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排比句摘抄范文

排比句摘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排比句摘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排比句摘抄

第1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一、立意新颖

要想使自己的文章不落俗套,须注意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它限制人的思维活动,扼杀人的创新精神。思维定势在学生们作文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人云亦云。比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自不量力的一种表现,但反过来想,“弄斧必到班门”就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样的立意就会显得与众不同。

每届新生笔者都为他们讲《黔之驴》的故事,让他们谈一谈认识,大部分同学都批评驴子徒有其表而无一能,其实为何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呢?驴的强项在于拉碾负重,而不是在山林之中与老虎搏杀。是谁造成驴子弃长用短、无辜被吃的惨剧呢?是“船载以入,至则无用,放至山下”的“好事者”。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事者”又何尝少呢?各种人才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事例不是俯拾皆是吗?如此立意就自出机杼,翻新出奇,好似清风拂面,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总之,作文时如果能克服思维定势,从多角度思考,然后通过比较、筛选,舍去那些常规的写作角度,选取最佳角度,写出的文章定会别有洞天,使人耳目一新。

二、选材新鲜

目前,学生们选用论证自己观点材料都大同小异,从中可看出学识少,见闻贫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做到材料出新,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涉猎课外书籍报刊,如《读者》、《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天地》等。勤摘录、善整理,每位学生最好准备两个本子,一本摘录,一本剪报。将优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新鲜的事例分门别类地整理在“摘抄”本或“剪报”本上。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想和追求类的素材;廉洁自律等修养的素材;团结、守纪等的素材;知识、能力和方法类的素材;家庭、学校和社会类的素材。通过整理,形成作文材料库,积少成多,时常翻阅,勤加背诵,几年下来会有很大收获。

此外,还可以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实话实说”等,从中汲取最新的信息以做储备。这样便有了源头活水,写作时便会信手拈来,思如泉涌,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横眉冷对方格纸,搜肠刮肚写不出”的现象了。

三、结构精巧

结构方面除了思维的条理性,即将写作内容划分好层次,有秩序地排列好之外,还应注意如何才能使中心更为突出,使人一目了然。怎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等问题,这就涉及到篇章组织的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文章起始

可以开门见山,落笔点题;可以运用设问吸引读者;可以引用诗句、谚语等,由此引入正题。

2.文章中间

注意段落的衔接、语言的过渡、语言的连贯。语言连贯可用代词呼应,可用关联词语,也可以重复上文的内容或语言,等等。

3.文章结尾

可以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可以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也可以写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精巧的结构会使文章与众不同,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扣住读者的心弦。

四、语言鲜活

时下学生们作文中的语言存在“四少三多”现象,即“识字少、词汇少、修辞少,错别字多、病句多、废话多”。针对这种现象,除了上文所说的材料积累、多读多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外,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巧用成语

成语词典这本工具书学生们都应具备,时常翻阅,每天记两个,三年下来也是非常可观的数目。写作时注意运用,就会为文章增添不少亮色。

2.在修辞上下功夫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味的重要手段。可以从单项训练入手,如造排比句、比喻句,进行仿写、片段描写,以打好基础。这项训练要早做,经常做,大量做。要在头脑中树立这样一种认识,不管是说话还是作文,总想出排比句、比喻句来。长此以往,定会有大的飞跃。

3.善于使用书中事例

第2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指导;积累;好词好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用笔记下好词、好句、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语言,提高你的能力,当然也就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提出了一定量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必读及必背的具体篇目。可见,积累之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正处于积累好词好句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紧积累好词好句,岂不是浪费。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预示着他成功了第一步。在我校,通过对全校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没有专用的摘抄本,没有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积累而积累。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

第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

第二是积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例如,《草原》一文,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词句来描写美景呢? 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思考中级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是积累精妙的写法。

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例如《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中的“捕”为什么不用“捉”呢?我先让学生仿佛诵读,再比较,发现“捕”比“捉”更准确、更形象,更能表达小孩想得到蝉的欲望。

