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链词】计算机发展趋势 新型计算机
一、 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自从194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传统计算机的性能受到挑战,开始从基本原理上寻找计算机发展的突破口,新型计算机的研发应运而生。未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人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
超高速计算机采用平行处理技术改进计算机结构,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超级计算机通常是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能完成普通计算机和服务器不能计算的大型复杂任务。从超级计算机获得数据分析和模拟成果,能推动各个领域高精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最大的超级计算机接近于复制人类大脑的能力,具备更多的智能成份.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画片、很多耗巨资拍摄的电影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都是在超级计算机上完成的。日本、美国、以色列、中国和印度首先成为世界上拥有每秒运算1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已在科技界内引起开发与创新狂潮。
三、新型高性能计算机问世
硅芯片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看硅技术越来越接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技术都将产生一次量与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二十一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计算机的Pentium DI晶片快10亿倍。除具有高速并行处理数据的能力外,量子计算机还将对现有的保密体系、国家安全意识产生重大的冲击。
无论是量子并行计算还是量子模拟计算,本质上都是利用了量子相干性。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目前已经提出的方案主要利用了原子和光腔相互作用、冷阱束缚离子、电子或核自旋共振、量子点操纵、超导量子干涉等。量子编码采用纠错、避错和防错等。量子计算机使计算的概念焕然一新。
2.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数据运算、传翰和存储。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在光子计算机中,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可以对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任务实现快速地并行处理。光子计算机将使运算速度在目前基础上呈指数上升。
3.分子计算机
分子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运算快、存储量大。分子计算机的运行是吸收分子晶体上以电荷形式存在的信息,并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组织排列。分子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转换开关为酶,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生物分子组成的计算机具备能在生化环境下,甚至在生物有机体中运行,并能以其它分子形式与外部环境交换。因此它将在医疗诊治、遗传追踪和仿生工程中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正在研究的主要有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分子化学反应算法等几种类型。分子芯片体积可比现在的芯片大大减小,而效率大大提高,分子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分子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分子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分子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分子活体相联。美国已研制出分子计算机分子电路的基础元器件,可在光照几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产生感应电流。以色列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由DNA分子和酶分子构成的微型分子计算机。预计20年后,分子计算机将进人实用阶段。
4.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用纳米技术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纳米管元件尺寸在几到几十纳米范围,质地坚固,有着极强的导电性,能代替硅芯片制造计算机。“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现在纳米技术正从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只有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美国正在研制一种连接纳米管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的纳米管可用作芯片元件,发挥电子开关、放大和晶体管的功能。专家预测,10年后纳米技术将会走出实验室,成为科技应用的一部分。纳米计算机体积小、造价低、存量大、性能好,将逐渐取代芯片计算机,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相信,新型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必将推进全球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历史上的新生事物都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随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未来的计算机一定会是更加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好伴侣。
参考文献:
[1]刘科伟,黄建国.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
[2]王延汀.谈谈光子计算机.现代物理知识,2004,(16).
[3]陈连水,袁凤辉,邓放.分子计算机.分子信息学,2005,(3).
[4]官自强.纳米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现代物理知识,2003,(1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如今,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在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应用和推广了计算机及其信息化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从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分析,单台计算机在其运行中都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而要减少重复开发与投资的频率,我们就必须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让网络信息、资源等实现有效传输与共享。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即运用通信线路,把不同地方的一台或多台可独立操作和运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管理软件间的有效融合,使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能实现传递与共享的一种技术[1]。它能较好的发挥出计算机的效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1.局域网,也叫LAN网络,它是现阶段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技术投资成本低,短期内即可见效,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各个领域中,该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局域网也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以太网技术(局域网中的佼佼者)、令牌环网(由TI与IBM两家公司于80年代中期创立,它能对令牌传输媒体进行有限访问和控制)以及城域网(双环网络结构,即运用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卡等与个人计算机相连接);2.异步传模式(ATM),该模式可在WAN 、LAN等高速网络环境下传输和交换数据,且能让局域网与广域网间实现无缝连接;3.