习相关内容,也可以在课下组成团队一起来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效率。针对这种网络教学辅助手段,那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革,不能老师是主角再满堂灌,而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根据下达的自主学习单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抽查自学情况,选择某个同学或某组同学来给同学讲解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再补充总结巩固相关知识点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能促进同学课下自主学习和课堂认真听奖和讨论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单一传授教室鸦雀无声无人响应的尴尬局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教学由于难度大,要重视教学设计,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使之相互辅助、相互促进。教学手段上除了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分时教学外,还要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板书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手段。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和比较先进的混合式教学法以外,还采用了启发式探究法、演示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对于抽象的知识借助演示法进行实物演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问题探究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循序渐进的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索过程。探究式教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项目驱动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把课程相关知识点按照项目的不同分割融入到各个教学情境中,在解决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就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项目驱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更深刻。

5考核方法改革

《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教学传统的考核方法是期末占90%,平时占10%,往往学生只需要期末突击一下就能通过考试,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改革了教学模式等方面后,考核方法也应该随之改革,要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实验及实践操作加大成绩比例,从考核方法上来督促学生重视实践环节,提高课程应用能力。

第5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堆石坝 混凝土 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采用8m3混凝土罐车运至坝顶平台,然后通过溜槽进入仓面;16m及8m无轨滑模采用10t慢速卷扬机牵引提升,人工进行二次收面抹平,并及时覆盖土工布进行养护,另外坝顶布置1条塑料花管对已浇面板进行连续洒水养护;面板钢筋及侧模采用简易坡面运输台车运至施工工作面,钢筋在加工厂进行加工,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面板混凝土采用跳仓法进行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直接卸入与溜槽相接的料斗内,匀速入仓,左右摆动溜槽布料,平铺法铺料,每层铺料厚度25~30cm,止水片周围混凝土辅以人工布料,严禁分离,布料后及时振捣密实;振捣采用φ50和φ70软轴振捣,振捣器不得触及滑动模板、钢筋、止水片。振捣器在滑模前沿振捣,不得插入模板底部,振捣器垂直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5cm,止水片附近采用φ50软轴振捣器仔细振捣,保证止水片周围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滑模由卷扬机牵引上升,每次滑升距离不大于30cm,每次滑升间隔时间不超过30分钟,滑升速度控制在1.0~2.0m/h,面板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超过允许间歇时间的混凝土按废料处理,严禁加水强行入仓;浇筑过程中及时清除粘在模板、钢筋上的混凝土,滑动模板每次滑升前,及时清除前沿超填混凝土。对脱模后的面板混凝土表面,操作人员在滑模尾部平台上修整和压面,对接缝两侧各50cm内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整平,同时对脱模后的面板混凝土及时用塑料薄膜遮盖保护。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我国坝工设计的主要坝型之一。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1999年末,短短15年中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已有90多座,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主要的原因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投资少、非常经济,而经济性主要表现在面板混凝土用量特别少。混凝土面板的厚度通常仅为50cm左右,所以要靠这单薄的混凝土面板起到挡水、防水的作用,控制混凝土面板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

一、针对混凝土面板的作用以及宝瓶河大坝的特点确定的质量控制点

一是大坝填筑质量的控制,减小大坝沉降量。二是混凝土拌合配料称量的精确控制。三是控制好坝面混凝土基础的平整度。四是控制好止水接头的焊接质量。五是侧模安装加固的控制。六是滑动模板平整度及配重的控制。七是开仓前人员、设备及辅助材料准备的控制。八是砼养护保温的控制。九是裂缝检查处理的控制。

二、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施工前的技术、质量交底制。建立以班组自检,施工生产部(工区)复检,质量部终检的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程序进行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禁止下道工序的施工。

一个项目的安全、质量如何关键取决于项目经理对安全、质量的重视程度。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行为,导致项目的品质。明确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是控制质量的首要前提。

加强施工前的技术、质量交底也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坝面板浇筑前召集参与浇筑的所有部门、厂队、拌合楼、实验室、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程序进行施工,上道工序未合格禁止下道工序的施工。例如,大坝填筑时实验室坑检试验未合格,不得进行铺料前的坝面验收,止水接头未进行渗透试验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立模加固等。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控

控制好大坝填筑的质量,若大坝沉降量过大将会严重影响砼面板的质量。所以大坝在填筑时就得控制上坝料的质量、铺料厚度及碾压扁数等,若大坝后期变形沉降过大,其上面的混凝土面板将会随着变形而破坏。

