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小学家长育儿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家长育儿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家长育儿心得

第1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作为育儿专业指导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我们反复思考的却是:为什么孩子该由谁带养会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2个调查数据。

国外的调查数据

《纽约时报》曾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儿童出生的最初9个月里,母亲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亲自抚育孩子,譬如外出工作,而且一周工作时间超过30个小时,这样的儿童长到3岁时,与母亲第一年不工作的同龄孩子相比,在“入托入园预备测试”中的得分更低。

这项测试考核的指标囊括三大领域:体能、运动感知发展,尤其是身体平衡能力;认知和语言发展,涉及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好奇和坚持的特质等;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包括合作、分享,以及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洞悉能力。

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母亲作用于婴儿的敏感性下降(通俗来讲,即母亲对孩子各种需求和行为的反应,母亲和孩子的互动)。敏感的母亲能够与孩子建立一种情感上的默契,善于通过充满鼓励的语言和微笑来激发孩子的快乐感与合作行为,并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或不当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同时敏感的母亲能迅速接收和正确解读孩子的需求信号,并予以及时、适当的回应。一个对孩子反应迟钝甚至有些冷淡的母亲,是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的。

这些数据和观点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婴幼儿阶段,父母亲自照顾是多么的重要。

国内的调查数据

2011年6月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面向长宁区华阳街道的商务楼宇开展的0~3婴幼儿父母带养孩子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92份)的结果显示,职业父母对于隔代教养呈现出不同态度:

34.6%不赞成祖辈为主的带养方式,表示再怎么辛苦,也要尽最大可能亲自带养孩子;

65.4%拥护隔代教养模式,但是理由不一:

―17.8%认为自己带养很烦,父母喜欢带,乐得其成;

―5.7%觉得自己还像孩子,不知道如何养育孩子,还是老人带更好;

―41.9%因工作压力大,自顾不周,无奈才将孩子交给祖辈照料。

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上几辈人,或者所处时代更早的父母,他们会很自然地回答你: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当然该由自己带,这天经地义,简单到没有理由。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学家,他们会严肃认真地告诉你:

众所周知,爱根植于母亲的环抱。亲子依恋是孩子在3岁前与父母亲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是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石。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前提就是父母较长时间的陪伴及亲子互动。

小贴士: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香甜? ――雨果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在孩提时期,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需要比父亲的保护更强烈。――弗洛伊德

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后果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跟踪研究表明:早期亲子依恋缺失将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更多的困难和痛苦体验。其主要表现:

* 不良的人际关系,如因为爱发脾气或内心封闭而交不到朋友等;

* 高风险行为,如为了报复父母而过早地抽烟喝酒,甚至早恋等;

* 心理行为异常,如患上焦虑或抑郁症,整日处于惴惴不安当中。

“讨债还债”之说

一位过来人母亲开玩笑地说:孩子就是来讨债的,老人常常说“你这个小讨债啊”。他小时候你不操心,不还债,等孩子大了,你一样得操心,一样要还债,而且还是加倍的。

虽然“讨债还债”之说不是科学的说法,但是,它却歪打正着地印证了心理学的理论。具体来说:

1. 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孩子与父母长期处于对抗或关系淡漠之中,他们不太容易相信别人,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内心自卑,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较低,表现为缺少朋友,容易被同伴排斥等等

2. 早期缺乏父母关注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倾向于向外界寻求情感补偿,容易早恋,在青春逆反期可能表现为更加叛逆,受不良群体影响的可能性也更大,误入歧途的危险系数更高。

3. 还有些孩子甚至表现出怪异行为,由于他们本身就容易焦虑紧张,抗压能力较弱,寻常的挫折事件就可能引发这类孩子的强烈反应,假如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疏导,极有可能出现心理异常的症状。

因而,早期置身事外的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遭遇更多的苦恼与挑

战,陷入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困境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在孩子3岁之前的舒适和轻松其实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透支”,今后不但要如数偿还,还要支付高额利息。

然而我们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65.4%的年轻父母在作这样的“透支”。

其实,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后果很快就能看到。

我们来看看3个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案例。

翻脸不认人的悠悠

悠悠,5岁,女孩。

咨询内容:总是跟小朋友闹别扭,交不到朋友。

悠悠的父母本打算永远“丁克”。但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老人一直“催生”,才有了悠悠。孩子出生之后,悠悠的妈妈就明确向老人表示:我肯定不带孩子的,你们谁要谁抱走。

外婆把这个小不点从医院直接抱回了家,一直养到悠悠5岁。现在,悠悠的父母最多两三个月来看望她一次。

悠悠刚和小朋友接触时表现很好,愿意把自己的玩具、零食与对方分享,还邀请别人到家里玩。但是,只要闹小小的别扭,她就不理睬人家了,就像完全不认识似。悠悠没有固定的老朋友,新朋友交往几次就断交。悠悠越来越孤独。

外婆待人接物客客气气,想不通自己带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不通情理。

我们的分析:

悠悠无法把握人际关系的适当距离,要么过火的热情,要么像小刺猬一样不让人靠近,在两个极端点上跳跃。这反映了她渴望友谊又害怕伤害的矛盾心理,是典型的缺乏关爱“后遗症”。

即使外婆非常精心地养育悠悠,外婆和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仍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首先,与其他有父母陪伴的同龄孩子相比,悠悠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或被抛弃感,进而有可能演变为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因为我不够好,爸爸妈妈才不要我吗?

另外,祖辈一般更关注孩子的生活照顾和安全,不太重视心理活动。悠悠内心的困惑很难得到回应,孤独感很难纾解。

自责自贬将直接影响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和生活态度。而唯有悠悠的父母回心转意,用充分的陪伴和关爱来弥补之前的缺位,方有可能医治悠悠的心病。

特别叛逆的妍妍

妍妍,小学四年级,女孩。

咨询内容:现在基本上不和爸爸妈妈说话。

妍妍的奶奶一直和妍妍一家生活在一起,妍妍从小由奶奶带养。妍妍的父母并不是没时间带孩子,只是贪图轻松,“反正有奶奶照顾,我们落得省心”。

妍妍长大了,父母要求她一个人独睡,不能再和奶奶睡一张床。几个来回,妍妍被激怒了,开始报复父母。不久,学校老师反映,妍妍在学校里打架,和老师吵嘴。父母非常严厉地教训了她,结果反招致妍妍反叛行为“升级”。她跟着一帮同龄孩子逃学、吸烟、喝酒,回家后就蒙头大睡,拒绝搭理父母。妈妈只能服软,打破僵局,允许她回奶奶房间睡觉。可妍妍连正眼都不瞧妈妈,嚷嚷要和父母彻底划清界限。

我们的分析:

其实妍妍的表现,不光是她这个年龄追求独立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她内心长期积累的对父母不满情绪的宣泄,同时反映了父母在她心目中的权威感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这与早期亲子间的接触与互动不够有着莫大的关系。

父母需要作出妥协,通过尊重、理解、付出等实际行动来赢得孩子的谅解,慢慢巩固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渐纠正她的不良言行。

行为异常的丁丁

丁丁,小学一年级,男孩。

咨询内容:非常喜欢躺在地上爬行。

丁丁1岁不到的时候,父母就为了事业,把他寄养在奶奶爷爷家。奶奶爷爷年纪很大了,照顾孩子勉为其难,只能做到基本的生活照料。没有精力陪丁丁说话、玩游戏,孩子非常寂寞。丁丁上幼儿园中班时,父母把他接回了家,但是他们还是很忙,晚上经常把丁丁一个人锁在家中,丁丁只好“自说自话”。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丁丁看到光滑、明亮的地板就忍不住想躺在上面,一旦躺在地板上,身体扭来扭去,会流露出很大的满足感。念小学了,随着学习压力增大,丁丁的异常更厉害了,经常控制不了内心的冲动,逛商场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躺在地上扭动爬行……

父母感到非常丢脸,多次教训都没用,这才怀疑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我们的分析:

丁丁说“躺在地上让我感觉特别踏实”,这正是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写照。能够帮助丁丁的只有他的父母,他们需要每天坚持做很多爱的功课。而且不得不提醒丁丁的父母,在亲情缺乏这件事上,父母的加倍努力和补偿,成效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孩子特别需要父母亲力亲为的照顾和陪伴,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年轻父母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

* 从自己习惯被照顾到去照顾孩子会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很心烦;

* 尚未掌握驾驭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有效策略,经常手忙脚乱,再要顾及孩子更是乱上加乱;

* 对祖辈自然的依赖是不知不觉的,等发现过了头,已经形成依赖,回头更难。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要求职业父母对育儿幸福感、育儿胜任感和育儿实践水平三项进行自我评价中,自评为“优良”的人数比率分别为80.1%、68.8%和44.8%,呈现明显的落差。可见,虽然科学育儿对不少年轻父母而言充满着挑战,但是大多数人都乐于接受“父母”这一新的社会角色。因此,我们相信:育儿的幸福感必将引领父母走向亲力亲为之道。

正视育儿挑战

父母要懂得正视和适应孩子出生带来的生活改变,掌握三条基本原则:

1. 夫妻双方彼此理解,合理分工,建立“战友”级婚姻关系,获得相互支持是新手爸妈能获得的最重要的力量;

2. 善于从医院、社区、家人、朋友以及可靠的媒介资源那里争取帮助,减轻育儿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

3. 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孩子的独特性,保持自己的敏感性,观察孩子,和孩子积极互动。

正如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那样,父母有的因为工作繁忙感觉精力不够,虽然打心眼里希望陪孩子,无奈得更多考虑事业发展,以便为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的担心自己带不好,缺乏信心;还有的纯粹怕麻烦。

事实上,父母只要肯尝试肯参与,就能体验到育儿愉悦感和成就感,产生更多的信心及动力,越做越多,越做越有劲。对于那些闲暇时间特别有限的父母,您一旦有机会在与孩子一起,就要做到全心全意的倾听与陪伴,并且在离别和重逢时记得向孩子表达深深的牵挂与关心,这是一种高效能的亲子互动。

慎用祖辈助力

在当代双职工居多的社会中,祖辈家长的参与和分担自然少不了,但俗话说“过犹不及”。我们曾对106位祖辈家长做问卷调查,发现当子女推卸育儿责任时,51.5%的祖辈完全不对子女进行父母意识教育,“体谅他(她)工作辛苦,替他(她)做”,17.8%的祖辈会“说他几句,但还是替他(她)做”,仅30.7%“郑重地教育他(她),告诉他(她)父母是不可替代的,让他自己去做”。可见,祖辈家长的包办替代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要帮助祖辈家长找到合适的育儿定位,不妨三步走:

