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大平台”是指依托现有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聚集效应,积极拓展集中服务的整体功能,将“中心”打造成集“审批服务平台、电子监察平台、资源交易平台、网络服务平台、政务公开平台”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航母型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由单一服务功能中心向综合中心转变,由单体运作平台向多级联动平台转变。主要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改革创新,强化“审批服务平台”
1、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改革协调机制,继续贯彻执行《*县推进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整合的实施意见》(盐政办发[20*]117号)精神,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内设机构职能整合改革。做好“进驻、规范、提效”等各项工作,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确保“四个到位”:即集中审批落实到位、窗口职能授权到位、工作人员进驻到位、审批网络衔接到位。
2、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以窗口充分授权为切入点,强化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对过程的监督和考评,及时纠正不合格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二)落实措施,完善“电子监察平台”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巩固“两集中、两到位”的体制优势,按照全省电子政务实时监察系统建设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的要求,继续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项目建设,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功效。
(三)创优创新,拓展“资源交易平台”
1、拓展统一平台进场交易范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凡是政府出资的项目都应进入统一的招投标平台,凡是公共资源的配置都应市场化运作,凡是公共资源出让的相关信息都应向社会公布”的要求。在巩固现有进场项目与交易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范围,吸引更多的自然性资源、资产性资源、公共性资源、服务性资源进入平台交易。
2、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准入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招投标各阶段的时限规定,统一进场交易程序。
3、加强统一平台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严格规范的服务操作流程,强化统一平台制度建设和权力制衡。加强对镇(区)招投标分中心人员的培训,完善镇(区)招投标分中心统一平台建设。加强对评标专家库的管理使用,完善评标专家考核制度,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规范的场所服务和及时完整的信息咨询服务。
(四)加大投入,优化“网络服务平台”
继续强化有形公共服务平台和“网上审批服务中心”、“网上招标投标统一平台”建设。努力建立横向汇总全部项目,纵向连接省、市、县、镇(区)四级平台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
(五)整合资源,搭建“政务公开平台”
继续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县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点建设,继续做好政府信息的现场咨询、疑难解答、意见建议收集录入以及依申请公开信息受理等服务,让群众享有知情、选择权,享有公平、公正的服务,使政府及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更加阳光、透明。
(六)规范管理,加强“中心”自身建设
1、围绕“中心”工作任务,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结合“中心”党建工作特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以“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中心”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发挥新作用,作出新贡献。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心”文化内涵,增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落实政务公开各项重点任务
一是今年以来,我区印发《区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进一步落实各单位分工要点,推进我区政务公开。区委办(区府办)印发《进一步加强办公室系统业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措施》进一步规范公文办理流程,规范落实文件制定程序,出台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政策文件,严格对公开相关信息作出明确规定,落实建设法治政府要求,使政策执行更加阳光透明。二是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年初国务院大督查工作关于“放管服”改革要求,及时调整我区权责清单,共计调整10个类别,4600项事项清单,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完善事项名称、基本编码、设定依据、事项类型、实施编码、行使内容等要素,完善网上办理流程图及网上办理流程说明。三是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四是继续做好《区人民政府公报》的发行工作,优化公报赠阅范围及数量,截至11月底,共整理19份政府文件,发行2期《区人民政府公报》总计200本,在行政服务中心、区内图书馆及村(居)漂流书屋等地进行赠阅,在区政府门户网电子版。
二、优化政务公开公开平台
一是以区政府门户网站为政务公开主要平台,继续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出台《区政府门户网站考评方案》,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水平。研究制定《区政府门户网站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信息,明确责任分工,动态管理并完善各单位网站分管领导及信息员信息,统一清除49个单位68个账号,目前我区后台管理系统共82个单位82个账号。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年度报告。落实全区各单位按照信息更新频率要求及时录入信息,防止重大信息缺失、滞后。落实“日抽查、周检查、月总结”机制,对区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更新情况进行监测,通过网站系统检测及专人监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责任单位整改,每月印发《区信息公开情况通报》,确保区政府门户网信息内容及时准确权威。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依法履行好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和义务,保障群众知情权。全面推进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按照“五公开”要求编制目录,进一步优化栏目布局,合理规划栏目模块,通过“切换展示”功能优先突出用户关注度、需求度高的栏目,缩短“政务在线”栏目访问页面,提升市民的浏览体验。丰富“政策解读”“数据解读”栏目内容的表现形式,优化“在线访谈”“征集调查”“咨询投诉”“区长信箱”“依申请公开”等栏目功能。二是优化升级我区“美丽我区”电视政务平台,对照区政府门户网栏目架构,梳理“政务公开”“我区新闻”“走进我区”“服务指南”“党务公开”五大平台,村居住户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就能搜索到我区政务信息,拓宽了我区政务公开渠道。
