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范文

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

第1篇: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进而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课后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故宫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故宫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较多的专业术语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学法: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故宫的记忆》

问题设计:同学们听过音乐后有什么感觉?故宫一共有多少间房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即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故宫(板书)。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调动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初步感知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是威严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1.故宫的布局。多媒体展示故宫全景图,学生结合全景图,阅读课本中与故宫有关的段落。

问题设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故宫布局的特征: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宫门深似海”,群组布局。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看书自学的环节,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使学生对全景图上主要建筑的分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建筑物对号入座,通过对整个全景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很快探究出皇权大于一切的思想。通过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扩展到故宫建筑其他方面对皇权的体现。

2.故宫的屋顶样式。多媒体展示:介绍屋顶各部分专业术语,多媒体展示故宫三大殿的屋顶,让学生观察三大殿建筑的屋顶样式,分组讨论三种屋顶样式的不同和等级的体现。

教师总结:屋顶名称和等级区别。最高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屋顶样式,以及其他民居屋顶样式。

3.故宫的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引出古建筑木结构体系: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无数,但是部分旅游景点古建筑墙体稍有破损,重要原因就是建筑的木质框架结构(三维动画介绍斗拱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木结构的优缺点,学生分析得出木结构缺点:容易着火和容易腐烂。

4.彩画和雕塑。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外貌颜色和室内装饰色彩,引导学生总结故宫的主要色彩,分析颜色体现出来的等级差别,引导学生分析彩画所体现的等级。

教师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因此宫殿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尤其明显。

鉴赏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到的鉴赏方法,能对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建筑作品进行鉴赏。

第2篇: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音乐会;舞台;恐惧;紧张;心理素质

一、恐惧舞台的原因

围绕出演音乐会而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是音乐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所有演员都遭受过舞台紧张所带来的痛苦。比如德国钢琴大师埃德温•费舍尔就常常怯场到了动弹不得的程度。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经曾说,舞台上的紧张情绪越多,记熟的曲目反而会演奏得越差。

这说明,演奏者的舞台状态不仅取决于音乐作品掌握的熟练程度,而且取决于许多心理因素。有些音乐家刚一上台,那种典型的肌肉紧张就会发生,产生惊慌或不安。心理学家指出,此时,大脑皮层往往不能抑制这种扰动,以致举止变得慌乱,注意力不集中,抗干扰力和适应力降低,紧张情绪愈演愈烈。

(一)注意力

紧张总是有一定原因的。为了实现能在公众场合控制自己,关于放松和专注的心理训练应从台下抓起,甚至要时时练天天练。据研究音乐心理学问题的专家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会在他的表演中难以抑制地流露出来。经常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音乐专业者记忆功能十有八九不会强,因为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懒惰心理会不断削弱你的性格。音乐家不能像诗人、画家那样挑选最有成效的时候工作,而是不得不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出演,无法顾及当时的情绪状态。这就需要一种随时集结注意力的本领。李斯特的弟子马丁•克劳泽就曾要求他的学生:“即便在凌晨四点突然把你叫起来,你也要准确无误地开一场音乐会。”而培养这种本领只有靠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行。

(二)怕出错

引起紧张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害怕出错,这可归属为外部原因。当一切都很顺利时放松警惕性,这是一种危险的自我暗示。年轻人很少具备像心理学家那样的丰富经验,把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都设想出来,并探明它们的起因。

学生应该像演员一样善于防御各种不良暗示,宁早勿晚地注射心理“疫苗”。因为年轻人面对周围的影响时往往脆弱不堪,甚至会被一些不良暗示搞得行动瘫痪,比如朋友的一句“可能出错”的提示便会酿成惨剧。当然成年人也难免如此。对于这类谈话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以便淡化它们,避免“引火烧身”。

如果演奏者确实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之中,观众总是会原谅他的某些错音和个别卡壳的地方。这种情况不乏其例,比如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音乐会:有时他演奏某些地方含糊不请,粗粗糙糙(尤其在晚年的音乐会上),但由于音乐会的整体效果绝佳,使得这些粗糙并未给观众留下明显的痕迹。

