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水混凝土范文

防水混凝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水混凝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水混凝土

第1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密实性是对防水混凝土提出的首要要求,而防水混凝土模板制作与安装技术又对防水混凝土的密实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防水混凝土模板的制作与安装技术则尤为重要。首先,其所选择的模板应该具有坚固不变形,吸水性小的特点,所有在模板的选取上应该优先选择钢模,而不应该选择砖模、土模。其次,防水混凝土的结构壁普遍较薄,应该为了确保结构件的几何尺寸,可采用内外螺栓拉结措施,并设置止水钢板于拉结螺栓之间,进而避免螺栓渗漏造成引水通路的问题。

2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做好钢筋的制作与绑扎技术

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做好钢筋的制作与绑扎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在钢筋的选择上应选取择螺纹钢筋,进而增加钢筋的握裹能力与止水能力;第二,在钢筋接头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采取焊接接头,避免采用绑扎接头;第三,在用铁丝绑扎钢筋时,其铁丝头必须向内弯曲;第四,做好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其最小厚度不得低于25mm,特别是钢筋迎水面的保护层必须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有丝毫误差。特别是采用砂浆垫块作为保护层时,必须将预埋在砂浆垫块中的铁丝与钢筋绑扎牢固。

3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做好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技术

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做好混凝土拌制与运输质量控制则尤为重要。首先,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其搅拌时间,从投料到出料其每次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20秒;其次,对加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必须先将外加剂搅拌成溶液之后在加入搅拌机内,以防止外加剂无法均匀的融入到混凝土之中,失去外加剂实际作用的同时也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再次,在整个拌制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定期抽查,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要及时测量混凝土内的砂石含水比率调整配比;最后,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漏浆、离析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离析问题应在入模之前重新搅拌,以便确保混凝土质量。

4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主要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做好防水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面的合理划分,使其能够科学、系统、连续的分层施工完成;第二,严格进行定点定量下料,提高防水混凝土浇筑质量。因为,只有对下料量,下料点进行精确的计算,才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做到均匀下料,进而在振捣后形成一层均匀的混凝土,避免出现模板内部下料如波浪形的问题出现,为日后渗透预留隐患;第三,严格按照规定在模板上开门子下料或者使用溜槽下料,加强水泥浆与混凝土的密实度,并以此避免水泥浆与骨料分离问题的出现,避免混凝土堆积在钢筋交叉口处,对后期下料的施工作业造成困难,以至于影响到整个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光滑,成为日后渗漏的最大隐患;第四,确保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即: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也是防止渗漏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定点、定量、均匀下料的前提下,对振捣也要进行定点,在整个操作中既要防止漏振、欠振,又要防止过振,精细操作从而确保振捣质量;第五,认真做好接浆措施,及时调整坍落度。在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作业之中,往往是将底板、竖壁进行分别施工。因此,在对竖壁进行浇筑时,应该先在接缝处浇筑一层5~10cm厚的水泥砂浆衔接层,以此确保接缝处振捣的密实性。并且,随着浇筑高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减少对应的用水量,减小坍落度。

5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做好回填土的处理工作

回填土作为防水混凝土结构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对整个建筑工程而言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后一道可靠又经济的防水屏障,但现今却成也施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道工序。因此,做好回填土的处理工作则尤为重要。首先,必须对回填土自身的质量问题加以重视,选择粘性土或黄土作为回填土进行回填,而不应该选择杂土或建筑垃圾;其次,在回填之前,应该将基坑内的所有杂物、积水进行彻底清理,并且在回填时采取分层、分皮夯实,而每层虚铺厚度视夯实工具而定;最后,把握好回填土的施工时间,应该是在建筑物试水工程结构以后,马上进行回填。

6结束语

第2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Abstract: Take a residential underground garag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eakage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emphasis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problems easily occurred in the waterpro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poses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waterproof quality and effect.

Key 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waterproof concrete; water leakage;

中图分类号:TU74

0 引言 地下工程的防水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因隧道、车站、地下车库等结构渗漏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甚至影响人身安全的事例在国内外都屡见不鲜。在防水措施各个环节中,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最易发生一些细节上的疏漏,这些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往往是设计图中没有明确要求的,需要靠施工及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保证的,而正是这些设计中都无需再“赘述”的细节要求未能达到,才容易导致工程渗漏水的出现。

1 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由于防水混凝土中水泥固有收缩作用的弱点,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客观影响,如保护层过薄则极易开裂,地下水极易从这些薄弱部位渗入,并沿钢筋爬向混凝土内部,在混凝土不密实处出现渗漏。防止措施:绑扎钢筋时,应以合适的间距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在钢筋工程全部完成浇筑混凝土前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有无垫块被压碎或移位的情况,并及时补放或调整。

2 模板或基底未清理即浇筑防水混凝土 模板或基底内杂物清理不干净,影响混凝土质量,浇筑后混凝土易发生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 防止措施:采用木模时,施工前应用水充分湿润其表面,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干燥的木模吸取混凝土中的水分而造成养护不良或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采用钢模时,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将模板内表面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保证混凝土有光滑的表面。光滑的泛浆层可以起到防止压力水和保护钢筋的作用。此外,浇筑混凝土前,应注意清理模板或基底内的积水、泥土、木屑、铁丝等杂物,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入其中,成为渗漏水隐患。

3 防水混凝土一次浇筑量不能过多 浇筑分层过厚,振捣器作用有效半径长度不够,易发生漏振、欠振现象。混凝土因振捣不密实容易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而影响其防水抗渗性能。 防止措施:根据防水混凝土采用的振捣方法来确定其浇筑层的厚度。施工时还应注意,每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气温高于30℃时不得超过1h。

