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儿科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护理论文

第1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0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3±1.1)岁。同时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9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47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4±1.1)岁。两组患儿在体质,平均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儿科常规基础护理,如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而观察组再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指导患儿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有些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不了解,甚至不参与,这可能导致实际护理质量下降,故家庭中心式护理要求家属共同参与患儿的护理及治疗,并对家属情绪进行管理[2],同时优化教养模式和家庭环境,使家属起到榜样作用。②疼痛的护理。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也需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疼痛的处理,如当患儿疼痛来临时,患儿家属首先需平静心态,再可通过向患儿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以减少患儿体验疼痛的时间[3]。③其它。在脑瘫,肾病等其它慢性疾病的护理中,家庭中心式护理可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护理,如何进行心理沟通,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保护意识,以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儿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1.3效果评价

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51例,满意31例,一般15例,不满意4例,非常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81.2%;对照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21例,一般29例,不满意7例,非常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57.1%。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第2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226例儿童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13例。其中护理组中男72例,女41例,年龄6个月~9岁,对照组中男69例,女44例,年龄6个月~8.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

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细节护理模式。(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尽快帮助患儿及家属熟悉医院的环境,以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情绪,并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让患儿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馨,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细节护理方案的制定。首先必须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意识,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儿科、细节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能注重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减低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细节护理方案。(3)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热情、亲和的态度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以加深对患儿的了解,要充分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在其家属的协同下进行有效的安抚,以缓解其不安情绪,使患儿能平静地配合治疗。(4)细节护理。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不仅要为患儿营造一个个性化、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还要做好患儿的细节风险护理工作。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忙,容易造成护理出差错。因此,要加强对患儿的细节护理,如将床位号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核对;在输液时必须要仔细核对患儿的床号、药名及姓名,以免出错,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投诉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比较

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非常满意92例,满意11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8.23%;对照组非常满意76例,满意19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92.92%。护理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1风险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足够重视细节护理,防止出现风险事件。第一,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患儿的安全进行保证;第二,应积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将疾病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使其对患儿的运动规律与饮食规律等进行充分了解,强化护患合作,从而避免发生风险事件;第三,定期巡视,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因素,从而使之被扼杀在摇篮中。

1.2风险识别

护士长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应仔细对儿科病房中的护理资料实施研究,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应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儿情况的不同而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有效制订相关的风险防范对策。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且患儿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且患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患儿出现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指在进行护理时可能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接触的时间较多,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转变与维权意识的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护理人员也将背负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与责任。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很难积极配合,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降低护理的风险发生率,并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应足够重视护理管理,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护理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语

第4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293例2~6岁的患儿实施了亲情快乐护理,其中男171例,女122例;1~3岁183例,3~5岁110例。

1.2方法

1.2.1护理学科创始人南丁格尔在“护理札记”中就明确了环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建设适合儿童就诊和诊治的环境,温馨、童化的家化的环境可使患儿产生愉快、亲近信任感。

1.2.1.1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将病房走廊墙壁、窗户等处粘贴上富有童趣、故事情节的水晶贴画,将病房布置成的温馨而具有童趣、家化。并设有图书角及图画板,并跟随节日的变化粘贴圣诞老人像及年画。乐园式的就诊环境减轻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对患儿的心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利于疾病的康复缩短疾病康复时间。

1.2.1.2选择粉色及花色的护士服,卡通图案的发夹固定护士帽,各类有趣的卡通粘贴装饰在胸卡上,用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引发患儿的兴趣,分散患儿对处置、查体治疗的注意,从而能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可以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1.3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强化患儿的信赖,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融合的护患关系是儿童快乐配合治疗的基础。

1.2.1.4护士运用亲切的话语和肢体动作与患儿沟通,营造患儿快乐、惬意的氛围。

1.2.2使用适合儿童心理需求的快乐方法。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密切护患关系。

1.2.2.1礼貌待患,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烦燥情绪,能让患儿与护理人员尽快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增进亲近感。

