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中学教学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学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数字化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管理意味着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开展创造性的生产活动。信息资源便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学在领悟上级精神,自行制定决策,向下进行安排之时,需要借助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获取、参考和传达信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各学校之间,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远程交流学习,方便地跨越时空,与其他省市的兄弟学校甚至是国外学校进行沟通。例如,随着一些较发达地区中学图书馆的发展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显然需要数字化技术来进行编目和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同时,部分欠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无法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即使有图书馆,各种服务功能也不够完善,如果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数字化设备的购置与使用上,可以与发达地区学校进行虚拟资源的共享,还能及时反馈自己的需求,这样就能大大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缩小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二、数字化管理与人力调配

现代化管理讲究以人为本,数字化管理对于人力的调配亦能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数字化技术能够减少在教学、管控方面的人手,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可以进行更多有创新性的工作。同时,数字化技术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可以进入学校的个人学习平台,自行搜索感兴趣或理解不足的内容,或是将难题统一上传互为解答,从而避免了教师一人对多人的反复解答,还能使学生在互相教学之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是能更高效地完成某些繁杂、重复、海量的工作,降低行政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他们能够将劳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工作中去,避免因人设岗,人浮于事。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如学生信息的统计工作,以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不可避免总会出现差错。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统计工作变得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差错率几乎为零。

三、数字化管理与标准设置

以外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各学校之间往往各行其是,软、硬件之间的建设无从比较,自然也就谈不上如何改进。数字化技术既然已经使得信息和知识在创建、传播等方面的日趋一统,各地区各学校之间建立有章可循的一定评价标准就成为了可能。首先,从学校的内部管理而言,数字化的管理使得管理能更为透明,避免了缺乏竞争机制之下教师被挫伤积极性,教学手段的僵化与死气沉沉的现象。数字化管理,使模糊的评价标准变为透明,教师可以按照评定的标准,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从学校的外部竞争而言,数字化的管理有利于地区的中学之间形成网络状结构,既相互合作协调,也相互良性竞争。同时,教育部门可以在一个统一标准下,对各校的发展状况进行全局把握,从而更好地进行政策分配上的宏观调控。社会各界也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评价标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第2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1.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传统中职教育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以负责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育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比较薄弱。传统中职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忽略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高度合作与互动的综合信息反馈体制需要加强完善。中职院校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

2.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生源规模小、素质差。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招生难。难招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

3.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学校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人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时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4.教育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强,教学评价体制不合理。传统中职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校企互动型人事制度需要尽快构建起来,不然将会加大中职教育管理难度,无法有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中职院校学习评价主要以传统局面考试为主,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忽略了中职生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这样的评价体制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够。理论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高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性教育,更谈不上对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研究,已不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政策上中高职招生受制约。

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实际需要,构建集授权、监管和协调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A: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B: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C: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174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四个环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

第3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通常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是没有关系的。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直接者。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第二,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2教学管理中要积极的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使教学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的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国家在对学校的管理上还做得不够好,通常的参与管理的人只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等,教师、学生是很少、几乎没有参与到教学管理的组织中,还有家长和社会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一定的偏差,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的联合起来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一下两点:首先,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的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其次,在校内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3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所谓教学环境主要是包括了教师的工作环境、条件、教学的相关设备、各班级的班容风貌等。想要促使以上环境都能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就要集中精神,不断的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积极的争取多一点资金,为我们的教学人员建造舒适的、安逸的教学环境,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至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的水平;其次,要增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是教学设备,因而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的增添教学器材,逐渐的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的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最后,班级内的环境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4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并非检查和考出来的,而是要靠教师的教、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联系,它们对教学质量都产生并形成了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因而,在管理教学质量的时候,必须要抓好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的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的管理。上面已讲,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是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的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5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通常学校内的一切工作主要是以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因而,在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教师的管理方面,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通常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长期脱产校外与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家和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建立多样化培训机构等,促使其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在目前来讲:部分学校、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想要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针对教师的进修一定要加强校内的进修。学校可以是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负责他们的进修任务,尽可能的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的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根据自身的事情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重抓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更加的要注重这点。