4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绑扎铁丝等不能直接接触模板 如果钢筋、铁丝等接触到模板,拆模后铁件在外,成为渗水通道,水沿铁件通过混凝土造成渗漏。 防止措施:钢筋不得用铁钉或铁丝固定在模板上,而必须用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块做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垫块宜呈梅花形设置,垫块要扎在竖向和横向钢筋的交叉点上。此外,绑扎钢筋或绑扎垫块铁丝的结头应弯向钢筋内侧,严禁向外接触模板。

5 防水工程施工前不采取降排水措施 若不提前进行降排水,可能造成地下水、雨水等淹没基坑和防水层,出现流砂、边坡不稳定,甚至发生坍塌等事故。 防止措施:地下工程施工前和施工期间必须设置系统降排水措施,以保证防水工程在无水干燥状态下作业。①采取井点降水、地面排水及基坑排水等措施,将施工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降水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完毕。②有自流排水条件的地下工程,应采用自流排水法,无自流排水条件且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工程,可采用渗排水、盲沟排水或机械排水等措施。

6 防水混凝土在终凝前被水浸泡 若混凝土在终凝前被水浸泡,将影响防水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增大了混凝土的水灰比或混进泥水降低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 防止措施:施工前应将基坑或基底内的积水抽排干净,必要时在作业面四周设置挡水墙或堆起砂包,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终凝前积水流入。

7 防止混凝土养护不良、不及时 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或拆模后即暴露在大气中,不采取养护及其他防范措施,容易造成早期脱水,不仅使水泥水化不完全,而且游离水通过表面迅速蒸发形成彼此连通的毛细管孔网,成为渗水通路。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出现龟裂,使混凝土抗渗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

防止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及时养护,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时间,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由水化产物堵塞毛细孔隙,从而形成不连通的毛细孔,使混凝土抗渗性得到提高。②加强早期养护,特别是7d内的养护对混凝土极为重要,也是混凝土获得强度和抗菌素渗性的必要条件。一般养护期不少于14d,采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防水混凝土不应少于21d,每天浇水2次~3次,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表面。③炎热季节防水混凝土拆木模板前应先往木模板上浇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有充足的水分。拆模后应立即浇水养护,并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或喷涂养护剂,以避免和延缓混凝土失水过快。此外,炎热季节切忌防水混凝土在中午或温度最高的时间拆模,以防失水过快出现干缩裂缝,拆模时间以早、晚间为宜。

8 墙体分批浇筑防水混凝土时,振捣深度不够,振捣器未插入前一层已振实的混凝土中 这样容易导致先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界面间结合不严密,形成施工缝或局部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影响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成为防水工程渗漏的隐患。 防止措施:消除分层浇筑的混凝土界面间的任何不密实缺陷。①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mm左右,分层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气温超过30℃时不超过1h。②第二层防水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在第一层初凝之前,将振捣器插入第一层混凝土中深约50mm~80mm,并充分振捣,减除第一层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气泡,使两层混凝土混为一体,形成均匀整体的防水混凝土结构。

第3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 混凝土; 渗漏水 ;防水技术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ten appear slack, seepage, the seriou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caused a degree of waste, therefore, must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 The engineering personnel in construction, attention shall be paid to the concrete seepage analysis, leak reason, and in the light of specific conditions take different waterproof technology.

Keywords: concrete; The leakage of; Waterproof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混凝土渗漏水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渗漏水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往往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水、粗细骨料及掺和料、外加剂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应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因为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其次,应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再次,应满足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桥梁,处于水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漏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最后,还应满足经济要求,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不好,无法形成密实的内部结构。

2 振捣不均匀、不密实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振捣不均匀、不密实,往往会造成蜂窝、麻面和孔洞等。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捣又下斜,漏振造成蜂窝。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沙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现麻面。模板接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有孔洞漏浆。

3 养护不好

在混凝土灌注后,24小时不得使灌浆层震动、碰撞;在终凝前2-4小时要对表面进行压光,终凝后即应覆盖湿润的布袋或草袋,并晒水养护,每天4-6次;养护温度15摄氏度以上为宜,时间为7天。如不注意这方面的要求,则很可能出现由养护不好而出现的渗漏水情况。

4 水泥质量不达标

水泥的质量是混凝土质量赖以生存的根基。对混凝土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主要是强度,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对水泥的要求也是强调强度,强度越高的水泥也被认为是质量也越高。如果水泥的质量不达标,势必也会造成混凝土质量不高,从而出现漏水、渗水问题。

二、混凝土防水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就要做好预防漏水、渗水的工作。针对导致混凝土出现渗漏水问题的各种原因,本文也将提出不同的防水技术措施。工程人员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防水技术措施。

1 保证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准确,有合适的水灰比,同时对各种材料应该过秤,不随意添加任何材料。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易性,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其次,要把握好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重要参数:即组成混凝土的四种材料水泥、水、砂、石子用量之间的三个对比关系。第一是水灰比,即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水灰是确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因素;第二是砂率,即砂的用量与石子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通常以砂用量占砂、石总量的百分数表示,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参数;第三是单位用水量,即混凝土中水泥浆用量与骨料用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可用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表示,用水量主要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影响。因此,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把握好这三个重要参数,才能生产出强度达标的混凝土,才能减少混凝土出现渗水、漏水等现象。

2 均匀振捣

将振动棒分三点布置,一点置于浆头,一点置于泵口,一点置于中间,辗捣到虚浆不下沉,气泡不上浮,为避免漏振现象的发生,最好进行一次复振,并且注意避免过振造成的混凝土离析。在钢筋密集处,还可以采用豆石砼浇筑,使砼充满模板,机械振捣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振捣。

