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有关政策是看重运动员能否取得良好文化成绩。当前我国高校没有针对现役运动员的详细管理办法,有关体育管理部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缺乏配套的法规制度作为有效保证。
(2)运动员不同于普通的在校学生,所以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普通的大中小学教学模式要区别对待,对于运动员的文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针对性。
2加强后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1)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运动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有利于运动员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有利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以后就业的发展。
(2)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有利于运动员退役以后的就业和发展。运动员的基础文化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其的自身修养,同时也可以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和生存发展的问题。
(3)加强运动员非专业素质教育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退役文化上的劣势使他们在就业上缺乏竞争力,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影响其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国家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如果发展竞技体育的根基动摇了,将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高等职业教育与新形势下的竞技体育的关系
(1)高职教育就是有关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它是传授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教育。我国需要各高校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知识,来维护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培养出社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高等职业教育是终身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后竞技运动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地变化。高职教育从增加通用性和复合性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长期发展而服务。
(3)高职教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所以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高职教育可以在运动员运动生涯期间起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在竞技运动员运动生涯后培养体育人的社会就业能力的作用、培养国际化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的作用。
4提高后竞技运动员非专业文化素质的对策与研究
重视全面素质培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和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在强调专业素质同时也应强调非专业素质教育。强调专业素质的根本缺陷在于不能让人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忽视了以道德、情感、信念、意志、人格、自由、审美、价值理想等构成的非专业素质发展。完善的高职教育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体系:
(1)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队伍组建,使学生工作的教育与管理职能转变为以非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职能,对大学生(竞技运动员)进行思想引导、生活辅导和心理疏导,它是高职非专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
(2)利用所有教育资源。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除了发挥高职素质教育基础性作用外,还要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把非专业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
(3)制定科学的非专业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与特点,制定学生(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培养计划,要考虑各专业的个性,其基本内容不能局限于人文素质、人格素质、身心素质、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4)可行的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培养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如:工学结合、岗位模拟、临场实践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非专业素质的理解。建立科学有效的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在有差异性的基础上,有效地对学生非专业素质作出有效的评价,并将相关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同时指明努力的方向。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发展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同时又要面向社会发展需要,为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根据相应的文化基础进行各类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既能在竞技体育中拼搏,又能在退役后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
5结论与建议
(1)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指导思想应向“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转变。还要建立专门教育机构,如课程设置、培养目的、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只有循序渐进,稳步改革,只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培养,才能达到体育经济需求与院校培养之间的平衡协调。
(2)以实践强化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建立跨校的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使其积极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优化竞技运动员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专业素质能力实践的新要求,在专业学习基础上展开的虚拟课程式的非专业综合素质实践,使非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落到实处。
6结束语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途径
随着母语教育全球化时期的到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成普遍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师自身的提升将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办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教育反思、及时“充电”与“实战演练”三方面的内因,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外因来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动内因
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语文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断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独立思考、质疑和评论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培养,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狭隘的应试教育。
其次,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当前语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问题。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缺乏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课程观,即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再次,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判断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语文学科本体知识和能力方面,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机的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在高师院校中文系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落后过时,有的甚至成为其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弥补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满足自身的专业现状,并停滞不前,那是绝对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及时汲取语文学科深层的养料,语文教师才能形成更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譬如,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涉猎研究,语文教师跟当下的作家、诗人及书法家进行对话,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时“充电”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唯有语文教师做到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才能拥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美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多方位的知识,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拥有深邃的知识储备。
3.“实战演练”
