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作业成本的核算
1.1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 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设立作业中心。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2)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
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于如下几方面:(1)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2)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3)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4)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5)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的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
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1)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2)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3)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
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做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
步骤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
作业驱动资源成本的耗用。资源动因被用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选择一个好的资源动因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因果关系,典型的资源动因包括:
(1)用于公用事业的仪表数:(2)用于薪酬相关作业的雇员人数;(3)用于机器调整作业的调整次数;(4)用于材料整理作业的材料移动次数;(5)用于机器运行作业的机器小时;(6)用于门卫、清洁作业的空间大小。
资源成本应尽可能通过直接追溯去分配给作业。直接追溯要求计量作业对资源的实际耗用量。
步骤三: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企业在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房屋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加以确定:
1.一般房屋开发项目,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团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开竣工时间相近,同一施工队伍施工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于开发完成算得实际开发成本后,再按各个单项工程概预算数的比例,计算各幢房屋的开发成本。
3.对于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房屋开发项目,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房屋开发项目的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开发企业对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配套设施费;(6)开发间接费。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以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房屋开发前期发生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支出。基础设施费是指房屋开发中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支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照明、绿化、环卫设施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列入房屋开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设备费用)。配套设施费是指按规定应计入房屋开发成本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支出。开发管理费是指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二、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如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先将其支出先通过“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房屋开发占用的土地,如属企业综合开发的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先在“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汇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经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二)前期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程支出,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应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三)基础设施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支出,一般应直接或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开发完成商品性土地已转入“开发产品”账户,则在用以建造房屋时,应将其应负担的基础设施费(按归类集中结转的还应包括应负担的前期工程费和开发间接费)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采用发包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应根据企业承付的已完工程价款确定,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对建筑安装工程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并将几个工程一并招标发包,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各项工程的预算造价的比例,计算它们的标价即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如某开发企业将两幢商品房建筑安装工程进行招标,标价为1080000元,这两幢商品房的预算造价为;
101商品房630000元
102商品房504000元
合计1134000元
则在工程完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如下方法计算各幢商品房的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
某项工程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标价×该项工程预算造价÷各项工程预算造价合计
设例中:
101商品房1080000元×630000元÷1134000元=600000元
102商品房1080000元×504000元÷1134000元=480000元
采用自营方式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房屋开发项目,其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一般可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材料”、“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开发企业自行施工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可以按照本章第二节所述设置“工程施工”、“施工间接费用”等账户,用来核算和归集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支出,月末将其实际成本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
企业用于房屋开发的各项设备,即附属于房屋工程主体的各项设备,应在出库交付安装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库存设备”账户的贷方。
(五)配套设施费
房屋开发成本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小区内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在具体核算时,应根据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费用归集和核算方法。
1.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步开发,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能够分清并可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如果发生的配套设施支出,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先在“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先行汇集,
待配套设施完工时,再按一定标准(如有关项目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分配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
2.配套设施与房屋非同步开发,即先开发房屋,后建配套设施。或房屋已开发等待出售或出租,而配套设施尚未全部完成,在结算完工房屋的开发成本时,对应负担的配套设施费,可采取预提的办法。即根据配套设施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和采用的分配标准,计算完工房屋应负担的配套设施支出,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并记入“开发成本——房屋
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预提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在配套设施完工时调整有关房屋开发成本。
(六)开发间接费
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各种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先通过“开发间接费用”账户进行核算,每月终了,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开发产品成本。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应自“开发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并记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间接费”成本项目。
三、房屋开发成本核算举例
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年度内,共发生了下列有关房屋开发支出(单位:元):
101102152182
商品房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
支付征地拆迁费10000080000
结转自用土地征地拆迁费7500075000
应付承包设计单位前期
工程费3000030000300003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基础
设施工程款90000750007000070000
应付承包施工企业建筑
安装工程款600000480000450000450000
分配配套设施费(水塔)80000650006000060000
预提配套设施费(幼托)80000720006400064000
分配开发间接费用82000660006200062000
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征地拆迁费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80000
贷:银行存款180000
结转出租房、周转房使用土地应负担的自用土地齐发成本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50000
贷: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150000
将应付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2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20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305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305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建筑安装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1980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19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水塔配套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65000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水塔265000
预提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幼托设施支出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80000
贷:预提费用——预提配套设施费280000
分配应由房屋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272000
贷:开发间接费用272000
