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儿科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护理论文

第1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循证护理,又被称为实证护理,主要是将来自医学专家的研究、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资源的整合后作为最好的证据,进而制定病人的护理保健计划。循证护理更加注重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分析所了解的研究依据,然后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护理计划,同时还考虑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从而制定出最为完善的护理方案。

二、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1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对儿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血管一般都比较细,再加上儿童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不配合护士人员的操作,使得治疗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进行循证护理后,通过了解儿童的心理和采取直刺法进针等有效的手段,同时加大进针的角度,减少进针给儿童带来的疼痛。还要保证一次性进针的成功率,护士人员应该掌握无痛进针的技术,了解进针所学的时间等,这些都是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有效体现。

2.2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表现出焦虑等不好的表情,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治疗的过程。使用循证护理治疗法,首先在对儿童治疗前就尽量减轻家长的焦虑心情。例如,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要及时地了解情况,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有助于儿童早日康复。而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以及将康复方案制定的明确到各个阶段,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2.3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现代的医学证明支气管哮喘完全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当然预防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这类儿科疾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很有效果,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查找一次有关哮喘的教育管理的循证证据,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有关内容。最先进的技术是使用计算机对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而保证病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矫正,这种方法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健康教育也是儿科疾病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现在,使用系统的方法将同类疾病的共性进行以总结,进而进行一定的教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制度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还应该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删减或者增加,还要注意对计划进行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根据家长对医学的认知能力,循证护理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此,通过循证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治疗的疗程,就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痛苦。

三、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合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儿科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掌握还不够完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实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严重缺少对病人的观察,因而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在职护理人员受的教育大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素质还不够高。进一步导致他们理解和利用国内外优秀专业文献的能力不足,进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等也非常困难。第二,循证护理的资源还比较贫乏。主要表现在循证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进而造成科研型论文的数量较少,并且论文的质量也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四、总结

第2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226例儿童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13例。其中护理组中男72例,女41例,年龄6个月~9岁,对照组中男69例,女44例,年龄6个月~8.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

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细节护理模式。(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尽快帮助患儿及家属熟悉医院的环境,以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并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让患儿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馨,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细节护理方案的制定。首先必须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意识,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儿科、细节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能注重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减低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细节护理方案。(3)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以加深对患儿的了解,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在其家属的协同下进行有效的安抚,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使患儿能平静地配合治疗。(4)细节护理。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不仅要为患儿营造一个个性化、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还要做好患儿的细节风险护理工作。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忙,容易造成护理出差错。因此,要加强对患儿的细节护理,如将床位号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核对;在输液时必须要仔细核对患儿的床号、药名及姓名,以免出错,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投诉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比较

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非常满意92例,满意11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8.23%;对照组非常满意76例,满意19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92.92%。护理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172例儿童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其中护理组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25±1.0)岁;对照组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半岁~8.5岁,平均(4.50±1.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细节护理模式。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尽快帮助患儿及家属熟悉医院的环境,以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并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让患儿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馨,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细节护理方案的制定。

首先必须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意识,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儿科、细节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能注重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减低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细节护理方案。

(3)心理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以加深对患儿的了解,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在其家属的协同下进行有效的安抚,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使患儿能平静地配合治疗。

(4)细节护理。

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不仅要为患儿营造一个个性化、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还要做好患儿的细节风险护理工作。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忙,容易造成护理出差错。因此,要加强对患儿的细节护理,如将床位号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核对;在输液时必须要仔细核对患儿的床号、药名及姓名,以免出错,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投诉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比较

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非常满意65例,满意14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19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为82.56%。护理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基本资料

首先选择研究对象345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4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对照组的患儿是没有采取防范护理风险措施的患儿,共185例,对其进行回顾调查并做记录;观察组是采取了防范护理风险的患儿,共160例,对其进行回顾调查并做记录。在这345例患者中有200例男孩,145例女孩,年龄5~12岁。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统计分析得P>0.05,则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两组回顾信息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的差别。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说明两组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过调查和分析,对照组:投诉总人数为42人,投诉率为23%。管理制度不健全为3人,规章落实差为9人,技术差为15人,责任心差为7人,服务态度差为8人;观察组:投诉总人数有9人,投诉率为6%。管理制度不健全为0人,规章落实差为2人,技术差为4人,责任心差为1人,服务态度差为2人。经统计学比较两组,P<0.05,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投诉人数明显减少,说明防范护理效果极好。