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经过严格的“实战演练”。教师本着“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理念,从学生真正的需要出发,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将教学反思后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充电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起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友好平等的对话,既不迷信权威,又不盲目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敞开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发现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智慧之花,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发动内因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反思―更新―巩固―再反思―再更新―再巩固”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趋于成熟,语文教师才得以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因此,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就在于扩大语文教师的活动范围,开拓认识视野,营造一种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围。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由语文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语文学习团体,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启发带动,语文教师会做到取长补短、知识共享,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激发创新灵感方面成绩卓著。语文教师在这种互惠性和互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要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我们就必须确保其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一种瓶颈状态时,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给予其必要的促进。它摈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可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塑造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造就自由、自立、自主的现代公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发动内因和借助外因二者将不失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有实践意义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重专业,轻文化,人文基础薄弱。高考时,艺考对于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文化课的成绩相对于非艺考生分数低得多,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弱。进入大学学习后,由于专业的原因,再加上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文化课很难引起艺术类大学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浅薄,有的艺术类大学生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了解;有的艺术类大学生写文章时文理不通、有时还会有错别字,甚至连请假条都不知道怎么写。
(二)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模糊。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使得他们思想活跃,对生活充满热情,个性鲜明,善于创新;但思考问题时往往过于感性,相信直觉,缺乏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与探讨;思想紧跟社会潮流,但很少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理论观念不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为了追求艺术,标新立异,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部分学生价值取向不明确,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三)缺乏对民族文化的基本了解。由于过度专注于专业,不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有部分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知之甚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不了解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
(四)人格心理不健全。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独创性,所以他们追求个性自由,造成了他们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
二、艺术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一)精选教材,选择合适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人文修养,陶冶性情,但是 现在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再加上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的特殊性,并且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的教学内容与课时较少之间的矛盾,所以选择合适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这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艺术类学生的人文基础薄弱,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精讲,使学生领略到作品的思想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也能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相关情况以及作品作者相关情况,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大学生语文教师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大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艺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不断地学习进取,钻研和获取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其次,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入中国人文精髓,并利用自己的言行和素养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的道德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当然这些影响和感召是潜移默化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意境,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创造意境,引导和启发艺术类学生从多角度对作品进行体会和了解,使学生能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并让学生感受到作品当中的情趣和情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体验。如我们在讲授陆游的《钗头凤》这篇词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内容和情感理解得更透彻,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和学生共同回顾陆游的生平和所学过的陆游的作品,再配合视频讲解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接着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这篇的文章的主题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真爱的力量以及爱情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以语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提高应用文字的能力。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课为载体,组织和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朗诵经典、演讲、书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营造积极的人文气氛,有利于学生学学语文。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除了能提高自身在应用文字的能力。也可以增加自己在人文方面知识面,弥补自己在民族文化的欠缺。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充分激发学生学学语文兴趣,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对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够表现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的引出图片、声音或者视频,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的相关知识。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学效率。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人文基础薄弱、理想信念模糊、人格心理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小泉.试论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8(15).
[2] 陈时芳.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新课程研究,2008(8).
>> iPad中文网站等 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探析 海外中文网站生存状况调查 中文网站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信息的质量评估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外学人在中文网站的言论特点研究 值得关注的十大智能硬件中文网站 财经中文网站 “人气基因”与竞争力趋势 论中文网站整体艺术设计的评价原则 美国新开通中文网站 彰显“中国热” 朱稣典在音乐出版与音乐教育上的成就述评 垮掉的中文网络 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评 论音乐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简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版权所有人: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中学生、音乐爱好者。适用范围:中学音乐备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查询与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全一册)开发与建设的。从横向分类来看,网站内容包括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从纵向结构来看,网站内容包括单元、州别、中国分类、外国流派、人物、作品。可以说该网站是一本全面的网上高中音乐教科书。该网站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是高中音乐教师、学生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习者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源网站。
四、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一)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