3 做好养护

养护方法和养护期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在养护期,应尽量减少新浇筑混凝土的湿度损失,随时保持混凝土湿润,在缺水地区或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时,可以涂刷薄膜养生液,以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其次,养护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也较大,如若养护温度较低,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防水性,所以,在养护期间,应保持合适的混凝土养护温度。然而,在养护期间,如果温度过高,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天气炎热的条件下,也可以采取用塑料薄膜覆盖或铺麻袋来降温,从而达到合适的温度的效果。

4 选用质量较好的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材质之一,水泥的好坏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合格的水泥,并且是新从厂家出厂的,拒绝使用存放过期的水泥。

5 做好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道工序质量检查工作,如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板缝是否塞好,模板是否用清水润湿、冲洗干净等。确保模板面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钢模板脱模剂要均匀涂刷,不得漏刷等等。

总结:

混凝土出现渗漏水有着各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选材方面,没有选用质量合格的材质,在施工阶段没有注意混凝土配合比、捣振不均匀,以及在养护阶段处理不当等引起的。针对这些主要的原因,文章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应对措施,工程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防水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金宗宝. PFJ混凝土防水技术研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1).

第4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经验;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021-01

1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经验探讨,我们通过陕西省略阳县的水源处理工程进行实例的分析。

1.1 施工的材料准备和设备准备

陕西省略阳县的水源处理工程一共有4台水泵,还有配水井、泵房、无阀滤池、加氟间、回水池、加药间、1000米清水池、絮凝沉淀池、2000米清水池。进行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材料,所需材料分别是水泥、砂、石子、外加剂、水,所需型号为水泥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砂采用粗砂,且含泥量要小于3%,石子采用经石灰石人工加工的碎石,石子粒径要小于40毫米,泥土吸水量要小于1.5%,外加剂采用型号为KL-Ⅱ的防水剂,这种防水剂的性能高、抗裂性强,它的用量为水泥量的8%,使用时必须和石子、砂以及水泥共同使用,水采用普通的饮用水即可。施工所需要的设备为混凝土搅拌机、量筒、串桶、吊斗、斗车、塔吊、电子秤、振捣器、铁板以及熘槽等。

1.2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模板支护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模板支护需要进行两方面,分别是承力架杆和模板。承力架杆适用于设计标准高、混凝土墙面积大、墙面比较高和邻空面多的地段,所以承力架杆采用池外双排钢管架、池内满堂钢管架,并通过底部把池外、池内的顶部连接起来。模板则采用新购高压竹胶板,用宽胶带进行板间接缝的密封,并用钢筋定位卡把钢筋和板之间的保护层进行固定。

2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操作

2.1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工艺具体有支模、混凝土搅拌、三检、混凝土浇筑、隐检施工缝预留、运输、振捣以及养护。具体步骤为,支模的使用必须是先进行池内再进行池外,并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所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固定,选定建筑物相对位置进行轴线控制外模,从而让内部与外部起到相互顶压、相互连接的稳定状态。通过对拉螺栓在模板中间的固定进行控制,且需要满焊止水片分别到螺栓的两边以及螺栓的中间,其中对拉螺栓选择为φ10毫米,止水片选择为正方形,厚度在2毫米与3毫米之间,长度是6厘米。止水片的作用是方便混凝土与止水的握合以及混凝土与止水片的握合,应用时需要在止水片两边间隔小于墙厚2厘米的外间距,并且止水片两边加设厚度在1厘米,长度是6厘米的正方形高压板。如果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拆模,则把高压板取出来,并把螺栓两头用砂轮机加水的方式进行切断,最后再把高压板的位置用防水砂浆进行填补。

2.2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例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例最重要的是水计量,规章制度中明确标明不能随意调整、干扰用水量,使用时需要提前计算外加剂的应用量,之后再把材料与外加剂一起搅拌,时间需要延长30秒与60秒之间。混凝体的浇筑方式应选择循环浇筑,浇筑的厚度在30厘米与50厘米之间,层与层的浇筑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预埋套管的浇筑要保证空气排泄在套管下部可以流通,所以浇筑方式选择从预埋套管处向两边进行。施工缝的预留应为凹槽,在进行浇筑时需要提前在凹槽内部塞入大小基本符合凹槽的梯形木条,浇筑完成后等到混凝土初凝时快速取出梯形木条,并保证混凝土的工作面不能破坏。当混凝土初凝时应尽快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还可以节约混凝土凝结的时间,在进行二次浇筑时应注意施工缝的清理,需要在浇筑前用纯水泥浆刷上两遍,在铺上1厘米和2厘米之间厚的砂浆。

2.3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满水试验

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满水试验主要分成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蓄水建筑物的设计强度、满水试验以及蓄水建筑物的条件。满水试验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稳定、建筑物质量安全,所以满水试验需要在池壁外回填、内粉刷、外粉刷之前进行,当浇筑的高度达到池壁最高程时,需要形成面积较大的空腔与基础开挖土中,如果出现渗透水或者雨水形成高度、面积都比较的水池时,会池体产生浮力的影响,再加上建筑物周围都是空地,没有覆土,就会出现池体的整移,最终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质量安全。对池体进行充水时,需要提前清理水池,保证各个封堵洞以及进出水口没有渗漏发生,并临时封堵各个预埋套管和预留孔洞。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满水试验,满水试验需要分三次向池内注水,注水的深度应是设计注水深度的三分之一,且每天注水的进程不能超过2米,当第一次注水完成后,标注注水深度,等过了24小时之后在进行一次注水深度的测量,对比看有没有水位降值的变化,并检查施工缝的渗漏情况,如果不存在明显的降值,就说明没有渗漏情况,可以继续注水,如果存在明显的降值,就说明有渗漏情况,需要立即停止,等到分析完原因之后在进行注水的继续。