在舞台上音乐家应善于忽略任何过失,否则几个错音将断送整个曲目。

(三)同紧张搏斗

很多人出错恰恰是因为试图同紧张搏斗,结果适得其反,恶化了事态。对此可以采取一种逆向思维,即托尔斯泰的“不抵抗邪恶”法则。理智的音乐家不是停留在那些失败的回忆里,而是竭力重温那些马到成功的演出情景。不良情绪、不幸的记忆固然难以消灭,但是快乐的情绪能将它们隔离。比起奋力镇压紧张的那种抽刀断水、抱薪救火的做法,采取这种“隔离”措施要科学、有效得多,而且也能培养一种对己、对人、对艺术的宽容态度。

(四)生理

紧张也有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手冷。拉赫玛尼诺夫每逢登台都双手冰凉,情绪放松至极也无济于事。他采取的办法是在琴旁放一架电热手套,每曲弹罢都将双手伸进去暖一会。

过度疲劳也是一种恐惧舞台的生理原因。这主要是由钢琴家的奔波劳顿和音乐会密度过大造成,有时也是作为心理原因的衍生物而出现的。

(四)性格

人在舞台上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情绪特点不仅仅是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更是被表演者本身与生俱来的个性所决定。走在舞台中央的瞬间没有任何两个演员的心理状况一样,有的演员怕出错怕得要死,结果忘词了,有的一见音乐厅的观众就感到窘迫,被那么多热情的目光看得很不自在,有的想多表现一下自己的长处,煞费苦心却感到孤立无援,有的感到厌恶,只想快点结束回家,而另有一些人却萌生强烈的创造激情,迫不及待地想与观众交流。

这种种表现中出于性格的那部分几乎无法分析和有意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一位音乐教育者是否真正的优秀,不仅取决于自身在某一项目上的水平高低,也取决于是否具有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教育技能。他必须准确地发现并有效地发展每个学生身上好的资质,帮助促成他自己的艺术个性。达此目的需要学会创造一定的氛围:创作氛围,相互理解的氛围以及课堂上友好的氛围。

通常,一个教师可带4至7个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因此要在课堂上营造健康的竞争氛围,同时还要珍惜善待每个学生的个性,把握好分寸,尤其不能伤害能力稍差的学生,倘若对他们普通的天资或薄弱的基本功进行嘲讽和训斥,就很可能引发学生的自卑感――他会自我封闭起来,陷入长期的压抑,今后成长也将受阻,严重者会导致学生放弃学习。相反,如果教师认真负责,善于引导,施教得当,那么这个学生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能力稍差的学生一定要参与班集体音乐会的演出,这会令他们增强自信心,以便去着手更加复杂的曲目。教师必须准确地指出这些学生的优缺点,千方百计地鼓励其优势,夸奖每一点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对于缺点要认真分析,使其努力避免。

能力稍差的学生往往害怕成绩不佳。如果得了三分,他们的情绪就会低落,学习就会变得不主动。这时要给他讲清,优质、稳固的三分也需要勤奋的工作。如果教师对该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满意,那么这个三分就是阶段性的。如果安心学习,成绩将会提高。

如果能力强的学生和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自己独立背会曲目,那么教师必须与能力稍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教会他判断调性,可能的话教他分手背诵,唱旋律,分析调性方案。一个非常有益的方法是,让学生弹左手,教师弹右手,然后交换过来,这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作品,因为,练习虽然是一只手弹,但能听到整个织体。

有的学生演奏时经常中断,甚至由于错误百出而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学生非常害怕上台,所以就更谈不上在舞台上表现自己。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设法使之改掉全部错误。学生最怕的往往不是弹错音,而是不能弹到最后以及因弹错而找不到地方。举个例子:有个小女生特别爱出错,舞台状态不好。教师建议她把复调音乐和练习曲的所有小节编号,然后按小节的数量剪出方型纸块并也进行相应的编号。后来,每抽出一张纸块她便能背弹这一小节。一个月后,这个女生已经能泰然自若地在舞台上演奏了。这种自信令她进步不小,比如体现在将痉挛性的弹奏降至最低。