传感器网络,它对推动计算机网络快速向前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全方位监控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部分机械设备,它有效融合了传感器技术、通信及嵌入式计算等多项技术,具有对信息的探测、采集与传输等多重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网络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网络日益发展与普及的今天,该学科也备受关注,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各项标准,同时也对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和预测。然而,因各国决策者自身及所处环境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国地方网络系统结果也有所不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资源共享、协同工作与数据通信三项功能,这使得其在企业办公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如我国中小企业(房地产行业)中,2011年使用计算机办公的企业(少于20人)比重为74.30-94.1%,而人口规模大于50-100人的中小企业中,其计算机办公的普及比例高达97.2%。现阶段,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SNMP,它常被用于现实中的Internet管理,SNMP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经过一段时期的应用和推广,其获得了较高的认知度,不过由于Internet本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遵守具体的某项规则,这就使得SNMP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无法适应网络管理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是只能用于TCP/IP网络,且安全性有待提高。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SNMP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且出现了两个新版本,它们分别为SNMPv1、SNMPv2,其中SNMPv2对网络安全管理,有着明显的提升与促进作用。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IP协议的快速发展。IP协议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至今,它已更新为IPv4,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IPv4是过去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不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个领域或行业中业务的实时性、安全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往的Internet 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发展需求,IPv4 自身也日益暴露出下列缺陷与不足:1.安全系数不高;2.无法为携带灵活的Mobile提供全方位的支持;3.缺乏QoS的支撑与保障;4.路由表开始处于膨胀状态,且选择路由的效率不高;5.地址资源面临枯竭[3]。IPv6是Internet协议中的一个新版本,与IPv4相比,IPv6既保留了它原有的部分使用功能,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突破与创新。对比过去的版本,IPv6有其自身的两大特征:1.安全性更高,IPv6对安全性做了深入研究,如为减少通过截获链接的方式来篡改密码等问题发生,它要求必须通过身份验证,这种验证方式还可有效避免IP欺骗、信息报探测等网络入侵行为。2.使邻居发现与应用邻居发现间实现了自动化配置。
(二)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来看,实现三网合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所谓三网合一,即将电信、计算机与有线电视三大网络集中起来,这不仅能降低网络技术的投资、使用成本,实现网络应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还可有效提高Internet的整体效益。三网合一是算机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出现,使一个复杂、多样化的产业开始形成,同时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向前发展。随着三网合一技术的逐步深入,在线咨询、远程教育、线上就诊、在线交易、电子政务与商务等新兴业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改变了人们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性,让在家办公、娱乐和学习的愿望变成现实。
计算机网络技术大体的发展方向可概况为:集成性、开放性、智能化。未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资源、相关服务与媒体应用等将更加集中,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将更为开放,接口标准也将逐步统一。因此,我们要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发挥其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恩.计算机网络技术问题刍议[J].煤炭技术,2012(4)
[2]张攀张,书雯.浅谈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设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1.1常规阶段为了适应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计算机工作者们不断潜心致力于计算机的开发与研究。慢慢形成了新的范式,理论体系也慢慢成熟起来。依靠这些范式、理论,形成了科学统一体。为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时的计算机科学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为后人对计算机的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又能使计算机更好地应用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使计算机在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计算机技术在这个阶段算是比较成熟,但是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有限的,使用计算机的行业仅仅集中于一些高科技产业,大多数计算机依旧是用于做一些高难度的计算工作,使得计算机在普通人群中的推广并不是很普遍。
1.2反常阶段探索科学的过程就是发现新事物的过程,而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新体会,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就是反常科学阶段,在反常阶段很多关于计算机的技术的难题不断地出现在科学家的面前,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比较新鲜的计算机应哟,促使计算机的应用变得多样化,而正是这些反常现象的出现才更好地促进了科学研究,才更好地激发了工作者的热情,使他们对反常现象产生了兴趣,反复进行论证、观察、实验。用反常去论证反常。所以促使一些新的产品应运而生,使得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涉及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应用的人群也逐渐的增多。使计算机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不只是囿于科学家设计的模式中,还要增加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型,这就给计算机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又要加快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人群中的普及,争取在这一过程中汲取社会中大胆的创新,使得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道路加快,为此,科学家需要做到的是接受挑战,抓住机遇,敢于突破原有的思维观点,大胆创新,并且积极的实践,将新颖的想法付诸实践,并注意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吸取社会上新奇的想法创新,对已有的计算机成果接纳并采用,如此可以为计算机的革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1.3危机阶段在计算机发展中如果超出预期的反常现象很多,超出了常规科学可以解决的范畴,这时候人们就会不信任范式,科学统一体也会分化,逐渐的计算机的范式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模式,也在计算机科学学术范围内制造了异常不小的危机,范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计算机科学的探索,为此,科学家需要采用合适的措施度过这次的危机,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突破原来范式理论的限制,促进新范式的形成。