版权所有人: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关于奥尔夫、奥尔夫动态、会刊、招生讯息、李妲娜文集、刘沛文集、论文集萃、译文天地、教材教具、奥尔夫中国认证、奥尔夫之家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资料查询和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专门网站。该网站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体系概念、最新动态、委员会会刊、教学案例、培训信息、专家文集、论文集萃、译文荟萃、教材教具等资料,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认证和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等服务。该网站是一个由音乐教育专业机构创办、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以学术资源和服务为内容、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二)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网络实名:郭声健艺术教育网,网址:http://sj—
版权所有人:郭声健。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艺教动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集萃、教学点评、教案精选、艺术启蒙、新书推荐、投稿专线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音乐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学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及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参考,音乐教育论文浏览,音乐教案交流与研究,音乐启蒙教育研究资料浏览,音乐教育新书查询等。网站特色:该网站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主办,是一个以音乐教育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该网站的资源主要有:音乐教育课题申报与研制指导、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音乐教学个案点评与教案精选、音乐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资料、音乐教育新书推荐等。该网站为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到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资源,其音乐教育专家主办的背景也为其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哈睿.论音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倪军.网络环境下高等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音乐探索,2006(1)
2006年是我市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全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教育内涵逐步提升。教育发展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良好互动关系进一步形成。市教育学会在过去的一年中,紧密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和实际需要,积极发挥学术团体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中的组织、指导、服务作用,全年工作显现了“适应改革,中心突出,有所开拓,成效较好”的特点。去年,市教育学会做了十件有意义的工作,其中不乏“亮点”。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行业协会和学会改革发展的意见》,完成了学会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实行“政会脱钩,自主办会”的新体制;二是首次和市陶研会合作,向政府部门购买《制定或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编写无锡市志(教育卷)》这两个服务项目,并完成了年度计划;三是扩大民间的对外教育交流,组织会员代表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考察基础教育,与有关部门一起承办了江苏省首届东南亚小学华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和第三届朝阳杯中小学生国际朗诵比赛;四是基本完成了学会系统“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任务,并对88个省市级“十一五”学会立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五是组织省、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推荐工作,参赛论文、案例、课件达到5000多篇(件),为年度历史之最;六是出版会刊《教改与科研》6期,为宣传、推广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七是制定了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校工作规范,新增基地校13所;八是成功举办了初中课堂教学创新课评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九是重新组织了学会学术指导小组,12位教育专家的加盟,增强了对我市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指导力量;十是学会所属业余文化艺术学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学会一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是广大会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的必然结果,充分体现了学会对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工作价值,同时也为学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一年。教育学会的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作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南,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正确方向,不断激发新体制的活力,集聚人才优势,活跃学术研究,培育科研品牌,使学会的工作质量和办会水平有新的提高,以为发展我市的基础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今年学会主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定位于“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繁荣教育科研。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这一中心,继续滚动发展一批省市级“十一五”课题,对正在进行的“十一五”学会课题的研究要加强“五环式”过程管理,帮助教师提高目标意识、研究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年内要精心组织省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有关推荐评审工作,精心办好会刊,开好科研工作交流会,宣传推广有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使学会的学术研究能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在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上有序展开,并逐步形成一些研究的亮点。
二是进一步构建教育服务平台。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会员构建各种服务平台就能为各类学术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和支撑。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依然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要精心做好省教育学会主办、我会承办的全省初中优质课的赛课工作。学会应为素质教育基地校的群众性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务。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学会要继续组织对外教育交流活动,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同时,要进一步拓展学会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此外,要开展高中课程改革情况的调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并与市陶研会通力合作,完成政府部门交给的服务项目,使学会的工作能更直接地为行政决策服务,并在有效的服务中得到行政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养全部由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的做法正逐步打破,一个相对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地方性师范院校通过更名、升格或合并共建等形式,纷纷向综合性院校发展,这些地方院校原有的师范专业还很大程度上作为办学特色予以保留。这种地方性综合院校主办师范专业的体制成为新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办学模式复杂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背景下,师范专业学生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今天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就是明天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包括地方综合性院校在内的师范教育主办者的共识。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利弊因素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利因素。一是可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相对而言在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学术层次上的优势。依托综合性院校中占优势的学术资源和师资条件,为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中的师范教育专业从原来比较单纯的教育性专业融入现在的学术水平较高、学科空间较大、师资力量较强的学科群之中,师范专业的学生有条件参与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学习,打破了传统师范教育中封闭性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教学层次。特别是地方综合性院校较为显著的学术性发展目标能够开阔师范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师范生研究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实验和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促进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由于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多学科、高水平、强师资的优势和长处,容易实现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学科互补、交叉影响和有机融合,有利于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二)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一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相对师范院校而言,更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师范教育被综合性院校多元的发展目标所淡化,师范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给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管理统一化与师范教育专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散在许多专业性学院或系部中,各个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条件来安排和组织师范教育活动,全校没有一个统一的负责组织和管理师范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部门或单位,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比较分散。