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杵磨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一杯好茶,需经过人过采摘,提取精华,在经过一遍遍复杂严谨的程序,最后还需一个懂得茶道之人才能浸泡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那么人生也会像制茶一样,需要一个懂得磨练自己的人才能磨练出一个好的人生。
但是铁杵磨练成针需要比制茶更坚定的毅力,才能将大大的铁磨成小小的针。你曾想过磨练一杯茶需要多长时间,磨练一根铁杵又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懂茶道,但至少我知道,磨练铁杵要比磨练一杯差更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
懂得品茶的人,是高尚的人,但懂得欣赏一根针的人更为崇高。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古时候的人们将铁杵磨成细小的绣花针需要多么艰辛的劳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欣赏一个被汗水和时间磨练过的人生。
人生是应该像磨铁杵那样的坚定,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和失意就放弃了原本要追求的目标,人生没有挫折就永远不会成熟,永远都没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命运的洗礼,在逆境中磨练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坚定的一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全世界人民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有问题是进步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生活中没有问题,哪里来的答案,没有答案哪里来的成功。所以历代的伟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战胜了这个问题,他们才能坚定的走向成功,走向他们理想的道路。
向来人们都非常崇拜伟人,人们都以为伟人很聪明,很耀眼,但却只有经历过的人在知道,才懂得,他们是经过怎样残酷的生活经历,怎样艰难的求学道路,在怎样不堪的生活环境中才会磨练出如此耀眼似明珠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学习伟人的这种求学精神,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创造出让人赞叹的人生。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所以,要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不偷懒,不放弃,保持恒心。相信,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2、相关典故: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来源:文章屋网 )
2、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5、力争上游: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进的地位。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6、牧豕听经: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7、听天由命: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8、九转丹成: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9、芝草无根:比喻人的成就,没有任何帮助,出于自己的努力。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已经基本读完。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的生动有趣,他们都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的那种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人们。
当我读到“铁杵磨针的少年李白”的时候,我知道了学习应该要有“铁杵磨针”的韧劲,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日后成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当我读到“爱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时候,我知道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经常主动观察周围的其他事物,并要对不明白的要细心的进行研究。张衡就是经常细心观察天象,才能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在那之后,他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当我读到“立志气象科学的沈括”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人们经常说能够提出问题才说明把书本读的相对透彻,也就是这个道理。沈括就是从小就爱在学习中思考,并且下工夫去钻研,才写出了我国气象方面的巨著《梦溪笔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留下来的名言。意思是说只有书读的多,那么在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文如泉涌”;只有把书读的很精,那么才能够在作文章的时候写出“点睛之笔”;只有把书读的很透,那么在叙述的时候做到“信手拈来”。
最主要的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坚忍不拔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曾经有人说过“成功=1%的天才+99%的勤奋”,这说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必须要牢记他们的这些事迹,并用此来时刻提醒自己,那么才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建议楼主在进行口型练习的同时也练一下“腹式呼吸法”!
2、时间加耐心,桑叶变绸穿在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5、如果我做到了,当然很好,但如果我不能,这也不算是很大的损失,但是,我会用剩下的时间慢慢做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7、坦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接受与否在于她了,只要我做的问心无愧就好了,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8、只要功夫深,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我想要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得好。