三、舞台调整

准备状态或者说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意义。首先,什么是调整,根据定义――这是机体或主体准备实施某一规定行为或对特定方向的反应。

能显示准备程度的因素或者说行动前机体自身初步调节的因素有很多。举个例子,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想抓东西,那么他就会按自己的方式调整手段,如果是一个小物件,他会接近它直接去拿,如果是个圆形物体,他会围绕着转转,然后张开手指去抓。类似这类动作就显示了运动调整的过程。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准备起跑的状态也是一个运动调整过程。带着胜利的信心和确信无疑的感觉走向舞台这便是舞台调整。

如果你坐在漆黑的房间里胆怯地倾听着周围,或许有时就真能听见脚步或可疑的沙沙声。人们常说的“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这也反映了生理调整的现象。如果上台时说“我现在什么也弹不了了”,这种调整就使得无法顺利演出。

对于迫不及待要上台表演的人来说很容易找到促使成功的舞台感觉。演出经验越丰富,上台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少受舞台紧张苦恼的折磨,但是经验不能与原因混淆。演奏者的生活阅历和创造视野越宽,专业知识越多,他就越能深刻明确地诠释作品艺术性,同时也越容易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引向课题创造的轨道。

舞台上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常使演员心里充满忧郁的预感。让人感到恐惧的并不是失败,大多数情况下是害怕曲目弹得不够水平。他会觉得自己很普通,很平淡,并暴露了人的弱点和孤独。

舞台上经常会出现“忘词”现象。应该指出,在可靠的记忆和富有创造性的表演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可靠的记忆无疑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而创造性的发挥本身就巩固记忆。如果是真正掌握了作品,其实在记忆中不该有任何疑虑。

确信自己演奏的动作准确无误也非常重要。这一点不次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当演奏中手臂、手指出现不自信的动作时立刻反映到声音上和情绪上。对动作的信心来自弹奏器官的和谐状态。这一点首先与这个演奏者在整个基本功训练阶段对自己弹奏器官的控制能力有关。正是平时这些由于紧张而出现的小毛病常会造成舞台表演中致命的僵化。

克服舞台上引发紧张情绪的各种负面因素没有万能的处方。每个人应选择经时间检验适合自己的准备方法。选择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准备方法还要考虑演员自身心理状态的特殊性。

演奏者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应起到媒体作用,尽己所能展示最美好的东西。归根到底,出色的钢琴家能达到那种水平,如海顿所说,“钢琴已消失,我们面前只有音乐”。

如果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担心失败的想法总是困扰着你,那么不妨可以尝试掩饰自己的不安,开始可能显得不自然,但渐渐地它将成为你的性格的一部分。虽然情绪是属于下意识的范畴,但有意识地驱使自己的精神状态趋向演奏,那就可以将其变为现实。简而言之,当你紧张时,故意装作镇静,这非常有效。即使是对自己最亲近的朋友也不要承认害怕演出,对自己也不要承认,应该不断地对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说:“我迫不及待地想登台演出”。如果暗自或出声地大量重复这些,演出前的恐惧逐渐会给自信让位。自我暗示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因为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这种成绩是当值无愧的,不是遥远的梦想。

四、如何对待音乐会的临近

在音乐会当天大多数演奏者都会产生紧张,担心演出质量。这种现象应该认为是一种短促的病症,因此,在这一天做出切合实际的心理调整和理性的心理维护对于演出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举办音乐会的前几天尽量减少练琴时间,不要过分集中注意力,大略过目选定的曲目即可。很多演奏家的丰富经验表明,最好的办法是在音乐会前夕(早上较好)将曲目只完整地弹一遍,不要拆分曲目,不要反复局部。特别建议不要拆毁完整的音乐织体。如果演奏者认为还需要练习,那么他应该限制自己只弹一些练习曲或者与音乐会无关的曲目。一般情况下,如果表演曲目还没准备好,再练已来不及了。