目前我国的水池普遍是露天的,这就导致水池内部的水份受空气对流、风力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水份的蒸发,蒸发量和水池面积成正比,也就是说,面积越大蒸发的量就越大,面积越小蒸发的量就越小,所以在进行注水时也要考虑水份的蒸发,如果不纳入考虑范围,就会造成总渗水量超过设计要求,最终导致工程的使用和验收都出现问题,所以在测定渗水量水位降的同时,必须对蒸发量的大小进行测定。

3 结束语

本位以陕西省略阳县的水源处理工程实际案例和没有拌和系统的前提下,使用材料为C30S6混凝土进行普通形式的强制搅拌,且明池的浇筑面积为800立方米的数据资料进行施工方法、施工经验的探讨,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工艺流程、配合

比例、满水试验,其中工艺流程有支模、混凝土搅拌、三检、混凝土浇筑、隐检施工缝预留、运输、振捣以及养护,配合比例最重要的是水计量,不能随意调整、干扰用水量,满水试验主要分成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蓄水建筑物的设计强度、满水试验以及蓄水建筑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杜云利.水处理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经验探讨[J].陕西水利.2008(1):1-4.

[2]李彦洲,周建发,赵莉,韩杰.污水处理厂粗、细格栅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实践[J].特种结构.2008(6):57-58.

[3]宋文昌,王世臣.论防水混凝土施工——哈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功能池施工技术实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4):19-20.

第5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中,许多投资方、建设方,对建筑工程防水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用于防水方面的投资总是一再缩减,我国防水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总造价中的比例还不到1%,结果造成我国现代房屋建筑渗漏十分严重。每年用于维修的费用达几十亿,房屋渗漏已成为建筑工程的通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很多房屋屡漏屡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危及到建筑物的寿命与安全,造成较大的损失。如何制定有效的防水措施,彻底治理渗漏,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已成为建筑业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建筑屋面主要渗水原因分析

屋面防水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调查研究,个人认为引起建筑屋面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平屋面坡度较小,若排水设计不当,若遇大雨,屋面极易排水不畅造成表面局部积水,久之引起防水层损坏而渗漏;

2、屋面构造节点较多,封闭不严的可能性增大,若处理不当,常在这些部位发生渗漏;

3、一些防水材料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易于老化变形,从而失去了防水作用,缩短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4、由于混凝土屋面在空气中,常年经受夏天阳光的暴晒,冬春雨雪的侵蚀,使混凝土结构层产生因温度应力引起的变形,极易导致防水层产生裂缝而引起渗漏。

二、屋面防水施工存在的问题1、设计单位不重视防水设计

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这本是设计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但因不少设计人员不熟悉防水材料的品质,随意套用施工图集。建设单位干预防水设计,设计人员放弃自己的职责,将防水材料选材由建设单位决定,从而导致设计阶段失去对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2、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

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局面,且有进一步蔓延之势。特别是主导产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的冲击最大。伪劣产品以比正规产品低60%以上的价格倾销,且市场占有率很大,使正规的大中型企业难以为继。3、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泛滥,紧跟着的是将防水工程造价压得很低,使正规的防水专业施工公司难以中标。相反,这些工程就落到了无资质有挂靠关系的低素质包工队手中,以转包、违法分包的形式承接防水工程。这些包工队拿得出齐全的“合格”证明,通过大力功“关”,可以屡屡中标,然后大肆偷工减料,雇用农民工粗放作业。一旦发生渗漏,则用几桶涂料修修补补就可对付两年,所获利润仍可大于“损失”这种状况,对提高施工质量要求的只是一句空话。

第6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技术;城市建筑;建筑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5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10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52

1 地下室防水发展现状

为了防止地下水渗透或滞留水渗入到地下室室内而影响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地下室防水技术应运而生。随着地下室防水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水材料的类型越来越多,多种材料的相互结合,使地下室的防水格局和构造更加多样化,目前比较典型的防水构造是:立面采用混凝土墙或砖墙,平面利用混凝土垫层构成基层;平层利用水泥砂浆找平;利用防水混凝土或者防水卷材构成防水层;立面采用聚苯乙烯塑料板或聚乙烯泡沫,平面采用细石混凝土构成保护层。这种典型的防水构造已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室防水中,地下室防水技术秉承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原则,与堵、截、排、防的防水设计相结合,进而达到最佳的防水功能。

2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技术

2.1 简介

钢筋混凝土自身的密度比较大,因此利用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进行自防水设计具备一定的防水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配比进行调整,配合使用添加剂以及控制材料颗粒直径等措施,使混凝土足够紧密,孔隙率降到最低或者阻断孔隙之间的连通,从而使地下水或者滞留水渗透到一定程度后不能继续渗入到地下室内或者完全阻隔地下水或者滞留水的渗透,达到防水的效果。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技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工程中得以应用。自防水结构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准确定义地下水位的标高,综合地下工程结构特点、地质地形条件、所应采用的防水材料、具体施工条件等因素全面地制定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地下防水结构时,应考虑到地下水的侵蚀特性,不应使防水混凝土受到侵蚀,避免各种外力或内力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的底板和外墙须采用防渗混凝土,防渗等级依据设计壁厚和水头比值来确定。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要及时的修补和处理,避免导致渗水或漏水。