10、有了时间和忍耐,桑叶也能变织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次我在本专栏推荐谷歌(Google)时,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2、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成语故事》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比如半途而废、不耻下问、唇亡齿寒、风声鹤唳、涸辙之鱼、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决定外出寻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气,拿起剪刀纺织机前说:“这些丝织品都是蚕丝织成的,一根一根蚕丝累积起来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积起来,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现在把织机上的丝织品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你在外学习,每天都要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不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跟我剪断织机上的丝织品没什么不同。”听了妻子的话,他深受教育,立刻动身回到老师那里,继续努力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到头来一无所有,结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钓鱼一样。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而且每个成语还带有一个个小故事,不愧为精华。今天我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铁杵磨针”和“凿壁偷光”。
“铁杵磨针”主要写了李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他看见河边有个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棍,便过去问她:“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呢?”那位老太太说:“我准备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又问:“这跟铁棒这么大,而针又这么小,能摸成吗?”老太太告诉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大为感动,牢记在心,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简单的道理几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里面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要人人都有决心,肯下功夫,那么世界就不会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凿壁偷光”主要写了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就这样,经过匡衡的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凿壁偷光”意思是: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觉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匡衡好得多。家里整天开着电灯,还有许多书和电脑,可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还是和我们没有像匡衡那样刻苦学习的情况分不开的。今后我下定决心,以匡衡为目标,努力刻苦的学习,争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教会我为人处世,教会我哲学道理,教会我太多太多。我不会忘记这位良师益友,我会继续学下去?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我喜欢《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它真的让我领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个词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1、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2、知天文通地理 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3、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4、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庆元旦 牢记备战高考 。
5、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6、滴水穿石战高考 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7、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8、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9、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10、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1、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
12、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13、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14、寒冬散尽喜迎元旦 佳节;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15、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16、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17、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18、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绒臻至礼一:和灾区孩子一起温暖过冬