三、进一步做好解读回应工作
一是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由文件起草单位负责政策解读工作,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报送、同步审签、同步公开。截至11月30日,我区共公开4件规范性文件,解读4件规范性文件,解读比例达到100%。二是以区政府门户网站、我市我区微信平台为解读回应公开主要平台,在“政策解读”“热点回应”“新闻会”等栏目政策文件、公众关注度高及关系民生的政府信息,同时注重运用图表图解形式,以群众能接受能听懂的解读内容及时解读回应群众关切。三是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及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文件,由职能部门开展政策宣讲会、媒体访谈等方式,“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搭建了行政机关与企业、群众的交流平台。今年以来,我区共举办我区政企面对面——我国加快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政策解读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解读产业政策宣讲会等各类宣讲会共11场,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围绕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主题、区委各部委围绕“三大”工作主题开展在线访谈共7次,分别就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等方面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四是运用我市我区微信平台,及时《升级版“金十条”来了!我区再次释放强劲政策红利!全区95%工业受益》等政策解读类微信共10条。推出《每周快检》《这1周》等栏目,针对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就学就医、住房保障、安全生产、养老服务等方面进行热点解读。
四、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优化审批办事服务
一是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升级改造工作,目前区、镇、村(社区)三级事项已实现网上申办,构建了以网厅为核心,以区、镇、村(社区)政务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目前,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我区分站共26个部门提供530项在线业务办理事项,办理事项共6004项。二是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十统一”标准化梳理工作,截至11月,已认领事项6031项,梳理事项6031项,完成率100%。逐步梳理优化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流程,在自然人服务方面,行政许可类事项可在线申办170项,可在线申办率56.5%;在法人服务方面,行政许可类事项可在线申办267项,可在线申办率63.3%。三是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梳理事项892项,推出政务服务审批工作机制,提供企业登记一站式服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并延伸下沉企业登记一站联办业务至两镇。优化政府、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审批工作。实现政府项目从申请立项到办结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82.65天(自然日),企业项目从申请备案到办结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89天(自然日),项目的总审批用时均不超过35个工作日。四是区行政服务大厅实行综合接办,在大厅设置“企业经营协同审批”“投资建设并联审批”“民生事务”“社保业务”“公共资源交易”“公安业务”等六类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进驻了全区28个有关职能部门对外服务事项750项、8个市驻区单位授权事项178项,共开设了49个综合服务窗口,均实行综合接办。五是进一步拓展网上咨询与投诉平台功能,建设区网上咨询与投诉平台智能客服机器人并部署至各政务终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基本咨询投诉及时答复,实现与群众24小时线上实时交互,高效处理市民诉求。截止至2018年11月,区网上咨询与投诉平台共新受理诉求6757件,比去年同期同比增加122.93%,总体满意度为95.64%。同时,设置“区长信箱”栏目,进一步畅通政声传递通道。
五、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信息审查工作,确保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明确信息公开属性、公开方式、公开时间。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的原则,明确责任人,做好审查审批手续、登记和记录。二是建立健全“三同步”机制,依法依规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每季度根据我区申请情况召开依申请公开联席会议,研讨近期依申请公开受理情况,加强单位间联动沟通。同时,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联合区法制局共同起草《关于近期我区行政应诉案件的情况说明》,并获得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请办公室通知相关领导和各部门,提前准备的要提前准备,该参加应诉的必须参加”,推动完善我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围绕依法行政做好政务公开。今年我区共收到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共19宗,办结19宗。三是组织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召开依申请公开研讨会,邀请区政府法律顾问进行依申请公开业务培训,重点讲解依申请公开业务的受理规范及办理答复需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区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精神,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一紧二增三保”(过紧日子,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确保向上争资增长,保正常运转、保重点支出、保民生)的原则,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财政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壮大财政实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和资金绩效,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1、收支目标:确保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7.04亿元,增长8%,奋斗目标7.5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5亿元,增长7.6%,其中财政切块收入目标数1.3亿元,下降1.6%;市本级预算安排公共财政支出7.7亿元,较上年增长10%。