在演出前充分的休息比练琴更重要。这两天的休息是音乐家辛勤劳动换来的,应该忘掉一切,可以去散步,看电影,读书,总之是无关于音乐的活动。

音乐会当天每件小事都重要,比如出门前的穿衣打扮不要匆忙,路途时间要预留得宽裕些,以免不必要的担心。在演员休息室的活动尽量少,以免干扰情绪。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最好谢绝入内。

最不宜的是演出前在幕后与人聊天,这种聊天既分散演奏者的注意力又影响他们的创作情绪。在演员休息室里保持沉默并静静地渡步为上策。

演出前的“热手”活动对演奏者来说具有生理上的重要性,比如它关系到弹奏的速度。上台前用快速度“热手”一般会加强不安的情绪和浪费不必要精力。最有益的是弹一些音阶练习或慢速弹一些片段。然而,必须强调,每个演奏者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每个演奏者都有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方”。

五、激情

演奏者上台前是否已进入角色是心理准备的重要一环。不管你的准备工作完成得多么精细,也丝毫不能减轻演奏过程中的那种强烈的主动性。音乐会演出需要消耗心理上、体力上的大量能量,投入顽强的意志和全部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日常练习当中积累起来的。

作为艺术表演,除了身体的投入,情感的投入绝不可少。后一种投入便是激情。激情是演出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总体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情绪激发点,这一点可使他顺利地实施自己的创作构思。如果激情高于这个点,思维就会不协调,意志会衰弱,控制和分析演奏效果的能力也会降低,而当激情没有达到这个最佳界线时,演出往往平淡无味,令观众哈气连天。当感觉技术上已不存在任何问题时仅说明曲目准备到了一个阶段,还有无尽的表演潜力即蕴藏在激情中。

自如的演奏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还需要艺术效果上的准备。只有情绪上的连续性符合逻辑,不丢失事件的线索,没有枯燥的地方,使观众的注意力不远离主题,这样的演出效果才能算做成熟的艺术。取得成绩的地方一定是人的心理状态的三个功能:身体、理智、情感协调一致之处。当然,激情不能超越所演奏作品的个性界限。

六、在台上

演奏者常会对陌生的钢琴感到难以适应。对琴凳高度的不适也有可能毁掉整场音乐会。重要的还有照明问题,昏暗的键盘比刺眼的灯光更令人烦恼。所有这些问题要提早考虑,还包括演员休息室的温度,上台前在冰凉的房间里呆一段时间足以使人躁动不安。

对于女性演奏者还要有一些注意事项:穿高跟鞋登台不合适宜。至于鞋子的形状,鞋尖儿过尖或过平都将对踏板的使用起负面作用。服装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重要环节,选择服装首要考虑舒适方便。理想的服装是既穿着舒适,又不能分散演员的注意力。

登台和走下台时千万不要匆忙。为了更有效地调整在舞台上的走动,可以多观察其他演员。大多数演员是将身体重心前移,身躯随之倾斜。如果按东方人的举止:先轻轻地挪动脚后跟,那么身姿体形将会非常匀称。下颚不要往胸口上贴。好的仪态在某种程度上比外表更重要。这就同时需要深呼吸、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足够的自信心。

第3篇: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 大学生 现状研究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目前比较广泛认可的是: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目标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习者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移动学习中,而移动学习本身所具有的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也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移动学习被认为是未来的一种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因此,了解当前高校移动学习的现状,对于移动学习的发展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江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群体,在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设计符合江南大学学生特点的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2.1 调查目的

伴随着移动设备的智能化以及网络功能的完善,高校中自主进行移动学习的几率不断提高,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江南大学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了解并分析当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资源使用情况,态度和行为,以及对移动学习的需求,指出高校大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移动学习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为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2.2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江南大学在校大学生300人,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各专业人数分配为:理科,101人;工科,136人;文科,41人;艺术,21人。

2.3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学习自主性等;第二部分为移动学习设备,包括电子产品类型、操作系统类型、功能等;第三部分为移动学习资源,包括资源类型、学习方式、使用频率等;第四部分为移动学习行为和态度,包括对移动学习概念的认识,对移动学习资源的需求等;第五部分为合理化建议。共35道题,其中25道题为单选题,9道题为多选题,1道题为混合型题,调查数据采用SPSSI2.0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3.1 学习自主性调查