3讨论

根据本文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投诉原因分析,笔者总结如下:(1)护理人员技术差:护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因为接受护理的是儿童,他们的症状和感受有时无法表述,而护理人员也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情况,对一些棘手情况手足无措;(2)规章落实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贯彻落实,护理人员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差,缺乏耐心。针对以上的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处理方式:(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好制度的执行。护理的时候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以免出现用药错误、打针错误、输液错误等情况。在交接班的时候,将护理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紧急,应该立刻告知交班人员,避免患者的治疗延误。值班人员对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查看,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提供防御措施;(2)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增加培训次数,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的参与培训,医院也要对培训进行督促和管理,避免一些缺乏自律的人员逃离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考核,要求通过考核方能上岗操作。开展实践活动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动手能力,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急救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3)加强药物管理:小儿患者和成年患者之间的药物反应差异性比较大,需要注意对用药情况进行区分。儿童的敏感性也比加强,需要对其进行过敏史的询问,用药前对药物的浓度和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实。

4结语

第5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依据,依据风险控制理论,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内容有:①风险管理对象:新生儿科医护人员。②建立完善新生儿科科内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制度:参照相关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管路脱落、护理意外、给药缺陷以及压疮等列入护理风险事件,并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3]。③成立护理组织: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由各科室的护士长将其事件上报,并第一时间召开本科室会议,集中讨论不良事件的原因、表现,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规范实施流程,展开护理工作。并将会议结果记录后进行呈报。④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针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定期召开会议(1月1次)。会议要求护士长、护理主任参加,通报内科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并针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从中获取教训和经验,以有效避免类似事件发生。⑤考评护理质量:依照相关规定,制定本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并按照规定内容,进行质量评价,其包括留置针的维护、检查给药、医嘱执行情况等,并详细记录质量控制内容。⑥采取培训措施:面向全体护士,各个科室由护士长带头,进行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标准,将培训成绩与护士利益相结合,以提升培训效果;每月组织各层护士学习专业理论,并进行实践考核。

1.2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给药缺陷、压疮、意外伤害以及管路脱落等现象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实施前:89.22%,实施后:96.34%),这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3讨论

3.1落实患者安全要求:严格查对患儿身份,包括对患儿姓名、床号等,在落实患儿身份后,针对性用药,提升用药正确性,并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按照相关规定、流程,护理人员要规范自身操作,并进行条理性操作;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并进行严格检查,完成每次巡视;提升对风险事件的认识,认识到风险无小事,及时对各种风险预防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展开质量分析会,各科护士长、风险管理人员要对本科室的风险事件进行汇报,并通过讨论、沟通,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其风险护理技能。

3.2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研究发现,在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考核制度以及一些相关措施后,预前隐报、瞒报的现象减少,这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护理风险的识别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如烧伤、烫伤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引起其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护理过程中对病房设施、患者病情、知识培训程度等进行检查或是考核,如检查桌头床不锈钢固定托、试管选用、储藏柜关闭情况等,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的沟通,并从质量评价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第6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科住院的患儿8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60例,女360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5.6岁。同时收集我院2012年3-12月住院患儿7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0例,女340例,年龄2~14岁,平均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护理文书的书写,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内容:把全科护理人员均作为风险管理对象,并对风险事件进行界定,将管路脱落、压疮、护理意外、护理给药错误等均视为风险事件,对发生风险事件的人员立即进行通报批评,并与绩效挂钩,定时召开护理会议,针对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防范类似事件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组织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和护理业务查房。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工作中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工作责任心,完善工作流程。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0.36%,其中给药错误1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1例,患者满意771例,满意度94.0%;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其中给药错误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2例,意外伤害3例,患者满意677例,满意度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正确执行医嘱;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协调,保证每项操作规范执行,认真完成巡视并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规范护理记录,保证记录信息的完成、准确,以动态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遵循护理记录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规范认真地进行护理书写,突出专科特点。加强护理文书的绩效考核制度,科室护士长负责每周不定期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科室质控组每周检查1次护理文书,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整改,提高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质量。应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护士长应对护理工作者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隐患采取前期控制管理,及时更新、细化操作流程,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管理者对于护理风险事件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2]。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风险管理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提前预测并采取预防手段,只有早期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护理工作中会出现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或患儿住院期间走失、坠床、误吸与窒息等,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质护理服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预防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是提高评估和沟通技巧:研究表明,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风险管理及沟通技巧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对评估和沟通的重视度,增强风险管理认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0.36%,其中给药错误1例,管路脱落1例,意外伤害1例,患者满意771例,满意度94.0%;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其中给药错误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2例,意外伤害3例,患者满意677例,满意度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7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近年来儿科护理人员老化新的护理人员较多,护士应急能力较低,专科业务知识较弱,业务技术不够熟悉。随着儿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明显提高,护理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对护士形成较大压力,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儿科新型仪器设备较多,个别年轻护士不能熟练掌握仪器、呼吸机、除颤仪等各项设备的操作,抢救患儿时手忙脚乱,影响抢救成功率。儿科患者普遍年龄较小,病情描述不清,且反复发作,患儿哭闹、躁动,在与家属沟通时达不成共识,家属满意度不高,护士工作量大,缺乏与家属的有效沟通,家属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工作得不到家属的肯定和认同,这直接影响到患儿家属者的满意度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根据应用SWOT分析法对儿科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对SWOT分析法应用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利用DPS7.05软件[7],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采用SWOT分析法对,儿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见表1);对两年的护理质量考核项目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两年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①应用WOT分析法有效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SWOT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思维方法,其优点在于考虑问题全面,而且可以把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从而得出一系列个性化的措施。针对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及临床表现微妙、患儿不会表述等特点,科内成立了由护士长及科室总带教共3人组成的护理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通过护理部师资培训及考核。该小组负责制定儿科急救流程、护理理论技能培训方法、培训目标及急救能力考核计划、考核细则,并具体组织培训与考核。通过对专科知识点的培训与考核,强化了护士对病情评估与救药物等理论知识的掌握。2014年应用SWOT分析法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较前一年下降,科室优势得到延伸,劣势得到控制,病房安全得到保障(见表l)。②应用SWOT分析法有效提高了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使用SWOT分析法从结构入手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细化分析,从而找出儿科护理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儿科护理安全的高危环节较多,针对那些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高危环节,如抢救物资准备齐全、定点放置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采取专人负责重点监督。对于给药处置流程及危重患者外出送检查,患儿突发病情变化及呼吸骤停抢救等护理高风险流程,科内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并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次场景演练,找出关键环节中可能还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流程再造等方式为护士实施护理提供指引和支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前一年明显提升P<0.01(见表2)。