2、工作定位:确保2014年度市财政局综合考评前三名,全市综合考评第一名,行风测评前三名。
三、工作要点
(一)立足经济发展,着力培植财源。
1、支持旅游发展股份公司的上市工作,帮助其规范财务管理,积极配合其上市材料准备等工作;支持片区开发,积极筹措开发建设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盘活国有资产,推进片区开发。
2、加大招商帮扶力度。一是协调、配合企业办理工商、用地、环评等手续;二是帮助企业对接财园信贷通工作,启动“财园信贷通”试点工作2014年分别在瓷城工业园、新城区工业园上报,落实5至10家中小微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融资贷款5000万元以上,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全力以赴向上争资,争取更大支持。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拓宽争资视野,打好“”牌,做好向上争资立项工作,确保2014年向上争资金额达到7384万元,增长24.5%,争资项目共计36个。其中预算科争资额完成1730万元,主要有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性支付、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转移支付、城市维护费、农村改水改厕等6个项目;行文科争资额完成240万元,主要有“张氏宗祠”维修经费、文化体育与传媒资金、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经费、校舍维修资金4个项目;社保科争资额完成550万元,主要有原省属农垦企业科级及科级以下退休干部生活补贴资金、原宁冈县国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职工社保资金、2010至2012年度新农保和城居保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差额部分、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社保培训工作经费5个项目;经建科争资额完成2800万元,主要有农村环境整治(含美丽乡村示范点)、淘汰落实产能中央财政补助、工口企业技术改造、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地质灾害防治、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项目、饮用水源地保护、涉农贷款及定向补助资金、进局机关工作经费等10个项目。农业科争资额完成1800万元,主要有现代农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农资金整合奖补、扶贫开发发展、林业发展5个项目;乡财局争资额完成52万元,主要有财政所建设资金、一卡通工作经费2个项目;综合科争资额完成212万元,主要有彩票公益金支持公办养老机构、社区示范点、农村幸福院项目、校外活动场所改扩建及运转等4个项目。
(二)狠抓收入征管,强化收入质量。
4、建立税收征管检查长效机制。由市征管办牵头,对反映较大或存在明显税收流失情况的纳税对象,适时开展税收检查;全年对1—2个行业税收征管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建立加强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职责,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协助税收征管办加强税源调查,摸清全市税源,将财政收入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和相关协税护税单位,强化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抓收促收的积极性。
5、合理安排,科学组织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财政切块收入任务的完成。
6、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土地出让金、门票收入和其他基金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收支行为,编制好土地和门票收支预算,在5月底前完成我市土地收储存量情况摸底。
7、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严格按井府办发[2010]5号文件精神,加强监督检查,扎实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工作;二是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在2009年国有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在3月底前提交一份国有闲置资产处置报告报市政府审批后,将现有的存量资产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拍卖,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加大资产清查力度,重点对片区、茨坪片区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力争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亿元;三是对工业企业实现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加大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和已改制国有企业剩余资产整合处置力度,对符合条件进行工业生产的通过招商引入民资,对不符合条件进行工业生产的企业资产予以处置,最大程度减少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
(三)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实施民生工程。一是足额安排各项民生工程配套经费,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确保各项民生工程政策落到实处;二是逐步提高城乡医保、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等补助水平,推进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9、大力支持“三农”工作。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和结余结转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同步和谐发展;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大力推进“绿色通道,森林城乡”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10、积极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一是做好村级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的申报、监管、验收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管理数据真实,图片清晰,内容完整,11月底前完成决算验收工作;二是做好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按季向省市综改办报送建设进度报表,总结好试点工作的经验。