一种范式只能适应本时期的需求,当社会日益发展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机时,原来范式支配下的常规科学就面临着去留的考验,必然会导致危机产生。随着危机不断出现,在计算机经历的一个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科研者们最关注的就是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未来到底会怎样?究竟会达到什么样的性能,科学家们还不能形成一致的认识,有的人员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研发计算机本身,要通过不断增强它的处理性能实现服务人类的目的。要与其他学科密切渗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要实现人机更好地对话。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开发要更趋向于实用性,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如果单纯致力于计算机本身的研制开发已经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面对上述现象,计算机科研者要保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心,用勤奋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迎接计算机革命的挑战。
1.4科学阶段计算机事业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计算机也越来越科学化。当今的计算机已经进入全新的时代,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随着CPU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宽。计算机实现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特别是随着近来科学由学科分化逐步走上统一的趋势,计算机更要适应这一转化,发挥它的综合效能。随着科学革命的发展,科学已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在全新范式的调控下取得循序渐进地发展变化。科学的常规性和革命性的不断更替构成了科学的发展史,这一进程是不断循环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科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范式的出现,新的理论是需要用新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所以更容易被当下人们接受,由于科学本身蕴藏的无穷的生命力,新的计算机理论体系还能推动和促进未来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实践应用,在其发展演化进程中,会越来越多的实现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契合、交融,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扬长避短,不断改善自身不足,历经一次次科学革命,实现最终的完全契合。科学革命不可避免的会给计算机科学带来危机,科学工作者们面对危机要积极应对,想法克服,必须以新代旧,形成新的范式。这就要求他们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大胆革命。
2计算机科学发展模式构建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未来充满变数,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如何实现质的飞跃,如何构建科学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的发展不能只是局限于自身性能的提高,还要注重人性化、环保型等。
2.1向“高”度发展最初计算机是靠机械动力实现的,性能十分低等,后来随着电子,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引进才不断实现了高性能、高速度。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大大提高,计算机CPU性能已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随着RISC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是使中央处理器性能每年增长率从八十年代的百分之三十五提高到九十年代的百分之六十。随着奔腾处理器的应用,如今研发的奔腾四微CPU,主频已超过2G。计算机向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某一处理性能的优化,而是整体性能的优化。比如美国ASCI计划成功研发出并行上万台计算机的并行机。主频可以实现12.3万亿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一定会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2.2向“广”度发展计算机不断向更广的领域发展,可以说当今人们的生活时时处处有计算机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计算机的网络化以及其在工作、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使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比如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许会实现计算机与家庭日用电器的合并,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都可能由电脑控制,到那时可能连你自己都数不清家里有几台计算机。再过一段时间,也许学生就实现了全电脑化,书籍电子化、资料习题电子化、教科书电子化等。方便学生据实际情况查找需要的内容,方便快捷。现在手机与计算机合体,使人们随时随地共享网络,使计算机已经慢慢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2.3向“深”度发展计算机的深度发展就是指电脑的智能化,电脑与人脑的思维方式不同,计算机与人类之间仍存在间隔,人很难通过肢体语言实现与电脑的信息交流。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机交流,更好地实现对计算机复杂信息的提取应用就成为计算机重要研发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在老百姓中普及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他们由于知识水平较低,所以更要求计算机智能化,易操作。所以目前计算机操作难已成为阻碍普及的主要因素。所以目前已顺应时代的要求出现了计算机对语言文字的识别功能,可以通过手写、口语完成简单的操控。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将越来越趋于智能化。
2.4环保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计算机的使用人群数量不断的加大,计算机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旦计算机的环保问题得到了解决,可以说对于人类的环保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所以生产环保型的计算机已是人们普遍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科学发展计算机事业的同时要树立环保意识。首先是节能方面,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计算机已成为家庭耗能最大的电器,为了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就要千方百计的降低耗能,比如可以采用DNA、光子等新型方式替待原有的硅架构,大大地减少耗能,还可以通过开发新型的显示系统达到降低耗能的目的,比如可以普及LCD等显示器。其次是要关注计算机的用料,尽量选用可再生材料,对于重金属、污染性或不可回收的材料尽可能的避免采用。
2.5人性化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目前很多计算机操作难依然是阻碍人机交流的主要原因,使计算机不能很好地为人们服务,这就要求计算机科学发展的人性化,这就要求人机交互方式要多样化,不仅可以通过键盘交流,还能通过手势、语言、甚至表情等进行交流,使计算机使用起来就像手机、电视一样简单,不管老人小孩用起来都能得心应手。为了实现大众化计算机的使用人群,需要将计算机的一些实用技术进行更新,不但在计算机应用之中有适合老人和小孩的应用,还要使得计算机的操作变得简单,或者是配备适合老人和小孩的计算机机型,降低计算机与各种人群之间的交流难度,这就对计算机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语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财务软件 职能转变
Abstract : From the actual work,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country's present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resolving.