调查显示,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自主性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很好的掌控,但其中57%的学生较强学习自主性的体现是有一定条件的,即当“学习内容丰富且具有吸引力时”,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学习,另外,还有20%的同学在学习时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指导,也存在9%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提不起兴趣。所以,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考虑学习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和控制性。

3.2 移动学习设备

3.2.1 移动设备拥有情况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都拥有手机,81.9%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4.3%的学生拥有PSP,45.5%的学生拥有MP3、MP4,18.7%的学生拥有电子词典,相比之下,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明显要高。而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手机操作系统的统计显示,Android系统的拥有量为69.6%,IOS系统的拥有量为11.7%,windows及其他操作系统的拥有量为18.7%;同时,在拥有平板电脑的同学中,Android系统的拥有量为36%,IOS系统的拥有量为24%,windows及其他操作系统的拥有量为40%。

而在2011年,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张钰梅在进行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大学学生为例”(2011年6月出版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第18期)的研究中显示,“MP3的拥有量为41.3%,MP4或MP5的拥有量为16.2%,电子词典的拥有量为8.9%,PSP的拥有量为2.4%,电子书的拥有量为10.8%,收音机的拥有量为16.8%,以上电子产品均没有的占总人数的34%”。时隔三年,很显然,移动设备在高校的普及率以及智能化程度正在飞速变化,所以,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也应向智能化发展。

3.2.2 移动设备功能的应用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移动设备都拥有通话、短信;飞信、移动QQ等即时通讯工具;本地视音频文件的播放;浏览WAP网页;蓝牙;Wi-Fi无线上网;在线安装智能软件等功能。而其中,几乎每天都使用的功能为:浏览网页占83.6%,即时通讯占70.6%,听音乐占66.2%,阅读文本占43.8%,玩游戏占38.5%,摄影占27.8%,而日程表和使用学习软件各占了22.4%。

同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在他们的研究中,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时,接听电话和收发短信的总比值位居第一和第二,随后才是上网及娱乐,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我校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时,使用最多的功能是浏览网页,腾讯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紧随其后,因此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打电话、发短信已不再是最重要的需求。

3.3 移动学习资源

3.3.1 移动学习资源的类型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在使用移动设备时,多数是浏览网页、微博以及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而下载文件和浏览多媒体的人数并不多。而图1显示,移动设备浏览网页时,关注娱乐类资源要比关注专业学习类资源多,这与2009年扬州大学在“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项目中的调查结果相似,虽然时隔4年,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休闲娱乐,所以怎样让专业学习类资源在移动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改善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3.3.2 移动学习的方式

表1显示,江南大学学生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为登陆相关学习网站在线学习(如网络课堂等)以及下载教材和相关资料,而使用手持设备专用学习软件以及使用手持设备学习机的人数不多,以此看来,同学们更习惯于学习网站、文字资料以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4 移动学习的行为和态度

3.4.1 进行一次连续的移动学习的时长

调查显示,认为一次连续的移动学习时长在30分钟内的大学生占62.8%,部分大学生能够接受一次超过30分钟的学习。而扬州大学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项目得出的结论为:人们觉得3-5分钟是最合适的,因为手机的小屏幕特点,如果时间过长学习者则会失去耐心,而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不限时间,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也会不同[3]。对比发现,随着移动学习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一次连续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以5-30分钟为宜。

3.4.2 大学生在移动学习上的消费意愿

通过调查,有59.73%的大学生在遇到优秀的移动学习资源时愿意进行消费购买,这说明大学生已经初具为移动学习资源进行消费的意识了。我们在愿意为优秀移动学习资源进行消费的大学生中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到的数据如表2:

从表2中不难看出,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在移动学习资源上的花费不应超过50元人民币,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超过100元人民币。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相比于传统学习资源(教材、教学辅导书、习题本等)动辄几十上百的花费,大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消费数额的意向大多比较保守。当然,对于100元人民币的消费是否高或者低与时展情况、地区人民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系,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市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为互联网中的非物质资源进行消费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移动学习资源上的不超过100元人民币的消费属于保守消费的观念是有依据的。