2.2 抗渗等级控制

钢筋混凝土自防水结构中,底板、顶板和外壁须使用抗渗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的干缩和冷缩会导致混凝土产生缩裂,可以通过优化配合比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并使用低水化水泥,降低水泥入膜时的温度,再对养护工作进行加强,从而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防水功效。但是抗渗混凝土不同于抗裂混凝土,虽然其自身的防渗漏、紧密性有所提高,但抗拉、抗裂、极限应变能力相对较低,为了满足一定的抗渗等级,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水化热也随之增强,从而使地下水或滞留水通过混凝土自身的收缩裂缝渗入到地下室,而采用防水混凝土只能单方面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2.3 裂缝控制

目前,能够减少或彻底地消除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的有效手段是设置伸缩缝,伸缩缝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建筑结构合理断开,从而使建筑结构能够收缩自如,设置伸缩缝的缺点是影响建筑整体美观且排水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收缩混凝土裂缝的措施是后浇带以及施工缝,并且有利于施工组织安排,但此种措施适用于前期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难以解决混凝土开裂的根本问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是决定其收缩裂缝的关键因素,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量超过自身伸长量的极限,抗拉能力不足以抵抗收缩变形受到限制产生的拉力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针对现有混凝土的特性,可以通过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量,进而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受到限制产生的拉力应力,有计划地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位置,从而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

产生。

2.4 材料和施工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和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要做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对采购材料进行抽检检验可以达到规定要求,有相关检验报告及合格证书。施工的管理和实施决定着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标准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细节部分要重点把握,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的方式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5 防水措施

地下防水工程应遵循“防水”和“放控”的原则,并结合“堵漏”和“排水”的措施进行施工。在混凝土自防水结构上,比较有效的防裂抗渗的“防水”措施针对混凝土的抗渗程度、抗拉力程度降低其收缩率,然后再合理地设置伸缩缝、后浇带、施工缝等,从而降低建筑结构的内外力约束程度,达到“放控”裂缝的效果。但由于建筑结构的受力比较复杂,再加上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工程的渗漏有时候不可避免,所以在设计防水结构时要考虑“堵漏”和“排水”的措施进行解决。地下防水工程主要是以自身的结构进行自防水,再利用防水材料搭建防水层辅助防水,对于大型的地下建筑而言,虽然可以通过设置伸缩缝、后浇带、施工缝来降低结构的内外力约束防止出现裂缝或者通过利用预应力钢筋、加入抗裂纤维等手段改善裂缝程度,但由于结构功能的限制和实际操作的不可控,难以补偿和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在结构的薄弱处由于混凝土干缩或冷缩变形必然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实际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下防水工程的堵漏工作,完善的排水系统能够保障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并能保持整体结构的美观效果。排水系统不仅要完成裂缝渗漏水的排放,而且需具备消防用水、清洁用水的排水能力。虽然地下渗漏水经过一段时间会生成一定浓度氢氧化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防水结构干缩、冷缩裂缝导致的渗水,但是利用完善的排水体系,结合“堵漏”和“排水”措施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3 施工要点

3.1 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材料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建筑构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砂石、水、密实剂、煤灰等原料的比例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其符合相关的标准。

3.2 混凝土的浇筑

为避免混凝土出现施工缝隙需连续浇筑,使其达到防水效果,利用高频机械设备进行捣振密实,直至混凝土泥浆无气泡鼓出,避免捣振过度或捣振不足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由泥浆变为固体是散热的过程,其内部会由于热量消散导致裂缝的出现,对其自防水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施工过程中要利用冷水降温、采用低热化水泥等手段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

3.3 细节处理

施工细节的把控能够保证钢筋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如合理地处理施工缝、伸缩缝、后浇带、穿墙管等,利用止水带、填缝剂、密封剂对伸缩缝进行处理,止水带要求能够适应形状的变化且具有止水功能,所以在选择止水带时应以橡胶或塑料材质为佳;填缝剂要求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和可塑性,因此选材时可以考虑软木等材料;密封剂一般近于水面使用,通常选用硅胶材料。防水工程中,施工缝是其中的一个薄弱部分,在施工中要尽可能避免,地下室的顶板或底板不宜留施工缝。穿墙管在地下工程中较为常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受其影响,若穿墙管的数量较多,可以考虑利用穿墙盒集中处理,但封口处需要良好的焊接和密封。

3.4 柔性防水

涂料防水或卷材防水被称为柔性防水,其中卷材防水适用于基面比较平整、表面干燥的底板,铺设在其主体平面后,向加固,对技术性有一定的要求。防水层搭建完成后还需要搭建保护层,对于单层卷材防水而言,防水层和保护层之间还需要搭建隔离层。关于涂料防水,需针对地下室的环境选取无毒、耐用并且能够适应变形的材料,在施工前要对地下室基层进行处理,表面应达到干净平整、无气孔和缝隙的程度,涂料也应没有杂质或沉淀,涂刷厚度达到规定标准,保证涂料和基层之间的密合度,待涂料彻底干燥后进行喷漆。

3.5 养护措施

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也有所不同,冬季温度较低,需采取暖棚法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脱水干裂。另外,拆除浇筑模具时要考虑温差的变化,如果混凝土自身温度与其周围环境的温差过大,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4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地下工程在不断发展,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利用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如果长期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技术尤为重要。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对于安全生产和生活质量是极其重要的,防水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取决于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和规范的施工,在做好混凝土自防水设计的同时,要遵循“防水”和“放控”的原则,并结合“堵漏”和“排水”的措施进行施工,全面地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取适宜的施工材料,利用先进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技术,提高地下防水结构的稳固程度和可靠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蕤.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科 技资讯,2011,(24).