第一步,厘清两代人的养育角色分工:父母应明确表示自己是养育主角,拥有关于孩子事务的决定权;祖辈辅助照料,并且提供意见和建议;父母务必承担起孩子潜能开发、性格培养等教育任务;

第二步,规定两代人的不同养育时间:除却固定的工作日之外,父母应尽可能做好晚上及周末的照料工作;祖辈也可借机适当放松、调剂一下,这样有利于以更好的心态投入育儿;

第三步,打造“无缝连接”的共同养育模式,父母要主动与祖辈沟通孩子白天的情况,重点了解有关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等早期发展的重要领域,并且统一养育的原则和方法,营造一致的教育氛围。

陪孩子一起长大

第2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一、忽视人的创造力,阻碍了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创造观。然而,很多家庭对于什么是创造力,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有没有创造力,哪些行为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等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由此而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是盲区。

1.认识不到成长中的幼儿和中小学生具有创造力。由于相当多的家长并不知道什么是创造力,所以也就不可能去观察研究、发现和发挥儿童的创造力。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随着人的大脑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的,因而它是每一个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2.对创造力的层次性不了解。有一些家长虽然也模糊地知道有些人是有创造力的,但总是认为创造力是一个很高级的东西,与中小学生无关,更与学龄前儿童无关,当然也就与自己所了解的子女无关,具有这样的认识,也就不会去注意开发和培养子女的创造力。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创造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初级创造力,主要是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布鲁纳曾说过:“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第二层次为中级创造力,主要是指经过模仿或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出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第三层次是高级创造力,指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而产生的从无到有,填补空白的非凡的活动能力,这种能力就有可能为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美国的心理学家阿瑞提(S.Aneti)就曾经将创造力划分为普通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而普通创造力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

3.对创造力的多元性视而不见。人的创造力具有明显的多元性。一方面那些科学家和艺术家们的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的丰硕成果,固然是他们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创造力也并不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们所独有的,而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并且在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都可能表现出来,即创造力的多元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Cardner)提出的新的多重智力观认为人具有多重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加德纳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于对创造力的认识。此外,目前我们对什么是天才儿童界定的拓展也比较充分地说明了创造性的多元性。

教育儿童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都缺乏对子女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家长们很少掌握心理学知识,对子女进行心理分析和疏导的能力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相当多的家长们在对待创造力的问题上普遍认为创造力与自己成长中的子女们毫不相关,由于认识不到创造既是多层次也是多元的,也就看不到自己子女的创造潜力。这样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家长们的创造观,也就必然支配和影响了家庭教育行为,进而阻碍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及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水平的提高。

二、家庭教育过程有失偏颇

儿童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被激发出来的,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而逐步得到提高,这是创造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即“创造力的可开发性”。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偏差,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阻碍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养成。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是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活动的心理特征的有机总和,并折射出主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意识、创造活动和创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詹森贝帝研究发现历明家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永不衰退的好奇心、强烈的好胜心、如痴如呆地思索、沉醉于实验。这些创造性人格特征在我们的儿童与家庭的各种活动中经常地表现出来,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面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行为表现所持的是否定态度,对儿童们的诸多想象认为是“莫名其妙、瞎想”,对儿童们所提的很多问题认为“烦人、讨厌”,对儿童们出于好奇和探究奥妙而拆卸玩具和生活用品认为是“调皮、捣蛋”,进而进行“调教”,岂不知在这样的“调教”下,儿童们虽然成了“听话的好孩子”而创造性人格就被扼杀在初始阶段。

2.重记忆能力,轻其它能力。创造需要以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创造就失去了其生长的土壤,但最关键的是什么样的知识最有利于儿童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挖掘和发挥。陈述性知识固然不可缺少,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却更重要,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知识内容本身将过渡到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体系的把握将过渡到知识的关联和共性,对知识的记忆和解释将过渡到对知识的思考和创新。然而,家长们更欣赏的是儿童认识了多少汉字,记忆了多少英语单词,会背了多少诗词。长此以往,那些不受父母关注的想象、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秘之心逐渐淡化甚至于泯灭,儿童创造力的挖掘和发挥也就失去了其重要的基础。

3.家长决定儿童的生活和“生命”。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很关键的时期,也是创造意向发展的最旺盛时期,人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有很多正常的心理活动,好奇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儿童时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这种强烈的好奇下对一些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在积极的思维中产生联想,克服困难,去追求去创造,即使是上文所提到的一些儿童的初始阶段的好奇探秘之心受到家长的严重阻碍,但当他们进入中小学后也会因为接触的人和事更加广泛,使其好奇探秘之心得到复苏,进而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很多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子女的考试分数在学校、年级、班级的“排名”,能否可以不多交钱“择校”就能进入重点初中、高中学习,如果认为子女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影响学习成绩基本上均持否定态度而加以干涉和阻挡,甚至在子女将来考什么大学上什么专业,很多都是由父母决定的,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决定子女生活和生命的轨迹。

三、家长的创造能力和人格特征对儿童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忽视人的创造力,对创造力的层次性不了解,对创造力的多元性视而不见,以及人才观的偏差,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养成,创造力的挖掘和发挥。但是,即使以上的问题不存在,家长的创造能力和人格特征对儿童创造力的发挥也有重要影响,因为要培养儿童创造力,教育者首先必须有创造力,二者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和人格特征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这说明教师创造力高低对学生创造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充当着家庭教育的教师,他们的创造能力和人格特征对儿童的影响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在接触的亲密度上去考察都不会比教师对儿童的影响小。但是这些儿童家长们大多接受过长期的应试教育,他们比较起现在的儿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而导致创造性人格薄弱,创造能力差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他们普遍表现出创造动机不强,创新意识弱,甚至用自己儿童时期“乖孩子”、“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和评判自己的子女,要求儿童规范、服从、谨慎,不允许“越轨”和标新立异,致使儿童墨守成规,唯唯诺诺,只能成为书生型人才,而不能成为创造型人才。如果说现在学校的教师大多仍然是带着学科走向儿童,那么家长们也很少有人能带着儿童走向科学。

第3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关键词:健康心理品质;学科渗透;活动中强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45-01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极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点自己的经验,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如此,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第一步就是学科渗透。学科教学是小学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将良好心理品质的锻炼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是最有效的途径。

从语文课程中寻找心理教育的对应点。语文学科要关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流合作等一些问题。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各种心理活动地积极参与,随着教学活动地开展与完成,学生心理素质也获得发展与提高。正因为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训练与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孩子,语文课上,老师多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那些独立思考、爱与老师同学争论问题的学生,老师要鼓励其质疑精神,使其在竞赛式的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进行语文课的渗透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善于合作的心理意识,逐步实现独立阅读、流利表述自己的见解。

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情感以外,还更应该注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信心的教育。数学课的练习量大,教师要抓住每一道训练题,给每一位学生机会,让他们尝试当老师,在小组里或在黑板前给同学们讲道理。只要参与了做老师的活动,教师就给与肯定。这样,反复地训练,会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活动中强化心理素质

课堂上注意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其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那么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也要强化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成立“储蓄箱”。实施方法是:自我约束,同学监督,家长反馈,大家选优。倡导学生把废纸、饮料瓶等积攒到班级储蓄箱里,积累一个月就卖废品;并且不吃零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学习用品,或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进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开展“温暖在身边”活动。每个人都为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制作一个简易的书签、写上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者说一个幽默,送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都会激起身边人内心对美好的渴望、追求,温暖他们的受伤的心灵。

三、开展心理咨询,解除学生的心理障

苏霍母林斯基认为:“教育儿童,无论如何,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无数事实证明,当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反抗行为。因此,开展心理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把心理话写在里面,匿名投信,教师逐一认真回复,解答疑难。对个别心理问题学生要个别辅导。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非是一日之功,要仔细钻研,认真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中活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我从以下四种方法来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扬激励法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胆小、羞涩、及缺乏自信的孩子克服不良习惯、提高勇气、树立自信。老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或激励。给予肯定和支持。使他们知道怎样做才能成功,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或鼓励使他们勇气大大增进而努力去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表现的表扬。

2、认知讨论法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由于从小受父母的娇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专横任性,稍有不顺就发脾气、闹情绪的坏习惯,对于这种学生我采取的是认知讨论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和学生讲道理、谈危害,和学生心平气和地讨论、谈话。这种方法既可以使他们认识错误,找出自己的症结,又能自己找出改正的方法。

3、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的特点,易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意识或人格行为的影响,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榜样和示范意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

4、意志磨练法

第4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独立研究人,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先驱,儿童教育专家。著有亲子教育畅销书《爱的误区》和《善解童贞》系列,最近推出《剑桥男孩成长记》和《剑桥男孩求学记》,以母亲和教育专家的双重身份,完整记录了自己在教育上的错误以及心得。

即使冯小刚拍了同名喜剧,“私人定制”依然是“高大上”的一个词,而孩子,是父母们最奢侈的一件私人定制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绝世珍珠,等着父母去发现他们的珍贵和价值。但父母的忧虑更多地在于:万一我的孩子只是一颗石头怎么办?儿童教育专家胡萍会告诉你:珍珠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珍珠的定制,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

定制老师:胡萍

定制对象:孟根屹

关系:母子

定制时间:20年

定制结果:快乐、幸福、自信的男子汉一枚,厨艺高超;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

胡萍私人定制第一步

相信你的孩子

就是一颗珍珠

我们在寻找孩子的天赋才能时,就像在一座没有标记的大山上寻找优质矿产,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会采用专业方式来判断矿产的位置和开发的方式,然后有序地进行开发。如果不进行认真勘探就乱挖乱采,就是破坏自然资源。父母虽然不是育儿专家,但只要相信孩子的生命中藏着宝藏,就能够从孩子的行为痕迹中发现其天赋。

胡萍私人定制第二步 发现孩子的天赋

根据观察,根儿喜欢科学和探究自然现象。比如根儿在8个月的时候,发现了电灯开关可以控制电灯泡是否发亮,于是,他不停地开关电灯,每次观察都长达1小时左右;根儿1岁时,在床上发现了一个电筒,他先把电池从电筒里倒出来,然后再把电池装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一直坚持了一个多小时;4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去一家餐厅吃饭,根儿站在一张餐桌上,用一支筷子指着墙上的一幅中国地图,口中自言自语。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这就是“文化敏感期”的表现,但我立即意识到了根儿需要地图,于是,第二天,孟爸便买来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云南地图、昆明地图贴在根儿的房间里,孟爸认为地球仪能够帮助根儿更好地了解地理,于是,又买了一个地球仪回家。