1.2.2.2建立健康宣教园地。色彩艳丽的卡通图案配上相应的护理知识,并设有“儿童快乐园地”粘贴患儿生活照及患儿折纸、自绘画等,用以吸引儿童及家长注意,并能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

1.2.2.3合理利用休闲时间,将同类疾病患儿集中在一起,进行游戏、做操、折纸、绘画等有益活动,能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1.2.3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神经系统有巨大的习惯性,夸奖和鼓励能强化儿童的独立性,能对疾病治疗引起的不愉快因素起到抑制作用。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将鼓励、赏识教育运用到临床护理中,能开发患儿积极向上的潜能,培养其应对挫折、困难的信心。

1.2.3.1奖励积极勇敢配合治疗的患儿,尤其在进行有创、致痛性操作时,会给配合治疗的患儿发放卡通粘贴,作为患儿配合治疗的奖赏,贴到额头上或手背上,积极配合治疗的,收集5张后,可换取更大、更好的贴画。许多患儿出院带回家珍藏。这样做使患儿的成就感得到了体现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1.2.3.2对于2.5岁以上的患儿,在住院期间综合表现优秀的患儿发放“勇敢小战士奖状”,激发患儿的勇敢和荣誉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2结果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了儿童快乐亲情护理。82例患儿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出现恐惧、紧张、不配合、哭闹、逃避等现象,211例患儿表现出开始焦虑恐惧,实施亲情快乐护理后表现出愉快配合医护诊治工作。

3调查分析

3.1对患儿行入院,出院以及致痛性操作(包括手术、换药)前后出现生理、心理反应、面部表情及动作变化,情绪依赖性等心理反应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的前后变化来评估患儿焦虑程度的变化。其中82例患儿对环境的改变及致痛性操作仍有恐惧、反抗不配合情况发生。其余211例在住院期间实施亲情快乐护理后表现与平常生活中表现大致相同,在生理、语言、动作反应,情绪等心理反应指标及治疗依从性上表现出没有不愉悦感,或开始时有不愉快、反抗表情,经反复鼓励、亲昵诱导后缓解,表现出能积极配合治疗并有愉悦感。

3.2患儿疾病康复疗程较常期略缩短,并能有效减少临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采取奖励、赏识、快乐亲情的护理方法及心理暗示的作用,使患儿的心理因素对各类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临床调查中的患儿表情和动作反应如常并以积极、好奇情绪为主。治疗的配合程度和依从性大大提高,疾病的康复疗程不同程度缩短。护士积极鼓励及患儿的积极配合的心理,有效地减少了患者临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3通过患者工休座谈会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患者满意度从原来95.8%上升到98.9%。并且家长在调查问卷中对护士言语及操作有文字具体评价。医生及医技人员儿童亲情快乐护理持赞赏态度,受到家属、家庭、医院、社会的好评。

4讨论

4.1儿童亲情快乐护理的开展,营造家的温馨和亲情,降低患儿就医过程中的不愉快,使其最大限度达到愉悦状态,以达到恢复身体健康,健全心智的作用与目的。

4.2儿童亲情快乐护理符合儿科患者生理、心理特点,疾病身体的痛苦而情绪的快乐可使患儿免疫功能增强,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利于疾病的康复。

第5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依据,依据风险控制理论,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内容有:①风险管理对象:新生儿科医护人员。②建立完善新生儿科科内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制度:参照相关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管路脱落、护理意外、给药缺陷以及压疮等列入护理风险事件,并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3]。③成立护理组织: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由各科室的护士长将其事件上报,并第一时间召开本科室会议,集中讨论不良事件的原因、表现,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规范实施流程,展开护理工作。并将会议结果记录后进行呈报。④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针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定期召开会议(1月1次)。会议要求护士长、护理主任参加,通报内科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并针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从中获取教训和经验,以有效避免类似事件发生。⑤考评护理质量:依照相关规定,制定本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并按照规定内容,进行质量评价,其包括留置针的维护、检查给药、医嘱执行情况等,并详细记录质量控制内容。⑥采取培训措施:面向全体护士,各个科室由护士长带头,进行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标准,将培训成绩与护士利益相结合,以提升培训效果;每月组织各层护士学习专业理论,并进行实践考核。