再加之综合性院校重视学术上的成就与科研成果,很难对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予以特别的重视或保证。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运作,都可能难以照顾到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教育的特点难以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一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师队伍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中,课程建设的重点转向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内容上,师范性课程被相对淡化,师范性教育类课程无论开设门类还是课程时数都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许多综合性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从来都没有从事过师范教育,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对于师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比较模糊,造成了其在办学思想、教育目标、学生培养标准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忽视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差别,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使师范专业特点被湮灭,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教师担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特别是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是克服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弊端的现实需要。如同上文分析,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在推进师范教育由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发挥综合性院校学术资源和师资优势,促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给师范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曾多次参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修订,他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给教师素质培养带来的一些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他曾撰文指出,“本来国家提倡开放型培养师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也来培养师资”,但是事实上综合性大学没有做好准备,也还没有提出培养师资的要求;“师范院校转为综合大学是历史必然,但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应该说,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基本具备,但还不充分”。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专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体制中,必须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以克服现实体制中的弊端,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师培养需要。
(二)当前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收费并轨、自主择业,师范专业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或者有名无实;再加之教育岗位待遇不高,直接导致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在二本学生中招生,一般仅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种种因素导致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有的学生考入师范专业后,因为个人素质基础等原因,根本无法适应师范教育的专业化需求,在基本技能、师范素养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教师职业的需要。教育专家顾明远也对此颇有同感,“总以为现在不包分配、就业困难,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会多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青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当教师”。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迫切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关于目前所培养出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顾明远教授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现在的师专生,却是高考队伍中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达到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师专的专业分科较窄,学习的课程缺乏小学教育应有的科目。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但是师专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可塑性就不如中师生,艺术素养和技能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不论专科学校还是本科院校,强大的导向是报考研究生。在这种导向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由于现在综合性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学生师范能力的弱化,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受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上,忽视了对基本师范技能的提高,相当多的毕业生表现出对基础教育现实的不适应。“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对学生有热情,需要有点奉献精神,这种勉强为之的人怎么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四)基层教育的改革需要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伟大时代赋予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课程观、课程意识、课程技术以及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呼唤,有赖于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这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作为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
三、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知识、能力、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三要素。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构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发展现状,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师范人格训练。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师范专业学生严谨求实、依法从教、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培养他们“爱教育”的情感,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以积极的情感献身教师职业。
(二)师范技能训练。适应基层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强化师范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他们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师范业务能力。
(三)人文素质训练。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人文底蕴丰厚、学科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形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
(四)艺术素质训练。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传统,形成师范专业学生的良好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基本艺术技能,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能力训练。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耐得清贫、甘于奉献的思想,善于调整、勇于经受挫折的意志,与学生、学生家长、领导及同志友好协作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完善自我个性修养。
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优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结构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应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五大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其他自修课程。(1)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史等。(2)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教学方法和基本教育技能,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学技能、微机教学、教育科学方法等。(3)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依托地方综合性院校教学中实践面广、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整的优势,把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从教职业道德、师范实战技能,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校内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模拟、中小学生活动组织等;校外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送教下乡、义务家教等。(4)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主要是扩大师范专业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大学音乐基础、大学美术基础、电影艺术鉴赏、戏曲艺术欣赏等。(5)其他专业课程主要是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学科资源的优势,师范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非师范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考核,可获得相应课程选修学分。以上五类课程的实施形式分成三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指定选修课。必修课力求精益求精,选修课力求面广,指定选修课力求实用。这些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全过程。