严格按照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合比。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的检测,做到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入仓。

控制好坝面混凝土基础的平整度,并严格控制砂浆条带的平整度,控制好坝面喷射沥青的厚度,尽量避免后续工作对喷射沥青的破坏,钢筋架立必须在浇筑前和砼面板基础分开,浇筑前进行喷射沥青破坏处的修补。充分减小挤压边墙对混凝土面板的约束力,避免混凝土面板伸缩变形产生裂缝。

控制好止水接头的焊接质量,安排专人进行每个接头的渗漏检查、验收。这也是防止混凝土面板漏水的一个关键所在。

侧模安装应坚固牢靠,并能将止水设施固定就位。避免浇筑过程中止水跑偏或侧模倒塌。

滑动模板应适应面板条块宽度和平整度要求,有足够的自重和配重,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施工振捣和压面的需要,安装运行、拆卸方便灵活。可以利用装有石渣的编织袋进行配重的调整。

开仓前准备好辅助材料,如彩条布、振捣棒、铁铲、水桶、{子等。安排充足的施工人员,以及做好防雨的准备。

面板混凝土浇筑时,实验室根据混凝土入仓难易程度及时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调整,严禁在浇筑现场随意加水。浇筑止水缝部位的砼时,要有专人负责保护,混凝土不得直接冲撞和薜菲鞑坏么ゼ爸顾片,防止轧破、变形和错位,大粒径骨料不能靠近止水片,避免产生蜂窝、麻面或空洞。

混凝土初凝后,在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并覆盖毛毯。浇筑仓位在滑模尾部安装一根水管,随滑模上升对初凝混凝土洒水养护。单块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安装花管流水养护,保证面板表面始终湿润直至蓄水,防止裂缝的产生。

蓄水前严格对其裂缝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并根据裂缝情况进行逐条处理。缝宽小于0.2mm的非贯穿、非贯通性裂缝,只进行表面处理,采用HK-966高强度聚氨酯弹性涂料,在裂缝两侧各涂刷10cm宽度,在裂缝两端部延长30cm后进行封闭,涂刷厚度为0.3mm。缝宽小于0.2mm的贯穿、贯通性裂缝,进行表面处理,采用HK-966高强度聚氨酯弹性涂料和垂直缝表层止水进行封闭,涂刷厚度为0.3mm。缝宽在0.2mm~0.5mm之间的裂缝,在裂缝表面凿出4×4cm的“V”型扩缝槽,用HK-EP-1弹性环氧嵌缝填充,然后根据裂缝形式按照要求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三、宝瓶河面板质量的总结

第一,大坝填筑的质量控制得非常好,保证了混凝土面板基础的稳定。大坝填筑到顶后,我部在坝前挤压边墙EL2460~EL2520高程每10m布置一排临时沉降观测点,并每周进行沉降观测,从整体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坝前观测点在观测期间最大累计沉降值只有49mm,最小累计沉降值只有13mm;从最后一个月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坝前观测点最大沉降值8mm,最小沉降值0mm;大坝沉降基本趋向稳定。

第二,伸缩缝铜止水接头质量检查、验收的力度较大。大坝蓄水后观测数据显示,铜止水接头无一渗漏。

第三,侧模制作、安装、加固质量控制严格,在浇筑过程中无跑模、变形现象。

第四,面板砼初凝后,及时进行表面洒水养护并覆盖毛毯。单块砼浇筑完毕后,在顶部安装了花管流水养护,成功地减少了裂缝的产生。

第五,认真地进行了砼面板裂缝的检查,严格地按照裂缝处理施工工艺进行处理。通过裂缝处理后的检验、验收,验证了HK-966高强度聚氨酯弹性涂料是处理面板裂缝的一种理想的材料。

(作者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贾桂芳.浅析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价值工程,2013 (32):82-83.