1.2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给药缺陷、压疮、意外伤害以及管路脱落等现象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实施前:89.22%,实施后:96.34%),这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3讨论

3.1落实患者安全要求:严格查对患儿身份,包括对患儿姓名、床号等,在落实患儿身份后,针对性用药,提升用药正确性,并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按照相关规定、流程,护理人员要规范自身操作,并进行条理性操作;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并进行严格检查,完成每次巡视;提升对风险事件的认识,认识到风险无小事,及时对各种风险预防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展开质量分析会,各科护士长、风险管理人员要对本科室的风险事件进行汇报,并通过讨论、沟通,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其风险护理技能。

3.2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研究发现,在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考核制度以及一些相关措施后,预前隐报、瞒报的现象减少,这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护理风险的识别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如烧伤、烫伤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引起其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护理过程中对病房设施、患者病情、知识培训程度等进行检查或是考核,如检查桌头床不锈钢固定托、试管选用、储藏柜关闭情况等,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的沟通,并从质量评价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第6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高职及大学的少部分学校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学这门课程,中职卫生学校目前还处在空白,而中职医学学生临床接触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以后工作中的极大的障碍,埋下护患沟通不良及不被信任的隐患。

2目前制约护生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2.1医学教师对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目前由于地域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医学教师观念更新落后,对医学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或者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一带而过。

2.2护生缺乏护理健康教育意识:

因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护生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或者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和在新的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护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健康评估、护理实施上,将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宣传教育可以忽略。而目前中职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内容、模式发生更多变化,儿科护士更多的承担患儿及家属的咨询者及健康教育者的重要角色。患儿家长渴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但护生健康教育知识匮乏,从而产生护患不信任危机,这就促使护生需要提高认知程度,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3护生缺乏相应专业素质:

由于中专护理学生多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中职护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现代护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习惯。作为未来的的护士,很多护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2.4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患儿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及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由于父母是患儿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家长的素质也影响整体护理的实施。家长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往往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主动并详尽的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3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策

3.1教师及护生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儿科护士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者、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教学、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讲解,并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及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所以更要要求护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服务新理念,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并自觉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3.2提高护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中职护生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健康教育意识、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要不断提高护生知识基础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护生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提高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服务的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高效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

3.3加强护生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治疗、护理的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健康教育可以作为护患沟通的切入点和桥梁,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恢复健康信念,并能做到遵守医疗程序的行为。由于患儿年龄、性格及家长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护生交流意识和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性沟通技巧和体态、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讲解。

3.4加强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好健康教育,先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学习如何评估患儿,收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找出患儿及患儿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学习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认知程度,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动态地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生学习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素质,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护生广泛学习,自由提问,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医院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3.5学习建立儿科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讨论法、临床模拟等教会学生讨论制定儿科护理路径,填充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热情。