发现,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它说明了父母要时刻观察孩子,并总结这些行为有什么关联性,思考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孩子哪种天赋在萌芽。

胡萍私人定制第三步

保护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刚才提到根儿在8个月的时候,发现了电灯开关可以控制电灯泡是否发亮。那个时候,根儿还不能够站稳,开关的位置对于他来说太高,每当他要探索开关和电灯泡的关系时,我和他外公外婆总是轮流抱着他,满足他的观察和探索欲望。有的时候,根儿晚上来了探索兴致,哪怕是从夜里12点到凌晨2点,我们也会安静地陪着他按动开关,不担心电灯是否会被弄坏,直到他满足才罢休。满足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好奇心,成人的耐心陪伴和支持是保护孩子观察和探索能力的重要方法。

还有那个手电筒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第一个说明了根儿对空间的认知,电池可以从电筒里进出,让根儿从具体的物质关系中认知了空间,同时还认知了空间与物体的关系――圆形的电池能够从圆形的电筒空间里进出,这是他对空间与物质关系的早期认知。第二个说明了他的专注力,1岁左右的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一般超不过3分钟,但根儿可以长达一小时,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三个说明了大脑与手眼协调的能力,刚开始将电池装入电筒中时,根儿很难达成目标,电池总是不能够准确进入,在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终于成功将电池装入,这是大脑与手眼协调后的结果。第四个说明了成就感与自信心,只有经过努力达成目标,孩子才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就此对自己有信心,成功后孩子可以获得成就感。

家长这个时候可以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完全做到了“保护”?我们要保护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保护孩子的安全。

胡萍私人定制第四步

主动放弃功利心

根儿小时候喜欢做很多事情:四驱车、飞机模型、厨艺、弹钢琴、国际象棋、英语……每项爱好都保持了两年以上,他喜欢汽车的时候,说要到底特律造汽车;喜欢飞机的时候,说要到西雅图造飞机……他的梦想在不断地选择和变化,最后,厨艺保留了下来。

我一点儿也没觉得将来孩子做一个大厨有什么不好。在我们昆明、成都和深圳的家里,我都会为根儿准备烤箱、专用的刀具、专用的餐具,每个家里都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平底锅,每个家里都为他配备了一个专用的橱柜。虽然厨师说起来不如科学家好听,但是一个快乐的大厨,胜过一个神经质的科学家。

当然我在当时也有一些功利的心态,导致根儿对音乐的兴趣被毁灭,这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个痛。

胡萍私人定制第五步 漫长的等待……

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好,你根本不会觉得等待的过程是多么的煎熬。因为等待的过程,同时也是孩子长大的过程。如果你没对孩子的厨艺寄予厚望,你就不会焦虑他是否能当上米其林餐厅的大厨。但是,当有一天,你儿子去参加剑桥的面试,并在面试的过程中,和主考官探讨了半小时的美食之后顺利被剑桥录取,你才知道,原来这里也会开一朵如此灿烂的花。

这个过程没有技术含量,只是之前四个步骤的重复、重复、重复。

私人定制中的小BUG

胡老师是在孩子14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儿童教育的,之前也犯了许多错误。这些偶然犯下的错误,却需要未来十几倍的时间去修复,也有可能,一辈子都修复不了,在根儿的天赋方面,胡萍老师拿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与大家共勉。

学琴事件

根儿5岁时对音乐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在他表示5岁生日礼物想要一台钢琴后,我和孟爸商量,决定满足他的愿望。我当时认为学钢琴是非常艰苦的一件事情,一旦开始就不可以放弃,于是很认真地对根儿说:“学习钢琴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再苦也要坚持下来!”根儿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点头答应。现在我才知道,当初我的想法和对根儿所说的这些话,完全是错误的!

BUG修正

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用来表达灵魂的一种方式,这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享受。在根儿满眼欢喜地抚摸着钢琴时,我应该顺应他对音乐的热爱,告诉他:“宝贝儿,用这架钢琴为自己弹奏吧,你可以弹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唱谱事件

有一天,根儿到了该练习唱谱的时间,而他还在继续自己的工作,我决定用打的方式来教训他,就拿了一根筷子,恶狠狠地对根儿吼叫:“为什么到7点你还不去练习!”根儿没有想到我因为他练习唱谱而变得如此凶恶,吓得赶快开始了练习。连续几次这般凶恶,根儿开始知道自己的练习时间了。当时我还得意洋洋地想:“看,棍棒底下见效果!”

BUG修正

我这样做,根儿对音乐的美好感受就此印上了我凶巴巴的样子,让他唱谱时的快乐感受打了折。

如果当时我懂得保护他的热情,便会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来帮助他建构练习的规则,比如在每天下午6点50分的时候提醒他:“儿子,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唱谱!”其实,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每天坚持下来,根儿一样会养成准时练习的习惯,而且这样的方式让根儿唱谱的快乐不打折!

面包事件

两岁左右的根儿进入了对空间的探索阶段,他把面包抛向空中,然后观察面包从空中掉落在地上。对这样的空间探索乐此不疲,有的时候,他会连续把几个面包抛向空中。当时我的大脑里只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于是,我耐心地告诉根儿:不可以把面包丢在地上,这是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在我对他进行教育之后,他改变了一点点方式,拿起面包后先咬一口,然后再把面包丢在地上,看面包在地上滚动。我开始严厉管教,有一次拿着一根筷子吓唬根儿:“如果你再继续丢面包,我就要打你的手了!”终于,根儿被我吓住,不再丢面包了,当时,我还得意我的教育方式起作用了。

BUG修正

如果我当时就明白根儿是用丢面包的方式在探索空间,我会在教育他节约粮食的同时,为他提供更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配合他对空间的探索。比如,我会为他提供皮球、摔不坏的玩具、小沙包等,让他用这些物品替代面包,尽情地探索。

和胡萍老师聊天赋

《母子健康》:天赋可以同时有好几个吗?

胡萍:当然可以有好几个,很多家长认为专注做一件事情可以成“大家”,比如郎朗。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这样也没什么错;但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就顺着他的发展走。根儿有科学研究的天赋、做美食的天赋、学英文的天赋……这些天赋对他来说,一点也不矛盾,只能让他的幸福感更强。

《母子健康》:很多家长都是高学历,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怎么也要比自己强,还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差。

胡萍:其实只有你自己才能丢自己的脸。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和我闹别扭,为了报复我,就说他要考一个零分,好让我丢脸,让校长找我谈话。我说我的事情做好了,校长才不会找我的麻烦,你考零分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你只会丢你自己的脸。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很低,觉得孩子只要幸福,当个修车工也没什么不好的,但孩子会出乎你的意料。当孩子真的上了剑桥以后,他爸爸就说,剑桥有什么好的,都见不到他了。

《母子健康》: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发现得越早,成功的几率越大。

胡萍:父母干扰得少,孩子自然会发现自己的内心需要。现在的问题是家长干扰得太多。因为根儿喜欢美食,就有人说,你的儿子将来真当厨师了怎么办?我说我儿子那么喜欢美食,将来肯定是年薪百万的厨师,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母子健康》:有一个什么都喜欢的孩子固然很令人欣慰,可万一孩子什么都不喜欢怎么办?

胡萍:孩子也在不停地尝试,你也要给他很多的机会去尝试。不要着急,他喜欢什么,就给他机会,家长要做的是去配合他。现在不喜欢,将来试过一圈后,孩子可能会觉得,原来我真正喜欢的是那个啊,他还会回来。

《母子健康》:可是,如果20岁的时候,孩子还没找到自己的爱好,做父母的岂不后悔死?

胡萍: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没有牙齿?会不会说话?会走路吗?这些都是时间可以给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做父母的不要去干扰他,让他自己去找。生命的本质就是慢慢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生命密码。我们懂这个密码吗?不懂就不要碰。

第5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家庭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各位家长看完《同一堂课》家长网上课堂节目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同一堂课》观后感个人启发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同一堂课观后感一通过观看同一堂课,我体会颇深。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太成熟的体会:

一、思想上,注重培养品德

1、待人诚实,处事踏实。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家里我经常告诉他,你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人有礼貌、团结同学、做一名好学生。

2、要善良,富于同情心。

教育孩子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他的长相、他的家庭、他的学习成绩等有多么的不好,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伸出你温暖的手来帮助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潜移默化中孩子就领会到其中的真谛,当遇到现实情况时他不自觉地会去这样做。

3、学会尊重别人。

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尊老爱幼。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要尊重别人。对于辛辛苦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何止要尊敬,更应该是敬佩。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4、诚实豁达。

为人诚实,不弄虚作假。拿出高姿态,以一种开朗豁达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绝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独生孩子的共性就是霸道,凡事总要占上风,这样走向学校甚至走向社会会很不适应,毕竟走出家庭没有人会刻意去让你或迁就你。让孩子明确这一点,自然会有所收敛。

5、规范孩子的行为。

让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在与家长、亲戚朋友、同学、伙伴的交流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告诉孩子一些为人之道。孩子很能摸透家长的心理,有时候会揣测着你的意图,试探性地看你的脸色行事,觉得家长默认,可能就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以后可能还会继续这样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把握好度,适时地提醒孩子,让孩子能明辨是非,长大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学习上,培养兴趣,善于引导

1、制定学习计划。

帮助孩子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一边实施一边完善。

2、培养学习兴趣。

在给他提要求的同时,也不想给他思想上施加过大的压力,我告诉他“不求第一、只求尽力”。在家里要和孩子做好朋友,听听他的心里话,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思想,你才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3、树立自信心。

在学习生活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教育孩子在我们以后的人生当中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树立自信心。只有以压不倒、打不垮的精神正确面对,努力想办法克服,我们才会生活地快乐幸福。

4、为孩子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知道该干什么,回到家里还要做作业。如果家长看电视或是在玩游戏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我写作业你在玩?家长约束孩子也不会理直气壮。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或玩,你干点家务活也可以,起码孩子能找找平衡,再者不影响孩子。一块学习那不过了。

5、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要想让孩子爱读书,首先你也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多读有益的书就能长见识,明事理。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要赶上时代潮流多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家长端着书读,孩子也会效仿,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三、生活上,培养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