1.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在日常的财务环境工作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在我们It行业随着社会进步不断的发展,其在财务工作环境中,也经过了无数了过程的革新和转变。它从非专业到专业,从低级到高级,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从渐进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把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会计方法的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等三项作为有机的融合就形成了会计电算化的终极工作目标。其对传统工作弊端的处理,传统数据的编写、传统报告的革新等等方面都起到了系统性的规划,让我国的财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也可以将,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式在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代表了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会计电算化未来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腾飞,我国企业的行业经济发展,人们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清晰,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必将随着她的应用性与实效性的提高而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创新。企业的高速发展史离不开财务的核算与预算的,企业的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也必然提高,目前单一的核算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向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逐步发展。未来一个集预测、核算、决算、决策、控制、管理于一体的全信息系统软件必将以专业和科学的面目应用到企业中去。
3.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原理
会计电算化是将繁琐、单调、机械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是把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学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运算和输出,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以现代机器工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提供计划和控制经济过程需要的会计信息。
4.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4.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粗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这些企业发展的起源大多以家庭作坊,市场方向为主的模式,于是企业的领导产生了对财务重视程度的问题,以至于在这样的企业产生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的问题。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会计电算化就是传统会计由单一的记账到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科技化发展的最终体现。它除了完成传统功能以外,还是管理者的一个企业发展决策的主要利用工具。但目前传统的手工记账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许多次财务管理人员重视到会计电算话的应用功能,但是由于现代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本领不高,造成了对其保密、实效、管理等方面功能的质疑。
4.2管理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的应用虽然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业务工作量的减少却增加了科技工作量的增加,例如系统的操作、维护、后续等等。所以在手工向科技的转变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我们是需要重视的。因为其中还有些许不足,一些企业的内控还有欠完善。怎么样才能与之建立配套的符合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企业内控的一套机制,才是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根本。由于各个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性,引发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导致了手工由科技转化的瓶颈,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复杂程度。
4.3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财会电算化的应用功能也随之提高,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全面性复合人才的跟进。但是企业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与业务的发展没有随之配套。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很多年龄偏大、缺乏了科技知识的掌握,计算的熟练程度和会计的基础工作没有相互结合。再有,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材相对老化,没有和目前的电算化知识配套,教材陈旧老化、可用性不强,培训力度不够等等原因,并和对财务人员的激励考核制度没有很好的有机结合,造成了会计人员的整体能用素质的偏低局面。
5.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5.1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第一要做到培训与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培养,加强各个单位组织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工作,使大家对培训重视到一定程度,这样的经常性、相互性、广泛性的培养,一定可以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接受水平增快。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吸收新生的力量,以新帮老的方式,加强内部人员的相互帮扶工作,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希望各企业单位能多多派遣自己的骨干力量接受相关业务指导单位的正确、及时的信息培训,使大家从基础上达到整体的接受与提高。
5.2完善财会法规和企业的内控
各省市地方等业务职能部门为源头,采取从上至下的方式,对现有的管理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能做一定的补充和完备,做到一体化的约束和管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和领导工作能全面、有序、规范地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要形成有效的评定规则的细化,用以对新形势下的企业财会工作人员进行更加好的领导和控制。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借助各种力量加强对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并遵循兼容、约制、安全、保密等几项基本原则,进行逐步的完善。同时还要注意个别的系统人员的监管和控制问题。
5.3提高财会人员的应用与开发能力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是其发展的灵魂。没有软件的支持,光靠硬件的发展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们只有深度的开发软件的应用和操作系统更好的配合硬件的使用,才能使会计电算化的整体工作有效提高。另外,还可在此基础之上多多开发的各种系统功能,有简单的基础记账功能逐步开发为综合的审计功能,并向其最终的记账、监察、审计等综合性发展。
5.4有效的协调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变革也天翻地覆。传统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发展随着计算化的产生而发生了直观性的变化,微机系统的简便取代了传统手工的繁琐,但是审计工作的系统性没有办法与原有的账务系统有机结合。原有的企业内控制度没有与现代化的制度有机结合。这就给会计系统的本身故障审计工作带来难度。所以只有控制以上弊端,使之能让现代科技成功代替员工有的手工操作,有效的控制不可预计的财务灾害,协调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监察和审计等问题的严格处理。正确做好每一项细致工作,使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工作做到做好。
结语
会计电算化不仅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满足了管理的需要,只要克服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能使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必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涛,邵传鹏.基于企业运营的财务质量分析[J],会计之友2009,03.