鄂尔多斯:一入冬我们就提出了“和灾区孩子一起温暖过冬!”的口号,我们将捐赠价值20万的鄂尔多斯服装给云南青少年基金会,希望把鄂尔多斯的温暖带给灾区孩子。为此我们在辖区所有专柜展开了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活动期间顾客购买羊绒衫,均能获赠鄂尔多斯指定服装一件,如顾客选择将获赠衣物捐给灾区,将获“羊羊”公仔礼品一套和爱心标志一个;如顾客购买“羊羊”公仔,鄂尔多斯将捐出同等金额,和顾客的购买款一起捐赠给灾区儿童,让他们享受到来着深圳人民的温暖。
绒臻至礼二:让父母享受儿女的温暖
柴娅:去年回家,给老爸老妈各买了一件精纺羊绒衫,这是他们这辈子穿的第一件羊绒衫,让我最心痛的是,我最爱的老爸。病痛折磨多年,穿上女儿的温暖才一天就走了,当时我流着泪跪着把羊绒衫烧给了老爸,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穿得温暖。我非常非常后悔,为什么这么粗心没有早点给父母买呢?以我切肤之痛告天下儿女,立即买回去给父母穿上,不要怕他们嚷嚷心疼钱,别让自己后悔,天下最痛是子欲养而亲不在!今年过年,我要给老妈买多几件,让她好好感受女儿的温暖。
绒臻至礼三:情人节让她赡受到贴心的爱
崔熙:天气很快就要转冷了,宝贝是最怕冷的,可爱美的她最讨厌穿得很臃肿。情人节打算送给她一件漂亮的超薄羊绒衫,据说又轻又软又薄,一定会把她乐坏了!
绒臻至礼四:新年犒劳辛苦一年的老公
Linda:去年老公送给我一套化妆品作为新年礼物,今年俺也要犒劳下辛苦一年的老公了,给他买了几件羊绒衫,是他最喜欢的小立领,领子上烫了小水钴,贴身穿的感觉超赞哦。
关键词:体悟练习;武术技能;习得
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2-0059-04
1.Martial Art School,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2.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Guangdong Police College,Guangzhou 510440,Guangdong,China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15年下滑,青少年身心健康堪忧的状况已引起了教育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使体育课能真正服务学生增强体质、获取终身体育技能、养成健全人格,教育部重拟动用大学资源,由专业体育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性7个项目联盟,形成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中小学体育课改革。2013年9月22日,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在北京成立,这一联盟的成立揭开了武术发展进入中小学的新纪元。中华武术,积淀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和生存智慧,折射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气势,已成为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不论是当下青少年体质状态的改善,还是文化自觉语境中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名片和我国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养,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武术教育的现代意义,完善学校武术教育系统,推进“武术进课堂”活动。武术进课堂无法避免如何让学生既“喜欢武术”又“喜欢武术课”这问题。处理此问题的关键除了先进的改革理念,切实操作方策更是必不可少。具体来说“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科学论证和设置对此次改革成败至关重要,尤其是“怎么教”这一连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知过程,严重影响着“既让学生喜欢武术又喜欢武术课”这一过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没有武术技能的有效习得,就没有武术锻炼习惯的养成,没有武术锻炼习惯的养成,武术所有功能和意义都无从体现。体悟学习是跨越理念知识和实践行为假象鸿沟的现实路径,武术技能习练是认识主体积极主动体践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体悟的过程,这种体悟以身体参与为认识起点,通过直觉思维达到对所依赖线索的超载,从而达到习练的目的。“体悟”作为传统的东方体践和思维方式,更是中华武术技术习练的不二之法,但从近年来有关体悟与武术相关的研究成果看,多是从哲学、解释学、文化学等视角进行理论嫁接,鲜有关于武术技能教、学、练过程“体悟”方法论。概而言之,本文认为作为“体”是一种“身体行为”,“悟”是直觉思维,“体悟”是一种身心并用实践方式,它使用武术的习练方式,但又与传统的简单重复的练习方式不同,“体悟”武术技能过程不但追求“熟而生巧”,更要琢磨“思而成技”。武术技能的体悟练习方法要因技施法,不同武术技能内容的习练要依据相应的习练原则,选择不同体悟练习方法。
1体悟与武术
1.1体悟:体道之途
“体悟”释义为“以体践达心悟”,汉语词典多解释为“体味领会”――通过身体体践行而达到的心领神会。“体悟”并不是单纯的官能活动,而是一种由身到心的完整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由“技”及“道”上下求索的过程,通过“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身体参与而达到“豁然开朗,灯火阑珊”得道于身的境界。“体悟”通过身体与“道”碰撞和对话,而达到“身”与“道”的融合,这一过程也可称为“体道”“体知”。
1.2武术:身心之道
国外的学者认为:“人类知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推论性的言传知识,另一种是直觉领悟性的默会知识。[1]”以言传认识为主的逻辑推论是西方文化传统的主导思维方式,以默会认识为主的直觉领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主导思维方式。但也有学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是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的统一,都具有主观的因素”[2]。中华武术是一种备受东方传统哲学浸的中国传统文化,它追求人天合一、身心一统、由技及道。作为一种“身体的文化”(英文译名“Chinese Martial Art”),又称“武学”“武道”,它是历代武术先人们体证自然,展现生命过程中所创造的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的结晶。武术之道的体悟表达和人们的身体操作具有密切关系,人们透过武术技艺(martial art)的学习与训练的身体操作即可加深,进而掌握体悟。武术的体悟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体知较易悟的武术可言知识如武术的理与法;另外武术的体悟也有其不易掌握的部分,如造就出身体创造性经验的默会知识。人类能动性所展现的最高价值是蕴含精神与官能的“身体”性,武术是人“身心俱在”的体悟表达,更由于身体的优先性,使运动经验具丰富的创造性,更能展现人“理性”的最高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武术是身体和概念行为的互相作用在人类个体中进行高度复杂的整合,是思维和身体的现实存在组成独一无二的存在模式,是意会知识和言知识的交融,是一种身心互化、互促、互升之道。