同时应将各项房屋开发支出分别记入各有关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已完房屋开发成本的结转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完成开发过程的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应在竣工验收以后将其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会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工房屋实际成本,记入“开发产品”账户的借方和“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开发产品”账户应按房屋类别分别设置商品房、代建房、出租房、周转房等二级账户,并按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设例中,应将完工验收的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的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的情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贯穿于全过程的基本职能之一,又称作反映职能。货币是它的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它的三个环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物流成本核算的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物流会计核算同样要遵循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物流成本核算在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加强,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效益的增加以及物流成本的节约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清晰,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明确,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合理等。接下来本文将逐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讨论。
一、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必须明确
物流成本核算是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系统的计算,准确表现出物流成本的大小以便控制,从而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能促进企业内部认识到物流重要性。计算出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提供给决策者比较准确的物流信息,反映出物流活动所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物流成本的构成,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物流部门的成本分析,反映各部门的业绩,以此促进各部门优化物流方式,提高物流效益和业绩。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的分析和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有利于优化对客户需求的管理。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得出员工的工作绩效。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计算出物流成本在本期与上期以及每个环节的同比差异,弄清产生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促进物流成本管理的提高,为企业年终的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
二、保证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给企业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必须明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和记录着物流成本信息。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有按支付形态、功能计算物、适用对象、物流作业四种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包括标准成本制订、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与账务处理三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完善,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确定企业物流成本不同级别的具体核算项目,它的参考依据就是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但是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所有的成本费用。其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物流成本项目,根据物流成本项目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选择采用单轨制或是双轨制两种模式,通过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模式。最终,根据所得出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真正目的在于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给予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决策依据。
三、全面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
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过于狭隘的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围。只涉及着部分的物流信息,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在核算内容方面不但异常混乱,而且非常不全面,在企业设定的会计科目中,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只是在支付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企业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方面进行核算,而忽视了甚至没有列入成本核算的企业内部的其他物流成本的核算,实际上计算的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起来的部分却包含了很大的物流成本。这就使得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客观性和真实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物流管理者对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支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想要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效益,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制度,全面完善会计核算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拒绝疏漏和死角,扩大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除去浮在水面的一角冰山之外的,隐藏于水面之下的物流成本,避免疏漏,因小失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作出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算。
四、合理规范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
现阶段,由于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各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不得不依据本企业自我的理解和分类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各企业间无法进行比较、借鉴和相互促进,致使我国的物流没有办法统一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只有统一了会计核算标准,才能使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时,少走弯路,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抓住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保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企业物流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179-181.
[2]方桂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探讨[J].中国商贸,2012,11:163-164.
一、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给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往往以是否节约为标准,过分强调缩减费用开支,而忽视成本效益。这样的观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特点是相适宜的。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品不愁卖,市场对产品差异要求也不高。这种情形下,尽管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开支可能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及产品差异性的牺牲,通常还是能够带来利润的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对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也不断提升。如果工业企业仍然一味追求成本的节约,就有可能会牺牲产品的品质及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不但不能带来利润增长,反而会给工业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工业企业往往只重视生产制造成本。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成本在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种形势下,仅关注制造成本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因此,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应该由偏重物质产品成本向兼顾非物质产品成本转变。
(三)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为在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工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工业企业闭关自守,与同行隔绝,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同行,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原本在工业技术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由于成本控制不擅而丧失。
因此,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二、提升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应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卖方市场产品需求差异不断增加形势下,工业企业应该将片面追求成本节约的传统观念,转变到重视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增值的成本效益观念上。成本效益观要求企业成本会计要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既要努力降低成本,也要尽可能地提升产品价值,提升产品销量,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会计不再是“就成本而管成本”,而是在运用成本效益观来为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二)拓宽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成本多样化问题,工业企业需要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畴。按照全过程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则,我们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研发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制造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控制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工业企业应该以将以上对象全面纳入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建立全过程、企业全员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成本控制方法