三、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

1.归类积累法

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如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等分别归类;还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 一心一意、 一如既往、 一刀两断 等都以“一”开头;再如: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弛神往等都以“心”开头;还可以把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开天辟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虎头蛇尾、 扬长避短 、 三长两短、口是心非 、弄假成真、七上八下等;还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AABB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等;ABAB式: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AABC式:欣欣向荣、津津有味等;ABCC式: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ABB式:绿油油、红彤彤等。

2.美文摘抄仿创法

模仿文中的优美的表达方式仿写句子。例如,《荷叶圆圆》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可以引导学生仿创:__说:“荷叶是我的__。”

3.熟记法

要写好文章,在于要有好素材,而材料却来源于积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有心,更多的是来源于熟记。书要装到自己脑子里,变成自己的精华才算数。写作技巧也只有在熟记下才能感悟,才能如行云流水。小学教材中要求的必背内容必须让学生熟读成诵。

四、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第3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说 读 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深感困惑,不知所措。难道作文教学真的陷入僵局了吗?非也,作文教学难,难在它的知识散、面广,并不是“今日肯努力,明日出成绩”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感受,谈几点认识。

一、课前演讲,创造“说”的舞台

作文差的同学,往往是不善表达才导致作文中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让人有一种“一筹莫展”的感觉。对于这种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造发言的机会,让其多说、敢说。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的一分钟内进行一次演讲,在内容选取上可以是讲故事,要求是一些名人、英雄故事,还可以是一些排比句,或者是优美的段落;在人选上,多侧重给那些作文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消除了畏难情绪,变得愿说、会说,从而为“写”积累了素材。

二、巧做摘抄,坚持“读”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积累,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课前一分钟的演讲,时间有限,学生的锻炼机会有限,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做读书笔记,即通过摘抄、点评、读后感等形式,让同学们每周都有一定的阅读量,进行有效的积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因为做了大量的摘抄,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必须让学生对作品语言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反复地去品、去思、去圈点、去批注点评。虽然,学生开始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比较零碎,但我们要珍视学生的这些一鳞半爪,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做到“学、思”结合。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阅读思考,就能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摘抄积累后,学生有了收获,有了自己的东西,这时可以在班里开展“读书展台”活动,将学生的摘抄笔记在班内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为“写”打下基础。

三、每周作文,进行“写”的练笔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那么如何进行写作呢?

(一)学会仿写,熟能生巧。

仿写,就是让学生从范文中“仿”作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训练学生仿写句子开始,逐步到仿写片段、仿写范文,渐渐地学生就能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有一定的写作思路。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这样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但“仿”不能是机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就能熟能生巧,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慢慢地自己就会独立完成作文了。

(二)激发热情,启发思维。

作文训练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因此,老师要因势利导,精心命题,在进行练笔时要结合学校生活、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众人关注的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感受,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例如,我校每个学期都播放爱国主义电影,我就利用这个大好时机,让学生写电影观后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既是一次写作训练,又是一次德育渗透。

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的创新就在于此,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例如,在2010年学校举行运动会期间,我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独特的视角,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进行写作时,有的学生抓住了一位同学长跑的一幕,把他跑步过程中的神态、动作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长跑中的艰难与快乐;有的写百米接力赛,认识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有的写自己参加本次运动会的感受,认识到只有不断拼搏才能获得成功;有的写裁判员的一举一动,其他观看同学的加油助威,好不热闹;还有一个同学写到了在这次运动会中,有不讲诚信的现象,如代替他人跳高、跳远,虽然为班集体争取了荣誉,但这是可耻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此时他们也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体会到作文并不是很难。

总之,作文要以“说”为线,以“读”为源,以“写”为本,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娴熟地运用这把“钥匙”,作文这把“锁”一定会打开。只要学生肯努力,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定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第4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理 设计 时效 精当 层次 高效 减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8-01