[2]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2009,06.
[3]古淑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6,0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事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并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输出、分析、预测、决策等,它是一门融合了现代会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集会计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是说是运用会计软件完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会计工作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使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发展,使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它优化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减轻会计人员的繁重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度。然而,会计电算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技术,还引起了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会计及会计工作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1)初始发展阶段。在国外,会计电算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第一次运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开始了利用电子数据解决会计实务的新征程。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一些。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先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随后,召开了以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为目的的 “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上提出了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称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概念,标志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起步,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应用的步伐。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至1986年这个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的自发发展阶段。这期间,会计电算化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当时,计算机在国内市场上的大量涌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大量的公司在此期间纷纷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软件。但由于当时我国计算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也缺乏相应规范的政策与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难见成效,进程缓慢。至此,我国开始总结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逐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
(3)稳步发展阶段。 1987年至1996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号召全国大力开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与运用。同时,会计电算化也走向了制度化,组织化的发展道路。各地各企业都制定了规范的制度与措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也取得了技术上的支持。财务软件市场和产业初步形成,由于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大量企业都购买或自行开发会计财务软件,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新局面。这阶段,在大中专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创新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量开展以及在全国的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软件公司也逐步壮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外与国内的软件公司争相开发新产品、新软件,以立足于国内市场。目前,财务软件用的最多的当属用友软件,而用友软件也在不断的开发创新,满足会计工作的新需求。此阶段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会计电算化方向设立的研究生、博士生正逐年增多。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应用范围较广,多数的企业都采用了电算化核算方式。提高了会计质量与水平,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导致会计电算化应用范围小,普及率较低,致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平衡,一般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越高。东部发达地区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企业会计电算化,而西部地区却普及率不高。
目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需要的既要懂会计知识,也要懂计算机知识。而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一些经过培训的电算化人员虽懂得一些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但却不能灵活的掌握与运用会计数据分析与预测。
商品软件市场的发展有限,缺乏高层次高质量的财务软件。目前,市场上的财务软件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其信息采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软件在使用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兼容性差,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而有些企业的开发者为了自身利益,不顾现实需求,盲目开发,造成软件功能低,版本升级更新困难。
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企业缺乏严格而有力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措施,我国颁布的有些法规过于死板,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许多单位领导及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从而使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出现一些问题,反而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提高。
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欠缺思考。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资金流转迅速,竞争激烈。企业为自身发展,应加强产品更新,技术改造。而依照当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完善与趋势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取得巨大的进展,但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还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完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经济发挥出重要作用。
提高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基本普及,但还有一些地区和企业没有应用。其次,企业及个人也应该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单位领导应全面认识会计电算化,作出正确决策,制定相应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人才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人才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培养既具有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提高会计软件质量。由于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参差不齐,种类多样,我们应该努力改善会计软件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让会计软件向智能化、专家系统方向发展。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制度与政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会计电算化要拥有配套的法规,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才能满足其一致性与安全性,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企业还应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制定与组织新的管理办法,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调整我国的会计政策、法律法规,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加快国际化进程,与国际接轨。