第6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就业困境 改革调研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人皆共知的问题,为寻求破解途径,提出了创业教育。然而创业教育的实践情况却不令人乐观。作者作为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学习实践经验,论述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我们在NY理工学院进行调研时,经该校领导介绍,结识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一些成功经验的H教授,在访谈中H教授提到最多的是创业与就业,这引发了我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再思考。

一、理论分析

要推行创业教育,首先要必须弄清创业教育的内涵。我以为,所谓创业教育,是指教育的一种总体指向,是一种建立在教育实践活动之上的、旨在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它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及创业经验。一些学校感觉在实践中开展创业教育存在困难,实际上是没有走出对创业教育概念错误理解的想法。如果走出这个误区,学校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可操作的创业活动或创设创业教育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思维的目的。

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这个环节尤其薄弱。创业教育实践的瓶颈,折射出整个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意识上说,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一些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而对创业教育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真正的投入。从能力上说,创业教育对高校师资水平、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要求较高。而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持,这对高校的实力提出了挑战。首先,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开展创业实训、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给大学生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其次,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再次,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通过走校企联合的模式,政府要为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从而有力保障高校可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另外,学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创办创业实体,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场所。

二、实践体会

(一)一线教师: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

访谈中,H教授分析了目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难、影响就业的因素等教育问题,他认为,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最重要、最深层次因素,而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一线教师。他说,企业招聘员工的目的是创造效益,没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这并不奇怪。目前,一方面企业仍然存在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另一方面,高校又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的问题。H教授还说,由于教师与企业有技术合作关系,而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广泛的社会关系,有责任也有条件推荐学生就业。导师推荐硕士、博士就业已成惯例,在本、专科培养中也应逐步形成这种关系。设想每位教职工平均推荐4位毕业生就业,我院毕业生就将会供不应求。而且通过品尝在推荐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由“教到为止”变为“教会为止”。在学生毕业的半年之前,食品专业的教师就开始为毕业生就业奔忙,毕业生实际就业岗位中,超过80%是教师亲自联系的。

(二)行动和制度保障:值得期待的有效方法

首先,行动起来,创造一个条件,从我做起。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都可以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在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的今天,如何“以创业带动就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们关注的事情。在具备了创业基本准备的前提下,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NY理工学院食品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强,与其他同类高校毕业生相比,有明显优势。”这是来自企业的评价,禾田香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生来电话表示,要再招聘几位该学院食品专业的毕业生。

其次,鉴于目前教师参与学生就业不积极主动,高校尚没有以考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更谈不上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H教授建议,一要构建以考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即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较多、较新、较实用的知识,是否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二要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工作的“数量”,不能作为就业“质量”的评价,而社会、毕业生关心的恰恰是就业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完美的。

(三)教学和科研改革:实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食品专业的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的教学改革。“回头评学”就是他们在综合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有益尝试。即借鉴高中毕业会考的做法,在学生毕业之前,对所学主干课程进行摸底考试。此举在促使学生复习专业知识,认识到平时努力学习、提高掌握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在回头考评教师。因为传统的学校教学,遵循的是“教到为止”的理念,而“回头评学”,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将“教到为止”变为“教会为止”,并根据就业需要,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另外,与国内著名高校的食品专业相比,NY理工学院的食品专业名不见经传,就业的严峻形势更是让这个冷门专业面临着被砍掉的尴尬局面。“不能看着我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开饭馆、推三轮。那样的话,我对不起他们。”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H教授及同事通过大量调研论证后,决定在他负责的食品专业尝试启动一场“创新计划”教学变革。这场变革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在确保就业率接近100%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H教授说:“我的教改理念经历了三次升级:第一次升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本行业技术岗位上的就业率;第二次升级是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次升级是围绕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提高毕业生在关键技术岗位上的就业率。”由于成效显著,获得了河南省社科联创新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H教授一直致力于发酵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其中独著的86万字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技术》一书,2004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销售以来,受到读者欢迎,曾3次印刷。从2007年2月13日开始,该书主要内容被《中国食品报》每周二连载。2008年,H教授在第八届食品添加剂配料展览会上作了题为“食品配料的界定、监管及开发应用”的学术报告,观点新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在国内率先开设出了《食品科研方法》课程,在《食品安全与食品伦理道德体系建设》一文,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伦理学”,并给出了食品伦理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三、反思与启示

NY理工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与教育教学实习,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加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校始终坚持重质量、聚内涵、创特色,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竞争力不断增强,就业前景良好,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NY理工学院实施的创业教育,不仅仅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为我国国内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只靠国家的政策扶持所能解决的,更多的是要依靠地方院校的大力合作与支持。NY理工学院正是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其独到之处,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学院通过自身的实践,将创业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最佳效果,改变以往食品类专业类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就业层次低等刻板印象。创业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自谋职业,自谋出路,使大学生具备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应该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创业教育的实施积极响应了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强烈要求;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大学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和期待,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内涵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作贡献,是每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能。实施创业教育实现了地方经济同地方大学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大学实现产学研更好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