(二)强化实践教育,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指根据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从学生入校起安排实践训练,做到专业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并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一年级主要是观摩性的专业教育见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明确教师职业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感染学生施教情绪。二年级主要是学科性教育实践,如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参观、考察、调研等,学生边进行课程理论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三年级主要进行岗位模拟实践。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期,学生以小组形式自我组织临时教学队伍,学校安排带队教师,以送教下乡等形式进驻学校,组织假期学生教育辅导,学生进行试讲、自我评课活动,强调学生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另一方面,在三年级学期末最后两个月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试教活动,师范专业拟定模拟教案、班级活动模拟方案、课堂模拟讲课,教师指导,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职业要求,形成职业理性认识。四年级主要开展顶岗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四年级一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为期约四周的教育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带队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双方指导,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完成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职业体验,再组织学生开展毕业生教育论文写作,形成教育反思和心得体会。
素质实践教育主要是根据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特点,充分发挥地方实践资源优势和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专业、师资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师范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利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城镇、农村、工厂、学校,开展社会调查、扶贫帮困、科技社服务等活动。师范专业学生还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组建科技活动社团,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竞赛,师范专业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与其他专业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专业融合与素质提升。
论文摘要:专业教员是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中重要的组织部分,随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转型的不断发展,对教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军任职教育专业教员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任职教育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员是指在教育中教授某一具体军事专业学科的教员。教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首先应是促进专业教员素质的转型,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专业教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教育观念是专业教员对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确认和坚信,它常作为一种无意或先验的假设,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专业教员的行为,对于专业教员提高施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专业教员施教能力,必须先转变专业教员的教育观念。要使专业教员进一步从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上认清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背景、意义和要求,理解任职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属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把握任职教育专业口径相对较窄,课程内容相对集中,教育培训指向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强,培训时间更短、起点更高、难度更大等特点,逐步形成贴近作战任务、贴近武器装备发展、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培训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和指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施教能力提高。因此,任职教育院校要求专业教员在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等观念的同时,应确立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新观念:
(一)树立能力本位教育观
围绕提高打赢能力,既重视向学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又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视培养其高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树立问题中心课程观
善于创造性地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打破学科界限,重组内容体系,突出问题性、研究性、案例式课程教学,努力创新战法训法。
(三)树立启发引导教学观
以学员素质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员的学历、经历、经验等教育资源优势,引导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启发内容的结构性,启发主题的问题性,启境的互动性,启发形式的多样性,让学员理解学习过程,通过学会达到会学、会用、会创造。
(四)树立实战标准质量观
衡量任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不是结业考试成绩,而是能否经得起实战考验。因此,必须着眼实战需求,服务作战部队,贴近岗位实际,提高培训质量。
二、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队人员所应具备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专业教员的军事专业素质应括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能为。主要体现在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和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三个方面。
1、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
能够对现实军事问题进行正确论证、说明和总结,对未来军事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等。教员要了解军事历史知识,掌握通用战争理论;要通晓备军兵种作战理论,包括敌我双方备军兵种体制编制、作战运用原则、主要作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指挥决策、协调控制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知识,包括敌我双方主战获器装备性能,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2、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
教员要精通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熟知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以及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
3、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
真知来自于实践,教员应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战备、训练、管理和科研王作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部队的作战、训练、管理贯穿于其中,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实战,更加贴近部队需要,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知识结构具有极强的复合性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高等(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教员要在任职教育中成功地开展教学,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专业教员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前沿知识。任职教育不是“知识传授型”教育,而是“能力培养型”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各种基础的、专业的、技能的知识转化为学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任职教育专业教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上融合
高等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从事高等学科、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为专业工作打基础,而任职教育是各级各类军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获得相应军事任职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教育目的直指岗位。专业教员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熟悉部队训练、作战等情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融合。
(二)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专业教员在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上交汇