教育孩子按时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定时起床、饮食、休息、学习、运动,合理营养,不乱吃零食,保证身体健康等。

2、自己事情自己完成。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自己收拾书包、整理书桌,自己穿衣、吃饭、洗漱等,并带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安全意识。

切实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在学校内不追逐、打闹,发现坏人坏事及时以适当方式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可信任的成人。

四、树立老师的威信

孩子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为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是我们家长所无法比拟的。孩子处事的原则,做人的道理,知识的获得当然绝大部分是通过学校、老师来获得。我们家长只有密切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2021同一堂课观后感二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我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终上大学,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父母们、祖辈们往往围绕着某一个孩子来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这已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仅有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哪怕有些家长并不娇惯孩子,但社会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到他们,孩子们也十分清楚自我在家中的“地位”。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当今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娱乐的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敢兴趣;生活的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爱的人多了,听不进相反意见等等。所以,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也给其它家长们一个参考资料。

一、相互沟通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经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向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必须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十分重要。我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他听不是不能够的,当然也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必须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参入一齐,陪他玩。无论是玩什么游戏,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到达教育和培养的目的。过去我很少打球,为了到达目的,我经常和孩子一齐打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等。小孩与大人打球毕竟有必须差距,所以,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我常故意放他一马;但当他开始得意时我又毫不手软地击败他。他至少能够从中体会到胜利和失败的滋味。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讲大道理,让他亲身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单纯去满足他的高兴他会认为胜利得来很容易;反过来老是让他失败他会失去竞争意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小小球场与人生这个大“球场”的道理是一致的,简而言之,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他没有明显帮忙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我自我烦躁时也常顾不上了。

二、善于发现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所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我是一个很爱音乐的母亲,很期望孩子将来能够和我一样这么喜欢音乐,所以从他五岁时我就让他开始弹钢琴。在弹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长处,他具有与众不一样的音乐天赋。看来要着重;培养,首先不能让他对钢琴产生厌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厢情愿去强求他。所以当他不想弹琴的时候我并不批评他,只是找机会对他讲述一些有关音乐的趣闻与故事,这时,“引导”应当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就立刻抓住不放,对他进行鼓励与赞扬。虽说他弹钢琴的进度十分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时间过长,最长到达半年以上,但他从来没有产生过厌烦情绪。这也是一种成功。以后,他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乐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

关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我没少费心机,学钢琴、打击乐、羽毛球,包括语文、数学课外补习班等等,这些就省去不谈罢了。

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异常是接触教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所以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谈到这个问题上我要感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他们为我的孩子供给了不少机会,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班团体联欢会表演,都没少让他参加。作为家长更是尽心尽力,为他借乐器、租车、搬东西、辅导等等,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过去来大有提高。

其次,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显示出了逻辑思维的不足,所以我在辅导的过程中反对死记硬背,强调过程的思维,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但方法必须要正确,思考问题首先要合乎逻辑。在小学的中,几乎每个假期我都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诱导。同样,比他人不足,比自我却大有提高。

当然,培养孩子不必须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据他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正却作出各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它饿复杂性。

三、正确对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我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当表扬,犯了错误也应当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那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阵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每次作业几乎都是a+,为了鼓励他,我们不仅仅赞扬了他,还买了很多他喜欢吃的、玩的、穿的,甚至还满足了他提出稍过分的要求。结果期中考试令人很不满意。经过这件事,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该赞扬的还是要赞扬,但决可是分。

有一回我们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b,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b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明白自我是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终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可能有人认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太松,其实不然,关键时该严厉的还得严厉。有一次我打听到他们课外补习班连续三次被取消了,他却撒谎说去上课,其实是打球去了。这次我毫不客气,回家后我大发脾气,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打球并不是坏事,主要针对他的撒谎方式。他很少见我发脾气,所以觉得自我的错误可能犯得很大,有点害怕,我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听进去了,达那以后再也没发现他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景而论。

四、寻找出路

提前给孩子指出将来的去向也会对孩子有必须帮忙,让孩子有一个奋斗目标,明白自我该怎样做。这方面我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经介绍过,孩子在音乐方面有特殊的天赋,所以必须把道理跟他说清楚,干别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长,你会失败的。比方说你爱好体育,这我不反对,但当你打算从事体育职业时,会有什么结果你自我十分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从不反驳,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只是怎样落实到行动上而已。

与普通的孩子相比起来,我的孩子每一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一天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练钢琴、练打击乐、学识谱、练视唱、听音、记谱等等。虽说他感觉到压太大,有时显得很被动,但没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松一点。其实我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严厉依然挂在嘴边。最终只能在周末的两天中适当作一点调剂,带他参加一点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他也不会感到那么乏味了。

近两年来,孩子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掌握了必须的一技之长,这是用他的勤奋换来的一技之长。换句话说,他是用此刻的痛苦去换取将来的幸福,这个道理他早已明白。他以往对别的孩子说:你此刻少玩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多玩。他这种意识的构成,家长肯定是起到必须的作用的。所以大人的行为确实会给子女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与培养是我们家长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

切记不要溺爱孩子,因为你的溺爱使他更喜欢发脾气,这样的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会吃亏的!

2021同一堂课观后感三小朋友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是一个转变,在幼儿园的时候,以玩为主,上了小学,就是以学习为主,作为一年级小朋友的家长,也需要和小朋友一齐转变,需要加倍的耐心。

我也是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在这之前,很多朋友都说,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要操的心要比幼儿园多得多。的确,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会因此而改变,所花的时间也更多。

因此,在她将要上小学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向她灌输小学生是如何光荣,如何有趣,如何长大的,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才能的人。可能也因为这样,我的孩子很快就适应了上小学的生活作息。再加上学校老师的和蔼可亲,到目前为主,她每天上学都是高高兴兴的。

在市面上有很多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专家门都有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说要让孩子自由学习,有的说要让孩子放松,有的说要让孩子玩够了,就会用功学习了。然而,我却认为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说,自从孩子出生以来,就是我与孩子之间的摩合,不但要让孩子听话,而且要让孩子真心地听话,要让孩子学会学习,还要让孩子学会做人。每当孩子不听话,刁蛮任性的时候,就是我和她斗智斗勇的时候了。我认为在适当地时候放任一下是可以的,但原则上的事情绝不能放松。

我和我先生每天都很晚才下班,家里没人可以带她。所以放学后,她都要待在托管中心。女儿回家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完成作业了。我的任务是检查功课就行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与几个平时和女儿比较要好的同学家长谈起,她们都觉得孩子粗心大意,功课做得慢,在家辅导比较吃力。我非常明白他们的心情。很多家长会问:“去托管是不是真的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每天我检查作业的时候,总会发现托管的老师没有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检查,时不时会出现检不出错误的情况。所以我会更加留意,特别是一些在作业本上有擦过改过痕迹的地方和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我总会问女儿是不是真懂了。然后,我会出一道相似的题目让她做,如果她会做,那证明她真懂了,如果不会做,那就是说那个答案只是纯粹抄下来的。当然,我不是否定托管中心的老师,说实话,在托管中心的老师水平也不过如此,再加上七八个小孩子一齐,而且不是来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难免会疏忽,所以这个责任还是应该由家长去负责。

每个小朋友出错,基本上都是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女儿也不例外,她经常都会把不经检查的作业或习题扔给我,我会发现很多不应该错的地方。

于是,我发现一个好方法:每次发现她是属于粗心大意的错题时,我会让她自己拿一本小册子抄一遍,错得越多抄得越多。这种既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锻炼的手段。有些题目比较长,字也多,她要花的时间也不少。所以发展到后来,她为了不用抄这些题目,自觉地认真地检查过之后,才交到我的手里,慢慢地我发现她出错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也变得轻松一了些。这种方法对她来说还是比较凑效的。

另一个方法:这是一个关于数学的方法,我会在她玩其它玩具的时候,问她一些数学加减法,(因为她现在才一年级)让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脱口而出,这样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她是否清晰地算对题目。有时,会和她比赛算数的速度。如果可以的话和爸爸一齐比赛,作为父母,有时会故意地算错,看她是否有信心把错误的答案纠正过来。这样可以让她有荣誉感,增强她的信心。

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女儿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代表以后也能取到好成绩,所以,我希望,她能保持现有的学习态度,争取保持在以后的学习也能做出成绩,和其它的同学共同进步。我更希望其它的家长也能够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大家共同分享。

2021同一堂课观后感四孩子就像一棵树上的果子,果子看上去很好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不错,很欣慰;果子若不好,那么,单纯关注孩子是不会有多大改变的,要关注这棵大树,给很好的肥料,适当地给,该修正就修正……才会产生好果子;如果是树的问题,绝不要让果子单独承担,不输在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那么这棵大树应当扎根在哪里呢?那就是家庭教育。

读读里面的案例,和孩子的父亲聊聊孩子的动向以及统一我们的立场,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家庭的核心价值,也能加深家人间的情意。在家里时,让孩子尽力遵守规则或做不到时坦白或表达歉疚外,很难钻空子。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应该关注的游戏和生活实践中,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家人交流中得到自身的成长。每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当孩子日渐长大,他的成长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也带给我们无尽的困惑和烦恼,为什么他是如此的任性、如此的叛逆、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该怎样做?要怎样做?成为我们全家争论的话题。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也并不奢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大人物、大智者,我们只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知道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人……说到这里真的十分感谢__

通过学习得到一些心得。

(一)营造使孩子心情舒畅的家热爱孩子的父母都想为孩子提供舒适安全的家。

家的含义不仅是指有大面积的住房,有许多玩具,庇护孩子身体安全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要具有最多的和谐与关爱、最少的紧张与压力良好的家庭气氛有利孩子身心健康,让人也在和谐中感受到爱,懂的爱,懂得包容,懂得理解、懂得感恩,做一个善良,快乐,大度,乐于助人的人!