3.4.3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在移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比较差,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自己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心里有数,而其他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移动学习时的状况与平常学习无区别。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估差别较大,有些大学生能适应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有些大学生得到的效果比较差,其中的差别与个人的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移动学习资源的优劣程度等多种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4 大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学生移动学习时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移动学习愿望,但当前的移动学习情况多为无意识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近2/3的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移动学习的愿望,但在与学生访谈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是在课间、睡前等时间段利用移动设备查看新闻、查询学习有关的通知、资料等,并没有出现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行为。调查表明,大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要低于传统学习方式,这受限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客观上移动学习本身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二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有超过一半学生的学习情况取决于移动学习的内容是否吸引人。

(2)缺乏适合移动设备使用的学习资源。目前大多数网络上的学习资料,其呈现内容和形式都没有考虑到小屏幕手持设备呈现的特点以及适应移动状态的特殊性。虽然各互联网移动服务开发商已对目前流行的移动系统平台(苹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oid,微软公司的Windows Phone)进行了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而且数量也日益增多,但从质量上来看,优秀的产品屈指可数,而其内容有一定的群集性,比如Android平台上目前比较流行的“百词斩”、“拓词”、“我爱记单词”等软件,都是为英语单词的记忆开发的。

(3)学习效果难以评定。教学结果的评估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步,但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其学习过程中缺乏老师的指导,最后缺乏老师的评价,其对学习结果的评估只能来自于自身对学习过程的监控程度及满意程度,并没有科学教学理论的指导。

(4)现有的网络条件使得网络速度很慢。部分学生觉得限制移动学习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网络速度很慢。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大多通过移动设备下载学习资源或者在线学习,而网络速度太慢使得学习者在教育站点浏览资料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导致学习者有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厌烦,降低了学习效果。

5 提高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效率的建议

(1)相关部门加大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对于大学生在移动学习中出现无计划无策略等问题,教育部门应对移动学习有利用价值的精华部分进行宣传和推广,使移动学习成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组织相关的研究队伍,研究具有针对性的移动学习软件。

(2)增强大学生正确对待移动学习的态度。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形式,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也使得在线沟通成为了可能,而在认识其发展前景的情况下也要看到其不足,其屏幕小、容量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的特征以及缺乏教师指导、缺乏规范的学习环境、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等都是学习者面临的困难。只有充分认识其优缺点,才能更好地处理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关系,做到两者相互促进。

(3)大力推进学校现有学习支持设备的开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极大多数大学生建议学校应该提供连接到国内先进学习资源的网站的免费网络,使得在校园范围内随时随地查找、下载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学校也应提供专门为移动学习开发的网站接口,作为适应于本校各专业学习内容相应的学习资源的集成,并对学生免费开放。

(4)制定移动学习相关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目前对于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评价尚未有一个统一的体系,从微观上而言,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因各平台上的移动学习软件而异的。现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在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要选择切入时机,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尽量能够为学生的进步给予更加个性化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给予反馈的同时,也给予一定的激励,从而推动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发展。

6 总结

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对移动学习内涵的研究,在江南大学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访谈,根据结果揭示当前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回顾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教学相关理论,移动学习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并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大部分的移动学习行为属于以休闲为主的无目的学习行为。

(2)通过调查和访谈,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第一,移动学习的发生条件已经比较成熟,移动设备拥有率较高,其功能支持多种移动学习;第二,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进行移动学习时没有学习策略指导;第三,目前缺乏优秀的移动学习资源以及支持移动学习的网络速度。

(3)根据当前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1.相关部门加大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宣传;2.增强大学生正确对待移动学习的态度;3.大力推进学校现有学习支持设备的开发;4.制订移动学习相关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276):95-96.

[2]张钰梅,袁婷,王学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大学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29-31.

[3]张浩,杨凌霞,陈盼.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01).

[4]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

[5]李振亭,刘丽丽.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5).