1.3体悟武术
武术作为一种“复合知识”,它既含有逻辑推论性的言传知识――武理和武法,也包含默会认识为主的知识――武功与武技。武术作为中国人独有的“身体的文化”,需用身体去体悟它。“身体是人存的实体,是生命展现的重要维度。身体存在和生长于文化母体之中,体现着文化,成为文化的表征,它既是思维和实践的对象,也是精神的工具和载体――感受、思维和行动要凭借身体才能够开展和实现”[3]。而“体悟”是一种既能体证、体觉、体知、体验言传知识,又可由惭悟、顿悟、通悟到贯通意会知识的“通道”之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体悟之于武术实乃天作之合。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通过内心体悟的目的就是将主体头脑中的动作意象与武术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武术动作身心合一,形神兼备,达到武术动作的最高境界。体悟武术,就要体悟武术最本源的东西――“武术就是徒手或手执武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4]。因此,体悟武术主要体悟武术的技能、技术。千百年来武术先人们总结升华了大量武术习练方法经验和成果,留给我们很多武术典籍(武术言传知识)。但是在传统重经验轻科学、重感性轻理性的文化物质影响下,武术技能的习练方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山之石可攻玉”,西方的有关运动技能及技能练习的很多科学成果为武术技能科学体悟提供了丰富的范本。
2“铁杵磨针”式机械重复与体悟练习的区别
2.1体悟:熟能生巧,思可成技
“练习是有目的的身体或心理练习和所造成的稳定和有适应能力的动作水平”[5]。关于身体练习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技能都要经过大量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达到潜意识的自动化程度。武术技能也是如此,没有一定“运动量”,技能就很难达到“有感即应,一触即发”“备万贯一,通神达化”的本能境界。拳家们用“拳打千遍,其理自现”“功到自然成”等武术谚语来告诫门徒拳技形成的道理。历来武术家都把动作技术娴熟到“炉火纯青”视为一种功夫高深的境界。如戚继光所讲 “夫长枪之法……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6]。所有这些都说明练习对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指出:只靠机械死习甚至盲目苦习,其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若能边练习边思考边纠正以确保练习质量,练习效果会立竿见影,事半功倍,也就说“熟能生巧,思可成技”。
2.2铁杵磨针,事倍功半
关于重复练习的概念,国外学者认为“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过程。在主动的动作学习过程中,动作技能各环节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经过千百次的练习才能形成自动的、高效的、节省化的新的动作程序”[7](Bachy Rita 1987)。练习是一种反复行为,但这反复行为是“非重复的反复行为”。通过这种““非重复的反复行为”可以获得动作技能习惯,在获得动作技能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作技能的最佳化。也就是说,有效的练习动作程序并不是以“固定参数”机械地重复,每次动作习练都尽可能有目的地解决动作存在的不足及问题,通过这种边练边调的过程,获得操作最佳的动作程序。在动作技能的学习、练习、运用过程中,如果无视练习上述特点,那么练习的效果就无从保证,练习的效率就会“事倍功半”。因此说有效、科学的练习不是单纯的动作重复,正如Fitts所言“动作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动作练习,还需要心智活动的参与及配合”[8]。单纯的肌肉神经反复重复,使用的只能是人的体力,这种“铁杵磨针”式机械习练方式,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科学地体悟动作要身脑并用、勤劳苦思,这样才可延长记忆,体知技艺的精微妙巧从而使技能出神入化。总之,“熟能生巧”运用的是神经和肌肉,“思能成技”运用的是大脑和智慧。武术技能的体悟习练就是“熟能生巧”和“思能成技”的综合运用。
3武术技能体悟练习法则
3.1练休有度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武术技能的习练也是这个道理。动作技能会在练习期间和在练习后睡眠阶段不断提高[9]。武术技能的学习和练习都离不开身心的参与,这种身心参与的体悟效果与每次练习及练习之间的时间安排有密切关系。虽说“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但盲目机械练习会事倍功半。武术技能的习练过程中处理和练习与休息之间的关系,就要选择恰当的练习方法。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就是根据练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之间关系来界定的练习方法。集中练习就是在练习持续时间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每次练习持续时间长于两次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分散练习的含义就是在练习的总时间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每次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大于或等于每次练习时间,这种练习称为分散练习。集中练习的适用时机为:技能简单且容易学会时;学习者的动机很高时;时间较紧迫时;学习主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很高的技术水平时等。分散练习适用情况:动作技能高难复杂时;学习内容崭新而具有吸引力时;学习主体注意力难以集中时(疲劳);学习主体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低下时。以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武术技能作为一种动作技能,要想达到更高的技术境界,不是动作重复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要根据不同的习练内容选择不同体悟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获得高超技能。
3.2定变有别