11、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等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加强对各种公务费、会议费、接待费等财政支出的管理,在6月底前出台全市性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管理办法。重点做好“三公经费”工作,坚持“过紧日子”的原则,从严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勤俭办事,集中财力促发展,集中财力保民生,坚决抵制铺张浪费行为。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12、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大力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
13、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预算单位公务卡执行力度。4月底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做好财政资金动态监管的上线准备工作,拟对预算单位大额现金提取和从零余额账户将资金转入实有资金存款专户再使用等项目进行预警监控;简化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拨付效率,4月底前下发修改后的《财政资金拨付规则》。
14、全面推行财政绩效制度改革。一是扩大政府采购公共服务范围,在6月底前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对新城区、茨坪、龙市及乡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园林绿化养护、公共文化等实行社会化运作,职能部门负责考核评估和验收。二是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水平,积极推进和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三是严格执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对政府投资5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20万元以上的修缮项目全部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并按照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四是扎实推进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试点工作,根据部门单位实际,在编制预算时,要求预算单位报送预算规模、执行时间、执行效果、资金流向、绩效目标等绩效评价指标。从2014年起,选择对建设局、环保局、体育局、教育局等20个部门开展绩效评价试点,着重从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资金和20万元以上的修缮项目资金以及上级补助5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
(五)强化财政监管,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15、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于3月底前以政府名义下发《2014市财政监督工作意见》,切实加强重点民生支出、预算执行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提高财政管理水平。4月底、8月底前要对局属各单位、业务科室、中心财政所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上半年财务情况、资金拨付情况进行内审并出具内审报告。
16、加强会计管理和夯实部门单位会计基础。2014年4月31日前完成对全市相关单位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的清理工作,3月底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及财政系统内部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相关业务进行业务培训。8月至9月对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由各业务科室选择3个预算单位进行2013年部门决算试点批复。
17、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规范政府性债务举借程序,确保政府举债规模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继续加大财政暂付款的清理力度,对以前年度暂付款进行全面清理。三是做好乡村垫付农业税化债工作,4月底前完成系统录入,5月底前结束;四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使用,把好政府外债项目的监督关,规范政府外债管理,减少财政支出风险。
(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财政服务能力
18、加强财政“两基”建设。一是强化财政基础工作。加强对财政人员的教育培训。2月底前制订《市财政局2014年度学习计划》,按照计划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强化基层财政建设,制定《2014年中心财政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组织2期业务培训,提高中心财政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科学化精细化的乡财队伍。
19、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规范财政执法和监督,使财政管理沿着法制化轨道发展;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要求,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订管理,健全财政部门的内部、外部制约和监督协调机制,推进公共财政阳光运行,提升财政公信力。
20、加强财政政策宣传。6月底前编制好“2014年公共财政政策宣传手册”,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组织党员及干部职工至各乡镇开展“财政政策宣传活动”,现场为人民群众宣讲财政政策、解答问题,征求意见,发放“公共财政政策宣传手册”。
2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全过程,开展警示教育,“红包”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源头控管,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以及财政队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