二)在原则上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如果你能尊重他的选择,适时地引导与鼓励,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在他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背负我们大人的烦恼。

不强迫、不被迫他做他极不愿做的事。不需要教孩子学会快乐,孩子天性快乐、喜悦,但这种心情要自由地表达出来却需要家长的允许,有时还需要家长的鼓励。生活愉快并不意味着丰厚的物质条件。家长越热爱生活,乐于与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生活就越急切地想拥有生活,每天早上醒来就露出微笑,听到音乐会随之起舞,高兴时由衷地放声大笑。生活健康愉快的孩子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积级参与周围世界的活动,乐于与人友交往。

(三)让孩子生活愉快

不需要教孩子学会快乐,孩子天性快乐、喜悦,但这种心情要自由地表达出来却需要家长的允许,有时还需要家长的鼓励。生活愉快并不意味着丰厚的物质条件。家长越热爱生活,乐于与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生活就越急切地想拥有生活,每天早上醒来就露出微笑,听到音乐会随之起舞,高兴时由衷地放声大笑。生活健康愉快的孩子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积级参与周围世界的活动,乐于与人友交往。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渴望学习与探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出生以后的最初几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段,如果孩子的各种尝试与探索能得到外界很好的理解与引导,孩子的学习本能就能顺利地转变成自觉学习爱好学习的兴趣与习惯,这种兴趣与习惯的建立使孩子受益终生。保持与促进孩子对学习班的兴趣,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孩子学习和探索的行为给予鼓励、呵护与引导,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欢迎孩子提问,允许孩子自己发挥,反复试误,欣赏孩子由学习而获得的乐趣,孩子很快就会认识到,学习把事情做好,既能获得自我满足又能讨家长的欢心。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智慧火花不欣赏,对孩子的尝试横加干涉与限制,超越孩子的能力强迫加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受挫,还没有等到上学,已经变得害怕探索、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秘诀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给孩子是求知的天然欲望,让孩子爱上学习,我们很多家长给予孩子太多爱、太多这不能那不许、也太多责备。唯独少了他最需要的理解。我们都是从为人子的阶段经历到现如今的为人父母,虽然我们有过走弯路的经历,但却成不能把自己走的认为的得出的成功笔直的路给孩子走。

2021同一堂课观后感五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她们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他们一定能茁壮成长。每个家长的育儿故事都是一本说不完的书,让我们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快乐分享。

不知不觉,儿子已经长到7岁,个头1米30,已然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他的成长,倾注了我们不少的心血。相信现在所有家长的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一份事业在做,可以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现已切身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意!下面我就儿子的教育问题做如下分享:

一、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

贝多芬说过: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首先,“百善孝为先”,注重他从家庭这个小圈子开始,养成尊敬老人,尊重父母的习惯。有好东西吃要优先老人,不能光顾自己的感受。以前他姥姥、爷爷、奶奶一有好东西吃,自己舍不得吃,绝对全部给儿子留着。儿子开始也不分青红皂白,拿着就吃,一点也不问问别人想不想吃。我觉得这样有点不妥,于是建议他以后不管自己有多爱吃那样东西,都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或者将其平均,每人一份,这样才比较公平。儿子也比较乖,慢慢听从了我的建议,他也从中感受到分享比独吞更使人感到快乐。其次,告诉他要懂礼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己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应该先怎样对待别人。比如,他每天出入我们院子时,都会和门口的保安打招呼,向他们问好,以至于我们院子所有的保安都认识他,有时他们还会老远就和我儿子打招呼。儿子自己受到了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待遇,自然心情也很好,也很快乐。以前,别的小朋友到我家来玩,他不是很喜欢别人动他的玩具,我就问他,假如你到别人家去看到一样自己很想玩的玩具,你会不会很想他大方地拿给你玩,他点点头,我继续问,那别人现在很想玩你的玩具呢,你应该怎么办,他想了想,马上就把玩具拿给了那位小朋友。我觉得教他学会换位思考,能帮助他更好地与别人相处,为他以后有个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每个家长毋庸置疑地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愿意去替他们做任何事情,甚至恨不得替他们扫清人生路上一切障碍,为他们铺上一条通往幸福的阳光大道。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也是不允许我们这么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会不时地和儿子在网上一起浏览有_网页,教他当身边没大人陪伴时,应该怎么注意自己的安全,照顾自己。平时鼓励他一个人去超市买东西,一个人自己去上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慢慢脱离对我的依赖。我前段时间培训,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没时间接送他踢球,我就给他一点零钱,要他自己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结果他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还做了一件很令我感动的事情:由于我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居然将他买的盖码饭特意剩一半带回来留给我吃。所以,我觉得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大的,我们应该充分相信他们,该放手时可以适当放手让他们试一试,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孩子主动性的培养。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做作业老要人喊,我以前也不例外。我性子有点急躁,喊多了难免有点来火,弄得我们心情都不好,关键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主动完成作业的问题。后来,我就和他商量,给他做一个计划,每天回家之后都应该做哪些事情,而且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后做,如果该做的事情是在没要我喊的情况下自觉完成的,一个星期后就会有奖励。到目前为止,儿子的学习都是他自己搞定的,没让很多心,虽然成绩不是很拔尖,但我还是觉得很欣慰:他能慢慢主动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了。以我切身的体会,学会积极主动去做完成各项工作,对挖掘一个人的潜能和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自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儿子选择兴趣班的问题上,我充分尊重他自己的选择,他很喜欢足球、街舞、还有架子鼓,我就全给他报了。也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个人觉得学足球挺辛苦的,尤其像现在,每天都要训练到晚上天黑才回家。他却一点都不觉得累,还能神采奕奕地回家!我相信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还是不会影响他的学习的,而且踢足球能强身健体,培养他坚强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五、自己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和孩子的相处,除了原则性问题,必须拿出我的权威震慑他之外,基本上我们算得上是一对平等相处的好朋友。孩子每天回来,我都要问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他也很乐意和我分享他一天的感受,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消息,他都愿意和我说。我也很珍惜他对我的这份信任。所以,每当他给我讲他的经历的时候,我都会很认真地去倾听。我也建议他把他每一天的经历和感受都当成日记记录下来,他也已经坚持了快一个多月了,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我相信只要养成这个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会有一定帮助的。我觉得,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对于他们来说,也开始进入了小社会了,在与小朋友的相处和学习当中,总难免会遇到或这或那的问题,会同样使他们感到困惑,他们也同样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不光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甚至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现在是孩子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不管我们平时有多忙,有多累,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动态,教他们学会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学会辨别是非曲直,学会如何去面对挫折,接受挫折,驾御挫折!使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都寄托着太多长辈的厚望,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这一下子也感觉给了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压力。作为一个活泼的孩子来说,贪玩好动好奇是天性,这也是最纯真的童年特质,但作为一个人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各自的自由活动空间,无论哪一个父母都无法代替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最终的一切都需要靠孩子自己去努力完成。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重要,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其中父母长辈做好适当的辅助和引导就可以了。

在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说“爸爸、妈妈,我今天考试得了97分、100分”,我们夫妻俩都很高兴,作为奖励同意给她买一个冰糖葫芦。小孩也高兴,同时要求她回家做作业时要认真,她也点头并回答说好的。可真回家做作业时,总还是东摸西摸,不专心,开始父母怎么说都不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虽然孩子还是会有些动作,但在大人一瞪眼时还是会规矩很多。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少从大人的角度去考虑孩子身上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让孩子慢慢形成习惯和潜意识。

学习之余的个人生活也很重要,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离的,刚开始上学的头几天,我们都得经常督促孩子在做好作业后早点上床睡觉,并说了明天要早起上学的原因。现在只要说声睡觉时间到了,她就自觉地停下手里一切活动去准备睡觉。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港湾,就算是受到父母严厉的批评了,过后孩子还是亲切的叫着爸妈。适当批评是必要的,如果不是大错误尽量别太严厉了,会压制了孩子的天性,要尽量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她有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童年。

第6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范文

在“劳动光荣”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妈妈大部分都走出家门,与男人一样参加工作,甚至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比男人大的成就,逐步提高了妇女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你可能发现身边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许多非常成功的职业女性在怀孕后也选择了回归家庭。她们这样的选择是出于什么样的深层次的目的,是否如你所羡慕的那样轻松?我们一起来看看全职妈妈们怎么说……

“单亲妈妈”,一个在许多人眼里多少包含了不幸与艰难意味的名词,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让人们不再陌生。怎样让离婚对孩子造成最小的伤害,怎样做一个快乐的单亲妈妈,都是需要“进修”的。

与“单亲妈妈族群”一同壮大的还有“后妈族群”。重新组建的家庭意味着可能要接受别人的孩子与被别人的孩子接受的情况。新闻里经常见到“恶后妈”的劣迹,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后妈难当的苦楚。本期特别企划主要从心理角度,让“新妈妈”们学着接受“不被孩子接受”的情况,然后慢慢用爱让孩子最终接受“新妈妈”。

我的职业是全职妈妈

家中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小孩,请不到称心的保姆,不放心孩子给别人带,爱ta所以要陪ta一起长大……无论是哪一种理由,你无可奈何或者是雄心勃勃地全职了!回归家庭,当起了一个以宝宝为主,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全职妈妈!然后你发现,当初雄心壮志地说要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你,没有了工作,闺中密友也消失不见,甚至连自由看一场电影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

是否真的需要这样完完全全地放弃自己,把自己放到那么卑微的位置上,才能对得起“全职”这个称号?!

错了!全职妈妈,不仅不是放弃自己,反而是把自己投入另外一份职业中去,在带孩子的琐屑繁忙中,寻找自己,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你会发现,全职,也可以很精彩。

全职,也可以拥有“私人”时间

1 个人空间的必要性

拥有个人空间,才不会与社会脱节

全职妈妈只是全职照顾宝宝,而不是与社会脱节,全职妈妈仍需要正常的社会交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时候都需要独立的空间思考、生活,独立的思想空间是让生活更好进行的延续。

能更好地从照顾宝宝、做家务这些循环琐事中释放自己的情绪

全职妈妈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喂宝宝吃饭,带宝宝去公园玩,听ta大吼大叫,给ta洗澡,哄宝宝睡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多数地点都局限在家里,小小的空间,让你被压抑的情绪一天天积攒,久而久之,不但影响妈妈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间接影响到宝宝。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你会发觉这真是太重要了,不管是发呆或者运动,你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从抑郁中解脱出来。

2 明确主次关系:照顾宝宝是中心,家务活是边角料,个人空间是前两者之间的留白。

全职了,待在家里的时间多达20个小时以上,于是家里的任何问题都成了你的问题:宝宝吃穿用度,做饭洗衣,购买大小物件等等。以上这些几乎会占尽你的24小时。

全职妈妈在很好地照顾宝宝的同时,还要懂得照顾自己,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严格管理自己的生活,吃喝要健康,物质享用和穿着要从简,运动要坚持,其实很多人生病也许是情志病,也许是累病,再其他就很少见了。所以我们情志要开阔豁达,这要自己情绪成熟完善,善良正直豁达。管理好自己,自己就会舒适。

家务活永远都是干不完的,有些妈妈趁着宝宝睡觉的时间抓紧做家务,累死累活干完了,准备休息时宝宝又醒了,不得不强打起精神继续带宝宝。记住,家务活只是边角料。

3 在有限的时间里维护个人空间你可以这样做:

主动联系原来的同学朋友,别怕她们工作忙,找个合适的时间,找个合适的话题(孩子的话题基本受有孩子的女人欢迎),那些职场妈妈也非常愿意与全职妈妈沟通的,有时候,她们还会羡慕全职妈妈的生活呢!