4结语

第7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近年来儿科护理人员老化新的护理人员较多,护士应急能力较低,专科业务知识较弱,业务技术不够熟悉。随着儿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明显提高,护理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对护士形成较大压力,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儿科新型仪器设备较多,个别年轻护士不能熟练掌握仪器、呼吸机、除颤仪等各项设备的操作,抢救患儿时手忙脚乱,影响抢救成功率。儿科患者普遍年龄较小,病情描述不清,且反复发作,患儿哭闹、躁动,在与家属沟通时达不成共识,家属满意度不高,护士工作量大,缺乏与家属的有效沟通,家属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工作得不到家属的肯定和认同,这直接影响到患儿家属者的满意度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根据应用SWOT分析法对儿科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对SWOT分析法应用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利用DPS7.05软件[7],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采用SWOT分析法对,儿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见表1);对两年的护理质量考核项目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两年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①应用WOT分析法有效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SWOT分析法是一种系统思维方法,其优点在于考虑问题全面,而且可以把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从而得出一系列个性化的措施。针对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及临床表现微妙、患儿不会表述等特点,科内成立了由护士长及科室总带教共3人组成的护理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通过护理部师资培训及考核。该小组负责制定儿科急救流程、护理理论技能培训方法、培训目标及急救能力考核计划、考核细则,并具体组织培训与考核。通过对专科知识点的培训与考核,强化了护士对病情评估与救药物等理论知识的掌握。2014年应用SWOT分析法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较前一年下降,科室优势得到延伸,劣势得到控制,病房安全得到保障(见表l)。②应用SWOT分析法有效提高了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使用SWOT分析法从结构入手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细化分析,从而找出儿科护理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儿科护理安全的高危环节较多,针对那些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高危环节,如抢救物资准备齐全、定点放置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采取专人负责重点监督。对于给药处置流程及危重患者外出送检查,患儿突发病情变化及呼吸骤停抢救等护理高风险流程,科内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并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次场景演练,找出关键环节中可能还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流程再造等方式为护士实施护理提供指引和支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前一年明显提升P<0.01(见表2)。

第8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中男32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1±1.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7.3±1.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环境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每天打扫病房,定时通风及定期清洗被褥。

1.2.2有效沟通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患儿的信任,耐心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尽量减少护理方面的缺陷以使患儿渐渐消除对医院的恐惧感。

1.2.3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严格的巡查可以有效避免护理中的错误,提高护理效果。

1.2.4针对性护理对于特殊患儿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对于任性患儿护理人员要更加有耐性,对于表达能力有问题的患儿护理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有效避免患儿出现危险。

1.3观察指标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记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过程中研究组患儿护理纠纷、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例数护理纠纷安全隐患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645(7.8)3(4.7)58(90.6)研究组6401(1.6)62(96.9)χ2值2.4032.4032.493P值0.0140.0140.011。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因患儿年龄较小,常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地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实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人员除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外,在护理中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敏感性,能够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积累工作经验,对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患儿。

第9篇: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实践中,仍主要是理论介绍和教师的操作示范。一个教师指导10~20个学生,由于受空间和视觉的限制,学生很难全方位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辛苦,且教学效果很差,并易引起医患关系不协调或医疗纠纷。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微视频技术能将动态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护理的情景再现和护理操作的生动形象演示,化静为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婴幼儿的医患矛盾,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高度共享、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信息查询利用等,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最终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题致力于以我校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设计和制作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微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等;第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第三,探讨微视频技术下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第四,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微视频技术的效果研究。

三、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实验对象

本人和课题组的成员在中职护理专业分别担任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此次课例整合研究选择了所教中职社区护理专业的班为实验对象,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二)目标设定

本研究利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进行实践探究,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儿科护理能力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提出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微视频技术来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想通过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儿科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本次整合课程结束后,笔者向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发放了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效果和《学习目标》调查问卷各38份,收回有效问卷各38份。下面分别从学生儿科护理实训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四大方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1.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

在调查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是否大时,选择作用大的占65.8%,不确定的占21.1%,没作用的占13.2%。可见在调查者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微视频技术手段的确有助于儿科实训能力的提高。

2.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在调查是否喜欢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教学整合模式选项时,71%的同学选择了肯定,这说明在此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法上,教师没有满堂灌,满堂教,同学们不再做被动操作的机器人,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学习方法分析

微视频技术应用于班级教学实践后,从调查“更注重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微视频技术或视频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提高”“自学能力或实训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三个问题中,86%的同学们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都认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整合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4.学习目标分析

在调查“是否达到了《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目标”时,选择是的76.3%,不确定的18.4%,否定的7.9%,可见应用微视频技术整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

(四)结论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能优化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实验,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整合微视频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视频技术进行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