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标—“网络财务”。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出现,需要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方法与策略,以应对目前的态势。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会计软件的网络化。这就是“网络财务”。的确,“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又一座里程碑。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财务的实行,将会改变财务会计工作的空间与模式,有利于信息多元化,会计核算及在线财务管理,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五、结束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要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入探讨,要积极努力,勇往直前,运用各种方法、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使其愈加成熟与完善。大力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知识的人员,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以保障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化。为了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加速其向国际化迈进,我们也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进步,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
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时代即将到来。21世纪的会计应是一个革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而不是一个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是在现代会计模式基础上,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全新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并能为今后企业经济管理事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亦平.高级会计电算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孙莲香.财务软件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
1.3 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各家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
1.4 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1.5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2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已紧跟大企业的脚步,开始配置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1 搞好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转换工作。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往往是不规范的。因此,在从手工帐向电算化的过渡过程中,作好相关的转换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需要强调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改进相关会计制度。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当对原有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二是作好数据的转换工作。无论从存储安全性、取用快捷性上还是从进行相关分析报告的需要上考虑,将历史数据输入新的电算化的会计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2.2 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我们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一计算机一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2.3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人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2.4 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资料、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3 随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快捷、高效日益为众人所知,财务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3.1 会计电算化将向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方面发展。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3.2 电算化会计将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3 财务软件的开发将实行统一的标准。现在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3.4 电算化会计将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逐渐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从互联网发展角度来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促使计算机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计算机在全世界逐渐得到推广使用。为了计算机使用更为方便,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不断发展,从而市场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为此,作为人才培养核心基地的高等院校,专门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设立了专门的课程,从高等院校专业人数上升角度来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逐渐增加。
2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促使计算机网络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其中最大的引导因素就是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软件开发技术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有助于完善远程控制和网络支持。在实际发展中,不断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促使计算机网络具备开发性和共存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依据生活案例的分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从基础上解决了软件开发技术与实际计算机发展需要产生的差异性,同时在不断创新软件开发技术的过程中,为软件提供丰富、安全、完善的工作环境,这样有助于拓展实际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空间,并且也说明实际软件开发技术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关联。新时代的来临,促使计算机承担的社会责任变得更为多样化,这也表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需要与时展需求相符,從而不断发挥计算机技术具备的价值,为其发展创造优质的条件。
3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具体技术与应用
3.1 常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在诸多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就是Java Web、.net以及PHP等,其中尤其是以Java Web使用的最为普遍,在很多时候因为其据多种开源的框架,所以程序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更多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以其主要是应用在比较大型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而.net技术则需要使用C#语言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效的开发,其主要集成了XML、SOAP等内容,而且可以有效的实现与其他软件平台展开相互操作功能;PHP技术其因为学习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开发新软件的成本也不高,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在小项目软件的开发中,而且开发的速度是非常的快。
3.2 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软件开发环境的复杂程度,所以要想有效的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时,很多情况下需要软件进行跨平台的操作功能。而且再加上传统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开放性与复杂性都比较明显,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软件的后期维护更加复杂,而且也使维护成本有所提高,从而限制了软件的应用领域以及功能的拓展,此外就是软件的更新。而在此背景下开始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其具有传统软件技术不具备的高拓展性以及相对开发的结构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软件开发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
3.3 分层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主要有三层、四层以及五层技术等类型。其中三层技术由表现层以及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访问层三个部分组成,其可以说是对二层技术的拓展和延伸,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的业务逻辑层能够对表现层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环节,并且能够减少表现层的工作量以及进行逻辑关系的处理;四层技术主要是以web技术为基础,主要内容是存储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以及web层,其对计算机的预算进行了复杂化,由此对计算的速度以及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五层技术是包括为集成层与资源层两个层级,但是其仍处在发展中,技术还不是非常的完善。