跟随潮流脚步为宝宝和自己开一个博客,写写自己的育儿心得,晒晒买来的物品等,你还可以织“围脖”,逛各式各样的论坛,看看大家都在说什么,听听别人的有趣事。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积极参加妈妈集体活动,与谈得来的朋友一起逛街,或者进行为期一天(半天)的短途旅游。

偶尔把宝宝交给家里的老人照看一天,夫妻两人来个私密而浪漫的一天等。

我快乐,你快乐

妈妈:李鑫鑫

29岁

宝宝:杨锦程

2岁

带宝宝,并不代表我们的全部都是宝宝。

我还是我自己,只不过,身边多了一个让我疼,让我爱以后会加倍疼我爱我的小宝贝!

一天24小时,程宝宝有一半的时间都要和我形影不离。但是我也可以抽出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收拾家务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宝宝在旁边好像很会添麻烦。你收拾好东他弄乱西,弄得像打仗!后来,我每次都是叫上程宝宝一起收拾的。扫地,我会让他帮我拿簸箕。擦桌子我会让他帮我挪东西。晾衣服我会让他帮我递衣架。总之,一定让他参与其中,不仅让我腾出手做事,还能让宝宝学会一些东西。

程宝宝规律的午觉时间是2个小时,这2个小时就是我自己的了:在充满阳光的阳台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面膜,上上网,吃些平时不能让宝宝看到的零食。总之,不能怠慢了自己。

朋友聚会,我不会因为程宝宝而拒绝!当然,我会提出很多适合宝宝的小要求,比如离家近的聚点,舒适的环境等,带上宝宝随时用的东西就可以了。程宝宝因此成为焦点,不尽可以让我不必疏远朋友,还能锻炼宝宝适应环境,一举两得。

程宝宝有时会自己安静地玩上一会玩具,我就在旁边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他会好奇地过来看,我就读给他听。要是他感兴趣会一直听下去,不感兴趣就继续自己玩。

超市是每个家庭主妇一定会去的地方,但很多妈妈怕麻烦不愿意带着宝宝,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逛超市是程宝宝的最爱,当然也是我的最爱11把程宝宝放到购物车上,他会帮我放选好的东西,或是选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也借机教他认超市里他感兴趣的东西。在超市里,宝宝学会了好吃的要先交钱才能打开吃。不要的东西要给阿姨放回原位。

晚饭后,程宝宝一定会和爸爸玩上一个多钟头。骑大马,开汽车,讲故事,唱儿歌,玩玩具,两个人在床上滚来滚去,乐得合不拢嘴。这时候的我就在一旁拿着相机随时记录这份快乐。

忙碌了一天,宝宝睡着了是妈妈们最放松的时候。我会和老公聊聊天,交流一下感情。问问老公工作的事情,说说宝宝一天的趣事,讲讲自己的心事。总之,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我到哪都总会带着相机,随时记录这些美好的回忆。也会每天发微博记录宝宝成长的过程!

其实,做个快乐的全职妈妈,宝宝也会快乐成长!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郭妈说:“要想夫妻关系和谐,必须处理好和他家人之间的关系,和他家人的关系顺溜了,你们夫妻

就顺溜了,不然,保准你们的关系也顺溜不了。”

处理家庭成员(包括与公婆,与自己爸妈,与老公)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全职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

1 与老公的关系

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宝宝,有限的时间里还得维护自己的个人空间,紧凑的生活往往容易影响夫妻关系,全职妈妈要怎么让夫妻关系不降温,让爱情在夫妻间不消失?

秘诀就是让宝爸参与进你的全职妈妈工作中。

夫妻双方必须坦诚彼此想法,明确全职妈妈并不代表宝爸就完全可以放手把宝宝甩手给妈妈,抚养宝宝是夫妻双方的责任,全职妈妈只是付出更多精力照顾宝宝的日常生活起居,但不是说爸爸就可以旁观。正因为全职妈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宝宝,所以爸爸要体谅妈妈,在工作之余尽自己所能帮助妈妈照顾宝宝。

其次,夫妻间从前的亲密话语或小动作不可废。

没生宝宝之前他叫你“宝贝”,你叫他“亲爱的”,有了宝宝后,他成了“孩子他爸”,你成了“奶妈”或者黄脸婆。从前,他喜欢下班一进门就给你一个香甜的吻,现在吻还在,只是给了宝宝。从前你喜欢抱抱他的腰,或者摸摸他的脖子,现在实在腾不出那个手,都用来抱宝宝了。

从这一刻起,把那些甜蜜的爱语捡起来,把那些只属于你们俩的小动作重温一遍,让Ta知道,你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第三者”就改变了。Ta仍然是你亲爱的宝贝!

妈妈:濮正慧31岁职龄:3年

宝宝:徐晟杰2岁

我本人就是全职妈妈。从怀孕开始一直到现在,宝宝两岁多了。我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女人回归家庭是必然的趋势。我赞成妈妈在宝宝小的时候留在家里照顾他。做全职妈妈不等于固步自封,不等于脱离社会。我认为女人要保持独立的能力,各方面条件允许时,不妨相夫教子,条件不允许时(诸如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丈夫喜新厌旧)随时可以自立。这就要求全职妈妈要不断充实自己,保持独立的技能。以我个人而言,在怀孕时就不上班了,从宝宝半岁起,我开始考注册会计师,到现在只差―科就通过全部考试了。

我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平时爸爸妈妈都要上班,顾及不了孩子很多,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找同龄的宝宝聚会(现代育婴理论非常强调孩子问的接触,蒙班就是基于这种理论)。一天下来,全家人像赶场似的精疲力竭,比上班还累。我们几个全职妈妈准备组织一个沙龙,在平时带宝宝一起出去游玩,不仅可以接触大自然,宝宝还可以在一起聚会,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为进幼儿园作准备(大部分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是因为社交能力较差)。妈妈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交流经验,放松心情。周末时一家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吃饭,散步,探望老人。

我觉得全职不单只宝宝得到很好的照顾,我自己也在这其中找到了许多乐趣。

2 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婆家、娘家四个老人)

当了全职妈妈,就意味着家庭收入少了一份,这必然会引起家里老人的担忧,好一点的是言语上多多提及什么再上岗,家里老人如果非常传统又强势,那全职妈妈就会面临更多的质疑。因此,当全职妈妈之前,妈妈一定要慎重考虑全局,对当全职妈妈有清晰全面的考虑,然后要和家中老人沟通好。

A 和老人一起住的全职妈妈

一定要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找到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同时又是积极的生活内容,不至于让老人觉得你是家中的一个闲人,否则矛盾会随时发生,甚至升级影响整个家庭。

上一辈的育儿观念肯定和我们的有所差异,当遇到问题,双方有冲突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宝宝的妈妈,所以最有发言权,同时也不要奢想沟通一次立马就能解决问题。最关键是要用合适的语气和态度把想解决的办法好好表达出来,说话尽量不要急,或者在其他的屋子里把自己的情绪舒缓掉再回来说。因为妈妈是为了宝宝好,他们也一样是为宝宝好。

当你认为老人家的想法或做法不对时,你可以跟你老公说,让老公跟公公婆婆去沟通。如果还是不行,这时你需要加强自己的耐心,找合适的机会用合适的方式跟他们沟通,有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那就慢慢来,长城也不是一天就修好的,一天改进一点,早晚会达到目的。有些事情,坚持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大家都会看得见,那么公公婆婆很自然的就会这样做了。

B 不和老人住一起的全职妈妈

家庭成员的关系不会因为不住在一起而不互相牵绊和制约,如果因为当全职妈妈而没有和分居的老人沟通好,更容易让他们因此不了解而产生更大的误会,从而产生矛盾。你可以这样做:

经常给公公婆婆或者自己的妈妈打电话,和他们说说宝宝的情况,或者没什么重要的事,就纯粹聊聊天,他们一定也会很高兴的。

遇到重大抉择时,不妨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进来,尊重他们的建议,让他们知道你们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抛弃”他们,表明你们仍然敬爱他们。

如果和他们住得不远,最好固定时间带宝宝去探望他们,比如一个星期去三次,或者每个周末。如果不能,你还可以把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用相机拍下来,寄给他们。节假日,你还可以备上你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他们。

在照顾宝宝的同时给自己充电,成功一样可以是妈妈拥有的奖牌

1 首先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妈妈,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资本

多看育儿类的知识,带孩子时,主动与其他妈妈交流,别怕人家不理你,只要你先迈出第一步,对方肯丁会愿意与你交流的。

积极养育宝宝,给孩子做辅食时,不妨多花点心思,如果能够把辅食做得既有营养又有花样,可以把制作过程写下来,把制作步骤拍下来,发在博客上,与其他父母切磋厨艺。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写下来发在博客上,享受其中的快乐,做一个成功的妈妈。

多参加妈妈聚集的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还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

2 做一个成功的女人

生了孩子的你,似乎已经被定义为“妈妈”,而忘记了你其实还是一个女人。从前看到蟑螂就尖叫着向老公求救的女人,现在看到的第一反应是拿拖鞋“啪”一下把蟑螂拍死,因为不能让它吓到宝宝!什么时候,“水做”的女人变得刀枪不入了?什么时候柔弱娇嫩的你变得邋邋遢遢了?全职妈妈,也可以同时做一个成功的女人。

拥有品位

在某些程度上,一个人的品位与你的气质是相辅相成的,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对新事物的发现,品位是自己独特的味道,每个女孩都要有自己的品位,一个廉价的饰品只要戴出了属于它的另类,它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品位。平常的时候可以多看看时尚杂志,提升一下自己对服饰等的欣赏度。