[2] 汪浩波.浅谈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08,(5).

[3] 宋志晨,李卓.浅析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4] 田建波,胡建华.新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相关探讨 [J].管理观察,2009,(22).

第7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 施工

防水质量

前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向有关人防工程发展,地下工程的数量及面积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在民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防水混凝土的自防水施工质量是地下工程防渗漏工作的关键, 要解决好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当今社会地下工程发展的需要。

一.选用合理结构形式、优化构造节点设计

1、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结构自防水(含外加剂)为主的防水主导思想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结构自防水法是利用结构本身的密实性、憎水性以及刚度,提高结构本身的抗渗性能,通常被称为刚性防水。设计中在结构选型方面,应根据防护要求、平时和战时使用功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能方的不长、能整的不散,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尽量使结构选型规则、整齐,借以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少裂缝开展及变形缝的设置。

2、构造节点设计变形缝、施工缝和其它(例如穿强孔、阴角等)构造节点的设计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防水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应尽量不设或少设。

3、长期以来就有“十缝九漏”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充分暴露出变形缝防水存在的问题。变形缝的渗漏问题是地下工程的通病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解决好它们的防水设计是铲除这一病害的根本。十缝九漏,究其原因,除变形缝防水施工难度较大外,防水设计中的单一防线也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在变形缝的防水处理上加强重视,变单一式的防水设计为复合式防水设计。目前,应用最广的复合式防水设计有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逢材料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

4、关于施工缝的防水设计,传统的凹缝、凸缝、阶梯缝、钢板(橡胶)止水带,其原理都是延长渗水线路,等于加大了混凝土的厚度。这一原理除本身不完善外,施工起来也不好处理,因此不再提倡单独使用。建议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其中以遇水膨胀胶条或腻子条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最佳,但在防护结构中宜采用钢板,以确保工程的防护效果。

5、穿墙管、线、螺栓宜采用止水环与遇水膨胀腻子条复合使用,且应采取防止转动的措施,如将止水环平面外形改为非圆形。

二、防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一)主控项目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二)一般项目

1、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lOmm.

三、防水混凝土一次浇筑量不能过多

浇筑分层过厚,振捣器作用有效半径长度不够,易发生漏振、欠振现象。混凝土因振捣不密实容易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而影响其防水抗渗性能。

防止措施:根据防水混凝土采用的振捣方法来确定其浇筑层的厚度。施工时还应注意,每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气温高于30℃时不得超过1h。

四、防止混凝土养护不良、不及时

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或拆模后即暴露在大气中,不采取养护及其他防范措施,轻易造成早期脱水,不仅使水泥水化不完全,而且游离水通过表面迅速蒸发形成彼此连通的毛细管孔网,成为渗水通路。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露在大气中,不采取养护及其他防范措施,轻易造成早期脱水,不仅使水泥水化不完全,而且游离水通过表面迅速蒸发形成彼此连通的毛细管孔网,成为渗水通路。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出现龟裂,使混凝土抗渗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

施工时采取的措施: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及时养护,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进步四周环境的湿度,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时间,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由水化产物堵塞毛细孔隙,从而形成不连通的毛细孔,使混凝土抗渗性得到进步。

2、加强早期养护,特别是7d内的养护对混凝土极为重要,也是混凝土获得强度和抗菌素渗性的必要条件。一般养护期不少于14d,采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防水混凝土不应少于21d,天天浇水2次~3次,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表面。

3、炎热季节防水混凝土拆木模板前应先往木模板上浇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有充足的水分。拆模后应立即浇水养护,并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或喷涂养护剂,以避免和延缓混凝土失水过快。

五、 墙体分批浇筑防水混凝土

墙体分批浇筑防水混凝土时,振捣深度不够,振捣器未前一层已振实的混凝土中,这样轻易导致先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界面间结合不严密,形成施工缝或局部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影响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成为防水工程渗漏的隐患。

防止措施:消除分层浇筑的混凝土界面间的任何不密实缺陷。

1、若采用式振捣器振捣时,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mm左右,分层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气温超过30℃时不超过1h。

2、第二层防水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在第一层初凝之前,将振捣器第一层混凝土中深约50mm~80mm,并充分振捣,减除第一层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气泡,使两层混凝土混为一体,形成均匀整体的防水混凝土结构。

六、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1、自防为主的原则

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除具有膨胀功能外,对砼还有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

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围护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七、应留意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地下工程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假如施工缝处理不当,极易形成渗漏水的通道。 防止措施: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尤其是顶板、底板更不宜留设施工缝,墙体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只准留水平施工缝,并应留在高出底板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1、在施工缝的迎水面抹20mm厚聚合物防水砂浆,并在其表面粘贴3mm~4mm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涂刷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2、采用中置式钢板止水带时,止水带应垂直放置于施工缝的正中间位置并固定牢固,其翼缘应朝向迎水面,以更好的起到止水作用(见图1)。

3、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能太久,以免接缝处新旧混凝土收缩值相差太大而产生裂缝。 4、为使接缝严密,浇筑前应对缝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粉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再展20mm~25mm厚水泥砂浆一层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5、施工缝处的模板应后拆。

八、应注意问题

1、蜂窝、麻面的造成原因是振捣不当,脱模早,模板干燥,模板缝隙偏大跑浆。

2、孔洞的造成原因是漏振,在管道密集预埋件和钢筋稠密处浇灌砼困难,应采用细石砼浇灌。

3、渗水、漏水是由于施工缝接槎处未处理好或施工中漏振,随意加水,水灰比不准造成,应严格控制计量,认真振捣,认真处理好施工缝。

九、成品保护

1、保护钢筋模板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和模板。

2、在拆模和吊运其他构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企口及撞动止水带。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器盒及预埋件的位置,防止振捣时挤扁或预埋件移位。