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高度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淡学科界限,使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学员发展本位转变。以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实现军事教育的综合集成,进一步实现由单一专业型教育为主向指挥、管理型综合教育模式转变。同时,专业教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教员已经不能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不仅是某一学科的骨干,某一专业的尖子,而且更要通晓其它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
参考文献
【1】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加强学习,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注重自身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经常见诸于报端,践行于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现代教育的学习观、人才观、成才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作为一名校长,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密切关注发展动态,加强学习,不断猎取新知识,促进学校管理工作与新形势相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抓好教师的教学研究理论学习,作为校长的笔者把自己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定为每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重点精读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四式”语文教学研究理论,学习了邱学华先生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研究理论以及教学模式理论,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的阅读观》,研读了燕国材教授的“学生主体论”“素质教育论”“心理教育论”等教育理,并做摘记,使自己的教育研究管理不断由感性思考跃升为理性思考。
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 近年来,新疆博乐市第五小学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理论。通过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并结合学习“情境教学模式”“导读法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三主四式”等教学模式,让教师充分认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促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有经验的校长和教师都知道,一个好的课题可以带动学校工作多个方面的良性循环,让广大教师参与进来,营造学习、合作、探究和变革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催生出新的研究成果。因此课题研究作用本身就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己,这本来就是一个大收获。
因此,学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论文的学习,提高了教师对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认识,激发了教师参与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按各自选定的教学研究课题深入学习该课题的有关教学理论,使各自的教学研究具有厚实的理论背景,以保证课题研究成功完成。
深入研究,形成教学研究氛围
发挥学科优势,深入课堂教学 校长如能善于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参与和引导教师进行学科课题研究,则有利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
2012年笔者带领学校语文组教师做了《博乐市第五小学“三主五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通过2012年12月―2013年2月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总结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语文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带动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良性循环对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教学评比,鼓励教师有所作为 为了激励教师投入研究,学校给教师创造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表现的条件,如组织“素养大赛”活动,使教师们研究的成果在“素养大赛”活动中通过上课、说课、课件展示、素养问答、教学论文等形式展示出来。活动促进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了教师在教学研究上有所作为。
抓好“模式研究”,扶植青年教师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美好梦想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是推动新时期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
由于学校规模较小,专业教师不足,我在担任本校美术课的同时,不断兼任其他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有人戏说我是学校的后补人员,其实是中坚力量。在参加工作的近十年中,得到学校许多老教师和行政领导的帮助,在增长自己综合能力和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现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任职期间,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的政治观念、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甚至言语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诸葛亮《出师表》中有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恶小而为之。”时时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每一细小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由于本人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能胜任初中所有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搜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结合理论教学从理论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熟练运用多媒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教学效果评价良好,能根据新课改教材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具有独立编写切实可行教案的能力,主动积极参加新课改研讨,独立撰写教育论文。任职期间,曾撰写多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XX年10月《如何搞好艺术创作》,在登封市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中获一等奖; XX年6月,《愉快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获河南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XX年12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在郑州市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中获取优秀奖;2010年9月《对初中美术教材与教学方法的认识》论文刊登于《科技·教育》2010年第9期杂志;同期《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特长”学生》在《教育经济研究》杂志上2010年9月期刊发,并收入本刊优秀论文库;XX年8月,个人作品《水粉静物》在河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任职以来曾指导 刘会丽老师,使她尽快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顺利通过学校验收。
教育工作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它的成败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社会进步。而教师队伍的素质正是影响这个意义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育工作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教研工作能力。我能熟练运用教育原则、方法,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正面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经常利用课内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欣赏《美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观察分析,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进行思想教育和艺术情操陶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爱护人类文化遗产。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带学生到课外写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绘画技能,开阔视野,领悟大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个人素质提高方面
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观念,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知识,我于XX年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英特尔教育培训;XX年——XX年参加,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并取得本科毕业证书;XX年年参加七、八、九年新课程培训,信息教育培训。
四、履行职责
任职以来,本人尽职尽责,做好学校美术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和教育教学的同时,每逢重大节日、会场布置,积极配合学校设计策划活动的布置装饰工作;开学初、期末,协助后勤搞好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熬到深夜,不计个人得失。任职以来,每年都超工作量,而且从不无故矿课,无故请假,受到领导的好评。XX年11月在郑州市学校食堂建设工作中,由于工作积极、认真、效果突出,被评为郑州市先进个人;XX年2月被评为登封市XX年度文明教师;2010年9月被评为登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竭力于全面学生的特长,自XX年以来,为市重点高中输送大量美术特长生,2010年5月在“爱我嵩山、支持申遗”书画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1)
另外,XX年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认真组织指导班委工作,注意班干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利用班会开展专题性活动,以身作则,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学生,成绩显著,在XX年年“两争两创”活动中,所辅导班级八(2)班被评为XX年年度郑州市文明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