养成看书的习惯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谈吐与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你不妨抽空去书店逛逛,认真地挑几本可以提升自己的书籍买回家阅读,书可以让人们的生活丰富,也可以让人们的思想改变。书籍里暗藏着很大的乐趣,当遇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时,会发现心情是愉悦的,选择了合适的书本,它能够教会人很多哲理,以及会让你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迎接生

活里的痛苦或快乐。如果宝宝大点了,你还可以和他一起去哦,这么好的亲子方式当然不能浪费了。

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

全职妈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以及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最重要的,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在真的做起来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建议多看一些关于饮食方面的书,或者在家中练习瑜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还可以定期去健身房。千万不要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不管明天有多么的美好,而你总是以一副生病的姿态去迎接它,也并不会感觉到它的美好的。

让外貌成为你的资本

也许你没有十分漂亮的面孔,没有S型的苗条身材,但也不要以为你一个家庭主妇,几天都不出门一趟,就不需要打扮。别忘了,至少还有两个人是每天都能见到你的,那就是宝宝和宝爸。试想一下,每当老公下班回家看到的是一个邋遢的家,一个披头散发的妻子,他会怎么想?所以,好好地打扮自己,自己看起来整洁大方,做个宝宝的漂亮妈妈,当个老公的美娇妻。

有着理财的动机,学习投资经营

不管你家的经济条件如何,都要养成理财的好习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关于理财方面的书,都是不错的,养成理财的好习惯,用钱生钱,可以多看一些投资经营方面的书籍,它们都是无形的财富。聪明的女人应该知道如何去花钱,这其实也是一门艺术。

3 不放弃自己的专职工作学习,为将来的再就业随时做好准备

成功的全职妈妈千万不要放弃除了宝宝成长之外的任何事件。有妈妈每天上网晒图文并茂的宝宝餐而由网站支付稿费:有妈妈写宝宝日记被杂志发表:有妈妈时时记录宝宝的阅读情况,写书评出名,现在出版社请她翻译儿童书:有妈妈由网上买宝宝衣服发展到淘宝上卖宝宝衣服:还有妈妈以前就是医生,生完宝宝休假期间频繁被月子中心请去上课。全职妈妈的工作和事业,随处可以起步。

老公休息时,你可以把孩子交给老公,做一些与个人发展有关的事情,比如,学车、考证、培训,等等。当孩子不用你全职在家照顾时,你就可以轻松重返职场了。

单亲妈妈:享受生活享受互作,享受生命

几年前,有一部香港的动画片很有名,叫作《麦兜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故事,这部给成人看的动画片也从另外的角度记录了一个女人的半辈子,故事从麦兜的妈妈进产房开始,直到麦兜长大成人,妈妈去世。

与其他类似的故事不同的是,在这部影片中,单亲家庭被看作是社会的一个常态,没有人追究这个家庭背后的男人,电影的主旨是记录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生活――他们选择了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故事,以此作为观察生活的视角。

电影自始至终传递着这样的信号,这是个单亲家庭,也是个普通家庭。单亲妈妈,也同样享受着普通妈妈的快乐,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生命。

享受生活――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所谓生活,就是一半欢乐一半痛苦。一个人之所以幸福,并不是因为他得天独厚,而是那个人心里想着幸福,为忘记痛苦而努力,为变得幸福而努力。

享受生活9大锦囊

1.用心替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

2.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3.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

4。活动T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

5.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

6.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

7.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8.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9.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量使自己有完满完成目标的可能。

享受工作――用挥洒激情的态度

工作并快乐着,是一种人生境界。许多人都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自我标榜。的确,人是有惰性的生物,很多人都讨厌工作。但是,工作是人们通向生存的唯一之路。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单亲妈妈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妙招让你幸福享受工作

第1招:按部就班地行动

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在自己的行事历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务均匀地分配在日程之内。这样做,不但每天可以轻松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于时间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当天的这一部分工作组织到非常完美。

第2招: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

大的像买一辆自己喜欢的新车,小的如买一套今秋的流行格呢套装,有时候,压力是让人忘情于工作最好的动力,当你终于可以为了卸下包袱松口气时,你的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第3招:把你的闹钟拨快10分钟

你把你的闹钟拨快10分钟。记住,无论是家里的钟还是手腕上的表,甚至连电脑的时间也不要落下。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的早10分钟的时间,它给你设定的可是一个提前的助跑机会,让你在别人还没启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力冲刺,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了工作面前最主动的那个人,同时拖延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第4招:让桌面永远保持干净

桌面上杂乱的文件、记事本,电脑上厚厚的尘土,乱丢的签字笔,会让一切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负面的情绪稍一累积,就会勾起惰性的滋生。现在开始,让你的桌面永远保持干净,在清新整洁的环境开始一天的工作吧。

第5招:3分钟之内结束私人电话

私人的事情难免会影响你的情绪,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轻松的话题,都会让自己暂时脱离工作的状态。所以,在3分钟之内结束,避免自己被琐事干扰,对自己和工作都是一种负责的主动态度。

享受生命――用懂得珍惜的心

享受生命的前提和基础:要有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

这个前提就是要“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这个前提就是要有一种处身生命过程之外的冷眼和冷静。你在岁月在无声无息之中给我们送来的奇迹,没有一颗虔诚的心灵,岂能让你随便享受?这个基础就是要有一定的修养。当然,修养的提高也存在于享受生命的过程之中。享受生命:提得起放得下。

享受不是独占,独占物质,独占自然,独占虚荣,独占所有的好,把所有的坏留给别人。享受是从容自信,对任何事物或事情都能提得起放得下,对他人友好、真诚。多留些关爱给他人。因为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真诚才能唤醒真诚;多

一些激励和赞美,少一些苛责与批评。也许在真诚去爱的最初,回报我们的仍然是误解或冷漠,但足够的热忱可以溶解坚冰!

享受就是懂得如何追求,如何拥有,如何珍惜,如何放弃;就是去体验,去感悟,去寻找,去打拼!人生来就是为了享受生命的,让我们用心地享受生命的全过程!

单亲妈妈,简单不孤单

文/ioyce

我的女儿一出生就没有享受到父爱。如今,宝贝女儿已整整7岁了,我也就当了7年的单亲妈妈。7年来,身边来来往往的男人不少,恋爱也谈过好几次,但我的心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停泊的港湾。累了倦了也淡了,我决定让自己过简单又快乐的生活。

把自己打扮得更妖艳妩媚风情万种。生活中的我不是美女,但长的小巧玲珑,皮肤白皙,端庄俏丽,我喜欢漂亮时髦的新衣服,短裙子和长统靴永远是我的最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仔细考虑明天该穿什么衣服,该配什么鞋子和发型;每个周末,我都会坚持去逛街去买上一包新衣服回来。所以,每天的我看起来都是漂漂亮亮、清清爽爽、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

把辛苦的工作当作难得的精神享受。我深深地明白,现在要找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多么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加倍地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时,我都要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然后,我就静下心来,认真踏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用自己的方式培养和教育女儿。我从来不要求女儿要认多少汉字要背多少唐诗要记多少英语单词。对我来说,只要她在班上不是太差,我就满意了。女儿每天放学回来,只要作业写完了,我就让她出去找小朋友玩;周末和节假日,我走到哪儿就把她带到哪儿。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我最大的爱好是写字。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要经常敲点字出来。文字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的文字一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精炼,也会越来越老辣的。另外上网也是我较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我还会用知识和书籍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有了本科学历,我还想取得研究生学历;英语过了四级,我还想过六级;每年发表两篇论文我不满意,我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发表四篇论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看书学习。

我想单亲妈妈更应该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珍惜平淡的日子。心情不佳时,我便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去郊外游玩。我一向热爱大自然,痴迷大自然的一切,喜欢蓝天白云,喜欢听小鸟的歌唱,喜欢每一朵小花,喜欢每一根小草。每每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我都会沉醉,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烟消云散了,郁闷而酸涩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开朗豁达起来了。

我是个单亲妈妈,但我不孤单不寂寞,或者说我把寂寞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了,我的生活也越来越充实和愉快了。

聚焦单亲明星妈妈

韦唯 52岁3个孩子

韦唯为音乐家迈克的故事在中国是人尽皆知的,然而,这段人人羡慕的感情婚姻也仅仅维持了10年,2004年,韦唯成了单亲妈妈。单亲妈妈韦唯经过了最初期的痛苦,如今在国内,新书、新专辑、各种各样的演出多到应接不暇,尽管如此,韦唯依然不辞辛劳地奔波于中国和瑞典之间,辛苦一些,但是事业和家庭的快乐却让她如沐春风。

她的一首新歌,题目叫《和从前不一样》。这何尝不是韦唯的心声?那是一种挣脱束缚后的轻松,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

离婚后的韦唯依然风情万种,她的歌声似乎也更清澈了,因为这么多年的历练和沉淀,又经历了这么多的变故和磨难,她的心变得清澈了。她尽情享受看独身后的一切,约朋友逛街,找设计师变换新造型,或

者,就独自坐在一个幽静的咖啡馆,靠着窗发呆。她不必再顾忌别人的感受,譬如穿衣服的时候不必再反复斟酌:这样穿出去,

会不会显得身边的那个男人苍老。曾经觉得那句“你是我羽翼下的风”很美,现在算是彻悟了女人要独立,不要成为别人的风。

刘蓓 42岁1个儿子

她曾是冯氏贺岁剧的第一任女主角,因电影《过把瘾》而摘得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如今的刘蓓年过四十,已为人母,虽然经历了两次婚姻上的失败,却依然能够心怀感激、笑对人生。

为了恢复往日的自信,她曾经花很长时间对着镜子练习微笑,起初自己都感觉笑得有点不由衷,但想着孩子淘气时可爱的样子,她的脸上终于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已经可以重新回到演艺圈了,于是打电话给朋友和制片人,“我可以重新工作了。”刘蓓将自己的人生看作一张干净的画布,可以随便涂抹,但她希望画得认真些,精致些,为了尽可能不回忆刚刚过去的痛苦往事,她尽可能避免长久地独处。

她尽可能去公司,和同事们一起阅读剧本,每天陪孩子睡下后,她就穿上鲜艳的服装,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和朋友们一起聚餐活动,到德云社听郭德纲的段子,将生活安排得充实而生动……