十.结束语

本文着重讨论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自防水能力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相关操作方式。在施工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及时掌握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工作中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共同探讨新的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交流,以提高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自防水能力施工,使施工防水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并有利于今后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第8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防水砼;施工;技术

引 言

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施工的主要形式,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工艺随着社会技术发展逐步完善,各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形式更是层出不穷。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主要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法,更是过去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防水措施。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P8防水砼,这种防水砼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防水质量和效果,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其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膨胀功能之外,更是拥有者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因此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防水混凝土施工中,PNC加入到水泥砼中,形成了膨胀性结晶水化物—水化硫铝酸钙,使得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膨胀,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提高了其在施工中的结构严实性。在膨胀受约束条件下,所产生的膨胀能转变为压应力,这一压力逐步的转化为相应的压强,提高了混凝土结构承受水分子摧残的能力,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主要的管理和应用能力。钙矾石结晶具有填充、切断砼毛细管孔隙的作用,因而能显著提高砼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及抗渗性能。PNC最佳掺量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所选用的水泥而定,一般情况下,配置补偿收缩的掺量为10—15%,配置填充用膨胀砼的掺量宜为15—20%。砼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砼相同,加料程序与普通砼相同。PNC的掺量要制作专用工具,专人负责,误差要小于0.5%。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浇注完后的砼,应加以养护,及时用草帘覆盖。砼硬化后,要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如出现蜂窝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处理后,再用掺PNC的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好。 1、砼施工缝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产生原因 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不当,在支模时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理,浇筑砼后,在新旧砼间形成夹层。在浇筑上层砼时,没有先在施工缝上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上下层砼不能牢固粘结。

1.2 预防措施 施工缝是防水砼工程中的薄弱部位,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砼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墙上,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200mm,墙体不得留垂直施工缝。

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砼之间粘结密实,以阻隔地下水的渗漏,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刷或剁斧将旧砼表面打毛,用水冲刷干净,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砼灰砂比相合的水泥砂浆,再浇灌上层砼,并且加强施工缝处和砼振捣,保证捣固密实。

2、混凝土开裂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1 产生原因 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水灰比设计、骨料级配、外加剂掺量、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及用量等)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不好,无法形成密实的内部结构,或者由于施工时振捣不均匀、不密实而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或者由于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好等原因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结构渗漏。

2.2 预防措施 a.一般混凝土浇到设计标高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第一遍搓平,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第二遍收面,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脱水干裂。b.预防温度裂缝,可从控制温度,改进设计施工操作工艺,改善砼性能,减少约束条件等方面入手,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选用良好级配的骨科,加强振捣,以提高砼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在砼中掺加缓凝剂,以利于散热,应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砼,浇筑砼后应及时洒水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c.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在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最不利情况,即同时考虑地下水、地表水、上层滞水和毛细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的变化,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刚度,同时应合理设置变形缝,以适应结构变形的需要,防止产生局部裂缝或环形裂缝。d.配制砼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砼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经过这些措施,能够及时预防砼干缩裂缝的产生。

3、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产生原因 a.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搅拌不匀,砼和易性差,造成砂浆与石分离。b.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脱模剂漏刷等,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孔隙未堵好,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移位。c.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且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砼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木块等大件料具打入砼中。

3.2 预防措施a.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道工序质量检查工作,如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板缝是否塞好,模板是否用清水润湿、冲洗干净等。b.模板面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钢模板脱模剂要均匀涂刷,不得漏刷。

4、预埋件及管道穿墙部位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4.1 产生原因 埋件及管道周围砼振捣不密实,设置太密,砼振捣困难,没有清理周围表面锈蚀层,致使不能与砼粘结严密,在施工过程中,预埋件或管道受振松动,与砼产生缝隙。

4.2 预防措施 a对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预埋件和管道,防水处理必须严格细致,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在设计中,尽量将预埋件及管道埋置深度提高至地下水位以上,对有振动的预埋件,应事先制成砼预制块,表面做防水处理,然后稳固于固定位置,再与砼浇灌成一整体。b常温穿墙管道,可采中间设置止水片的方法,以延长地下水的渗入距离,用石棉水泥嵌填;穿过外墙部分时,可采取橡胶止水套方法处理。

第9篇:防水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铁路;混凝土梁桥面;防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铁路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长、后期使用质量要求较高,工程建设中全线桥梁占有很大比例,混凝土梁桥面的防水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对桥面水的控制作用,对桥面工程使用年限及使用安全关系重大。可见,对混凝土梁桥面防水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从防水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提升桥面工程防水功能,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率、降低后期工程维护的难度。

一、铁路混凝土梁桥面防水建设必要性

桥面防水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桥面的防水建设直接关系桥面工程建设、后期使用及维护工作中的桥面积水及渗水预防及处理效果,若工程建设中防水层处理不当,就会因为下雨等天气问题及其他因素引起桥面的渗水、积水现象,从而引发工程桥面、顶板等部分混凝土及内部钢筋受到腐蚀而影响原有的工程建设结构。桥面工程中的保护层部分混凝土并没有过高的密度,因而更易受到水分侵害而发生结构、性质变化而影响工程建设正常使用及维护。