叶立新自2008年提出的“半小时课堂”理念到具体的实施已有一段时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设计合理的半小时课堂能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合理的作业设计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最合理的教学。我就以我自“半小时课堂”理念改革以来合理的半小时课堂实施做一些浅谈: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

课堂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那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作业的设计就往往不恰当。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为我们提供了在内容上设定教学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那么,究竟怎样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呢?我认为目标的设计要兼顾教材和学生。

1.教师必须钻透教材,正确理解教材

钻透教材,正确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字、词、句的正确理解,要抓住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清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2.教师必须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终点能力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学生是什么水平,一节课下来能掌握多少,不能贪多求快。当然,目标太多太杂也不好,我认为,目标要详略得当,有些目标可以简单些,有些可以详细些,不必一味详细繁杂。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理

叶立新说:“半小时课堂”并不是简单地减少教学的时间,更不是降低教学的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还是一样的。要减少的是课堂教学中重复的讲授,无效的活动和漫无边际的拓展等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和环节。那么,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课堂导入的设计和教师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

1.课堂导入设计要有时效性

“时效教学”的概念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盛群力撰写的《学与教的新方式》一书中有所表述,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和兴趣,它犹如兴奋剂,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欲望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的设计要精当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

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

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作业设计要合理

课堂作业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当然,作业的合理设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我将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听、说、写、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画想象图,示意图。

(1)想象图:《浣溪沙》、《山居秋暝》等古诗通过想象画画,能更好的理解古诗。

(2)示意图:《詹天佑》的人字形设计,八达岭的中部凿井法和居庸关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可让学生画出示意图,感受詹天佑卓越的创造才能。

(二)设计多层次作业

1.注意知识的层次,由易到难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注意学生水平差异的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里提出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如《匆匆》一课,我设计了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选择的作业:

①摘录叠词,照样子写几个,然后选择几个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②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对摘抄下来的句子进行仿写。

③联系《和时间赛跑》中写时间流逝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写法,然后进行仿写。

第5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注重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46-01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平时的备课、上课和听课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许多语文老师把对教材中的课文分析和我们的写作分离成了两个部分。往往是上课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的片段阅读,而写作文呢,就是综合活动课后学生动笔,老师把如何审题、选材、立意、某篇布局等所谓写作技巧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听了之后还是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操作。许多语文教育名师提出,要把写作训练渗透到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让教材上的文章成为例子。叶圣陶说过:课文是例子。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其实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时文美文,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从中参考、学习、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样立足于语文教材,可以更有效地把写作训练融合在阅读教学中,让教材中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学生实现和文本的对话,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

这几个学期的教学我都在尝试着把写作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走出一条农村中学有个性的写作教学道路来。首先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夯实基础,注重阅读中的积累,有字、词、句的积累,也有文章模式的积累;其次注重对阅读材料的积累,包括仿句、仿段、模仿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教会学生运用手头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头脑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用我笔写我心,从易到难,从怕写作文到开始感兴趣,从不知从何说起到思如泉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立足教材,注重积累

说到要学好语文,要写好文章,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识:一定要多看书。但这个"书"大多指课外书籍,而忽略了教材中的文本,特别是在现在应试教育大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教师教课文时,着重点还是在考点上。实际上,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好词好句俯拾皆是,所以我们立足好教材,是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积累的。