工业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的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成本会计工作水平。时下,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手段之一。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有极强的信息存储、处理、分析功能,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企业虽然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仍然停留在简单模仿替代手工记账阶段,没有充分应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分析预测功能。应当在计算普及应用的同时,开发或引入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归集处理、综合分析各类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及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物流是企业中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是提高企业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受到众多的企业的极大重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就必须要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作为支撑。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也不够完善,许多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核算,导致物流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无法有效反映出来,会计部门提供的核算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导致企业管理层对物流成本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难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在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
一、我国当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核算内容不全面。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在企业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内容非常广泛,具有一定的隐含性。部分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没能明确核算工作的内容与范围,导致核算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管理。通常,企业只重视对货物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及销售物流环节的成本核算,对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不予重视,如人员工资、仓管成本、设备租用费用等,这些方面在企业的核算工作中容易被忽略掉。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出现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不仅影响成本信息的真实性,还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增加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难度。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与其他成本会计核算混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活动贯穿着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也正是因为物流活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导致物流成本的费用经常会与其他费用混淆,从而增加到其他的成本会计核算中,使核算信息出现混淆的局面。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信息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率。
(三)缺乏完善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缺乏完善、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的会计部门,导致各种成本核算工作堆积在一起,容易造成核算账目的混乱,使企业管理者无法直接从在账目上获取准确的信息。再加上缺乏完善、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使企业管理无法获取具有实效性、真实性、完整性的物流成本信息。就算形成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也未能开发出符合物流成本管理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统一、清晰的物流成本核算思路专业人才,并缺乏科学有效、规范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且企业在核算的过程中,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核算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改进
由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为了提高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应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树立物流成本管理意识。针对核算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企业员工在物流成本方面的宣传与培训,以提高员工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与内容,从而对货物运输费用、行政管理费用以及存货持有费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核算工作遍及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使企业的物流核算工作内容更加明确,有利于企业领导者进行有效的决策。
(二)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专门机构。首先,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设立专门的核算部门,使物流成本可以进行专业、独立的核算。其次,还要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中针对企业的发展要求设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项目,以进行全面而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最后,对物流成本账目,可针对其内容与种类的差别设立二级成本分支账目,在二级账目的基础上,可根据采购、仓库费用,人员工资及运输成本等方面作出细致、明确的分类账目。在确定好明确、细致的项目后,再针对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的需求设计会计凭证。
(三)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是保障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企业要建立科学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及审批程序的制度,以使核算工作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其次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随着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使员工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各司其职,更好地完成工作。随后,还要加强对物流成本的核算监督,对物流费用的开支、审批手续等环节加强监督的力度,并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以防出现浪费、贪污等情况。最后还要建立统一、完善的会计核算标准,实现工作人员对物流成本核算确认标准的统一化,从而推进企业物流成本的科学、规范管理。
(四)针对企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目前,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工作中,其核算模式主要包括单轨制模式、双轨制模式及物流成本二级账户模式。其中单轨制模式也就是众多企业现行的核算模式再加上物流费用项目;双轨制模式是在原来的成本核算中将物流成本的核算单独抽出,并设立专门的核算机制;而二级账户模式就是在双轨制模式的基础设置二级物流成本核算,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因此企业应针对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方便、准确,从而提高物流成本的管理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前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进,以有效解决当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永兰,贾思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J].财会月刊,2010,31(23):69-71.
[2]方桂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探讨[J].中国商贸,2012,24(11):163-164.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92―02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
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两种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应该如何选择和运用,以满足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笔者提出了以下五个选择标准。
(1)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对物流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以,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一样,需要遵守规则制度并且必须与公认的会计准则相符。在我国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这是选择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标准。
(2)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内部人员决策提供物流成本信息。这正是在传统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所缺乏的,这是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直接要求。
(3)收益与成本匹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为了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通过对成本资料的详细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同时,成本核算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即成本核算本身也有成本。单轨制和双轨制在核算中的具体操作不同,其成本也不同。另外,两种模式反映物流成本信息的信息程度也不同,这样对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模式时,应将不同核算模式所需的成本和能带来的收益进行配比。这是企业选择核算模式的重要标准。
(4)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物流成本的核算有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思想与特点不同,各自适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也不一样。两者匹配的好,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可以得到简化,提供的成本资料也准确完整;两者不相适合,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可能费时费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受到不利影响。
(5)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不同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也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的这两个因素。
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2、1 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2 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
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
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为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可专门设立账簿,并增设“物流成本”一级账户,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账户五个二级账户,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在“物流成本”的二级账户下设置“运输成本”、“材料费”、“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对于账户的选择可由企业依据自己的实际业务种类进行划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如下设:“材料费”、“燃料费”等。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模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的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汪小勇等,一种适用于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法一一作业成本法[J],系统工程,2007。(3):26-27
[2]黄更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52-54
[3]陈志祥,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5):32-36
[4]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策探讨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