郑佩佩 65岁

2个女儿

郑佩佩走红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香港武侠片的盛况也过去很久,要不是今年《功夫之王》推出“金燕子”,很难再有人记起郑佩佩在《大醉侠》里饰演金燕子的模样。郑佩佩走红之后,经历了结婚、生子、退出娱乐圈、离婚、回归娱乐圈等等变数,再次回到观众面前的郑佩佩饰演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的角色……郑佩佩说,她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改变,并且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么老了还一直有工作可以做。

不久之前,郑佩佩还在《龙的传人》担任评委,又在《家有儿女5》中饰演奶奶。郑佩佩说,她给自己定了一个退休的期限,65岁之后主要精力就不再放在演艺事业上了。

“后妈”的幸福生话

文/梅子 大儿子7岁,小儿子3个月 职业:旅行业 36岁

高离婚率就意味着高再婚率,这就造成了很多“二手爸妈”。“后妈”这个称谓,多少带了些贬义的色彩,一说到后妈,大家容易联想到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些童话故事里的恶后妈。现实生活中,后妈与子女的亲子关系也确实是一门学问,怎样让孩子接纳你,怎样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除了去了解孩子,就是真正做到像亲妈一样爱他,却不急于让孩子像爱亲妈一样爱你。

我一结婚便有了一个6岁的儿子,是老公与前妻的孩子。同时,突然拥有了一个很大的家庭――老公的爸爸妈妈也跟我们住。很多朋友都说我傻,后妈不好当,以后跟儿子的矛盾会影响到夫妻感情,况且以后还要有自己的小孩,带两个孩子累不说,还容易引起继子误会,总之麻烦多多。

可我不这么认为,也许跟我从小的经历有关。我从小便是孤儿,靠着自己的努力从四川的一个小城来到广州打拼,从打工做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旅行社,委屈、孤独、艰辛于我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非常渴望有一个家,一个可以让我放松的港湾,在大风浪来袭的时候可以在家庭的港湾里找到温暖和安全。从只身一人转变到拥有这么一个大家庭,让我觉得满足与幸福。就好比一个孤独的人食不知味,而与家人一起吃饭,连食物也变得更加美味。

结婚后,我怀孕了,这个儿子来之不易,因为我的子宫切除了一半,怀孕几率不大,加上怀孕时我已经35岁。几乎没有考虑我就决定了要生下这个孩子。扪心自问,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心底里更爱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更提醒我要对大儿子好,何况他那么懂事。与电视里调皮的继子不同,大儿子很乖,很懂事,从一开始就没有怎么抗拒过我走入这个家庭。一开始,小小的他会打电话给他的亲妈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回来,你才是合法的。他妈妈告诉他:我跟你爸爸吵架了,不会住在一起了。小孩就不再提让她妈妈回来的事。大概也是因为从小跟爷爷妈妈长大,与亲生母亲也不亲近的缘故,他顺利地接受了我,而且也接受了小弟弟,他很喜欢这个小弟弟哦。

后妈不易做,是因为责任更大。刚当妈就面临着小学生的问题,我努力做好妈妈,每天晚上辅导他写作业,平时开家长会都是我去,在生活起居方面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发现孩子特别内向,而这与公公经常打骂他有分不开的联系,便经常跟公公说教育方法。周末,我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去公园,大儿子和老公在太阳下奔跑、欢笑,小儿子在我怀中晒太阳,一脸满足的模样。虽然边拉扯小的边照顾大的会辛苦,但我如此幸福,还能要求怎样呢?

给其他“新妈妈”的建议:

我有一个当“二手妈妈”的优势,那就是我的年龄与阅历。加上大儿子对母亲也不依恋。很难想象如果现在我二十出头,充满着对完美婚姻生活的身往,却突然有了一个六岁大的儿子,会是怎样的情景。

我想,那么多关于“后妈”的可怕家庭悲剧的发生,大多数还是因为大人的心理问题。一开始拼命地讨好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喜爱,付出得不到回报的落差会让人心理失衡,如果控制不好脾气,很容易造成打骂孩子的恶劣事件。

一开始孩子叫我“阿姨”,我和他爸爸结婚后,慢慢就改叫“妈妈”了,大概他发现,从我身上确实可以找到原本就缺失的母爱,并且,我没有“抢走”他爸爸,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做“后妈”,你准备好了么?

他的孩子不接受我

“我想发明一种枪,能一下子发射一千颗子弹,把你打死。”

“你不是我妈妈,你走开,这不是你的家。”

“我讨厌你,我要我自己的妈妈,你为什么要把我妈妈赶走?”

不是所有的重组家庭都能遇到一个很快接受“新爸爸妈妈”的小孩,一般情况下,孩子由于对亲妈的依赖和对新成员的不信任而对“新妈妈”产生排斥心理。上面这些话就像一把把尖刀“新妈妈”们的心里,像一盆盆凉水,泼冷了原本打算认真经营好新家的“新妈妈”们的心。

礼物不讨好

王女士接受同事的建议,经常给七岁的继子买衣服、玩具,可是小朋友连看都不看就把礼物摔到了地上……王女士真不知如何讨好这个孩子。专家分析

平静面对与接受

七岁的孩子能本能地辨别出哪些是真心,哪些是虚伪,而且他已经进入到一个有自我觉察和思维能力的年龄。在他心里,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取代他的母亲的。对此,王女士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最好不要想怎样取代他的母亲(甚至不要指望他叫妈妈)。面对孩子,平静地面对与接纳、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耐心地等待与感化、真诚地理解与尊重将至关重要。

婆婆认为我是个恶后妈

方女士从3年前她过门那天起就一心一意地想做一个好后妈,她几乎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对孩子好,努力找亲妈的感觉,但不管她怎么做,在婆婆看来,她依然是个恶毒的继母。也正是因为这个,她现在对小宇的脾气越来越坏,可是却似乎怎么也收不住手了。专家分析

先退回后妈的角色

方女士对自己定位不准,在她跟孩子还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时,就急于用亲妈的管教方式教育孩子。王女士应该首先退回后妈的位置,对孩子少批评,多关爱;其次,要懂得让权,把管理孩子的权利让给丈夫和婆婆,并鼓励丈夫、婆婆配合她。

运用心理学当好“后妈”,避免心理平偏差效应

1 定势效应偏差

孩子一开始就表现得很调皮,不合作,于是新妈受定势效应的影响,在没有对孩子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就把孩子认定为不接受自己,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孩子,这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2 飞镖效应偏差

孩子经常表现得想念自己的亲妈,打电话时哭着喊着要妈妈回来,新妈妈心里很失落。

前苏联心理学家纳季拉什维利提出了飞镖效应,指行为反应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借喻情绪逆反的心理现象。孩子对生母的依恋本是情理之中,孩子需要情感的释放,腾出足够的心理空间接纳新妈妈。

3 超限效应偏差

在心理学上,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为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对孩子批评多了或表扬多了都会产生超限效应。“新妈妈”总想尽快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喜爱,一个劲夸孩子,孩子也会意识到这不是真心表扬,对这个”新妈妈“始终信任不起来。

运用心理积极效应,当好“后妈”

1 安全阀效应――情绪释放,真诚接纳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不同的观点、情绪得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利于组织内部矛盾与冲突的缓和与解决,称为“安全阀效应”。如果孩子说:我想妈妈。这并不是代表她不喜欢新妈妈。孩子的怀念情绪或不适应感无法释放,就难以接受新妈妈。新妈妈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帮孩子进行情绪释放,比如主动提议在母亲节的时候做一个穿礼物给妈妈,为妈妈画一张画等等。

2 进门槛效应――积小成大,事半功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进门槛效应”,是指个人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同类性质的更大要求的心理现象。

孩子不可能马上适应新妈妈。所以新妈妈不要一开始就期望孩子对你跟对亲妈一样亲昵。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改口叫你“妈妈“可能有困难,那么不妨运用进门槛效应让孩子一点点接受你,信任你,逐渐积小成大。

心理分析:孩子为何不要你的爱

当孩子的后爸后妈是很容易感到委屈的,最典型的情境,应该就是“拼了命地对他好,可人家却偏偏就是不要”的尴尬遭遇。其实,这些再婚家庭中的孩子,对于父亲或是母亲的“替换者”的不接纳,与其说“不想”,还不如说是“不能”,或者“不敢”。对于家庭中的“后来者”的示好,他们既向往又恐惧。

心理专家们一直都在提醒感情亮起红灯的夫妻注意:“即使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婚姻,至少还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离婚”目的就是尽量减少离异对于无辜的孩子的伤害。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最终走向解体的家庭,早在夫妻正式办理离婚手续之前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充满了战场的硝烟,失去了正常家庭的亲昵与温馨。

目击了家庭的城堡逐渐崩塌的全过程,作为受害者的小孩常常伤痕累累。当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幸福被毁了,他的世界被颠覆了,他的心中怎么能没有恨?可他又该恨谁?他的父母亲?不可以,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绝对不会去憎恨自己的父母的。如果在这个时候,正好新爸爸新妈妈的出现,他们心中的痛苦和愧疚一下子就找到了转移的出口,敌视和对抗就出现了。

如果这时的新爸爸新妈妈再过分地对孩子示好,给与孩子太多的宠溺。孩子一方面的确会对这些关爱感到十分向往,但同时另一方面也体会到巨大的压力――他们会对那个没有和自己一同生活的父母产生更大的愧疚,感到自己是个“背叛”亲生爹娘的坏孩子。

更重要的是,实际上这些孩子信任一份关系的能力已经大打折扣,他们会对新爸爸新妈妈的示好产生怀疑――连我的亲生爸妈都离开了,你对我的“好”是真的吗?会长久吗?

爱是不能强迫的。当你故意去对一个人“好”,你就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坏”,就需要付出努力。你付出了心理上的能量,于是,你就期待各种隐性的回报,急迫地等待着对方“接受”你的好,承认你的好。而如果这份等待持续的时间太长,你就会感到委屈,最后甚至变成愤怒。

所以,在刚刚与孩子接触的时候,“新手”爸妈能为孩子做到的最好的事情,恰恰就是不强求孩子认可你的“好”。比如让孩子把自己爸妈的照片留在房间里,不强迫孩子改姓名,允许孩子暂时不接受你。即使是亲生父母,也一样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很多不满,他们一样会抱怨“你们最好没有生我!”或者“我才不愿意当你们的孩子!”只是亲生父母在事后对孩子这样的胡话可以一笑了之,但继父母却很容易对孩子的一句“你又不是我妈”特别敏感,这时很容易就想:是不是因为我是后妈她才这样?那么,此时孩子也会想同样的问题,这就会为沟通增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