第4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其实,分层次教学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思想中,今日老话重提,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新的思考。的,形势的变化,使得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正所谓老生常谈,常谈常新。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中专生源,实施分层次教学,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等级证和机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无需统考计算机和英语。这就是说,对普通中专的要求还是高一些的,虽然中专生源的素质并不比其它职校高。在2001年省厅48号文提出的教改原则中,明确了“对基础知识,要求必须够用为原则,讲清概念,强化应用。”这里实际上讲得很明白,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必须够用”不仅针对专业教学,同时还指高考升学。所以,高考必须的文化课必须安排足够的量,要保证高考够用。若如此,必须够用的文化课不是比过去少了,而是多了。因为过去只针对专业教学,不仅课程门数少,而且深度有限。这样,势必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就难得时间保证,还怎么“强化应用”?而且,鉴于中专生文化基础现状,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上加大投入,恐怕会事倍功半。结合我校实际,该开设什么课呢?我们认为,除公共英语达到一级,计算机应用要达到初级外,其余文化课,该砍的砍,该减的减。开设道德、应用文、计算技术、商务礼仪、形体、普通话、书法、公共关系等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课,体现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色。在专业教学中,不追求专业教学的系统性,而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围绕国家资格证的应知应会组织教学。国家正在推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中专学校应建成资格认证基地。既区别于短期培训,又不同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比,普通中专坚持综合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多了文化底蕴。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相比,它以职业岗位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综合化,加大实训,突出应用。

四、AB试卷,分层考核计分

第5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第6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鼓励即兴创编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在语文课程中有诸多复述、背诵、创编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即使出现一定的问题,也不会用过分严厉的态度批评学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初中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并且鼓励其积极表达,采用“口述作文”的方式进行作文课程的语文教学,形成学生积极向上、敢于表达、活泼乐观的态度和性格。学生就应当无忧无虑,对于未来充满希望,那种首鼠两端、几番思量的态度是成人为人处世的方式,过早接触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而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灵活性正是帮助学生放松自我的有效方式,一定要利用起来。

二、树立“教学文化”,形成语文课程教学文化

语文课程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文化,班主任的管理思想也应当有效地融入教育文化当中。“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是班级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可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理念与方式。在教室环境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实是不宜“动”的,教师可以给班级干部、管理初中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引导学生在班级中保持良好的秩序,进入班级之后就不再打闹、玩耍,铃声一响就要坐到座位上,坐下之后就应当投入学习的状态之中。在语文课程文化中,不妨加入一些“读书”的元素在其中。阅读是进步的阶梯,在电子媒介遍布的当下,能够手捧书本阅读,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为了让学生领略纸质阅读的乐趣,教师和学生在班级角落中设置了读书角,放置了一些图书,由值日的学生负责发放和回收。正是因为如此,下课时间许多学生更加愿意在座位上坐下读书而不是打闹、嬉笑。这小小的举措,不仅使班级的风气越来越好,还使学生在书香的沐浴下,更加文明、懂事。

第7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案例一:合理处理班干部犯错

在开学第三周的某个自习课上,我对班级进行常规检查,在即将下自习的几分钟里,我从窗户里看到有几个学生在说笑、玩耍。而主管纪律的班长张坤麟(化名)却视而不见,没有进行制止。走进班级后我对违反纪律的几个学生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当我对班长进行问责的时候,我又想到了前几天发现过他抽烟的行为。一时间我十分生气,当面问他:“你到底想不想当这个班长?”或许是出于尴尬的原因,他也说道:“我不想当。”“好,你先坐下,明天我们重选班长。”在当天晚上,我对能够胜任班长的学生做了一个筛选,基本确立了两三个人选,论能力应该都不在张坤麟之下。到了第二天,我又想,如果免了他的职位,结果又会怎样呢?其一:新班长上任还需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这期间班级工作可能会很乱,()无法配合学校的正常工作。其二:对他本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此他可能会在情绪上跟班主任出现对立,也无法约束自己的恶劣习惯,进而学习成绩也可能会受到影响等等。但是,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又会怎么样呢?我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且和他进行了耐心的谈话。他也表示愿意以身作则,既要全心全意干好班干部工作,也要痛改自己的一些毛病,带头搞好学习。

结果也正如他所说,班级的纪律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后来学校举办的队列广播操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我知道这里面有他组织得力的一份功劳。不仅如此,他还带头认真学习,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现在,不论对学习还是班级管理,他都充满了信心。

案例二:耐心说教学生所犯的每个错误

我是一个易怒的人,以前针对学生犯错,我总是很气愤,最后怒骂了事,慢慢我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无法从思想上根本改观,我尝试改变方法。

第8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对自然界的事物都怀有浓厚兴趣。就初中生来说,培养观察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有重要的作用。观察力可以帮助初中生得到周围世界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我引导学生到人群中去观察。比如:让他们到集镇上观察人们买卖东西时的言语、动作及一定心理下的表情,并对坑人骗人的行为进行教育而支持受骗的弱者。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能打击不法分子,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一举多得。

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然后再让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提高其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对他们将来从事其他工作都极有好处。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养成学生观察品质