1.1 借助课题,让学生积累拟定作文题目的技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往往让人眼睛一亮,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像八年级下册的《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俗世奇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这些课题异彩纷呈,各有出巧之处,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校今年的《鹿鸣》校刊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发表,文题起到了很大作用。如《让我结实地靠着你》《我们约定》《美丽的天鹿湖》《朝花》等,有学生的习作被黑龙江的《作文成功之路》选中,也是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文题做了改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首先从文题入手,让学生学会拟题目的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2 通过对文本中字、词、句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空洞的大脑是不会思维的。"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素材积累、生活体验,肯定拿起笔来不知从何写起。所以,我在讲课文时就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把这些词语放回到文章中去理解并运用,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就要求学生背诵,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做好摘抄,时不时拿出来翻看。像《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除了积累字、词、句、段落,还有注意积累写作手法。《中国石拱桥》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文章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体会积累这种写作手法,然后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学习教材,学会模仿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想任何人的学习写作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我们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教材上的文章,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段落进行仿写。如《再塑生命》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要求学生提炼句式然后仿写句子,通过仿写,锻炼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进行小练笔。鲁迅先生写人,很善于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衣着"模胡",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出现在人们面前。请学生也用白描手法写一个熟悉的人,80~100字。作文本收上来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较少,很多学生不能抓住人的"神"来进行描写,有的模仿的痕迹还很重,来以后如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是我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3.学习教材,抒真情,写真事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曾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在里面。"教材中的时文美文,无一不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背影》、《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文中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抒发自己的真情。生活在农村,看到的东西自然跟城市不一样,淳朴的乡情、独特的岭南地域特色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个学生写的《美丽的天鹿湖》:"这时什么都不用去想,用心去听小鸟的欢叫声、水声、蟋蟀的美妙琴声。感受着暖阳和风,你便会感到舒适与惬意,让人感受到世界是如此美妙。"看过之后,我们都沉浸在这静谧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必须承认,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地域、阅读范围、信息接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大面积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立足教材,正视现实,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掌握学情,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第2期

第6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而且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如何教导初中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写作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趣味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学生普遍都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以为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趣味,让学生乐于写作,更善于写作。

一、 放宽写作话题,拓展写作思维

初中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即便是对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这样,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可以放宽话题,让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举例来说,互联网是人尽皆知的事物,几乎每个学生都接触过,而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程度和用途又不完全相同,由此展开对上网的讨论必定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不妨设计一道“上网之我见”的题目,学生从各自体会出发,有的认为上网对学习无益,反而使成绩下降;有的认为上网大有裨益,开阔眼界之余还能交朋结友;有的认为上网很轻松自在,不知不觉就打发了时间;有的则认为上网其实是双刃剑,是利是弊取决于自己如何把握等等。学生对某个问题各执己见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的思维正在慢慢成长,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个人感受的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作文其实不难。

二、 兴趣阅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常言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让底子变得厚实,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一直以来,由于考试的缘故,学生阅读的范围囿于课本、教辅,鲜有涉猎课外书籍,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不利于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多读书、读好书,除了课本推荐的几本课外书籍之外,但凡于身心有益的报刊、杂志、小说皆可阅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底蕴,使学生作文如同有源活水。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必定会碰到一些触动眼球或引起共鸣的佳词妙句、名人轶事,随手将其笔录、摘抄,并持之以恒,无疑会构成原始素材积累,对写作产生很大帮助。这些精彩的素材,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跟着兴趣走,比如妙语连珠、读书笔记、成长脚印、剪报等,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或活动的形式展示“成果”,以保持学生对素材积累的浓厚兴趣。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信手拈来就不难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感情比较活跃,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最初的思考,而且敢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使得他们阅历浅、经验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让他们感觉到有东西可写,不用再绞尽脑汁凭空臆造故事。哪怕是老师的一句叮嘱、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普通的实验都可以成为思考生活的切人点。这样,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的滋味,作文的感觉就出来了。