(一)现有会计制度对生产成本核算方式缺乏明确的规定
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立足于本企业的生产特性,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类别及成本计算方式。《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小企业应当立足于本企业生产的特点来对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类别及成本计算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些具体的要求使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上拥有了较大的自主选择权。然而在实际的核算工作中,相关的成本核算人员对本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做到精确的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缺乏经验。对成本核算的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掌握的程度模棱两可,导致在使用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时出现随意混用、漏洞百出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对经营者的管理决策产生了误导。
(二)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以乳制品企业为例,由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只局限于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侧重关注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管理,把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很多企业观念上的“成本控制”,仅仅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多样手段减少各种原材料的使用及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而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其他成本部分的分析和研究,比如: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的运输、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企业的成本包括从生产到销售一系列环节产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从以往的生产数据可知,生产过程中成本的降低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产品成本的60%~80%由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企业利用供应商、企业和顾客的价值链降低成本的机会优势是很大的。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商品变得丰富多样化,连非物质产品也日益商业化。成本管理也从简单的物质产品成本向非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如: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服务成本、广告成本等。成本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扩大,所以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观念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要求,企业要改变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二、新常态下工业企业应对成本核算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升成本核算会计的工作能力
生产成本的归集和成本核算方法的确定对成本核算会计的能力要求很高。因而进行成本核算的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更应该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熟悉生产线的运作流程,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将掌握的会计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融会贯通地掌握会计制度的相关知识,在多产品的生产模式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二)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分析平台
通常而言,一般的工业企业都具备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表,这套核算表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的,具备企业的特性。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的话,工业企业需要进行的成本核算量任务繁重,内容包括直接人工的归集与摊销、直接材料的出库和分摊、在产品或副产品的成本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期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所以,工业企业要尽快建立成本核算的电算化体系,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特性的分配表格,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分配表及明细表。每个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任务量都很繁重,对各种表格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需要相关会计专业的人员和精通生产工艺的人员,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成本核算表的具体内容。许多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成本核算工作中采用轮岗制度,但是在成本核算工作出现新旧人员交替的时候,新的工作人员又需花费一定的时间熟悉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模式,这会间接地影响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笔者建议每个工业企业都应该编制本企业成本计算表的使用指导书。
(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
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应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制度》,对成本核算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过程进行实时地监督,如: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营业收入的实现等。但是,在工业企业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中,并没有形成一套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管理者为了过分追求利润而搪塞成本核算人员,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结语
没有任何一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完美的,各工业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生产特点,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可一昧地跟随大流。企业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完善自身的核算监督体系,使成本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为企业的核算工作服务,从而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兵.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关键词】工业企业;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一、引言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正常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广泛,发展较快。工业企业要提高产品成本的计算精度,完善产品的质量,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好成本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如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出现问题没能有效解决,会影响企业的运行,同时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少了背景的依托,也难以实施。二者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二、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概述与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工业企业中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是实施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模型的核心,它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模型。作业成本会计管理以提高成本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主要目的,是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利用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又把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工业企业一切作业活动追踪并反映动态,进行成本链的有效分析,过程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工业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科学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做到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2.作I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主要有如下特点:首先,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其次,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企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提高作业的效益成为可能。再次,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涉及较多方面的成本,这样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的进行定价等相关决策。所有作业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进而降低成本。最后,作业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义,它相当于是一种实现成本前馈控制与反(后)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三、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思想认识,管理不规范
工业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难以跟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步伐。许多工业企业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缺乏整体的认识,不知其重要意义,不重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时,执行力度不够,财务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实际生产时所消耗的资产没有及时清理,核算,成本会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导致资源消耗严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工业企业达不到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所需的工作宗旨,影响工业企业平稳运行。
2.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象监管不到位
(1)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到位
工业企业中,行政管理部门业绩的质量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作业成本会计管理却对其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监督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钻研探究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相关技术检测不及时,不准确,并且没有监督其提前做好应对问题的措施。同时,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职能发挥不到位,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支出,发展形势不熟悉,进而无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
(2)对生产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