初中生还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注意力不够稳定、持久。观察时,要求学生观察做到“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现象。学习《荔枝图序》时,我把荔枝的树形、树叶、花朵、果实的解剖图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准确描述荔枝。结果有些学生观察不够仔细,描述时漏掉了荔枝的膜。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观察时要细致入微。

观察不是目的,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如果将大量的有价值的观察笔记通过有效地整理、概括,就可开拓新的创造园地。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初中生观察的不稳定性和不持久性,我在班级开设《语文学习园地》,把学生的观察日记粘贴出来,学生的劳动成果有了展示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把观察当作一件乐事、趣事,勤于为之。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使得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全面、精确、深刻。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学生的观察思维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被人们称为智力结构的门户。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达的智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可见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初中生活泼好动,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多观察、多参观,促使学生的观察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如我在上《中国石拱桥》时,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带学生参观遇龙河上的几座石拱桥――遇龙桥、金龙桥、富里桥。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对石拱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的同时,觉得知识、技能在人生发展上有重要作用,从而更努力学习。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2.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观察

有些初中生性格比较内向,上课时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必须发扬民主精神,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在上《鲁提拳打镇关西》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鲁提打死人便走,他不怕王法吗?他这种为民除害的方式值得学习吗?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法制社会必须依法办事。

3.初中生童心未泯,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

适当开放语文课堂,把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求知,在自然中感受美,在自然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如我在上《大自然的语言》时,带领学生外出踏青,让学生在绿芽嫩草、莺歌燕舞、春风细雨中感受春天的信息,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带领学生去感受春天的温暖与美好,去体味“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味道。学生经过切身的感受都体悟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学生捕捉到了文章中的生活气息,从而理解了生活,学会了生活。

4.运用多媒体教学,或进行实物教学

有的学生视觉观察力强,有的听觉观察力强,有的嗅觉观察力超常,这种差异与各人的先天素质和实践活动有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观察时,尽量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用眼看,鼻嗅,手摸,耳听。对观察对象的了解,比只用一种分析器官深刻全面。如上《爱莲说》时,我用电脑将荷花的画面播放出来,同时配上音乐朗读,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又比如,观赏一朵,如有可能要细心闻闻,小心摸摸,再听别人讲讲。特别要注意认真加以思考,想想这种花与自己以前所见到的花有什么相似点,不同点,想想栽种这种花有什么益处。如果这些方面都认真加以思考了,那么我们对这朵的观察,就会更有新鲜感,更有体会了。

5.初中生观察的目的不是很明确,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欠佳

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交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就能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有重点的进行观察,才不会漫无目的,无所收获。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菲利蒲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什么主题?观察方法和步骤:观察于勒身份的变化。这样学生有的放矢,很快完成教学任务:明白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是裸的金钱关系。

第9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班级管理

一、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且不囿于课本知识进行班级管理

《慧人慧语》中说:“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各个学科的教学皆是如此,语文亦复如是。我经常告诉学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旅途,伟大的成功包括半个看似荒诞的梦想。要善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追求;做事情,搞创业,做发明,写文章,都要把“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完美”奉如圭臬。之后要有远大的志向,志须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莲花高洁。要善于分析万事万物,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比如说我告诉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提出不同的见解,感悟非凡的思想;做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好,而是为了找到更佳的归宿,发现伟大的永恒。对先人的论述应懂得辩证地分析,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一定全面,而“己所不欲,若人欲之,也可施人;己所欲者,若人不欲,亦不可施”就较之完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力量就像和沙子的水泥,团结的作用如同串念珠的丝线。我还告诉学生:一定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遵守学校的纪律,功在一人莫骄,功在众人可骄;谤在一人勿争,谤在众人须争。

二、学习语文、阅读诗歌、班级管理要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需经常阅读诗歌,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获得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能够调动起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对诗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首诗歌都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诗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阅读诗歌,能够加深生活的经验,反过来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的火花。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一定要找出喜欢它的理由,例举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也会有独到而精彩的见解,把这种见解和其他学生分享,就会取长补短。使用正确的方法朗读现代诗歌,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促进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既能够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到诗人的动人情怀,走近诗人,洞彻诗人的内心深处,亲聆謦,对诗作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走近作者,仰慕诗人的心灵境界,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学生自然就能领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并学到了真善美。

三、班级管理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友好的师生关系

1.期待学生

管理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若要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做到敬岗爱业和关心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容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且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优者赞美,对学习差者鼓励。

2.遵循管理、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育论》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应将此牢记于心、耳熟能详。

3.关爱学生无微不至

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