在武术技能习练过程中,传统的练习方法更多地主张“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重复练法,这种练习方式过于强调熟能生巧,以一熟应万变。但是这种不加区别“囫囵吞枣”的练习方式往往会造成“吃枣一筐,不知枣味”的后果。武术技能都具有一定的攻防含义,因此武术技能的练习方法选择也应“因技择法”。所谓的恒定练习就是指重复练习单一动作的练习方式。传统武术中“铁杵磨针”式的练习方法多属于恒定练习法的范畴。这种练习方法,多用于技能初学、难度技能或是“绝招”技能的习练,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达到技能的动作定型和自动化。所谓的变异练习就是让练习的主体以多种方式体验同一类动作技能。变异练习法要求动作技能的练习安排应该尽可能接近比赛(实战)情境,换而言之,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只是把练习局限在某类特定的动作上,而应让练习者体验不同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完成那些新颖的、从未经验过的动作的能力。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技能习练时选择不同的对手、不同压力场景、不同负荷、不同限制条件多属于变异练习法。
3.3整分有节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林立,拳种繁多,套路更是浩如烟云。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竞赛套路,每个套路基本都有数十个不同难度的单式动作丝丝入扣链式联结,动作之间血脉相联。套路演练时,动作之间犹如暗含神经索,前后动作互为刺激,使整套运动技能形成前呼后应的条件反射。武术的整,不仅体现在套路动作之间自成一体结构的整,同时还有“四击、八法、十二形”形态的整,“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特性的整,“强身制敌,延年益寿”功能上的整,“于足发于腿主于腰而行于指”行为的整等。这种整体思想对武术技能习练方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拳种都以量求功,通过增加全套的“趟数”来强化技术精妙的同时增强功力。由于武术套路结构复杂多变,既涵盖手、眼、身、法、步的型和法,又突出踢、打、摔、拿的技击特点,同时还展视精、气、神的内在风格,加上套路中复杂多变动作之间的组合要求丝丝入扣,动作演练顺序要固守成规,动作路线和方向亦不能差之毫厘。诸多因素都使得武术套路的练习要按固定的“程式”――起式、段节、收式进行。武术套路的习练方式形式单调、固守成规。到目前为止,常见的练习形式不外乎分段练习、整套练习、超套练习三种,这三种常见的练习看似有分有整有超,但无论分、整、超都是按套路本身的动作和分段顺序在整套的基础上增减动作,其最大成效不是提高技能的精妙水平,而是提高专项素质和机能能力。这种分、整、超一旦有一个动作出现失误或是瑕疵都会给习练者的演练激情造成严重影响,从而挫伤他们的技术自信,延迟技能的精进。因此,对于武术技能的练习尽管完整练习法很重要,但分解法也必不可少。
所谓的完整练习法,就是将全部内容只用一次练习一次完成的练习方法。完整练习的内容既可是单个的武术动作,如武术中的腾空飞脚动作,将预备姿势、助跑起跳、腾空落地三个动作环节一气呵成;也可以是武术套路中的一组组合动作练习;还可以是武术散打的组合动作,如垫步―前低鞭腿―后手直拳;当然也适用于武术练习中的整套或超套的技能练习。
所谓分解练习法,就是把相对复杂的动作技能拆分成不同的动作环节,然后先依次练习这些分解动作,待有一定基础时,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练习。可以把分解练习法细化为以下具体练习方法:
肢解练习:就是将相对复杂的动作技能按照动作控制(motor control)的规律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技术部分,然后对其单独练习的一种方法。在那些需要双肢协调完成的动作中,如果两侧的动作结构不同,则先练习难度较大的那一侧的动作;相反,假若两侧的动作结构相同,就可直接练习完整动作”[10](Sherwood, 1994)。例如长拳中的“仆步轮拍”动作,因两臂抡拍的动作左右相对称,所以直接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效果更好。但对于武术器械“双器械”动作技能,如刀里加鞭动作技能,初学者就可以考虑分别练习不同器械的动作,也就是采取单侧练习的部分练习策略。
渐进分解练习:就是将动作技能先解成N个部分,然后依次先练习一,直到第一部分动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进行第二部分动作一起练习,当第二部分动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动作组合练习进行练习,等两部分串联一动作熟练后,再进行第三部分的练习……依此类推,直到这N部分动作串成一个整体动作为止。例如武术中的侧空翻动作,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助跑垫步,再练习蹬摆,后练习腾空落地(辅助),最后练习完整动作。这种渐进分解练习既适用从简单的动作部分先开始进行练习,也可选择从由难度较大的动作部分先进行练习。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从简单的动作部分开始练习效果优于由困难的动作开始练习”[11]Ash & Holding, 1990)。
4结语
体悟练习是在武术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它和仅仅是单纯的反复操练有些不同,本文所涉体悟练习更强调习练者自身认知部分的参与。剖析了“体悟”练习的内涵、特性、功能、机理,同时论述了“武术”的知识属性,从而论证体悟练习是武术技能习得的不二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机械重复与体悟练习的区别,并总归纳了武术技能有效体悟的方法和原则,以供不同的武术习练参考。
参考文献:
[1]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系,2006.
[2]波兰尼.意义[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1.
[3]陈少明,编.体知与人文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Schmidt RA, Lee TD.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behavioral emphasis[M].4th ed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005.
[6]戚继光.纪效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
[7]Bach-y-Rita, P., & Balliet, R.Recovery from stroke. In: P. W. Duncan., & M. B.Badke (eds.), Stroke Rehabilitation: the Recovery of Motor Control[M].Chicago: Year Book,1987.
[8]Fitts, P. M., & Posner, M. I.Human performance[M]. Belmont, CA: Brooks/Cole,1967.
[9]Walker MP. The role of sleep in cognition and emotion[J]. Ann N Y Acad Sci,2009(1156):16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