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工厂,车间等实施生产和组织管理的部门,都是企业的重要部门,作业成本的多少以及消耗和浪费都在这些部门中发生,因此生产管理部门可以说是作业成本的控制中心。可是在实际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时,对该部门的材料计算不精确,收支账目混乱,而且会计管理部门对生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不严格,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管理者,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缺少完整的体系,没有相应的机构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首先会计管理要及时准确,其次才能进行成本会计核算,二者相互影响,所以应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根据工业企业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使体系更科学,更合理。然而在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缺乏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核算与管理没有相应的系统指导,在遇到问题时,缺失解决方案。同时,缺少制度约束力,经常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四、加强工业企业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加强成本管理意识,规范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工业企业必须不断学习,了解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技能与新思想,同时努力把它们合理的运用到工业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其次,工业企业领导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打造新的精细化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理念,对于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目标要细致分析,使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与工业企业的发展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尽力实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同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风险意识,精细化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加快工业企业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控制成本财务风险。
2.增强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的差异分析,降低风险
想要合理的控制成本,就要加强对其事后的分析和总结,将预算成本和实际的作业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及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为以后的企业定制预算成本的标准和实际成本应如何控制积累经验。同时,在实施控制成本时,建立定期的报告制度,依据相关报告,有效把握目前的控制成本的情况,有益于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通过内部模拟减少生产成本
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内部模拟减少生产成本。通过相关的生产部门,将当前的市场作为主导,将同行业内优质的业绩量作为依据,把其原材料的成本与生产的产品价格当做核算依据,得出目前的产成品在企业内的成本和有关价格。然后,把相关的生产部门看作是买方与卖方关系,通过内部的成本与价格合理推算出相应的利润,因此提出适宜的措施降低作业成本。
4.制定新型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案
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方案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结合实现。首先需要以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获取企业内部产品的成本与价值,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然后将内部订单的信息以市场链的方式完成分解,获取针对专人专职的应收账款子订单,将责任落实。选择逆向拉动的方式减少库存的成本,从而有效减少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的空间,以明确的订单信息为依据,缩减库存的成本。在多样化改进方式的支持下,建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案,减少企业的生产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以效益。
5.加强监管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从源头出发,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效率。大力实施集中采购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加强人员与有关供应商议价的能力,建立有关的价格判断机制,依据价格波动灵活采购,以此来降低作业成本,为更好的进行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在工业企业中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其核算方法,特点与管理的技巧,核心等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业企业想要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做到最佳水平,就要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本质上把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原则要领,不要急于求成,扎实脚步,充分整合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相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工业企业一定能提升核算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志刚.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当代会计,2015,(2):63-64.
[2]朱利清.加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64-264.
1.1缺乏完善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1.1.1缺乏良好的会计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进而在会计工作的组织开展中,出现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造成了会计成本核算项目的混乱,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效率。
1.1.2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有些单位不设成本会计核算机构,甚至不设成本会计岗位,没有专人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只有财务会计兼管,造成成本会计核算不到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1.1.3企业各部门重视不够。成本会计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许多企业在内部分工、协调、合作上,都出现了较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成本会计核算正常进行。
1.2缺乏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
1.2.1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控制工作,造成了实际的成本消耗与预算值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给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制定、调整,带来巨大的困难。
1.2.2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很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进而出现企业决策失误性问题。
1.3成本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管
有些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由于缺乏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有效的内部监管,形成在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诸多的不规范。甚至出现多部门在成本会计核算流程上不完善、不认真,发生一些人为的混乱和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
1.4成本会计核算的理念薄弱
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之下,成本会计核算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比较大的转变,许多成本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理念薄弱,这就造成了当前成本会计核算效率不高、成本信息不正确的问题。
1.5缺乏专业素质良好的会计人才
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聘用不规范,员工大多缺乏创新精神,成本管理理念陈旧,导致成本会计核算滞后,产品成本不实,价格决策失误,影响产品竞争优势,失去市场占有率。
2如何提高成本会计核算水平,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
2.1更新管理理念,积极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
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企业要想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就要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化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断吸取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保证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先进性。
2.2创造良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2.1企业要营造一个适合于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氛围,加大核算体系建设,并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设立专业独立的部门开展核算工作,还要将各部门的职责加以明确,实行权责明晰的管理制度。
2.2.2对于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分工要明确,成本核算项目安排要科学系统,对具有重要意义的核算项目要进行优先处理,以最大程度保证会计成本核算的效能。
2.2.3企业管理者要从宏观管理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制定适合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对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2.3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2.3.1在建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不可小觑。领导者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态度,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然后再将新型的成本控制理念深入到下属员工和会计核算部门,并不遗余力的提供工作上的支持。
2.3.2企业要将成本控制与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相结合,综合多方面因素加以考量,不要让成本核算体系与其他环节相脱离,要保持各环节间的关联性,以确保更快更好的建立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2.4完善企业人员培训机制,使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要在全员范围内宣传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势,树立员工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加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定期对会计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完善人员的管理机制,对于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要予以奖励,并完善员工晋升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
2.5建立健全成倍会计核算监管体系
2.5.1首先要完善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外部监管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对企业成本核算效果的检查和监督,社会大众也要发挥其监督的作用,对企业中出现的不合理的管理机制要指明,并为企业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2.5.2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建立是改进会计成本核算质量的根本,从管理者角度出发,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和掌控,对成本控制严格把关,企业员工也要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企业内部要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监控。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