桥面建设的伸缩缝等处极易因防水处理失误而发生漏水现象,渗入的水分会从伸缩缝到达梁端、墩台等部位,将对工程建设的破坏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多个部位的力学结构而影响正常使用及使用安全。防水系统建设缺陷对桥面结构及功能损害在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不完善的桥面防水结构建设引起的桥面、伸缩缝、梁端、墩台渗水后,各部分渗入的水分就会在冬季凝固,到了春季又会融化为水,如此反复渗入 ——凝固——融化,加速了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宽度的增大,破坏了混凝土结构原有的性能及结构分布,致使保护层的脱落,从而严重破坏工程使用质量。

据了解,在桥面结构及功能破坏的众多内在、外在因素之中,当属桥面防水建设质量对其影响最大,强化桥面防水层的建设刻不容缓。

二、防水系统建设结构

防水系统包括混凝土结构、桥面的防水层、桥面保护层、排水孔等。

混凝土本身要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因而应根据桥面既定的防水标准制定混凝土结构防水标准,并依照既定混凝土结构建设要求进行材料配比、施工操作规划。可依照既定的标准适当加入硅灰、粉煤灰等材料,水泥材料用量也可适当调整,最终通过多种材料的协调保证整体材料的防渗、抗裂性能。

制定桥面防水层建设标准,根据既定的建设标准及防水指标灵活选取防水层及保护层的材料,依照基本材料用量进行那个多次拌制(单次拌制量在40kg左右),拌制时间以气泡量最少为宜,根据建筑规模及防水技术标准将防水涂料的涂抹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量保持材料涂抹均匀。

桥梁的泄水孔材质选用及大小应以建成后预计的排水量及排水技术强度进行施工,并尽量保持排水坡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建成后的泄水孔及排水坡等装置尽快将桥面水排出。出漱口的长度要符合日常排水量要求,注意规范进行桥面集水端口与防水层部分的无缝连接,避免连接部位渗水现象,并尽可能保持排水顺畅。

三、防水系统施工要点

桥面防水工程建设的材料确定之后,综合建设质量主要取决于防水层气泡、施工后防水卷材空鼓、墙与管粘结缺口、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处理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上述方面的施工要点进行阐述:

(一)防水层气泡的处理

在进行防水涂料铺设过程中,应严格避免气泡的产生,即便出现气泡,也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气泡的预防方面,要进行充分搅拌(单次搅拌量维持在40kg左右,搅拌时间在5~8min),尽可能降低防水涂料拌制过程中的气泡量;搅拌充分后开始涂料涂抹操作,尽量熟练操作并涂抹均匀,避免不规范的涂抹引发气泡的产生。基本防水层的铺设施工完毕之后,不可忽略后续气泡处理工作,专人对温差条件下上浮至表层的气泡产生量进行观察并及时消除。前期防水层施工无误后,应立即开展表层纤维混凝土铺设施工,避免强光直射影响铺设层的正常恢复,避免过大温差及强风影响。

(二)施工后防水卷材空鼓处理

首先要在极力避免施工过程的过大温差的产生,同时避免材料运输及施工环节的暴晒、过度压迫,从而避免施工及运输过程中的材料变形及性质差异而影响正常施工及后期养护。另外,确保卷材与混凝土的基层部分充分粘连,进行粘接及粘接养护时严防温度变化影响粘连的牢固性。材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选购及收货之时必须严格查验。确保仓库温湿度保持在标准范围内,避免影响材料质量。

(三)墙、管粘结缺口处理

在泄水管部分施工中,首先将准备好的防水材料熟涂抹在泄水管端口部及周围部分,着重对端口下部进行涂抹处理。将泄水管口部的材料剪开后均匀将内壁连接起来。

竖墙与防撞墙施工时,注重对墙的转角部分的材料进行粘贴处理,并采用钢刷等工具将残留的碎渣清理干净。

(四)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将桥面基层完全清理干净,并充分干燥处理,严格检查有无麻面、蜂窝现象,用工具尺检验平整度,专业去除油污及灰尘。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对不平整、麻面等部分进行修复处理。以每次25kg左右的标准调制防水涂料,搅拌7min左右,搅拌充分后以1.80kg/m²均匀涂抹。涂抹操作尽量使用专用的涂抹刷操作,厚度保持在4mm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次涂抹或反复涂抹。在防水管材的搭建过程中,要先纵向搭建、后横向搭建,宽度保持在纵向15cm左右、横向10cm左右。基本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完毕都应检查有无边缘卷翘、空鼓现象。

桥面保护层根据混凝土梁桥面建设特点灵活选取粗细骨料、水泥、水、减水剂等材料,对单词使用的种种材料依照既定的比例要求进行配比与搅拌,将各种材料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之间的误差保持在1%之内。使用专用的砼运输车完成高性能聚丙烯纤维网砼材料的运输,避免运输、存储过程中的变质。尽量进行规范、熟练的连续性施工,从搅拌完毕到完成浇灌工作总时间应控制于半小时以内。

结语:

铁路混凝土桥面应根据实际应用技术标准及维护工作需求建立完善的防水系统,注重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防水结构建设及桥面的防水层、桥面保护层、排水孔的建设施工,全面强化防水层气泡、施工后防水卷材空鼓、墙与管粘结缺口、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处理环节,全面提升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防水性能及防水系统的防水性能,着重控制防水涂料单次搅拌量及搅拌时间,保证卷材规范铺设及防水涂料的均匀涂抹,全面提升铁路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蒙炳权.对中国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的分析[C].//中国建筑学会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48-52.

[2] 王新.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应用技术研究[C].//中国建筑学会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61-68.

[3] 郭赞.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相关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3):92.

[4] 曾勇 .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应用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