第8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中男32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1±1.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7.3±1.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环境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每天打扫病房,定时通风及定期清洗被褥。

1.2.2有效沟通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患儿的信任,耐心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尽量减少护理方面的缺陷以使患儿渐渐消除对医院的恐惧感。

1.2.3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严格的巡查可以有效避免护理中的错误,提高护理效果。

1.2.4针对性护理对于特殊患儿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对于任性患儿护理人员要更加有耐性,对于表达能力有问题的患儿护理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有效避免患儿出现危险。

1.3观察指标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记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过程中研究组患儿护理纠纷、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例数护理纠纷安全隐患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645(7.8)3(4.7)58(90.6)研究组6401(1.6)62(96.9)χ2值2.4032.4032.493P值0.0140.0140.011。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因患儿年龄较小,常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地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实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人员除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外,在护理中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敏感性,能够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积累工作经验,对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患儿。

第9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实践中,仍主要是理论介绍和教师的操作示范。一个教师指导10~20个学生,由于受空间和视觉的限制,学生很难全方位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辛苦,且教学效果很差,并易引起医患关系不协调或医疗纠纷。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微视频技术能将动态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护理的情景再现和护理操作的生动形象演示,化静为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婴幼儿的医患矛盾,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高度共享、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信息查询利用等,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最终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题致力于以我校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设计和制作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微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等;第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第三,探讨微视频技术下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第四,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微视频技术的效果研究。

三、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实验对象

本人和课题组的成员在中职护理专业分别担任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此次课例整合研究选择了所教中职社区护理专业的班为实验对象,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二)目标设定

本研究利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进行实践探究,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儿科护理能力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提出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微视频技术来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想通过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儿科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本次整合课程结束后,笔者向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发放了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效果和《学习目标》调查问卷各38份,收回有效问卷各38份。下面分别从学生儿科护理实训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四大方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1.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

在调查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是否大时,选择作用大的占65.8%,不确定的占21.1%,没作用的占13.2%。可见在调查者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微视频技术手段的确有助于儿科实训能力的提高。

2.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在调查是否喜欢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教学整合模式选项时,71%的同学选择了肯定,这说明在此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法上,教师没有满堂灌,满堂教,同学们不再做被动操作的机器人,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学习方法分析

微视频技术应用于班级教学实践后,从调查“更注重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微视频技术或视频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提高”“自学能力或实训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三个问题中,86%的同学们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都认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整合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4.学习目标分析

在调查“是否达到了《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目标”时,选择是的76.3%,不确定的18.4%,否定的7.9%,可见应用微视频技术整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

(四)结论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能优化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实验,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整合微视频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视频技术进行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