三、 开阔思路,发散式的写作训练

任何技巧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练就,写作亦属同理。训练的“火候”不够,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就不足,作文自然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把握好“火候”,通过开放式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事实上,训练不一定要动辄下笔千言,适当的片段练习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效果更佳。比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后,可让学生根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扩写一段约两百字的描述性文字;教学《春》一课后,可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迁移到秋景图,仿写“秋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之类的排比句;教学《羚羊木雕》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当万芳把刀塞到‘我’手里时,她想了些什么”。通过这些扩写、仿写、续写的开放式练习,学生得以开动脑筋、开阔思路,久而久之,就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 灵活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作文,一般应以激励为主,多揭示其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看上去不怎么理想的作文,也找出其中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鼓励,力求造成一种表扬效应。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希望的那样取得进步。传统作文的评价往往比较机械,评价标准大多针对作文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由教师批改作文,评价的好坏均表现在分数上。这就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变化、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灵活调整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比如采取学生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使学生从批改别人作文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采取作文比赛、活动报道、手抄报制作等形式,以赛代练,让学生成为“评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写作兴趣,并予以适当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元的评价就会产生成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保持。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灵活施教,大胆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因势利导,把他们领进写作大门,从而走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新平,作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神州,2012,(22):55-55.

第7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古典文学作品随文写作语文教学一、随文写作的概念

所谓随文写作,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因“文”而异进行写作训练,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可以随文而教,以读促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现代作品为读写范本居多。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随文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初中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不良现象

语文教材所选的古典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佳作,既能赋予学生写作需要的思想情感的给养,又能提供写法技巧的借鉴等。教学中仅仅把它们当作阅读教材来使用,人为地致使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脱节,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积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追赶进度而草率结束新课,或者在刚刚引发了一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戛然而止,硬生生的将学生对古典作品“一探究竟”的探究欲望给扼杀了。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这就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文本,探索文本,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如果对古典文学作品教学过于草率,只一味追赶进度,就无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随文写作不仅符合学习的迁移规律和阅读的心理过程,而且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是切实可行的。

三、初中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随文写作的策略

1.在“牵引”中积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果说课堂上刚接触到的语文教材是一颗项链中最耀目的珠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牵引就是一条链子,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去自己的记忆仓储里搜寻同类的“珍珠”,然后串起来。在这一类拓展延伸里较为简单的操作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或者逻辑方面进行材料搜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完全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宋诗《过零丁洋》的教学时,扫清词句障碍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天祥可以说是一个在国难当头时,临危不惧,深明大义,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者,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请列举一二,并用几句话概括其事迹。

学生纷纷动手,概括出古代的屈原、岳飞、辛弃疾以及现代的钱学森等事例。一节古诗教学课,不仅让学生在古诗的理解鉴赏上有所收获,也可以为其写作“追求”“爱国”等类别的作文积累充分的写作素材。

这种素材积累的引导方式对理科较为强势、语言和情感表达方面较为弱势的同学,这些同学往往在写作中很难在生活中选取材料,做不到“以情动人”,但能在这一种类型的作文中找到极佳的契合点,有教材文本阅读做铺垫,在语言表达上也显得更为顺畅。这种“牵引”式素材积累的引导对九年级学生积累素材、灵活运用现有材料,提升作文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2.于“类聚”中组合,引导学生的文本体认

类聚即归纳,简而言之就是将几篇文章中相似的材料整合在一起。这里的“相似”是指可以论证同一论点,即可以写入同一话题当中去的。具体而言,首先要仔细的解读每篇文章和每一则材料的内容,其次要全方位地分析它们蕴含的哲理,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最后找出内容和哲理相同、相似或相反、相对的,把它们整合起来。

例如,教授完《岳阳楼记》后,我设计了一堂这样的整合课。

一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四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明确:文章都在借景抒情,借自然美景抒发个人心中郁闷之情。

二问:四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感觉作者的思想境界有所不同。

三问:请同学们考虑用上述四个材料,采用“面对……(人物名)……”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来论证这个观点,最好能排出合理的顺序。

学生思考后动笔进行梳理,回答:

面对风景清幽的小石潭,(柳宗元)抒发心中郁闷,却难以排遣;面对空澈澄明的月色,(坡)携友共赏月色,闲情间强颜欢笑;面对阴晴不定的洞庭湖,(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面对滁人欢游的琅琊山,(欧阳修)醉卧其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在这个材料整合之后的一次阶段考试中,一位学生的《聆听水声》一文中巧妙的将以上的几个事例进行了组合,令人耳目一新,文采之斐然。学生能学以致用,令笔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积累。阅读,见证的是学生用青春和好奇去拥抱生活和感受世界的一段心路历程,是他们探索建筑自己美好精神家园的一串深深脚印。因而,利用教材中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类聚中组合,在组合中思考,感其情,动其心,达成学生对作品中真善美的深刻体认,才是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我分明的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这样的写作氛围里,一定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行文至此,想起陶行知先生精辟的工具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课文是例子,这个“例子”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最佳结合体。

3.往“纵深”处挖掘,触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余映潮老师说,我们要努力地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在进行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课文学生是学得意犹未尽的,于是笔者就顺势而为,不仅将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的例子,也同时将语文教材中的材料为“引子”,从各个角度,向纵深处挖掘哲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例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同学们考虑,“智取生辰纲”这个题目还可以将它改为另外的题目吗?

有学生回答:丧丢生辰纲。

(2)智取是从谁的角度而言的,丧丢又是从谁的角度来说的呢?

学生回答:吴用(也有说梁山好汉的)智取生辰纲,杨志丧丢生辰纲。

(3)为什么用“丧”这个字?

有学生说到杨志卖刀,发配充军等情节,但略显凌乱。

我趁热打铁,下发杨志的有关材料。

(4)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再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考虑进行具体分析,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些材料中得到哪些借鉴?

学生们讨论后回答。

第8篇:排比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语言应用。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作文结构,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文字和思想相结合。下面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写作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语文作业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入门,即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有了作文的写作方法,自然愿意去进行作文写作,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写作。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能力,在作文题目的选材上选择那些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目。可以加大作文的命题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例如,语文老师设置的作文题目《我的父亲》、《记一次难忘的事情》等,这类题目让学生感到有话要写,有话可写,让学生们感到作文写作不是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加了学生们对语文作文写作的自信心。语文老师还要注意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人或事例,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大大激发出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巧妙的导入作文题目可以把学生们涣散的思绪集中起来,好比磁石一样,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下进行作文写作。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写作课上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作文写作的过程要根据作文写作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中心的管理,语文作文教学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三是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二、结合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进行作文教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可见真理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语文作文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取作文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生活观察力。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授学生语文作文知识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写作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善于开发摄取学生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通过这些生活事例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然后进行作文写作。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成绩

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通过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写作手法,通过学生们对作者优美句式的摘抄,可以使学生们加强对优美句式的印象,也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让学生学会体会式、摘录式、批注式的作文笔记,根据作文写作训练习题做好读写结合。在写作强化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地留给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成果,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作文写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强化训练过程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强化训练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

四、教师的评价总结是作文教学取得效果的保障

总结评价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整个作文写作进行综合地检查。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字、病句以及常识性的错误,所以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学生作文写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作文,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学习作文句式中那些有难度的句式结构,例如排比句、设问句等,使学生对作文结构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学生对原有句式结构进行重新构建。老师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做评议小结。

五、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及时鼓励

鼓励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师经常采用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鼓励式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心理思想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他们在学习作文写作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认可和鼓励,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鼓励教学方法,它也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学生也容易接受,使语文作文写作变得更加具有吸引性。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慢慢的引导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教育。当众夸赞表扬可以实现学生的实现自我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作文写作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一些学生可能感到语文作文写作有些乏味,觉得自己写不出东西来,提不起写作文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了语文作文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不应过多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作文写作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很掌握好作文写作。

总结:

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要求语文老师根据国家教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结合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进行作文教学,通过老师课堂的强化训练、点评教育,对学生作文成绩不断的鼓励,可以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满足了学生最大限度的个体差异,完成小学语文作文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马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