4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网络化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时,开发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网络化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存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同样是为了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朝向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4.2 服务性在人们使用互联网时,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就是为更好的使用提供方便
在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应用时,需要对人们存在的难题引起重视,从而使得用户的需求得以解决。因此,服务性是计算机软件不断开发的动力。
4.3 智能化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化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朝向智能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此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逐渐对人性化引起重视。
4.4 开放化所谓开放化指的是实现软件技术的共享
就计算机软件开放化指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技术开发人员技术交流以及共享,促使计算机软件技术更为人性化,从而有效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91-01
摘要: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电算会计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而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关键词: 会计;趋势; 网络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电算会计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而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1 网络会计的特点
多样性。会计目标呈现多样化,会计假设得到扩展,计量展性多样化,记账方法采用多式记账法,会计核算能多种方法并用,同时,会计流程也具有多样性。
集中性。要求企业信息高度集成,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为这种集成提供了可能。同时,网络使得财务、业务协同,财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与供应链协同和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同,真正实现数出一间,数据共享的原则。
方便性。企业在网上发生交易的业务资料会直接下载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省却了会计信息的收集和输入工作,同时计算机技术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变得十分方便。
实时性。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会计信息的搜集、输入、处理和提供实现了实时化。
2网络会计面临的问题
2.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网络会计环境下,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并恶意篡改,同时,病毒也会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企业的财务数据属企业重大商业机密,在网络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亦不容忽视。
2.3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计算机记录的电子会计数据(无纸化数据)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特别是无纸化的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会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电子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会计人员怎样审核和确认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磁盘或光盘存储)的数据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确保这些电子数据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的无纸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关键。所以,会计人员要审核一份企业交易的电子原始数据,就不是简单地像传统会计审阅纸张式原始凭证那样,而是要考虑到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
2.5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一是泄密,未授权人员非法侵入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机密换取钱财;二是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3发展网络会计应采取的措施
3.1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为解决好网络财务软件对现有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问题,为保证会计档案数据存贮形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必须制订和执行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使不同开发商的软件能够对会计数据相互兼容,既便于财务软件的升级,也便于网络传送,并实现会计数据和报表在银行和财政部门相互兼容0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满足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的需要。财务软件的升级应尽量选择年初作为升级的起始期,因为年初客户和数据量较小,易检查,部分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3.2更新传统会计软件。
传统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需要。因此,应对传统会计软件进行改造或升级,加大网络会计新软件的开发力度,形成一部分自主知识产权,使网络会计软件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运行更准确、处理更及时。网络会计软件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网络化管理及电子商务的需要,最终实现会计与业务协同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的有效整合。
3.3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网络会计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财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各种管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懂得对本企业财务机密保密的方法,防止网络黑客和竞争对手非法获取本企业的会计资源,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模式,加大财会人员的智力投入,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增加入力资本的价值。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以适应复杂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3.4加快立法工作。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云计算;平台化;公共云;多主机云;信息泄漏
云计算概念的出现已经五年有余,大量与互联网有关的产品和服务被贴上云概念的标签。《福布斯》杂志刊文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对云计算的关注很可能由盛转衰,但并不会对云计算的发展构成威胁。云计算权威专家Alistair Croll基于其丰富经验,认为云计算已经相对成熟,并详细阐述了云计算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平台化
近十余年,IT业服务化导向发展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收效甚微。对于IT团队而言,服务化导向并非迫切之事;对于企业而言,还存在着重重障碍。在花费数月获得服务器之后,使用者通常会选择自己动手。
然而,由于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用者意识到他们大可不必管理机器,仅需写好程序,使用一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即可。
为实现这一目标,IT部门需要提供多种平台而非机器。如此一来,一旦主机开发工程师完成编码,就不必再担心由哪台机器来运行程序。因此,2012年以后,那些采用私人和公共平台提供服务的IT团队将大放异彩。
趋势二:公共云复苏
对于消费者而言,云计算指的是公共云,没有人将其房子里的三台电脑称为私有云。公共云对使用者而言,其优点显而易见:使用者能够轻松存储资料,使用Office办公套件等工具,并且大部分服务都是免费的。然而,由于监管和带宽限制等问题约束,公共云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
进入2012年以后,伴随上述问题的逐渐解决,公共云的使用将大大复苏。其成本与收益间的权衡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加,将使得更多的公司再次采用公共云。
趋势三:大数据时代到来
伴随大型非结构化数据库及相应工具的出现,对系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大数据需要使用大规模系统来操作,而这些系统大都是基于云的。诸如Hadoop这类大型平行计算框架可以被视为大数据兴起的第一波浪潮。大数据不仅要求处理大量的信息,同时还要求尽量缩短完成处理的时间。
未来十年,IT部门将提供大数据平台,以帮助分析师更快地得出结果。
趋势四:多主机云(Multi-machine Clouds)
当多核处理器刚刚推出时,由于编码只能使用一个处理器,其应用并不广泛。软件跟上硬件的发展步伐需要时间,伴随着程序的运行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平行完成,多核处理器得到长足发展。与多核芯片类似,2012年以后将会出现多主机云。
当前的编码通常为利用某一个云而精心设计,而在未来,程序员将能够根据程序选择最优的云计算资源。
趋势五:信心复苏
当今的工人对公司是否能完成销售目标知之甚少,反而对朋友晚餐的内容更为了解。因此,他们对于解决透明度和信息实时性的问题有很高的期望。在2012年,他们的期望将刺激IT企业做出改变,并尽可能地实现上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